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蓝色骨头

蓝色骨头,Blue Sky Bones,The Blue Bone

主演:赵有亮,倪虹洁,尹昉,黄轩,黄幻,果靖霖,雷汉,陶冶,毛阿敏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3

《蓝色骨头》剧照

蓝色骨头 剧照 NO.1蓝色骨头 剧照 NO.2蓝色骨头 剧照 NO.3蓝色骨头 剧照 NO.4蓝色骨头 剧照 NO.5蓝色骨头 剧照 NO.6蓝色骨头 剧照 NO.13蓝色骨头 剧照 NO.14蓝色骨头 剧照 NO.15蓝色骨头 剧照 NO.16蓝色骨头 剧照 NO.17蓝色骨头 剧照 NO.18蓝色骨头 剧照 NO.19蓝色骨头 剧照 NO.20

《蓝色骨头》剧情介绍

蓝色骨头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网络写手钟华(尹昉 饰)是一个边缘人物,他是地下摇滚歌手,也是专业黑客。他帮音乐公司的老板徐天(果静林 饰)做些见不得人的勾当。一次意外他勾搭上了一个没名气的小歌手萌萌(黄幻 饰),而不幸的是,她居然是老板的情人……正当钟华迷茫之时,他接到了多年没有音讯的父亲钟振清(赵 有亮 饰)发来的邮包,其中竟然藏着一段在文革岁月中的凄婉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个叫施堰萍(倪虹洁 饰)的女文青,她有着一段与众不同的岁月,与同学陈东(黄轩 饰)写了一首改变她一生的歌曲,而她竟然与钟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钟华看着上一辈人的故事,逐渐了解了他们,他与父亲、母亲最终在一首歌曲中破镜重圆,而他也走上了属于自己的路。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库伊女郎王者天下3盲点第二季老公去哪了希特勒最后的秘密武器丝黛芬妮请告诉我们关于战争的事不止不休依法相爱寻找倾城时光伏羲女娲阿斯达年代记异星觉醒库鲁普星光都市英雄泪夫人槲寄生农场的惊奇圣诞深呼吸的必要失忆十分钟泳池热舞甜心四光猪现蠢记梅林传奇第五季晚酌的流派年末SP~在一年的最后,来一杯最棒的吧~孙中山双截棍我妻子的一切塞文山脉的安东万大熊

《蓝色骨头》长篇影评

 1 ) 拿不了两把刀,就别双刀流了

崔健早年间拍的《修复处女膜时代》,就已经彰显他对电影贫瘠的掌控力和理解力了。

一个摇滚教父,不好好做音乐,非要掺和拍电影,确实是自大了。

《蓝色骨头》是首好歌,但《蓝色骨头》这电影,不及格。

这电影想卖弄一下特殊年代和互联网时代碰撞出来的情怀,但两个年代都没描绘清楚。

特殊年代流于表面,互联网时代更是只披了一件快要掉下去的黑客外衣。

可能崔老师觉得枪、特务、互联网演出、飞鸟病毒这种东西来劲,就像他写的那首歌《网络处男》。

憋着一副“我追上潮流了”的嘴脸,却根本还是在90年代的思潮里打混。

陈凯歌拍《搜索》,至少把人这个东西研究了一下,因为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暴力,说白了还是人心的龌龊。

到了老崔这,他不考虑人怎么样,考虑的全都是概念化的元素。

一部由元素拼成的电影,也就真和飞鸟和鱼一样,四三不靠。

我真为那段在录音室的调情感到脸红,崔老师,如果您拿不起来电影和音乐这两把刀,别老妄想耍双刀流了,好好的关公舞大刀,专精一门吧。

别临退休,最后把自己整成了老顽固。

2015年1月5日

 2 ) 骨头很硬心很软

曾在 B站看过片段,就是三个人合作的那段舞蹈和歌曲,太惊艳了,看得起鸡皮疙瘩。

陶冶的舞蹈好有张力,似乎每一块肌肉都在跃动,那首歌的穿插也恰到好处,除了舞蹈本身的内涵还有三个人的情感纠缠,既暧昧又荷尔蒙爆棚。

文工团这段很有岁月感(芳华相比就感觉人物造型太范式了),黄轩的样貌特别符合那个年代部队文工团的形象,青春文气。

倪虹洁美得不可言状,但旁白说了在美貌和聪明间她会选择聪明,后来当她自毁容貌重新开始,大概才真正进入到自己追求的精神世界,再回到最初的地方,是否一切释然,与青春的遗憾和解。

父亲这个角色更有戏剧性,赵有亮演起来还蛮豁得出去的,得知癌症晚期干脆出走,在山水间疗愈自己。

尹昉演的儿子很有摇滚味儿,没想到他完全不靠自己的舞蹈优势演了一些令人难忘的角色,比如近期的温柔壳,真是勇于走出舒适圈的狠人。

最后那场演唱会太棒了,蓝色骨头音乐和词都那么崔健,女孩的舞蹈虽然没有陶冶专业竟然很让人感动。

崔健把不同时代的故事用亲情关系串起来,三个人又有不同经历,似乎一辈子不能互相理解和接受。

这就是现实,春天的花开在春天里,却没有遇到真正爱花懂花的人。

杜可风的摄影绝妙,不同的时代感呼之欲出,整部电影看似杂乱却逻辑自洽。

 3 ) 蓝色骨头 | 部分台词摘录

● 网线和电脑接触的那个点,就像是信息世界的屁眼。

只要你能经得起肮脏,你就能知道这个世界吃了什么和缺少什么。

音乐就像这个世界的裤衩。

它能遮羞,它又性感,而且时尚。

● 因为选择她的人是首长的儿子。

只有在爱情上我妈是主动的,她总是拒绝让她感到被动的男人。

首长的儿子也不在话下。

● 孙洪身上有缠绵而刚毅的气质是在任何军营里见不到的。

这恰恰给了我妈一个可以主动的机会。

● 我妈默默地在感谢首长的儿子。

因为他似乎比我妈更了解我妈——她应该属于一个舞台,而不是一个战场。

● 但是真正玩枪的人是不用碰枪的。

他们玩的是玩枪的人。

● “不够。

” (..... 我淦 太够了这句)● 谈论历史是要有角度的。

有了角度就有了责任。

网络是没有角度的。

在网络上看那段历史,如同一个漂浮的时空。

不可思议的是我是那个时空出生的。

我都能闻到那儿的气息,却不能谈论它。

(指文革)● 每次跟邹阿姨通话后都会有一种伤感,因为她是我在真实世界里虚拟的母亲。

● 浪漫都是虚拟的,孤独才是真实的。

庆幸的是,只有孤独才是穿越时空的途径,而浪漫只是穿越时空的目的。

 4 ) 彼时杂念

睡前看了《蓝色骨头》,是部好电影。

看的时候却一直出戏,脑子里闪过很多《颐和园》的画面,看着施堰梅,想着余红。

于是又去听了一遍郝蕾的《氧气》,将情感吞吐得如此波澜,容不下一丝暧昧,无论是对信仰还是爱欲本身。

政治向来是情爱的好背景,同样是让人难以抑制的激越,带着腥味,透着血色,丰满而疼痛。

进而怀念起那个年代,仿佛每个深巷角落里都藏着不可言说的禁忌,这些禁忌滋养着我们,成为有记忆的人。

无论是娄烨,还是崔健,都将爱情里决绝的形象定义为女性,似乎在自我面前,肉身反倒轻贱了。

想起母亲曾经说过,当她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班主任一整天都没有出现,后来得知,前一天夜里,这位女班主任独自攀上后山的城墙,跳下身亡,原因是情感问题引起的抑郁症。

人都是擅长悲伤的动物,借着情感的鸩酒,壮起自我摧毁的胆儿,就像施堰梅被生生砸烂的右脸。

 5 ) 几句歌词

崔健老了,还在努力他说,风口浪尖上,枪林弹雨中,我把上衣脱了,子弹往我这打吧,结果有一帮人说,你穿的衣服不是名牌,你怎么没穿裤衩啊。。。

看了他的电影,没有贡献票房,挺抱歉的,《蓝色骨头》贝贝版,听了又听,说说这首歌吧并不可惜 也并不可气 我经过了基本的努力 接受了基本的教育 我就是一个春天的花朵 正好长在一个春天里 ——躁气很多,怨气很重,怒气很正,杀气很盛,前后都是蠢货,左右都是冷漠,与其郁结终日,烂胃伤脾,与其贵古贱今,远香近臭,不如静静心,在傻逼时代打造自己的传奇。

想起贾宏声和姑奶奶,还是觉得可惜又可气。

可是我曾经不太相信这个 我现在还是不太相信这个——成熟者是幸福的说谎者,所以,请不要相信三十岁以上的人,别指望女孩子二十七岁了还会陪你玩理想,崔健说,我压根不相信你们所相信的,我也不太相信我所相信的人活着要痛快加独立才算是有意义我要干我最喜欢干的不管挣钱多少所以我的工作就是一个打字的——经济不独立人格难挺立,无恒产者无恒心,多少仁人志士无奈地表示,先挣钱再谈理想,多少仁人志士慷慨地表示绝不低头,多少有趣的人已经提前阵亡,多少有趣的人准备转身离去,磕,是众生的地狱,是天才的国度。

一开始我只是想发泄发泄委屈可谁知道这一开始就一发不可收拾只要我有网络,谁都拦不住我——都给老子从壳子里阴影里滚出来,这儿有梯子,翻墙补钙晒太阳,人是需要被超越的某种东西还能有什么工作比这更来情绪呢——注意,是更来“情绪”而不是“更有意思”情绪是既不愿令又不受命,爱谁谁还能糊口,混不吝闯荡江湖 钱儿虽然不多所以我并不太忙正好剩下的时间让我琢磨活着的意义。

——思考是刀子是火焰,他们冲在最前面,看见了上帝的冷笑魔鬼的假笑大众的嘲笑。

他们在现实里节节败退,在精神上步步高升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我有人在追求我是不是我精神一向上欲望就变野了。

——变野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他把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的古训踩在脚下,他风风火火孤独自由,如果你追求他,大声告诉他,如果你追求他,他会上你的身,还会上你的灵魂,如果你追求他,小心接近他妈妈我就是一个春天的花朵正好长在一个春天里因为我的骨头也是蓝的——想起金斯堡的妈妈,钥匙在窗台上,钥匙在窗前的阳光里,孩子,结婚吧,不要吸毒,钥匙就就在那阳光里。。。

 6 ) 孤独是孤独者的墓志铭

19岁谈的男朋友最喜欢的片子是“Lost in translation”,他喜欢豆瓣一篇影评的标题“寂寞是寂寞者的身份证,孤独是孤独者的座右铭”。

19岁听不明白呢,今日似乎明白了。

今日一个人去看这个片。

片子说"孤独是穿越时光的途径"。

我被击中了。

我朋友昨天跟我说人一辈子是自己跟自己相处。

可惜我比较2B,好像最近才了解这个事实。

前25年是不懂得怎么跟孤单相处的,后面才开始渐渐明白……第一次看到一部电影这么直白的去描述和父母的关系、那种GAP。

不知道崔健和父母的关系怎么样。

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勇气去直面这个羞赧受伤的话题。

萌萌以前并不喜欢自己,后来认识了钟华开始喜欢自己了。

我感到困惑,那我喜不喜欢自己呢?

有时候似乎很喜欢,有时候似乎很不满意。

用朋友的话说,干嘛跟自己那么过不去呢。

施堰萍是一朵骄傲的花。

女人还是好强一点好,有重生的机会。

虽然比较drama,但是我信她可以。

人长大,就是认识需求,解决需求。

人长大,就是认清孤独、享受孤独。

 7 ) 叼着骨头的,不一定是狗。

这是部充满崔健符号的影片,观影时我脑中交织着《江上的母亲》和《1984》的情境,像这样从扭曲时代的狭缝间悲放的恶之花,何止万千?

悲剧二字只是浮浅的描绘,歌与泣又何能触及那万千鲜活的血与肉?

更为可怖的是,它们不是已经绝迹的故事,它们是我们身边的正在蔓延的现实,今日数百位维权律师的遭遇即是明证。

电影本身有不少不足,但题材属于中国电影鲜有,相对于著书立言,电影这种表现形式更难触及敏感的题材,这也是中国难以对黑。

暗的文革时代进行彻底反思的一个现实状况。

与此对比的电影《归来》则完全避重就轻,消费苦难,活脱脱一部智斗失忆症的温馨动人正能量家庭伦理剧,这样的桥段放在任何时间任何空间皆可,不过是老油条式的世故圆滑。

其不知所云与时代脱节的隔空感更是暗含粉饰,仿佛文革过后就此万物和谐天下太平。

现实中大导演张艺谋俯首帖耳地呈上超生罚款,与其在电影中颂扬的盛世形成了绝妙的呼应,正是这个时代精彩的注脚。

 8 ) 许亿:提前说点崔健《蓝色骨头》的坏话

对崔健的新片《蓝色骨头》一点都不看好,恰好之前听萨顶顶唱的他词曲的一首歌,其中拧巴的唱法是崔健独有的。

但崔健唱合适,一个走飘渺路线的歌手分分钟叫人难受。

崔健这一批人,其实有着很大的优越感,当然可以走在大众前头发声,也多少是他那批人混不吝的性格体现。

他们混的时候自命顽主,有点忧患意识的时候便指点江山,他们是一群上街散步的人中走在前头敢砸车点火出动静的那几个。

他们肆无忌惮的同时,顺手给这个死气沉沉的国拉开过一个小口子,追怀往昔,有滚滚长江水大浪淘尽英雄的意味,但如今,说真的,大江东去,沉船侧畔。

除了说两句老子当年还能如何。

就比如王朔也不知道当下他究竟还能言说什么的时候,只能说些虚幻的东西不能自拔。

崔健对于过往的缅怀,就显得与当下格格不入。

又如冯小刚一样,他们说《红色娘子军》中短裤与大腿能带给他们性幻想时,这个国家的更多人,在上山下乡中颠簸流离。

他们眼中只有乡野,村妇,绝望,和苦难。

性幻想,也许就是奢侈。

所以以这个角度,去想《阳光灿烂的日子》,忽然想到,这个电影的时代感与真实时代是脱离的,这个电影讲的是一个混乱时代中的世外桃源。

那种军中大院子弟的生活,至少要等到若干年后,到我们这些七零后生长时才普及到民间,所以片中的生活其实与我们能感受到的生活才是一致的,所以我们为什么喜欢这部电影,是因为我们小的时候,无拘无束,缺乏大人管教。

但是免于饥饿,恐惧与动荡。

这在我们周边的上一代,是不可想象的。

这些六零后其实是我们这些七零后的启蒙,是我们小时候动不动就对我们满脸不屑,吆来喝去,甚至揍我们一顿的大哥。

所以,我不看好崔健这部电影。

因为我们走到后来,更好的时代扑面而来,我们不再稀罕他们的知识他们的经验,我们懂得东西,已经远远超过他们。

所以,就像崔健在发布会上呵斥那些烂片盛行但在《锵锵三人行》又肯定自己的音乐当年也是因为有商业价值。

其实价值观是难以统一的。

他们肯定曾经,却鄙视当下。

他们觉得这个时代缺乏心灵,但他们的心灵,却满是失落,怀疑,鄙视与虚妄。

当然,对于一个歌手,转行做到导演,我首先要怀疑的是他的技术问题。

又比如,当年那个牛逼的导演张元。

他说他艺术片的时候,我们不懂也就不敢非议。

当他说信手拈来搞个小菜,尝试一回商业片的时候,就如最近的那部什么有没有种的那部。

说真的,看足十分钟。

便足以颠覆对此人的全部尊敬。

当然,拍那么烂也敢上映,他当然有种。

至于崔健,我甚至没有尝试的一点点兴趣。

不想当导演的歌手不是好厨师。

也有人说道,何苦不给我们的摇滚教父一点信心。

我呵呵而已,也许不看他的电影,还能保留些许尊重。

看了,——就像和当初的女神上床,才发现,她有狐臭!

 9 ) 我感到情欲扑面而来

《蓝色骨头》我看到一个小时左右,已经有些觉得索然无味,继续把后面的看完,简直是有些尴尬了。

首先,视角的讲述者钟华的父母,母亲是文工团与孙和陈三角恋的,但是父亲是从哪出来的?

怎么又是特工?

监视?

为什么要监视?

后面因枪被抓?

为什么被抓?

合作,为什么合作?

合作的目的还有表征是怎样的?

这些都是疑问,父亲似乎是跟前面三角恋毫无关系,只是后期突然出来并且争吵的一个男人。

而前面一开始的三角恋还有歌与舞,并且都被开除的内容,与后面到底有啥关系?

就像是凭空放置在前面的,电影整个碎的,割裂的。

如果说文工团那一段是为了突出妈妈追求美,那,那也太牵强了,那一段的高潮就是那个舞,那种压抑而不能说的同性暗恋,倪虹洁在里面只是三分之一,不在重心点上,结果后面就以她为主,并且跟一个冒出来的男人结了婚,生下了“我”,并开始讲述关于“和解”的故事。

和解啥呀?

和解你爸因为莫名其妙的监视你妈,并且不着家,最后还抢孩子的时候,结果被你妈妈拿特制枪打掉了一个蛋?

并且后面的剧情走向是你爸睾丸癌了,你为了钱去捧一个老板的情人,最后睡了人家情人。

而你爸从医院跑出来了,整天跟一群纤夫混在一起,要给自己设计一个葬礼,最后还脱光了露出屁股蛋跳进河里。

这时候你妈都在北美了,你同母异父的妹妹发来邮件,是你妈说谢谢你。

然后镜头一晃,你妈在那个抢你失败的夜晚拿手枪自杀,没子弹,就拿手枪梆梆往自己头上眼睛上撞,搁那自残。

激烈到,痛苦到,奇怪的程度。

最后你妈开始唱英文歌,镜头滑过她脸上的皱纹和伤痕。

这话说给你听,你觉得合理吗?

再加上黑客,病毒,网络,警察,收钱的记者,我的天,这,这是在拍电影吗?

全是概念,全都没有前因后果,后面搭起那个唱歌的台子,唱那几句,差点把我唱过去了 。

什么“第一是健康……”之类的歌词,你看起来顶多二十岁出头 ,唱的歌都是四五十岁朋友圈老男人中年感悟。

还有那个一直在扭的萌萌,还扭出眼泪了,说“以前我讨厌我自己,现在我开始喜欢我自己了”,我真的,真的,不说了。

从整个电影情节框架上来看,很碎,感觉一直在切画面,而且挺乱的,不知道每个场面到底是想传达什么意思,我感觉我没有看到那种“对应”或者“互照”,就是觉得别别扭扭的乏味,故事穿不起来老是让人纳闷。

单说倪虹洁。

倪虹洁长了一张随时打算为爱疯狂的脸,而且还不是好疯,不是狂喜,是注定了要撕心裂肺的绝望,是一张预备痛苦的脸。

我一开始想用“苦情”这两个字来形容她的脸,可是她看起来又不安分,脸上有一种神经质的专注。

她用枪托往自己头上砸的那个场景,我觉得简直太过惨烈。

如果别的女人心碎,可能是无力的哭泣。

她心碎,她就会鼓起奇怪的力量专门用于毁掉自己,所以我说她似乎长了一张预备痛苦的脸。

之前在看她武林外传演祝无双的时候,我就发现,她身上有一种非常强的贤惠的,似乎天生就要做少妇的气质,似乎一生下来就是女人,一个踏踏实实,专门把日子往好处过的女人。

她携带着这种少妇温良贤惠的气质,所以在她脸上出现一种神经质的疯狂,在她预备痛苦的时刻,就让我感到一种悚然的痛苦。

就好像是把老实人逼疯了的那种痛苦。

似乎她在新婚之夜受到打击那样,在温良的幸福中还没有回过神来,就开始面对惨烈的景象,在那种情况下疯了的状态。

我在看她的蓝色骨头里的状态,我脑海里一直在浮现一个词“发疯的女人”,这个词渐渐凝成某一类的印象,好像在我们的社会,在我们的历史中,一直都有一类这样发疯的女人。

这种气质其实和文艺青年是有相通之处的,那种极端,那种情绪的巨大波澜,甚至那种强烈自我毁灭的欲望,那种对于所爱理想化的不可跌落,甚至有一点神经质的个人气质,都是有点像的。

这部电影最吸引我的就是电影文工团的部分,我很钟情于这种三角恋,正在我的点上。

他们三个人的感情全部都是错位的,压抑的,痛苦的,不得的。

我一直觉得电影和小说中很多感情的好看之处就在于它压抑之后带来的张力。

暗恋的深刻之处也许就在于“我没有一次开口说过我爱你,可是我在心里已经说了一千次”,是“我从来没有开口说过我爱你,可是我的头发丝,我的血液,我的衣角,我的手指,全部都在说我爱你。

”孙宏对于陈东的暗恋,就是体现在喊他起床,把手指探进他的后腰,让手指逾矩,一点一点推入进去,摸索进去,那一刻感受会分外鲜明,对方的皮肤,对方的气息,对方脊背上那根骨头,对方衣料擦过手背。

那一刻是多么的惊心动魄,多么的缠绵入骨,多么的隐晦而激烈,孙宏肯定知道。

这种接触会是一天之中的狂喜时刻,泯灭了所有压抑带来的沉默。

假如手指会说话,手指本来就会说话。

就体现在拿过暗恋他的女孩给他那张纸,故意用陈东讨好她而送给她的那只贵重的钢笔,他接过,然后说一句“你是用这支笔写的?

”,就是这种感觉,对方的一丝一毫全是情思,全都珍贵,哪怕是钢笔里的墨水。

就体现在天天给陈东洗衣服,这是不说话的,心绪,这是不为人知的,幸福。

最后他跳了那支舞,在雨水里倒下,翻起,又倒下,翻起,他脱下那个红色的上衣,在那个上扬的动作中紧紧的蒙住自己的脸。

他是一个人独舞,这份感情也只能一个人独舞。

所让我惊讶的是水,激流而下的水,就那样流过他的身体溅起水花,我感到情欲扑面而来。

我感到情欲扑面而来。

 10 ) 身为一个中国人,别浪费自己的能量

万幸,《蓝色骨头》不是“摇滚老炮”崔健趁着电影圈铜臭正浓、沾者有份的一次捞钱行为,相比韩寒的《后会无期》,同样自编自导的崔健震惊了我。

他只是把五线谱上的能量转移到了大荧幕上,一部摇滚电影,尽管主旋律只有一首不同版本的《迷失的季节》,但独属崔健的音符,使整部电影都给我“非常用力”的体会。

摇滚乐真的太棒了,不是插电的乐器,嘶吼的嗓音,“我不在乎你们在不在乎我”或者飚几句脏话的台词就算摇滚。

拔掉插头,认真唱自己的伤痛,唱出集体的无意识,还自己本来面目,就是摇滚的精髓。

《蓝色骨头》是一出“找回自己”为主题的电影,它埋藏了许多敏感词,但隐藏的手法以及流畅的电影场面调度,使它浑身正气。

谁都无需心惊胆战或心机叵测,看到青春冲动就是青春冲动,看到时代丑陋就是时代丑陋。

男主角,摇滚青年钟华一句“我不明白为什么生在那个时代却不能谈论那个时代”的旁白,道破的是几代人不同的窘迫。

老一辈经过压抑,转而变得市侩、圆滑而自以为精明。

年轻一代由于幸福和信息渠道的闭塞,度过了好好学习的时光,一下子进入拼命工作、买房买车、相亲结婚生子、赡养父母的状态。

一旦有闲,所有不需要思考的娱乐方式是最好的选择。

不是回避时代的缺口,而是视而不见。

崔健在这部电影中的用力状态,使我惊讶。

这个成名极早、经历极多的中年汉子,竟然仍像青少年一样相信电吉他的力量能够改变大家的审美一般用力地歌唱。

影片中角色的状态,无论是钟华父母,还是钟华自己,都不是清高的文艺群体,反而血泪淤泥一身,痛的是每个人的痛。

只是他们对待自己生命的态度极为刚烈,哪怕人生失败,也要还自己本来面目。

抛弃世俗的规则,哼着自己的音乐,唱悲唱喜,只求为自己的理想冲到最后。

理想已经太廉价了,说的人多,信的人少。

这是社会压力造成的,钱在那摆着,位置在那里立着,你不上别人就上。

所以很多人是因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为理由,过着目前安稳但不属于自己的生活。

崔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却认为,把买房买车、生子养父母作为压力以致身心不一的年轻人应该问问父母,问问自己,“不要拿这些事当作你失去理想,失去灵魂的理由,也许你该先去问问你的父母是否需要你养?

” 集体无意识,集体不思考,崔健认为“你们在浪费的是人类的能量”。

我特别喜欢的角色,倒不是片中演技青涩的钟华,而是片中钟华老年版父亲。

这位当年的特工,在经历了失败甚至惨痛的婚姻,临老罹患癌症晚期后,没有在绝望中迎接死亡,他为自己寻找“英雄的葬礼”。

坐在巫峡江流上,陪着自己的棺材,一点点漂流到风景绝美的瀑布下。

在瀑布底仰拍他的镜头精美绝伦,一瞬间像极了《春光乍泄》中梁朝伟站在伊瓜苏大瀑布的画面。

同样是两个孤独的男人,钟父毫无悲伤只求面对失败,享受品味真我的临终幸福。

而陷入失恋好似失魂之痛的梁朝伟,则可视为年轻时的钟父。

当钟父这个老男人把自己脱得一丝不挂站立在岩石上时,他的肌肤松弛无力,我看到的是一个精神虬结健壮的男人。

连死亡都战胜不了他,他有什么好遗憾的呢?

《蓝色骨头》排片极少,估计影评见报时极有可能下档。

但这是一部影评人都会用力书写的电影,希望所有见者都有一线机会接触它。

你无法想象,过去我们有一个时代,听摇滚乐都犯法。

可如今不犯法,有几人去听摇滚,有几人听到了真正的摇滚?

身为一个当代中国人,别浪费你的能量!

10月24日发表于《台州日报》

《蓝色骨头》短评

崔叔叔的超长mv,多线叙事没弄利索,使劲儿整催情,还要黑记者拿红包,对摇滚的现代化理解太拧巴也够矫情,无非是加上红色年代特殊的历史性做了符号化的解读跟申诉。不过好在点了当年林统帅给儿子选妃,林二世为中国摇滚第一人的都市传说,以及父权失落,枪的传统男权性暗示,远没有崔叔的歌好玩儿

7分钟前
  • kingkongofkhan
  • 还行

不成熟的人讲着掌控不了的故事,细微的感情、纠葛和沧桑,被述说地像刻意蓄的短胡子一样粗糙和突兀。其实舞跳完,这场电影就结束了

8分钟前
  • 芝士解析
  • 较差

葬送和连接我们的“无限的感觉”

11分钟前
  • 沈困
  • 推荐

今天在罗马电影节看了。影片节奏把握得不是太好,大量闪回,有些片段象音乐剧或者音乐舞蹈剧。主打的曲子《蓝色骨头》我不是太喜欢。但是中间有段小号真是太棒了,那一刻亮了一下。感觉崔健想表达的都还表达到了,只是很有些杂乱感

12分钟前
  • Joyworld
  • 还行

不拘一格,有相当形式的美感

13分钟前
  • 葱油饼
  • 推荐

60后的女性审美就是短旗袍蛇一样扭动身躯这点和艺谋张真是惊人的一致,文革女青年终于去伍德斯托克当了嬉皮士也是让人怪无语的,连音乐都不能好好起作用,真是糟糕啊。

16分钟前
  • feifeiRun
  • 较差

怪不得影像风格这么好,原来是杜可风摄影啊。倪虹洁三角恋那段拍的好,湿润又流畅。有的地方是崔健中二般的坚持。黄幻好美好美!

19分钟前
  • 更深的白色
  • 还行

有孤独的灵魂,但看得拧巴。

20分钟前
  • 花样年华
  • 还行

蓝色骨头,崔健,你还有什么好说的

23分钟前
  • 蕾蕾
  • 力荐

毫无疑问,这将进入2014年个人十佳。非线性叙事、历史现实的时空转换、身份转换、个人现代性与宏达历史观之间的交错自不必说,影片充分展示了一种血性和生命的可能性,它不仅提示了崔健的超凡审美力,同时也微妙的提醒,技术或许不是最重要的,未来的视听语言或许新生于那些“并非导演的”导演手中。

28分钟前
  • 安小安
  • 力荐

宿醉未醒,早班飞机上迷迷糊糊的看完。

32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较差

杜可风的摄影简直了,所以很多片段都很美,文革现代舞那段特别动人。整个片子有一股劲儿,母亲不服命的劲儿、父亲安葬自己的劲儿、历史拧成的结扯不开的劲儿。想表达的基本都接收到了,可惜对导演的歌不感冒。如果可以单拍一部文革那代人的故事就好了。

37分钟前
  • Nouvelle
  • 还行

倪虹洁的音乐加上独舞,美、

39分钟前
  • bird
  • 还行

比韩寒拍得好。

41分钟前
  • Alexander.
  • 还行

剪辑很大程度上救了这部电影也注入了很多眼前一亮得东西,观影时多次想到李阳的短片。大量的闪回与强烈的诉求欲望又令整体过于拖沓,而且作为音乐电影歌这么难听真的是不能忍。

44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还行

真没法看,还是听老崔的歌吧

47分钟前
  • 较差

还是看尹昉。文艺片已经难以看懂了,摇滚歌手拍的文艺片真的更难看懂,跟语文考试考阅读理解似的,全靠自己YY

48分钟前
  • 碗茗-炉烟
  • 还行

半场好片。我应该想做聪明的那种人。

51分钟前
  • 唐小万
  • 还行

半场好电影。

54分钟前
  • 比多
  • 还行

2.5

58分钟前
  • 夏目吾冬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