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尾略显仓促啊,这一点倒是没想到。
本来以为结尾会爆猛料,结果很平淡,所有人都心照不宣。
其实,这个故事从开头就很容易猜到中间的发展:政治本身就是交易,就是妥协,就是compromise——只是这个词还有伤害的意思:妥协同样会对其他人造成伤害,在这部影片里,女实习生(有点莱温斯基的影子)和Paul都是受害者,他们在政治的讨价还价中落败了,失利了,退出了,甚至离开了。
客观地说,克鲁尼自编自导自演的这部作品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与他之前的那部good luck, good night相比,这一部影片的野心更大,所影射的主题也更沉重。
虽然我们无从卷入政治的漩涡之中,但是从这样的一部影片中,还是可以看得出来政治的大致轮廓:选战时要不择手段打击对手,被算计时要有把柄保护自己。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拼命寻找自己的保护伞,哪怕这样的保护伞本身就很危险。
那些企图“明哲保身”的人,反倒是最早被打倒的——哪怕你能力出众,哪怕你才华横溢,可惜这是政坛,不是舞台。
乔治·克鲁尼扮演的俄亥俄州州长莫里斯,是竞选总统的候选人之一。
瑞恩·高斯林扮演的史蒂芬是竞选团队的第二号人物,是保罗的助手对方竞选阵营的一号人物达菲,打电话约史蒂芬见面,在酒吧对他说,想挖他过来。
史蒂芬其实非常忠实于保罗,觉得这件事不告诉他,自己心里不安。
可是这件事不知怎么就被媒体知道了,准备对此大作文章。
史蒂芬怀疑这是达菲想借此整垮自己的团队。
没想到保罗却对他说,是自己捅给媒体的。
因为你去见对方,本身就是对我的不忠。
所以就立即开除了史蒂芬。
史蒂芬的委屈很自然。
可是保罗的行为就不可理喻了。
如果对方想搞垮你的团队,你更应该向外界展示自己团队的团结和强大,同时揭露对方的丑行,这才是正道。
所以保罗这个人格局太小,他的下场也是他应该的。
政治人物最重要的是公众的信任。
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光明的一面和阴暗的一面,“一阴一阳谓之道”,就看那一面占上方。
每个人都会有过错,你可以坦诚地面对,积极地去弥补。
但如果你用卑劣的手段来掩盖自己的过错,那就不可原谅了。
史蒂芬抓住了莫里斯的把柄,借此敲诈他,显示了这个小人物内心的卑鄙。
而莫里斯接受了史蒂芬的敲诈,则显示了这个未来的总统更加卑鄙。
如果执掌一个国家的政治人物,都是这样一些卑鄙的小人,我们怎么能信任他们?
You wanna be the president, you can start a war, you can lie, you can cheat, you can bankrupt the country, but you CAN'T fuck the interns!
揭露美国政治的竞选的本质,表面上为民族为国家的道貌岸然的政治人物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光明磊落,而搞权术,搞政治不是基于信任、忠诚那些大义,而是讨价还价的本钱,是竞争实力和制约对方的能力;我想国际政治也一向如此。
我一向不太喜欢政治题材影片,但因为Ryan Gosling看了这部电影。
应该说我不觉得Ryan Gosling长的很帅,长长的脸尖尖的有点上翘的下巴,但是他的表演很细腻,能扮演不同角色,并没有脸谱化。
这部电影里,当他和女实习生吃饭时,情不自禁的时不时在对方的眼睛和嘴唇之间游移时,那种情欲呼之欲出,想要一吻芳泽的心态表现的十分到位,而且传神。
他的微笑的样子很迷人,怪不得那么多女影迷喜欢他。
看过他在“Crazy,Stupid,Love”里扮演一个play boy;正在看他在Drive里扮演一个默默不爱说话但坚毅义气的修车工兼赛车手,可以说我相信他会是实力派影星,期待他更多的精彩演出。
直接讓我想到多年前看的《風起雲湧》。
好萊塢拍這種大量台詞的政治電影技術上都滿厲害的。
故事想想其實滿小的,又是一個懷抱天真理想的選戰操盤手和一個和少女亂搞的州長,主角原本是雙方選戰策略下的牲犧品,後來掌握了州長的把柄在權力鬥爭中逆 轉勝利,同時卻也失去了他對政治的理想。
這種政治中理想和現實的掙扎妥協或許不是什麼新鮮的主題,但做為推動戲劇的元素還是滿有效的。
乔治·克鲁尼常以钻石王老五形象示人,同时也是好莱坞的政治活跃分子,是出名的自由派。
因此当他有机会执导电影时,便难离政治话题,比如几年前的《晚安,好运》,还有这部《总统杀局》。
本片众星云集,除了乔治·克鲁尼自己来演一表人才的总统候选人,还有菲利普·塞默·霍夫曼和保罗·吉亚玛提两位啤酒肚资深演技派助阵,主演是出道已久但近来颇有突破的瑞恩·高斯林。
几位都是我最喜欢的演员,气场十足,相互碰撞不乏精彩瞬间。
预期这是一部关于选举的政治片,可能带点关乎世界的大阴谋。
不过看完发现,似乎阴谋局限于团队内部的勾心斗角和各种私人把柄上,而非事关大局的政策。
这种剧情其实放在很多背景下都能拍成电影,比如企业或事务所内部、乃至古代宫廷等等,不一定要是美国总统选举。
未能满足我深入了解美国竞选的初衷,不过倒也揭露了政界虚伪的面目。
片头片尾都有候选人内容差不多的演说,片头的让人为之一振,而片尾的却让人反胃。
而这勾心斗角虽然编的环环相扣,相当好看的样子,但也因为其过于追求“环环相扣”,从而忽略的人物的塑造。
每个人都虚伪奸诈,但行为却并不合理。
比如作为政界老狐狸,乔治·克鲁尼不应该如此决绝的开掉瑞恩·高斯林,他就不怕什么把柄在对方手上被反将一军?
后来果然如此。
而最后二人的和解与密约看似很阴谋很黑暗,但也不太合常理,乔治居然接受敲诈,那以后的总统之路不成了任人摆弄的木偶?
另外,从乔治·克鲁尼的形象和本片的剧情来看,我们很难不联想到克林顿哟。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荣获了本周全美电影票房第二名的The Ides of March是一部揭露人性与政治黑暗的影片,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美国竞选的阴暗,政客的尔虞我诈,不是男主角们政治理想主义的破灭,而是两个男人与一个美女实习生的关系所引发的情绪以及故事冲突。
电影开始的时候,出现了青春亮丽的美女实习生端着两层装满咖啡的纸盒款款而行,来到竞选总部的一组长镜头,当时让我觉得似乎多余。
因为我一直以为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乔治•克鲁尼 George Clooney扮演的州长与他的竞选助理(瑞恩•高斯林 Ryan Gosling)一起与竞选对手勾心斗角的政治故事。
然而随着剧情的深入,我们才知道这部电影与那个美女实习生有着很大的关系,而这两个男人与那个美女实习生的关系也是水落石出而将剧情扭转,人物之间的感情与关系变得复杂起来。
从克林顿与实习生发生性丑闻以来, 好像美女实习生都成为了政治电影的佐料。
正如这部电影通过竞选助理瑞恩•高斯林 Ryan Gosling嘴所说:“你可以让一个国家破产,你可以发动不必要的战争,但是你不能睡实习生!
”(you can bankrupt a nation, you can start unnecessary wars, but you don't fuck the intern), 这句话绝对总结了克林顿与布什两任总统的根本不同。
布什让美国破产,发动两败俱伤的战争,但是因为他没有睡实习生,而成为了一个美国政界与人们认可的总统,相反,克林顿在任的八年尽管让美国一跃成为财政最富有的国家,第一次不仅没有赤字,国库还有盈余,但不幸的是他的裤带不够紧,使得他政治荣誉身败名裂成为了美国最让人尴尬的总统。
这句话也多少总结出美国政治的经典,一个总统只要不睡实习生就是好总统,而反之亦然。
在这部电影里, 因为总统经选人州长不小心步上了克林顿的后尘,使得原来在与对方竞选助理明争暗斗的政治游戏中被利用而失去职务的州长竞选助理(瑞恩•高斯林 Ryan Gosling)得到了一个卷土重来的翻身机会。
最后,他得到了他从政一生的最高职务总统候选人的竞选主任一职,而州长也得到了美国总统竞选人提名而得以参选总统。
然而,那个因为天真而相信权力男人而被这两个男人都睡了的美女实习生却长眠地下,成为了政治权力斗争最大的牺牲者。
政治和美女在美国从来都是政客们最大的诱惑以及最怕的弱点,而在政治大选中却不凡点缀了演讲与竞选的无聊与郁闷的亮点,那些为了政治理想或者自身价值而奋不顾身的美女实习生们,而她们的下场都绝对不如她们的姿色亮丽,尤其对那些越过男女权力与性的底线的美女实习生们。
正如这部影片中的美女实习生Molly最让我扼腕感叹,一个年轻如花的生命,就这样埋葬在政治竞选的阴暗之中,埋葬在两个男人的互利中,不被人提及,也不为人在乎。
如果没有Molly,也就没有了这两个男人最后取得的地位,也就没有了这部电影的源泉。
然而,这个只有二十岁的女孩子,一个连生命最灿烂的年华都没有经历过的女人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成为了男人与政客的牺牲品,能不让人,尤其女人感慨!
在电影的结尾,另一个同样青春亮丽的美女实习端着装满咖啡的盒子款款而来,仿佛是Molly的再生,走在充满尔虞我诈的政客中间,成为了西装革履的男人灰之间的亮色,而这朵鲜花在政治的权力与利益的残酷相斗中,又能绽放多久呢?
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不管美国也好,中国也好,政治都是男人的特权,而女人都是拥有特权男人的玩物。
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导演的乔治•克鲁尼想说的,已经不是政治这么简单的事情了,也因此,让我对他的深刻充满了敬意。
这部电影通过政治反映了社会的现实, 权力上面勾心斗角的残酷,为此而相互出卖相互牺牲的野心与欲望,身居要位的男人对于女人的诱惑,婚姻的出轨与自我理想,自我价值的牺牲。
这是一个弥漫着看不见的硝烟的社会,一个让人充满悲伤的世界,仿佛暗淡的人生,并不因为璀璨的鲜花的绽放而更加亮丽。
而在这个因为时光流转而显得生命短暂,因为人性的灰暗而扼杀生命的鲜活,从而让人几乎感到绝望的世界里, 女人的价值如果不是通过男人的光彩而体现,就是因为男人的光彩而毁灭!
这个电影还有一个令人难忘之处就是扮演两个男人的演员都是那么的充满了魅力,充满了帅气,不动声色之中控制了整个局势的发展,整部电影的光辉。
尤其瑞恩•高斯林 Ryan Gosling,仿佛就是为电影而生似的,在不动声色之中讲演技发挥道极致,在沉默无言的寂静中将气场发挥到极强,让人叹为观止!
如果,败在这两个男人手中,成为他们牺牲品的女人可能此生无憾吧,由此,恐怕又是导演对今天这个冷酷的社会投掷的无声一笔,愿意为这样拥有权力,样貌的男人牺牲的女人恐怕不计其数,而自己却恍然不知!
想到这里,我不禁心态灰凉。
注:英文片名Ides of March的意思是指三月中旬的意思,Ides 来自于拉丁语,根据罗马日厉Ides 意味着一个月中间的那一天。
在现代英文中, Ides of March通常指公元44年罗马皇帝凯撒被自己手下60名议会成员刺杀的日子。
英国文学鼻祖莎士比亚的著名喜剧朱利亚凯撒其中的那句名言:Beware the Ides of March已经成为英国文学的经典。
现在看来,这部电影以这个名字命名,意味深长。
绝对不是电影的中文翻译《总统杀日》或者《选政风云》那么简单。
在这部电影中, 对政治充满的理想和勇气都因为政治游戏的手段而死亡了,理想主义的纯真死亡了, 对社会与男人充满的幻想的女生死亡了,而这些死亡都是充满着背叛和利用,如同公元44年凯撒议会对他的背叛和刺杀!
如今,这个社会中,没有背叛的除了死亡的还剩下什么?
这片为什么才6.9分呢,做职场教科书、成长指南都嫌太经典啊。
看了下排名靠前的差评都是认为政治情节bug太多,哎呀大家不要那么抠政治的东西嘛~邓爷爷都说了,能学到东西的电影就是好电影呢!
Rule No.1:身处成人世界,任何小错都不能犯。
关于这一条,呵呵呵呵,我亲自试过水。
也是关于信任。
某次在老板面前说了些关于另一位同事的事情,不想那位同事非常介意,即使我传给老板的是正面的信息,他也自此认为我不值得相信了。
然后呢?
然后我就少了一位朋友。
电影里Gosling(不好意思他在我眼里永远只有一个名字XD)冒险去见对方的竞选经理,事后才告知自己的头儿,却不想被头儿捅给报社。
当Gosling发现真相告密者竟然是自己的上司的时候,编剧——ta-da——George Clooney写的两人对质的词儿太棒了:--Why’d you meet with Duffy?--I made a mistake. I made a stupid mistake.--No, Steve, you didn’t make a mistake, you made a choice. --You called me and left a message to call you back, it was important. When I did, you told me to forget about it. You chose not to tell me. Why’d you make that choice?--Because Paul, I didn’t think it was important.--Oh, fuck, yes, you did. But you went because you were curious. Because you felt flattered, because you felt special, to think that Duffy wanted to speak to you instead of me. Because you thought yourself, “Maybe I can get something out of this.” Because it made you feel big. —你为什么要见达菲?
—我错了,大错特错。
—斯蒂芬,你不是犯错,你只是做了个选择。
你打给我留言说有重要的事情让我回电,我打回给我的时候你却说没什么。
你选择不告诉我,为什么那样做?
—我觉得它不重要。
—你当然知道这事很大条,但是你好奇,所以你还是去了。
你心想达菲想见的是你而不是我就有点飘飘然了,以为自己很特别,想说可以套出点什么料来。
你觉得自己是个大人物了。
一点小心思在老狐狸面前无处可遁,这就是姜是老的辣呀。
所以,切莫耍心机,切莫犯小错。
小错铸恶果——电影里Gosling要不是偶然接了个半夜的电话,这点小错足以让他淡出政坛。
Rule No.2:普通人要么按规则出牌,要么按规则出局。
普通人特指Molly以及广大单纯又有点小聪明的新人们。
作为一个小小的intern应时刻谨记爹娘的叮嘱:安分守己,不要去招惹是非。
如果不是跟governor在门口聊了那么久,就不会有怀孕堕胎一系列的事情;如果不是一早想跟Gosling上床,就不会有后来城门失火化身池鱼的非命。
真真的,在经验值技能值武器装备都还没level up的时候,好好待在自己的级别里打打小怪吧。
关于这一点,Molly的爸爸在葬礼上的致辞挺值得背一背的:You always hear people talk about events out of sequence, the order of things. There is no greater grief than a parent laying their child to rest. 我们总能听到人们说反常的事情,不寻常的事情。
没有什么能比白发人送黑发人更悲伤的事了。
She was a little girl trying to make it in a very grown-up world, a world where every mistake is magnified. 她只是个想在成人世界里努力奋斗的小女孩。
在成人世界里,所有的错误都被放大了。
【此句脑补加粗。
】And she was smart and pretty and so, so young.她是如此的聪明,可爱,如此的年轻。
Father, you ask us to accept God’s plan, to not question his judgment. With all due respect, I don’t accept this judgment. She made the world better. Not just for me, but for everyone she touched. 神父啊,你让我们接受上帝的安排,不要质疑他的决断。
但恕我直言,我不接受他这个决断!
她让世界更加美好啊!
不止是我的世界,也包括所有她接触过的人。
当然,这一条并不适合辣手能摧花笑傲到最后的Gosling。
那是运气+野心的产物,不可多得。
Rule No.3:能弥补的错误,不叫错误,叫机遇。
仅适用于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的时候背水一战。
既然已无路可退,不如把它当作塞翁的马来处理。
招式招法不一而具,关键时刻把脸啊良心啊自尊啊什么的甩掉也许就能找到一条捷径。
Gosling就借着这个小错踩上了祥云,不仅顺利地成了一把手,还把他辅佐的州长送上了马,往下走自然是前途不可限量。
也许有人会觉得,Gosling是牺牲了一位年轻的姑娘,Governor的上位不过是权利的交易,对于这一点只能说,肉眼看到的都不是完美,成人的世界背后总有残缺。
恩,这条送给以后说不到哪天掉到坑里的自己好了。
PS:George Clooney这剧导、编得很好呀,情节环环相扣——好吧,可能略显匠气,有些镜头跟台词设计得过于刻意,平铺式的叙述也没Clint Eastwood驾驭得那么娴熟。
但是在看完电影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到导演跟编剧栏上列着他的名字,依然可以让人兴奋地woo一声,顺便再默默地把他在完美男人排行榜上的名次再上升一位。
或者好几位。
2014年2月17日 @上海LS-微信公众号:shaosling私人微信号:shawsling/个人微博:邵司令呀
主角哥Ryan Gosling一路淡定深邃漂浮的眼神。
几个紧张的情节中,哥忽然接了地气,在一小段时间内表现了些许不淡定。
否则真以为《Drive》里的零下十度表情的司机哥又出现了。
全片用到两计。
第一计,离间计,竞争对手的领队在酒吧摆下一局,约主角哥共议,主角哥赴约,被离间。
胖纸领导不信任眼神无辜而深邃的主角哥,因为胖纸的人生信条是“忠诚”。
遂令主角哥滚蛋。
胖纸领导还落井下石,将此事透露给八卦记者。
失掉工作的同时,主角哥还要面临臭记者的威胁。
主角哥捶胸顿足,慌不择路投奔竞争对手。
熟料对方一脸shit的表情,对不住啊,帅哥,虽然你聪颖异常还能将媒体玩弄于鼓掌,今日之事还是……反正我死活不能用你,个中滋味你自个儿琢磨吧,啧啧,以下省略500字。
帅哥无路可投,昔日信任的领导,所谓朋友的记者,号称赏识的竞争对手……全都反目第二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身。
不巧有个插播情节还木有讲。
主角哥的419对象居然曾经被领导的领导419过,先前主角哥为了领导的领导收拾残局,充分做好了一个下级的本分,可怜姑凉还是香消玉殒诶哟喂。
遭胖纸领导开除后,主角哥只有开挂,只有爆发!!!
- [] - 主角哥深夜前往,威胁领导之领导。
最终主角哥利用其辞掉领导,取而代之。
竞争对手在主角哥智力的猛攻下败下阵来,八卦记者也因消息不实而备受困扰。
主角哥完胜却面带淡漠地竟无语凝噎。
全片完。
对于政治一无所知的我 看了这个电影之后明显震惊了,印象比较深的:乔治·克鲁尼真是够帅的。
实习生叫molly,挺漂亮的还是,居然怀了州长的孩子,主动跟Steven调情。
这圈子还真是够乱的呢。
molly流产之后得知Steven走了,特别痛苦!
我还天真的以为她找到了一个负责人的男人已经爱上了Steven因为他的离开而痛苦。
可惜事实是她怕Steven把她州长的事捅出来,自杀了。
还是那句话,讲感情,政治不适合你。
Duffy玩了一个小把戏,只是一个小把戏而已,把Steven从一个年轻有为准白宫职员变成了一无所有的失败者。
政治里生活里权术的斗争,一招足以毙命。
玩政治,残酷无情是必须的。
Morris跟Steven见面心理博弈,一天前还是同盟军,在一架飞机里谈笑。
一天后,成了互相揭底牌互相攻击互相利用的对敌双方。
强调忠诚的Paul把Steven炒掉了,自以为是的情绪激昂地说政治里没有loyalty你什么都不是。
可惜他还是被morris在压力下辞退了,政治里所谓的loyalty也不值钱,利用价值才值钱。
剧情最后,得志的Steven面无表情地对曾经想用他的负面新闻恐吓他的记者朋友ida说We are best friends.政治里没有朋友可言,没有感情可言。
有利用价值的人就是朋友,没有利用价值的人只是shit而已。
狗屎
$%&%^*#$% 快进看完
剧情一般 克鲁尼没什么性格出彩之处 总统都会有实习生的scandal么 政客对权力的渴望是主线 可惜为了主线丧失了情节和逻辑
真是好导演
这个片子讲述的就是人性的黑暗。为了目标,什么都是可以去做的。乔治克鲁尼扮演的州长,前半段大义凌然,不同意肮脏的交易,但一回身立马和实习生去开了房间。瑞安高斯林前半段忠心耿耿,后半段腹黑得让人毛骨悚然。貌似纯洁的小姑娘在丑闻的巨大压力下只能黯然自杀。瑞安小哥演得太棒了!
没有任何字幕看这种政治电影好辛苦~ 画面跟配乐都好赞,可惜Ryan Gosling脱得不够多
高斯林长得太嫩了,实在无法和30岁的年龄对应上。感觉还没看到片子的高潮,就结束了。
美帝国总统不好选!!,全看人民的脸色。。,遥望天朝的主席。。,哪次不是全体通过,。。。
快进看完。。。政治对我来说 看看吐槽的daily show就够了
政治片依然不适应......
有点一般了,演员发挥是没什么问题的,但觉得里面众演员的个性都不太丰满,情况也不太捉住人心,当然也可以是因为我个人对选举不太了解有影响。毕竟这是导演的作品,只能是说导演的把握还有欠缺吧
TRUST NOBODY IN POLITICS.
一点水准都没有。
不想看政治
无力吐槽的电影,又是灰蒙蒙的话题。找不出第二个比克鲁尼更适合演花瓶的帅叔了...不懂政治,疑问,这么滴水不漏的竞选过程,因为某件事逼的手下和自己互掐到绝路不是很危险?还是大家都习惯用这个思维完成自己套路。
非常“扎实”的政治电影,从剧本导演摄影到演员各方面都不错,绝对好看;但离“出色”还差一大步,故事格局太小,过于四平八稳,更像是HBO出品的优质电视电影。
【克鲁尼果然选对人,如果说《充气娃娃之恋》是对高斯林演技的深度挖掘,那么这部就是一次全面性的展现,片首到片尾截然不同的眼神,完成了一个男人华丽又残酷的转变。虽然还没看《后裔》和《耻辱》,不知克鲁尼和法斯宾德的表现,但是我觉得司令会在接下来两个年度最重要的颁奖礼上有所收获】
年末看过的最好的一部电影,在金球其他几部提名影片未检阅前果断先顶一下这部。虽然又在豆瓣上看到了些装逼影评人,但是丝毫不影响我对此片的喜爱。因为电影的主角是总统候选人的文旦幕僚,因此大的剧情框架就是尔虞我诈互相算计,作为一个喜欢看古今中外政治斗争的标准腹黑青,推荐给有相同爱好的童鞋
乔治克鲁尼找了最适合的男主角!
Clooney导演作品,算是中规中矩吧。政治真不是一般人干的事情,这种描述美国政治的电影说实话很难让国人找到共鸣感,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听过什么演讲,也基本没资格参加投票。很喜欢男主,他在Blue Valentine里面的表现让我很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