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借东西的小人儿》,第一印象就不好,男主角相貌和《移动城堡》里的哈尔一样,印堂发黑,满脸晦气,虽然后来说明了是有病,但是还是觉得膈应,米林宏昌画人可能都是这个样子,配色的时候非得配出点儿病态来,从前看《移动城堡》的时候就不喜欢哈尔,可能也是这个原因。
想当年吉卜力配色,深沉大气,妈的现在怎么配的跟同人图一样,大概就是从《移动城堡》开始的,《金鱼姬》回光返照了一下子,因为有佳句,所以不妨碍。
你看《借东西的小人儿》,人物和背景看起来多么不搭调,唯恐让人看不出是两张赛璐璐,层次倒是分明,背景忒明艳了吧,我今天上网一查,原来保田道世老太太09年就退休了,斯人不在,果然瘸手。
从前男鹿和熊的树叶子和光是什么样的,大家还记得么,那就像是一群受过高等教育的树,你再看现在的树,雨露湿滑,透着轻薄相儿,让我想起我们学校的音乐学院。
且不说这部片子的节奏里找不到当年的那种张弛有度、纵横开合的刺激,开场一个小时了还在墨迹;也不必提曾经带给我们那么多惊喜的蒸汽魔幻,通篇除了绳子就是钩子;单是从人物性格上说,这就是个乏味的片子,动画嘛,拼到底终归是看角色的魅力。
吉卜力的老片子里,女主角都得有股英气,强的能斩将夺城,次的能凌波踏浪,幽灵公主当年一挫身、一扬手,直看得我目瞪口呆,那顿挫之间,惊心动魄啊!!
哪怕是在男性为主角的《红猪》里,吉娜小姐那种落拓的风致,也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可是在这部片子里,女性的那种野性和勇武看不到了。
开始的时候有那么一刻,我的心的确是被提起来了,阿丽埃蒂把大头针往裙子上一插,太帅了,依稀看到她前辈的影子,我猜想着后面少不得有几个好身段,又能领略一次凌厉的攻守,哎呀,想想就美滋滋的,谁知道女主角竟然这么怂!
泪珠儿攒成的吉卜力女一号那还是吉卜力的女一号么?
我想都不敢想的是,竟然拿男主角的孱弱来衬托女主角的机灵,你当你是新海诚么?
玩儿矫情?
多泄气呀!
不过吉卜力多少年的经营,对动作的处理,还是比一般的动画要讲究,阿丽埃蒂亮相时候的身形一闪,那真是勾人的眼,还有在镜前“缠头裹脑”的那种小细节,章法严谨,不服不行。
唉,要命的还是人物,这俩人给我感觉除了弱就是弱,跟宫崎骏一比,明显输在境界上了,王玥波说话:“急急如丧家之犬,惶惶似漏网之鱼”,从头至尾,畏畏缩缩,犹犹豫豫。
青春的激情和梦想的火焰啊,都没了,光剩下苟延残喘了,忧郁个屁啊你,那种从容,那种大气魄,跟《夏日大作战》比,高下立现,完全走偏。
镜头剪辑也矜持,没胆量显得,跟老一辈的宫崎骏大友克洋完全没得比,跟MAD HOUSE、Studio 4°C的几位当家的相比也差得远,四平八稳,没情绪,看得人腰疼。
再说音乐,开场的那是啥玩意儿?
小车儿一边儿开小歌一边唱,太搅和了,和阿春的破车一样,碍道。
从前的交响乐听着多得劲儿,不比这更空灵清新,还上口。
不是捧久石让,久石让他对路啊!
本来没必要这么苛刻,我又没花一分钱,怎奈吉卜力的招牌在那儿,对他的期望就大了,毕竟将来几十年的时间还指着他呢,有朝一日,免不了陪儿子一起去电影院捧场,那时节,谁不想拍着大腿说一句:地道!
京剧《四郎探母·杀婿》里头,铁镜公主为救夫明志有这么句话,说:“好马不着双鞍辔”,萧太后答曰:“哪有那长生不老的人”,公主无言以对。
吉卜力固然是金字招牌,可惜,也不是长生不老。
有些人出现在你的生命里,只是为了给你上一课,或是保护你一程,然后转身离开。
也许这样,也许那样,无论怎样。
你们终究没有在一起。
我想起Fate之中最经典的那句卫宫士郎的台词:“总有一天记忆会变的模糊,她的声音,她的一些动作或许也会逐渐淡忘,但即使这样,唯独我喜欢过她的这件事我会依然记着。
”你会永远记得他。
所以爱过或是没有,又有什么分别呢?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最后一句,真的会实现么?
你小的时候做事情会追求结果吗?
能追求结果吗?
反正我小时候不会。
总觉得看一个苍蝇飞就能飞半天,看蚌壳张嘴也能看半天。
或者只是盯着自己的手掌一点一点的看···看了这部电影,你却想看个爱情,看个曲折离奇,那你就老了,老到忘记了什么是幻想,什么是童话!
躲在凳子下 床下,视野是那么的不一样。
20年没用过的孩子高度了,阿莉埃蒂就是我!
躲在叶子底下,梦幻般的小屋,一块糖用双手抱的,微风拂过的花海,可望而不可及的王子,真美好。
首先:是个好片子。
但是看完之后总感觉缺点儿什么,心里有个深深的洞没有被填满。
觉得这个故事太短没有讲完。
片子不长,比起其他吉卜力作品,虽然人、内容中也出现过“物种灭绝”此类比较非日常性词汇,但就总体而言内涵信息量非常之少(紧接着看的《INCEPTION》的信息量得是这个的十倍),看的时候不太用思考。
但是话题其实是相比较而言是沉重的,而且没有什么笑点(萌点倒是一堆一堆的,之后详解),所以这应该算一个正剧。
新人监督的实力自然还有待提高,不过成长总还是慢慢的事情,相信吉卜力会后继有人的!
↓混乱顺序的抒情和吐槽,微唠叨,见谅:一切都是浮云,就抽餐巾纸最萌!
那叫一个大萌,少年少女的萌点全部爆发,我不行了!
嗷>口<!
每次男主角正太SHOU君的大特写一出来,我怎么就那么心情舒畅捏 =v=)/上来祖母开的就是大奔,直奔自家小别墅,屋子里还有若干年前专门从英国订做的小人专用微型小套房etc……万恶的资本家啊TvTHARU大娘,你就是一拆迁办的!
瞬间阿凡达满塞=v=|||看来2010年的主题就是拆迁,so;老爹萌,敢问您和孩儿她娘是怎么认识的?
该不会是因为身边没有其他适龄女性吧=v=+志田妹子和神木君配音萌。
听妹子的配音是第一次,一听妹子那张嫩脸就浮现出来,和角色感觉其实很搭的。
神木的配音感觉比《钢琴之森》和《Summer Wars》有进步昂,表扬!
我看你们就CP算了,反正也是一个班的……藤原龙也配音的那个S开头的猎人角色(对不起我真的没记住叫什么OTL),没出场几下,但怎么看怎么觉得以后绝对是官配的,因为物种都快灭绝了,没办法女主角估计也只能这么凑合凑合了……不过最后的浆果还是让人蛮心动的>////<最后,“借东西的小人”什么的饶了我行吗TvT……至少也要是《寄居的阿莉艾缇》这样的吧!
要说平淡,《借物少女》还真不是吉卜力最平淡的电影,《起风了》就要比这部电影淡N倍,明明是那么传奇的一个人物,动画的呈现却是一个平淡没有高潮的故事。
然而,平淡并不是缺点,大多数时候也并不算是一个贬义词。
在吉卜力,就更是如此了。
与宫崎骏(此片宫崎骏只是编剧)以往的电影差不多,一个明眸善睐的清纯少女,一个笃定坚韧的少年,在斯皮勒身上集中了幽灵公主的野性也有《哈尔移动城堡》中哈尔的勇气。
甚至连这些人物的形象也差不多,如果你看了足够多的和宫崎骏有关的电影,就会发现艾莉缇和KIKI长得差不多,翔有点像小白龙,更像堀越二郎。
我在每一次看完宫老的片子都会感慨,似乎每部电影都一样,但是又都不一样。
人是怎么可以将一样的东西一次次的重复给你看,而你每一次都能看到不一样的呢?
这,是这些电影的精神内核。
在宫崎骏的很多电影里,女孩都是主角。
曾经在一本学术书里看到,日本人认为女性是日本人的精神性别。
奔跑的女性、坚强的女性、在废墟上勇敢的重建的女性,如果你足够留心,就会发现,真的很多日本艺术作品的主角都是女性。
在这部电影里,女孩艾莉缇是当仁不让的第一主角。
与她相比,翔和斯皮勒都是衬托她的配角。
这也是一个成长的故事,就像KIKI的故事。
艾莉缇14岁了,要去独立借物了,和所有宫老的电影一样,她也是独立且充满了勇气,她一样拥有一个事事担心自己的老妈和鼓励自己飞向更高的天空的爸爸。
百分之九十的人和我一样,大概心底都有这样的疑惑:明明就是偷嘛,干嘛要说是“借物”呢?
我是这样理解的,小人一族依仗人类生活是从他们的祖先就开始的,在他们看来,借物就是取走一点点并且不打扰人类的生活,他们并不以自己人小处于劣势而自卑,而是堂堂正正的说一句:借物,并且借物的过程,也非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理所应得,是经过一番努力的。
电影中很细心的刻画的“借物”的过程,借物也是小人一族赖以生存的工作。
爸爸用手头的东西打造工具,并且还需要锻炼身体,练习攀援,还需自己动手改造从人类那里借来的东西。
妈妈是家庭主妇,将爸爸“借”来的东西做成一家人生活必须,他们一家人在下水道里打造了一个只有一个鞋盒子大的温馨的小家。
自从翔的祖父辈在家里看过过小人族之后,他们就建造了一座人偶房,想要送给小人族当礼物,但是直到艾莉缇这一代,也仍然谨记:不能拿走玩偶房里的任何物品。
我想不仅仅是怕被人类发现吧,还有,小人物借物的骨气。
什么是可以拿的,什么是不可以拿的。
经过自己努力获取的东西,也只取自己需要的部分,不多拿,也不虚弱的等待馈赠,这就是小人借物的骨气吧。
现在,我们经常会看到直刺弱势婊的文章——“你弱,你有理啊?
”小人物给树立了多么正面的一个形象啊,他们不贪婪不以弱小而自卑也不用弱小道德绑架别人,一家人从来没有发出:啊,你们是大人族啊,一颗方糖算得了什么?
一张纸巾你又不会在乎,我们可是什么也没有努力求生存的小人一族啊。
这样的话,一家人从来没有说过。
当翔问艾莉缇你们有多少族人的时候,还是带着大人族的优越啊。
少女艾莉缇并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剩下多少借物族,但是她自信且坚定的说: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努力活下去。
“借物”是为了努力活下去,也是为了努力活下去,所以,“借物”才不可是偷物乞物,就像我们要努力工作,但是如果为了一口面包要卑躬屈膝,怕是这一辈子活的也是憋屈、难受。
工作也是为了活着,有尊严的工作更是为了活着,这就是生命的质量。
最终艾莉缇一家也离开了翔的屋子,你可能会和我一眼讨厌阿春这样的人。
她们很愚昧,仗着自己强大的身躯(也可以是大嗓门),自以为高人一等,恃强凌弱,心中毫无悲悯。
但是从人类的角度来看,她不过是一个忠心的女仆罢了。
她比主人更在乎那一块方糖、一张纸巾。
为什么要将这样的一个角色安排在女仆身上呢?
这恰恰是这个世界的倒影。
老屋的主人都对小人族怀抱包容、理解和欢迎之心,而一个不关己事的女仆却想要对小人痛下黑手。
越是处于社会底层的人,越是缺乏一个良善、容人之心啊。
她们对小人的态度,就像她们对待那些比她们弱小或者她们不懂得的人的态度一样。
阿春眼中的狡黠、诡秘,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通过欺负他人获得的存在感和优越感。
这样的人不再少数,而生活优渥的人反而更能宽容待人,尊重弱势者。
所有的人,在这个动画以外的世界,其实都能找到原型。
翔说:是你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
电影并没有过多的表现这个少年,但是毫无疑问,他是很孤独的。
父母离婚,无人关爱,哪怕就是要不久于人世,也依旧得不到虚假的关注。
在保护艾莉缇的过程中,或许让这个少年获得了勇气,哪怕自己身体孱弱,也是可以保护自己所爱的人。
虽然电影绝口不提大人族和小人族的情愫,但是,翔的心脏中有一个地方属于小人少女艾莉缇,他们当然注定分离,你可以将他们的情谊解读成友情,但是我更愿意将它看成情窦初开的爱情。
红色的桑葚代表一个世界可以被成就的感情,小小的发卡和一颗方糖是只能被怀念的感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有自己要去到达的远方,少女艾莉缇和少年翔的感情,刚刚好,给人温暖、永远被怀念的尺寸。
你永远都不会失望,留出一个半小时的时间给吉卜力,它永远都是淡淡的,永远都给你用最平淡的口吻说一个说了很多很多遍的故事,但是每一次,对你而言,却又都是新的故事,每一次,依旧是熨帖的感动,平实的温暖,这就是吉卜力的魅力,这就是宫崎骏爷爷打造的梦幻国度——其实,它不就是你的童年么?
影片一开始男主角翔和他的姨婆就出场了,一脸忧伤的少年伴随着略显孱弱的体态,不知令多少少女观众心痛怜惜呢,临近家门时一辆小红车挡住了路,姨婆埋怨似的随口说了一句:“又是阿春在添麻烦呢”,这一语引出了后来阿春会继续做令人不悦的事情的可能性,紧接着在翔等待姨婆解决问题的时候女主角悄悄登场,身高还不及一个月桂叶子长的阿莉埃蒂尽管小心谨慎的躲在叶茎背后,但是被翔发现了,然而阿莉埃蒂并不知自己已经暴露在人类的眼前了,随后女主角躲过猫的追捕以及蟋蟀的打扰返回自己的卧室时被母亲发现,本来有点生气加担忧的母亲看到阿莉埃蒂为她生日特意採回的月桂叶子时破急为笑。
讲到这里,影片只用了五分钟就已明确的暗示出每个主人公的性格了,相信观众也有所察觉,翔是个沉默寡言却又细心明察且身体虚弱的男孩子,阿莉埃蒂是个活泼乐观、孝顺且有主见的小勇士,埃蒂的妈妈则是神经脆弱但又偏爱物质的家庭妇女,阿春虽未露面但已可以断定是个多事又讨厌的女仆。
作为动画电影界的泰斗,宫崎骏先生担当的角色从原画师到导演再到监制以及编剧,可谓是胜任各个角色都游刃有余,做编剧自然也不例外,故事讲到这里,既然主人公都悉数登场,那么是时候该点题了。
果然,阿莉埃蒂的妈妈提到了“如果有砂糖就能做美味的紫苏汁了”,于是我们的小勇士就提出了她晚上想借东西的想法。
看到这里我们开始有所不解了,什么叫“借东西”?
难道小矮人和人类有合约?
小矮人的生活用品缺少的时候就可以和人类借?
那又为什么必须是晚上而且是等人类睡着了再借呢?
随着镜头的推移,答案很快就揭晓了,我们看到女主人公和她的爸爸一路披荆斩棘利用勇敢和智慧潜入了在他们眼中人类巨大无比的厨房,这时候相信大伙都明白了,这爷俩分明是偷东西了,还要美其名曰“借东西”。
随后他们成功的“借”到了砂糖,历经千辛万苦拿到的那颗砂糖在人类的世界里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实在是比我们每天浪费的食物要少的多,作为人类我开始同情小矮人,这么辛苦的讨生活来维持艰难的生存,他们若不是没办法也不会偷吧!
既然逼不得已必须得偷而且还得偷的心安理得,他们只能自欺欺人的管偷叫做借了。
宫老赋予了小矮人和人类同样的世界观,他们和人类拥有一样的语言、文字,他们也有羞耻心,确也贪图享受,如果不是阿莉埃蒂的妈妈还想要纸巾的话,这爷俩就不会被发现,也不会紧张到把已经到手的砂糖掉出来。
当然,事情如果只是丢掉了砂糖这么简单就好了,关键是他们被人类发现了!
这预示着他们可能面临灭顶之灾!
他们必须想办法尽快搬家。
人类真的那么讨厌小矮人吗?
其实翔的家族非常富裕,施舍这一点点东西给小矮人真是九牛一毛,而且他们本意是希望可以和小矮人和平相处共同分享生活用品的,从翔的曾祖父为小矮人量身订制的公仔屋就能看出,但佣人阿春却视小矮人为偷东西的老鼠,欲除之而后快,她没有一点点的包容心和爱心,甚至偷偷抓住了阿莉埃蒂的妈妈还差点把她送研究院,最后翔知道了阿春的阴谋帮助阿莉埃蒂救出了她妈妈。
小矮人的生活历经波折,故事接近结尾,能看出翔喜欢阿莉埃蒂,并且想要保护她,我们从正常的思维猜测结果,阿春既然是翔的佣人,那么翔是不是可以光明正大的制止阿春继续伤害阿莉埃蒂一家,并且让阿莉埃蒂一家搬进公仔屋过上幸福安稳的日子,但结局却不是这样!
从安排斯披勒出场就注定结尾不会这么理所当然,这个黑黑的小矮人救过阿莉埃蒂的爸爸,并且告诉阿莉埃蒂一家他们还有同类存在,他带来的最关键的信息是他并非“借东西”一族,他靠自己狩猎为生,他不用过寄人篱下的生活。
这个重要的伏笔为后来阿莉埃蒂一家搬走做了重要的铺垫,尽管前途未卜,尽管要放弃美丽的家园,但他们还是毅然决然的离开了这里。
宫崎先生身上独特的创作力,赋予了这个故事独一无二的世界观。
他将影片的主题上升到很高的哲理层次,其实人类和“借东西”一族的小矮人没什么分别,我们不也是像大自然不断地借东西吗?
如果不借我们就不能存活,可既然是借东西那该怎么尝还呢?
这值得我们深思。
影片的故事给出了答案,还记得阿莉埃蒂在临走前与翔的分别,萧瑟悲凉又令人感动,翔说:“你激发了我生存的勇气”,(翔患有心脏病,马上要动手术),把那块儿对阿莉埃蒂一家都非常重要的方糖送给了她,而阿莉埃蒂也把头上的发夹留给了翔,不舍的抱住翔的食指泪流成河,一字一顿的说出心中的寄托:“很高兴曾得到你的保护,以后都要健健康康”。
小矮人借走了人类的东西他们用勇气、用爱、用心、用感恩还。
那人类呢?
如何偿还我们欠下的债?
内心澎湃地看完<借东西的小人阿里埃蒂>,从一个微观的角度讲述了一个关于“公平”的故事,看似简单却无比深刻。
一个中产的生活样板并不适用于任何人,更不用说是不同物种。
彼此尊重,而不是把你喜爱的强留身边,给他你认为好的东西,因为对于“好”的理解,彼此的看法并不相同,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宫老的影片必然会引起诸多的关注,已经有很多强人写了强评论,我就只写点见缝插针的小心得和细节吧。
其实这部片子的特点就是“细”,每一处每一点都是用足的心思,而从整体的立意上来说,确实无法和之前的几部吉卜力经典之作相比,这里就不赘述了音乐这次的音乐相当出彩,已经出彩到有点超越作品本身的地步了,一开场就被配乐惊艳到了,而电影的场景固然是典型的宫老温馨明亮风格(有没有觉得那个汽车开进院子的那个场景和龙猫的某个场景非常相似?
)令人微微有点注意力被转移掉了,这也是少有的几次我竟然会在开头就开始看歌词的。
电影原声更多的应该是烘托原著,而不是喧宾夺主嘛。
另外,影片的效果音也非常出色,阿丽埃蒂站在翔身上的时候,翔的脚步声会根据阿丽埃蒂而变得沉重而冗长,细节之神啊……电影的萌点光光电影中“小巧的物件”这个就已经是最大的萌点了!!!!
小小的DOLL HOUSE,小小的人儿,微观的世界里什么都变大了,不觉得看着小小的精巧的世界,心里仿佛会有猫儿一样的爪子轻轻挠心口一样的感觉吗???
所以翔后来对阿丽埃蒂说,自己很想要保护她的时候,实在是太自然不过了!
但是宫老编剧的立意非常明确地没有让阿丽埃蒂只是成为一个卖萌的小美人儿,人家是有自尊有追求的借东西一族的后人。
纪录片里宫老认为阿丽埃蒂踏上翔的手去寻找妈妈这个细节,显得阿丽埃蒂仿佛变成了人类的玩物,就此和米林争论了很久,最后这个“走到翔手上”的细节还是得以保留了,最后阿丽埃蒂踏上翔的手之前那5秒钟的动作和表情,用了30多个分镜来表现她下了很大个决心。
我倒是觉得这个地方并无不妥,至少很能体现出阿丽埃蒂是真的开始信任翔了。
但宫老的这个态度也很赞,即使只是一个小小的人儿,依旧是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不容亵玩的主体。
纪录片里说工作人员设计了很多人类平时生活中稀松平常的小物件在阿丽埃蒂的生活中会如何使用,只是大部分都没有在电影中用上而已,其中有一个“阿丽埃蒂棉签的各种用法”没有用进去真的太可惜了呢。
现在我要开始细数各个把我萌翻在地的镜头了,首当其冲的绝对是阿丽埃蒂和翔第一次见面的情景,完全没有预兆的(即使是我在看了纪录片之后仍然没有心理准备),猛然一下子,心就开始狂跳起来了,翔温润的眼神,温柔的声音,还有向光润的嘴唇的特写,从未见过同龄男性的阿丽埃蒂少女心怎么可能躲得过。
当时小姑娘躲在纸巾后面的反应一方面是族训的约束让她不能在人类面前现身,一方面是因为少女感情上冲击时的害羞吧。
有人在争论说这里是否阿丽埃蒂和翔是否有萌生感情,我觉得无论是那个镜头的背景音、镜头的特写,还是阿丽埃蒂表情的细微变化(据说这里短短几秒的分镜也用到了30页之多)都已经是情愫在滋生的明显的暗示了。
然后就是小土著君,这个孩子是个又喜感又惹人爱的角色,这孩儿一出场的时候不知为毛我就觉得他一定很快会被阿丽埃蒂美人儿俘虏。
阿丽埃蒂那个有点神经质的妈妈在各种咋呼着问东问西的时候,小土著君只是笃定又略略迟钝地几声“嗯”真是让人萌生“这孩子今后一定会成长成好男人”这样母爱一般的情绪(男生请无视我)然后是在阿丽埃蒂那个西式的家中蹭地就提出一截蟋蟀大腿还说很鲜美的时候,这孩儿的实诚和天然让人简直要感动到热泪盈眶……然后影片最后在水壶上给阿丽埃蒂送的树莓(吾有幸吃过野生的树莓真的很美味),不觉得他的细心虽然不像翔那么温柔那么明确,但却隐隐约约丝丝入扣吗?
说到蟋蟀腿,影片中的各种虫子起到了非常奇妙的作用,比方说最开始阿丽埃蒂和爸爸去探险的时候遇到了蟑螂,阿丽埃蒂仿佛是用驱虫器的棍子赶走了它,阿丽埃蒂坐在草丛的石头上,有一只西瓜虫爬了过来,阿丽埃蒂顺手就抱了过来,西瓜虫就缩成了一个球,于是阿丽埃蒂这个(一点也不怕虫子的)姑娘就开始把人家当球在手里抛来耍去了!
(捂脸,人家小时候也经常玩西瓜虫的)还有翔把方糖放在台阶上后,阿丽埃蒂没有拿,于是很多蚂蚁过来搬走了,阿丽埃蒂挥手赶走蚂蚁们的镜头也相当有趣呢影片中春姨这个有点反派的角色和翔智斗的那一段也非常有意思,翔竟然能想到把已经放在阿丽埃蒂家的那个DOLL HOUSE厨房再拿回来放回去,而没有被春姨抓到把柄,无疑这孩子腹黑指数也不低。
最后想写点对于翔这个角色的看法。
虽然翔是一个家境优裕身患心脏病的气质有点阴郁的温柔男孩子,但是其实内心的冲突很多,并不如表象上那般平和的吧。
在得知那个DOLL HOUSE 就是祖父想要送给小人们专门定做的礼物之后,急切地想对阿丽埃蒂好,不管不顾地就把阿丽埃蒂家房子一面墙给拆了然后鲁莽地把自己的礼物(精巧的厨房)送了出去(他到底是什么时候发现阿丽埃蒂家在那个杂货柜下的!
),在阿丽埃蒂在草地上终于同意和他见面的时候,他那么毫不掩饰地就说出“你们是要灭亡的种族”的话,内心有许多无法爆发的力量吧。
最后的最后,还有个细节我很在意很在意,后来翔还写过一封信,和一朵小花一起送了过去,信的内容在影片中都没有展示出来,大家猜猜看到底写了什么吧???
《幕后制作》:吉卜力再出新作 改编英国儿童文学 距离《悬崖上的金鱼姬》问世已经过去了两年,暑期吉卜力工作室为大大小小的动画迷们带来的最新力作是改编自欧洲儿童文学的奇幻故事——《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
在《金鱼姬》完成之后,宫崎骏旋即开始考虑下一部作品的题材,经过反复思量,他选中了英国女作家玛丽·诺顿的《地板下的小人》。
这部小说出版于1952年,故事的主人公是只有十公分高的迷你人,他们靠暗中借取人类的物品为生。
在当时魔法系作品盛行的大潮中,生活在人类日常世界、毫无"超能力"的小人吹入了一股新风,小说获得了英国权威儿童文学奖"卡内基奖"。
作者玛丽·诺顿经历过大萧条和世界大战,有过颠沛流离的窘迫生活,她赋予了笔下的人物鲜活的生命力,鼓励小读者们积极进取。
继《地板下的小人》之后,诺顿又创作了好几部小人们的故事,构成了《借东西的小人》系列,这一系列在2007年被评为过去七十年中最重要的儿童小说之一。
日本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翻译出版该系列作品,而宫崎骏早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就读到了《地板下的小人》。
他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部小说,向往着有朝一日要将之做成动画。
如愿以偿已是四十年之后。
吉卜力将故事的舞台背景从欧洲搬到了日本,打造出一部可爱而又充满寓意的动画电影。
秉承吉卜力的传统,《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质朴而充满童趣,与此同时,又在不经意间诉说着大而深的主题。
通过借物而生的迷你小人们,我们习以为常的"为己所有"的感觉遭到了质疑。
自然界本有各种生物共存,人类、动物、植物都从自然界借取资源,或许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根本无法截然而分,或许寄居于自然的人类与借东西的小人本质上并无区别。
特别有意思的是,小人的世界中没有"金钱"这个概念,他们无法通过出钱的方式来获得物品及服务,一切都必须靠自己,这样的生活看似辛苦却也充满了别样的乐趣。
与吉卜力以往的众多名作相比,这部新作也有不少新鲜之处。
本片的主人公分别是迷你人少女阿莉埃蒂和体弱多病的人类少年翔,阿莉埃蒂的一家物资不丰裕生活却充实,相较之下,翔住的大宅子尽是空屋和用不到的东西,不爱与家人交流的他非常孤独。
不同族类的少男少女在一场巧遇后渐渐萌生出感情,但彼此的心意却动摇不定。
宫崎骏笔下的主人公往往在邂逅的瞬间便情投意合,像这样的感情桥段颇为罕见。
另外,新作着力描绘了阿莉埃蒂和父亲波德之间关系。
回溯起来,《龙猫》里的父亲更像是女儿的朋友,而《千与千寻》中父亲的存在感很稀薄,如此正面地刻画父女之情可以说是吉卜力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宫崎骏退居二线 后辈动画人担纲导演 年近古稀的宫崎骏此番退居幕后,为新作撰写剧本,出任导演的是年仅三十七岁的米林宏昌。
米林宏昌在吉卜力内部的诨名叫"麻吕",他于1996年进入工作室,选择吉卜力的原因是特别欣赏《听到涛声》的青春感。
米林曾经参与过《千与千寻》、《哈尔的移动城堡》、《悬崖上的金鱼姬》的原画工作,并在《地海战记》中出任作画导演的副手。
《金鱼姬》里波妞离开藤本的屋子坐着大鱼来到陆地的一系列场面是由米林执笔作画的,宫崎骏对这段戏评价很高,直言既然有本事画好了这段就已经达到了当导演的水准。
《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是米林宏昌的导演处女作,由他一手负责人物设计、分镜图以及各种统筹工作。
米林麾下的两位作画监督贺川爱和山下明彦都是资深动画人,贺川几乎参加过吉卜力所有作品的制作,山下曾是《机动战士高达ZZ》的作画监督,从《千与千寻》开始加入吉卜力的原画工作,获得了宫崎骏的很高评价。
此外主创团队中的美术导演武重洋二、吉田升也都是获得过东京动画奖的业界达人。
米林宏昌表示,他意欲描绘出小人眼中的我们的世界,并让这个世界显得清新鲜活,以此在观众心中留下一抹温暖。
在第一场试映会上,宫崎骏就坐在米林后排,米林很担心这位大师级的前辈看了之后会不满意生气。
然而影片放映完毕后,宫崎向回头的米林举起了手,赞赏他的成功。
不可忽略的是,本片的配音阵容也十分强大。
两位主人公分别由年少的实力派明星志田未来和神木隆之介"代言"。
志田是第一次参与吉卜力的作品,米林从众多演员的声音中不断比较筛选,最后选中了她,而神木隆之介配音经验十分丰富,他已经是第五次为吉卜力的动画配音了。
此外,大竹忍、三浦友和、藤原龙也、树木希林等老中青三代大牌演员也欣然加盟,为影片增色不少。
《幕后花絮》:· 宫崎骏在撰写剧本是没有重读《地板下的小人》,而是根据四十年前的印象写的。
宫崎骏本人制作动画时,往往是边画边构思剧情,起先并不确定结局,然而由于此番是和后辈合作,宫崎骏先完成了剧本,然后再由米林导演做分镜,随后进入作画阶段。
· 宫崎骏曾表示:对于这部作品,他不出手也不出声,只出面看看,谁知正可谓"本性难移",刚说完这话第二天,他到工作现场一看就说:"这里不能这样",然后在白板上就画起了草图,令现场一时陷入了混乱。
· 电影中的小人们生活在地板下的世界,在人们的印象里那里阴暗潮湿、还带着霉点,然而主创方刻意反其道而行之。
让小人们的世界看上去十分舒适,反映出他们的生活智慧。
甚至连蟑螂和西瓜虫也一点也不吓人,显得活泼而带有神奇的气息。
· 本片采用了凯尔特风格的音乐来衬托奇幻氛围。
演唱主题歌的是法国音乐人塞西尔·可尔贝(Cécile Corbel),她不仅有着甜美的嗓音,还擅长弹奏凯尔特竖琴。
当主创方正在为影片主题曲烦恼的时候,收到了塞西尔寄来的最新大碟,附夹的小纸条上写着"所有的曲子都受到了吉卜力作品的影响。
"制作人铃木敏夫一听,觉得凯尔特竖琴的风格正适合新作,于是便有了此番的跨国合作。
提起吉卜力这个经典品牌,会让人联想到怎样的意象?
油画般浪漫的世界,时而自然清新时而典雅堂皇;异彩纷呈又荒诞可爱的幻想,将这个世界妆点成不可思议的梦境;来自于童年臆想的美丽故事,每位观众都能在这既熟悉又陌生的童趣中找回内心的纯真烂漫;大手笔的配乐制作,让这个世界更加沧桑、浪漫、动人。
从《风之谷》、《天空之城》、《幽灵公主》这些极具沧桑感的早期魔幻风格作品,到《听见涛声》、《岁月的点点滴滴》、《萤火虫之墓》这些现实主义作品,再到后期《千与千寻》、《豪尔的移动城堡》这些将日式的浪漫幻想发挥到极致的作品,吉卜力二十几年间带来的一次次感动一层又一层的融化、洗涤着心灵。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世俗的洗练用虚伪和事故将心灵蒙上一层又一层的尘垢,让那些浪漫与美好不再轻易被忆起。
时隔多年后,《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如同映着鹅卵石光芒的清澈溪水,用清新的故事和画面、清脆而悠扬的音乐,再次将封尘已久的感动洗刷出来,久久不能散去。
虽然没有宫崎骏,没有久石让,这仍然是一部没有让人失望的吉卜力作品,是一部有着吉卜力血脉的彻头彻尾的吉卜力动画。
也看到豆瓣上有朋友说觉得这部作品“内容空洞”“没有新意”等等。
当然,每个人对吉卜力的理解不一样,期望也不尽相同。
我所理解的吉卜力,既能打造出《幽灵公主》这样沧桑魔幻的史诗,又能描绘出《萤火虫之墓》这样现实主义的肖像画,也能冲泡出《岁月点点滴滴》这样的清茶,更能绽放出《千与千寻》这样无与伦比的浪漫幻想;这些作品故事和叙事风格迥异,但始终有一个灵魂贯穿始终,那就是:通过或荒诞或真实的故事感动人心纯真的一面,从而让人们从此乐于与自然和谐发展、与其它人和平共处。
而这点,也恰恰是这部作品所要表达的感情。
《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是一部清澈的故事,如同薄荷香草般沁人心脾,从开篇便已散发着香气:萦绕在耳边的清脆竖琴和悠扬女声,水彩画般美丽的庭院草丛,无不让人飘飘然沉醉其中。
这部故事清澈到没有明确的情节,甚至没有开始、没有结束,仅仅就是一段故事,就像在站台上的你突然看到过站的列车上,坐着一位清纯美丽的女孩,虽不知始末,但是带给你数日的美好回忆和留恋。
也正因为故事简单,但我爱它甚至胜于《千与千寻》《豪尔的移动城堡》这些荒诞晦涩的故事,让人觉得清澈而流畅,与整部作品的风格融为一体。
然而生在这个浮夸的时代,已经很少有作品能让人远离喧嚣,体会到真正的安静和感动。
炎热的夏季欣赏这部作品,仿佛置身于小溪旁野花盛开的草地上,静静听阵阵微风袭来,看水面波纹粼粼,感受小草划过脸庞的清静。
细节创造的真细致!且相当逼真,很有创造力和深入其境的想象力。故事挺温馨
可能我太老了吧,龙猫类的真不是我的菜= =!
想永远活在宫崎骏的夏天里……
阿春那种无缘无故的残忍和仇恨是怎么来的呢?不过想想我小时候也爱水淹蚂蚁什么的,大概是同一种心理吧。
我考!那大段的凝視啊!我都快把肝吐出來了
还行。。。一般
对于阿春来说,他们是“偷”东西的异种,所以才有敌对态度。对于少爷翔来说,她们是“借”东西的朋友,需要爱护。我无法评价他们孰是孰非,但是平等地看,对待易惊恐的她,不打扰才是真正的温柔吧。
为啥分这么高!豆瓣这帮死……死……
不好好说故事的监督不是好监督,这都变成炫技了
阿莉缇的屋子太有爱了!
画面很唯美,ost也很动听。但故事很单薄,完全没有张力
细节,寓意
阿春为什么那么坏?
滂沱大雨,灯火通明,心有所思的少年。神力尚存才可以瞥见的际遇,一生仅有一次的相遇,从此天涯渺无期。
能赠予你的临别礼物,不过是一块小小的方糖。
在不属于自己的世界里,生存是一种无奈呢。
画得很好,人物性格鲜明,结尾没说满,给1留遐想,也给2留余地。宫崎骏的画有个特点,极度赞扬美的同时,毫不避讳的把丑放大,所以看他的画很揪心,就像吃了一块夹着芥末的糖块。
摊手 这些小人不可爱啊 这个世界不美啊 大概我这观众不行
跨物种的绝世畸恋
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