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轻轻摇晃》(Lilting),有些征住了,不知该说些什么,且胡乱说几句吧,作为观后感。
这是一部很有想法的英国影片。
导演想要讲的故事,大致是凯去逝后,凯的男友Richard代替凯照顾母亲,两个毫无血缘亲情的陌生人,在碰撞中互相理解了彼此。
这是主线,东西文化的冲突,爱人与母子情感的冲突,性取向的冲突。
副线是凯与母亲珍之间的母子情,母亲因儿子不接自己与他同住而不满,认为儿子喜欢室友多于自己,儿子因不能接母亲及对母亲隐瞒了自己的性取向而内疚,却最终在去接母亲来家里吃饭的路上遇到车祸而死。
副线配合主线,推动剧情的发展,相互交叉,转场频繁,将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演绎得风生水起。
忧伤是影片的基调。
长镜头的运用让剧情显得缓慢而又凝重,但适时出现的音乐冲淡了悲伤,风趣老头亚伦频频给影片增添笑料,从而,观众不会陷入伤感。
男女主角很大牌。
男主角是本·卫肖是英国一个很红的影星,曾主演过《香水》、《云图》。
在此片中他饰演同志爱人Richard,表演也很精彩,一些表情细节很到位,基本上由他撑起了这部戏。
女主角是郑佩佩,国人都知道她,香港最早一代的武侠女星,演过李安的《卧虎藏龙》中碧眼狐狸一角,最知名的角色莫过于《唐伯虎点秋香》中的华夫人。
郑佩佩饰演的柬埔寨华人母亲珍,脸部表情僵硬不柔合,满怀戒备,独居老人院,不懂英语,是个令人同情的角色。
但她却很自尊,隐忍悲伤,不肯示弱,即使在见到儿子的骨灰、遗物时也没有落泪或号啕大哭,和一般的中国老太太不一样。
这两位主演对感情的处理,让人恍然不觉那是发生在英国的故事。
这是一部小成本制作的影片。
据说,拍摄这部影片的仅花费12万英镑,折合人民币120万不到,这样的经费,难得能邀请到本·卫肖参演。
导演Hong Khaou也是位华人,初次执导,他很欣赏王家卫的电影。
所以,我们在观看这部影片时,会发现片名很文艺,镜头拍摄也文艺,片初的歌曲《夜来香》,及片尾的独舞及窗外的阳光照亮室内,都隐有王家卫的影子。
在冲突中互相理解是影片的主调。
母亲珍对儿子凯不理解,因为她觉得凯更喜欢室友,从而珍对凯的室友也有一点介怀、嫉妒和不满。
凯与男友Richard同居,他不想让母亲伤心,却又不能接母亲来与自己和男友同住,因为那是男友的房子,且怕母亲察觉了自己的同性恋性取向。
凯在两者之间左右为难,脸上一直带着淡淡的哀愁。
凯的男友Richard在凯去逝后忍住悲伤,想方设法照顾凯的母亲,为她请来翻译,撮合珍与亚伦的感情,为她出老人院的费用。
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情感的冲突,这样的故事情节,想来很有戏剧性,导演掌控得不错,没有歇斯底里,一切都是淡淡的,隐忍。
因为爱着同一个人,Richard与珍在一场大冲突后,互相妥协了,他们俩一个说英文,一个讲中文,互相坦诚,互相听不懂,但眼睛凝视彼此,却又理解了对方。
那一刹那,凝重的氛围豁然开朗,阳光照进心房,一对又一对相爱的人在音乐中轻轻摇晃。
轻轻摇晃(Lilting),旋律轻快,在观影时我曾疑惑于这个片名,这与剧情有何相关?
但看到最后,我明白了,导演想要表达的是,情感在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中左右摇摆,不管发生了什么,我们最终要战胜悲伤,向希望前进。
暂时写这些吧,我的思路也在轻轻摇晃,需要慢慢回味。
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同志电影,影片里母亲遇到的主要问题与儿子是不是GAY没有直接关联,小本与小梁子的爱情起码从影片呈现上来看也不是那么深刻。
这是影片究竟想摇晃的是什么很让人费思。
当然,就像影片介绍的那样,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两个人因失去了同一个挚爱后互相扶持的事(这话说得也有点牵强,权且把多愁善感的小本照顾佩佩麻麻的动机是因为他只能藉此想念死去的小梁子)。
整部影片都很平淡,这不是褒义也不是贬义的评价,总之就是很平淡,实实在在的平淡。
但喜欢小本的人还是可以看一下这部影片的,小本在该片中飚了很多tear居然没让人觉得做作,可见这真是一个好演员。
小本会是个真正的GAY吗,I HOPE SO。
影片拍得很干净,冬季略显萧条的英伦在画面中意境十足,我想什么时候能和自己喜欢的人在那样的画面里散散步,希望有那么一天。
影片有几处还是比较动人的,譬如小梁子为麻麻的事烦心的时候,小本伸手舒展他紧锁的眉头,再譬如两人在滚床单的时候,那画面实在是干净,尤其是两人都睡眼惺忪头发散乱地随意耳语时,让我不得不坚信他们的爱也一定纯净如此。
Il s’agit d’une histoire d’immigration, d’homosexualité, de personnes âgées.Les Occidentaux et les Chinois n’ont pas du tout la même culture, les coutumes, on a donc pas le même point de vue sur les problèmes de vieillissement, ce film nous montre parfaitement et avec détail comment les gens affrontent ce genre de problème, surtout pour les groupes dits marginalisés Bravooooo ! Voilà
是很有現實意義的一部電影。
關於母子關係,關於文化差異,關於個人成長。
Kai和媽媽的關係是很符合亞裔父母和子女之間的狀態的。
在亞裔,特別是在中國文化之下,“母憑子貴、父母在不遠遊、養兒防老”等等觀念把本來隨機匹配的兩代人綁得死死的。
養與孝從個人意願慢慢變成一種外在規定。
責任、內疚讓Kai無法面對真實的自己,不敢對母親展露真實身份。
很大的原因也在於母親對兒子的全身心灌注和強烈的占有慾,從個人的經歷來說,這真的是Suffocating的:作為獨立的個體想要逃離,但是root在心裏的文化意識和情感又一次次將人拽回,下不了決心,僵持在一個無法從內部破解,只能用生命硬耗的拉力賽中,這是何等痛苦。
把這樣的尷尬局面和電影裏兩個“西方人”一比較就能很明顯地體現出來,老Alan寧願住進養老院也不想跟兒孫扯不清、最後小本氣到爆發,寥寥數語說明了個鐘關係,責任分明。
深受以愛為名但是不得自由的親子關係之苦的人,我是更偏愛這樣的明明白白,有愛就相處沒愛就分開。
雖然經常聽到說marry一個人就是marry一家人,但是相愛其實就只是兩個人的事情,跟不跟互相家人親近是有選擇的。
無邊界的關係是危險的。
電影節奏不是難麽流暢,矛盾其實還可以再深入。
不過展現的很多問題也挺能讓人共情的,不知道是不是導演自己的有感而發,總之我是能感受到真心的。
小本好可愛好可愛,這麽溫柔,但是又不柔弱。
大愛!
电影看一半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写:Peaceful, that's the word that I was thinking of throughout the work. It feels like moments, flowing slowly, little by little, petty pieces. It unfolds the story with daily scenes and flashing memories, everything seems so gentle and nice. 郑佩佩的给人感觉到丧子的悲痛,却又不是歇斯底里的; Richard对Kai的感情也从点点滴滴被感受到,小而大
四星都给本。
最后一星送给编剧,竟然在开头提了一下,我们中国人比日本人漂亮多了。
怪不得这片子在日本没票房,看来中国人是亚洲人种中最漂亮的,那可是公认的。
整体感觉,除了了解的本是攻且和郑佩佩都是本色出演外,不好玩,但能看,画面很好,没了,就是轻轻摇晃了一下。
哭得我心碎,那个翻译女孩业务不行,人品也不好。
《丹麦女孩》、《伦敦谍影》、《轻轻摇晃》初逢在《帕丁顿熊》,先爱上声音,后发现喜欢上了这份猫一样的神秘,为什么他演的都是攻啊?
怪人。
极富诱惑力的"怪"。
那南风吹来清凉那夜莺啼声齐唱月下的花儿入梦只有那夜来香吐露着芬芳我爱这夜色茫茫也爱那夜莺歌唱更爱那花一般的梦拥抱着夜来香吻着夜来香夜来香我为你歌唱夜来香我为你思量我为你歌唱...--邓丽君《夜来香》蓝色毛衣的你,黄色T恤的你。
哪个是真实,哪个是杜撰的回忆?
记忆有时会出些差错,而感情不会。
我在英国29年,我变成了英国人,但我不是英国人。
你爸爸是一半白种人,但他根本就是中国人。
这些年,生活不易。
你说我老顽固也好,说我让你觉得愧疚也罢。
我没有钱,没有丈夫,没法和周围人沟通。
就像每一个中国家长,我想和儿子住在一起。
但是却来了个英国小卷毛,和我的凯住在一起。
房间不够,儿子只能把我放在敬老院。
于是我认识了亚伦,他每天给我送花,觉得我是个有着异国风情的美女。
虽然彼此语言不通,但有时候,我觉得我们真的能够 彼此理解。
可是后来,翻译的介入,让我发觉 我和亚伦的不同是那么的根深蒂固,我无法想象和他在一起生活。
不理解为什么他说爱孩子却宁愿生活在敬老院,不喜欢他捏我屁股。
也不喜欢那个小理查。
我对理查的讨厌究竟是对这个扭扭捏捏的小洋鬼子的性格不接受,还是 只是 嫉妒。
这个问题连问号都不需要。
那是我第二次去你家,我看到他穿着--你的那件--黄色T恤。
其实我早有预感,只是我以为我不能接受。
很可笑,我作为一个母亲,要跟一个外人,争自己儿子的爱。
丈夫没了,儿子没了,独处他乡,不通语言。
我还剩下什么呢?
就剩下回忆,慢慢地模糊起来。
The wine of Love is music,And the feast of Love is song:And when Love sits down to the banquet,Love sits long:Sits long and ariseth drunken,But not with the feast and the wine;He reeleth with his own heart,That great rich Vine.--The Wine of Love, by JAMES THOMSONI thoughtthat you would like it, like what I do.All I am doing, all that I have done, I do it out of my conscienceWhy can‘t you understand me, or this culture.I am trying to help you!So I can comfort you, and myself.I know you miss him.I miss him tremendously.但爱这个字这个字 逐渐变暗,变得沉重 和摇摆不定,并开始侵蚀 这一页纸。
你听----雷蒙德·卡佛《爱这个字》Richard是个很好的人,Kai的妈妈是,Alan也是。
请我来翻译的目的,是为了让Junn和Alan理解彼此,也为Richard能像照顾自己母亲一样关心她。
说句真心话,我是想帮他的,我愿意帮她。
只是有时弄巧成拙。
无论是帮二老彼此的沟通,还是Richard一心想的让她更好,抑或是我想要的弥合他们二人间的矛盾。
事情总是朝着我希望的反方向跑去。
原来语言的沟通,远不如看在眼里、留在心里的想象美好么。
一开始,我说Junn是lazy bitch. 后来我听说,很多亚洲移民的老人都是这样的。
我想他们也许只是,抵触这里,拒绝融入。
这样想来也许我们应该对她多一点的理解和包容。
毕竟作为第一代移民,他们有太多我们无法体会的苦难与委屈。
P.S 这部影片的配乐很好。
细节上导演有很多想法,但处理得稍显生硬。
剪辑也有些突兀。
P.P.S小本生日(10.14)前后中文Lilting的字幕会由@小本钟字幕组 放出,大家期待吧(虽然这部电影的中文字幕并没有什么特别好期待的。。。
orz不过翻译会加上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啊哈哈哈哈哈哈哈)
导演采用倒叙和插叙的手法来拍摄,想法挺不错,就是叙事不够清楚而且中间有一段重复了,一个半小时的电影光女翻译就占了一段时间,而且后面Richard跟Kai妈妈吵架的时候,女翻译也跟着把Richard的fucking情绪激昂地跟着翻译给了Kai妈妈听,这我觉得有点不太合理了哈,一般情况下作为第三方不应该是感到害怕或尴尬吗,怎么还跟着主角情绪激昂起来了……仿佛在念演讲稿一般。
这部电影围绕着出柜展开,实则却是东西方家庭观考量的比拼,从后面Richard跟Kai妈妈坦白Kai是gay的事实但他妈妈并没有很惊讶就能看出来了,另外,东方家庭观还原的很真实,Kai妈妈的一句“如其他母亲一样,我只是想和我的儿子呆在一起”看得我无比窒息。
剩下来的分全给小本演的绝妙的哭戏和绝美的神颜,实在是太美太会演了你😭😭 拿什么安慰你,我的小本😭😭 不过过于导演的处女作也很不错了,Richard和Kai之间的叙事可以再多些,尤其Kai出事前出找他母亲那段,不应该让Richard来复述,但是由于电影里Richard演的太动容太感人,看起来哦没什么,最后,我想说Richard骂Kai妈妈那段看得太爽了,整个电影感觉下来就是所有人都欠Kai妈妈一样,看得令人窒息,而且最后以Kai妈妈的对话强行升华了东方家庭观,仿佛在说:看,这就是我们的东方的家庭观和人生观,你们西方人和我们东方人打交道就得知道这些,明明是Richard骂她的话更有道理些好吗……
从小到大在不同的地方生活的经历让我对于在多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或者是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如何相处很感兴趣。
这是一部很有层次的片子,从角色的定位和叙事手段都呈现了不同文化下的错位与呼应。
这个片子里有关于妻子和丈夫的故事,有单亲母亲与儿子的故事,有同志朋友之间的感情和纠结,不同文化下对于恋爱的表达方式和形式,以及作为翻译的女生与片中的各个角色的关系(她翻译,双方都通过她来表达,而她在翻译双方的表达的过程中,也有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她也加入。
就如同她自己的身份,新一代移民的华裔。
)母亲对于被指出用过度的内疚感控制自己的儿子的时候。
她说:有的时候,那些内疚感自然而然的就产生了,当父母老去。
作为儿女的我们就会不自主地有种内疚感。
想让父母过上好生活的内疚感。
并不是父母想要给孩子加上的。
突然有种感叹就是,这些其实也都是我们要经历的功课。
很多事情发生,因为这件事情本来的规律就是这样。
却让人不免会用一种感伤的感觉。
开头一曲淡淡的《夜来香》,让人的思绪飘渺出一个朦胧的剪影。
轻轻摇晃的身躯,和着旋律,踩着节拍,摇曳在昏黄的烛光旁。
之前还在说国产电影里从来听不到自己民族的音乐,而《爱在暹罗》却放着中国的歌谣,莫大的讽刺,如今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一回。
这部电影没有单纯的描写同性恋,而是将这个爱情推到了一个亲情的高度。
Leung作为Jane的儿子,Richard的男友,好似三明治中的鸡蛋,剥离了空气的供养,在极度缺氧的环境下艰难的生存。
两边都是自己挚爱的人,呕心沥血把自己拉扯大的母亲,跟自己生活了四年之久的男友,不想伤害任何一方,只能默默选择安于现状,殊不知这种煎熬令他身心俱疲。
镜头轻轻一晃,切换到了一个没有Leung的场景,他不幸在一次车祸中丧生。
Richard一边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一边迫不及待想为他做些什么。
于是找来了一个翻译,作为与Jane沟通的桥梁。
这里有几段很煽情,印象最深的是两人争抢Leung骨灰的所有权,最终理智战胜情感的Richard含泪妥协。
虽然很想自私地把你留在身边, 可只要你母亲开心你也会含笑九泉吧,我不想让你为难。
还有Richard用筷子煎培根那段,Jane问他是什么时候学会用筷子的,他只是淡淡的回答我也忘记了。
是啊,正如爱你这件事,已经成了像呼吸一样的习惯,每天温习着,却怎么也戒不掉。
这是小本第四次本色出演,之前的《云图》、《故园风雨后》早已撸完,貌似就剩最后一部英剧《查理二世》没有看过。
没有演过同性恋的英国男星屈指可数,看来这是腐国人成名的必经之路啊。
小本还是一如既往的瘦弱纤细,作为已出柜同志,人家可是专业的。
不忍吐槽渣像素,其实想等出了高清资源再看,怕那时候我早已经移情别恋,花心射手的悲哀。
郑佩佩的加盟为这部电影增添了浓郁的东方气息,除了时而会跳戏,闪现她矫健的武打身手,其他都可以接受。
其实这算一部略显文艺的电影,节奏舒缓,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珍惜现世的美好,才不至于对突如其来的一切追悔莫及。
现在的我,很幸福,能和室友嬉戏打闹,能静心写作心无旁骛,能坚持跑步为减肥事业不懈奋斗,有时候,这样就够了……
居然忘记标看过。忘不了本瞄那一双含情脉脉的眼睛,感觉随时都会哭出来。
温情风吧,但是很一般
很多人都会爱上小本的微笑
这个故事被拍成这个样子真是不可理喻。郑佩佩的国语太别扭了,关键是全程都像在背台词,尤其是最后那一长段的话。还有因为语言不通而设置的翻译角色,几乎所有对话都要听两遍……纠结了出柜问题这么久,结果最后母亲也没对此发表什么意见啊……即使有小本也不能让我对本片有一丝好感。
Ben脱衣服,身体不再是年轻时候的线条清晰,模糊成一片奶白,散发着蜂蜜香甜。哭,笑,甚至生气爆粗的时候都是软糯的,真可口。对于片子没什么好说的,角色在Ben能力范围之内,只是导演功力远远低于演员的实力,像一个文盲不会用准确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思想,遗憾。
东方的同志导演似乎都喜欢探讨亲情,还记得2011年那部【一家人】,主题够深沉,剧作却显得单薄无力,即使有不错的演员,话剧式写剧本的方法依旧让很多地方显得生硬。一部不够成熟的长片处女作,幸好那种东方人在亲情和养老方面的价值观很容易打动一些人,不过这年头还在纠结出柜有点过时了。★★
很慢但很短。演技都蛮好,主题有代沟、老年移民的孤独、向母亲出柜,整体上黏带一点中国传统思想与西方文化的碰撞(sui-fucking-cidal)。但感觉真实性有一丝失位,片中那位业余翻译的professionalism实在是太让人分心。最后感觉不够深,或者说太浅
这个剧本当年真的进了black list么... 翻译和剪辑毁了这个片
小本子就是温暖的化身!那笑容,融化一切~这个角色只有他能hold住吧~佩佩演个蒙在鼓里的stubborn老太,语言不通,爱儿心切到有点儿不明事理;为小本子好不平。BBC投资合作,水准还是保持在那儿的~
实在太粗糙
本老师说话真好听。其他人都好尬,太出戏了。男神演的再好也拯救不了了。
打着同志爱人与母亲沟通不畅的旗号,结果发现侧重点可能在东西方文化关于养老的话题。作为习惯养儿防老说法的东方人,虽然我也不赞成把赡养担子交给年轻人,但从年轻人嘴里明确地说出,你的不独立性和依赖性给了你儿子很大的压力。就仿佛你天天对你小孩说的“你要再不能独立,我以后要是走了你怎么办”一样倒错。当然白发人送黑发人也不奇怪。我也能理解理查藏掖着的感情连对方死后放声哭似乎也得忍着是很遗憾。不过最后你瞧说开了其实反而更方便人老太太理解你不是吗?另外一个我个人以为逻辑不洽的是人柬埔寨华裔老太太老公还是法裔呢,在英国也挺长一段日子了,就语境来说不会写不会说也该学会听一些简单的英语了吧,还非要听那EBC翻译叨逼叨逼,最后还假装大和解。我真的是以为最后会演出她其实全部都听得懂这个梗,结果还是没有。无比乏味。
对了。一个母亲如果还有依靠,她就还有能撒娇不讲理的地方,如果没了爱人,没了孩子,女人也继续自己的人生,但这活着韧劲就像橡皮筋,相当长时间不会断,但每一天都会比前一天更疼。
2014.9.29.816 一半的时间在翻译,也没讲什么故事,看了都好急啊,怎么都讲不清楚。画面风格很舒服,安安静静地没有多余的音效,每个人都变得轻声细语了
想说的太多,说出的又太浅,倒还真是轻轻摇晃了一番
我是真觉得没意思,只是觉得小本演得很好。
东西方的价值观、个人与社会的价值观、伦理与情爱的矛盾在他们身上碰撞着,将同志情感与移民故事巧妙的结合到一起,故事细腻,摄影微妙,表演生动,但是觉得有种距离感。
设定其实挺好,导演也试图表现出中西文化的差距。但是不知是郑佩佩没表现好,还是留给她的空间实在有限。她表现了一个中国老太太的固执自闭和以儿子为中心,却丝毫看不到多年他乡生活留下的痕迹。从头到尾没有表现出任何层次感,真遗憾。英国小伙子演的真好。层次很分明,每段戏都交代的很清楚。可惜了
在同性的基础之上增加了东西爱情观点的差异。郑佩佩演技堪称完美。
看了个文艺片还笑成个傻逼~~~小本演技太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