深渊是一步步逼近的,开始,它仿佛是遥远的跟自己没关系的一个黑洞而已。
八坂很客气地出现,利雄很客气地打招呼。
一开始我以为只是一个刑满释放的无处可去的人,很尴尬的寄居到以前的铁哥们家里,以为走向会跟锡兰的《远方》一样,或者跟贾樟柯的《小武》一样,总之,有一个为了生存,尴尬的角色。
然而不是。
八坂很平静地跟利雄的妻子章江说,他杀过人。
很平静地跟利雄说,别担心,我没跟她说过你是同伙。
他甚至跟章江第一次偷情的时候也是平静而克制的——明明深处已如恶龙翻腾,但行为依然很平静,点到为止——正是这种平静,会更加吸引到早就没有感情可言的家庭妇女章江。
八坂客客气气的,甚至是十分有礼节地侵入这个家庭,俘获女儿的心,俘获妻子的心,男主人利雄似乎反应迟钝,眼神有问题,看不见这些。
甚至在不知道到底是不是八坂所为,导致女儿变成准植物人情况下,除了出事的瞬间,之后利雄看起来也很平静。
跟利雄不一样,女儿出事后,章江就临渊了——她自己以为而已,其实真正的深渊还没有逼近。
就这样,八坂消失了,利雄一直很平静,章江一直自以为站在深渊边上。
直到八坂八年前埋好的雷出现——八坂最后寄给孩子妈的照片(和利雄一家三口合影),以及利雄家的地址。
八年后,八坂的儿子为了看一眼他没见过的父亲,寻了过来。
孩子的出现导致的结果,让章江明白了老公为什么能一直这么平静。
利雄平静地剪着指甲跟章江说:我就是那个同伙。
然后又平静地说:你跟八坂睡过吧。
女儿变成这样,是我们要遭受的惩罚。
从那时候起,我们才是真正的夫妻了。
影片到这里,那条深渊才真正地吱嘎一下,在屏幕中裂成一个黑不见底。
利雄的意思很明确:你跟八坂睡过了,你欠我的,我是杀人同犯,八坂没供出我来,我这些年拥有的都是我欠他的。
你以前从未跟我有什么心理紧密的联系,这个事后有了(你跟八坂睡了 女儿植物人了),我们是真的一家人了——我们真的开始共同承担一些东西,共同付出代价了。
利雄不是反应迟钝,也不是眼神有问题,他的平静来自于,他觉得这样就两清了。
有人觉得妻子和丈夫之间,本来就隔着一条深渊。
片首饭桌上,不管妻子和女儿说什么,问老公什么,他都没反应,只是吃饭,吃完饭去干活。
我个人觉得,这个片要讲真正的深渊,是八坂制造开始的。
夫妻间的无感只是这个深渊的一个基础。
或者说八坂根本就没潦倒他们夫妻、家庭是这种状态,这给他制造深渊提供了更好的便利条件。
八坂本来想做的只是侵入这个家庭,让他们知道逐渐知道,有他和他制造的这么一条深渊随时在你身边,让你坐不得,躺不得,安息不得,目的就达到了。
谁料,利雄是个神助攻。
在这条八坂制造的深渊里,自掘到地底。
八坂,利雄,加上章江都参与了制造这个深渊。
相对临渊而立,死反倒是一种解脱,一种福利了。
死而不得,那接下来会是什么样的日子啊?
导演也许是在一个特立故事,在说整个社会,家庭。
那种本来就麻木的组合,随着外力的影响,深渊豁然出现。
绝大多数人都不会选择死来解脱的(这里不是鼓励死啊)——立在深渊旁,坐不得,躺不得,安息不得。
临渊而立 故事不够完整,像没有写完一样。
导致故事的主题,根本找不出一个答案。
最后的结局竟然不是复仇,而是直接自杀,像没写完就强行结尾的小说。
前面那么浓墨重彩描立起来的人物闯入者凶手,也不该半途消失。
后面又突然出现了一个镜子式的人物,如果只是为了推进去寻仇的线索,那这个人物就不该这么饱满。
总之,这个故事没有中心,分不清主次人物,并且结尾好像被斩断了一样,许多线索根本就没有收尾。
根本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也导致根本找不出主题。
(很多人说“荒诞”,但我觉得这只可以用来描述情节,而不是主题。
)但是其中很多地方值得琢磨。
不过也是因为如此,太发散性了。
有很多线头,却没有将它再进一步的挖掘。
至善至纯的新到的帮工,四人共卧的隐喻,植物人的悲惨的少女,外表安分实际上是恶之大者的丈夫,麻木引诱自我惩罚并且自责多年最后其实是被背叛女儿被丈夫那一番惩罚论击倒的女人。
另外,身世猜想是特意留出的谜题,是送给观众的互动游戏。
(给出信息,让观众推理,得出没有说明的真相,卡上拼图。
)这种互动,能够给观众更有趣的体验,更深度的与影片的互动,智力感的满足。
看到一篇影评,说这个电影主题是“罪与罚”。
这个还可以说的通一点。
八坂的信里面也写“越想,越觉得罪的补偿还远没有结束。
”临渊而立,家庭里的人都背负原罪(电影里有很多宗教意象),而面临“深渊”。
那这么理解,就是:自觉有罪的人妻子,最后自杀,女儿是牺牲品,孝司也无罪,最后他们都死了。
最后只有真正的罪人活着。
没有信仰的丈夫在女儿瘫痪后自觉得到惩罚,反而焕发活力。
身世猜想是为了说丈夫其实还是强奸犯罪上加罪。
不过如果这样想,很多地方也还是合不上。
如果这样,主角就应该是罪最深的丈夫。
但前面那个朋友的戏份太重了,太抢戏了。
如果一个闯入者只是一个引子,那干嘛还塑造得浓墨重彩,导致后面断线。
为什么最后还有演奏友谊地久天长,主题倒是是什么啊?
烦死了。
只能说是影片本身就的确设置有问题。
不过我唯一觉得成立的介意解释电影的主题还是:“立在深渊旁,坐不得,躺不得,安息不得。
”
这部电影大概讲了加缪书里的一个观点:荒诞与自杀。
人生是否值得是回答自杀的根本,生活是否荒诞是判断人生是否值得的根本,自杀是解决荒诞的切实手段。
加缪说一人拿着刀去冲击拿着机关枪的阵地是生活的荒诞性。
电影就是由一个个生活的荒诞组成的,一对夫妻结婚生子却没有感情是荒诞,为了掩盖自己的过去容留杀人犯是荒诞,信守一个承诺却被受信人遗忘是荒诞,一个陌生人突然加入另一个家庭而不奇怪是荒诞,为了一个陌生人的热情而出轨是荒诞,孩子喜欢陌生人而不是父亲是荒诞,孩子受伤瘫痪使没有感情的夫妻有了共同的生活目标又成了有感情的夫妻是荒诞,最后生不如死的是这两个荒诞的夫妻,死既是生的反倒是无辜瘫痪的孩子。
最后的最后有罪的人还要荒诞的活在生活里,无辜的人本该幸福的生活却想死得其所。
人间是否值得?
有的人在痛苦中自杀,有的人快乐中期望被杀。
或许,这对夫妻永远也找不到凶手,因为那凶手不是浅野忠信而是荒诞的生活。
个人感受,与电影实质无关。
这部电影实际描绘了两种人,这两种人分别是将心中自私的罪孽隐藏与否的两种人。
丈夫将罪孽隐藏,却不像妻子一样的以信仰宗教或表现得开明来掩饰。
从他们对女儿几乎不关心的态度可以看出,丈夫对女儿几乎不关心除了在女儿遇难时叫了救护车,但体现的只是他对生活意外的惊恐;妻子对女儿也是假关心,才来家里不到一个月的八岅都能发现女儿对小提琴老师的不喜,并予以女儿关怀,而妻子却未察觉或者说是察觉了却没反应,这两样都是对女儿的漠视。
电影由一家人折射出的是一个一个社会。
女儿线:前面没什么好说的,体现的是丈夫和妻子的待人,到了后面,女儿变成了植物人,掀开了妻子伪善的面具,使他们的家庭彻底破裂。
这是一个社会瘫痪的象征,因为人与人之间没有真正的感情,一张遮掩着现实的薄纸,被观望者所站一方一样空荡的现实。
八岅线:八岅的个人特征其实和女儿一样没有刻画清楚,并无评价意义,只能当作线索人物来看,其次,他还扩大了妻子丈夫的性格体现。
在八岅着白衣时,即是八岅善的一面,代表一家人还处于平和状态,指妻子丈夫的罪孽还处在平和状态,他们被人温情以待的生活甚至能是很愉快;八岅着上红衣时,表露出他的恶,沉寂就轻易被打破,丈夫希望女儿被害是八岅所致,这样在八岅的罪孽下,他的罪孽就微不足道,仿佛一切恶源皆因八岅无恶不作,以显他只是精神首创的目击者,更是个受害者,以摆脱罪孽的斥责,妻子的希望则是因为她与八岅触犯了信仰,她自我麻痹的将心怀信仰当做善,从而加重对八岅恶的批判,显得自己像是误入迷途,而非心中无度。
八岅儿子:我认为这才是整部电影的灵魂人物,他是整部电影唯一真善的显现与存在,虽然很圣父,但他确是展现邪恶人心的《临渊》里唯一的温暖(女儿只是线索人物),这也确实暖道我了。
《临渊》批判了"罪孽",而罪孽不是指犯下的罪过,没犯过法的也不一定是好人。
这份罪孽也并非道德的沦丧或人性的扭曲,而是人性的缺失。
影片慢慢展开,层层铺垫,每一个情节、镜头都是那么恰到好处。
利雄的冷漠、昭惠深夜到八坂屋里缝衣服、八坂在河边说开着玩笑的那一番露骨的话 ⋯太压抑了。
浅谈几个令我印象深刻的镜头吧:一、昭惠用右手删了自己几个耳光。
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八坂所讲述的受害人的母亲,或许曾经也是这样⋯?
轮回啊。
二、八坂在街上看见利雄后哼着小调回到家中。
那一段浅野忠信真的演技炸裂啊!
把衣服脱下来,红色的T恤,不紧不慢的步伐,水到渠成地吻上昭惠,以及带着一丝慌乱、兴奋地把昭惠推到桌上⋯实在像个变态。
三、昭惠在监控里看到贵靠近萤。
说实话,我都心里一紧,不安、疑惑、愤怒,那一刻,我变成了昭惠。
四、昭惠在车上说,他们打算在八坂面前杀死贵。
说实话,这样做确实,毫无用处:既伤害不了八坂,也会让自己的双手沾满鲜血。
但可以肯定,昭惠心里是有过这个想法的,甚至成千上万次地想过,仇恨到疯魔。
另外,蛮喜欢这部影片的结局。
记得看《人山人海》,公映版是改了的,最后罪人被警察抓住;《心迷宫》最后强行自首⋯不得不说,这部片子的结局,更令人感到“临渊而立”吧。
还有几个疑问:一、贵和萤是利雄救起来的吗?
如果是,为什么只有最后救起来昭惠还活着?
二、最后去找八坂的时候,按理来说是用的清晰的,有八坂露脸的照片,路人明确说见过他,那么为什么他们最后放弃寻找了呢?
或者说看到的那位真的是八坂,但他们突然转变了心意?
(这个应该算个bug了吧??
)三、八坂的心理到底是怎样的?
是策划了多年的报复吗?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吧,刚刚和我爸讨论,他觉得昭惠出轨是利雄安排的,甚至还为他们腾地方⋯细思极恐⋯
主的仁慈也抵不过人性的弱点,悲惨的故事!
剧情发展也比较慢!
饰演萤的真广加奈只演过这么一部电影,有点遗憾!
宗教戏的铺垫埋得比较好,主保佑了萤没有失去生命,进而坐上了轮椅,日后瘫痪得萤再也没机会在吃饭的时候感谢主的救赎!
父亲依然自己吃自己的,对于母亲来说吃饭也是为了女儿吃,也是为了女儿而活,人到最无奈的时候主也无能为力!
人性得选择与主得仁慈,怎样才能救赎自己?!
昨天看的这部电影名字叫做《临渊而立》,上班真累,这部电影我刚刚看了一半我就已经睡着了---谁能想到我一个二八年华的少女居然晚上八点钟就按时睡觉了呢?
生命无常,我睡得很不爽。
电影讲述了一个很简单的故事,我们从来不会想到自己一起生活很多年的丈夫是一个谋杀犯,远道而来的朋友其实情深义重,不仅仅帮自己的朋友顶下了罪行,还帮自己的朋友隐瞒罪行,即使到达了死亡边缘,这个男人也没有出卖自己的朋友,也没有说告诉对方的妻子其实你是和一个杀人犯在一起的。
我觉得这个男人还是挺不错的,虽然年少失足做错了事情,但是这个男人整个还很不错,不是为谋杀犯开脱,而是所有人都临渊而立。
人到底如何活着才能远离深渊?
利雄和章江还有女儿是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其实说是幸福也不幸福,利雄很少和自己的妻子沟通,因为利雄内心深处装着一个很大很大的秘密,利雄内心深处的这个秘密就是---年少无知的时候,自己曾经和朋友八坂一起杀了一个人,干掉了对方之后,利雄强暴了对方的妻子--- 利雄带着深深的罪恶感生活着,利雄很痛苦。
Part 01.八坂:我爱而不得,也许是因为我做了错,我临渊而立. 八坂是一个很帅气的男孩子,而且八坂的穿搭我真的可。
八坂的白色工装裤真的是帅得不行,走在路上,脱掉白色工装裤露出里面的红色短T恤的时候,我看到的时候真的可以的,我都想冲上去抱一抱八坂。
从电影当中可以看出来,八坂还是很喜欢章江和章江的女儿的,章江是一位母亲,章江的女儿很漂亮,八坂还教章江的女儿弹钢琴,对章江和章江的女儿非常好。
因为两个人之间情投意合,但是因为中间的种种事情,以至于这份感情里面掺杂了其他的东西,所有的一切都变得如此奇怪,这让人爱而不得。
八坂一定在想:也许是因为我之前做错了事情,所以我才爱上了一个人,爱上了之后爱而不得。
八坂临渊而立,站在桥边掉进河底,一切都显得如此没有意义。
在这个世界上,失去了心爱的人之后,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Part 02.章江:我随你而去,我跟随着爱而去,我临渊而立. 章江一辈子都没有想到自己和一个杀人犯生活在一起,也没有想到自己活了一辈子,居然是在替自己的丈夫赎罪。
这个问题我就在想,为什么章江这么凄凉?
为什么这么多人都没有得到这种爱情,为什么章江的生命这么凄凉。
最后的时候,章江带着自己的女儿站在江边跳了下去。
八坂也在那个地方跳了下去,两个人在同一个地方跳下去,掉进去的时候---希望下辈子两个人能够在同一个地方再一次相遇吧。
我们不能生同衾,但求我们死同穴。
章江说:我随你而去,我跟随着爱而去,我临渊而立,投进你的怀抱。
写在最后:也许有些人到了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体验一场---苦难. 这个世界上面有这么多的人,但是也许有些人到了这个世界上,即使为了体验一场,就是为了看看太阳,为了看看这个世界的风光,为了品尝一下这个世界上好吃的食物,为了想要喝一口这个世界上好喝的泉水,为了想要观看一下这个世界上的风景,为了想要体验一把这个世间的美好。
写在最后的这段话,是我生命的格言。
八坂(浅野忠信 饰)对这个普通家庭的入侵,是蓄谋已久的复仇,还是如“见色起意”那般只是一些临时的冲动引导?
面对曾经一起犯事的俊雄(古馆宽治 饰)如今成家立业,有妻有女,反观自己锒铛入狱十一载,落魄到现今寄人篱下的境地,八坂的心里不可能没有不爽的滋味。
在河边的那场谈话不是透露了吗?
俊雄现在的一切可都是自己悉数扛下罪行换来的结果,也就是说是八坂的牺牲换来了俊雄现在幸福的生活。
八坂进入这个家庭,如同刻意揭开自己身上的旧伤。
本来他可以忘掉的,但他选择了“报复”。
这种“报复”不是在肉体上强制进行的,而是慢慢地让负罪心理渗透进对方的内心。
八坂其实很清楚,让罪孽在这对夫妇心里滋生,比起诉诸肉体或话语的暴力来得更为有效,它将摧垮一个家庭以及它维系起的脆弱关系。
八坂有这种“报复”的能力,不仅仅因为在心理上占据着优势(是他承受了十一年的牢狱之苦,而不是俊雄),同时在肉体上,他显得更为雄壮,更有诱惑的实力(笔直的身板,及在洗浴后特意显露在佳惠面前的身体)。
但更为深层、更为重要的也许是,他更加懂得如何与女人进行心灵上的沟通。
在电影一开始,俊雄在饭桌上置身事外的举动(看报纸、自己吃饭)已经事先提醒了观众维系这对夫妇日常生活的只是表层的婚姻关系,爱情在两人之间已经所剩无几,这为八坂引诱佳惠提供了契机。
八坂虽然略显呆滞,却懂得人情事故。
他不仅主动指导孩子练习钢琴,在不经意间让佳惠发现自己的才能,还帮佳惠搬运义卖的物品(对这话题,俊雄在饭桌上没有做任何回应),并在某次回家的路上陪佳惠聊天。
那个“猴子与猫形人格”的故事,无疑能让每个女人会心一笑,这是勾引的简单技法。
如果与此同时,还能让她们对自己产生同情心,那么离对方爱上自己恐怕就更近了一步。
这就是在咖啡厅八坂主动向佳惠袒露自己内心隐秘的时刻,他提到了自己犯下的四种错误(原罪),还有母亲如何在法庭上掴自己巴掌。
我们并不太清楚这些自我的认知(忏悔)是确有其事,还是八坂信口编来只为博得佳惠的同情(因为这“四种错误”听起来很像是玩笑之词);我们清楚的是信仰天主教的佳惠如同聆听信徒忏悔的牧师,被八坂的这番话感动得热泪盈眶。
对佳惠来说,这是诚服的时刻,同情唤起了怜悯的爱。
而对八坂,这也是胜利在望的时刻,诱惑已经成功实施,接下来只需动手就可以了。
在河边,八坂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佳惠的机会。
一开始,还只是亲吻。
接下来才是更加亲密的举动,但不想被俊雄的归来所打断。
最后一次也许是最充允的,在与离家的俊雄隔着街巷擦肩而过后,八坂脱下来白色衬衫,并将其绑缚在腰部,露出火红的短袖T恤,他的脸色绽放着邪恶的微笑,一路奔回了家门,企图对正在洗碗的佳惠行不轨之举。
虽然最后因为佳惠的极力反抗,八坂没有成功。
但我们可以根据电影快结束时俊雄与佳惠的一次对谈推知,八坂和佳惠很可能已经发生过男女关系。
而无论有或没有,在精神上或肉体上对伤害女儿的仇人的出轨都在电影的后半程对女主角佳惠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心理冲击。
八坂对佳惠也许有爱,其心里包裹着报复与爱的复杂动机反映出人物形象的复杂性,这也是剧本的成功之处。
不能简单地对人物的心理或举动定性,一切都处在可以诠释的变通中。
难道俊雄不同样背负着“罪孽”吗?
八坂的到来本身就在时刻提醒着他曾经犯下的罪责,以及心理沉积的对八坂的愧疚与感激之情,因而他不得不接纳八坂在自己家里住下,并眼睁睁地看着妻子被他引诱。
和佳惠一样,俊雄不仅处在难以启齿的罪孽中,同时刻意地隐藏自己的阴暗内心。
当八坂的儿子在八年后突然到来,被抖搂出的往事再次如同阴魂不散的幽灵般重新萦绕在这个家庭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将此看成是八坂蓄谋已久的“报复”举动的接续。
他之所以将自己与俊雄一家拍下的合照寄给以前的妻子,是为了让儿子在多年后能循着这条线索再次侵入这个家庭。
正如电影一开始笼罩在俊雄心头的是那个被他与八坂合力谋害的无名者,而此刻儿子的这个形象则像已经消失的八坂携带着他的往事在俊雄与佳惠两人的心头缠绕。
这种慢性地从内心进行摧残的报复,同样反映在女儿萤变为植物人的这个设计上。
女儿在倒地的那刻完全可以直接死去,但深田晃司让她活了过来,并让她生如死。
无论八坂谋害女孩的举动是刻意为之,而是神经焦虑失手所致,其结果都符合导演对主题的定位:让女儿无意识地活着比起死亡对这对夫妻能产生更为强劲的冲击。
如同一具活着的尸体,女儿象征着罪恶的无处不在。
可以想象,八坂阴魂不散的身影现在以女儿植物人的形象逗留在这个家庭,时刻提醒着俊雄与佳惠内心无法偿付的罪恶:我为你坐了牢狱之灾,你又曾经对我出轨。
你们都对我有所亏欠,我要让你们永生都处在罪恶的自责中,而这个女儿就是你们应当偿付的代价。
电影最后,水中的一番挣扎后,只有俊雄和佳惠活了下来,他俩最应该以死来解脱,而现在却只能在尘世继续背负着犯过的罪孽,如片名“临渊而立”所指,这是面对罪恶的万丈深渊,是一种无法纵然跃下,只能保持站立的惊惧感。
(文/杨时旸)《临渊而立》有关原罪、救赎与报应。
它讲述了一段被翻覆的生活和一段循环的因果。
那些隐藏多年的罪责,终究会来的追索,从表层看起来,有着冤冤相报的逻辑链条,但仔细揣摩,却发现,那些报偿又都暧昧不明,指向不清,你不知道哪些来自命运随意的捉弄,哪些又是上天公正地裁决。
也正是如此,才令人唏嘘。
电影是从一幕几近无聊的生活场景开始的,利雄、妻子章江以及女儿坐在桌边吃早饭,丈夫看着报纸,毫无精神地应付着妻子和女儿,这家庭几乎只剩下外在的形态,依靠惯性运转。
八坂来造访时,礼貌而拘谨,让人以为这是失散多年的老同学前来叙旧,之后,才知道,八坂刚刚出狱,生活无着,希望能在老朋友利雄的家庭作坊里寻找一份工作。
看起来,这突然进入的人并没有打破什么平衡,他只不过本分地工作,安静地生活,甚至还耐心地教导老友的女儿演奏风琴,但很快,故事就急转直下。
利雄并非像他每天表现的那样无害又无聊,多年前,他也是八坂的共犯,只不过逃脱了制裁。
所以,这次接纳老友,一半是同情,另一半是无奈和恐惧。
情愫在女人和八坂之间滋长。
撩拨、推挡,半推半就又欲拒还迎。
最终,一直引而不发的危机还是炸裂了,女儿被八坂伤害,终身残疾,女人变得神经兮兮。
利雄当年逃脱了牢狱之灾,却终究还要在家中经受无期徒刑。
从气息和节奏上看,电影被分成了两半。
前一半看似一切平静,却总散发着阴郁和不安,而后一半,表面上一切破碎,面目全非,妻子终日与心理疾病缠斗,女儿大脑受损,生活无法自理,但却莫名散发着浓浓的温馨气息。
丈夫对妻子说,“八年前,我们终于成了夫妻。
”那意思是说,那一年,女儿落得这个下场,却意外唤回了夫妻间的交流和情感,他们曾经都离心式的生活,但这场事故却让彼此向心。
这真残忍,生活的重整旗鼓必须以砸碎一个无辜者的一生作为代价。
丈夫说,“女儿变成这个样子的时候,我突然变得很平静。
”因为他知道,总有一天,报应会落到自己头上,如果一直悬而未决,那将是更大的惩罚,而女儿的残疾,反而是落得实处的踏实。
这时,人们就会明白,为什么开场时那看似平静的生活缝隙里渗透着无法言明的鬼魅气息。
但如果你觉得这报偿到此为止,就又错了。
突然有一天,一个年轻能干的男孩儿来到这里,寻找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他才透露,自己是八坂的儿子。
这又是一层报应,甚至还多了一层拷问。
按理说,八坂毁了自己的女儿,那么他是否应该趁现在毁了他的儿子,但自己的女儿是无辜的,这个男孩同样的无辜的。
曾经痛下杀手的利雄,这一次,选择了宽恕。
但这算得上是“宽恕”吗?
他又有选择宽恕的资格吗?
报偿和原罪都已经显形,你却很难说,到底是谁的错引发了谁的罪,是妻子当时的情欲导致了这一切吗?
是八坂那注定要不停犯罪的血统吗?
是懦弱的利雄吗?
还是别的什么?
好像都是一念之差,终究酿成不可收拾。
这部电影之中隐藏了诸多不易察觉的细节,细思极恐的那一种,比如,声称自己的八坂儿子的年轻人,到底是谁?
八坂曾经恨恨地说,你结婚生子,但我却没有。
那这个儿子从何而来?
孩子是从因为八坂写给他的一封封信,按图索骥找来的。
八坂曾说,自己经常给受害者的孩子写信,那么,这孩子的身份成为了巨大的谜团。
在一切都未曾走向崩溃之际,一家人以及八坂去海边玩,躺在沙滩上拍了一张合影,多年后,妻子带着女儿自杀,八坂的儿子前去求助,几个精疲力尽的人意外在沙滩上又一次组成了与合影中一样的姿势。
那是一次轮回。
那个首尾呼应的图像,完成了一次凝重又充满嘲讽的轮回。
“好人”都受到了牵连的报应,“恶人”似乎都能躲过命运的追索,但真的如此吗?
好像也不是,利雄不正在承受着终身监禁吗?
这比有形的牢狱不更残忍吗?
仔细想想,八坂真的来过吗?
八坂真的存在吗?
那像是鬼魅的插入,然后就此遁入虚无,那或许是利雄内心愧疚的投影,无论怎样,无论八坂是否刺进自己的生活,他的一生总会被翻覆。
8.0山上孝司这个角色的出现其实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和那些照片或信件一样,只作为叙事工具。
可后半段呈现效果仍被低估了,它纵然只为八年前的事件提供一个原因和结果,没什么情节可言,必要性其实可以很高。
翻来覆去地追求一个结果而不得,也不止是为了再让观众思考为什么他不愿意离婚。
如果只看到了八坂草太郎的“凶恶”或铃冈利雄的“冷漠”,那便是未得其中之意。
若要先讲结论的话:童谣和红白衣的变换是在欺骗观众,八坂是不是恶人也完全不重要。
唯独对观众诚实的是两段式的幕布是视听语言分水岭,八年前几乎遍布客观镜头,八年后的镜头则极其主观。
它在暗示的只有一点,八坂是否邪恶、八年前事件的真相是什么其实根本无需讨论,重要的是八年后他们所相信的是什么。
不止是利雄,他们对自己的罪都比他人的苦要敏感得多。
哪怕本身没有罪恶的人,也以苦难为耻,山上孝司的母亲分明是受害者,还能将八坂认作孩子的父亲。
每个人态度都类似,极具尊严感。
铃冈利雄足够懦弱,那天发生了什么本不得而知,如果在内心将其合理化为蓄谋已久、轮回的报应,就会更好受一点,妻子被出轨也忍气吞声的动机同理。
而八坂既像一时怒气,也像被认作凶手的无辜者,和河边聚会那次一样,否则怎么会留在现场被利雄发现时也一直在叫着他的名字,举步维艰。
再者讲,八坂本在招待所有住处,在别处也有工作,他的留驻实际上从头到尾都是利雄的决定。
影像利用了红白衣的变换欺骗观众,女儿的残疾本极大可能是偶然事件,能得出这个结论都得益于镜头语言,为我们提前辨明什么是客观事实、什么是主观视界。
非常明确的是,电影并不讨论八坂的恶,而只讨论这对夫妻的信与不信。
无可避免,二人都将这个偶然事件理解成了一种必然之恶,于是八坂的无关形象就变成了提醒他们有罪的幽灵。
关于蜘蛛的交谈是在讨论起于“欲”的原罪,蜘蛛幼虫的妈妈也不能上天堂,因为她也吃过自己的妈妈。
蜘蛛的寓言讲的是“罪”,猫与猴子的寓言则讲的是“信”。
丈夫本身是没有类似信仰的人,哪怕在饭桌上也不轻易交流,可在出现这件事之后也开始以上苍报应作理由,剪着脚趾甲平淡地论证一番,女儿遇难让他反而敞开心扉;他是猴形的人,会主动爬到母亲的肩膀。
妻子随着家庭学习了信仰,但会痛苦于丈夫的想法,要求离婚,不断用流水清洗自己;她是猫形的人,曾被叼着走来走去,可放下时自己会溜走。
有罪者能看见幽灵,而无罪者身上附着幽灵,时刻提醒他们自己做过什么。
是而夫妻无法死去,否则那位儿子和这位女儿身体所附着的意义就会消失。
那位儿子在副驾驶回头提醒过他们,杀死我也可以,女儿或许也以其他方式这样提醒过。
他们给出了上苍的指示,杀死这个幽灵也没什么不可以,全在于你们的选择。
画,相片,信件,风琴乐,日常之物都有意义所附着,它们制造声光,就展示了幽灵的存在。
保证自杀成功的方式,非要选择“水”这个贯穿全片的意象也多少有些刻意,但非常有效。
丈夫是希望留下幽灵提醒自己的,妻子却希望脱离幽灵;所以妻子入水自杀,丈夫则要远离水。
他八年前如何救起妻子掉落水中的帽子,八年后就如何救起妻子。
铃冈利雄在结尾依然在给萤实施心肺复苏的原因,就是他最开始时愿意收留八坂的原因,他希望幽灵能常在,以便提醒自己是有罪的人。
萤若去世,他又变回影片最开始坐在餐桌以左那个冷漠的人怎么办?
利雄的罪恶一直困扰着他,使他没有生活的激情,八坂的到来让他有机会减轻这份罪恶,代价就是妻子和女儿,他默认和推动了这一切的发生,又假装正义地寻找“凶手”,最后纵使救活了妻子,也只能落得孑然一身……因果报应啊……
前一半的情節令我覺得這很有島國片的走向,深感慚愧導致入戲困難。後面一半就挺有意思的,「八年前,我們才真正成為了夫妻」,所以丈夫種種冷淡是覺得自己不配嗎?要老婆也出軌了成了「共犯」才心理平衡?有好多的疑問啊,以及對原著產生好奇了。
只因同是共犯的利雄没受到法律的审判,浅野就展开报复且殃及无辜的小女孩?这实在不合情理,浅野这个角色岂不是魔鬼?结局也很多未交待,无辜的妻子女儿反而受到的惩罚最残忍。
一個大有來頭的拜訪者,直覺上都知道要發生什麼,最後這種眼花繚亂卻也是一地雞毛的展開衹是令人失望
影片主题足够精彩,前半段的节奏恰当,但后半段的戏剧冲突过于频繁,多个可以完美作结的地方都被一一错过,耗到最后观众早已审美疲劳。毫无疑问,导演深田晃司用这部影片证明了他同时拥有拍日常和拍悬疑的才情和能力,但令人遗憾的是,他忘记了还有四个字叫:见好就收。
每个人都无法看清真相的全貌,人们活在了自己设定的罪与罚之。
后半部分连故事都没了。
来自深渊
不喜。这样的电影以后少看…——20190413
意味不明。似乎是在用赎罪与解脱这个主题来贯穿全剧,但是也太隐忍太憋屈了。结尾的河边四人(死人)无疑是在对照之前快乐的四人合照,不过稍显刻意。不过浅野忠信的戏太棒了太棒了,收放自如,令人惊叹。
18/12/25:观影于B站
比较隐晦~
有很多瞬间穿越到欧洲片的气质,也有很多地方不像日片,有很多异国处理方式的水土不服,虽然都是日本演员在演绎。前后两段的割裂与冷酷可以更强烈,隐忍、暗涌、执念可以更残酷些,浅野忠信的演绎令人难忘,一些个色彩运用很巧妙。3.6
宽容与道德真是一个纠缠不清的主题,浅野忠信真是有气场啊
前面还好,后面走歪了,剧情稍微割裂,差了一口气。
于是看到了各部新浪潮电影的影子
很厉害,它拍出了人性的危机感,这与身份、境遇、环境的无可奈何都不同(《怒》),它是庸常环境中人性的恶如何被勾兑,就像掉下楼的白床单,立于轻柔的惊悚边,随风做主。演员也演得好,用最朴实最连贯最无为的演法促使这个电影达到最大的实现,了不起。
闯入的浅野是优雅和残忍迷之混合体,道德和法律界限之模糊,报复和忏悔不过在红白色衫的一念之间,而谁又是无罪之人?花了八年忏悔的真理子,到底是后悔和浅野搞了,还是后悔和浅野没搞?
没意思
竟然没有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