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绝对五星的毕业作品!
顾长卫张艺谋黄建新都是西安人,我也是西安人。
西安人有个特点,表面憨厚实则感性,跟他们喝一次酒就清楚了。
这样的特点造就了他们都很有情怀,但不擅长展示出来。
这种情怀在广大西安手艺人里特别常见。
以前小时候暑假,我在农村住,村里有个老木匠,平时看上去和一般农民没什么区别,但干起活儿来,你会发现他在闪光,因为他真的爱他的那么手艺,这个就是情怀。
有情怀的西安人到了北京,表面上会更普通,但内心的情怀会越浓郁,因为想表达却不敢表达。
直到有一个机会去直抒胸臆,那就是毕业作品。
每次看电影学院导演系的毕业作品,都会觉得很有意思。
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学了几年,都有膜拜的大师,都有对电影各自的理解,都有想诉说想发泄的。
虽然技法着实青涩。
《微爱》恰好如此。
顾长卫导演摄影出身,快五十了才有第一部自己指导的长篇电影问世。
想当导演的,都是想诉说的,顾导自然也不例外。
当年《孔雀》成片有四个小时,为了上映,生生砍掉一半,导致剧情没法衔接。
但如果你看过四个小时版本的孔雀,你会被震撼。
《立春》也是如此。
导演特别喜欢关注和展示那些资质平平但是有梦想很努力的人,因为他就是那么评价自己的。
与生活的抗争,对生活的妥协,再抗争,再妥协,但内心中的火一直在,希望永不灭,这就是顾长卫导演的情怀。
于是《微爱》诞生了。
不熟悉商业小清新式的电影,意外造成了这部片子看上去很像学生作业。
甚至为了追求真实感的画面质感,让一开始我在观影的时候一直在吐槽这就是个毕业作品的水准。
但接着看下去,我发现这是一部优秀的毕业作品。
第一次让我激动的,是天台上的宝莱坞歌舞片段落。
顾导开始玩电影了,或许是把学生时代没机会玩的东西这次统统过了次瘾。
姜文说过,电影是最好玩的事情,自己的片子只要有一块钱的盈利就行了,因为玩了,还能赚钱,已经是极度幸运了。
我们上学的时候自然也着迷于这种不同类型片的“玩”。
玩过女巫布莱尔的伪记录,玩过道格玛95真纪实,玩过丹尼鲍伊的迷乱,玩过昆汀的碎碎念,玩过朴赞郁的黑色,玩过吴宇森的升格和白鸽。
当然玩的最high的还是一年一度集体观摩的洛基恐怖秀。
第二次让我激动的,是给土豪拍的婚礼VCR。
默片!
默片啊有没有!
那是电影真正的开始,试图用画面讲故事的开始。
歌舞片,黑白默片,恐怖片,土的掉渣的场景,真实又糙到不行的布光,低照度时清晰可见的噪点,这根本就是一部毕业作品啊!
但这真的是一部优秀的毕业作品。
而且导演告诉了我们,电影其实就是要这么玩的。
但如果仅限于这些,还算不上是五星。
没错,还要有情怀。
一个揣梦北漂的编剧,一个年逾四张的老青年演员,一个技术死宅摄影,一个车模,怎么看都是群不靠谱的烂俗的人物组成。
再加上一个被各种外行投资人折磨的烂俗的剧本,这完全就是个好玩但是烂俗的电影好么。
直到梦碎了,团伙散了,那个老青年带着三十万回来的时候,情怀出现了,一切都不那么烂俗了。
那才是寻梦人该有的灵魂!
抛开一切浮华,重新回到最初的感动。
没人投资,老子自己弄钱投资。
一切的一切,只为梦可以成真,而不是将梦廉价的出售。
他们重新触到了那个最初让他们选择放弃原本生活选择北漂的东西。
绚烂的舞台,精致的造型,有观众,有美术,有灯光,有激昂的配乐。
一切的一切,仿佛就快要实现了!
此时,顾长卫大师的一面展现了出来,在升格的镜头中,老青年摔死了。
梦碎了。
向生活妥协不是因为没有勇气,而是在所有的所有都已经尝试完之后,却发现根本敌不过现实的残酷和人生的意外。
就好像有一只手,强行要把你拽回你应该有的轨道,你任何反抗都无效,所能做的只有认命。
生活,才是最牛逼的编剧。
再往后的剧情,不过是要把故事讲完整而已。
但是瑕不掩瑜,这部电影已经可以称得上五星作品了,虽然带着浓浓的学生作品色彩。
不过换个角度想,或许顾长卫就是想任性的回到学生时代而已。
这是一部属于他自己的致青春。
于是在一闪而过的镜头中,我们看到了不靠谱四人组在电影学院的画面。
于是在片尾出字幕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句号版的《城市之光》。
在片尾中,所有人的梦都成真了,虽然只是黑白画面。
于是在空旷的电影院里,我独自鼓掌,为影片,为导演,也为自己。
这是一部关于梦想的片子,披着爱情的外衣。
不想整体把握,只想局部来谈几个细节,想到哪说哪。
蒋雯丽的角色。
说着方言看似世俗现实的房东,却唱着歌剧。
这或许就是梦想向现实妥协的结局,又或许她也曾是北漂追梦的一员,当年她又有怎样的契机,做出了怎样的选择;还有AB嫁土豪的朋友,她们是否都是妥协而富足着。
顾长卫的角色,一个聋哑的厨师,他的梦想是什么?
他热爱他的工作吗?
他曾经妥协了吗?
或许只是不知而幸福着。
其他人呢,是最接近80后的这些人,不甘平庸,乐于追梦。
一些人破釜沉舟鱼死网破;一些人慢慢妥协随波追流;一些人放下梦想蛰伏摇摆。
这一切的一切,只不过是人生,就是人生原原本本。
没有对错,没有标准。
唯一的标准只是,仅仅是自己的内心而已。
你认为值得的,一切都是值得;认识不开心,就调整一个自己舒服的状态,仅此而已。
没有刻意煽情就好,爱情线反倒是刻意了。
死宅大晚上给优酷交了25块钱,就为了和某妞有点共同话题也是够了。
谁知道竟然看入了神。
尤其最后大美妞跑到五台山扇男主巴掌,又说陈哥罩着你的时候着实催了小爷一把泪,毕竟,与小爷如今的情形何其相似啊。。
可惜现实依旧骨感,所以还是说点正事儿吧。
==============1、这片名,这预告片不知道顾长卫是有意为之还是怎地,从片名到预告片,这约炮气息这商业氛围竟然像极了片里为了商业而改剧本的模式,多少人被这片头所蒙蔽,要不是跑男的热火,真心为微爱的票房捉急。
也许真心是顾师傅打算把各种讽刺到底,那些想看约炮骚情的看的稀里糊涂,纯粹就是来膜拜人造人女神了;那些顾师傅的粉又能从张鲁一(by the way,这货前阵子在热播的电视剧娘要嫁人里和蒋雯丽演了姐弟恋,片中还有唯一一次和蒋雯丽亲脸的戏份,也算是一个彩蛋了)、默片、宝莱坞、天台入戏一跃里看到几番顾师傅自带的本色,也算是照顾的方方面面了。
2、荒诞里自有故事,经典自有时间考验虽然豆瓣谩骂不少,分儿也够低。
可是细细咂摸这部电影,无厘头味儿十足,不管是影射中国合伙人(梦想三剑客),失恋33天,黄晓明、文章的出轨(黄),蒙牛、大数据、狼图腾、心花怒放、泰囧宝强,基本上已经将线下几个小成本投资而票房成功的商业大片撸了个遍,虽说很多影评吐槽该电影是土爱情的俗套,但是相比泰囧里范冰冰的生搬硬套,微爱对熟悉元素的植入毫无违和,颇有大话西游和东成西就的味道。
无厘头的精髓在于你植入你借用,引发的是转瞬即逝的认知共鸣,会心一笑,而非春晚小品一般非得来一句才证明你懂生活的媚俗之气。
就这点来说,泰囧看一次足矣,但看微爱,光找彩蛋就够你乐此不疲,更何况这么多类型片被集结在一起又没有《一步之遥》那种姜文式沙文主义的自恋气息,更有说头。
3、基本不靠演技说实话,杨颖的演技一直不敢恭维,陈赫的演技也是浮夸到他演来演去都是曾小贤,就连客串的毛阿敏都甩出主角好几条街,张鲁一是卯足了劲儿地演出了戏疯子,可谓是本戏中唯一来演戏的人(结果也证明是神来之笔),唯一弥补了主角渣演技的就是对白以及拍摄手法本身,这也是顾师傅的火候了,与其说这是个好剧本,不如说这是个好架构,顾师傅是个精彩的编辑,再俗媚的文艺青年故事,都给整出了魔幻现实的口味,不点赞不行。
4、最后说说荒诞微爱是个幌子还是制片宣传的败笔就不去说了,纯故事角度来说,无非还是一个陈旧的梦想遭逢挫折,只是加以了荒诞化,就是故事的最终,对这份爱情,对梦想本身的结果,其实都没有清晰的交代,反而是回归了致敬卓别林的套路当中,荒诞贯穿始终,让你觉得不可思议,但似乎又挠到了深处,在外漂泊时,有时候就是期待满满,渐入佳境,有时候就是意外重重,傻逼不堪。
也许顾师傅想要传达的时:别想用好莱坞那套糊弄出一个中国梦出来,生活是最牛的编剧,总是匪夷所思到你绝对无法预料,唯一留存的,大概就是那一门包饺子的手艺,或者一碗大泡面,来消除你所有的不安。
再拉轰的时尚,也抵不过饺子。
5、彩蛋补充:顾师傅出镜,是个切烤鸭的聋哑人,也颇值得玩味,对一个50后来说,现代人这奇葩的社会已经很难理解,谁会去想一只北京烤鸭被送到烤鸭店然后跑了还被什么民工抓呢?
几代人的代沟已经进入聋哑的境界,我不关心你说什么,我切给你的只是一份最纯粹的烤鸭罢了。
微爱也是如此,微信是你们的,这个换汤不换药的故事,是我要告诉你的。
理解到这儿,坐看未来十年后,这部片子的评价,至少,超越泰囧,分分钟。
影片的最后,北京漫天飘雪,似乎给这个圣诞节没有飘雪的城市带来了一些可贵的不真实。
可惜影片最后却没能让乘兴而来的观众带兴而归。
一直遗世独立的顾长卫也终于在这里低了头,低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明白弱水三千一瓢饮的痴心,也丢了对电影最初的稚气。
世界那么大,可选的东西那么多,他们却选了最昂贵的两个。
故事发生在北京,延续顾长卫一贯对大时代进程中被闪了腰的小人物的关注,电影披着爱情的外衣讲的却是三剑客和陈西的追梦故事。
北京是一个太容易给人错觉的城市,确实充满机会,但现实却是隔着玻璃。
为了获得投资改剧本,一遍遍改;为了自己的梦想,抛弃背叛朋友。
这是多么常见的事情,以为堂而皇之的理由可以让你逃避内心的谴责,但生活不会原谅你,从哪来回哪去,20、30、40岁毫无差别。
你想生活下去吗?
那你承认现实吧。
时间快要跨入2015年,文艺这些词汇越来越滥大街,多少姑娘小伙子追逐着这些名词,以为自己高雅有内涵,做着快接不到地气的事。
看看画展、听着小众民谣、朋友圈发张高冷照片配个Calvino的晦涩话语。
我想他们心中应该有一个共同的偶像叫张爱玲,临水照花,低到尘埃,郁郁寡欢,却以为是爱情的恩宠。
文艺和理想是太过昂贵的词,假如马斯洛当年有预见的话,应该是会在自我实现需求那个金字塔顶认真分析一下“文艺”这个词吧。
文艺应该是一种最高境界的自我实现,它不是拼命努力就能得到的,这需要太多真金白银的铺垫。
真正的文艺是什么呢?
我不知道,但为了去趟鼓浪屿攒了一年钱肯定不是。
她是我认识最文艺也是很有理想的女孩子,时常在书店一坐半天,或者在cafe点咖啡看完一部电影,开始我认为她很闲,聊了几次之后才知道她成绩绩点第一,课余给杂志撰稿,现在在美国做公费交换生。
文艺是需要底气的,这种底气不是钱完全能带来的,而是面对现实的坦然。
影片最后沙果想起来自己刚到北京时的理想,目光呆滞不说话。
如果真的不想低头,没关系,那就别改变,走到底啊!
要知道头撞南墙并非只能原路返回,还可以撞破南墙啊,这时所有的束缚对你都不再有意义。
在立春里没唱出歌剧的王彩玲在这里变成了唱出歌剧的房东,蒋雯丽看着和自己当年一样的年轻人那一刻,或许才是顾长卫想表达的最大的潮讽。
不过,并不重要了,斯年如逝,岁月轻狂。
我一直很喜欢顾长卫的电影,这部失望了。
尽管主题没变,但为了迎合年轻人而采用的表达方式、剪辑方法式,让我无法接受。
57岁的顾长卫把大舞台留给杨颖留给陈赫,让蒋雯丽、句号退回二线,自己像个真正的厨子一样导演了这盘大烩菜。
只是我想问,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还去北京吗?
你还选择文艺与理想吗?
《微爱》并未有何深意,就仅是顾名思义的微信爱情,作为一部主推微信产品的商业电影,顾长卫在此片所做就如同电影中自已塑造的人物编剧沙果那般,只是一味在不断的迎合投资方微信要展示功能的种种需要,从摇一摇,录像传递到朋友圈等等,被拍成这般路数的商业片再难见顾导当年处女作《孔雀》中那感情的真挚与时代的魅力,那么惯有中肯作品的他在《微爱》中做了什么呢?
乍看是有着北漂文艺工作者们为人辛酸的历程,深思细究却是索然无味,仅是照搬了些众所周知的演艺圈阴暗面,调侃的说其主要传递的是微信不是仅会摇出与头像不配的丑女也会摇出Angelababy这般的美女并收获真爱,所以若单从微信广告的角度上来说电影如此够拼的植入也能算某种意义的成功。
曾经看过Baby在一场风花雪月的日子里的恶女戏,真的很不自然,在这个片子里听着她丫呀姐呀真的很不舒服。
尤其是最后baby去阜平找陈赫,怎么前面一点铺垫的细节也没有呀,这女神的感情来得太简单粗暴。
真是在毁baby的形象呀。
整个片子借着恶搞与讽刺的俗套外衣来搞笑,笑点低得故意侮辱智商。
笑点老梗,毫无营养。
简单点说就是笑得没有脑子,只是小丑在台上自己傻乐而已。
不理解顾长卫的风格,但感觉这部片子的整体套路太过单调。
陈赫又拿出她的招牌动作”戝“。
但他的贱在爱情公寓来还适度的可爱些,在这里就只感觉是猥琐了,猥琐的让人感觉象在大早晨在公园里看到一地的痰。
唯一比较喜欢的是看到王姬和蒋文丽两位老师的表演,虽然很短,但演得真的很有味。
尤其是蒋进门前先来段自己标致性的歌剧, 好象是她在’立春‘里唱得那段,一个房租大妈的品味都这么高雅,导演,你这是对这邦所谓文艺青年的讽刺?
本片子里的好多货都有着文艺梦想的鸡血光环。
在这个娱乐圈这个名利场里纯粹的梦想估计是个个位数吧。
有的大多是对名利暴收的欲,可在片子 这些货披上梦想的虱子袍。
梦想都是些幼稚青年的精神鸦片,沉迷其中,丧失理性与思考。
我真的想不明白片子为什么加了那么多恐怖戏呀,导演是玩上瘾了想来个大杂烩,可您定的是喜剧片的基调好不好,你真应该多看看90年代的港片好好学学拍喜剧片里的恐怖戏。
真心的叫个不伦不类。
喟然长叹:国产片不能随便看呀,电影票还在其次,你这真的浪费老子的生命呀。
在办公室大喊了一句:我要去看陈赫的新电影!
隔壁办公室的同事说,是微爱吗?
可烂了,别去。
同屋的说,陈赫是那个曾小贤吗?
2009年网络自制剧《爱情公寓》到12年能上电视了,才开始盘活娄艺潇、陈赫、邓家佳一班人。
当时关于陈赫的新闻,全部与陈凯歌家亲戚有关。
反而被赞叹的是吕子乔孔艺洲和胡一菲娄艺潇,全民风靡犯贱男星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2014蔚然成风,但绝对不是始于2009年或2012年,曾小贤的形象讨喜,可是被锁定在“犯贱”的路线中日后怎么发展?
谁能说得清。
《爱情自有天意》、《老爸的爱情》等一众电视剧作品,不去百度百科“陈赫”决计不会知道,出道几年始终无法跨入电影圈,如果这样下去,就成了2014年的娄艺潇,没什么进步空间了。
总不能去当歌星吧?
陈赫在11月9日出生,这一天的天蝎座下手快、好坚持,他坚持着把自己曾小贤这个角色从《爱情公寓》带到《奔跑吧兄弟》,火了,终于。
或许卖萌是时代赋予的,犯贱由邓超领衔带动出了一股风潮,陈赫又会卖萌又会犯贱,长相也是符合这两年审美,时势造英雄,一个外力,他的坚持是对的,那么他就站在麦浪尖上了。
在女人越来越标榜女汉子的时候,有男人肯去犯贱,低三下四地发嗲说话,一下子越为心头宝贝肉,进军电影圈怎么能不去支持下呢!
所以,反过来讲,如果不是陈赫、Angelababy的粉丝,冲着顾长卫去的,那就会痛苦了。
顾长卫用了一批他熟悉的意向镜头——少女在草原中奔跑,倒影中蒋雯丽的小腿——来让这段“微信爱情”更唯美一些,好像可以为电影赋予一些更深远的寓意,可是呈现出来的反而更加不伦不类。
恶搞不彻底,温情不够格,爱情讲的没有信服力,除了陈赫挑动的眉毛和Angelababy一张脸,这个电影也没有剩下什么了。
“微爱”这种俗套的名字,还不如展开叫大名“微信爱情”,是顾长卫想要青春些水土不服,还是趁着年底也来圈圈钱耍耍票?
电影中出现了很多精心设计可是毫无用处的累赘,Angelababy的前男友与烟,横店一枝花讲的大道理,标榜雨果代表着的梦想,马呆的“背叛”,连女鬼都出现的那么龙套。
副线都是为了修饰主线的,让主线更有张力,看上去很磅礴。
既然主线是陈赫和Angelababy的爱情,那么是不是应该讲讲为了这段爱情,他们有什么挣扎,做了什么改变,内心有什么成长,是否留有一些回忆,在需要抉择时是什么出现在了恩宠时刻?
奇怪的是,他们的爱情与电影推进方向没什么关系,就像一个电影需要一男一女在那,所以他俩就出现了的感觉。
98分钟的电影,一会儿是陈赫如何丧失理想的,一会儿是黄小瓜的内心演绎,Angelababy晒晒脸拉拉箱子,连她是怎么成功的都说的不清不楚。
故事讲的支离破碎,全都浮在表面,如果不是冲着男女主演,电影真的没法看了。
一个模特为了找人照顾狗,微信摇一摇,摇到一个编剧。
于是把狗交付出去,他们就认识了。
等模特回来发现编剧照顾狗照顾的还可以,决定和他做朋友,编剧开始了他扯淡的情景带入生活。
模特突然火了,去了外地,微信不回。
朋友死了,编剧被投资方放弃,觉得北京太难混,还是回家在父母店里包饺子混日子。
模特回到北京,想找编剧,发现他把自己拉黑,追到编剧老家,两人和好,回到北京。
编剧突然事业就顺了。
故事的100%不成立先不论,凡养狗的人一定知道,自己不在家把狗交给陌生人照顾,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已经脱离了不符合常理范畴,电影让男女主角认识的这么浮皮潦草,也就注定要一路浮皮潦草下去。
照顾狗的环节,是展现编剧温柔内心的最好时机,可却只用了一场为狗洗浴的戏就带过去了,这个电影一切都不清不楚的,也就只能一路不清不楚下去。
任何的细节都是不能推敲的,如果你幸运,像我一样,影院里像有托一样领笑,到了微微可乐的地方两位兄弟就会此起彼伏地大笑,弄的其他人也被感染了,大笑起来,在影院内的时光还是很愉悦。
出了影院,细细想来这部电影,真是完全没有回味的必要。
陈赫因为奔跑吧兄弟彻底从《爱情公寓》的三流演员向一线挺进,相爱13年和女票结婚又带了一点优质偶像的味道。
咬紧牙关,没去看《智取威虎山》,看了《微爱》,就当为了支持奔跑那么辛苦的陈赫,也算值得。
可是不是主演的粉丝,莫去了。
很多人说彩蛋有趣,看过,也就还好,反而佟大为的新东方保安最出彩。
讲北漂,神奇的在一个半小时玩儿了好几种类型片,结果真被那些最省事和没特色的城市人流空镜头给吞噬了,全片也是充满了对文艺圈反讽和自嘲的意味。
土豪马大姐的出现让他们的职业生涯迎来了曙光。
为了争取马大姐的投资,“微男”沙果开始了艰难的剧本创作。
看见演员表里有陈赫,就已经默默地把这部电影的标签定义在爆笑喜剧上,与此同时,美艳的“威女”车模陈西、小狗“莫愁”意外出现在了沙果的世界中。
为了写好剧本,沙果倾其所有,黄小瓜、马呆怪招出尽;为了赢得爱情,沙果为陈西扑汤蹈火,而黄小瓜也邂逅了清纯的小青,并且逐渐为爱走火入魔,在微时代的千变万化中,生活处处存在惊喜,大家趁着酒意说着的一个关于青春的笑话。
漆黑里,我安安静静的盯着银幕,看到那些梦想便想到自己,还行吧,开始的时候还看到了【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的预告片,挺好看的,听说今年情人节上映,想看。
被朋友拉去看的,期待值超低,因为她喜欢baby的颜,所以迁就她,但是看完觉得商业片拍成这样也挺不错了。
以下纯属野棉花---陈赫真像周杰伦。
陈赫诠释贱男真到位。
该狗血的狗血,该惊悚的比惊悚片还惊悚,姐这么胆大的也被吓到了。
你个业余惊悚片能不这么卖力吓人么?!
该温情的也温情但不矫情。
镜头语言很赞,不好的剧本,碰上好导演也可以处处闪光,让许多腕儿客串无疑是很加分的,平淡处很提神。
很想知道是不是顾长卫的面子所以能请到这么多腕儿,王姬蒋雯丽佟大为毛阿敏姜武文章打酱油。
哦,还有宋冬野,之前看到豆瓣某友邻说每次听董小姐都有一种一个胖子在意淫一个女孩迷恋温柔地抚摸他的感觉。
当时觉得友邻太过分啦,毒舌也不能这样啊,可是,看到宋冬野出境,有一种。。。
原来毒舌看到的才是真实的人生的感觉。。
看电影时还强撑,安慰自己说不管唱歌的人怎样,最重要的是他带给我们的感觉,只要听歌感觉好就好了。
然后。。
回家后不知道啥时候就有一种强撑的自欺悄然崩塌的感觉。
剧本真的不出色,应该说比较差(搞笑拙劣,台词不算精彩,剧情俗套),但是题材很贴近现实生活,以当今社会流行的微信勾搭为线牵扯起男女主角的故事,写一群北漂青年追梦的艰辛历程,起起落落间可以感受到编剧浓浓的代入感,好像就是在写自己的生活,好像他自己的第一部剧就是这么诞生的(被投资人一拍脑袋的决定左右着作品的生死,人生的转机,这点虽然我木有北漂,但也挺有感的,服务业的大多数人都会被客户这样决定着出手的东西),一帮北漂的青年其中有一个就是这样出头了,或者不济如如剧中沙果,正处于人生低谷中但又终于迎来了一丝希望。
相信北漂的人对剧中人状态和境遇,会有一些会有共鸣。
说镜头语言好,是因为我不懂镜头语言,但是了解一个粗糙的,功底不好的导演是不能把如此简单的剧本如此俗套的剧情,营造出如此到位的氛围的,拍到如此有细节感不做作的。
不过以上也很可能只是我的自以为是,和对导演的过度揣测。
看剧是个心情,心情状态对了,烂剧也会处处闪光,心情不对,好剧也无法欣赏。
不过,既然感觉还不错,何妨大方好评?
最后的评语是,当我对你不抱希望,感谢你没有如我所料。
没想到拍惯了文艺题材略显严肃的顾长卫导演也有这么鬼马的一面。
威女、贱男搭配,干活儿不累。
Angelababy颜值爆表,陈赫耍贱卖萌,笑料百出。
中间竟然还有一段惊悚恐怖片,这电影可够混搭的。
但其实除了让人发笑的情节之外,除去最后5分钟男女主角的完美结局,其他部分也都反应的很现实。
比如双井居高不下房价...作为曾经短暂在双井租住过的我来说,看的更是百感交集;甚至在片子里能找到那栋我短暂栖身两年的楼房。
又比如微爱的编剧,多么痛心疾首的反映了很多电影投资人的心态以及无理要求,画个大饼挂在充满创作欲望的文青面前,无度承诺却不兑现;而被忽悠的文青却要在“勿忘初心”与“拿下投资”中艰难挣扎、求得一个平衡,可说不定什么时候人家招呼都不打就把你抛却了。。。
追梦的热诚,奋斗中的无奈,失去的悲伤痛楚。。。
也能被清晰的感受到。
特别是张鲁一那个角色,成疯成魔的痴迷演戏,就想和哥们儿拍出那部《与狼同居的日子》,可悲的是经过周周转转,他女朋友都上戏了,他这出怎么就这么难呢?
电影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真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得不到却一直吸引。
对我亦然。
看这部电影的过程对我也不是那么轻松愉快,个中缘由就不说了。
和其他事情一样,关键是跟谁一起才有心境很重要。
顾长卫怎么那么想不开拍这种电影?选这主演这演技真是眼瞎了!
或许正如片名一样,渐入佳境。二刷了,看着梦想与现实的碰撞,有的人选择永远活在梦想里,有的人选择回归现实。生活不断的打磨,最后大家都成了朋友,一起去抵抗那冰冷的世界。
大都市这么有爱么?冲陈赫和杨颖来的。
群魔乱舞都来插一脚的影视圈写照。
什么玩意儿
呃,讽刺不是这么搞得……
平安夜一个人去影院看这部电影结果整个放映厅只有我一个人。微信的约炮功能是本片不可或缺的重要线索,但是2010年时候有微信嘛?这部电影让我无比思念北京,如果我一年前没脑子进水决定出国读博现在没准儿就过着一样的北漂+梦想远离现实的生活。陈赫村帅村帅的脸和写剧本时候高潮状印象深刻。挺好的。
圈钱的片子 没有什么意义 现在都要记不清讲的什么了
我以为我眼瞎了看到顾长卫……
原来是这样,这就是北京?
什么鬼臭屎粑粑。。。。而且怎么会有这么丑的男主角????
with 哥哥
电影人的尊严在哪里?演员们的演技在哪里?孔雀立春最爱的那个顾长卫在哪里?电影尴尬得令人不敢直视。与其这么四不像,还不如干脆再拍得飞一些。
我原本以为整部影片里也就baby没演技,没想到陈赫也不次啊,张鲁一算是个亮点,果然看演员阵容就知道这部电影不值得期待
看了顾长卫的#微爱之渐入佳境# 点映 //手記详见图//3.4分(满分5)// 还算是及格的类型片吧。很惊喜导演能接这个时代和网络的气息,而没有走高冷路线,王宝强只有一个。你也只有一个!贵圈大门永远敞开,这三部贺岁片排名就是姜文>徐克>顾长卫
同样是借跑男捞钱的垃圾片,情节零散不成故事,ab演戏真心不行
顾长卫的失败是因为它新片的片名变长了。
后半部分打三星,前半部分打零分。
不是《孔雀》、《立春》的文艺与怀旧,也不是《最爱》的话题性,这确实是不一样的顾长卫的作品。单以爱情/喜剧类型制作的完成度来看,勉强及格。但顾长卫到底是顾长卫,胡闹之下,有自况,有自嘲,有致敬,还有叹息。只是,有几个观众知道《城市之光》呢?顾长卫的“私货”只是少数人的会心一笑。
眼瞅2014要过去了 顾长卫敲在在我心里最软的一块肉上【我给长卫叔十颗星 一点讽刺 一点夸张 一点点就看到了最好的周星驰 到了后面顾长卫就一整个儿的回来了 到了致敬卓别林盲女的彩蛋简直要飙泪了 有人说历史是人的家教 电影也是有家教的 卓别林就是电影的家教 是电影的心怀的家教 导演有这个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