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不老奇事》,我不知道说啥好,可能是我觉悟不高吧……电影刚开始的场景让我有点惊喜,挺有味道,我以为是一部很深情的电影,毕竟背景是八九十年代,整体基调也都不错。
电影打的标签是爱情,但是前期我似乎感受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导演是要和我讲人生哲理吗?
那还挺好的,我本就讨厌全程情情爱爱的。
男主上大学后爱情的味道依旧不浓,开始偏文艺风了,嗯……也挺好,有医学专业知识,有实操,虽然我也不知道对不对,但起码不是无脑爱情剧。
紧接着,男主要去国外了,也没毛病,根据前面剧情,是个正常人都出国,合情合理。
直到女二性格的转变开始,我有点难受了。
见证亲人的离世导致渴求永生我能理解,但我不理解在没有任何临床试验的情况下,她怎么就能自己打针呢?!
我情愿相信女二是真的得了脑癌才痴迷于永生,但是你也没病还瞎打针,还一身病毒,我不李姐啊!
还有哦,为啥女二全身都是病毒的时候你们才反应过来动物和人的基因不一样?!
大哥!
你们到底是在做什么干细胞研究啊!
干细胞研究这段内容,实验室就他俩还有一个教授,啥都没有了,也看不出这个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我感觉像是哪个小作坊生产三无产品……接着就是长篇的高中生作文式抒情,看的我如坐针毡,抓耳挠腮,真的,我受不了本身就存在不合理的悲情故事。
我看到的就是,我亲人死了,我好悲伤,我不想死,我要给自己输液活下来,我感染病毒了,我不想死我要和男主幸福地生活,我死了……对不起,女二这里太没脑子了,我完全入不了戏!
最神奇的是女二死了,男主青春永驻了……后面男主去了战争频发的地方(参考伊拉克战争),我以为又有升华了,哦~原来电影是想告诉我,不要仅仅只看到自己的悲喜和生死,世人皆苦……总之又是一大段哲学,我忘了,似懂非懂。
我以为电影到女主跳楼,男主死于沙漠就结束了,好家伙,还没完!
男主活着回来了,女主是阔太了,后面又来了一段女主和她老公奇奇怪怪的声色犬马的情节,我好懵啊,这和前面讲的又不太一样了啊。
男女主是在演同一部电影吗?
可能导演想表达女主此时的生活不是她想要的,但是她为了物质生活只能放弃自我。
那这跟男主全程谈到的生死又有什么关系?
后面男主出车祸变成植物人,女主用女二的细胞生了一个女儿,嗯……女二的卵细胞和男主的精子(又或者是克隆?
反正就是其中一种)女主大概50多岁时生的……最后是男主的“走马灯”,说啥人的一生中回忆最重要,镜头给到女主是老太太,男主依旧30岁的模样……结束。
至于为什么我提到的女主很少,因为我感觉除了少时那段感情让我有所触动,后面的感情线更像是为了爱情而刻意去爱。
男女主演技是真的好,王珞丹鼻翼收缩的那两下,嗓子哽塞张口却无言的那刻,我是真佩服他们的演技,电影演员演技好不好更大一部分看导演,这话是没错的,当然,他们本身就很好,锦上添花。
害,总归是我知识阅历不够,理解不透这部电影想表达什么。
我只记得我上学时老师批评我的话:为赋新词强说愁。
(我讲的有点乱,因为这是我看了一遍后回忆的部分内容,听不懂是我自己思维理得不清的原因,观后感嘛,我就说说自己的感受而已,不要骂我)
今年院线国产片的绝对惊喜。
非常喜欢。
作为王朔读者加粉丝,这部是我一直想看的。
但此前并未抱太大期许。
因为二十一世纪以来的王朔编剧电影,没一部是我认可的好电影。
上映后各处搜索评论,负面口碑不少。
没想到,今天看了,深得我的喜欢。
徐超导演的完成度很好。
作为创作者的王朔,在叙事实验上也实现了对自己的突破。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王朔,从小说来看,一直都在关注生命和人类关系的主题。
电影很好地延续了后期王朔的创作命题,并且空前地通过奇幻设定完成了这场叙事实验,这是此前的王朔作品几乎从未实现过的尝试。
能在一部两个多小时的电影中探讨如此复杂与宏大的命题,在国产商业类型片中非常难得。
导演的处理,基本做到了表述清晰与结构平衡。
当然,如果以更为严苛的标准来看,成片在部分剧情的叙事上略显仓促,大量依靠旁白推进也是遗憾之一。
但这恐怕是体量所限的无奈之举。
如果能延长一倍时间,做一部七八集的迷你网剧,或许能够交代得更加充分一些。
感谢徐超导演的努力和卓有成效的呈现,使得我这样的王朔老粉仍有机会得见且相信——依然宝刀不老的王朔。
这样一部既严肃又商业,兼并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奇幻电影,无论是对中国类型片市场和王朔本人,都是一场可喜的突破。
推荐给那些对生命有过一些感慨和阅历,同时也仍旧怀有赤子之心,还会被浪漫主义叙事打动的人们来看看这部国产电影。
真的。
能在电影院与依旧纯情的作家老王久别重逢,也是我苦等多年的隐秘幸福。
11月6号,观看电影《不老奇事》,影片长达两个小时,在期间我被影片中的某些瞬间感动着,笑着哭着。
这影片可以说是很有积极意义的爱情影片,它始于爱,终于爱。
这影片也可以说是探讨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的生活片,是爱情,更是人生。
影片以男主郭小鲁(王传君饰)的旁白推进(个人最喜欢这种方式),展开了一段从1968年开始的长达五六十年的爱情故事。
郭小鲁和苏凌芳(王珞丹饰)的爱情,没有风花雪月的浪漫,在求而不得,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的曲折离奇的情节中,在王朔式的轻松幽默风格中,充满了尖锐的刺痛感。
郭小鲁对苏的爱情,没有纠缠,没有占有,他始终在默默守护,在坚守心底那份美好。
影片中,郭小鲁面对苏,好像始终是没有积极的追求,可是影片就是通过郭小鲁那始终追随苏的眼神,风雨中的奔跑,奔跑中的摔倒,苏不认识郭小鲁后的那一声来自心底的呼唤……让人们去体会,去思考,爱情本来的样子,爱情深处的价值!
父母不能陪你到永远,爱人不能永远在身边,记忆也会老去,当下才是唯一,活着才是王道!
或许影片让我们思考的生命的价值所在吧。
苏凌芳,一个追求不断的人。
她要活着,她要很好的活着,她要有尊严的活着。
影片摇滚桥段,我看的热血沸腾,这种年代感极强的桥段,折射出那个年代,那一代年轻人狂热的追求。
苏何尝不是,她对郭小鲁的爱又何尝不明白!
小鲁要出国了,去没有去送,她说“他很好的时候,我可以不在”,她的爱又是多么隐忍!
很多人说影片布拉格一段莫名其妙,我反而觉得这正是编剧的巧妙之笔:去布拉格研究干细胞,是源于苏的趁年轻容颜还在多接片,哪怕是不情愿的应酬,哪怕是夜夜醉酒。
郭小鲁要苏容颜常驻,要苏永远不老,这是他在布拉格的动力,是他疯狂研究干细胞的动力。
更是他对苏凌芳来自心底的强烈的爱!
他不纠缠,不占有,哪怕是自己以身实验的爱,比风花雪月的爱情深沉厚重,让人深深感动。
最后男主不老,女主记忆不再,在栈桥上男主对已经容颜苍老女主深情的凝视,泪目喊出“苏凌芳的镜头,深深震撼着我,我瞬间破防!
影片中萌萌临终前的告白,丁教授去世前要求体面有尊严去世的遗嘱,遗体捐献的镜头,无不震撼着我!
让中年的我去审视人生,去思考生命的价值!
不老是传奇,珍视现在拥有的,积极活在当下,让爱自己和自己所爱的人付出都有意义,或许是影片探讨的问题吧。
立冬初雪,适合和爱人一起感受《不老奇事》。
郭小鲁的生性冷漠,伤害了他身边的几乎所有关心他的人。
在迷惘的丁萌萌最需要引导和帮助的时候,他冷漠的眼睁睁看着她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在苏凌芳事业的上升期,最需要人支持和保护的时候,他远走异国他乡,一去五年。
爱上他的苏凌芳,感情道路上一生都在经历着坎坷与失败。
郭母生性要强,最后孤独去世,没能见到儿子最后一面。
丁教授一心想让他继承衣钵,他却直截了当的对自己的导师说:我再也不想做手术了。
这样一个人,即使永生不老,又有什么用呢?
带给身边人的,不过是一次又一次深深地伤害罢了。
我们所有人,都应该珍惜身边关心我们,对我们抱有期待的人。
因为这种人一旦错过了,就很难再有。
片子看了三分之一,我的第一印象:这不是中国版哦不对,青岛版阿甘吗?
两小无猜到劳燕分飞,男主的后天特技,之后的偶遇以及念念不忘的暧昧。
再看三分之一,嗯?
怎么找到点青岛版入殓师的感觉。
感觉中间这部分对生死的立意很新颖,也很透彻,和女二的生离死别也很感人。
最后三分之一又仿佛变成传统韩剧的不老男主和熟女女主的羁绊。
其实,每种口味深挖都还挺不错,做成拼盘就有点串味了。
但我觉得四星没毛病,虽然人设太狗血,女二是真二,男主女主是真较劲
干细胞:人体的组成: 细胞是构成人体的最小单位,在我们的身体中有200多种不同的细胞。
而干细胞就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类。
干细胞的特性: 简单说,干细胞属于原始细胞,人体的任何器官的细胞衰老、损伤了,干细胞会立刻转化成该器官的细胞进行修复、再生。
比如说你腿坏了,干细胞转变相应细胞对你受伤的腿部进行修复,比如说你内脏坏了,干细胞依然能转换成相应细胞修复。
看吧,多么强大。
干细胞的功能:能够不断的自我复制和分化,通过自我复制,来增加我们身体细胞的数量和种类,不断的修修补补,是我们人体功能强大的修复师和建设者。
你看,他还能自我复制,你说这是不是永动机。
人为什么会衰老:年轻时新增的细胞大于衰老、死亡的细胞,所以年轻人充满活力,年龄大了以后,则相反。
所以人会衰老。
那么用干细胞打入人体,细胞人为增多,人还会衰老吗?
目前的技术,干细胞却有抗衰老的能力,但还无法达到电影中不老奇事的境界,望科学发展,你我皆不老传奇。
影片色调温暖,年代感强烈,同时氛围也烘托着男主对初恋长久而深深的爱。
女主从小没了父母只能奔波于生活。
相对于感情,追求生活质量已经成了从小而形成的必选题。
而男主毕业后极具天赋,事业顺利,却沉浸于内心的孤独,追求女主也是他从小形成的灵魂选题。
但男主看到女主当演员后喝多酒在床上说出别碰我,男主跑到大雨里哭泣,因为男主意识到两人已经因追逐不同已经渐行渐远,但这不是不爱。
女主是男主的心之所向,灵魂伴侣,一生唯爱。
男主遇到女二,是责任。
男主出国说明心已半死,当责任死后,心已全死,将女主送给他的玩偶放弃在住处。
面对一直照顾自己的女二,和对自己如父亲般的女二父亲的离世,这一生所有的爱都已燃烧成灰烬。
男主陷入无比的绝望和痛苦,心已死,身体也只是躯壳,他开始疯狂研究干细胞,然干细胞是一个长久而深远的课题。
因女二离世和女二临走前的憧憬,男主陷入无比的自责,恨自己这个天才无能,注射干细胞即是对自己无能的报复也是对自己生无所恋的诀别。
因为干细胞至科学研究至今都没有达到影片中男主后期的年轻程度,所以,我认为,从男主注射干细胞产生幻觉后都是男主的梦。
王珞丹好美。
本以为是爱情片来的,一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彼此是对方的唯一,度过了最难忘最温馨的几年,但没能让人磕到一点甜味,女主的境遇实在揪心,从小到大她都是一个人,一个人对抗这个世界,她孤独,她委屈,她夜里流的泪,鲁都是不能感同身受的,她深谙活下去自己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她还在剧组里当小演员的鲁来看她那一幕,本来一副玩世不恭,浓妆艳抹的状态,看到鲁以后马上乖巧了起来,她不想让鲁看到它的颓废和处境,打算去卸妆的时候她突然想明白了,干嘛要活的这么累,老娘现在的样子就是我本来的样子,于是她没有去卸妆,而是折回来与狐朋狗友推杯换盏。
鲁要出国深造她也没去送,只是淡淡的说“他好的时候,我不用在”这里为结局埋下了伏笔。
男主和女主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一个搞科研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创造财富,一个靠卖笑苟活于世,鲁像个局外人,根本无法参与到苏的生活和生命中,更无法理解她的处境她的不易,只会冷冷的说“你看看你的样子,你还是你自己么”,他只会责怪苏一直糟践自己,实际上则是气苏不再是自己心目中那个纯洁的小姑娘,他根本无法与苏站在一起,他不配,他一直自私的想要重拾初恋形象的苏,可是苏早就不是原来的她了,她所经历的一切苦难,似乎鲁都不在身边,还不如找一个了解自己和自己是同一个世界的王青伟,苏一直都是清醒的,她看到青伟在睡别的女人的时候只是淡定的抽烟,似乎一切都是意料之中,她的成熟让人看了太过心疼。
直到影片结局,鲁出车祸变成植物人,苏已经老了也病了但她离了婚出现在鲁的身边,做出了当年青伟问他“那他不好的时候呢”的回答,同样也呼应了小时候鲁生病她一直在鲁身边照顾他的情节,这里是我唯一哭的点,凭什么,甚至苏小时候的理想都是做医生给鲁治病,在这段关系里苏一直是付出的那一个,除了一腔真心爱他的鲁的热忱,她还从鲁那里得到过什么呢,理解?
支持?
和陪伴?
都没有啊!
这是什么畸形的爱情,什么错误的爱情观,希望不要成为年轻人感动和效仿的对象,我真的希望结局是他们各自安好,再无交集,你我于各自想要的方向生长就好,本来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再说说后半段那段“干细胞”着实有些拖沓和不明所以,花了那么长的时间和精力介绍干细胞,我以为我在看“走进科学”,编剧的本意可能是想着生命的倔强和遗憾,写生死的体悟,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把科学加起来如此生硬和违和。
演员的演技还是在线的,但也没有让人很惊喜,服造上在年龄对比的画面中没有凸现出来,稍微有点遗憾。
总的来说,像是在讲一个悲惨女人爱上科学家的故事,这个故事的看点个人认为就在于帮助女性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不做爱而不得的萌萌,也不要做牺牲自己的苏凌芳,女人啊,还是需要一个能和自己勇敢的站在一起,能理解并认同自己的人,双向奔赴一场全力以赴的爱情。
苏: 你好,这已经是写给你的第89封信了,不知道你一切还好吗?
今天我们这里下来好大的雪,漫天的雪花把世界全部都遮蔽了,甚至大气中都夹杂着细碎的雪绒花。
今天早上没有出门,告诉你一个秘密,前些天我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个特别像你的人,连走路的姿态的一模一样,我几乎都确信是你回来了,可是那个人却说我认错人了,我不知道最近是不是出现了幻觉,是不是也把梦和现实混淆了。
容颜不老其实一点都不好玩,现在身边一个朋友都没有了,只有回忆陪着我。
要是我们永远都不长大该多好啊!
坐在窗外我又翻开了小时候你写给我的信,我想你写给我第一封信的时候,心里一定很孤独吧?
你说那时的六姑家的冬天格外冷,晚上也没有电,早上起来得咬牙。
如果那个时候我收到你的信,我一定会开心的要死。
对了一直没告诉你,其实你的那件蓝色外套不是我故意藏起来的,是你忘记在我家的衣柜底下的,这些年我一直也忘了问你是不是你故意放在那的。
后来我给你的信也问过两次,当然也没收到回音。
我比对了那时候我的日记,那个时候给你写信时提到过如果有一天你出了车祸不幸坐上轮椅的话,我会照顾你一辈子。
没想到这些玩笑话后来竟然成了真,只是后来是你来照顾我。
在医院里躺着的那些年,我其实什么都知道,只是不能说。
看着你在身旁,可就像我们生死相隔。
你可能猜不到现在有一种软件可以模拟我们几十年后的容貌,虽然我还不习惯用智能手机,但是试过了一次,还挺符合细胞分化演变的。
但是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不懂得爱,以为永生、容颜不老就会获得无限的人生,他们其实好蠢。
我们其实都该该好好对待我们的人生,等他们也到了我这个年纪时,就会想明白了吧。
人生中许多美好或残酷的回忆,对我们都是一种不枉来人世的欣愉。
原谅我没有听你的话,放下你再去重新爱另一个人,其实你还不明白吗?
爱情的本质就是连绵不断的疼痛,治愈它的解药就是一直爱,足够爱。
离开你那么久,我终于学会了如何驾驭这种内心的痛,我以前不懂,总是逃,总是躲避,错过了那么多本该属于我们的时光,现在总算用漫长的等待懂得了爱的真谛。
长生不老,长相厮守不过是爱情欺骗世人的障眼法,爱情最珍贵的就是就让每一刻不再回首的瞬间变成现实,即使如飞蛾扑火般短暂,哪怕那样的结局会是一起去赴死,我也会义无反顾的飞奔而去,因为我早已厌倦了尘世冰冷的一切,为了那一瞬间的美好我愿放弃一切,只因为有你的存在,让我不再感到孤独,有你的存在我才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麦克阿瑟回忆录》中一句话:“回忆是奇美的,因为有微笑的抚慰,也有泪水的滋润”。
外面的天快黑了,雪还在下,我在雪落下的瞬间,捕捉到了漫天的沙画,是你的笑容的模样,那是你的回应吗?
郭小鲁 2021/11/7冬至
从影院里走出来,我和老F都默不作声,尽管是两个大老爷们,但能深刻体会到或是曾体会到内心的挣扎与彷徨。
我和老F是学院里仅有的两位单身汉男老师,一把年纪一直沉浸于学术研究中,耽误了婚姻大事。
我们很理解主人公郭小鲁,也许和我们生活中的某一片段很像。
片子中有一片刻,我对身边的老F说:“郭小鲁和苏凌芳从小到大,从来就不是一路人。
”
不老奇事 (2021)6.22021 / 中国大陆 / 剧情 爱情 / 徐超 / 王传君 王珞丹我这次影评很简单,依旧是流水账,想表达的也许是“两个人走到一起,是一路人,是多么重要;两个人如果是一路人,能不能走到一起,也不那么重要”。
如果扯歪了,那就让我扯歪吧。
片子的编剧是王朔,王朔是我比较喜欢的作家,我尽管文学博士背景,但不做小说研究,小说只是闲暇阅读的爱好,说的不对的地方,不喷我就行。
这部片子让我想起了他曾经写过的《我是你爸爸》,郭小鲁如果和苏凌芳结了婚,郭小鲁的中年也许活得和马林差不多,我非常笃定地觉得,郭小鲁在公交车里,闻着一群腋臭的人们,也会躲闪,并且匆匆下车。
我是你爸爸8.4王朔 / 2015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郭小鲁的父母和苏凌芳父母第一次见面的时候,郭母是看不起苏家的,因为苏父是做无机的;同样,苏母也是看不起郭家的,因为他们是上海人,还留过洋。
那一刻,你会发现,郭小鲁和苏凌芳生活在不同的原生家庭中,尽管父辈都是科学家,但并不是一路人。
直到后来,苏凌芳被六姑接走,两人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彻底的扭转。
直到在北京相遇的时候,郭小鲁还是那个郭小鲁,苏凌芳却已经不是那个苏凌芳了。
关于郭小鲁的导师丁学农,从他身上我看到了自己导师的影子,对学术有谦卑的态度,对学生要求严厉,视学生如自己的孩子。
戏中丁老师去世那一幕,我其实没太忍住。
我也曾担心过自己学术上没有导师的监督,会懈怠、会放松、会走歪路,事实上,我也已经把导师当作自己的父亲。
片中,丁萌萌和郭小鲁算是一路人,都师从康妮卡特,都学医。
但最终他们并没有真正意义走到一起。
我最最受不了的是,在病榻前,丁萌萌感觉到自己即将离去的时候,在郭小鲁去买糖之前,突然说了一句:“我爱你”。
我设身处地地想了想,我如果是郭小鲁,我会哭成什么样,绝对会哭晕过去。
丁萌萌去世之后,其实郭小鲁很痛苦的,因为他心里有了两个女人。
他面对挫折之后其实就是在用世俗的方式看待自己的情感,选择离开捷克,也不回到中国。
我也深刻体会到,在他心中:“丁萌萌肉体上死了,她精神还活着;苏凌芳虽然活着,但精神上死了。
”为什么说他世俗,因为他觉得他无力再把心思,花在下一个女人身上了吧。
得不到,那就算了吧。
科研都做不完,哪有心思,再进入另一个人的心里及她的世界。
片中有一句话,其实是借用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里内容:“父母是挡在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我们终究会长大,不老的顶多是肉体,内心还是不断会强大的。
我们总有一天会直接面对死神。
今年上半年,我经历了人生灰暗的一遭后,我面前尽管还有一堵墙,但我知道我自己,已经不惧怕死神了。
百年孤独9.3[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 2011 / 南海出版公司关于感情,郭小鲁对苏凌芳其实很用力的,就像丁萌萌一样用力。
当两个人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鸡同鸭讲,讲的对方听不懂,对方讲的也听不懂,其实也没那么痛苦。
至少郭小鲁阻拦了苏凌芳别去赴宴,也商量好别喝酒、九点前回家;苏凌芳看似不经意地问晚上郭小鲁什么时候回来的时候,郭小鲁怂着说也会九点前回来,这应该就是爱情最真实的模样。
一个让着另一个,貌似从来不讲谁付出、谁对错。
后来苏凌芳没遵守诺言,喝了酒、11点回,郭小鲁也没说啥,苏凌芳酒醒的时候,问了一句:“你晚上去哪了?
”就已经证明,苏凌芳还是关心郭小鲁的。
好吧,我这个想法,未免舔狗了些。
他们从来没有约束对方,尽管爱着,哪怕对方变成了“酱香型白酒”,不再是过去的模样。
一个心里只有科研,一个心里只有钱钱钱。
说真的,苏凌芳没嫌弃郭小鲁已经不错了。
看我这文章的人绝对觉得我说反了,其实真没说反。
你们眼里,大明星、演艺圈难道不比科学家、学术圈香吗?
郭小鲁看似独善其身到最后,其实真正最痛苦的人,就是他。
我有时候会想,我挺羡慕像苏凌芳那样“作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状态的,浑浑噩噩挺好,不会忧虑很多事情。
我看此电影很难受在于,我活得很拧巴,和郭小鲁那么拧巴。
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太相似了。
我深刻能体会到郭小鲁内心的压抑,他的世界只有情感和科研,多么单纯的人啊,和这种人结婚岂不幸福死。
可是这种人,在当下社会,是不是基本上都死了?
不是自己把自己憋死的,是被王青伟那样的伪君子逼死的,被这个可悲的世界和万物所谓的规律逼死的。
《不老奇事》其实名字很不错,我不像别的影评人那样抨击这个片名,大家想想,全片中,唯一不变的人,就是郭小鲁,我说的不是肉体,是郭小鲁的一切。
我想了又想,当我踩足油门,开向苏凌芳的时候,那时候,我已经死了,不会像电影里那样醒过来了。
嗯,我知道,醒不过来了。
电影本身没什么可说的,但排除那些视觉gag和(认真试过后发现还是得)瞎编的部分后,把那些明显不符事实的行动看作心理交流的象征后,那个熟悉的、甚至原始的王朔仍跃然纸上,使我很想说两句。
是的,这是部来不及写完的中篇小说改编的广播剧。
王朔心中两个回不去的故乡——北京虽然在写《动物凶猛》时就已消失,但某种程度上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还魂,并可以通过叶京的电视剧(或许还有我们看不到的那部电影)重访——青岛和南京,是两个主角的老家。
从这一刻开始,我们就能发现王朔对《黑处有什么》的执着仍是那么强烈。
那篇小说彷佛困在他的创造力之源——一眼深处暗流汹涌,地表却干涸泥泞、无法再度喷发的泉水——不断生长却无法出生的鬼胎,或电影中出现的,男主和女二那永远冷冻的、承载了一切秘密和希望的受精卵。
是的,那篇《看上去很美》的传说中的续集,恐怕将永远不能面世,因为——这是我在整个观影过程中最悲哀的发现——王朔写不出来了。
他当然“可以”写《黑处有什么》,但是显然再也无法写出他想要的那篇小说了,无论他怎样努力、怎样试图忘记,事情已然如此。
世界就是这个样子了。
于是正如女一生下的同名女儿,现实中只有名为《不老奇事》的这部王朔编剧的电影。
从这个角度看,《看上去很美》后的王朔就像是电影结尾的男主,肉体不老不死,意识穿梭在记忆宫殿的不同房间,在所有的时间和所有人最美好的时光交谈嬉戏。
但为什么还是会悲哀?
虽然我看过他充满爱意的交代,看过他恍然大悟的表白,但看本片时,每个人物仍让我感到——困在原地的无奈,和一种浓到化不开的、如影随形甚至成为本性一部分的自恨,一种本能的、驱动所有行为的、深深的、深深的、深深的、深深的、对自我的恨。
是的,正如女一说过并践行的“他好的时候不用我”,甚至王导恐惧的预言“那他不好的时候呢”、以及他之后的追求、抛弃、自我轻贱,所有的人,都是被自恨驱动,无法靠近又无法离去,无法活着也无法死去。
除了女二死前那句“我爱你”。
是的,只有临死才可以毫不羞愧地说一句爱你的女二,也是王朔。
一遍遍给爱人写信却永远得不到回音、总是在黑暗中孤独等待、害怕自己习惯黑暗的女一,也是王朔。
黑处有什么?
只有我。
都什么年代了,还在把男人性无能当纯爱拍。王朔写得这个故事,把男主作为跨越多年的主观视点,却全是被动行为。影片试图用具体的时间,来落实影片的真实感,但实际上每个角色都被拍得如同空总楼阁。王珞丹在清纯和风尘间游弋,导演以为自己拍得是社会,实则拍得是分裂。于是到影片结尾,干脆借着干细胞的概念,直接冲到超现实的高度了。什么“不老奇事”,根本就是叙事全线崩盘之后,作者依旧对自己那点文人式“纯情”的自恋罢了。
最后结局陡然减1星
不知道是不是把大家的常识不放眼里,动手术可以连麻药都不用打,阑尾手术还可以这样~不建议去电影院看……个人看看完出来就是~就这~
忍不住的想快进
看片名以为会是另一部《本杰明巴顿奇事》 但竟然会是这么奇怪的电影 怪到可以让人继续往下看能翻出什么花来//原来是王朔的编剧 难怪前半段的戏谑京味如此熟悉//而从中段开始故事转向对生死与记忆的思考 不过就是真的没有想到导演能这么拍 又疯癫又神奇//活着怕时间不够用 死了怕事情没做完 永生不老又仿佛是一种可怕的诅咒//人的三次死亡到文艺男中年这儿只剩下一次 就是初次心动的爱人彻底忘记自己
没有去影院看这部片子,真的是遗珠之憾。充满文艺片气息的娓娓道来,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了一次人生。关于爱情、人生、失去、错过、死亡,每个字眼都会让你思考良久。所有演员都表现出特别高的水准,女二李婷婷更是一句台词让人破防,王13多年不见竟然能演出原汁京味,太多惊喜让我评本片为2021年最佳国产影片,没有之一。
开篇就带着本杰明巴顿既视感,前半段靠着一丝悬疑撑着一丝好奇,不想后面急转直下步入魔幻超现实主义,编剧的构思完全没有撑起来。所有女性角色(包括丁老媳妇)性格趋同,一个大飒蜜不够,都得是大飒蜜。少年女主到成年女主的气质完全割裂,从清新脱俗一瞬间变得俗艳,没有任何铺垫。男主的转变倒是有层次,前段还算循序渐进,最后非要快进式猛洒狗血。
感觉导演的叙事结构完全被剧本带着走了,镜头也是看得很难受。但是王朔的感觉还是在,片子拍得,哎。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然后发现了山师本部的景,哦原来去年来采景是这部
莫名其妙
据说是男人会看哭电影,电影里女孩子王珞丹被描述的太现实,太社会。男生的懦弱还有孤僻才是现实中最真实的,那种默默喜欢一个人的渴望还有悲伤,太真实了。干细胞让一切变了。如果可以永远年轻,专情这个词汇就消失了。王传君演技派,赞
什么乱七八糟的,到了实验室之后就开启魔幻剧情,本来还打算2星的,结果弄出个更加魔幻的小孩,就果断1星了!还巨长,最后就只是盼着快点结束了!
看前半段以为是部纯爱片丁萌萌死之后突然超现实了起来。就还是什么都想说,什么都说了一点,又好像两小时也没说明白什么,这里面最王朔的大概就是隔壁老王了吧。
前面是精耕细作,后边是草率完结。
有點東西
割裂严重
居然看出了史诗片的感觉
喜欢电影的节奏,喜欢演员的表达,喜欢孤独的旁白,喜欢王朔的语言。
创意与主题还是可以的,有想法,不过导演的执行能力太差,也可以看出王朔的编剧也不行了。大量的旁白式叙述让人觉得很烦,本身电影也就那样,如当中所说,抱歉讲了这么一段很长的故事,剪辑的很差。王珞丹还是美的,王传君全程就是面瘫式的表演,完全不用力。一生追求永生不老的方法,到头来其实都是梦一场,一切的记忆都会消失,只不过是换个思考方式角度去活在另一个世界而已,俗称痴人说梦
割裂严重,用爱情故事包装的干细胞抗衰老广告。
高粱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