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黑社会片子,不固守于黑社会的局限性,而是对在我们人类内心里潜伏的欲望进行揭露的电影,片中三流流氓的形象,展示了欲望是如何摧毁了一个人的一生,不论成功还是失败,欲望使终是一条惯穿于影片中登场人物的心理,结果背叛与被背叛,并走向失败与成功之路。
炳斗曾对导演老友说“要拍出黑社会的精髓”。
可他却忘了黑社会精髓是什么?
是卑劣、出卖、欲望、弑主,为了实现梦想,为了更多利益,兄弟情是狗屁!
电影中最经典的是“生存只需记住两句话:我需要的人是谁和他需要什么” 。
如果说人做任何事都是为了活着,那么只有爱不是,它不能对我们有任何生活提高,它只是我们的心里诉求,藏不住又逃不掉。
就算最冷血的人也会有最温情的一面。
一部关于活着,爱和社会法则之间电影。
我爱不爱谁和我干什么没有任何关系,可是你做了什么就必须要对做的负责。
我很推荐这部影片因为这部影片给我了不同的感想如生活里。。
等等。。
也通过了主人公的表现深深体会到了些什么似我提示大家韩国的黑帮片最好看了 · 我就最爱看韩国的电影和韩国的黑帮片如有朋友知道这方面的话给我提示一下 我会感激他的
如果我没有看过教父,如果我只看过古惑仔这种程度的黑帮题材电影,那么这部片子一定会让我彻夜难眠。
这部影片中包含了能成为“伟大的黑帮电影”的元素:家庭、爱情、奋斗、尔虞我诈、利用、虚荣、财富、友情、背叛。
对多病的母亲、误入歧途的弟弟、成绩优秀的妹妹,他选择了承担,承担对于他的年龄来说太沉重的担子,他努力不让母亲担心,努力教育弟弟,努力给妹妹提供最大的支持,就像“太极旗飘扬”中的张东健一样,哥哥的爱如此深沉,但是他却不知道怎么去表达自己的爱,只是盲目的去爱,去付出,付出自己的青春甚至是生命。
对于贤珠,他显得如此温柔、体贴而执着,“我这辈子只喜欢过你一个女孩子,如果你要我退出,我可以为了你退出这个圈子”,他能够记住她的鞋子尺码,知道她在书店上班脚最累,但是他不懂得怎么去表达自己的感情,所以鲁莽的揍了那个猥琐的店长。
对于小弟,他到死都不能理解为什么会这样,死在小弟的刀下,死在小弟的怀中。
如果我们能理解他当年干掉自己的老大,那么宗秀在片场挨的那一拳也许也是背叛的原因之一。
对老大,他敢于抓住机会挺身而出,只是他还是没弄明白,老大对他说的那句话“要成功只要记住两点,那就是,你需要的人是谁,他需要什么。
”“江山代有才人出,长江后浪推前浪”,实际上是那帮站在金字塔顶的人说的对下面努力向上爬的人的安慰,是他们对利用的美化说辞。
对背叛自己的朋友,他最后选择了利益,放弃了友情,事实上,最后他的导演朋友也为老大效力了。
“一定要拍出黑帮精神的精髓哦”,的确,和教父一样,这部片子告诉了我们,“没有不变的朋友,只有不变的利益”才是黑帮精神的精髓,在这个残酷的事实上,存在着家庭和爱情这两层温情的面纱。
1.他是一个黑社会成员,地地道道的黑帮,打起架不要命。
“黑帮不是这样打架的。
”他对导演好友金珉浩说,然后一个下勾拳狠狠砸在小弟的心脏处,小弟应声倒地,“简单,实用。
”但他总是穿着高档的黑色西服,衣领衣袖整洁非常,这让他看起来俊朗倜傥,举手投足似乎更像白领。
他已经30岁,却仍然无地位无资本,带领着一群小弟艰难地生活。
家里人付不起房租,他知道有些事躲无可躲,当机会来临,他必须出手。
2.赵仁成出演的赵炳斗的故事从暗杀帮派老大的死对头朴检察官开始。
随后,赵炳斗受到了老大的额外照顾,却引起了自己顶头老大的猜疑。
顶头老大决计铲除赵炳斗,却在下手前被赵炳斗发觉,并先下手为强。
随后摆脱桎梏的赵炳斗成为了帮派的栋梁,为了替帮派争夺开发房地产的地契,他带领一众小弟威胁恐吓当地居民,不择手段;在与敌对帮派争夺地契中,他身陷危难,几乎丧命。
最终他还是为帮派清除了障碍,取得开发房地产的资格,自己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然而,刀光血影的经历让他身心皆疲。
在一次感情挫折后,他喝得烂醉如泥,好友金珉浩把他背了回家。
趴在床上的他辛酸交集,泪流满面。
在金珉浩的诱导下,他不禁把过往的经历全盘托出,他说,当你拿刀捅人时,你已经不是你自己,千万不要对视对方的眼睛,因为你将永远无法忘记。
不料,一心想要拍一部真实的黑帮电影的金珉浩把这些细节一一放进了自己的电影。
在电影一炮而红的同时,内中近乎真实的情节却引起了帮派老大的惊慌。
他暗示赵炳斗把金珉浩除掉。
赵炳斗最终还是放过了金珉浩,但金珉浩却因担心自己安危而把事情告发给警察。
逃过警察追捕的赵炳斗一心想要复仇金珉浩,却因为已经暴露了身份而被帮派诛杀,而亲手捅死他的,正是他以前的小弟……3.他忠心耿耿,做牛做马,却不为顶头老大器重。
他出生入死,抛头颅洒热血,却仅仅只是帮派老大的一个棋子,被利用完后像一只蚂蚁一般轻易被掐死。
他爱家人,保护他们、为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而拼搏,最终却连母亲的葬礼都未能出席。
他信任导演朋友金珉浩,尽可能对他拍电影给予帮助。
但金珉浩却因为自己的所谓艺术追求或个人欲望罔顾朋友死活地把他的故事搬上银幕。
面对他最爱的女人姜贤珠,他脸上总带着羞涩的笑容。
他不断地解释说黑帮不是你想象的那样,但他对情敌大动拳脚却吓到了女友。
圣诞节,刚把礼物放到情人手上,警察一拥而出,他忙于逃命,身后留下一个满脸惊慌的女人。
他深情地付出,深情地为爱人煮菜,深情地买上一双穿着舒服的鞋送给她,,但爱情只给他留下雨夜的一个深情的吻。
“就算没饭吃,也不能放下自尊!
”在艰难的时日,他这样教训小弟;“家是什么,家是大家一起吃饭的地方!
”获得帮派老大照顾生活有所起色后,他在饭桌上这样说道。
比起自己的顶头老大,他与小弟们更同生共死,但他弑上时或许不能想象,就是这帮自己一手带大、一同刀里来红里去的小弟,竟然会做出和自己一样的事情。
也许,这本来就是一个循环,一如港产黑帮片《江湖》中所描述的那样。
4.回顾一下电影的名字:卑劣的街头。
究竟卑劣在哪里呢?
欺骗,敲诈,勒索,绑架,暗杀,背叛……片尾再一次闪现这样一个情景:赵炳斗离开金珉浩的片场时,转过头来,脸上浮现带着些许无奈、期许和坦然的笑容,说:“一定要拍出真正的黑帮哦!
”原来,卑劣的不是以上种种,而是这种生存方式。
选择了黑社会,就选择了卑劣,即使最后始终不能逃脱毁灭的境地。
第二遍看完,多了一些细节上的体会。
加上之前看过的影评,写下点自己的感受。
有人说,炳斗的悲剧是他的纯真造成,有人说,他一次又一次的冒险拼命,都是迫不得已,没有主观愿望的上进、奋斗,而只是凭着生存的本能最终将自己置于不可挽救之地。
我觉得两种说法都对。
他的性格没有错,但是因为特殊的环境,导致他的纯真成为致命弱点,成为手刃自己的一把匕首,不管这把匕首被敌人还是兄弟所握。
如果他还是他,但是职业是一个文案,一个司机,一个保安,一个不需要高受教育水平的普通职员,那么他再怎么天真无邪相信他人,再怎么犯错,也不会以自己的性命为代价。
警察、消防员等一些高危职业也许性命也会受到威胁,但是他们不是因为自己的性格送命,不会被并肩的兄弟杀死。
环境——一个有些人可以选择有些人无法选择的条件——是他人生悲剧的最主要原因。
也许你会问,那些和黑社会有关联却生存着的其他人,譬如从头到尾都不亲自动手但沾满鲜血的boss,怎么可以一直存在。
片中的boss可能是最后的赢家,一次也不动手却坐收渔翁之利,不仅让小弟处理了眼中钉检察官,还把房地产生意的一并归为自己名下,处理了本该多分一杯羹的炳斗。
但是,其实他并不在黑帮界混,而只是和那些小混混有着点合作关系,说白了就是雇佣关系。
他们处理的事情,到最后不管怎样,都可以说和自己没有关系,只要混混们没有证据。
那个boss,是在现实社会中有着一定地位一定职位的人,人们心里不会将他和那些杀人雇凶的事情和他联想在一起。
他有着保护自己的手段,但是炳斗没有,那些混混们没有。
他们也就是一些小规模的黑帮,最大的武器就是匕首,一般出动时都是拿不伤性命的木棒铁棍,靠着人多会打的优势出去争地盘、决斗。
他们的本钱就是身体,他们的工资就是靠着那些外表光鲜却沾满鲜血的老板公务员们随心情发放的,无人保护,出了事情不会帮你解决,你解决不好一旦可能牵连自己,就把你解决了,你还不知道最后是谁杀了你。
炳斗就是那个被牺牲的人,他以前的上司是被他解决的,现在他也被自己的小弟解决,这就是现实。
这是小规模的混混,其实都称不上是黑帮。
真正的黑帮如果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明确的帮规,我认为是不允许这种小弟杀上头的行为的,否则黑帮老大有何威信地位可言,有何安全可言。
炳斗的那十几个小混混兄弟,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规定就是“一家人就是一起吃饭的嘴”,“就算肚子吃不饱也要把皮鞋擦干净”,这些炳斗心中理想化的准则,最终敌不过顶头上司的一句命令,敌不过那给他们发钱的,可以发更多钱的boss。
所以,他们毫不犹豫地背叛了炳斗,踏着他的尸体,成为了职位更高一级的混混们。
可以说,炳斗的死是无法避免的。
就算这次小弟们没有听老大的话杀了他,就算宗秀没有去找那个作家算账,就算作家以后没有将秘密说出去,以后也会有同样的事情发生,不管是信任了不该信任的人,还是天真的以为自己的兄弟永远不会背叛自己。
他对儿时好友的信任,他对恋人的专一,他对家人的关心,就像一个普通人一样,单纯可爱。
但是身处黑帮的环境,让他一次一次挣扎、越过法律的界限,越过他人的生命,没有拿到用生命拼出来的钱,却被自己身边的人所害,留下亲人的一无所知,爱人的无尽等待。
其实炳斗一直是没有人保护、没有人罩着的。
一开始还当着小弟的时候,出了事情,他以前的上司在决斗中不小心把对方一个人捅死了,顶头上司也没有罩着他,他只能找一个自己的小弟顶替自己进监狱,以游戏厅的经营权作为补偿。
后来杀了检察官的事情败露,boss也没有帮忙罩着炳斗,也是叫炳斗“自己闯的祸自己解决”,最后一威胁到自己的地位,马上叫另外的人杀了炳斗。
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可以罩着别人的大哥,根本就是一个只顾自己利益而四处用钱利用别人达到自己卑鄙目的的小人。
但是他,到最后,却是最大的赢家。
在这样一个环境,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除非你自己真正握有权利、地位、或金钱中的任何一样或几样。
哪怕是那个导演,在与黑社会有了交集的那一刻,没有人保护的他,只能成为被别人利用、摆布而毫无还手之力的工具。
这个悲剧,第一遍看的时候我有点无法接受。
不接受炳斗就这样突然的、毫无征兆的死了,第二遍看完,才发现之前电影中种下的种子,布下的铺垫,这样一个环境,所遵循的规则,就是这样,只是炳斗和我一样,从头到尾都没有发现,直到生命结束的那一刻,可能才发现,才悔悟,才气愤、才无奈吧。
这样一个对亲人对朋友对恋人温暖的人,虽然是被逼着干着杀人、催债、逼住户走的勾当,虽然是迫于生计的无奈,杀人的确该偿命,但是最不能接受的,就是被身边最亲的兄弟所杀。
万万没想到,害你的会是身边朝夕相处的兄弟,那个口口声声说着“一家人”的兄弟。
如果,如果,电影中炳斗的小弟中,有哪怕一半的人,和炳斗一样,把兄弟都当成“一家人”,也许炳斗的悲剧就不会发生。
不,哪怕有一个人想要上位,那么炳斗还是会必死无疑,另外,只要boss要他死,他就不得不死。
这样美好的幻想,也是不存在的吧——因为他们生存在“卑劣的街头”。
影片结尾,赵寅成(炳斗)回头对导演说,“一定要拍出黑帮电影的精髓啊”。
他不知道,黑帮精神的精髓,与他的信仰背道而驰。
【其实演员们演的很到位,很多小细节都为后面的情节埋了伏笔。
比如boss一开始信任炳斗的时候,每次谈话和蔼可亲面带微笑,后来知道炳斗没处理好事情,说话谨慎表情冷漠,一副担惊受怕事不关己的样子,和炳斗最后一次见面时,已经是决定不再与他有任何关系、划清界限的表情和不信任他的语气;炳斗决定去解决导演时和宗秀(他的贴身小弟)谈话交代后事时,宗秀闪躲的眼神和心虚的语气,已然为之后的背叛埋下伏笔;炳斗跟导演吐露秘密的晚上,说完故事后镜头切换到窗外雨中的高楼,和隔着窗户抽烟沉思的导演,那短短几秒的停留,预示着导演的思考和心中已然有了的计划;后面导演开幕时没叫炳斗,原来是怕炳斗看到了电影发现自己的背叛;最后一幕导演和boss、宗秀喝酒,宗秀进门的那一刹那,导演的眼神,已然知道了炳斗位置被替代,也就是被杀了的事实。
】
很久没有看韩国电影了,因为很久没有公认优秀的韩国电影了。
我选择电影看口碑,已经失去了勇于尝试的锐气,生命太短,没时间和丑女人跳舞。
因为喜欢看黑帮片,从而看过了太多的黑帮片,各个国家,各个时期的,不计其数。
作为一种类型片,黑帮片在情节上已经很难做出突破了,就拿这部《卑劣的街头》为例,它的剧情发展完全在我预料之中,没有一次意外的惊喜。
在比如说香港的黑帮片,正因为情节创意的匮乏,才显示出《无间道》的弥足珍贵,由此也可见一斑。
但是情节并非黑帮片的全部,而通过剧情来反映人性,来刻画人物,这才是黑帮片的真正精髓之所在,这也是为什么优秀的黑帮片能够超脱商业片的范畴,进入艺术片的领域的原因所在。
黑帮片本身的特点,使得它所刻画的人物往往被置身于痛苦挣扎的边缘地带,人物命运被各种社会形态所倾轧、撕扯,人物往往也表现出嚣张、痛苦、冷静、疯狂、睿智、绝望、等极端情绪。
正是基于这个特点,演员在影片中的表演大有用武之地。
因此优秀的黑帮片往往是优秀演员的摇篮,这就不用举例子了,数不胜数。
另外,就像这部电影中主人公最后所讲得那样,他希望他的导演朋友能够拍摄出具有真正黑社会精神的电影出来。
我们可以感觉到,拍摄影片的导演对于黑社会的理解以及他个人的影像风格对于影片成功与否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当导演抓住了一种精神,形成了一种风格的时候,这种风格就成为吸引观众的根本因素,即便导演总是不断的重复自己的风格,观众也是慷慨买账,比如吴宇森风格,比如北野武风格,比如塔伦蒂诺风格,比如杜琪风风格……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当一部黑帮片的情节没有创意的时候,我们还是可以关注影片导演的功力一级演员的表演,如果这两个环节有出色表现的话,那么情节的匮乏就完全可以被忽略不计。
而这部影片的精彩之处就恰恰在于演员的表演,准确地说是一个演员的表演,赵仁成精彩的表演使得这部情节乏善可陈的黑帮片拥有了优秀的特质,可以说,这是一个人的电影。
这个人是赵仁成,它塑造的角色有一种巨大的冲击力,这是一个有爆发力的演员,而他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也是非常到位的,比如影片已开始他去要账的一段戏就非常抓人。
而要账成功之后在车里唱歌的一场戏,那种志得意满,那种飞扬跋扈,依稀让我看见了《红子》里的韩石圭。
赵仁成在影片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性格气质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冷酷,相比之下,《甜蜜人生》里的李秉宪就多少显得有些做做了。
而赵仁成之前在《爱有天意》里的演出相比之下也青涩了很多。
我只能说,有一个性格演员诞生了,但是这毕竟是黑帮片,它的类型特点使得它很容易让演员充分发挥,但却不能作为演员表演的试金石。
这是赵仁成的厚积薄发呢还是昙花一现?
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他今后的作品了。
无论如何,只是一个优秀演员演绎得精彩作品,看一看是决不会让人失望的。
快速的看了《卑劣的街头》,多多少少是冲着黑帮的残酷去看的,想用血腥冷酷的东西冲击自己的神经。
整部片子闪过的韩国人的名字并没能记住多少,但记住了炳斗和他教育小弟时的一句话,“黑帮就算饿死也要仗着自尊心,一但丢弃自尊便是流氓。
”发现自己并未如愿,身上被电影笼罩上了丝丝淡淡的哀愁。
主人公炳斗身上肩负的太多,是作为长子撑起家庭的不二的责任,是为了为自己患病的妈妈和年少的兄妹争取生存权利的抗争,他要为太多太多的东西而去拼争,他所能依靠的也只有自己的这副身体。
为了生存,和其他帮派相厮杀,砍人与被砍;为了生存,他可以冒生命危险替会长去除掉政府要员;为了生存,他也可以去除掉自己的老大。
然而结尾却是颇有些讽刺的看着炳斗被自己一手带起的小弟干掉。
被刀子扎进胸膛的他也许真的有说不出的心痛与无奈,难以闭上的他的双眼,见证着凶险的黑帮斗争中那一个又一个的轮回。
当他的小弟取代他与会长把盏言欢时,我仿佛也感受到了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意义,或许这不过是黑帮生存所必经的一个小小插曲,或许这就是黑帮的法则,或许就如会长告诫炳斗的:你要知道的就是你需要谁和他需要的是什么。
至少我看到了炳斗身上未被黑帮同化的闪光点,对朋友的信任,对昔日玩伴对友谊的珍重,对爱情孜孜不倦执著的追求,也许也正是这些我们看来宝贵的东西害了他,因为他不够狠不够狡猾。
片尾用亦真亦幻的镜头将丙斗那张英俊的写着笑容的面孔又浮于荧幕前,伴着悠扬的片尾曲《old and wise》,他的那句“拍出具有黑帮精神精髓的电影”的话回荡于耳畔。
《卑劣的街头》是一部挺不错的黑帮血泪史。
拍的很现实,让人对于男主角的遭遇很惋惜,他这样一个被生活所迫进入黑社会的人,却没有完全摒弃人性的基本的善(从男主角那一面来看就是如此,从社长及宗秀来看是愚蠢),这些有很多是不应该出现在他这种身份的人身上的,这也是让我们惋惜的地方,他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挣扎的努力适应黑社会却又不想放弃人性的人,正是因为如此,看此片感觉很感人,也很无奈,无奈现实的残酷。
这是属于正统的影评说法,也是正统价值观。
我在此想谈谈非正统的感想。
刚才也说了,炳斗(男主角)其实不适合做一个黑社会的老大,虽然为了生活,他学会了很多(如他知道要对相哲、也就是他的老大先下手为强,虽然是宗秀提醒的,他也知道在最关键的时候向社长间接威胁“我不会把你供出去的”但总给人感觉的做的不太稳妥,不像一个老练的黑帮老大),但他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底线,这是他的错误 。
所以有时候我也在想这到底是他的悲哀还是社会的悲哀,显然他不适合做这一行。
不适合做但是又被现实逼迫着去做,而且还要挑战自己的底线,这就是电影的美感、艺术所在,也是它打动人的地方,因为电影给大众看的,这种感觉最符合大众的口味,大部分人就是这样的,当然也是为了教育人所致。
但是作为一个想作为成功者的人,这种品味是不对的,这种审美观虽然想教育人们往善走,然而却注定将人指向错误的道路,因为现实中没有艺术,只有成功者,对于炳斗来说,他想去适应现实而最终保留了自己的底线,没有完全适应现实他就是失败了,而像社长、宗秀甚至导演同学他们成功了,失败者付出的是命的代价。
其实有没有想过,放得下才能拿得起也可以用在他们身上,对自己的底线的放弃也算是一种放得下,而炳斗却放不下,也许正统观念是觉得他不愿意放弃而不是真的不能够放弃、做不到放弃,可是有没有想过也许他就是没有这种能力放得下而不是自己不愿意,对于他们来说,爱情和善良也许就是奢侈品,他们不应该有(从宗秀最后烧照片的眼神中,我感觉有那么点这个味道)。
但是转过头来想,为了成功什么都放弃了,那我们到底得到的是什么呢?
究竟什么是成功,每个人都不一样。
社长的成功是将他那条路坚定的走到底,炳斗的成功是在两条路之间自由穿梭。
可是我总觉得 ,在当今这个残酷的社会中,坚持走一条路会更容易成功些。
唉……繁琐的世界繁琐的欲望啊!
还是回到正统审美吧,纵观全剧,炳斗最大的错误在于不应该将自己杀人这么大的事情轻易讲给他同学听(这里我都不想用“朋友”,他们只是小学同学,那么多年没见了,谈不上朋友),这使我想起一句话“自己都无法守住的秘密还指望别人守住么?
”他自己的嘴巴都包不住还指望别人包住本身就是一件愚蠢的想法,当然,有可以理解之处,他为情所伤喝醉了,但这个情况也只是可以理解但不可原谅。
看完电影后总在联想他有没有可能挽救自己的过错呢(即酒后吐真言,且被搬上银屏后有没有什么补救的方法)?
一开始感觉有,后来仔细分析下,感觉还真没有。
一开始觉得他最后的补救机会就是杀了那个导演同学,而不是威胁一番再放了他以至与手下(宗秀)闹翻,最后弄得到头来害了自己。
(其实他后来还有补救方法就是出逃或者自首,但这两个都属于事情败露,而且对他来说也结果很惨,不算补救,我指的补救是和原来差不多)。
后来仔细想想,其实这样也不行。
第一:本来那个电影足以使警方有所联想,会再次找到导演和相关人(如炳斗,宗秀他们)调查,这个时候杀了导演反而是欲盖弥彰,只会使警方更加相信电影的真实性,所以杀不得。
第二:正是因为导演杀不得,那个社长何许人也,混了这么多年,早就敏锐的意识到了这点,于是我估计在他看到电影之后就已经想到了最后结局的那个计划。
而不是在知道炳斗没有杀导演同学后才想出来的(我觉得那个计划是社长想到的而不是宗秀,因为在整个剧情中,社长都是很老谋深算的人)至于剧情为什么是社长先让炳斗去解决那个烂摊子再知道他没有杀导演同学后才走的那步弃车保帅,我觉得一是为了彰显男主角的人性善(为突出主题,并不符合真实情况),二是他可能之前试图说服过宗秀,但是宗秀对炳斗还是有一定的感情,一时间难以决断。
不过我觉得第一个可能性更大,因为宗秀这个角色并不是一个感情用事个的人。
所以我说炳斗在告诉导演同学那个秘密后已经没有挽救的余地了,特别是在电影反映后,社长就已经和宗秀私下商量搞炳斗让他当替死鬼,并且拉导演同学下水,让他诬告(也不完全算诬告哈)炳斗。
还有个疑问:如果没有电影风波,假设炳斗没有告诉导演同学,社长会不会杀炳斗?
有很多人认为会杀,因为杀掉他后就可以不用给他那50亿韩元了,而且还可以除掉一个知道自己秘密的人,免得又出现一个日后的相哲。
但是我觉得其实不太可能杀炳斗,一是50亿韩元在社长那看起来应该不会太多,他赚的钱也不差那么点。
二是其实知道事情真相的有三个,炳斗、宗秀和社长。
这是炳斗无意间造成的,杀完检查长后,社长曾说过“这件事只有你我知道”,这个可能是暗示他把宗秀干掉。
但是炳斗愚蠢啊,他没意识到社长的意思,而且他就算意识到也不忍心将自己的得力手下杀掉,所以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微妙的平衡,三角关系才是最稳定的,现在有三个人知道事情真相,如果社长想不让人知道就得杀掉他们两个,如果我刚才猜的正确,那么他的确想让其内讧,宗秀炳斗之间互相杀一个,然后他来灭掉另一个,然后宗秀不是傻子,他肯定知道这种微妙关系,而炳斗刚才说过,他傻嘛。
所以想让他们内讧是不可能了,那么社长如果想一并杀掉两人呢?
这样风险太大,而且也不容易,弄不好他们狗急跳墙自首供出他来怎么办,这个算盘他不会不打,再加上还有个相哲的例子,相哲以前跟他时肯定也做过不少类似的事情,他不是没杀相哲么。
所以,权衡利弊,我觉得他不会轻易动手杀那两人,也就是如果不出那个电影事件,他俩小心做事会平安生活,至少像相哲样能活好长时间,直到再出现检察长和炳斗那样的人才会改变。
所以总的来说,剧情的整体发展不是必然的,很大部分原因是由于电影事件那一偶然事件。
但有个结果可以猜想,现在三角稳定关系已经破坏,宗秀社长两个人的关系就会很微妙,宗秀应该会意识到社长总会找他下手的。
当然还有一点必须说明:以上所有分析都有一个隐含条件,也是剧情设置的隐含条件,那就是警察断案能力不行,他们凭借已有的线索无法找到凶手(或幕后主使)。
“黑帮精神”?
算了吧,那只是炳斗志得意满时对自己这份职业的玫瑰色的描绘。
看看他在失落时对珉浩的悲伤吐露吧:“活着太累了,真想死了好!
”炳斗真的是象他所说的,为了活下去不断地在劳累着拼搏着。
致所有待成功人士:要想好了自己愿意为将来的成功投下多少的筹码。
生命可以吗?
可以,好,舍生忘死了。
亲情可以吗?
可以,好,六亲不认了。
恋情可以吗?
可以,好,独来独往了。
友情可以吗?
可以,好,六根清净了。
炳斗的问题在哪里呢?
他并没有想成功啊,他的“上进心”其实是来自于“一家人都活不下去了”的境遇。
他的老大如果多分他一点职业报酬的话,后面的事情应该很难发生下去。
一句话,被生活所迫。
他也不想投下大的筹码,生命、亲情、恋情、友情,他一件也不愿意割舍。
至于尊严,他更是小心地呵护着。
所以说,投注那么少+成为成功人士的“上进心”又这么来得被动,炳斗怎么可能在黑帮电影里成为笑到最后的那个人呢?
他的狠,并不在血液中,而只在生命受到威胁时才狂放出来。
炳斗对贤珠说,为了她可以离开黑社会,重新开始生活。
问题倒不在于这是不是现实,而在于三百六十行,投注那么少+成为成功人士的“上进心”又这么来得被动的炳斗,离开黑社会了还是没多大机会得到哪个行业的高回报的。
炳斗真是可怜啊,既不想成功又不想下大注,却在职业道路上被推推搡搡地越行越远,最后连根本不想投下的生命、亲情、恋情、友情和尊严也一并失去了。
想起《黑社会》里的Jimmy仔对邓伯说"我当小贩的时候因为想不被欺负才加入了社团",就是说也是没想好下多少注要取多少回报,就稀里胡涂地上了职业道路了。
真是异曲同功啊。
想起我24岁自觉不自觉地走出了大学校门,不是也就这样不明不白的走上了职业道路吗?
我要多少成功,我愿意下多少注来搏,当时真是没想明白过,大学时也没哪节课上有先生教啊。
所以在此郑重致所有待成功人士:要想好了自己愿意为将来的成功投下多少的筹码。
如果生命、亲情、恋情、友情和尊严都可以投下,容我风格不高地问一句?
那做成了成功人士还有什么劲啊?
就为了到时能在几个各怀心事的人面前自恋般地唱一着心爱的卡拉OK吗?
成功不等于幸福,这个道理我离开大学多少年了,才在不断地折腾中明白。
炳斗如果懂得这样的道理了,他会活得多轻松啊。
贤珠对他说:”我怕黑社会;我怕你。
”其实是害怕一个伪追求成功真眷恋幸福的炳斗在人生道路上大行歧道而不能归返吧。
最后不幸正是如此。
就这样再重来一万次,他所能得的都还将是同样的结局吧。
这部电影我觉得拍到珉浩的电影首映都是四星的水准。
从首映式再后面的那些情节看似紧张刺激,其实人物的反应显得突兀,剧情发展也早在预见得到的范围之中,其实看得挺没劲的。
如上所述,炳斗在职业道路上注定是要失败的,但一定要拉珉浩和别的兄弟到这个结局中来“出点力”,有点为了情节而情节了。
首映式前的部分我是个参与思考的观众,首映式后的部分直到影片结束我只是个麻木地被娱乐的看客了,是为这部影片的遗憾。
致待成功人士,想明白了再迈开步子啊。
别象炳斗一样,别象Jimmy仔一样,别象我一样。
这应该是我第一次看韩国的黑帮片,讲述了一个街头混混关于帮派、友情、爱情的残酷而又无奈的生存故事。
29岁的炳斗,蛮力有不少、心计不够多、处事不太狠,一直不上不下得不到老大的重用,过着潦倒狼狈日子。
即便这样,他却教育自己的小弟“黑帮就算饿死也要仗着自尊心,一但丢弃自尊便是流氓。
”这样一个长着一张斯文帅气的脸,干的却是见不得光的事的街头混混,对一个女人发生了感情,难免不让人对感情戏有所期待。
就在他为了生存不得不干掉检察官、干掉自己的老大当上大哥,一切仿佛开始好转的时候,爱情也水到渠成的变得顺利起来,我多么希望时间可以就此停住啊。
但是在卑劣的街头,怎么能指望会有爱情生根的土壤呢?
爱情点缀在一次次奔跑与打架之间。
跟老同学小心的打探消息,以及再次重逢时忍不住的欣喜;频频去买书,只为见她一面;故意把书本掉在地上,乘机目测她的脚的尺寸,为她买鞋;砸开她的门,背着病重的她去医院,还为她熬粥;带她去高级餐馆吃大餐,请小提琴伴奏;某次送她回家,突如其来的强吻和深吻。
这一路走来,炳斗都很小心的呵护着他的爱情,这样的男人最让人心动。
他们可以心狠手辣不可一世,但是却只对一个女人柔情万种。
这样的爱情,就像温室里的花朵,非常脆弱。
当他掏出一个小盒子,向女朋友求婚的时候,一群人先他奔了过来。
本能的他意识到必须跑。
然后丢下她一个人拿着小盒子目瞪口呆,箭一般冲出去。
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
到最后,有些讽刺有些意外地看着炳斗被自己一手带起的小弟干掉。
被刀子扎进胸膛的他也许真的有说不出的心痛与无奈,死不瞑目。
当他的小弟取代他与会长把酒言欢时,我说不出的感慨和无奈,或许干掉别人与被别人干掉,替代别人与被别人替代,这不过是黑帮生存所必经的一个阶段。
影片的结尾,重复了帅气的炳斗对他同学说的“拍出具有黑帮精神的真实电影”的话,意味深长……
尽管都是些已然有些流俗的黑帮戏码,但各种元素整合的不错,叙事也算流畅精彩。3星半。
一入黑帮永无回头,不仅不配拥有亲情、友情、爱情,更是只能陷入械斗与黑吃黑的宿命轮回。自从手里沾上脏血,结局仿佛已然注定。节奏稍慢整体略长,导演那条故事线索有种对韩国影视业的戏谑感,好奇灵感来源。三星半
打斗够暴力,不过并么有太多让人深思的东西
韩国的黑社会,其实和哪里的黑社会都一样,小混混的命运像一个棋子被摆布。和香港的黑社会电影描述重点不同,不关心兄弟的情谊,而是在利益面前,放大人性的自私面和利欲心。说很写实也不算,但是又有get到那个point,都是讲人的变化,结局看的唏嘘
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 -
dark ending,女的,心软的,别看了。结尾曲old and wise有温柔的动人心魄。
黑帮题材,有黑帮精神 , 冷酷、 残暴、 背叛 。
开头震到我了,入戏极快,打斗凶狠,没想到后面越来越拖沓,食之无味
最近喜欢上了韩国电影 简单 生猛 有力 黑帮片师从香港 但是现在已经可以说完全超越香港黑帮片了
庾河三部曲之第二部;赵寅成的脸上大银幕怎么质感这么差(知道他不丑,但这部里就感觉不到他帅,没有电影氛围);拖拖拉拉,太不利落了,把一堆废戏剪掉,缩短时长可能会好一点;爱情线和导演线太差,导致结尾的戏剧冲突消解为无;
走上这街头就再也回不了头
还好,但过长过俗套
有一些卑劣,有一些悲伤
黑帮社畜化,挺好的,打破了一些黑帮浪漫化的想象,最后也是宿命性的表达,总之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可惜导演执行力挺有限的,感情线一塌糊涂啊,还不如不加。
无懈可击的帅啊!!!!!!!!!
李宝英中和了赵寅成的戾气,真是不错的女人啊!
赵仁成很帅~
打得相当惨烈,再风光都没有好结局
电影一颗星,演员一颗星。
再也没有那么帅的赵寅成了........真挚又哀伤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