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前,看郭景泽的《朋友》我们会记得帅气的张东健,发音奇怪的釜山话以及那些很写实的镜头。
我们会想起那些中学时代形影不离的人,如今却都不知去向的朋友。
但是,很遗憾十二年后的《朋友2》没能给我留下什么印象,也没能给我带来其他的惊喜。
《朋友2》叙事有些混乱(个人感觉),导演太想把每个人背后的故事都讲给大家听,所以把故事年代的跨度拉的很长。
可惜,导演的处理手法算不上得当,因此在时间轴上的处理经常会让人跳戏。
其实,就《朋友2》的故事内容而言,如果没有之前的《朋友》我们还是看得懂他在讲什么故事。
因此,个人感觉《朋友2》更像是郭景泽借着当年《朋友》的人气来赚票房。
我们看到的还是黑帮的打斗和张口闭口的釜山话,但是我们却看不到朋友了。
作为一部黑帮题材的电影,我总觉得最后要讲到情义这两个字才算好看。
《朋友》当年的成功就是因为四个主人公之间那种情义感动着我们。
而《朋友2》中那些有点混乱的插叙,实在很难让我们把人物关系深刻化。
更不可能看到人物之间的互动,更多的是人物内心自己的独白。
值得一提是柳五性的演技很出色,整部影片的气场和那种不怒自威的老大形象把握的十分出色。
葬礼之后那段戏,场面上算不上大,但是干净利落没有台词的表演绝对算得上有气场。
以及电影中扮演东洙(张东健)私生子的金宇彬。
之前的几部韩剧中都是在演那种叛逆性格的学生,所以电影一开始看上去的感觉就那种会从头到尾一直耍帅的角色。
但是发现越到后面越会演,印象最深刻的镜头就是电影最后那段医院杀人的戏,当圣歌般的音乐响起的时候带着口罩的金宇彬给人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无论是《朋友》,还是传记形式的《冠军》以及我并不喜欢的那部《痛症》,可以看到郭景泽写实感的镜头和很强的叙事能力。
《朋友2》依然把故事放在了他的家乡釜山,但是少了郭景泽那份写实感的釜山我们能记住的太少了。
最后说一下,朋友还是那两个字,但却看不到朋友在哪了。
电影剧情略显无力,中间横七竖八的回忆个人觉得完全可以剪掉。
如此满打满算下来,八九十分钟足够看,情节也更加紧凑。
对于男主金宇彬的角色我很喜欢,本身的外型条件就非常的吸引人,金本人对角色塑造也非常用心。
不管是耍酷斗狠,还是绝望无情,都颇有味道。
金君年纪轻轻,就有如此不可小觑的功力。
以后只要所属公司在剧本选择上把好关,说不定会成为下一个张东健。
现在港台电影日落西山,一年不如一年。
而韩国电影却是迅猛发展,中国本土电影应该要向它学习。
真的是第三次写,前两次因为智商捉急都没有保存,真的是煞费苦心。
影片的主线是成勋对俊硕的感情,从一开始不屑,慢慢敞开心扉,几近成为亲人,到知晓他就是杀父仇人的难过、痛苦、愤恨、无奈,金宇彬的演技真的是非常棒。
影片中俊硕问成勋兄弟是什么,我也非常好奇,有血缘就是兄弟吗?
不是。
加之家中最近出现的兄弟之间的各种不和让我也开始慢慢理解不是一个娘胎里出来的人就是兄弟。
俊硕说,只有一起哭一起笑一起痛过逃跑过饿过肚子的才叫兄弟。
就是毫无理由的支持和一个电话就飞奔过来的关心,不要说现在社会人心不古,从来人心都不古,怪只能怪自己当初没有看清楚。
要一辈子的人,怎能轻易交付真心?
结尾时成勋撕掉俊硕给的机票,大概是彻底斩断了自己和他之间的恩怨,从此各自为政,无论谁走阳关道都是自己的事情。
但是岂能不相见就不怀念?
友情和爱情一样,都是付出过感情和时间的,到头来分手的时候都是一样的痛。
从前共你促膝把酒倾通宵都不够,我有痛快过你有没有。
你是否当时只是愧疚,并未真心关心我,又或者我只是一枚棋子,用完即弃,成勋心中是否有这样的疑惑?
多想一天彼此都不追究,相约再次喝酒,待葡萄成熟透。
物是人非时,是否你也有过这样的想法,再次相聚,我们互相原谅,俊硕你是不是也有过这种时刻?
不知他们有没有,我有。
你说有一天xxxxxxx会先告诉我,我非常坚定地说不用,其实“问我有没有,确实也没有一直躲避得借口,非什么大仇,为何旧知己到最后变不到老友”?
当时我也有这么个疑惑,但是后来经很多人的口,看过很多人的分分合合才得知最后的原因。
但是却没有机会向你解释,我不是讨厌你,不是恨你,只是幼稚的我不知道怎么平复失去的伤口。
现在想来,都交付过真心,有什么理由怨恨。
很多事情在我十年之后看可能根本就不值一提,但是我会把那个总有几个朋友会一直关心你的痕迹留着,我也想一直关心你,但是毕竟己所欲或不所欲都不要施于人,我记得有那么些人来过,你们来不是为了告诉我要陪我一直走下去,是为了让我明白珍惜陪着你的人,他们本来可以走得很远。
不知你又有没有挂念这旧友,或者自己早已想通透来年陌生的是昨日最亲的某某总好于那日我没有,没有遇过某某。
总好过那日我没有遇到过你,炎炎夏日,艳阳高照,你一身明艳清爽的踏入我宇宙,然后又轻描淡写地回到自己的星球,像是真的又像是自己遐想。
过去的好时光不会回来。
明天依旧可以因为他们变成更好的回忆。
朋友2 信息量略大,类似港片《无间道》需要把三部连起来看,才能懂整个故事。
虽然拍的没有1好,但拍的确实不错。
最后的那句话虽然牵强,但确实是对整个故事最好的结局,当年刘五性之所以杀张东健,确实是想错了。
很明显,张东健是打算要去机场的。
但性格倔强他强装冷酷的讲给刘五性的:“你去国外待几年”。
所以刘五性在听完金宇彬的那句:“有最好的朋友过,但是死掉了,因为我想错了”话后眼眶就红了。
中间穿插的日本故事其实讲的是刘五性的爸爸创建帮会的时期。
子如父般讲义气。
有被感动到。
黑道中绝对不会有所谓的羁绊存在, 因为羁绊的基础是信任, 但凡有一技之长者谁愿踏入黑道, 那个你插我一刀, 我杀你全家的世界里?
所有人为的不就是利益二字?
每个人心里都有想要守护的人, 为了那个人背叛相信自己的人这是常有的事情, 我们称这类人为知士, 可敬可佩, 结局一般不会太惨.父母亲情, 兄弟之义夹杂在两者之间的主人公所做出的选择太过理想化, 黑道终究不是安徒生童话, 岂能只为结局服务?
看完没有留下什么印象的电影。
可能男孩子会比较喜欢看吧。
有些镜头不太懂。
当刘五性(原谅我没记住角色名字)去问在精神病院的那个人他当初为什么那么做的时候,他说不知道。
结果后来主动去跟金宇彬演的那个人说是副会长让他那么做的。
比较了解金宇彬那个角色对刘五性的角色的感情,其实就是缺爱吧。
因为是第一个对自己那么好的男性所以更加感激
看郭景泽的《朋友》我们会记得帅气的张东健,发音奇怪的釜山话以及那些很写实的镜头。
我们会想起那些中学时代形影不离的人,如今却都不知去向的朋友。
但是,很遗憾十二年后的《朋友2》没能给我留下什么印象,也没能给我带来其他的惊喜。
《朋友2》叙事有些混乱(个人感觉),导演太想把每个人背后的故事都讲给大家听,所以把故事年代的跨度拉的很长。
可惜,导演的处理手法算不上得当,因此在时间轴上的处理经常会让人跳戏。
其实,就《朋友2》的故事内容而言,如果没有之前的《朋友》我们还是看得懂他在讲什么故事。
因此,个人感觉《朋友2》更像是郭景泽借着当年《朋友》的人气来赚票房。
我们看到的还是黑帮的打斗和张口闭口的釜山话,但是我们却看不到朋友了。
作为一部黑帮题材的电影,我总觉得最后要讲到情义这两个字才算好看。
《朋友》当年的成功就是因为四个主人公之间那种情义感动着我们。
而《朋友2》中那些有点混乱的插叙,实在很难让我们把人物关系深刻化。
更不可能看到人物之间的互动,更多的是人物内心自己的独白。
其实大家都是,看过的电影很多真正能留在心里还记得名字并且能够脱口而出的也就那么些,好几年前看的一部叫朋友的电影一直就记得,这部电影就是在别人问我有什么韩国电影推荐的的时候,我马上就可以脱口而出的一部。
在上一部里面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元瑞给山泰说,我只希望以后我要是没落了,你能给我买辆出租车。
可能男孩子的青春大都差不太多,看到自己的影子了,就会想起以前的朋友,那些最后并没有联系上的带点点血腥和土泥巴味儿的朋友这部电影因为是釜山方言,很多关键的词确实没有听得太明白,但是配合上电影再加上上一部的理解,还是看懂了一个大概。
有点搞笑的是,我看到韩国网站的韩国人短评是这样写的:明明是韩国电影,居然好多台词我都听不懂,真TM的是个神奇的经历。
朋友1的时候导演并没有彻底的交代出东素是不是元瑞杀的,而只是给了个元瑞在法庭上很淡然的承认了,杀东素的那个人是他指使的。
到了最后给了观众一个回味。
朋友2瞬间就把这层纸给捅破了,然后带着这个事实真相的线,用金宇彬这个角色从不明真相到真相大白的情绪变化,力图去取代在1里面的那种友情,这是你麻痹的朋友啊?
给他儿子买个摩托,喝个酒挤挤眼皮就成照顾故友儿子了?
最后字幕还感谢张东健?
这跟朋友两个字有半毛钱关系?
其实我心里明白这个2其实真的是炒冷饭,借朋友之名圈钱而已,不可能看到诚意,毕竟第一部那个结尾注定了不可能会有后话了。
张东健都已经死了,谁跟谁是朋友?
可能是制片厂给导演压力,可能是导演想赚点奶粉钱,也可能只是为了推这个叫金宇彬明星而已,也可能都有,但是谁让我还是愿意为这个朋友买单顺便说一句,这次这个结尾看样子你麻痹还准备拍3了,要点脸,不过我相信3出来的时候不会再有这么多人愿意买单了。
丢失的感情找不回来,朋友也一样
这是第一次写影评 ,四分是给金宇彬和大叔的,这片子期待了很久 终于上线了 但是看完之后没有那种热血的感觉,两人对人物刻画的都很到位, 就是剧情似乎毫无亮点, 穿梭到旧时代有点拼凑的感觉,不过大叔在片中告诉金宇彬什么才是朋友的那段话还是挺有感触的 , 不是给你钱的就是朋友, 是吧 朋友是要一起逃跑 一起挨打 共生死的。
虽然我们应该不会经历 那种生死同舟的时刻, 但是情谊大体是一样的吧,有利益才在一起, 涉及或威胁到自己的地位或权利 ,那么就嫉妒或者反目的 是什么呢,所以如果你有真心真意对你 不分你我的朋友 , 请你守护她。
说实话,没怎么看懂,可能是因为没看过第一部的原因。
金宇彬每个感情表达的都很到位,没得说。
看完别人的评论我也词穷了,只是同样感觉情节跳跃太大,虽然采用了插叙的方式,我不排斥,只是感觉导演处理上还是欠妥。
男主演的很到位,五官上就给人一种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
词穷词穷。。。
只是当揭露杀死崔成勋父亲的人是眼前这个护着他的难长辈,内心有点难受。
最好的朋友死了,连小和尚那里也去不得了,刚找到的可以依靠的人又要再一次放弃,这就是残忍。
所以电影名字是朋友,可是总是感觉在告诉我们,人终究是孤独的动物,而朋友只是一起做事的人,真正出现利益冲突的时候,朋友只是个代名词。
有很久很久没有看类似题材的电影了。
九年前,大一时候,看过一部《卑劣的街头》;之后看了《邻居》、《下水井》。
诸如此类的黑帮电影,惊险、刺激、暴力。
韩国电影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其“敢”。
敢于直面人性、敢于言说罪恶。
但看过《春夏秋冬又一春》之后,就不看如此残暴的电影了。
《朋友 2》,主演刘五性、金宇彬。
两代人的江湖,讲痞子、混混、复仇。
入狱十几年,出门还是“大哥”,声势浩大的迎接过后,昔日的小弟早已上位,逼迫着“大哥”去国外兜风;年轻的混混,认为这个钱能摆平一切的世界,兄弟是一起工作的人,混混是一种职业。
所以,看这两个人走到一起,我想既是宿命,也是现实。
电影中,很多场打斗都是发生在黑夜、雨天,血液都是暗红的,倒下的人脸上是迷茫和遗憾,仓皇逃跑的人不想回头。
李俊硕年轻时候的朋友,一些死在派系争斗里,一些被赶走成为苟延残喘的蝼蚁;崔成勋年少时候的朋友,一个死在十年前,一个成为为佛祖洗面的小和尚。
长大之后,朋友离散,陪在身边的人,都不是曾经的人了。
后来,李俊硕说,“一起长大,一起饿肚子,一起哭,那样的人,才是朋友”所以,李俊硕与崔成勋也算是朋友吧,一起晒过太阳,一起谋划未来,也为彼此伤心难过哭泣。
故事进展到终局时,会长去世了,必将有新王登位,只是没想到,结束的太快了,漫天的乌鸦盘桓而下,实力最强的 反派人物几刀就进了医院。
至此,我才意识到,这不是讲朋友的电影,而是讲斗争、争地位的电影。
不过是谋定而后动,在秋暮更替、严寒霜木的时节。
电影的最后,崔成勋报了仇,李俊硕孑然一身,后事如何不得而知。
只不过这一场帮派斗争过后,他们都没有朋友了。
帅锅挺帅,但是这个超多线叙事的手法我很不喜欢。社长,接班人,小伙子都要回忆,作死啊。
怎么不叫兄弟2呢,虽然我没看过1,但是2也挺扯淡的,矛盾太简单了一点
外貌协会了一回,海报有歪着头的鱼饼就点开了,强迫症又发作,心惊胆跳地非得看完,画面太残忍了啊!~~
剧情太乱 就是来看金宇彬的 -0-
主题是复仇,不是朋友,让人失望的续集
本就对黑道片不感兴趣,趁着长假冲着鱼饼,倒也一股作气看完了。故事架构太乱,为了交代前因而肢解了整个影片,要表达的主题很混乱——也可能是我看不懂男人题材的影片。但还是被鱼饼、朱镇模、刘五星的演技深深吸引。
鱼饼雨饼!么么哒
金宇彬大爆发
韩国本土黑帮老大去香港的话,连陈浩楠的马仔都未必做得了
没金宇彬还会看?
only for the handsome oppa
为了金宇彬评的,首映票房不错,希望保持,这里看不到,只能等了
这一集在讲什么,其实我也没仔细看...
只要有金宇彬,我都会打五颗星的
没有浓浓的兄弟情,节奏又拖沓,结构够乱的,失败的的续集
虽然主演有人格魅力,但这电影实在不怎样。。。。
韩国黑帮片的剧情最好,打斗最真实,这部也很酷,要和第一部连起来看才看得懂。
乱七八糟,线索太无序,为了讲故事而拍通常没什么意思,总之两个字“很2”。
韩国人在格斗上从来都逼真的让人三生恐惧与敬畏。这是他们的特质,亦是血统深处进化而过的足以吸引我的无以复加。真实的感觉给人不留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你就这么相信:想看朋友1,没什么理由啊。有些繁杂啰嗦、模糊的镜头、小混乱,不过都ok~
我踹你因为我腿长,我揍你因为我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