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cmbyn好太多,评论区在说什么啊,cmbyn这种和大理洱海旅拍婚纱照同等水平的玩意有什么好值得悼念的。
对瓜达尼诺毫无期待,纯为了丹尼尔•克雷格来看,起码这部真的有点创作野心在,而且选DC做男主实属天才,诡异地契合,契合到我都要对瓜导刮目相看了。
这是一个发生在五十年代美墨边境的故事,男二和男主初遇的时候给他讲了一个“明明不存在的俄罗斯间谍,但是情报部门一定要找出一个证明间谍确实存在”的经历,同时男主神游天外,满心*朕想摸一摸你的头发*;之后又要找那个什么乱七八糟的草药,男主说“俄罗斯人用这个药给人洗脑”,男二坐在旁边闷闷不乐,到了厄瓜多尔,路人问男主“你是CIA派来的吗?
(你们美国人也用这个草药给人洗脑吗?
)”——诸如此类的细节实在是太好笑了,如果只出现一次可能是巧合,但它完全就是无处不在。
男主完全就是一个去历史去政治化被情欲支配的存在,不关心时代,不关心世界,满脑子就是嗦牛子,为了逃避“政治”的力量远离美国本土,离开中美洲,一路向南,最后到南美热带雨林去选择灵修。
冷战大背景和美国边境被刻意处理成廉价棚拍的塑料内景,类似联系演员的影像前史(《幽灵党》开头那段甚至完全就发生在墨西哥城,和本片前两章的故事背景是同一个地方),这完全是一部对被冷战意识形态支配的间谍片类型的反讽大作。
男二的设定也有点意思,这个人物工作成谜,一会是学生,一会是记者,一会又像个男妓;行踪亦成谜,他的出现和消失都没有任何交代,来无影去无踪,主动接近男主,又不喜欢男主对他动手动脚,看起来图钱,但又确实一路陪着男主去大南美穷乡僻壤吃苦,好像他的目的就是跟着男主一样,为了这个目的可以偶尔牺牲一下自己(的屁股)——总而言之就是一个写得稀里糊涂的角色,令人怀疑压根没有做过人物小传,由于太过模糊善变而都难以解读为某种“符号性”的存在。
但如果你放在间谍片的序列里,这一切是不是也不奇怪了,连他突兀地消失在剧情里都可以解释。
顺便全片的叙述视角都是从男主展开的,男二是全然客体化的存在,甚至说,你可以质疑男主是不是在这些支离破碎的讲述中对观众隐瞒了什么关键信息。
但是瓜导本人的创作能力是没有能力承担这种反讽大作的。
这就造成本片最大的问题:气血不足。
实在太难看了。
两个小时十六分钟的电影我看了得有两天,其中看个十分钟就忍不住玩手机,到后来都怕我是不是有多动症了。
看完本片之后注意力涣散的毛病估计还需要另外两天来治愈。
我滴亲娘嘞这么个题材是怎么能拍得这么难看啊?
还有每一章就放一首涅槃几个意思?
(好难听可以说吗,不可以我也说了)上次看到这么爱涅槃的还是《新蝙蝠侠》。
顺便DC看起来真是好老啊……每个特写镜头都很难评……哥们你才不到60岁啊……怎么能看着比徐克还老……给本欧美juan老妪看崩溃惹……怎么我也到了白发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的年纪……哥们你最好是为了角色特意扮老的……我可以接受一个爱嗦牛子的007但我不能接受一个老得到处找老花镜需要我扶着过马路的007😭😭😭……
首先,几处翻译上的问题导致了很多人的疑惑:“queer”一词不应笼统翻译成“同性恋”,在本片多处语境中它更接近原意“古怪、怪异”,用来暗指男同性恋者,同时也被男同性恋者贬词褒用指代自己,“homosexual”这个词才是片中直白到在公共场合说出来会让一旁的女士大惊失色的“同性恋”一词,而“fag”则一直是贬称;“queer”这个词成为性少数群体某种程度上的统称是电影故事时间点之后的事(很像“巴洛克”,原意一样是贬义的“怪异/畸形的珍珠”,后来逐渐演化为一类艺术风格的称谓),统一直白地翻译成“同性恋”或者字面上不知所云的“酷儿”严重影响文本理解——比如本片令许多人一头雾水的关键句:I'm not queer. I'm disembodied.这句中另一个关键词“disembodied”来自动词embody(实体化/具像化,赋予……身体/实体)的反向动作disembody,而瓜在影片里恰恰embody了“disembodied”这个状态,就是这样:
“disembodied”
我认为本片里的“disembodied”是无法准确翻译的,因为它和“queer”一起构成了一个多重指代的文字游戏,翻译成任何单一的意思都会说不通。
这也是瓜“talk to you without speaking”的构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再者,认为电影必须按大众口味“讲好”一个“有逻辑”的故事,和认为画作一定要“逼真”没有区别,一样的荒谬。
但现实令人遗憾,一旦导演使用除了台词以外的方式表达(比如演员的无台词表演和剪辑),“不知所云”之类的评论就纷纷而来。
这部影片的故事主线已经相当清晰明了——就是一个不断赔钱倒贴得到了人却得不到心弄得一拍两散最后孤独老死的故事,但穿插其中的超现实段落显然扰乱了很多人的理解。
而这些部分,实则是对故事主线的注解和补充,是用旁白念文本之外的方式表现超出单纯由演员表演所能展现范围之外的复杂心理活动和潜意识分析。
影片中第一段超现实画面出现在李和尤金电影院约会看的法国电影,瓜在这里特意用这么一段,除了引出“镜子”这个重要符号,还抛出了提纲挈领的一句话:Il ne s'agit pas de comprendre. Il s'agit de croire.——无关理解。
只要相信。
他几乎挑明了:不要试图去“理解”这些超现实段落的合理性,而是要去“相信”自己的想象力,这样你才能“进入镜中”——也就是进入屏幕中的【Queer】这部电影。
戴上特制手套,像进入水面一样进入镜面第二段超现实段落出现在李在酒吧因为愤懑不满尤金对自己冷落而跟汤姆打架之后,很明显应为他被打昏后的梦境。
这实际上是一段心理描写:
李递出小刀——心中愤懑无从发泄出现的暴力倾向
杜梅用镜面反光照着李杜梅这段很好玩——李平时表现得对他不屑,潜意识里却认为自己和杜梅有很多相同点(多面镜子)。
这一点在两者演员的表演上也有体现,都有一股扭捏造作劲,只是程度不同。
“情敌”汤姆的冷眼相对
“好姐妹”乔另外还有面无表情的玛丽和尤金,这几人都身穿囚服,处于类似监狱的密闭空间里——它是这群美国人生活的墨西哥城,或者是李自己身份困境的投射;只有乔可以开门进入另一个房间——李心底还是有点羡慕乔的迷之自洽的,尽管平时喜欢嘴上刻薄乔。
第三段超现实段落,接李注射dp后瘫倒在地,这一段解释他dp成瘾的缘由:
首先是蠕动的蜈蚣
接一个标本状的、赤裸的、一条手臂挂着注射器的女人“蜈蚣”这个符号之前李一夜情时已经出现过,明显是“性爱”的符号。
接下来:- 标本状的女人——过去发生的、被“封存”的事- 李抚摸她赤裸的身体——再次强调李和她有过性关系- 注射器——dp相关最后这位女子用了一句反问句:“Aren't you queer?”,显示她与李相当熟悉(否则会用一般疑问句“Are you queer?”),加上扭曲、讥讽的笑容——质问李身为男同性恋为何与她发生关系。
这些元素叠加起来,指向这个女人大概率是李过去的妻子,且他dp成瘾与她有关。
注意:梦中的元素是现实中元素联系被打破后的重组,这里女人手臂上的注射器并不一定是说女人注射dp,只是说明女人、dp、李三者之间存在关联。
而李在此时回答了那句关键句:I'm not queer. I'm disembodied.一定要翻译和解释的话,字面上,女子问的是:“你难道不是‘怪人’吗?
”,实际在问“你难道不是男同性恋?
(为什么还要抚摸我?
)”而李先回答道:“我不是怪人。
”——他否定了“同性恋=怪异”这一观点,而不是否定“自己是同性恋”这一事实(所以这里把queer翻译为“同性恋”就会令人费解);然后,他用“disembodied”(脱离实体)这个词,替换掉了“queer”(怪异,奇怪),来定义自己爱慕同性的状态——这两个形容词,其实指向同一个事实,即李对同性有难以自禁的爱欲;但李不认为这是“怪异的”,他把这种状态称为“disembodied”。
第四段超现实段落很短,接的是李的这个没说完的句子:
爱就是什么呢?
就是两人相对,用各自的精神力操控纸张悬浮于空中:
纸张因精神力飘浮呼应李对于“telepathy”心灵感应的“相信”,同时尤金施舍给他的片刻温存让他“相信”两人之间达到了一种“动态平衡”的完美状态,就像那张在两人之间来回的纸。
接下来的画面再次确认李所“相信”的爱:
第五段,两人服下yage后吐出心脏,其实很简单,呼应的是之前这句话:
这句话前一句是“Yage是一面镜子”,所以更准确的翻译是:“当你真的往(这面镜子)里看时,你未必会喜欢你看到的东西”——服药后的呕吐物,成了他们看到的地上血淋淋的两颗心脏,恐怖、恶心、诡异之余又显得比真实的呕吐物美丽。
接着是李的主观视角中,两人渐渐disembodied:
再次呼应“无关理解。
只要相信。
”——李深信yage能令两人心灵相通,这时他的主观视角里尤金没动嘴却说出了他自己的那句“I'm not queer. I'm disembodied.”并同时伴随着字面意义上being disembodied;所谓“disembodied”就是李用来形容爱慕同性的词,即李此时此刻相信尤金爱上了自己,但按影片的处理方式,这更可能是他的自我情感分析投射到了尤金身上。
第六段超现实段落,很长,但也很好理解。
李在影片中第一次开房的同一间房间回望过去。
我们平时就会说“回望过去”,当瓜真的这么拍出来,很多人又不懂了;如果像“正常”导演那样用一段“优美的”内心独白,把对尤金的“情深难忘”、“纠结不舍”念出来,配上李双人床solo抽泣的长镜头,保证会有不少人感动得一塌糊涂,豆瓣评分可以再高0.5星。
回望过去回忆起往事,首先想起(看到)的是——
一条美丽的流着泪的在吞噬着自己的蛇:
对应之前尤金的同款落泪:
分手前一夜trip后尤金的落泪,此时并不是李的主观视角,尤金却有点disembodied,似乎真的有点爱上了这就是李在影片第四部分“尾声”时对尤金的印象——一条美人蛇,危险、美丽、纠结、自我毁灭。
镜头由蛇切到躺着的尤金,身体之上的玻璃令他像是标本(=过去的事/封存的记忆)。
镜头切近,还是影片开始一夜情对象的蜈蚣项链,此时戴在尤金脖子上,并开始蠕动——李的情欲又被回忆唤起。
李低头看地板,蛇消失不见,再次强调蛇=尤金
切到坐起来的尤金,把杯子放到头顶,这个动作意味着“尤金”发出了向他射击的邀请,是李潜意识里想了结对尤金执念的投射:
这个动作是之前酒吧中尤金密友玛丽玩的射击游戏的投射:
李举枪,决定与自己对尤金的执念了断,即打算彻底遗忘或放下
射杀尤金(痛下决心)后以为自己终于战胜了执念,开心了三秒
然后被难以自禁的悲伤淹没
终难割舍这些美丽的陈年旧事
起身一刻倏忽回神一切已随风逝去,惊惧不已
忽魂悸以魄动 恍惊起而长嗟
一切都成空,包括自己(这里李没有走出房间,而是在触碰到门把手后原地消失了)
拍得多么诗意的一段!
最后说下服用yage后的第二天,尤金在害怕什么——其实答案也早就给出了:李追求yage的最终目的,其实就是那句半开玩笑的“thought control”;尤金也一早就明白,这趟旅途,自己要付出的是“independence”。
所以他和李约法三章,一周只能两次,一旦破例就对李动手——两人之间因为“控制权”的不断拉扯,也就是那张飘忽不定的纸。
而对于一个想要“control”对方的人来说,还有什么比皮肤粘连、骨肉相融更极致的呢?
对于一个想保住自己的“independence”的人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样的“失控”更可怕的呢?
所以这个故事很扭曲,就像那条扭成无限符号的蛇;对李残忍,对尤金则是恐怖。
很queer。
但很美。
可以帮助你理解【Queer】超现实段落的几部影片: 绿野仙踪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292625/八部半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361276/白日美人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301649/
这部电影被低估了——它探讨了孤独、欲望、对深层精神连接的渴望,以及年轻人与年长者之间的权力失衡。
我欣赏导演在呈现李的内心世界时所采用的艺术化手法,通过充满意象的闪回镜头,展现了他复杂的心理状态。
蜈蚣。
吞噬自身的蛇。
服用Yagé后灵与肉的结合。
最终,他幻想自己枪杀了爱人。
然而,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然回忆起爱人曾经用脚轻触自己身体的瞬间。
这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
当我看到主角做出那些愚蠢的举动,只为了吸引年轻恋人的注意时,我开始想象他的孤独——他渴望连接,渴望被真正理解。
他幻想着借助一种神秘的植物,与那个年轻恋人建立起精神上的联系,而对方不过是在利用他,以换取自己的利益。
孤独会让人渴望连接,渴望身体的触碰。
我看到孤独如何一点点吞噬一个人。
那些从未经历过这种绝境的人,或许会轻蔑地将这部电影当作另一个“年老同性恋渴望年轻肉体”的故事。
但在我看来,这背后隐藏着一种更深刻的悲哀——一种关于年老性少数群体的深切悲怆。
这种悲哀如同深不见底的黑暗,而在观影的过程中,我感觉心中的积雪又厚了一层。
改编自威廉·巴勒斯从弃稿中翻出来的同名半自传体小说。
小说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那时候Queer这个词还处于半明半暗、自我厌弃的禁忌状态,是男同性恋者的暗指。
背负杀妻之罪的巴勒斯被迫在墨西哥城流亡,沉溺于毒品、劣酒与男色,直到遇到他生命中的在劫难逃。
一个彻头彻尾的巴勒斯故事,就连和影片不太搭调的涅槃乐队BGM和电影中升仙段落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双人融合穿透是从弗朗西斯·培根的绘画中汲取的灵感,盖因为这两人都与巴勒斯私交甚笃。
这个故事与托马斯·曼的《魂断威尼斯》以卢奇诺·维斯康蒂的电影有相近之处,在这些故事中,中年艺术家总是痴迷于理想化身的美少年,为自己的情欲惊恐万状、患得患失。
电影的前半部是一部魅力和犀利并存的性喜剧,双男主充满性张力,一个胶着粘稠,内心激荡,像花花公子版的中情局特工;一个美丽淡然,没有太多人格,像地表最具知识分子气质的Calvin Klein麻豆,在既污秽又宛若天堂的墨西哥城中寻欢作乐。
后半部变成了一部追寻超凡体验的奇幻公路片,对死藤水抱有执念的巴勒斯求佛得佛,睇破(或者恐惧睇破)真相的两个人从此天涯两隔。
电影的最后三分之一重回瓜导经典《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一段同志之爱,并未带来救赎,而是在现实的目光下逐渐凋零。
整部电影更像爱德华·霍普的画,哪儿哪儿都是阳光,哪儿哪儿都是阴翳,哪儿哪儿都是灿烂的忧郁。
8 最后两幕深深击中我,想起三段话完美契合我看完电影脑海浮现的诗句。
1—王尔德《雷丁监狱之歌》人人都杀死心爱之人,你不妨听听每人的方式。
有人使用冰冷的眼神,有人使用热烈的表白,胆小的使用轻轻一吻,无畏的挥出尖利的刀刃。
有人毁所爱时还年少,有人毁所爱时已年老;有人用欲望之手扼杀,有人靠金钱之手诱杀;最慈悲的才使用利刀,为了让死者少受折磨。
2—离别 博尔赫斯 《布宜诺斯艾利斯激情》我像从迷乱的草地归来的人那样,从你怀抱里脱身。
我像从刀光剑影的地方归来的人那样,从你的眼泪里脱身。
3—当你走时,我的痛苦要把我的心从口中呕出用爱杀死你,这是谁的禁忌?
太阳为全世界升起!
我只为了你以最仇恨的柔情蜜意贯注你全身从脚至顶,我有我的方式从Bone and All 到Queer ,爱到极致肌肤相连血肉交融,love me and eat me all。
不够极致的爱都不算爱,但这样的爱从来都不存在。
昏天黑地侵袭吞噬如烈焰般狂热爱的终结,是燃烧殆尽后天地间一缕孤烟,是屈卧旧日床榻残梦中几晌贪欢。
预感到我的结局也会像Lee一样,dying body while memory alive ,不是亲吻不是交缠,只是恬淡 清浅 恍若不曾存在过的soft touch。
亲手杀死所爱之人,再以孤独聊慰惩戒余生。
故事简介:威尼斯电影节口碑电影。
电影讲述20世纪40年代末的墨西哥城,深陷毒瘾与过往悲剧的作家比尔·李,邂逅了神秘迷人的尤金,他被尤金深深吸引,在追求中逐渐迷失自我。
为与尤金建立更紧密联系,比尔说服其一同踏上前往亚马逊寻找致幻植物的冒险之旅,途中经历诸多奇幻与不安,最终独自被回忆与痴迷折磨,展现出爱与成瘾下人性的挣扎与自我毁灭。
观者吐槽中:应该说本片的底色是非常张扬的,观者也从没预期007绅士特工在退休后会迎来如此猛烈的假期。
丹尼尔·克雷格的演绎堪称一绝,他成功地打破了以往的形象束缚,将比尔·李这个复杂而矛盾的角色诠释得淋漓尽致。
他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故事性,让观者仿佛能透过他的表演看到比尔灵魂深处的痛苦、渴望与绝望。
他不仅仅是在扮演一个角色,更是在向观者展示一个真实存在于人性深处的灵魂。
德鲁·斯塔基与克雷格的对手戏也毫不逊色,他将尤金的冷漠与神秘演绎得恰到好处,与克雷格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化学反应,使得两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充斥着张力和欲望。
从电影的主题深度来看,本片无疑是一次对人性深渊的勇敢探索。
影片围绕着痴迷、自我毁灭以及欲望的核心主题展开,将主角比尔·李内心深处的黑暗与挣扎赤裸裸地呈现于观者眼前。
比尔对尤金那近乎疯狂的迷恋,不仅仅是对爱情的渴望,更像是他在填补内心巨大空洞的一种尝试。
这种痴迷逐渐吞噬他的理智与生活,使他在自我毁灭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深刻地揭示了人性在面对无法掌控的情感时的脆弱与无奈。
同时,电影以战后此类亚文化为背景,巧妙地处理了身份认同这一复杂议题,以一种细腻且多元的视角展现了人性中对亲密关系的普遍需求,打破了性取向作为定义人性唯一特质的刻板印象。
而致幻场景的设置更是一大亮点,它如同一场意识的冒险,模糊了现实与幻想的界限,引领观者一同探寻人类感知的边界以及内心深处隐藏的真实。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禁思考,所谓的真实究竟是客观存在的世界,还是我们内心深处主观构建的幻象?
在视觉呈现方面,《酷儿》堪称一场视觉盛宴。
摄影师的镜头仿佛具有魔力,每一个画面都像是一扇通往角色内心世界的窗户。
从墨西哥城肮脏却充满生活气息的街道,到亚马逊丛林中神秘而危险的小屋,影片通过细腻的光影处理和独特的构图,营造出一种既真实又超现实的氛围。
尤其是在展现比尔的痴迷时,闪回与清醒梦的无缝切换,让观者仿佛能亲身感受到他内心的狂热与挣扎,仿佛我们也一同陷入了他那无法自拔的情感漩涡。
应该承认,本片是一部极具挑战性和创新性的电影,让观者在观影的过程中不得不直面自己内心深处的欲望、恐惧和挣扎。
对于那些渴望挑战自我、追求独特电影体验的观者来说,电影无疑是一场不容错过的盛宴。
二刷改了五星,今年为数不多的五星片。
说是瓜导生涯最好作品绝不为过,借着巴勒斯的东风拍出了一部想法和传达都非常不错的东西。
刚上映没立刻去看是看评分太低担心把巴勒斯拍成cmbyn,没想到是太具备巴勒斯的精神本质把观众吓晕了。
前两章无功无过,甚至显得有点cliche,后两章陡然直上,看得眼睛都睁大了。
有一些很好的配乐,有一些白人对雨林部落和致幻草药的迷恋和臆想,有一些很漂亮的gay erotica,“I’m not queer. I’m disembodied.”“Door's already open, can’t close it now. All you can do is look away. But why would you?” 被同时拥有美丽身体、摇摆立场、无数可能性与爱答不理态度的年轻人吸引你的后半辈子就完了,仍然是那句话:青春和美丽是资源、诱饵和筹码,但同时也是权力啊。
一些零碎的点:1.片子里用了两首半Nirvana的歌,Come as you are、Marigold以及Sinead O'Connor翻唱版All Apologies。
柯本跟巴勒斯关系好,两个人甚至还合作过一张单曲专(巴勒斯在里面念经)。
2.Allerton从头到尾都在用一种很拿捏的腔调说话,担任一个除了展示美丽以外没有太多人格的道具,但即使这样他仍然手握决定对李给予或剥夺的权力,很有魅力的多重性。
3.Omar Apollo在本片中的最大亮点是贡献了一条蜈蚣项链和一处正面全裸镜头,不过他和Drew的访谈视频非常有意思,两个人很来电。
4.读了原著以后感觉Allerton可能是无性恋或回避型,或者两者兼有,so yes he sure is queer.5.二刷最喜欢的一句台词:“There’s nothing recreational about heroin.” 全场都笑死了。
之前刷到的一条短评说得没错,这确实是一部禁毒电影。
6.海报上这一幕出现的时候忍不住感叹海报选得实在太好了……亲密、陪伴和爱,都是幻觉,唯一的真实就是独自回归一成不变的生活,以及死掉。
年轻的Eugene喜欢Lee吗?
我觉得是喜欢的。
从相识到首次上床,再到后来丛林之旅得以成行,他看似被动,但Lee的进或退节奏都是被Eugene控制着。
老男人问路时,他拿着相机拍他。
老男人去看医生,他像家属一样陪着。
老男人发冷,他就用脚抱着。
老男人头脑发热要去森林里磕苦藤,他也全程陪嗑了。
丛林里的双人舞他也米有丝毫退缩的意思。
在海滩上,在植物学家处喂动物的时候,Eugene都挺开心的。
在离开古巴后的整个南美之旅,他们实际上就是两口子。
直到在丛林之旅的结尾分手时,Eugene才把Lee甩在身后,独自走开。
与之对比是前面两人那么多的镜头都是肩并肩步调一致地走着的。
Lee反反复复的追问因为他需要文字表达的答案,并对Eugene的沉默寡言无比失望。
但Eugene早就用身体回答了,只是Lee感受不到而已。
Lee按照自己的框架构建对身边一切的看法,他需要语言的确认为关系定性。
但他却忽视了Eugene自己的主体性。
Lee本可以给比自己年轻很多Eugene更多探索自己和人生的空间。
他本可以更耐心,没必要在Eugene还没准备好的时候催促他自我定义给出答案。
他眼中看到的是自己对Eugene主观判断的投射,而没有真的“看见”对方。
本片是威廉·巴勒斯的半自传体著作,描绘了李因欲望和腐蚀性的需求而逐渐崩溃的过程。
故事讲述男主为了逃避美国药物持有指控,来到墨西哥城,放纵自己。。。
同时试着写作,但更多时候是漫步街头,沉浸在妓院、斗鸡场和酒吧。。。
当他在街上看到瘦高、戴眼镜的尤金时,他被迷住了。
一开始,他们调情的眼神只是一场逗趣的猫捉老鼠游戏。
李最初尝试接触时碰了壁,但尤金逐渐开始在酒吧里与他交往。
但是尤金最终离开, 两年后,李回到了墨西哥城,这些神秘的话语萦绕在一个令人难忘的尾声中,此时他脑海中尤金的形象与巴勒斯自己和沃尔默之间那段痛苦的往事交织在一起。
克雷格的表演可圈可点,一方面李健谈、口若悬河,同时李对人际交往的渴望增加了他的脆弱性,因为他对尤金的痴迷变得越来越严重。
其世故的沉着外表在尤金(德鲁·斯塔基饰)逃离他的掌握后逐渐消失,到电影结束时,李已退化成空洞无存在感的幽灵状。
言而总之,本作主创团队用强烈的节奏为影片注入了活力,在这部奇怪而迷人的电影中充满了柔情、孤独、欲望和令人昏眩的单相思。
高中读过一点巴落斯的裸体午餐,大受震撼但是因为当时都是学校里有空的时候碎片化读的,在此环境下难以进入状态,看了一点开头就搁置了……当知道这部原来是他的小说改的时候我在想这咋改啊?
正好最近在做衣服的时候在看variety的瓜导和维导的对谈,原来是瓜导十几岁的时候读了queer然后就一直想把它拍出来。
看完了感觉像瓜导在圆自己的teenage中二病()可能比较适合微醺困倦的午夜场看,而不是我无比sober的中午场()not exactly my type but,相比昨天看的the brutalist,它就没有一种让我回味怪怪的cishet白男的装逼感,我早上起来还对着letterbox上一个长篇大骂那个导演是poser的评论嘎嘎大笑。
最后,drew真的好美啊……回家马上就看小哈和drew的对谈,my two white boys of the year😋哦对了今年tiff电影节的时候我还远远的看了drew和瓜导,刚想补张照片想起来把我相册清了照片都存电脑里手机都删了,nvm……
像夏加尔的画,a more accessible 阿彼察邦 Trickling tears glistening in the dark, moisture seeping through the stuffy air, I was moved to tears by the pure beauty of it all. Holding back the urges of caressing his face, to communicate without speaking. How delicate that everything is beautifully connected
关乎queerness的瞬时、流动与不可知:相较于第一章在微缩模型般的墨西哥小镇快速发生的(并不对等与不同步的)迷恋与fetish,后三章掺杂了神秘主义与致幻物质的旅程反而成为自我解剖的一趟苦修。意外看到阿隆索的客串,稍微想起《尤里卡》的第三段……
@Regal Atlantic Station. 3. 瓜达尼诺还是更适合做MV导演,甚至比欧迪亚更适合。
难看但是有点意思,比如男主最后窥见曾经的自己走进旅馆,映入眼帘的是吞噬着自己的尾巴流着泪的蛇,但有点意思还是很难看。
白男yy电影,难看中的难看
前半段是热烈而拧巴的爱情故事,苍老、局促甚至于有些偏执的Lee用酒精和药物麻痹的思绪去奋不顾身地追逐用完美形容都觉得不够的Allerton,他自以为能够掌控自己的身份与人格,更以为自己能用神秘的力量去霸占自己想要的一切;而后半段是用极端的疯癫去撕烂所有的幻象,当所谓的心灵解密的钥匙被灌入身体,所有的真相被毫无保留地展示在眼前时,那所有自以为的自我把持与控制都裂得粉碎,所有的触摸原来都只是虚空中不着痕迹的轻轻略过,就像仿佛打开的大门其实从未被拧开。愈狂乱,愈迷惘,愈与自己内心认为坚定不移的认知背道而驰,也许我们从来没有理解过“酷儿”这个词的真实含义,因为它被掩埋在一杯又一杯被呕出的酒精里,被掩埋在雨林深处不为人知的禁区角落里,被掩埋在缠绕在一起的刹那迅速上升却又被瞬间凝结的温度里,不知所踪。
【NYFF62】Drew Starkey老天爷啊,已经不记得多久没在大银幕上如此直观地看到这么美丽的男人了,帅得失语,只需要存在就够了的谜团角色,我太能和Lee共情了,瓜导拍男人我是服的。片子前半段的南美小城纵欲一下就转成了后半段的原始探索和梦境幻想,没看过原著的人是会觉得off-putting的。磕嗨了的光影色彩让我一直梦回阴风阵阵,感觉导演玩得很开心但实在对观众理解发难。以及不是特别能理解为什么选Daniel Craig来演这个角色。但片子整体还是有点意思的。
007演了一个油腻猥琐犯贱老gay,精神状态极度疯癫,不择手段pua。
So trippy. 以为瓜导带来一部hot gay summer但更像是部迷幻版queer阴风阵阵。服装造型,配乐选择,细节处理都还挺喜欢的。最后一个章节也挺有意思。但整体有点割裂,但也算是瑕不掩瑜吧。
孤独是可耻的,无法对抗孤独更是可怜的,而把摆脱孤独寄托在别人身上,结果将注定是可悲的,早点认清现实让自己不需要任何人才是上策。其实是对男同志一堂很好的教育课,可惜的是剧本有些问题,主题被稀释太多。
没看过原著但是这就是巴勒斯给我的感觉。没觉得Daniel Craig表演浮夸,实际上让我联想到很多生活中真实遇到的人。片头出现Trent Reznor就知道音乐品质有保障。Nirvana用得确实是惊艳了一把。New Order出来我直接快哭了,不只是因为我多爱这首歌,也因为我爱这一幕的拍摄,Lee的脸上只有痛苦,很少在电影里看到这样对吸毒的描述。成瘾不是因为追求high恰恰是因为想要逃避永恒的痛苦。大卫林奇一般的梦境。yage不是telepathy是镜子。喜欢那段tripping中的choreography
成片质量一言难尽,难怪007到手的奥斯卡提名就这么飞了。抽象到六亲不认,可惜了瓜导这趋成体系的美学风格。开篇部分流畅的运镜、极具质感的滤镜以及彰显品位的配乐十分完整地呈现出了瓜导古典与现代恰当融合的私人审美,虽然还在感叹瓜导具备个人特色的美学风格将来有可能成为类似阿莫多瓦式美学标签,但还是被抽象的表达膈应到,再好的美学终究是服务于表达的。想要呈现的迷幻与痴迷,全都显得笨拙,而非浑然天成。
前面看的很如坐针毡,一直到影片快结束的时候那句“door's already open, there's no going back now.” 才意识到Eugene这个角色或许就是Lee年轻时候的象征,一切就都make sense了。两人带相同的眼镜的特写、最后的发型一致、迷幻过后各种融合的画面都是线索,只是如果不是在结尾才意识到的话整个观影会好很多...
同場右側坐了一對老先生,前半場時不時哀嘆,生氣聊天,後半場大概睡著了。真的很爛,沒想到竟然這麼爛。離場的時候發現第一排和中間也有兩對老先生,大家看完面色都不大好……
同性,美男,热带,旅行,戏水,长镜头,瓜导就是在套CMBYN的公式,结果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在,又乱又散,反而是第三幕超自然放飞后更有趣
jason schwartzman演绎的这位松动有趣的npc好像从未离开asteroid city万分虚假人造的纸板片场。没有任何与时代节点产生对话企图的那类毫无被影像化转述必要的作品,将早已广受识别泛滥成灾的失位老白男去第三世界浪迹,顺带俘获年轻mpdg以期在他者对照下重拾主体性的典型叙事绝无悔意地再一述说。过火的魔幻视听修辞非但未能达成疯癫迷狂的预期观感,反而酷似给本就深度无几的单纯色欲官能故事竭力找补。同为a24系的酷儿作品,身体畸变与变形的想象败落展现可把已属庸作的love lies bleeding里的女巨人衬得仿佛神来之笔,片中对女科学家的神秘妖魔化形象设计则和后者处理ed harris手法如出一辙,纵然真有稍纵即逝的灵光也为太多厂牌和导演膨胀的自信误以为永不失灵的惯性配方淹没。
啊?啊?
比想象中好一些,拍得挺怪异(queer)和超现实的,文本也有很多探索的空间。但瓜导拍超现实和身体恐怖真的差林奇五个柯南伯格。另外,朱星钥的onlyfans账号是多少??很需要
3.5 恰当的技法与致敬。瓜导始终清新,有着意大利人优良的视觉基因,却没有前辈们的胸怀气度。p.s他居然对丛林不感兴趣,也是棚拍?
色调字体好好看,吸x那段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