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尚秀的电影有时候会给人一种错觉,看过几部之后,你感觉他讲的是一样的故事,可是,细细品味之余,那种相似却有种不同的韵味。
将洪尚秀放在主流商业电影中,你会觉得他格格不入,他带着艺术家独有的偏执和傲慢一心一意的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中,用镜头来探寻男女之间的无限可能。
有时候,一部电影就像一杯老酒,喝的时候辛辣,喝完之后,唇齿留香。
我想,洪尚秀的电影大概就是这样。
《海媛》和洪尚秀之前的电影没有太大的不同,同样的风格,同样的拍摄方式,同样的拼凑和零碎,女主角穿梭在城市街道之间,寻找爱情和归宿,彷徨的男主角在背叛和回归之间上演纠结的戏码,同学之间的饭局,热闹而心怀不安。
除了这些细节和角色的设计之外,这部电影还有一种淡淡的文学气息,整个故事就像流淌在都市之间的河流,而女主角和男主角不过是河流中的两尾鱼。
这种写实风格的电影如果依靠传统的表现方式往往会有些单调和乏味,因为都市中的故事总是差不多的,不管是爱情还是欲望。
而洪尚秀最独特的地方就在于,他抓住了每一个故事的精髓,用插叙和梦境,在没有铺陈的情况下留下一些故事推进的线索和细节,让你在观看的时候,能够紧紧的顶住他埋藏在镜头之间的那条线索。
尽管是平淡而普通的故事,但是,在洪尚秀的叙述下,你能够感觉到那种趋于真实的丰沛和趣味。
《海媛》并不是多么复杂的电影,但是,里面的很多元素和情感非常值得玩味,比如被海媛,海媛实际上是一个弃儿,被母亲放弃,被无法结婚的男友放弃。
而海媛的男友,一个已婚的中年教授,在面对这样的情感的时候,依然表现出了一贯的懦弱和自私。
如果说电影是对现实的投射,那么,《海媛》实际上是想将现实理想化的,影片中充满了很多期待,尽管结果是未知的,但是,洪尚秀依然希望这个故事可以更多些温情。
只是,现实就是现实,不管做出怎么样的努力,现实中的枷锁和道德的束缚都是不可能削减的。
当男主角在音乐的陪伴下痛哭的时候,海媛也只能将自己对爱情的希冀,寄托于渺茫而无望的无奈。
整个观影过程并不愉快,并不是因为这部电影有多么的晦涩,而是因为其中的情感太过于揪心。
洪尚秀的电影有一套自己的诗性语言,这种诗意并不是像塔可夫斯基那般潮湿和温润,也不像帕拉杰诺夫那般诡谲和梦幻。
在行云流水般的叙述中,洪尚秀给简单的男女之间的关系赋予了一种神秘的色彩,将他们笼罩在一如宿命般的格调中,从而勾勒出一部充满了寓言性质的都市爱情小品。
在洪尚秀的电影中,男性角色比女性角色更像是牺牲品,他们因为种种现实成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形象,在现实的欲望中无力的挣扎。
而女性角色,在洪尚秀的镜头下有一种坚强之美,尽管她们选择了有悖于社会舆论的人生,但是,她们却在自如之中更显得优雅。
作为韩国著名的独立电影导演,洪尚秀的每一部电影都有一种沉静如海般的美丽,不讲究昂贵的投资,不炫技,不使用花哨的镜头,而他也始终坚持着对食色男女之间的描述。
他可以将简单的日常生活和男女之情之欲表现的敏锐而逼真,可以对琐碎的细节进行深入的捕捉,从而形成一套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片头就很吸引人,纯天蓝色背景,钢琴曲配乐,后来看了影评才知道是贝多芬的交响曲。
最初Jane Birkin的客串很惊艳,很难想象这个优雅的奶奶,就是安东尼奥尼《放大》里面那个录音棚里穿着时尚的模特。
1.长发杀马特男子。
片中出现的第一个男性角色,在停车场第一次遇见,是母亲最开始注意到的,但他很显然更关注漂亮的女儿。
书店的搭话情节,也是多次母亲先开始的话茬,然后然后男子却去搭话女儿,最后告别的时候,女儿走在前面,母亲走在后面,男子的目光也是跨过了母亲,为了和女儿打招呼。
这个桥段尽管不长,但是母女和此男子三人之间的微妙三角关系却很有趣,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年老色衰的母亲与年轻貌美的女儿的“雌竞”,这当然是后者胜出。
这个桥段联想到新腾兼人《鬼婆》 中婆媳二人与士兵。
也容易想到波兰斯基《水中刀》。
注意这个场景是在书店的入口,为之后第二次梦境里,在一模一样的场景下被教授搭讪埋下伏笔。
2.李教授最开始两人一起出现,是他们在雨中撑伞怕被人看到。
短短几句话,二人的关系地位已经被刻画的很清楚。
海媛只是缓解母亲走带来的寂寞,但李教授明显是对年轻女大学生的情感(亦或是欲望)折磨的不行。
第一次戏剧高潮发生在小烤肉店里喝酒。
因为晚上已经没有开门的酒吧,所以他们决定去一家之前去过的烤肉店。
但不巧的是,他们在门口遇见了班里其他同学。
教授显然对此感到非常紧张,精心编好了理由关于他们如何偶遇,甚至还怕在门口逗留时间长引起怀疑。
大家一起就坐之后,在一些无关痛痒的对话后,在场一个男生直接的提问“老师你喜欢海媛吗”。
李教授当然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显然没有准备好该怎么回答,支支吾吾不知道说什么。
男生反问“导演也喜欢我吗”,这个问题贡献了这次尴尬酒局上最幽默的桥段。
在场所有人都笑了,李教授赶紧说“我当然也喜欢你,我喜欢你们所有人”。
这个话题在大家含混暧昧的欢笑和 李教授一人的慌忙中 结束,大家都心知肚明这其中的故事。
海媛因为被灌了很多酒去了洗手间,在这期间,其他人开始不加掩饰的大声议论她,首先是一个女生,她问教授知不知道海媛曾经和在座的另一个男生Jaehong约会过,并开始斥责海媛的道德,说“她怎么能同时约会另一个人,并且撒谎?
”。
这个女生的行为颇有意味,她应该是指海媛和Jaehong约会期间同时和教授也有关系,这个问题让两位牵扯其中的男士都十分难堪。
服务员无意之中的拆穿是这个酒桌场景上的神来一笔,也做实了海媛在相同的时间(去年)与两名男子都在发展关系的事实。
两个人所有的努力的掩饰都成为了笑话,众人刨根问底,他们纷纷推脱记性不好。
海媛显然受不了继续编造谎言,在一番强行的解释之后,所有人都沉默了。
为了打破尴尬,两人互相敬酒,虽然在逼仄的狭小空间内,但这两个人与剩下的人仿佛处在两个时空。
剩下的人中,一个值得注意的角色是那个曾经和海媛约会过的男生Jaehong,他假装不在意,但其实尚未释怀,在服务员的提问之后,其他人都一副看戏的神情,只有他一直面如死灰,并且问 海媛是否是真的。
哪怕 服务员说的 只是 瞧见他们在一起在这里——这并不意味着更多,哪怕他和海媛的关系早已终结。
这一段群像戏很精彩,桌上几人,错综交织的关系,有师生,有(曾经)的恋人,有同学。
各种复杂的情绪,爱,嫉妒,不甘,怨恨,疑惑,在拥挤的烤肉店里,和酒精的气息一起氤氲,发酵。
这个情节让我想起上大学时一个公众课,是个年轻的男教师,课代表是个打扮成熟的文科女生。
有传闻 老师和课代表 在私下约会,传的沸沸扬扬。
3. 第一次登山在寺庙门口,教授拿着MP3放着低音质的古典乐,这个场景有着莫名的诗意,想到洪早期作品《处女心经》里,缆车在空中突然停住,背景也是悦耳的音乐。
李教授问海媛好不好听,海媛说“胜过看五十本书”,这种低劣的恭维也是无奈,这也反映了教授和学生的特殊关系——尽管海媛不可能对教授动真心,但是也不能得罪他。
听说和另一个男生约会过,李教授质问海媛相关的细节,海媛说出了她曾经和Jaehong有过严肃恋爱,并且有性关系的事实。
李教授的破防在情理之中,仔细揣摩他对海媛的一番话很有意思,“他对你来说是个男人吗?
(Is he a man to you)”。
“他只是个孩子,他什么都不是”。
在教授眼里,这是一场男孩和男人的“对决”,男孩不配和女孩恋爱,只有像他一样,尽管上了年纪,但是有社会地位的男人才行。
有意思的是,李教授真正开始气急败坏,比如骂海媛是婊子,是在得知海媛和Jaehong曾经上过床之后。
显然,对他来说,相比于海媛曾经和别的男性严肃约会过,更不能容忍的是她的身体曾经被别人“占有”。
李教授口口声声说 爱海媛,但其实不过是他欲望的投射而已。
在这种师生与恋人的双重关系中,李教授在课堂上的“权威” 无法延伸到恋爱中 —— 他没法在这段感情中支配海媛,也无法阻止她和别的男性约会上床,就如同海媛所说“我不可能就等你电话”。
而且事实情况是反过来,他在他俩的关系中明显处于低位。
4. 图书馆里的男生电影里拍了海媛的两段梦境,这是第一次。
这一段极为出彩。
首先,镜头的角度就别有用心,在图书馆的书架之间的走道,空间已是足够狭小逼仄,海媛和男生在这狭窄走道上面对面站着,中间的距离很小。
这个镜头非常有侵略性和压迫感,以至于让人不适。
然后这个男生个子不高,略矮于海媛,但他去看海媛的目光仍然是一种俯视的,带有评价意味的,这种上下打量的目光在摄像机侧对二人的视角下显得格外明显。
最有讽刺意味的是,海媛让男生保守秘密,镜头给到两排书架之后,图书馆里的人络绎不绝,一个个人走过。
这也是贯穿全片的主题:海媛与李教授二人费劲隐藏这段婚外情,但其实就是个笑话。
这段梦境反映了海媛内心深处的那种害怕。
她熟谙这个男权社会的生存法则,可以轻松的游走于两个男性之间。
但她也同时是这个制度的受害者,比如她觉得有义务回复一个和她毫无关系的男生问出的如此隐私的问题。
男生在问了一连串问题˙之后还不罢休,接着问“你还有什么想告诉我的?
”,海媛非常拘谨乖巧的说“让我想想”,仿佛学生在回答老师的问题。
在潜意识里,她是如此心甘情愿去接来自 父权/男权的审视。
5. 美国教授 & 结尾这是海媛的第二段梦境。
(1). 美国教授最初的相遇,一个典型的洪式镜头推拉术:教授在路上走着,似乎被什么东西吸引,镜头沿着他的目光 转移到了在专心看花的海媛,然后镜头又移回到教授,表情笑眯眯地看着她。
从教授的角度来讲,他搭讪的动机很难理解,第二天就要回美国,难道是想要一夜情?
总不可能是严肃关系吧,但后来他又说是想尽快找个结婚对象,因为去年刚离婚,总之很令人困惑。
咖啡店里的聊天虽然尴尬,但也不失幽默。
比如教授费了大劲把话匣子引到正题上是说 “想找个好的人结婚”,海媛问是怎么样的人,教授说“像你一样”。
在送了表之后,教授怕气氛沉闷,补了一句“挺便宜的”。
所以你觉得海媛听到是应该开心还是不开心呢?
这段梦境虚实相生,似真似假,从海媛的角度解释也颇有趣味。
比如同样是虚构,这段邂逅可以说是她内心渴望的投射。
最后看到是梦 一方面惊讶,但也恍然大悟。
她梦中的情人居然是一个比李教授年纪更大的大叔,当然也更加“功成名就”:在美国任教,有资格和马丁斯科塞斯通电话。
两人相处的短暂时间内的一些细节也反映了海媛的心态,比如她心安理得接受了萍水相逢的教授送的表。
(2). 结尾海媛和她的朋友Yeonjoo以及朋友的约会对象 Joongsik 三人再次去同一个地点登山。
中间的时候李教授一个电话打来,说他醉酒后不小心和妻子说了他外遇的事情,与此同时,Yeonjoo 和 Joongsik也说了海媛和李教授的事情。
李教授的出现非常搞笑,就在上次他们两来登山时遇到两个吃辛拉面的人的地方,同一个桌子,同一个视角,这次变成了三个人,再一次镜头推拉术,李从镜头的另一边出现,脸上带着伤疤。
这是影片真正意义上的戏剧高潮。
几个人费了老大劲保守他们两的秘密完全成为了笑话:海媛和Yeonjoo 说,Yeonjoo 和 Joongsik 说,李教授醉酒又和妻子说。
上帝视角的观众看这个四个人在桌上各怀心思自然是乐趣十足,李再次假模假样的和海媛装作偶遇,还在问她是不是也喜欢来这儿hiking,然而他们两已经都单独来过了,几个人还在关切李教授脸上的伤疤,殊不知这个伤疤正是他来这里的原因。
与此同时,海媛不知道Yeonjoo告诉了Joongsik,李教授也不知道海媛告诉了Yeonjoo。
桌上四人知晓最多秘密的是Joongsik, 也不知道在他意味深长的沉默外表之下,到底内心作何感想。
6. 其它(1). 重复元素与梦境。
电影运用了多处重复元素,这种重复,是指一模一样的场景乃至摄像机位的复现,为理解本片虚实相生的结构提供了关键线索。
比如在图书馆里,海媛趴在桌上书本边睡着的场景,这预示着海媛进入了梦境,第二次出现,便表示梦已经结束; 看完之后仔细回想,才发现片中出现的其他多处重复场景,也分别对应一个是现实,一个在梦中,两者既有重复,又有变奏。
比如美国教授和长发男 一模一样的相遇与搭讪场景,都是男的单方面注意到了海媛,然后在同一个小书店,以同一种方式开始聊天,但是和长发男最后就是匆匆告别; 比如两次登山时在同一个野餐桌上吃泡面,第一次是看别人吃,第二次是自己吃; 还是两次登山,都遇到同一个绿衣服中年男子,第二次海媛还主动搭话去找他要酒喝。
这种反复与变奏让本片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似真似幻。
一方面,几乎完全相同场景的复现有种超现实的意味,暗示这是梦,诗现实不可能发生的,另一方面,细微的变化又为这些场景增加了可信度。
(2). 西方与本土。
洪本人就是韩国第一代留学生,在本片中,以海媛的视角流露出的对于西方的态度很值得玩味。
比如影片最初她很抑郁要去找李教授,就是因为母亲即将搬去加拿大,比如街上 偶遇Jane Birkin,海媛表达了对她无尽的崇拜,Jane也说海媛像她的女儿,比如烤肉店里同学议论她是不是混血,比如她梦中的教授来自San diego,再比如更明显的,Joongsik 说她更适合美国。
这所有的信号都在暗示着,她不属于这里,她属于(更高贵的)西方。
从更深层的角度来说,西方与本土,也是当今社会男女关系的隐射。
海媛年轻又漂亮,所以她从“情理“来说归属于西方,所以她能以此为资源换来和高她一个社会等级的男性——李教授约会,这是两位一体的事情。
在她梦中的想象里,这两者合为了一体:教授既从美国来,又有社会地位。
这来源于一种根深蒂固的,结构性的不平等。
我们司空见惯一个体面的,上了年纪的男性和年轻女孩约会。
这就是为什么在烤肉店里,有一群海媛的同龄男女在场作为衬托,李的存在变得如此的突兀。
同样在梦中,那个图书馆里的,和她有着相同阶级和种族的韩国男生,就只配在一旁嚼舌。
说到这个,我想到一个女性朋友和我说,她和她男朋友(白人)在路上走着,路上总会收到各种注目,尤其是来自其它中国男性的。
亚裔男,作为性别上的强势群体,和种族上的弱势方,自然被夹在中间,地位尴尬
《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海媛》是一部不动声色的电影。
摄影机静静地观察着一个好看的女孩儿——海媛。
观察着她与五年未见面的母亲的见面,及与母亲一道回到旧地的短促游历。
母亲要定居加拿大了。
她一心想要抓住生命的余年,向死而生,尽兴地活。
她像个时时输出正能量的人生导师。
对海媛说要享受生活每一天。
她说她去加拿大后会每天想一次海媛。
这次见面母女间融洽相处。
海媛是个懂事的女孩。
然而这次见面也意味着,母亲要弃她而去了。
五年未见面已是一种抛弃。
而今,抛弃得更彻底。
冷酷命运,被包裹在一片温情脉脉里。
影片始终未提及父亲。
暗示出某种不言而喻的东西。
海媛有着一张混血的脸。
在小餐馆里等待着与母亲见面前,海媛还趴在桌上做了个梦。
梦到在巷子里遇到一位西方来旅游的名女人,向她问路。
然后夸她,说她像自己当演员的女儿。
还亲密地抱了抱她。
欢迎她去法国时到她家做客。
海媛那一刻异常兴奋,开心得像个傻瓜。
这个梦揭示出她对母爱的渴望。
与母亲坐在一个广场椅上,母亲说她漂亮得像个模特。
她听了高兴,起身走起猫步,又突然兴奋地往前冲,绕着一根粗柱子跑了两圈,撒着欢,像条小狗倒在草地上打滚。
那是她在影片的现实中最后一次撒欢,最欢乐的几秒钟。
母亲走后,她拨了旧情人的电话。
为何她这么做呢?
也许这是她被抛下后抓救命稻草的动作。
旧情人来见她。
寒暄着,渐渐兴奋起来,夸她漂亮,猛然吻她。
旧情复燃了一般。
但随后遭遇尴尬。
他们寻思着找个地方喝一杯时,旧情人非常担心撞见熟人。
他是大学老师。
这是一段不伦的师生婚外恋情。
然而偏偏还是被几名学生看到了。
寻思一番,他决定与海媛一起走进餐馆,并为此编了个连自己都难以相信的谎言,巧遇之类。
师生间一阵尬聊,气氛很僵,其中有名学生,还是与海媛交往过一阵的人,他怯懦,不敢说什么,倒是旁边的同学,替他声援,指责老师与他心上人约会。
第二天,海媛与情人再次约见。
这次约在南长城上。
二人沿着台阶爬着,随兴聊天。
海媛心中仍挥之不去对他的爱。
他也爱她。
但这份有损名誉的恋情使他怯懦,退避。
他们站在城墙边,提到海媛与他分开后新交往过的那名男生,他突然火大,质问她为什么交往那么矬的男生?
看中他什么了?
当海媛如实告诉他还上过床时,他更是失声骂道,你是个疯女人吗?
好像这令他蒙羞一般。
海媛愤懑地独自走开了。
他则坐在一把椅子上,独对夕阳,播放着他们一起听过的音乐,掩面哭泣。
现实中故事就这么多。
海媛用两篇日记,分别记载了与母亲见面作别及与旧情人两次见面不欢而散经过。
影片整个内容由海媛的三篇日记构成。
第三篇日记是本片重点。
记了一个梦。
具体来说,是两个梦。
她趴在学校图书馆桌上睡着了。
先是梦到在图书馆与她相好过的男生问她是不是跟老师在谈恋爱。
海媛大方地告诉他是的。
这种大方举动只有在梦里才做得出,它体现出现实里需要隐藏这段恋情所导致的压抑。
它还使得海媛自问,我是不是一个疯女人?
这正是情人骂她的话。
接着她跌入一个更长的梦。
她梦到给情人打电话,情人不接。
随后在街头小书店,她邂逅了一个美籍韩裔教授,跟她友好搭讪,请她喝咖啡。
教授是个温柔的中年男子,告诉她自己刚刚离婚。
当海媛问他想再找个什么样的女人结婚时,他说,就想找你这样的。
突如其来的示好与追求,并许诺,要带她一起去美国,过更好的生活。
在梦中,海媛对此感到欣喜。
现实中她未能得到的,梦中轻易就有了希望。
随后她与称作姐姐和姐夫的一对朋友一起游南长城。
姐夫其实并非真的姐夫,是与姐姐交往七八年的婚外情人。
这是梦里对自己不伦恋情的投射。
他们三人游长城,在石桌上休息,吃泡面(现实中她与情人游历到此时曾羡慕有人围在石桌前吃泡面)。
情人给她打电话,说想来找她。
不久,情人来了。
姐夫其实认识他,但装作不认识的样子。
怕海媛知道了会觉得尴尬。
情人与她到一旁聊天。
他拿出一封信说这是自己给学校写的辞职信。
但又告诉她,只是写着玩儿的。
当然我们知道这是海媛希望的投射,但她又不敢当真。
二人抛开姐姐和姐夫走在一旁,很快也如现实中一样起了口角,情人责怪她将他们之间的隐秘恋情告诉了姐姐。
而她则说自己感到太累了,所以才告诉了她。
二人都感觉到累。
他说,我们分手吧。
她也说,太累了无法继续这段感情了。
她跟姐姐和姐夫说自己走开一会儿,然后独自溜达。
消化着心中情绪。
她看到长椅上坐着一个陌生老头在喝酒,向他讨了杯酒喝,老头告诉她要好好生活。
情人后来经过长椅时也坐了下来,打开播放器播着他们一起听过的音乐,边听边哭泣。
返回找姐姐和姐夫的海媛看到他了。
说你原来还没走啊?
看他哭得伤心,她温柔起来,安抚道,再等等,会变好的……梦醒了。
她思考了一下,那个给她酒喝的好心大叔,就是与情人爬长城时见到过的大叔。
电影到此戛然而止。
当然,直到最后,观众才发现,与姐姐和姐夫这趟南长城游历,原来是一个长梦。
梦向我们揭示了海媛所得不到的爱,实现不了的生活。
无论梦里梦外,与情人终有一次崩溃式吵架,导致关系的难以为继。
孤寂的海媛,甚至从陌生大叔的好心里寻求一丝安慰。
片中的海媛真美呀,应该算得上洪常秀前14部长片中最美女主,没有之一。
家境优渥。
这样的人儿照说有着生活更大特权吧?
然而,她却是内心孤独无依的苦主。
在现实生活中,她性格温婉,唯有梦境揭示她生命真正的缺失。
不知道是洪常秀面对这样一位漂亮女演员产生了如此构思灵感,还是他为着这种灵感,找来这样美的女演员。
制造出强烈反差感。
这种反差,显出更令人唏嘘的悲剧性。
过去洪常秀影片中常常出现梦境构建,此后也会有。
而这部片是将梦做成了与现实并置的结构。
这让我想起毕赣的《路边野餐》。
《路边野餐》后半程的长梦是让现实中无法弥补的东西,借助梦境得以补偿。
毕赣是温柔的。
而洪常秀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他的冷酷。
梦只是揭示现实中被掩藏的主人公心理困境。
而不是改变的力量。
海媛醒来后想起的梦中大叔,也不足以救赎她。
这部2013年拍摄的第14部长片,没有任何高潮可言,甚至没有完整叙事,它无头无尾,掐出海媛生活中两个前后相连的生命片段:母亲的离去,情人的见面。
并让观众游历一番海媛的梦,得以了解海媛内心缺失。
洪常秀只对揭示某种生活真相感兴趣。
所有多余之物,务求去除。
不给你额外安慰,也不用戏剧性激起你鼓掌的冲动。
我想了半天,为何电影题为“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海媛”。
我分析是,母亲与她小聚话别,意味着她成为事实上的孤儿。
2013年,洪常秀53岁。
他还是那么绝。
241130
惠媛是个好女孩 电影独特的摄影风格 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 表现人物矛盾激化时仅仅用推镜头表现 简洁凝练造就了这样一部文艺至深的作品 其实 惠媛更吸引我的是它通过女性视角展现男女不一样的恋爱状态 不可否认 导演洪尚秀对惠媛这个角色是何等偏爱 惠媛的角色设定 是被道德伦理所不齿的第三者 介入已成家的教授生活 并与其发展成恋人关系 让身为教授的恋人有抛家弃子的想法 但在导演影像里的惠媛是如此干净 文艺 她穿着被磨坏了的宽腿牛仔裤 棕色有褶皱的休闲西服 一头海藻般的长发 虽然被同学称为外国回来的清高派 但在我们看来 惠媛似乎并没有她们说的那样不可一世 生活富足 这样一个谜一样的女孩 举手投足间散发出的干净味道 无法与我们印象中的坏女人联系在一起显然 在惠媛与已婚教授的不伦恋爱里 教授始终是以一个没有担当 空要面子的的典型懦弱男人形象呈现 甚至让我们怀疑 惠媛看中这个男人身上的哪种特质 他真的是不足以与她相配 他有家室 长相一般 没有担当 说得过去的只是一名大学教授 惠媛正值青春 有美好的明天可以追寻 惠媛到底是看上他哪一点 其实 导演要给我们解答的 不是男女之间相爱的理由 大部分时候 相爱没有理由 就像惠媛与那个男同学的对话 “你们睡过了?
”“恩,当然 毕竟是在交往嘛”惠媛如此坦诚 没有想过这件事会被传出去 也没有想过 这样一段爱会被当做大家议论的笑话一样 这就是惠媛 感觉到了 义无反顾去爱 觉得累了 一杯烧酒就可以治愈心灵 母亲的离开会感到忧伤 与梦中遇到的老教授谈话 会有嫁给他的念头 可结果 男人懦弱的排解方式 眼泪 又让惠媛动摇了 她感到无所适从 两个人的身影浸入黑色的深渊里 这究竟是怎样一个结局 有些不知何时开始却无疾而终的爱 终究是 一次次轮回 一次次羁绊
去年夏日國際電影節,看了洪尚秀導演的【他鄉的女人】(In Another Country/Dareun Naraeseo),覺得挺有趣;於是今年在國際電影場刊見到他的新作【白日夢女兒】(Nobody's Daughter Haewon),就決定要買票進場觀賞。
故事以日記形式敘述。
一開始,女主角 Haewon 的母親要移民加國,令她覺得很寂寞。
之後 Haewon 遇見法國來訪的影星 Jane Birkin,聊起要當女星的夢。
到後來,Haewon 決定要結束跟教授的不倫之戀,可是二人的關係卻是剪不斷、理還亂。
最後,Haewon 遇見一位來自聖地牙哥的教授,更考慮要跟他結婚……自己對洪尚秀導演所知不多,只聽說過他的劇本對白多,故事結構鬆。
若是這樣,【白日夢女兒】便秉承了他一貫的風格。
在九十分鐘的電影裡,栗看見一堆人來來往往,一邊喝燒酒,一邊聊些不著邊際的話;有些場面頗有趣(例如教授要 Haewon 扮在酒館門外與他偶遇),有些卻老土得要命(栗受不了那些夢裡夢外的場景),總的來說,值得回味的地方並不多。
大概栗習慣了看勵志片,覺得每齣電影都應該有其中心思想,所以看【白日夢女兒】看得有點不自在。
再加上珠玉在前,這齣明顯是比【他鄉的女人】遜色。
IMDB:http://www.imdb.com/title/tt2576522/豆瓣: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0535447/
1 爱做白日梦,忽视现实和幻想的差距 开篇小事件:母亲和想象的明星母亲电影主要事件:不愿放弃已有老婆的导演2依靠梦来解决所有个人无能所制造的压抑 梦的内容是人的心理补偿、未被满足的愿望 导演: 洪尚秀主演: 李善均 / 郑恩彩 / 简·伯金 / 纪柱峰 / 刘俊相 / 金意成 / 柳德焕 / 艺智苑 / 金慈玉类型: 剧情, 爱情地区: 韩国片长: 90分钟上映: 2013-02-28(韩国)预告片> 豆瓣不欢迎和不允许的内容
海媛的母亲决定离开韩国,离开自己成年的女儿,过一种“可以光着脚在街上跳舞”的生活。
海媛跟随着母亲重回了她的母校,中途遇见了一个男人,母亲对他表现出兴趣。
后来她们去了咖啡馆,母亲对女儿说:我会每天都想你一次的。
洪的笔触是直觉而精确的。
母亲已经十分自觉地脱离了“母亲”的身份,完全获得了主体性的地位。
海媛说:我以后挣钱会养你的。
她还没有意识到这将是一次根本性的分离,或者她意识到了,她想抓住些什么——某种存活的条件、依赖的实体?
但是母亲的人物是那么坚定地出走,决心离开母亲的角色,她离开她的土地,去异国。
海媛是被动地成为(devenir)“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海媛的吗?
还是,在一种秘密的、女性与女性之间默契的结盟中,她也(主动)让渡了女儿的身份,让母亲可以自由地成为“不是任何人母亲的”XX?
显然是后者。
在这个美妙的片段中,洪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乌托邦式的母女关系,没有谁为谁牺牲,谁被谁牵制,谁比谁付出,谁被谁否认。
因此这不是权力关系。
她们打破了那些权力装置和那种令人窒息的社会角色性演说。
她们平和地默默接受了生命的孤独和真实,并把这种平和的能量转变成面对虚伪承认谎言的勇气。
看了这部电影的影评,很多都写得很好,我肯定是写不出来的。
就讲讲里面的两个梦吧。
惠媛在图书馆做了两个梦。
第一个梦,是翻英文书遇到那个守不住秘密的男同学。
那个男同学曾经把惠媛对他说的话告诉过别人,而这次,惠媛对他说,你会保密吗?
然后就把自己和教授的事情一股脑都告诉了他,甚至包括上床这种事。
这个梦反应了惠媛内心对地下恋情的压抑。
而看英文书是为了装逼这一段,这种话是心里想想,但是绝对不可能对外人说破的,但是在梦中,惠媛也表明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也不是很看得懂,只是觉得看英文书很装逼。
梦醒了,惠媛自己也为梦里的自己羞愧,所以自嘲道:真是疯女人。
第二个梦,在梦中遇到美国教授(对应现实中的教授),教授刚离婚(对应对现实中教授的希望),教授很勇敢,主动向她表明爱意,隐隐有求婚的意思(对应现实中教授的软蛋)。
教授用英文打电话,她都听懂了,用来表明自己的英文好,自得。
教授用潜意识叫车(这当然是纯粹梦里才会出现的事情了)。
然后和姐姐两口子爬山(对应和教授爬山),教授也来爬山,和教授吵架,分手(对应现实中和教授分手),然后碰到老头(对应现实中的老头),遇到教授哭(对应现实中教授爱哭),原谅教授(表明内心深处对教授的留恋,但是梦中充满了悲观的气氛,也对应内心对这段感情的不看好)。
第二个梦做得尤其长,所以刚看完的时候,都不知是真是幻了。
反正就是将现实的生活在梦中改头换面重新演绎了一番,加上自己的主观愿望。
直到最后镜头出现“梦中的老头和现实中见到的真像”这句,观众才从惠媛的梦中跟着醒来。
哦,对了,还有一个梦,是开始在妈妈会面的小餐馆做的。
做梦明星说她长得漂亮,喜欢她,请她来巴黎作客。
表明对自己外表的自得。
这电影挺酷的,女主角也漂亮,有意思。
之前看到影片简介,说是讲师生恋的,我对这种恋情并不看好,就找来影片看了一遍。
外表出众,热爱表演专业的女大学生海媛,一开始跟妈妈离别时表达她的雄心壮志和不舍,最后怎么总趴桌子上睡觉?
不上课,也不参加考试?
这孩子明显出现厌学抑郁情绪,让人看着难受。
原来海媛和她的大学教授搞了一年多地下情,分分合合疲惫不堪,教授疑心重,不想被人发现,海媛因为被恋人看轻而疲惫不堪。
师生恋就是这样,社会地位差距大,压力就大。
教授已经成家立业,一切木已成舟,开始面临中年焦虑,衰老的问题,很明显他没做好准备,不愿承认自己青春不再,和学生们在酒馆聚会的时候,勉强自己融入大家,眼底尽是悲凉,学生觉得他没有想象中那种教授的样子,暗讽他没有给自己清晰定位。
这也是他跟海媛纠缠不清的动机。
后来和海媛约在郊外人少的南长城见面,掩人耳目,他得意的跟海媛说,要谈一场不留任何证据的恋爱,海媛显然是不开心的,海媛发现他趴长城腿抖,觉得他老了。
2人在黄昏听古典乐,像一首哀悼乐,海媛说听一首曲子胜过读一百本书,暗示对教育教师的失望和厌弃,教授同意她的说法,她高兴的吻了教授,但教授还是坚持不公开恋情,可以看出其虚伪性。
海媛处境尴尬,同学们觉得她漂亮有钱排挤她,她都没地方住,妈妈去了加拿大谋生,教授为了和衰老搏斗消耗她,现实的压抑让她在图书馆的梦境中,终于爆发,她把这一切告诉了同学和姐姐,明知道会被传开。
一位女同学催她上课,表明她对于回归课堂的渴望,后来她在有草坪的墙角蹲着,挣扎在学业梦想和暧昧不清的恋情之中,这时心理已经有抑郁倾向了。
后来她和姐姐姐夫趴迷雾缭绕的长城,迷雾表明海媛对前途的迷茫,他跟姐姐说了教授向她求爱,姐姐姐夫竟然支持她恭喜她,说明他们的婚假意识强烈,女孩子就是用来嫁人的,不尊重个人的自由意志。
教授来见她,要带她私奔,但他随口否认,只是说说而已,海媛说,她把他们的关系告诉姐姐姐夫了,教授炸了,要分手。
教授被困在社会的刻板印象之中,也是蛮辛苦的。
后来教授坐在长椅上看夕阳听古典乐,哭的像个孩子,他不是哭恋情和恋人的离去,而是他对自己青春不再的哀恸,心疼自己呗。
海媛看到了这一幕,对教授同情起来,教授趁此机会卖可怜,耍无赖要复合,海媛默许。
最后镜头,海媛趴在图书馆睡觉,这个镜头出现了3次,表明海媛将继续她那令人疲惫不堪的恋情,最终梦想和青春都将消耗殆尽。
就如影片开始,海媛和妈妈逛街,妈妈说抽烟的小伙子,抽多了要中毒的,小伙子把烟掐了想给海媛留个好印象,海媛离开之后,他又抽起来了。
镜头多次扑捉海媛踩别人丢到马路上的烟头,一个是尊敬母亲,二是她不喜欢这种自我毒害的行为。
可悲的是,她还是在那个社会环境中,中毒了。
各位大学生们,环境是残酷的,意志是脆弱的,你们的身边险象环生,希望大家早日走出心里的迷雾,勇敢逐梦。
忽略结尾谈这部片子:李善均把一个自私、胆小、懦弱、敏感、无责任感的男性,演得好真实,郑恩彩也是,看似平静温顺的女子,其实很勇敢。
这部片子拍得感觉好真实,好像演员旁边没有摄像机一样。
看到这样的第三者,还真恨不起来。
教授为了孩子、家庭、名声,想爱又不敢,但还老不想撒手。
学生也是这样,孤独、脆弱的时候,还是会想起他。
两个人就这样,不停说分手,但好像从来没有什么手可以分。
影片中现代人的情感,纠结、真实。
教授骂她肮脏,可自己呢?
他可以娶了老婆爱别人,却不可以允许自己的情妇选择别人,还真是自私 说不上来惠媛是天真、勇敢,还是也同教授一样的脆弱,她很容易坠入一段感情之中,或者为了逃避教授,而逼迫自己进入新的恋情。
太感性吗?
不知道。。。
对于结尾,我的理解是,她和教授彻底结束了,她的梦结束了。
回归现实吧。
也许那个韩裔美国教授才是真实的。。。
李善均很棒,很棒很棒,没想到他演得这么好 我感觉稍微有点感性、单纯、文艺范儿的女青年,看到这样的教授,估计都得掉进去吧 虽然很不喜欢这样一个挫挫的教授,但很喜欢李善均这样一个演员。
女演员也好棒,第一次看她演片子,真的就像自己当年的大学同学似的。
全篇长镜头,好考验演员的演技,蛮好,希望都是一气呵成的。
现代人的情感就是这样复杂吧,想爱不敢爱,分不清是爱还是迷恋,是责任还是欲望,更分不清自己和别人的情感,谁的可以信赖。
工作、孩子、家庭、名誉都可以是挡箭牌,唯不愿面对的就是自己最真实的情感。
好真实的电影,喜欢这样的感觉。
都在梦里
韩国真是男权主义最严重的地区 男人只关心交往着甚至交往过的女人有没有跟别人男人睡过 女人则认为跟男人睡觉是交往时应尽的义务 并将脱离困境的希望寄托在一个能娶自己的合适男人身上 电影剧情简单 开场女主送母亲的戏与后段衔接得很牵强 也许只是想暗示女主父母的婚姻也不幸吧 受不了那笨拙的推镜头
重复
在电影院看的,李善均倒是一如既往,但是女主弱了点。看到中途,我甚至睡了一觉。电影的外景有一处是南汉山城。
洪尚秀只拍一种电影,而且把这种简约主义用到极致,比如一般电影里要大段用到音乐,肯定在音乐响起时就由现场音效切换到配乐音效,但这里面的两次都没这么做;第三段的“梦”与第二段的“现实”的精妙对应和反差;看到刘俊相就想到了“夏夏夏”里的湿人,你的忧郁症还没好呢,哈哈。。。
我能说这部片子我是被坑的看的吗。。。剧情真心一般了,虽然拍摄手法被众人称之为该导演的特色,可是在我这个外行人看来拍摄手法真心很烂好吗。。。
依旧是熟悉的洪尚秀,走路,饭桌这些熟悉的符号,虽是烂俗的故事却有动人的细节,所以居然很有感触。山顶的两次吵架真是爱情和婚外恋的高度浓缩。
偷情男女对话剧,洪常秀的女主当小三的不少啊
洪尚秀的电影看多了大概要么厌倦,要么转粉。还没确定我是前者还是后者。
The Loneliness of the Dying,穷途末路的婚外恋啊,雕像也会死亡。女文青这次升级成漂亮妹子了,“韩国小姐”。一方没有安全感,一方懦弱哭鼻子,还扯着逃去江原道?真想把他一脚踹下南山。
李善均已经成为洪尚秀电影的大叔高级黑专业户了吧 女主长得真不错!
如果期待着继《在异国》之后,看到不一样的故事色彩,那么就大失所望了,很佩服洪尚秀创作的坚持,对男女情爱关系始终如一的视角呈现,片子本身实在沉闷,除非你能在影片中找到共同语言,可惜我不是。
洪氏镜头推拉术,出戏只在眨眼间.
看到最后竟然有股绝望无力深陷泥潭的感觉。原名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海媛比较符合电影内核。在无聊的时候看洪尚秀的电影打发时间是极为美妙的事。
生氣勃勃的廢話⋯⋯
郑恩彩是好看的,群狼环伺也是挺令人不适的,我希望结尾处导演的立场能再明确一些。说个正经的技术问题,用了很多无来由的摇镜与稍快的变焦,如此凸显摄影机存在感的举动在欧美主流电影理论中是不好解释的。后者即便是仿纪实摄影也常会让变焦更迅速且叠加手持镜头。
酒桌上的各种尴尬与回避太可爱了
那么尴尬又那么伤心,这是不对的,应当站在它之外。
在南长城男主说完好想抽烟又拿出个功放器说咱们听歌吧感觉回到摩星岭山顶
贝7 用在哪里都那么动听. 比“北村方向”更合我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