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柳如是

柳如是,Liu Ru Shi,Threads of Time

主演:万茜,秦汉,冯绍峰,凌峰,铁政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2

《柳如是》剧照

柳如是 剧照 NO.1柳如是 剧照 NO.2柳如是 剧照 NO.3柳如是 剧照 NO.4柳如是 剧照 NO.5柳如是 剧照 NO.6柳如是 剧照 NO.13柳如是 剧照 NO.14柳如是 剧照 NO.15柳如是 剧照 NO.16柳如是 剧照 NO.17柳如是 剧照 NO.18柳如是 剧照 NO.19柳如是 剧照 NO.20

《柳如是》剧情介绍

柳如是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才女柳如是与文人钱谦益的爱情传奇流传了几百年。 柳如是(万茜 饰)是青楼的头牌,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她主张男女平等,关心家国大事。而在政治风波中历尽尔虞我诈的钱谦益(秦汉 饰),身心疲惫,纵情诗酒却又心怀社稷。机缘凑巧,他们以诗为媒,惺惺相惜,因为互相欣赏走到了 一起。然 而,山雨欲来风满楼,巨大的变故随之而来,一个朝代眼看就要沦亡。面临改朝换代,因观察历史的角度不同,钱、柳两人对时局的看法发生分歧,两人的感情出现裂痕:一个远去北上做了清廷的官员,一个南下去追寻抗清的南明军队。繁华过尽,他们又破镜重圆,在红豆山庄过着普通平淡的田园生活。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猪肝倒是热热再吃啊最后的踢踏舞幽灵女孩重启明日二重身孽缘歌舞伎町夏洛克公园疯人钢琴之森行尸走肉:死城第一季射杀公爵空巷子2019微博之夜小狗之爱2016:夜之尽头魔术奇缘新四大名捕属性同好会平凡世界2盲刺一级方程式:疾速争胜第二季爸爸妈妈陪陪我索尔菲雷诺之战寻找费里尼巴黎恋歌并肩作战惩罚者2:战争特区神探罗蒙3小镇大法官

《柳如是》长篇影评

 1 ) 从钱谦益的选择说起

就这部电影而言,我觉得总体上还是可以的,不说别的,两位主演绝对对得起观众,而且万茜和秦汉正好也相差三十六岁,这不能不说选演员选得确实很用心。

虽然有一些不是很符合历史的情节,但是只要不过于吹毛求疵的话问题是不大的,主要是看电影之前一定要对那段历史以及那些人物有一些了解,否则别说汪然明、王修薇这些,怕是连黄宗羲、郑成功都认不出来。

相比于一些所谓主流的观点而言,这电影有点洗白钱谦益,不过我个人觉得这个立场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首先,钱谦益不在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只去做自己认为对的或应该去做的事,这在他饱受世人非议以匹嫡之礼迎娶河东君就能看出,既然他不会在乎世人的眼光,又怎么会为了所谓的名节而殉国呢?

因而我觉得这是一处呼应。

其次,大明给了钱谦益什么,用他的话说是几十年的大好时光用于饮酒谈诗,危难关头才受推荐成为礼部尚书,根本没有机会大展宏图。

而钱谦益虽然先投降,但没有像其他旧同僚们对满清死心塌地,而是一直暗中联络反清力量并予以资助,可以说钱谦益对大明是仁至义尽了。

我做一个推断,或许钱谦益是这样规划的,先投降以使得满清放下对人民的屠刀,等满清的屠杀缓和之后再来组织有识之士抗清,这既减少了生灵涂炭,又保持了对满清的抗争,同时也没有把人民绑架在自己的政治诉求之上,这一点真的很伟大了。

而且他投降的两个条件,不杀百姓、恢复科举,真的考虑很深远的。

虽然他也去北京做了官,不过毕竟半年就告老还乡了,应该是清廷所迫或打入敌人内部去看看。

相比之下,柳如是虽然在文学上和钱谦益是知音,但他们的三观差别是很大的。

最重要的就是柳如是不能无视世人的看法,这从她不甘心黑天半夜出嫁可以看出,因为她希望得到世人的承认和认可。

因而在清军攻入南都后,她看重世人对她对钱谦益的看法,因而要一起殉国,这应该也是呼应的。

陈子龙也一样,不能无视世人的看法,因而不能娶出身“不好”的柳如是,所以后来他也在坚持抗争直至被俘,最终跳水殉国。

就钱柳的婚姻而言,钱肯定是承受了很大压力的,就拿现代社会来说,杨振宁和翁帆的婚姻有多少质疑和争议的声音?

何况翁帆还只是个比较普通的人,钱柳的婚姻类比现代更像是某顶级学者迎娶了某年龄相差很大的娱乐明星,这即使是现代这种男女平等的社会里也不会很平静的,更何况是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

所以一定程度讲,钱和柳都有一些男女平等的思想萌芽倾向,在那个时代是不容易的。

本片黑遍除黄宗羲外出现的几乎所有江南士子,就连打个酱油的马士英居然也不放过,人家毕竟殉国了,比那些投降满清为虎作伥又尽力诋毁前朝的人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可笑的是,士人们只知道相互算计,崇祯时同僚来找钱谦益向他要钱,却不知他之前就被周延儒算计过;后来他们抗清,也来找钱谦益要钱;等钱谦益入狱了,那些他的前朝故交都躲起来了,或许这就是人的本性吧。

可是却是那个满清的探子商人叫索什么的运作救出了钱谦益,试看这个索某因识字不多被文人们嘲笑,在劝降钱谦益时钱也没正眼看他,可是他却没在乎这些。

蛮夷、商人,那些江南学子们看不起的人,他们却一丁点也比不上。

再说说那个郑成功,是不是宣传部门强加进来的,而且还单恋柳如是,这有点过了,好像有部叫《大英雄郑成功》还是什么的电视剧,貌似郑成功就和一个姓柳的江南名妓有一腿,不过肯定不是柳如是了,编剧从这开的脑洞?

而且郑成功说准备去台湾这段,这是为了政治正确?

最后那现代场景违和感太强,有种画蛇添足的感觉,去掉应该更好吧。

不过还好前面很多场景给力,印象比较深的就是正白旗军队进南都,钱谦益等人跪在桥边顶着大雨迎接,顿时有一种文明被摧残了的感觉。

就现在而言,我们不得不承认清朝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但也不可否认的是正是清朝给中国带来了落后,正是清朝的部族政治和落后的国家制度使得近代以来中国饱受西方的侵略,而且在此过程中清朝也在大大损害汉族的利益,在预备立宪中又要重新集权于满洲部族,因而掀起了大规模的反清起义。

但是就明末而言,那就是化外建奴对文明的摧残与侵略,不可否认,因为清朝“中国化”是康雍乾时期才逐步开始的事,况且,它们在“中国化”的过程中又不知摧毁了多少中华文明。

 2 ) 精致利己主义面前的女人

几天前看了国产电影《柳如是》,也还有些感慨:电影无疑是让人失望的,柳如是这个人身上是可以看到很多内容的,有民族衰亡时秦淮河的变迁,有商女深知亡国恨,有世俗礼教的逼迫,甚至陈寅恪写下《柳如是传》时还寄托了自由之思想……就算再不济也还有她与钱谦益二人生时不离不弃、死后墓穴相望的情爱吧?

然而电影最后却装模作样地感叹了一句:“我们永远无法理解发生在我们生命中的所有事,原来我用尽一生的时间只为擦去生命中的尘灰,只为心无挂碍、重返宁静……”这几句话倒是有些文艺范,但仅仅只是编剧的文艺范而已——实际上,尽管柳如是也文艺着,却并不是那些虚无缥缈、无病呻吟的概叹,她其实是有脾气的:她会怒斥丈夫的变节:“公不死于乙酉,而死于今日,不已晚乎?

”在被逼自缢身亡时仍给女儿女婿留下遗书:“我来汝家二十五年……今竟当面凌辱,我不得不死……我之冤仇,汝当同哥哥出头露面,拜求汝父相知……绝不轻放一人!

”其怨其怒可想而知!

在我看来,总觉得柳如是的心中总是满盈着一种意气——有正气、侠气,也有怒气、怨气。

前面两个气是出于她自身的境界和气节,后面两个则是出于她的出身不容于俗世以及对士林学人的失望。

电影中虽然也偶有表现,却总是被一股脂粉味道和太过飘摇的节奏给遮盖了——这是电影里,而在实际之中,柳如是的这股意气却被残暴、巧妙的各种力量给覆灭了。

最近,北大钱理群有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说法,我想,这个说法刚好也适用于吞灭柳如是节气的那一群男人。

几天前和朋友聊天说道:中国人其实是最聪明最狡黠的,凡事都可找到理论依据,而且理直气壮,要前行时说兼济天下,不作为时说老庄无为,老年人斗少年人时说传统道德长幼有序,少年人斗老年人时说进化论……后来又加上辩证法、“黑猫白猫论”和国情论,至此已是无敌了。

其实从柳如是的遭遇来看,中国人并不是到如今才这样“智慧”的,她的丈夫钱谦益就是这样一个杰出代表:李闯还没攻下北京时,他可以大谈世道时运、国家兴亡,但一谈起正事了又因私怨拍案而起;兵临城下时还信誓旦旦要自杀殉国,城真破了,他在船上却说:“不想死,水太凉了,如何下得去?

”倒气得柳如是只身投水;她以正妻之礼迎娶柳如是时似是对于繁文缛节一笑置之,但要去清廷做官时又给自己安了一个“传承周礼”的使命……反正他做一切的事情都可以找到合理的借口,贪生怕死在他而言是感慨“百姓何辜”,在多铎下令剃头、众皆汹涌时,钱谦益实在不好找依据了,他的表现干脆就是:“忽曰:‘头皮痒甚。

’遽起。

人犹谓其篦头也。

须臾,刚髡(剃光头发)辫而入矣。

”钱谦益当时作为“江南文宗”尚且如此,其他人似乎自不必说,如另一位“江左大家”龚鼎孳之前也是哭喊殉国,后来活得好好的他说:“我本欲死,奈何小妾不肯。

”我觉得当年这些所谓大儒们的表现,并不会比今天那些官员的言行少一点无耻。

柳如是的名字是取自辛弃疾词《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句。

我想,大概她后来不会再认为“青山多妩媚”了,因为国破山河坏,而且那些自称要守护山河的男人们纷纷剃头换衣服到新政权做官去了。

而众男人估计也不会看她妩媚“如是”了,因为她映照出了他们的无德、无节、无耻。

当年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写下诗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嘲笑文臣武将,随着时间推移,到了明末,对于名臣大儒们的那一丝冷笑,已经挂到了一个青楼女子的美丽脸上了!

如果说柳如是只是一面镜子,以一介女流映照出众男人的丑态倒也罢了。

只是她不能只作为一面镜子,而是不能置身事外的一个棋子了。

当钱谦益受淄川谢陛案的株连下到牢里时,钱家亲朋族人无一人出头,只有柳如是一人散尽家财救钱出狱。

而当钱谦益去世后,这些族人则蜂拥而出、逼迫柳如是交出良田、财产,不断逼迫索要,甚至扬言:“有则生,无则死,毋短毫厘,毋迟瞬息,毋代赀饰……”于是,当年明亡时秦淮河的水都没淹死投水的柳如是,最终被丈夫的族人逼得投缳自尽。

满清野蛮的铁蹄之下,尚且还有她栖身之处,但面对这样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们,她却无活命之途。

钱理群说:“我们的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大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我们的教育体制,正在培养大批这样的‘有毒的罂粟花’。

”而我想问的是,难道是如今才如此培养吗?

 3 ) 你生错了年代,又生对了年代。

那时她还叫影怜,是青楼里的头牌。

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为了救公子,白衣素裙,一句“军爷,我早就嫌这件衣服太素,想在上面画朵梅花,可是就缺个帮手。

要不,你帮我画?

”不需多言,足够把这情调得风生水起。

不禁要叹,女人极致,不只在于玲珑,在于风情。

人生本就是此去经年的美梦,下弦月,杯酒空。

英雄华发,美人正当时。

这秦淮八艳生生夺了多少人的魂牵梦绕,美人以为这便是爱。

这红尘里媚眼如丝,聪明了一世,到头来究是要归宿的平凡妇人。

可惜,这男人风月,把酒言欢时诺允得轻巧,一到兑现,唯唯诺诺像个懦夫。

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影怜改名如是。

应是心酸了子龙这番上榜忘情。

她求他,明日再陪我游番西湖吧,他不允。

其实,自小在风尘长大,她又是这般倔强的女子,怎不知他的嫌弃。

只是想最后在留存一段时光为忆怀。

他却一点也不知,这男人,真当是负了。

幸好,柳如是拿得起放得下。

红纱帐暖,美人如玉的梦依稀是醒了。

她提笔为赋,近日西泠夸柳隐,桃花得气美人中。

这魂魄,看来三魂已经被万茜饰演的柳如是给带走了。

本以为,这敢于直面指责明媒正娶的牧翁先生,抵住36岁的年纪之差,该是美人有归的喜事。

却不料在破城前夜,一句“我不怕死,可是我不想死”“这水太冷了”,柳如是怒而跳河,让我忍不住骂了娘。

献城为了百姓,殉国为名节。

你殉国,我殉夫。

一弱女流,口中如是。

身为其夫,何来苟活之理?

影终,我想,若如是真为男儿身。

河东君定是爱国守节的将士,不以诗文传千里,但求一力护国安。

她究是生错了年代。

 4 ) 秦淮女子,不外如是

撇开剧情,光欣赏摄影和服饰就值得五星好评,尤其是晚明女装的还原,包括包头、抹额、褙子和各色簪钗步摇还是挑不出多少过错的。

加上我一直对央视纪录片充满好感,这种用在电影上比较违和的镜头感我都照单全收了。

台词充满现代感经常穿越,并且为了凸显女主把剧里的男人们统统黑了个遍,陈子龙黄梨洲郑成功死不瞑目,冐辟疆钱谦益之流就不要挣扎了,渣已是公论:冐某人的《梅影庵忆语》就是董小宛从良后九年的血泪史,钱的“水太凉了”也是能“彪炳千古”用以证明文人骨轻的绝句。

美人已是难得,敷衍上一段红颜祸水的故事就成了传奇,若是加上诗才更是了不得,足可被一大群自视风流的真才子假才子们捧上天去,何况身逢乱世怀有爱国之志,更可俘获一帮站在道德至高点的老学究――秦淮八艳就是一个可以假借学术来研究美色的好题材。

八艳中耳熟能详的几个,陈圆圆的故事要直接扯上王朝更替太难驾驭,董小宛贤妻良母克己本分地过分憋屈,寇白门是侠女忠肝义胆爱恨分明,唯有柳如是是八艳中真正的女文青,在这个剩女遍地主张女权的年代柳如是的故事最有共鸣。

作为柳如是,钱谦益算不算是个好归宿实在存疑,东林党魁在南明何等一呼百应万人崇敬,在晚年却贪生怕死背弃一生之志成他人笑柄,而作为女人还是秦淮河上的女人能得这样一个夫婿却是不敢想的,以匹嫡之礼娶你入门,另起别院终日作诗唱和,存失节的罪名也不稍加责怪,确实要比电影里的正人君子陈子龙要好得多。

中国历史上的大人物们大多不屑女色,甚至把女色作为前进路上的阻碍,作为正人君子的红颜们都得有一颗勇于牺牲成全他人的心。

奇怪的是,往往那些反面人物更能赢得女人的爱慕与同情,如绿珠之于石崇,豆蔻之于和珅,对于很多女人来说,成败高低都是其次,是非奸贤也可不顾,唯有真心真情千金不易,女人的道德就是忠于自己。

我喜欢万茜的柳如是,眉眼疏朗,意态风流,于七分风情中尚有三分自持,《燕子笺》一折中身段袅娜如弱柳,清风徐来飘然若仙,我颠来倒去看了十几遍,恍不知今夕何夕得此佳人。

 5 ) 《柳如是》——风尘中的波澜人生

一、第一次到南京,慕名去夫子庙闲逛,举目看来,不是李宁特步班尼路,便是小吃火锅咖啡馆,与全国各处商业步行街一般无二。

正略有失望之时,忽然前方一片开阔,庄正的文庙前坪,高耸的牌坊上高书四个大字——“天下文枢”,而前方,一条极秀美的小河如玉带般横亘。

河上有小舟泛波,河边有游客驻足。

再往前趟步走过一个步行石桥,一线灰砖白瓦的仿古建筑耸立岸边,不经意间瞥见“乌衣巷”三个字,顿时,六朝古都、金陵故国的沧桑感扑面而来。

秦淮河,自然是秦淮河。

只有这天下第一等的风流地,才当得起江南半壁的文脉所在,才衬得出八艳名伶的绝代情仇。

乱世出英豪,末世出忠臣,文臣武将们自有他们的舞台,可唯有南明的乱局中,几个女子抢去了世人的目光。

秦淮八艳中,李香君有血染桃花扇的刚烈、董小宛有素手调董糖的可人,陈圆圆更是让她的男人冲冠一怒,用美色颠覆了天下,但我始终认为,柳如是才是最有故事的那一位。

所以一代国学大师陈寅恪,在建国后创作极不自由的年代,在自己眼盲体衰的晚年,用十年时间撰成心血之作——《柳如是别传》。

河东君的魅力,在身后三百年又让另一位大儒沉醉。

二、电影《柳如是》的诞生,并不是那么商业化的产物。

出品双方是央视新影制作中心和江苏常熟地方政府。

比起宁、扬、苏、杭这些人杰地灵的江南名邑,常熟算不上名人辈出,最为知名也最具话题性的,无非钱谦益与柳如是的故事。

于常熟,这是一次对地方文化和旅游的宣传,前几年,当地政府已斥资将二人曾经生活过的拂水山庄和红豆山庄修葺重建,显见对此早有规划。

于新影中心,却有些像一篇命题作文。

没有了那么强烈的票房欲望,反倒有了更多艺术的施展空间。

导演没有采用戏说的态度——虽然那样会有更多的空间来安排各种观众喜闻乐见的八卦和囧事,而是严格的以《柳如是别传》为基础,节选出一代名妓柳如是一生中或闪光、或凄凉的重要片段,用散文般的叙事节奏,讲述出虽然有些碎片化,却又串起大历史的优美故事。

比起导演和编剧,我更想把最高的礼赞送给本片的服装、美术等技术性工作者,他们的努力体现在那一件件充满时代韵律的服装上,体现在一件件不无古朴气息的道具布景上。

晚明的生活氛围被很好的搬入影片之中,也让《柳如是》成为华语电影中为数不多的在细节上无可挑剔的作品。

全篇以节气分段,串起柳如是传奇而壮阔的一声。

节气的变化,似乎昭示着人生如四季轮回,枯荣自有天定。

从幼时的落入教坊、习得一身取悦他人的本领;到辗转风尘,名动秦淮。

夺魁花榜状元;对陈子龙,她虽是错付真爱,却又不失为慧眼独具;而对钱谦益,尽管年纪悬殊,可两人却是以文交心,忘年真恋,相扶相沫,在乱世中苟度残生。

在她个人命运的沉浮间,明清两朝更迭的大历史犹抱琵琶,却又脉络清晰。

电影并未刻意渲染战争和异族入侵的镜头,但主角身上每一次命运的转折,已经昭示了时代的变迁。

钱谦益跪门献城与削发蓄辫,汉家天下和儒学道统轰然倾塌,而他的出仕、入狱,尽管轻描淡写,有心人却大可结合史料,读出当年时局的惊心动魄,和个人在其中的身不由己、浮萍随波。

中国自古不乏青楼才女,如李师师之辈,让九五至尊也成为了入幕之宾。

柳如是虽然才情纵横,诗文俱佳,但更让她闻名的,却是其独立、自强和爱国的一面。

按照现代语境,柳如是无疑具有女权主义倾向。

她虽然沦落风尘,但却全无烟花女子腌臜自晦的举动,反倒因这个身份而少了礼教的舒服,如同男子般与名士交往,博得秦淮艳名。

同是秦淮八艳,她绝不愿似董小宛般,深夜偷偷一顶红轿送入人家府中,而定要光天化日,明媒正娶。

她也不需像寇白门那样,用一场奢靡高调的婚礼向全城叫嚣,她只要自己的男人才高八斗,再加上用心待她,于心足矣。

至于被传颂至今的爱国情操,我倒以为可以以这样的角度理解。

饱读诗书的柳如是,从不将自己视为纤弱女子,而以儒教弟子自居。

换句话说,她信奉的是“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

所以在国破家亡时,她才比丈夫更加视死如归。

月下投江成为千古佳话,而连带着让钱谦益的“怕水太凉”成为千古笑谈。

其实钱谦益贵为东南文宗、东林党魁,又是南明朝廷的礼部尚书,显然他需要考虑的东西,比柳如是要多得多。

数百年来,他背负着贪生怕死的骂名,在不少影视作品中,甚至成为了衬托柳如是大义凛然的丑角。

但他不是侯方域,他的软弱和妥协,有着正当的理由。

开门献城,是为了避免如扬州般的血流成河,出仕异族,是为了文脉延续。

当然不可否定,钱有着贪生怕死的考量,但之后他暗资陈子龙,力劝郑成功,抛却家财与一张老脸,为抗清奔波,也算是将功赎过,可以抹去那一段失节的罪孽了。

有人说,陈寅恪老先生写《柳如是别传》,看似以柳为主角,其实他真正想写的,却是钱谦益,是一代知识分子在国破家亡之际的选择与境遇。

此说不无道理,若说陈以钱自寓或自嘲,也算恰如其分,至少二人都有着相似的贫病而亡的结局。

但影片的最后,却选择抹去了钱、柳二人的终篇。

那种英雄气短的悲歌,或许确实与全片的气质不甚吻合,但电影在柳如是一段盖棺定论般自白后戛然而止,却显得有些仓促和不完整。

特别是引发较大争议的“穿越式结局”,不但明显看出对《步步惊心》的模仿痕迹,也让观众大感不伦不类。

我揣测,导演的意图或许是想表达“人生一场大梦,世事几多沧桑”的历史变迁感,这种表达方式却很是值得商榷。

但不管如何,《柳如是》这部投资不大、阵容也算不上鼎盛的小众电影,已经带给我足够的惊喜,也为那些看似豪华的大片上了一课——不是只有从大处着手才能 成就好电影,从小处着眼,将细节做精,才是经典诞生的不二王道。

 6 ) 我为什么喜欢电影《柳如是》,因为那是胶片里的晚明美景

据说上映于2012年妇女节的电影《柳如是》是最后一批用胶片拍摄的国产电影之一,不过这个记录被《无问西东》打破了。

《柳如是》是一部女性传记电影,讲名妓和国士柳如是,讲她和钱谦益的爱情,讲秦淮,也以女性视角讲了讲晚明的地方矛盾,阉党和东林党之间的政治。

我觉得这部电影拍得极美。

故事讲得清清淡淡,叙事张力似乎不大足,整个调性正是画面所呈现出来的那样雅致、温柔。

有万茜收放自如、可妩媚可端肃的柳如是;也有秦汉儒雅仍不减风流俊朗的钱谦益。

还有的,便是江南、晚明;昆曲,园林,名妓。

画面多植物,多亭台楼阁,多文房器具,多书生女子,一派晚明风流。

影片按时间叙事,有芒种,中秋,花朝节。

江南人重视节日节气,转场会标明时间、地点和节气。

苏州

松江

常熟——这是钱谦益的家乡

南京——南明覆灭之时的金陵

钱谦益降清后回到常熟

晚明风流,秦淮八艳。

柳如是、李香君这些传奇女子,气骨不凡,才华横溢,柳如是尤其是不输男儿。

名妓的韵致,电影在细节上做得极好。

晚明青楼选花榜,青楼状元也是要投票的——支持谁就给谁的花枝画上绽放的花朵。

柳如是是左边的梅花,寇白门是杏花。

还有就是昆曲。

柳如是初登场,唱的是《牡丹亭》,耳熟能详,也就不必细讲了。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主题音乐《如是》,便有【皂罗袍】的旋律在。

作曲者是王丹红女士,古筝协奏曲《如是》创作于2011年,听来荡气回肠。

晚明风流,不仅在于昆曲、名妓,很重要的一点是晚明印刷出版业的发达。

电影很有心地给了汲古阁一个大大的特写。

汲古阁是什么呢?

这是晚明常熟,钱谦益弟子毛晋创办的收藏古书和刻印时刊文集的具有商业性质的书楼。

这里甚至可以出版考生需要的科举指南,和当时文人的讲学稿子,是晚明出版业和印刷业之繁荣的典型代表。

晚明出版业发达,女性也可以有出版著作的机会。

晚明杭州一家出版商收入了一封信,建议成立一个由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女子组成的诗社,大家无需真正见面,只要互相邮寄诗作就可以了。

后来她们出版了好几本诗集,编者感谢她们从天涯海角赐寄诗稿至出版处。

汲古阁所刻柳如是诗集《湖上草》出版。

电影里展示了汲古阁刻印书籍的画面,很有晚明常熟风味。

我们知道,钱谦益、柳如是两人是因诗文结缘。

老夫少妻,儒林重臣与一代名妓结成了惊世的伴侣。

其实在这之前,柳如是也谈过很多次轰轰烈烈的恋爱。

其中有一个令她刻骨铭心的人,叫陈子龙。

这个人心高气盛,才高八斗,是云间才子之首,钱谦益的东林党同僚,最后抗清殉国。

历史上,他和柳如是有缘无分,柳不可能做妾,他也不会抛弃妻子和父命。

陈子龙、钱谦益示爱柳如是的方式非常一致——替她把诗文结成文集,刻书出版。

一个是名师,一个是名坊,甚至还有分红,钱谦益说,这是河东君的稿费,不用给我——这种情节就很有晚明气质。

鲜肉时期的冯绍峰扮演的陈子龙

诗集《戊寅草》乃柳如是传世之作。

其中收有:《湖上草 已卯春》、《西湖八绝句》、《西泠十首》等 截图到此,顺便说说钱牧斋这个挺有范的网巾。

据说天启年间开始,流行懒收网,网巾缩短到只围住额头一圈,电影连这个也做到了。

塑造时代氛围的手法之一,就是展示当时的人物样貌和生活内容。

电影里各路晚明名人悉数登场:一代大儒黄宗羲,大商人汪然明,秦淮八艳中的董小宛、寇白门,还有奸臣阮大铖。

这里要说说汪然明。

汪然明是个大徽商,是柳如是的经济支持者、经纪人、艺术赞助人。

柳如是将他比为战国的平原君,足见其慷慨大方、八面玲珑。

我觉得他和柳如是之间的关系有点像谁呢?

像梅兰芳和银行家冯耿光。

请参考电影《梅兰芳》里英达扮演的冯六爷。

汪然明拥有晚明西湖上最大的画舫——不系园。

由陈继儒题名,张岱,柳如是,陈洪绶等人都是常客。

陈洪绶就是著名的书画家陈老莲(拍卖市场上值老钱了)。

写《陶庵梦忆》的张岱我们熟悉,这里面就收有一篇散文《不系园集》。

电影安排张岱出场,很棒。

园中,主人汪然明曾有一诗:“世事看来总场戏,如何偏我独多伤。

每逢按剑无男子,尤喜谭诗遇女郎。

”寒夕聚会。

宴会上有钱谦益,柳如是,毛晋,黄宗羲,他们用了一个类似暖锅的器皿。

晚明是小冰河时期,常熟下大雪是完全可能的,这细节,服气。

这部“小成本”的国产古装电影让我念念不忘多年,有柳如是的因素,有胶片情怀,还有就是这份晚明古意。

成本看得出没那么高预算。

可试想那些大成本古装巨制,就真的都能把古意做出来,把钱用在刀刃上吗?

越发觉得《柳如是》真美。

你看,连这隐隐约约的花窗都这么有古韵呢。

原文刊载于本人微信公众号,转载请联系作者。

 7 ) 稍说两句,关于电影表达及钱谦益此人

结局好恶心先吐个槽,怎么搞得跟穿越剧一样。

再挑两个刺:1清初男子剃头变装之后,女子的服装不变,是为男降女不降,电影中男人的衣服没问题,可女人的衣服是清末才出现的衣服,清初的女装,还是明末的版本,像红楼梦里面的女装,就是清初女装的标准款。

2陈子龙被捕的时候,还是没剃头的,怎么跳水之前,就变成剃头的了。

再者如果没记错?

陈子龙抗清的时候应该还是做和尚打扮的吧。

看的出来,电影想表现很多东西,台词什么的如此现代化,剧情散漫没有跌宕起伏什么暂且不表,就先说说细节上的问题吧。

首先,这样文人题材的电影本来的表达就是难中之难,对编剧的要求很高(当然从台词来看编剧显然Hold不住,尽管下了很多功夫),电影中走马观花一般出现的很多人物,虽然大都很有名,比如说阮大铖马士英黄宗羲汪琬(是不是汪琬?

我觉得汪琬年纪没那么大啊)但是,编剧你不要高估大多数观众的水准啊,真的不是每个人都对晚明史有兴趣的,黄梨洲可能还比较出名,其他的马大人阮总兵,不是每个人都认识的。

阮大铖的死在熟悉晚明史的人中,电影中的表达(仙霞关小店)是很震撼的,但是对于普通观众而言震撼力要小的多了,此时至少打个字幕好么?

阮总兵是怎么死的blabla。

电影原本应有的配角的表现力就在这种情况下削弱了很多,也算是可惜了,从电影的道具布景来看可以说得上是非常用心了,明末的女装男装,园林昆曲都很到位。

可惜。

【编剧自己文言功底也不怎么样还如此高估普通观众历史水平sigh】女主还行吧,冯绍峰演的还好了,钱谦益选角真心不错,总觉得钱谦益是汪精卫式的老帅叔啊,台湾腔也无妨么,反正钱谦益一个常熟人普通话肯定讲不好哈哈(应该让冯绍峰讲上海话柳如是讲苏州话才对啊,吴语赛高!

)配角选的很不好,阮大铖怎么说都是才子怎么选个贼眉鼠眼的。

再者分析一下剧情的表达,剧情的主要问题是,想表达电影的东西却拍得像纪录片,整部剧虽然说文人情调意境史实基本上都说的过去,但是想表达什么?

最后的结局是一个佛性意味深厚的结局,但是中间的剧情没有一点能够衬托出来,钱谦益本身对佛学也是有研究的,这些如果在剧情中能够贯穿,那么说不定结局可以更加有表现力,年老时对于人生世事无常的这种感叹。

说到底还是编剧功力的问题了,扬州城破史可法殉国之后,南京士大夫之间就开始弥漫着一种绝望的气氛,因为当时害怕如果南京顽抗,那么南京也会被屠城,这种气氛如果在电影中被表达出来,那么钱谦益的选择是不是可以更加容易理解一些?

如果阮大铖的死因在电影中表达出来,那么柳如是对于钱谦益的选择,即她对王朝与天下的认识的转变,会不会不像电影里面那么突兀——听了小店老板一番话就幡然醒悟?

再吐个槽,拍的像记录片一样的电影,捏造的也太多了,特别是钱谦益入狱居然是因为陈子龙,笑死老娘了。

最后提一下钱谦益此人,文人的纠结表现力度还是不够啊,当时家国天下的概念正在形成,钱谦益思想的变化现在看来也不是不能理解,虽然丫照样是汉奸。

哈,如果有个钱谦益与黄宗羲关于家国天下更加深层次的讨论,那么电影的思路必然更加清晰。

钱谦益的复杂也不是这样的编剧能搞定的,当时松江云间派诗词、心学的普及,复社在江南的运动在电影中也丝毫没有提及,算了,能把文人题材拍到这样也算是一个进步了。

嗯,钱谦益选的真是不错!

帅叔叔什么最有爱了!

 8 ) 《柳如是》:当作如是观

图片均来自网络说书先生最爱说野史,而我们,最爱听野史。

因为正史,就像进贡到宫中的佛跳墙,每一道工序丝毫不得马虎,谨小慎微,固然食材精美色香味俱全,却少了情感。

而野史,却像民间的家常小炒,炒什么食材都是随性而为,也可以根据客人喜好适量添油加醋或者少盐少糖,一切全看心情。

今天听到的野史主角,姓柳,名隐,字如是,曾是赫赫有名的秦淮八艳之一。

她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故事莫过于和云间三子陈子龙的一段过往以及和钱谦益善始未能善终的遗憾。

陈子龙对朝廷有义,钱谦益对柳如是有情,而柳如是则是有情有义的奇女子。

我们恨子龙清浅,耻牧翁降敌,怜如是情与义未能被人妥帖对待。

野史里,终于给了她一个有情有义的依靠。

1.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在成为柳如是之前,她首先是杨影怜,是那个仰慕陈子龙却只能孤影独自怜的杨影怜。

在陈子龙抛下她赴任地方官之后,她成为了“柳如是”。

“如是”二字,出自辛稼轩的《贺新郎》“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她抛下了和陈子龙之间单向付出的过往,以期能够遇见样貌才情与之匹配且情投意合的有情郎。

武穆庙内,柳如是即兴写下“海内如今传战斗,田横墓下亦堪忧”,不想却被钱谦益偶然看到,记在心间。

最初吸引他们的应该是彼此的才情和那一份懂得。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使命感,钱谦益有,柳如是也有,更重要的是,他们互相懂得。

2.桃花得气美人中你问钱谦益爱不爱柳如是,毫无疑问他爱,非常爱。

为什么?

因为他敢娶她。

因为他敢给她承诺。

因为他敢维护她。

董小宛出嫁时,因为从良作妾,只能在夜里从青楼的后门偷偷摸摸地被夫家用一顶小轿接走。

柳如是不甘心,出嫁之日便满脸愤愤,所以钱谦益决定以“匹嫡之礼”迎娶她,一切比照正室规格,在众目之下亲自前来迎亲。

甚至他们乘坐的小船被邻里乡亲扔烂菜叶扔臭鸡蛋他们也依然笑望彼此执手行礼。

钱谦益,是真的敢娶柳如是,以“匹嫡之礼”迎她入室。

出嫁当日,柳如是三问钱谦益“怕不怕”。

“怕不怕我出身青楼,辱没门楣?

”“怕不怕庭院深深,家族是非?

”“怕不怕世道险恶,人言可畏?

”钱谦益的回答是“我不怕”。

钱谦益因为陈子龙反清复明案锒铛入狱,柳如是前来探望,钱谦益甚至要求柳如是重新再问其“怕不怕”,并依然回答“我不怕”。

当然这是后话。

嫁入钱府,柳如是所享受的待遇一切按照正室。

甚至钱谦益会说“你就坐着待着,不想写诗不想读书不想操琴,你就听风看云晒太阳”。

试想,在那样的乱世,能够给你依靠许你一世安稳,钱谦益是不是完胜陈子龙?

钱谦益去清朝做官,离开府中留了封信要求府中一切按照夫人的意思来。

钱谦益在听汇报说夫人和学徒私奔时暴怒“我都可以在清朝为官,她做什么事你管得着吗”,这意思大概是叛国这样的事他都能做,他又有什么资格要求她不事二夫。

钱谦益,是真的不怕她辱没门楣,不怕家族是非,不怕人言可畏,敢维护她柳如是。

3.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柳如是是个很有家国情怀的人,她的诗句里不止有风花雪月,也有忧国忧民。

也因此她在钱谦益献城降敌之后要求钱谦益殉国,避免背负千古骂名。

不曾想,钱谦益并不想殉国,所以柳如是愤而投河,刚烈如斯。

虽然没死成,却让彼此有了隔阂。

其实柳如是说到底还是在乎名声在意人言的,所以才会有“你殉国,我殉夫”这样的想法。

而钱谦益比之年长几十岁,到底看得更通透些,他不怕死却不想死。

因为活着才能做更多事,死了便真的是一了百了。

死,是一种逃避,而活着,才能够面对。

最后有两幕画面让人印象深刻。

第一是柳如是带着侍女去到钱谦益在清朝为官的宅子里。

两人在屋门口对望了一眼,默默不语,柳如是径直进屋没有搭理钱谦益。

而钱谦益,大概是感慨“回来真好”吧。

第二是钱谦益八十大寿,柳如是回绝了亲友的祝寿,只想和钱谦益两个人待着好好说说话。

但钱谦益那个时候真的是太老了,他只能说“桃花”“美人”这样的字眼,却再也说不出“桃花得气美人中”这样完整的句子,可是即使衰老至斯,他依然记得初见柳如是之际她吟诵的诗句。

因为爱你,深爱,所以记忆回到最初,也依然是你。

柳如是忍不住流泪。

人生走到尽头,所谓“反清复明”,所谓“叛国”“降敌”这样的事情,都已然变得不再重要。

如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才是最让人欣慰。

这部《柳如是》,与其说是柳如是的两段情史,不如说是钱谦益爱柳如是的表达。

与钱谦益的细水长流相比,陈子龙的逢场作戏,甚至最终情义相报,几乎都可以忽略不计,最多也只能是让人难忘的初恋罢了。

而钱谦益在这段感情里,始终对柳如是以最高的尊重,即使是战报频传的日子里也不会随意丢弃柳如是的诗,而是先搁置,随后再和诗。

爱情里,尊重是一件优先级最高的事情,随后,是相互尊重。

一份懂得,两份尊重,便是三生有幸。

愿你我最终都能遇见“情与貌,略相似”的人,并,与之执手相伴。

p.s.冯绍峰真适合演个负心汉,这欲语还休的小表情是怎么回事...........

儇舞

 9 ) 實在忍不住開個貼吐槽。。。。

剛開始看還想感歎簡直是業界良心……結論是,果然不能隨便立flag... 不吐槽劇情和歷史,不對歷史人物的人品做評判,僅僅從影片本身出發就槽點滿滿啊。。。

好好一出「正劇」,愣是看不下去啊。。。

枉費了相對來說還算是考究的服裝布景以及真心好聽的崑曲啊!!!

1 秦漢作為一個好演員,能不能給配個音啊。。。

港台腔分分鐘出戲啊。。。

2 對白要麼太現代,直白得要死,要麼生硬搬古語古詩。。。

現代的部分又刻意賣弄矯情。。。

3 英翻能上點心麼。。。

4 陳子龍黑化得簡直了。。。。

5 錢謙益和柳如是的感情進展如此之快,前面鋪墊不足,後面發展動因不夠,明明是二人心意相通彼此愛慕,搞得像錢是個眾叛親離的老色鬼一樣。。。。。

= ^ =6 實在是忍無可忍的床戲啊。。。

天然並不是大尺度床戲的反對者,然而床戲這種戲劇性極強的東西嚴重要分場合,尺度和效果都有嚴格的區別,然而這種不分輕重不分場合只為博眼球的做法在本劇里簡直丟人。。。

固然新影廠江河日下,然而節操掉成這樣我也是有點震驚。

7 結尾還有穿越是什麼鬼!!!

8 價值觀堪憂啊。。。

以柳如是為名而重點卻依然停留在八卦之上,柳的剛烈與氣節,對所愛之人的一往情深都被簡單化成了小三傍上了有才的老爺子然而同時對小鮮肉和舊情人戀戀不忘(雖然這個概括也極其粗暴但問題在於劇本的設定就關注這些八卦啊男情女愛啊……)對錢謙益的表達值得肯定,雖然其內心的矛盾糾結也沒有能夠充分表達,之後的反清復明似乎也不是本片重點(雖然如果只看片子依然想分分鐘拍死他。。。

),但秦漢的表演可圈可點,還好萬茜的表演還算正,服裝也幫忙不少,否則也是要狗血灑一地誒。。。

最後。

個人並不覺得開城門是壞事。

 10 ) 万般旖旎皆如是,茜袂凌波柳叶嗔

柳如是有多美,读过她的人都知道。

电影有多美,看过的人也都知道。

我不禁惊叹的是万茜的美,忍不住用她的名字和柳如是三字织就一句我心里的诗:万般旖旎皆如是,茜袂凌波柳叶嗔。

毕竟我不是专业的评论人,不是专业的写手,甚至可以说不是专业的观众,我不过是个执迷于戏崇尚于美的看客而已,难得遇上如此中意的,免不了要絮叨一番。

由于极钟爱柳如是和钱谦益的忘年恋,我挺早就读他们的事他们的诗,那时心里有属于他们的模样,而直至看到万茜和秦汉演的这一幕幕,才有种落定的惊鸿之感。

最早催动我看这部戏的因素是秦汉,彼时琼瑶剧的男一号非他不可,今来诠释钱谦益,宿儒风范果然叫人心悦诚服。

那极具台湾风味的绉绉腔调,时不时让人以为穿越去了琼瑶剧里。

最后震撼我的是万茜的柳如是。

她就像她记忆里的花香,九里之外还犹在,香杀行人只欲颠。

她正是钱谦益在她背上彩墨轻点出的玉花小朵,黄金细蕊,白雪娇瓣。

对于“风华绝代”“群艳之首”的美,每个人眼里早有自己拥护的认定。

如果按我心里那个死标准,秦淮八艳大概都一个模子。

伊能静也演过柳如是,妩媚有余,但少了许多清灵。

我一直认为柳如是的志行高洁和才情横溢都远在她的美色之上。

万茜版柳如是的美不是一眼望穿这么简单,而是愈品愈出味。

柳如是的形色神韵在万茜的颦笑里举止间摇曳流媚。

明清时期对女性的审美倾向于文弱清秀,削肩,平胸,柳腰,纤足。

柳如是应该是瘦瘦的,淡淡的。

应该像张潮《幽梦影》里记载的美人:“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

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

”柳如是的性感绝不是丰乳肥臀也不是绮妆丽服,而是曼妙清雅,如茉香弄月,绿萼映雪。

她“黛眉微微绿,檀口薄薄红”,她挑笔于素白领口点染红梅,她执扇莺莺唱牡丹。

在我的意识里,性感从来都不是赤裸暴露,而是隐忍微透。

戏里最性感的一幕我觉得是在画舫上,柳如是披一身紫纱,钱谦益在她背上画她最爱的九里香,那流光溢彩好像当年看《青蛇》,连一个动作的停顿都是美不胜收。

刘禹锡有句“羽衣轻步不生尘”,想来真是柳如是一袭月华裙,秀掩丛兰色的写照。

属于柳如是的颜色几乎都很素洁,或皎白,或青翠,或盈蓝。

只有在她出嫁那天,红得炫目,因为他的三个不怕,值得她恣意张扬。

整个影片人物雅致,意境如诗,故事圆融,情节合度。

很符合中国传统文艺美学“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温柔敦厚,中和适度”的论调。

万茜,柳如是,都是山礬的化身。

钱谦益在《玉蕊轩记》中记载:“河东君评花,最爱山礬。

以为梅花苦寒,兰花伤艳。

山礬清而不寒,香而不艳,有淑姬静女之风。

腊梅茉莉皆不中做侍婢。

”山礬,野生小花,坚韧顽强。

世人嫌具美,何必更清香。

万茜不艳不俗的美,喜欢的人都知道。

《柳如是》短评

人物的历史改动太大了,明明是钱降清后,遭忌被逐回乡,郁郁而死。钱氏家族乘机逼索柳如是,如是四十六岁时自尽。搞得忠贞的爱情!

6分钟前
  • djj
  • 较差

这么粗糙的一部电影,竟然连电视剧都不如,白白浪费了这么好的题材……

10分钟前
  • 卤阿玖
  • 很差

长得像无数人的女主角,结局好多余

14分钟前
  • raincie
  • 较差

同陈子龙那一段情真让人感慨,自古江南多才子,自古才子多薄幸。风花雪月饮酒作诗尚可,托终身难。

16分钟前
  • 小满
  • 较差

如是我闻 太正经了

17分钟前
  • 一个人旅行
  • 还行

秦汉演钱谦益还真是合适啊,想起了秦汉那个1937年躲进妓院抛下部下百姓放弃南京逃命的爹。瑕疵众多,柳如是穿旗人式的立领绝对是硬伤,南明二字出现在台词中更是硬伤。PS,这片既有给公知打脸的感觉,也感觉有点给汪兆铭和他于轼儿子洗地的感觉。。。总体看不是个烂片,但也不咋样。

22分钟前
  • KE JI TIMES
  • 还行

真心的想说白瞎了后期调色和江南园林的各种美景了。台词和剧情bug实在数之不尽了。画面观感美轮美奂偏偏要说些现代感十足的话,钱谦益的翘舌不清总让人跳戏!园林屋子实在太美了!!

27分钟前
  • 薇琪
  • 较差

无文人风骨,结尾是根狗尾

32分钟前
  • 饭团
  • 还行

请问结局是神马?

33分钟前
  • L.L
  • 很差

一星不能再多了

35分钟前
  • 十四爷。
  • 很差

这是一部从头到尾都不说人话的电影.一星给秦汉这么大年纪了还要演那些可有可无的香艳的戏.

37分钟前
  • Only_purple
  • 很差

结尾掐了吧。。。。

42分钟前
  • 风芜
  • 还行

47分钟前
  • 哈立德
  • 推荐

这版柳如是美得称心

50分钟前
  • ars amatoria
  • 推荐

秦汉好猥琐啊!!!无法直视了!柳如是的结局被和谐了“牧斋死后匝月,族绅钱朝鼎,主使钱谦光、钱曾,索牧斋侧室柳氏银三千两,大肆威虐。柳氏无地自容,立即缢死毙命。”

52分钟前
  • 小转铃
  • 还行

糟蹋了糟蹋了糟蹋了。雷点最厉害的在结尾,抄袭步步惊心结尾啊有没有!!!

56分钟前
  • cccj.box
  • 很差

我无法形容这部片子有多摧毁我这么多年来对柳如是的执着。

59分钟前
  • Carpe Diem
  • 很差

呵呵

1小时前
  • Irreversing
  • 还行

浮生如梦

1小时前
  • Himno
  • 推荐

胶片电影最近都是看现代戏和外国片,偶看古装感觉特别开心,想起中学时候无限向往的文化江南。万茜的气质不错,但是有时候台词的语气不够文雅,构图和景色好。结尾时惊喜看到陈寅恪提到的红豆,真想去那个惊心动魄的时代看一眼。

1小时前
  • tekhelet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