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这应该是我看过的《蜡笔小新》剧场版里最有深度的一部。
之前有一段时间很无聊,就在网上搜索《蜡笔小新》的所有剧场版来看,可能是个人水平的关系,其它的剧场版算是好找的,唯独这一部很难找到高清并有中文字幕的。
(无字幕版倒是能找到一些。
)今天看过之后,貌似让我找到原因了:这是一部很棒的动画电影,但是……不是属于蜡笔小新的……前半段(大约整部电影的2/3)气氛是很压抑的。
除去片头5个小朋友快乐的抓鬼游戏跟欢快的片头曲之外,故事情节让人觉得很沉重。
失去友情、忘记本我……这样的事情,并不适合低年龄的小朋友观看,他们还没有这样的阅历,很难在这样的故事情节中找到共鸣。
这样的故事设定,加上不够丰富的搞笑成分,恐怕会使这部剧场版失去一部分原本支持蜡笔小新的低年龄观众。
(或许这就是我之前不太好找到高清带字幕电影的原因之一?
)总而言之,电影的前半部分是一部很棒的剧情片,成年人还是会继续爱着小新吧小朋友就不好说了。
5条红内裤出现,春日部防卫队登场,时间开始流动。
《蜡笔小新》的剧场版也终于正式开始了。
情节终于欢快了起来,就如5人的口号一般——“Fire!
”燃!
真的很燃经过一番典型“小新式”的激烈战斗之后,终于胜利了,大家也顺利回到了春日部,但是 小椿却不在。
原来她也是电影里的人物。
之前的迷惑终于顺理成章了起来:镇长没有信任外来的风间,却很信任小椿(带她去禁忌之地);镇长一直在欺负外来人(侮辱美芽,劳役广志 等)却对看起来很好欺负的小椿很平淡(还让她在自己家里打工);小椿知道镇里的事情,而且没有记忆消失的迹象(小新向其告白,她说“娜娜姐姐怎么办?
”小新都忘了娜娜了。
);看到是小椿告密,镇长的异常愤怒;还有最重要的一件事:小椿从来没有提及自己在春日部的事。
小新猜想小椿在春日部的事情,小椿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
(这一点使我开始对小椿是否来自春日部有了怀疑。
结局果然被肯定了。
)结局让人有些遗憾,小新再也见不到小椿。
小椿在答应小新要一起回春日部的时候,很难过吧。
小新终于可以回到春日部,她的脸上却依旧蒙着一层悲伤。
这约定,却是道别。
有人说,这样的结局很合理,这就是人生,人生总会留有遗憾。
但是,这可是《蜡笔小新》的电影啊。
小新每次留给我们的不都是Happy Ending吗?
西部荒漠上,太阳在天空正中悬着,一家人就这么走着走着,也不知能走到哪里。
小镇上,风间当上了警长;正南和妮妮成了夫妻;阿呆成了隐士,而共同的,大家都忘记了彼此,以及,家乡春日部。
当上了警长的风间,对着曾经最好的朋友小新胸口一记重拳,“我根本不认识你!
”,殊不知这一句话深深刺痛了小新。
可以说风间是作为小新这个团队中举止和思维最接近成人的孩子,他一直认为其他四人是幼稚的,而现在的警长生活他自认为对他很“适合”,所以他抛弃了那些幼稚的朋友,抛弃了那个过去幼稚的自己。
性格懦弱的正男性格依旧,因为没有工作而把家务活全部包揽了,但他找到了他的公主妮妮,找到了心灵的寄托,找到了他可以为之努力为之辛苦的对象,虽然日子苦了点,但他还是很开心,很满足。
懦弱的他也能扛起他肩上那小小的担子了。
当他向已经不记得的小新开心介绍他的“honey ”时,他的笑容是发自真心的吧。
妮妮也当上了她梦寐的小公主。
在春日部时,她在团队中就经常表现出干练,霸道的一面,经常能打消团队中的退缩之气,甚至有时还把正男打哭,而且常表现出自己迫切想成为大人的一面。
如今,她终于如愿以偿,不但过了一把大人的瘾而且在家中地位很高,对待正男时的那种居高临下,显然一个一家之主,让正男不敢反抗,而看小新时那不屑的眼神,也更是表现出她的霸道。
一直深藏不露的阿呆果然没有辜负众望,一个人在小镇外的山上居住,时刻提醒着自己是谁,朋友是谁,春日部是哪,双叶幼稚园是哪……这让阿呆与前面三人形成鲜明对比,使人们为坚守本心的阿呆而感动。
阿呆的戏份一直不多,流着大鼻涕也不爱说话,但他总是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让人惊觉:原来还有阿呆啊!
这就是大智若愚的阿呆,作为团队中最稳定的存在,没有什么出彩的举动,却几乎没有缺陷,就像是队伍中的一把安全锁。
为什么大家都迷失在这虚幻的电影世界中忘记了彼此呢?
为什么来到这里的人们都迷失在这里呢?
我想是因为大家都习惯了这里的生活。
人们来到了这里,从受着每天的压迫而反抗无望,到只要还能勉强生活就继续下去吧,久而久之,竟也能默默承受下来,慢慢试着面对到接受这样的生活。
生活还能变得更糟吗?
也许吧,但至少现在还能活下去。
当美芽在酒吧哀怨的唱着“忘了吧,忘了吧,忘了故乡,忘了家人。
”,当正男大声地告诉小新“我现在很快乐”,当风间义正辞严地告诉小新他不是小新嘴中那个低级的风间澈,当小新和阿呆拼命想也想不起春日部的事时,他们接受了现在的生活,享受着或被享受着,他们已经被原来的世界遗忘了。
是啊,如果我生活在春日部的话,也许是一户好人家的大小姐,我的家一定很大,爸爸妈妈都很慈祥,还有很大的狗和暖炉,平时都会穿很漂亮的衣服……如果能回去的话,一定会很快乐,但这些毕竟不是现在所能想象的。
当大家都对回到春日部快要放弃的时候,小新还坚信能回到春日部,他努力让自己不忘记原来的人和事,和阿呆天天训练不让自己忘记,但在这么一个连太阳都不动的电影世界中,这简直是太难了……偷偷搞研究的老人还在一遍遍地被马拖着,时间也随着一天一天的过去。
小新顶着挨打的风险,终于忍不住过去安慰了老人,老人也说出了压抑在自己心中的话“我就是无法压抑自己想搞究的欲望”。
这不正是和一直坚持要回到春日部的小新的心情是一样的吗?
都是在其他人默默接受了这不公的生活并习惯它时,自己内心依旧不放弃去改变、反抗的初衷。
这种无情的对比更是突出了两人内心的坚强和伟大。
我们应该为这种默默地坚守鼓掌。
终于,生活的无情打破了虚假的宁静,风间被免职,正男和妮妮的生活也不再甜蜜,大家终于开始面对最初的问题——我从哪里来?
我还能回去吗?
我应该怎么回去?
大家又团结在了一起,共同战斗。
最后镇长被打败,一个大大的“剧终”在天空中绽放,终于,大家又回到了家乡春日部。
这就是小新,在自己已经画不出肥嘟嘟左卫门时,在已经快要忘记小白时,在连小葵都已经不记得自己的时候,在大家都已经快要放弃时,他依然没有放弃回家的信念,仍然为回到春日部努力着。
这就是小新,在妈妈被镇长辱骂时,冒着被杀的风险冲出来保护妈妈,不让妈妈受到伤害。
正是因为有小新以及向小新一样坚守着的人,我才能说:人是留不住的。
而电影最终演完了吗?
我说没有,因为他留给了我无限的感悟和感动,因为它还在我的心中一直播放着。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是那演不完的电影,那留不住的人。
目前看过的小新剧场版最喜欢的一部。
豆瓣评分第一的那一部还没看。
小椿是谁?
是电影中人吗?
是小白吗?
是gui吗?
每次看到电影结束时广志回头望向影厅的那个镜头都瑟瑟发抖。
这是一部成人动画片,打着五岁孩子的旗号。
寓意深刻,立意深远。
余韵悠长。
那个电影中的世界又何尝不是真实的成人世界。
初来乍到对应刚刚成人,对这个世界不满,困惑,疑问,满怀信念与想法,誓与这个世界对抗到底。
一段时间后,有的人变了,开始积极融入。
又一段时间后,更多人变了,不再期待,只能将那份悸动永埋心底。
渐渐地,有的人开始享受这种生活,在没有理想的没有奔头的世界里,谁说安贫乐道不是另一种快乐呢。
反正都是日复一日平淡的日子,为什么不能用感恩的心去活着。
很多人开始自我麻痹,自我安慰,自欺欺人。
以为忘却曾经的热血青春就可以甘于平淡,以为活在当下就可以平安快乐。
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入社会年限地增长,最终没有忘记梦想与信念的人成为了异类,成为了奇怪的人。
只有在某种极端情况下他们会转而化作英雄,唤起人们隐藏的欲望之火,燃起燎原之势。
三个左右结构的公众号
大故事线很无聊空洞牵强,细节桥段设计亮点很多的作品。
毕竟是拍成大电影了,内核或者主旨还是得有的,简单地讲个故事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故事说不上精彩。
看的上一部蜡笔小新电影《大人帝国》是有认真地讨论一个话题,比这部内容扎实很多。
及格分给的都有点牵强,就这么回事儿吧。
可能真正的问题是看这部作品的我,看个蜡笔小新指东说西的,纯纯无聊的大人么,妥妥的反派!
第一次看小新的剧场版感动的落泪,小新之前的剧场版看的时候就会觉得煽情和搞笑的部分综合的很好,或者根本就没有煽情,就是很可爱的冒险故事。
但是,夕阳下春日部的男孩不一样,可能是因为小新和小椿太动人了。
小新朦胧的爱恋太让人共情了。
可以大胆地承诺回到现实世界要和喜欢的人做得事了;也会有害羞,被拆穿喜欢你的人会不好意思;还会发现自己喜欢的女孩就算不是自己的理想型也还是心动了,在陌生的世界,懵懵懂懂地喜欢。
小椿就像这部电影的精灵,安静温柔沉默。
小椿是第一个向小新他们家伸出援手的人,也一直陪伴小新和提供情报,温柔地接住小新的喜欢。
我真的好喜欢小椿,也好喜欢这部电影里面描述的她和小新朦朦胧胧的心动,有种在荒野喝到了水果汁的幸福感。
虽然最后的结局很悲伤,小新也许就会像在电影世界里面一样,回到现实世界也会慢慢忘记电影世界里的事;但是,小椿看电影的每个我们都不会忘记你。
电影的定格是因为一直都没有等到英雄的出现。
时间就此定格然后大家都在一个时间结点上生活也不会觉得奇怪,即使是长期忍受被压迫的生活也因为得过且过的心情而变得理所应当,人们对激情对自由的向往也因为骨子里懦弱而开始麻木不仁,难道真的只有怀着赤子之心的‘笨蛋’才会勇敢的捍卫那颗坚持梦想的决心吗?
我们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发生着同化,在看电影时候我就在想如果我也被卷入了电影里小镇,那么究竟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是为了生存不惜出卖灵魂欺压同胞最终沦为恶势力的走狗,还是即便被打的遍体鳞伤也依然相信英雄并且等待英雄的博士,是早已忘记自己是谁,像牲口一样被动的应付着这个充满压迫的现实世界的普通人?
还是坐在小酒馆里悲观的唱着靡靡之音既不满足现状也不努力改变的酒家女?
如果住久了,我会不会也因此说服自己爱上那个不属于自己的城市,忘记最初的坚持,在每天不断的的应对疲劳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刷新自己忍耐的底线,不会去思考这些压力来源的合理性,只是如同行尸走肉般安于现状,按部就班的妥协于生活?
突然想到了一句话【生活就像一场强奸,如果无力反抗那就好好享受吧。
】这是只有成年人才会说的话,我们聪明的成年人为懦弱再一次找到了,漂亮的,自我成全的借口。
其实这个世界上缺乏的不是时刻懂得变通的‘聪明人’,而是一群天真执着坚持梦想的‘傻瓜’。
而他们,才是hero。
在时间停滞的沙漠里小新与阿呆复习记忆的片段最让我感动。
有多少人一路走来愿意和你共同守护记忆呢?
人为什么在生命里常常会回想过去?
回不去的都会忘记,那些片段不会影响现在的生活,为什么要艰难找回?
因为只有拥有那些记忆,小新才知道阿呆对他的意义,才知道自己曾怎样快乐地生活,五岁的新之助才真正存在。
最后小椿的设定非常惊艳,小新的很多剧场版都有一些无奈与别离,这一部尤其难以放下。
这部电影是我高中的时候存在手机里的,最模糊的画质,最糙杂的音效,配上最多愁善感的年纪,野原一家被吸进电影里,小新如往常一样,将朋友们聚在一起,冲破牢笼。
其实命运就像电影里急驶的火车,拼命的去一探究竟,最后就是ending。
私心希望出一部剧场版,让阿梅和德郎再相见。
天空是相连的,抬头望着天空的时候,心也会相连。
这个女孩的设置十分巧妙,我一开始也以为她只是一个曾经生活在春日部的胆小女孩,谁知道她却是电影中的人物。
大家可以说小新是英雄,因为他始终坚持着回到自己的家乡,回到自己熟悉而喜爱的生活中。
但小樁呢?
其实途中她应该已经明白自己是不能和大家一起去到那个大家口中的故乡的,她不是莽撞的少女,她阻止过小新去帮助博士,也拒绝过小新邀请她和他们一起生活的提议,她其实很清醒。
从剧情中可以看出,她应该是派到他们中间监视他们的间谍,不然她又怎么会编造听起来那么真实的谎言。
但正是这份清醒让我更怜爱她后来为了小新他们背叛了镇长,她始终生活在镇长的强权之下,她深知背叛他的下场,在剧中小新他们其实处境危险,不是那种明显会胜利的一方,但是她在镇长的逼迫下也没有真的骗这群人他们要去的地方不是希望。
本就坚强的人不稀奇,变成坚强的人才让人动容。
如果没有她,没有内部人员的消息,他们的反抗必然会失败。
这让我想到的是大概率能改变战况的不是压迫者,而正是帮助压迫者的受害者才有力量与立场去做这些事。
最后我不知小樁最后会如何,她永远留在那个电影里,但是我会记得她。
蜡笔小新剧场版里最喜欢的一部!
这个剧情拍成真人电影也不会差!
所有看电影的人都会被吸入电影里的世界,并且会逐渐失去所有关于现实世界的记忆,过着电影里时代的生活,这个剧情我太喜欢了!
风间,正男,阿呆,妮妮都被吸进电影里了,我以为风间完全忘记小新了,后来才知道原来只有风间是一直记得小新的……现在我为什么这么容易被感动啊……风间为了利益与地位当上警长,一直装作不认识小新,在酒馆时还那么重的打了小新一拳,哎呀风间你怎么能这样,下手太狠了吧。
在脱轨的火车上,小新没有接住风间,但后来在风间快被杀的时刻救下了风间那瞬间,我又泪目了……真爱啊,绝对真爱,给我锁死!!
风间一直没忘记小新,是有伏笔的,当小新说“我们做过那么多事,我们这个那个,这个那个……”时,风间他脸红了,(话说,这个那个都是哪个啊,我不差这点流量啊。
)而且小新吹风间耳朵时风间你又脸红了,哇哦果然身体最诚实了……但是小新你喜欢小椿干什么啊,小椿是这个电影的人物啊,她的画风和你们都不一样,虽然她温柔也喜欢你,但是……小新你不应该喜欢她的,你已经有风间了。
电影结束了,小椿会消失的,所有的电影角色都会消失的,对他们来说这就意味着死亡吧,所以小椿才会想在火车上自杀来以此结束这个电影……这也是那个镇长为什么要百般阻止小新他们发现剧情结束电影。
镇长说自己是主角,但他是不折不扣的坏人啊,在这个电影里,坏人是不可能成为主角的,小新他们一行人才是好人……所以剧情才会因为他们的打斗而推动。
最后我得吐槽小新他们的红内裤,穿就穿吧,为什么里面不穿裤子……还有美伢的歌声,别人唱歌要钱,她唱歌要命啊……西部的生活太野蛮了,动不动就甩鞭子掏枪的,真是野蛮。
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