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完胜张艺谋,这是一种渴望,每一个人的渴望。
虽然有点丛林,但是绝对是励志的,健康的,向上的,他们是善良的,但是建立在狮子和羊生活在一起的羊圈里,为了生存的邪恶还是存在的,这就像我们吃猪肉,吃狗肉,吃三文鱼,捕鲸一样的感觉。
他们沉淀了我们中国人的一种普世的价值观再里面,这种普世情怀才是可以向世界输出的价值观,那就是即使再如此资源贫瘠的地方,我们中国人还是能这样和谐的生活着,而且还都怀揣着一种让人感觉向上的渴望,我被感动了。
这才是中华文明可以用来向世界输出和炫耀的东西,这是在教我们如何在丛林法则下保留住自己人性的一点光辉。
有这点光辉的存在,如果2012来了,那么统治世界的又会是我们中国人,因为在丛林中,我们还是人。
结尾处的那段CCTV的东西是现实,但是这些都没用,这些只能用来毁灭世界,而不是持续发展。
就像有个教授过:“世界上的昆虫如果全灭绝了,那么人类也必将灭绝。
但是如果人类灭绝了,世界能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这就是针对GDP世界说的。
如果用评论大电影的管用手法'这部电影同样具备很多出彩之处'充满的人性'暴力'性'血腥'金钱'死亡'唯一被代替的毒品是性情的劳动'杀戮也被朴实替换。
片子写实的找不到一些现代。
亮点是女主角门什么都看不到'漏肉的话估计很多人要吐出来。
片子写朴实生活的时候总会带点新闻'国家领导人的新闻,不知道是想表现国家的领导有方还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女村民跟很多人搞'那些个孩子悲剧'不知道谁是爸爸'还没有妇科病'很假。
死了人唱荤缎子'原生态。
“《光棍儿》,一部反映中国农村老光棍儿“裤裆问题”的现实题材独立电影,以河北张家口市顾家沟村四个老光棍儿的性苦闷为主线,原生态地展示了北方农村鸡飞狗跳、看似荒诞却又无比自然的生活。
”这是导演郝杰的处女作。
顾家沟是郝杰的家乡,他从小就跑在山沟里,蹲在古场边,看村里的谁家媳妇偷情被抓,听喝了酒的男人围坐在一起吹牛扯淡。
2008年,身为顾家沟村支书的郝杰爸爸,因故去世。
郝杰急迫的觉得,要留下点什么东西,他要记录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事。
2010年,郝杰用千辛万苦争取来的30万元开始了拍摄。
剧里的演员都是自己的老乡,谁都没签合同;台词原汁原味,充满粗话和俚语,大多由演员自由发挥。
虽然电影结构及剧情稍有粗糙 ,但这部电影展现出来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对农村现状克制的体恤,让它在国际上赢得多项大奖。
<图片1>电影一开头,是一个30s的长镜头:一个小男孩用棍子猛戳泥墙的缝,这一动作充满了强烈的性意味。
随后他边走边唱民谣<图片2>本片多次出现各类民谣、乡间戏曲。
例如开头这首“舅母舅母你别搁扭(生气),不吃你的饭不喝你的酒,当天来了当天走(不给你添麻烦)”。
这曲民谣反映出农村的贫困和微妙的嫁娶支配关系,和我妈对过往穷日子的回忆惊人一致。
在1980s的中部农村,大家都穷的揭不开锅,只有过年了才会割几斤猪肉,来客人后炒些荤菜端出来。
客人也会体恤主人家的不容易,在吃菜时只会假意吃些配菜,大片肉都给主人留着。
客人走后,家里大人再把荤菜都收起来,下次来客人再端出来吃,这样往复,直到肉都放的变了颜色。
而在电影拍摄的2009年,张家口市顾家沟村的黄口小儿,仍在唱着贫穷。
--本片长92分钟,前25分钟都在介绍电影中的四位老光棍,梳理人物关系。
<图片3><图片5><图片6>
四个老光棍儿中的唯一同性恋。
1942年,才12岁的六软被爹妈
老杨是这部戏的主角,1975年,正年轻的小杨,和村里的二丫头相爱,并且把二丫头肚子搞大了。
但他是个放羊倌,穷的叮当响,二丫的爸妈死活不同意,来小杨家里闹,让他带二丫去堕胎。
随后二丫头嫁人,成了村长媳妇,小杨变成了老杨,一直未娶。
这几十年来,他仍然和二丫头保持着不正当关系。
而这个二丫也不简单。
在身为村长老婆的同时,不仅和老杨保持着不正当关系,更雨露均沾,一并解决其他老光棍的裤裆需求。
更神奇的是,老杨知道二丫的“公共情人”身份,其他老光棍也互相知情,但大家都心安理得,仿佛这是一件极其合情合理的事儿。
作为回报,这些老光棍会将自己的私房钱给二丫,让二丫供她的大儿子(建根)考大学用。
老杨在和二丫云雨后,想贴点钱给二丫的儿子离2008年北京奥运会仅过了一年时间,在距离北京仅仅200公里的张家口顾家沟村,农民们仍然过着和“现代文明”脱节的生活,青壮年都离开乡间田头,村里只剩下老弱病残和少部分年轻人。
在娱乐缺失、文明遮羞布失守的环境下,性问题作为原始生理最高的欢愉,被提到了很高的地位。
同样是性饥渴,农村里没有苍井空等各位传道受业的老师,“种子”的含义也仅仅只是春季播种的菜籽,光棍儿们的唯一消遣就是聚众聊天打屁,看草台班子唱荤戏。
---马尔库塞曾指出:“文明史起始于对各种欲望, 首先是对性欲的压制,各种欲望自由而充分的满足,同社会的根本利益是矛盾的。
”由此可见,性和文明几乎是相对的。
目前我们脑海里“性是羞耻且私密的”这一认识,起源于城市文明化进程中对规则和公共领域的强调,和对私欲的约束。
但最主要的是,文革后,性作为权力和道德的显影剂和一种资源,被统一管理和严重禁锢。
而在农村,这种尚未被法理文明染指的礼俗社会,“性”和婚丧嫁娶、繁衍后代的距离更近。
农民们有自己的道德标准与行事准则,“性”和放牛喂猪种菜一样,是必需品,是本能和欲望的释放,既无伤大雅,也小可怡情。
所以我们看到,二丫头同时和多名光棍儿保持不正当关系;话都说不清楚的梁大头还在找俏三他妈;老杨忍受不住寂寞买来被拐卖的四川妹并在新婚之夜强暴了她;在将四川妹让给俏三后去张家口市里嫖娼;老杨去六软家里躲避时差点被六软“透屁股”。。。。。
在这里,我无法用单纯的“好”和“坏”来评判这对性赤裸裸的追求和展示。
当我们嫌弃乡里人的粗鄙之时,乡里人也瞧不起城里人的虚伪。
这本无对错。
同样,我也不赞成赤裸谈“性”是苦难生活的折射和调剂这一论调。
喝着星巴克讨论着商场打折和出国旅游的城里人眼里所谓的苦难,不过是他们用扭曲了的现代化标准来衡量农村所产生的误解。
这种标准认为,似乎没有用上马桶和淋浴头,不能去电影院看个电影,不能去逛书店喝咖啡思考人生,没有拿上iphone手机自拍发朋友圈,就是不幸福的人生。
借用豆瓣影评中一位网友(@乐飞为)的话:“他们和你是平等的,这就是生活,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惊喜,你有你的他有他的,生存法则!
”<图片10>影片的第二部分,短短十分钟,展现了老杨卖瓜被地痞群殴;商人来村里收瓜,又被老杨代领的村民耍赖强卖两个矛盾。
这两个片段对比强烈,极具反讽意味,沉重的是小人物维护自己利益的艰难与忍气吞声的社会惯性,搞笑的是淳朴又狡黠的表演,是我心里全片的高潮。
夏天,西瓜成熟了。
天不亮,老杨便拖着一车西瓜,走在汽车轰隆、大灯闪烁的马路上,去县城卖瓜。
但是在卖瓜时被地痞欺压暴打。
回家后的老杨,静静躺在床上养伤,表情平静,和来探望的二丫头说话时,语气没有愤怒,没有绝望,也不曾看见反抗。
仿佛是经历了很多次这样的事一般。
看到这里老杨的反应,大多观众和我一样都会心生愤懑,没想到导演通过一句地方戏剧的唱辞(今天捉住活抽我的筋啊我可不是省油的灯),预示了下一节的翻转。
第二天,当四个老光棍儿坐在村口晒太阳闲谈时,又有瓜农开着卡车来收瓜了,并说村里有多少收多少。
在收瓜途中,占据主场优势的村民们,不像前一日老杨进城被打那样没底气。
收购商的挑剔惹恼村民,老杨一声令下,村民一拥而上围住想跑的收购商,准备动手强行卖瓜。
深谙耍赖之道的村民,让老人梁大头倒在车轱辘下,使车不能开走。
走投无路的收购商只得认亏,不论大小残次,收下村里所有的西瓜。
村民们得意地将所有的瓜往车上搬,“功臣”梁大头倒在车轱辘下,狡黠地吃着瓜。
--这一节精彩在前后的反转。
当你在为老杨(贴着“农民”、“弱者”的标签)被打而激愤时,第二天在老杨的地盘,他又成了作恶的人。
导演没有拘囿于“同情受害者,批判恶人”这种非黑即白的的角度,因为片中孰善孰恶并没有一个明显界定,这让一些惯常站队,喜欢明辨价值观的观众不知所措。
电影引发了一个问题:生存着的蝼蚁,善恶的标准是什么?
尊严是否那么重要?
老杨和村民强卖西瓜,他显得彪悍、无理且得意。
被打,他显得熟门熟路;欺负别人,他也显得驾轻就熟。
对弱小的实利主义者而言,尊严并不重要,利益才是,能吃饱饭抽个烟睡个女人才是正经事。
这些村民,一辈子没有感受过物质的充裕、精神上的平等。
于他而言,所谓生活就是,不是你来操别人,就是别人操你。
行走江湖数十年吃过的亏,已经化成生活阅历刻进骨子里,他们甚至无需学习怎样做一个现实主义者——他生来就如此。
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中说道,超脱老滑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它最大的缺点是理想主义和行动主义相杭衡。
这种特质使人不去反抗,丧失行动能力。
就像老杨被打后,躺在床上,并没有说一句要报复的话。
他理所当然的接受更强势阶级的蹂躏,认为人生就是如此,并将自己的活动限制在消化道和生殖器等简单的生活需求上。
现在很流行说,要推行社会主体核心价值观。
富强明主公正法治等口号,对于老杨这些人是奢侈的。
挣扎生存的人认为,人生但须果腹耳,此外尽属奢靡。
二丫的大儿子,经过复读,终于考上了大学,几个老光棍儿的闲聊让老杨得出了“要娶个媳妇儿”的结论。
于是他花6100块买来了个年轻的四川媳妇儿。
<图片13>而乡亲们过来看热闹时,还没娶老婆的俏三,看上了这位水灵灵的姑娘。
<图片14>令人惊异的是,俏三在家里闹的翻天覆,想要这个四川老婆,俏三他爸竟然顺着孩子的意思,一大早过来找老杨,二人讨论着该不该将这个老婆让给俏三,就跟讨论着今年收成不错一样自然。
老杨拒绝了。
老杨去县城理发,带着四川老婆,让俏三开摩托载他们去,途中被拐卖的姑娘逃跑,被两个男人捉回来。
<图片15>但是自此事件后,本来就不甘心的姑娘,看上了更加年轻力壮的俏三,她于是跑到俏三家不走了。
在村长等人的调解下,老杨终于同意将老婆让给俏三,并拿回自己的钱,转手交给了村长和二丫,让他们支付建根上大学的学费。
<图片17>没有了老婆的老杨,无法排解性欲,于是到了张家口市,想嫖娼。
<图片18><图片19>但是小姐欺负他是农村人,在将老杨骗进来之后,收了他80元却只愿意给他戴着手套手淫,老杨气愤不已,要求退钱。
小姐叫来打手,老杨落荒而逃。
<图片20>四川媳妇儿的父亲因病去世,俏三他们家不愿意让她回去探望。
走投无路的姑娘回来找老杨,跟他睡了一晚,换来回去路费。
<图片22>俏三知道后,将老杨狠狠揍了一顿,老杨跑到六软家里避难。
<图片23>在《新闻联播》的播报中,两个老光棍儿躺在床上,六软想和老杨发生关系,老杨没有生气,但拒绝了他。
老杨第二天和一位老人(不确定是不是四个光棍之一)聊到六软是同性恋,老人的话很直白又淡定。
<图片24>--影片的后半段主要讲了【老杨娶来被拐卖的媳妇儿】、【俏三将拐卖媳妇儿要走】、【老杨去城里嫖娼被骗】、【拐卖媳妇儿用身体在老杨那里换来了逃走路费】、【六软要和老杨搞基被拒】六件事。
每一件事,都是对观影者道德底线的挑战。
在这里,我无意为导演展示的河北农村中落后、愚昧又骇人的思想平反,但是在观影之中,我能够明确地感受到,那些放在城市中不合理的事,却能自然发生在农村。
农村有它自成一派的道德观。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差序格局”这一概念,中国乡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亲疏远近为主轴的,是一种差序格局。
和西方的“团体格局”不同,我国乡土的“差序格局”,容易产生私人道德。
也即特殊主义论理——道德依据所施加的对象和与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一切普遍的标准并不发生作用。
每一束私人关系都附着着道德要素。
所以,乡土的社会找不出一个统一的道德标准,所有的道德标准也都逃不出差序人伦的掣肘。
这,恰好是城市与农村两个并不完全分离的道德圈的成因。
导演郝杰在采访中说道,电影中的事,在他长大的农村很常见,小时候并未觉得有何不妥,长大后才知道,有很多都是触犯人伦的。
而电影已经选择最隐晦的角度来表现了。
——“真正的光棍儿是一个现象,是中国北方农村的普遍状态,我拍的都是九牛一毛、冰山一角。
我的新戏就关于二人台嘛,像内蒙那边,唱二人台很有名的,眼珠子都被抠出来了。
就是因为女人少,都在抢一个女人,他老婆要跟着他,人家不愿意,哥几个按着他,直接用改锥把眼珠子抠出来了。
现在就瞎着唱,很有名的。
”——from郝杰采访-《光棍儿》这部电影,粗糙、露骨,缺少艺术美感,这是它的缺点。
他可能不是一部观众愿意看到的电影,我毫不怀疑如果上映的话,票房有多么惨淡。
你看,既不粗俗也不赤裸但至少真诚的《百鸟朝凤》,都得靠“下跪”来挽救票房。
它披着方言、荒诞情节赋予的喜剧色彩,讲了一个个悲剧故事。
导演没有直接进行评判,他只呈现,我喜欢这种坦然的态度。
开头和结尾,两段对ZF的讽刺,做的巧妙而含蓄。
我们需要这样真实的电影。
更需要放这种电影的平台。
光棍的悲剧来自每个人不同的生命历程和自我选择,说得稍微学术一点,就是社会结构与个体实践的双重作用。
看完整部影片,其实质的内核说白了就是性的宣泄。
生存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而性的表达长期隐没在个体的生活之中而得不到完整地体现。
《光棍儿》也就是通过对普通农民的人文关注,凸显了“性”的主体地位。
当然性不是个独立的元素,其必然与整体社会形貌相联系。
因此,性的表达也就是爱、道德、性别、金钱等宏观命题的另一种书写而已。
该片的精巧在于彻底的草根,没有所谓的精雕细琢和舞台设置,一切意涵都还原到实在的社会背景中,亲切而又熟悉,现实而又荒诞。
导演在决裂了那种知识分子特有的居高临下的气质后,也以自己的方式宣告了自己深沉的人生思考——道德的具体性(详见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848105/)。
当然,这种道德的具体性并不是相对主义的虚无,导演虽然没有明确地对此做出评判,但这个时代纷繁的价值观与传统的溃败,却以各种乱象式的光影叙事进入了广大观众的思考之中了。
电影中最为触动我的一幕来自于两个老男人的简易床戏,在所谓的性欲发泄中,背景却是新闻联播中对于胡主席的特写和中法外交的报道。
这种强烈的视觉反差,是一种理论的走样。
福柯意义上的话语在这里遇到无法解释的现象——在一个生存和性欲得不到保障和满足的社会,主导话语根本起不了作用。
对于为何社会矛盾与社会风险会频繁发生于这个时代,也应作如是观。
残酷的现实与太平的新闻联播之间的落差也许是导演的一次善意讽刺。
喧嚣的社会中,光棍儿们是各有各的悲苦,有爱操屁眼的,有爱日逼的,但最终都需要性的排解。
一个开放的社会,需要多元性的包容,更需要对于底层群体的强烈关注。
关注而不悲悯,光棍儿们各自都有一套自身的生存哲学。
如果看过导演的采访的话,会发现他仍然是站在男性视角去审视穷苦农村的性和性别问题。
甚至直言不讳地把女人称作一种“资源”。
片中一共就那么几个能给人印象的女性角色:大学生他妈、四川妹子、以及妓女……每个角色都像道具那样被导演摆放使用着。
所以说本片只能叫《光棍儿》,而不是《一个中国农村的性与气质》(人类学笑话)。
《光棍儿》这部电影揭示了性的本来面目,不那么诱人,甚至会带来一些心理上的反感。
《红高粱》里张艺谋用巩俐的红棉袄、姜文裸着的古铜色上半身、以及青青的高粱叶给性上了色,露天野合便有了艺术的美感。
这是艺术的性,不是性的本质。
同样是张艺谋,《归来》里冯婉喻放不下的心结是为了救陆焉识而与别的男人睡了觉。
在冯婉喻心里,和别人睡觉是不道德的,所以得了老年痴呆的冯婉喻不记得陆焉识却一直记得自己和谁睡了觉(影片没有明显交代,但原著小说《陆犯焉识》有描述)。
这是掺杂了道德感的性,也不是性的本质。
性•原始的面孔与前两部电影相比较,郝杰的《光棍儿》里的性显得更原始,更纯粹。
它讲了4个老光棍儿梁大头、顾林、六软、老杨如何解决生理需求的故事。
电影对性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但没有犹如岛国动作片那种直接的器官特写镜头。
影片开端小男孩拿着木棍不断在戳一个洞,二人台演员嘴里的荤曲儿,收音机里播放的“光棍儿好”的歌曲,女性咿咿呀呀的低声嘶吼、啜泣声……这些揭示了性最本质的一面。
性的本质是本能,是原始的欲望,没有艺术的粉饰,因此缺乏吸引人的美感。
与《红高粱》高粱地里的野合不同,《光棍儿》里村长老婆二丫与老杨瓜地里的野合简单粗暴。
二丫问:“想不想?
”老杨说:“想!
”二丫就开始脱衣服。
老杨城里卖瓜,结果被流氓打。
二丫知道后到他家去安慰他,结果老杨也只想来一发。
没有前戏,没有床戏,没有花样繁复的姿势,没有俊男靓女的耳鬓厮磨,没有汗涔涔的胸脯,没有壮硕的古铜色胸肌。
郝杰撕下了众多导演赋予性的艺术面孔,只留下原始得直指人心的性。
就像有一幕,导演给了墙上一张褪色的蔡依林海报一个镜头。
海报里的蔡依林并不是真的蔡依林,是经过化妆师、服装师、摄影师之手,联合打造的一个名为蔡依林的意象。
性•无道德的念头中国父母羞于对子女谈性,仿佛性是难以启齿、不怎么道德的事情。
一个人嫖娼了、找小三了……只要和原配之外的人发生了性关系,这都是不道德的。
如果说艺术是艺术家赋予性的第二张脸孔,那道德就是中国人加在性上面的“附加值”。
影片里村长老婆二丫为了供儿子读书,替四个光棍儿提供性服务赚钱。
老杨从人贩子手里买了个四川的媳妇,结果媳妇跟同村的俏三好上了。
逼于无奈,老杨把媳妇转卖给俏三。
郁闷的老杨便进城召妓。
无论是二丫、还是四个光棍儿,抑或是被拐卖的四川妹子来说,性就是性,没有“道德的性”与“不道德的性”之分。
人们鄙视奸夫淫妇,羡慕两情相悦,从本质而言,奸夫淫妇和两情相悦没有区别,都是性。
但人们用粉饰性的语言将性赋予了道德的色彩,于是才有了不同的两个词。
与其他描写农村生活题材的影视作品不同,《光棍儿》没有前者们的精致,更像是浊醪粗饭,自然但难以下咽。
村里到处蔓延的荷尔蒙与复杂的性关系像一只大手,硬生生扯下了套在性上的虚伪面具,习惯了粉饰的人们开始无所适从……
一个爱好电影的朋友点名推荐我看这片,另一个信赖的影友觉得此片我会难以接受。
差距之间,有了兴趣,立刻一看。
前半个小时,不过是简单的罗列村土之间性欲勃发的轶事,虽然猎奇,不过和80年代的文学相比,也并不出彩。
低头流汗抬头向天的百姓,并没有太多想到主义,这我是熟稔的。
因为纪实般纯朴的拍摄方式,我没有停止电影的播放,————幸亏如此。
作为生物的基本欲望,性的确为大事,但放在人类社会的文明结构中,在欲望满足后,文人们又不会认为这是冠冕堂皇的大事。
但提起裤子身处庙堂之高,也规避不了闺中画眉之乐,任你学富五车权倾天下,食色也是跨界社会断层的最直接桥梁。
放在一个环境中,性,是小事;但在马斯洛的基本困境中,性就是一切的根基。
在基本需求尚未被满足的困境中,熟悉的人们都在为了各种包袱中的“小”而榨取自己的聪明,赤裸裸的私欲却总是伴随着客气的“进来坐坐”,“再吃点?
”“那你慢走。
”而一起出现,这就是五千年文明的熏陶,无时无刻的礼节,证明了自己的文明和过去值得炫耀的伟大。
影片中有一大段新闻联播谈中法合作,大国难为,我们何时可以真的“大”呢?
我想,首先应该先正视自己的“小”吧。
蝼蚁人生,你我皆是。
好片,三星推荐。
或许因为自己的农村出身,对于农村题材的一切有着异乎寻常的兴趣。
发现郝杰导演的《光棍儿》,是在一个无聊的下午。
年终的单位,正逢人事调整,鸡飞狗跳在所难免,于是找了台空闲的电脑,看了这部偶然发现的独立电影。
没想到业余演员会这么到位。
如果仔细看看的话,会让很多所谓的名角、大腕儿脸红吧?!
尤其是其中的老杨,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搜索自己的记忆,好像没有这么一个偌大年纪的实力派演员啊?
看完找了评论才知道真相。
很多评论说是揭露了农村的性压抑、性苦闷之类,我倒不这样看。
更应该是透过性折射出了更多的乡村真实。
片子有些纪录片的风格,镜头始终是比较冷静的,没有参与其中,或者围观的感觉。
虽然是农村出身,片子里的生活离我比较远。
仔细想想,或许是因为少小离家的缘故吧。
但我觉得那一切应该是真实的,(有事走开,未完待续……)继续导演在访谈中一直强调他是了解光棍儿、熟悉光棍儿的。
我倒觉得不必有这样的阐述。
镜头的冷静、展示而不是猎奇、围观的格调就已经足够了,其余的让观众去评说就好!
老杨和俏三在村长家里争执的那场戏,给我较大的震动。
不是戏本身,而是导演刻意为之的展现手法。
镜头一动不动地隐藏在窗外,镜头前还有几片树叶。
演员的争执声好像从远处传来……
有段时间我家买了人行家属院一套旧楼暂住在那里等回迁房盖好老妈的麻将搭子就换成了旧楼附近的人在离旧楼不远处的平房里有个四十多的无业男人总去打麻将听说他前后娶了四个老婆,准确点是除老婆外有过三个固定姘头原配生了一女,第二个姘居多年走了第三个生了个儿子,留下儿子也走了现在女儿跟我年龄相仿,原配给看着儿子,他又搞上一个20左右的女的他家住第二排胡同,小相好安排在第四排胡同吃饭时小相好也过来,一大家子人总是吃加盐巴的挂面,菜很少打麻将时小相好去看着,男人叫她坐在自己膝盖上,会调侃说“叫爸爸”据说小相好看着缺心眼,有点傻我一度被震惊到不行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吧。。
姑姑说这个社会的最上层和最下层都是这样的我只活动在巨大的中间层,当然难以接受这种事情“什么样的家庭都有,书上的过去现在都还有”在法院工作了一辈子,姑姑显然已经见怪不怪了又想起做民警的同学提醒我“这个社会什么人都有”只有见过了,才知道他们说的“什么都有”的范围有多大这个电影的写实味道跟《最爱》比起来,显然更得我尊重突然觉得人生只要活久点就更有意思不禁对未来的岁月多了些猎奇的期盼愿导演下一步更顺利!
卧槽啊!
尼玛的!
对不起,我爆粗口了。
因为我真的想说两句,但是不知道说什么好。
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几句娇滴滴的句子来文艺一下,2B了。
我恨自己不能像豆瓣那些写影评的大神一样大笔一挥就能华丽丽的出篇影评。
我是一介刁民,属于街上一抓一大把人。
但是没关系,咱屁民也讲讲屁话。
这是部好片子,很真实,具体我说不出哪里好,正因为如此才更觉得它很好。
坑爹的是,豆瓣类型那里写的是:喜剧。
是的,有点喜剧的味道,在看不懂的人眼里这他妈的就是活脱脱一部描写几个农村屌丝人生的喜剧。
但是我看完,笑完,把网页关了觉得内心有一股浓浓的凉意。
是的,我真笑不出来了,心里更多的是沉重。
这部片子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很粗俗,因为许多东西都是那么赤裸裸的展现在你面前了。
粗口、卖/淫、拐卖妇女、同性恋,偷情,对于精神洁癖者和小清新来说这是难以接受的。
(这些同学请在父母的陪同下观看)。
我是农村长大的,可能是读了些书的原因,有段时间觉得这些东西觉得很厌恶,太粗俗了。
出了农村,容易觉得农村人粗俗。
这是不是一种自我憎恨呢,憎恨以前的自己,应该是吧。
但后来接触了许多东西反过来看,反而能坦然对待了,我内心经历了一个从排斥到接受的挣扎。
如果我是一个导演,我真想多拍这样一些真实反映边缘人群的电影,走进他们的生活,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这个阶层,他们没有发言人,因为没人会关心这些人的情感和死活。
可能这样的电影根本不会叫座,但也没关系,又不是拍给正常人看的。
总之,我向大家隆重推荐这部电影。
反正你们爱来爱去那种看得够多了,换换口味吧。
回头看了一下,我到底写的是影评吗?
我实在看不出是。
我看到是一篇杂乱无章的流水账,像孔雀的大屁股上插着各种各样光怪陆离的羽毛。
又要多少人敢把家乡这样撕给人看,独立魂,精巧的铺垫。金钱和本能混在白杨黄土中。
一部原生态的恐怖片。还是要给导演的能耐加点分,能把镜头对准乡村中的光棍,而且能从这些光棍中透视某种意义上的人生百态。在这里,欲望与观念都是模糊的,时而保守时而开放,没有品评的角度,也不需要多说。就像当中人物,再激越的冲突,也似乎能找着平衡心态。导演倒客串了个复读生。三星半。
我是个俗人 但这片子比我还俗我受不了。
啊 原来是光棍儿纪录片...活到老学到啊...
神马玩意。。。
我胡一种不看就要跟我绝交的语气,今天就看了,跟盲井的感觉很相似,但侧重点不同,存在于中国一大部分偏远地区的真实写照,丹阳看了就一种自己很幸福赶脚,哈哈
The premise that sexual desire is universal for men regardless of their ages and sexual orientations is not problematic per se, but it’s used to legitimize human trafficking and rape, as the perpetrator in this film is portrayed with more sympathy than criticism. His unsatisfactory, or lack of, sex life shows in fact a prison for all women.
太生猛吧……
结尾很巧妙。当你看的快烦了的时候,马上就结束了
有点牛逼,挺得劲,据说导演接下来的作品是根据《到黑夜想你没办法》改编,很期待。
村长老婆抽空会把全村的老光棍义务“性慰问”一遍,导演你能放下艺术青年的架子好好写个故事不?
量黄米
人的基本情感、社会底层现状、人的原始需求。
这是另一个世界?
假如说《光棍儿》《美姐》都是低成本,缺乏资金投入,表现手法难尽如人意的话,到了《我的青春期》再看,郝杰的确是个电影门外汉,镜头语言简单粗暴且毫无章法,原生态倒是有的,但也太过于粗糙了,路还很长,慢慢走吧。
重口味
我其实有点抗拒这种country片
看之前以为是描写大多数“光棍儿”的现实题材,看了之后,才知道本片只是描写“光棍儿”中的极少数特殊情况的‥(年轻时的色狼、流氓、同性恋和一个还算正常点儿的穷人)没想到豆瓣网友也这么好忽悠‼️‥只不过换了个角度玩儿噱头,大家就认为真实、接地气‥(不知不觉中成为反方向的“圣母婊”)这是10多年前的电影,现在的“光棍儿”问题比那时候严重的多,那现在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支持和理解片中的这些事儿??‥片中最可怜的人‥是村长和他的孩子(谁愿意自己的妈,用这样的方式去援助色狼🐺?‥老杨除外,另外两个年轻时就是色狼了,并不是因为单身久了才性压抑的,,好吗?)如果,真实揭露人性的话,村长的老婆绝对是女色狼🐺‥而且,片中太多太多bug,大家似乎都选择性失明了‥
其实涉及的过多就有点抓不住重点了,拍的很散,有些地方很不错,但值得一看。
能不写同性题材吗,同性的事儿就占百分之一也算得上同性题材的话,那我觉得情色占的更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