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拟人化始终是好莱坞动画片最擅长的题材,这次也不例外。
几只小仓鼠和鼹鼠被塑造的惟妙惟肖,搭配上人类使用的工具,比如仓鼠车、特工装备等,塑造的很成功。
可惜,近期动物拟人的动画片实在太多,光狗就有N部,感觉有点审美疲劳了。
这么多年来对迪斯尼的动画大作始终情有独钟,从狮子王到现在的豚鼠特攻队,每每看这些都会觉得轻松,其实,有时候这些单纯的动画反而会比所谓的大片更加条理清晰,幼稚的来却很明白的告诉我们它们所想表达的意思,让我花时间去看三枪,我宁愿把时间留着重温这些动画。
现在的我们,工作,学习,社会的压力太大。
多么想回到从前,看着动画片,在父母的庇佑下快快乐乐的活着。
可惜那是回不去的从前,只能回味。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是孩子的保护者。
把这些经典动画都留着。
留着给我亲爱的宝贝们
昨天看的,原本以为会让我感到惊喜,结果发现,高科技做的越来越模式化,除了把真人换成了豚鼠,基本情节没啥很大区别。
纯粹适合孩子们看的,笑点非常的低,基本上都可以猜到结局。
有关老鼠的题材还是《料理鼠王》可看性强
但我发现黑夜传说里面强力冷酷,声音很磁性的吸血鬼老大当了一把想全球最大电器商,却被一只鼹鼠耍了的时候,我觉得很有喜感.......
咳咳,伙计,不好意思,向你打听个事情。
是这样的,你有没有看到有几只老鼠经过这里?
他们挺好辨认的,嗯开着一辆三个轮子的车咳咳,不知道。
哦,别这样看着我好吗?
我很正常,真的········哦···你真的什么也不知道吗???
看来你真的是out了,好好回家补补课吧,趁着现在刚刚上映,你还来得及赶上时代的步伐哈哈哈哈呵呵呵呵和呵呵呵
i love it太可爱了,又是一部把美国的高科技发机会的淋漓尽致的,看着几个小不点到处跑来跑去的干着FBI的工作,太COOL了!
其实这部片子,可能小孩子会看得多些。
但事实上我觉得大人们也应该好好看看,从小孩子的视角看世界,找回我们曾经的那份纯真,即使你说那份纯真在现在的社会上其实就是一个傻,但想想看谁不曾傻过呢...傻并不意味着智商低,反而我觉得那是一种高情商,一种看淡一切,娱己娱众的人生态度。
这部“小儿科”电影,其实也是现在人们生活的映射,人与人之间的明争暗斗、尔虞我诈,被一种单纯的手法表现出来!
引人深思,却又也让人容易接受...
本人一直觉得,看动画片的原则就是开心和放松。
不用一位的较真想这部动画的意义是什么;有什么创新;有什么特点……我觉得一部好的动画,只要在过程中让人能专心的看下去,并且蕙心的一笑,就够了。
而这部动画就达到了我的要求
看了这么多动画片,到昨天为止,忍不住得来说一下了。
平心而论,豚鼠特工队在近几年看过的动画片里不算是最差的,只是,出现得晚了一些。
用老鼠做主角的光精灵鼠小弟就有1、2、3,还有前年的料理鼠王,看到这些,已经审美疲劳了,再加上动物主题的影片实在不少,冰河世纪、海底总动员,追溯至很小时候看的狮子王,再怎样拍都大概不会有大惊喜了。
而我们的眼光却从第一次的好奇直至今天的鸡蛋里挑骨头。
随着新鲜感的褪去,我们对这类讨巧的电影不再那么宽容,今日的关注点不再是形象、特效、画面这些硬件,而是对之报以和人类电影同等的态度,追求情节,自然这部影片就显得很一般了。
好了,我并不是写论文来的。
说过了这些外部因素导致的狗尾续貂(不知道用在这里合不合适),该来说说更直接的原因了,那就是电影的内容。
在我的观念中,电影好看与否,主要是情节和情感两方面决定的。
情节方面,这部片子在“电影”这个门类里算是乏善可陈。
而情感上,则得看是否有共鸣。
让一只老鼠明白自己不是高科技产物,只是普通老鼠,这点,和人类能找到什么共同点呢?
如果是为了告诉人们要不怕挫折,这似乎又太普通了。
有时候突如其来的一句心内感慨,又让人觉得不如不说。
简而言之,并无动人之处。
也许是现代人的感情匮乏导致的影片情感匮乏?
回想起以前看过的《闪电狗》,同样是动物题材,演的是狗版的《真人秀》,波特和小女孩之间纯真的感情很是让人牵肠挂肚。
而豚鼠特工队里的那些动作场面,在这部片子里只是作为电影中的电影而来的。
(大概一般电影中的电影总得次于电影本身吧!
)再看看《瓦力》,几乎没有语言,甚至连表情都那么艰难,却能够表达那么多东西,实在让人惊叹。
大家还是回到成人世界中去吧,迪斯尼面向的从来都是中小学生。
刚刚写完,才发现闪电狗也是迪斯尼老爷爷的逃跑
科学家本(Zach Galifianakis 饰)隶属于美国政府某个秘密部门,它通过高科技手段训练豚鼠说话与思考,并将它们培养成特工人员。
然而,本的部门却面临被FBI关闭的局面,为了证明他和豚鼠特工的能力,本向豚鼠特工队的负责鼠达尔文(山姆·洛克威尔 Sam Rockwell 配音)下令,要它们潜入赛博林工业的CEO罗纳德·赛博(Bill Nighy 饰)的办公室,寻找罗纳德向中东国家出卖可用于军事的高科技芯片的证据。
达尔文毫不怠慢,带着布拉斯特(崔西·摩根 Tracy Morgan 配音)、华蕾斯(佩内洛普·克鲁兹 Penélope Cruz 配音)、苍蝇莫奇和斯贝克斯(尼古拉斯·凯奇 Nicolas Cage 配音)等成员迅速展开行动。
这群豚鼠特工队员体型虽小,却身怀绝技,它们成功闯入罗纳德的办公室,并下载到重要资料。
然而,这场冒险才刚刚开始……©豆瓣
《美食从天而降》走得是偏喜剧路线,蛮搞笑,蛮嘲讽的。
相对而言,《豚鼠特工队》走得就是动物动作路线,如今创新难,只能将火爆的动作大片移植到动物身上。
鼠们极为可爱。
就是故事情节普通了些。
还有模仿变形金刚的桥段,还是蛮搞的。
总之,蛮适合带着小孩一起去电影院一起合家欢乐。
3.5
电影是好的,但不能在蹦完迪的第二天看。
7.0/北影节第五部 清冷 肃杀 叛逆 逃离 移动长镜头组成了全部内容 配乐很紧迫惊悚 无睡点但无共情处
影片像是一个摄影集
【C+】一脉相承的俄罗斯电影,这里有空落的地貌观察与萧瑟的寒意,有沉稳的全景镜头与推进节奏,也有在特写中近乎一言不发而渗透出的情感,像是新导演对大师衣钵的承继,虽不能称得上十分的“言之有物”,但依然饱含引而不发的“冲动”。
#24北影节 缓缓的,一切都恰到好处。父女关系对我来说好像就是这样的。大家一起坐下来看电影那一刻,竟然有点感动
#BJIFF 公路片中的安哲,流淌着塔可夫斯基的风声,只是这份旅途没有终点,绵延的情绪也不知因何生发,风霜雨雪在北回归线以北的荒原上无所依从,父女的隔膜更无从着落…… 我总感觉胶片的质感增添了影片“大师之风”的气质,作为电影最本初的物质本体,它似乎总怀有某种原始的神秘和母性,令我安眠。
北影节第三场,感觉这也是新冠期间的隔离电影,茨冈父女的移动半岛铁盒。【为了看这片儿放弃了《找乐》4K修复版,又不甘心,反手买了两张票让爸妈去资料馆看姥姥家的“大楼”(西养马营工人俱乐部,开场20分钟有1分钟镜头),回来跟我说,你小时候“认”的第一个字就是“工人”的“人”,那会儿老抱着你在大楼前面给你指,然后你就跟晚报上找出一堆“人”……】
不是我的菜,太闷了……中间忍不住合上了眼醒过来还是风景定格orz
2024BIFF,6分,下班赶过去,困兮兮的路上在出租车上睡觉。在那一块迷路了不知道怎么走,好在群友及时指导我,男朋友又因为poopoo迟到了。片子就是剪成一个三分钟视频就能大致看完那种,一种风格而已,俄罗斯式美感,宏大粗粝壮阔。回到家都累死了。女主角长得好像[怪奇物语]的小11。
壮阔,苍凉,颓败。很contemplatif的影片,摄影加分,但不适合困的时候看。
开头的两个旋转镜头就给我干晕了。中间有一些莫名其妙的背景音,我想到导师说我的论文:要用白话文把专业术语说清楚,让即使不做这个方向的人也可以看懂你写的论文。(´-ω-`)最后,我真的害怕看文艺片,漫长的铺垫,短暂的高潮。
很美的摄影。旁边的姐姐打呼噜了
每一次摇移和zoom都有一个精心设计的落点,未免太功利。
C+/ 如此美丽的推拉摇移,把远处和近处的风景都收聚一体,自然形成了一种语境与物的关系。而面包车在蜿蜒的小路上穿行并逐渐成为镜头中心,就像是在一个传说里浮现一般。这种缓慢的“浮现”、逐渐被注目、被光照亮的过程成为一种灵韵的来源,让人物的目光透过拍立得、透过摄影机、透过电影放映变得坚实而致密。但局部的人物关系构建还是有些中空,导致结尾的几层转折都有些突兀。
#10537 #14th BJIFF# 2023电影人双周入围。差点以为是索科洛夫弟子的作品(不仅地理上有重合,气质真有点像哎),一部当代俄罗斯的洛丽塔,对俄罗斯广袤大地和荒凉的后社会主义风景捕捉得十分到位(中间还经过高加索地区了,确实听到格鲁吉亚语),最后的白海风景也真的很壮阔。流动电影车和盗版DVD真的是最迷影的故事了……#年度佳作候选#
画面很美,车在树林里穿梭的那段很想录下来反复观看了
#14thBJIFF No.6 @英嘉 无数的跟踪镜头和广角镜头轻轻地推进和拉远,提醒观众这对无名而孤独的父女所居住的土地是多么广阔,但同时两人又不得不被对方所牵绊拘泥于窄小的车厢内部,这或许映照着某种政治现实。
胶片的质感太美了
出町座。荒凉的土地,荒凉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