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六台在刚引进这部片子时一直在电视上发预告,吊足了我这个精法(当时)的胃口。
然而因为作息问题,我错过了多轮放送,大概在一两年之后才终于在一次重播的机会中看到。
其结果却是相当失望。
作为一个小P孩,当时我对这片的印象只有特效生硬、鬼不吓人、打斗愚蠢、剧情无聊而已。
加上电影放完后主持人的评论更加让我确信了这只是一部法国对好莱坞特效大片的拙劣仿作。
最近在B站重看,不禁感慨小P孩就是小P孩,没有一丁点鉴赏能力。
这么一个从摄影到美术到音乐到剧本安排都妙赞的精品,当年的我居然一丁点都没有接收到。
法鸡的电影底蕴确实放在那里,只是山猪儿吃不来细糠。
一,卢浮宫 这部片子最大的卖点便是卢浮宫实地取景,但这也是当初被诟病的原因之一。
因为导演并没有专门用台词和镜头来特意铺陈卢浮宫的夸张豪华,这也成了一个因人而异的问题。
当你理解了影片中入镜的艺术作品承载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后,整个片子哪怕空镜都是全程高能,全程彩蛋。
如果对卢浮宫本来就没有什么特殊感情,那么就像央视主持人说的那样,这也不过就是随便找了个华丽的背景板。
作为全片思想价值的承载者,卢浮宫博物馆绝不仅仅是提供彩蛋和布景这么简单。
影片进片头处采用的是卢浮宫改建时的记录影像,特别强调了贝聿明设计的水晶金字塔。
改造过后的卢浮宫古典之美与现代文结合体,有人对此赞不绝口,但电影作者对此显然有点微词。
他认为人们被对现代与科技(乃至世俗利益)的追求蒙蔽了双眼,已然让他们失去了对传统与历史的敬畏。
这条暗线贯穿始终,借着虚构的故事对美国式现代主义进行了一通嘲讽。
二,魅影影片中魅影的塑造乍看之下有点磕碜,尤其是不具备恐怖片应有的恐怖感和压迫感。
另一方面,用特效制作幽灵的本体即使以当时的技术看也过于粗陋。
抛开动态僵硬这种技术问题,单单只用一个透明骷髅打发观众实在是缺乏设计上的诚意。
这些在当时的确有些致命。
但另一方面,魅影的优雅从容、举重若轻,都在看似中二且十足戏剧化的仪态中悄无声息地俘获住了观众的心。
许多人吐槽的滑板平移,在我看来倒很有特点,倒是对于魅影穿墙的特效展现过于廉价。
本片的特效即使以01年的标准也全是扣分点。
主要卖点特效鬼魂的表现对于鬼魂本身的角色塑造和故事推进都毫无意义。
从美术上看,既不酷炫也不恐怖。
尤其真人扮演的魅影对比,更显出其技术力不足的生硬。
三,剧情尤其意外的是剧情。
影片仅96分钟,主要角色却有五六个。
影片不仅将他们全都生动塑造,在此之外还有若干能能让人记住性格的小配角。
相比某些导演两三个小时连男女主角都塑造不好。
看到名字,以为是介绍卢浮宫的纪录片,没想到只是以卢浮宫为背景。
虽然是在卢浮宫拍摄的,但是没怎么感受到她得美丽。
以现在的角度看,不恐怖,不算奇幻。
看到一些网友在近几年看这部片,对其评价为烂片,心中顿生无名之感。
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10岁,当时的娱乐活动真的很少,网络也没有普及,卢浮魅影在当时绝对算一部很吸引人的片子。
题材和内容还有透漏些许神秘。
本人很喜欢猫,电影中的埃及猫很吸引我,苏菲玛索很吸引我。
以至于昨日重温此电影有种回到过去的感觉,说不上来的怀念。
当时的我被电影深深吸引,情节、人物,所有都是那么迷人。
一个10岁的小女孩心中藏着这样难忘一部电影。
放在今时今日,这不是一部情节多么引人的片子,但是十年前,它确实带给无数孩子欢乐,我和我的发小,当时都是那么喜欢卢浮魅影,以至于我们决定一定要一起去巴黎卢浮宫。
十二年过去了,我如今在新加坡读研,昨日在南洋理工大的图书馆重温了这部法语片,苏菲玛索迷人的双眼又把我带回十年前。
卢浮宫,埃及法老——竟然让我心灵为之震颤。
这部电影对于我来说已经不是一部电影,是我儿时的回忆,儿时的幻想。
十年前没有看过此片的人,你们永远不会懂得。
卢浮魅影,给它五颗星,因为它是我童年的回忆,是给我无数瞎想和欢乐的影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忘,都有自己儿时的回忆。
我爱苏菲玛索,爱卢浮宫,爱卢浮魅影。
或许是这部电影的上映是在我出生后一年,电影中收获赞誉的特效在现在的我看来并没有特别出彩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方,比如丽莎在桥上用魔力操纵男主角身体以及影片后半部分她在囚禁室里像蜘蛛侠一样发狂的场面,以现在的眼光看过去的一些东西总是很难体会到其中的突破与惊喜。
故事本身也缺乏剧情性,比起剧情紧凑特效烧钱炫目的美国大片、重视剧情设计人物情感表达的中国电影,卢浮魅影这部法国电影倒是显得不紧不慢,把剧情敲碎了一点一点说。
值得寻味的是最后男女主接吻时,女主流露出的眼神。
这是一个开放式结局,乐观的人或许会认为这是一个happy ending,眼神并没有特别含义,悲观或者说谨慎多虑的人或许会认为这是另一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征兆。
这种悬念让观众一时之间难以平定思绪,与卢浮宫的瑰丽庄重一起留在了观众心里。
苏菲玛索这样的美女实在看不厌。
她的演技在这个片子里还是相当可以的。
男主角蛮可爱的一个小男生,演得也还不错。
剧情蛮好玩的。
《卢浮魅影》是2001年的电影,差不多快20年了吧。
可最近闲的,又翻出来刷了一遍。
发现故事真的好老套啊。
可是,女神苏菲玛索那么养眼,也是值得一看吧。
《卢浮魅影》是法国电影试图搞搞商业化的一个尝试,有法国最漂亮女人苏菲玛索,有古埃及的神秘木乃伊……但说真的,像鬼魂上身这种桥段,真的是太老套了。
惟一让我赏心悦目的,依然是苏菲玛索的脸蛋和完美身材。
今天,来聊一聊最近看过的电影《卢浮魅影》。
女主角苏菲·玛索(Sophie Marceau),被法国男人誉为“永远的挚爱”,并且也被称为所有法国男人均愿与之同床共枕的女人,她有着一双清澄、忧郁的褐色大眼睛,就是这双大眼睛让世界为之倾倒,这真是重量级的演员。
这部电影拍摄美景,是真实的卢浮宫实景。
成为了卢浮宫第一次的外借拍摄,也是很多旅游者到了巴黎必去的地方。
那么这部电影究竟说了些什么?
以下部分内容涉及剧透,介意的朋友可以等看过电影之后再看哦 。
01 。
附体有关鬼魂附体的电影:
如图可见,看上去很悬疑、恐怖、画面阴森。
显然,从海报开始,导演就要表示,这并非是真实的世界,可能除了我们这个世界还有一个世界共同存在。
在另一张剧照中,这种画面,让无神论们认识的一切都被质疑,幽灵的附体也是为了去冥河的归宿感。
然后附体到。
丽莎身上给他找护身符和带有他名字的戒指,并且为了这个执念不惜杀人,有时候我们人类为了一种归宿感也会不择手段,想要通过这样做来获得某种归宿感。
回归电影本身。
影片中丽莎和祖母一同居住在卢浮宫对面的大楼里,卢浮宫修葺工程竟然无意中把她们所在大厦的电梯间打通了。
于是丽莎就可以通过通道进入卢浮宫,而故事到这里才刚刚开始……
家里电路故障的时候认识了上门维修的工人马丁,在一次为了追家猫,丽莎和马丁进入了卢浮宫。
被工作人员发现后他们两个分开逃跑,丽莎走进了科学家们研究古埃及木乃伊的实验室,那里放着一具木乃伊鬼魂正在注视着美丽的她,而且在双目对视的瞬间,鬼魂进入了丽莎的身体。
于是,每当深夜,丽莎便被鬼魂驱使在卢浮宫里游荡,在古埃及宝藏中搜索着鬼魂生前佩戴的护身符、和带有他名字的戒指等。
电工马丁深爱着丽莎,他发现了丽莎的异常举动,并跟踪保护她,没想到被卢浮宫保安和请来的警察误以为是卢浮宫幽灵将其抓了起来。
可是悲剧还在发生,最后经过马丁和科学家们的共同努力,他们弄清了卢浮宫魅影的身世。
……
。
2。
护身符准确说:“这是一部关于给千年前木乃伊一场复古仪式安葬的电影,让人思考,在这广大的世界中,我们都只是世界的一员,但是,我们都渴望自由,因为这个世界没有真正的避难所。
”
具体到影片中,原来,鬼魂贝尔斐戈,生前是一位伟大的预言家,是皇室成员,是被人杀害的。
他的陵墓中,即没有护身符,也没有太阳船,根据《亡灵书》的记载,是没办法度过冥河即忘川的。
而且,由于刻着名字的戒指丢失,冥神也找不到他。
贝尔斐戈拥有看透人内心的能力,被古埃及人视为魔鬼。
的确不简单,这里要相信鬼魂的存在了。
当然,有些人是一直都相信存在的……这样的人一般内心都会活在害怕的恐惧之中,对神灵都是有着敬畏之心。
是的,重要的就是这里—— 就像心理医生都懂的,如果自己不能治愈一个人的内心伤口,就不会轻易的撕开对方的内心,怕打开后关不上。
在了解了鬼魂贝尔斐戈的需求后,科学家们在这个需求上考虑能做什么事帮助他到达冥河。
按照贝尔斐戈的意愿,安排了一个复古仪式。
在女科学家“太阳神战胜了黑暗将太阳升起,当你睡去时是奈布美斯,你醒来时还是奈布美斯,你…将得到永生…”的祷词中,鬼魂终于离开了饱受折磨的丽莎的躯体,冲出卢浮宫,飞往冥河,同时,附着在古埃及其他艺术品上的亡灵也随之一同离去。
。
03。
被操控虽然电影将格局定在了恐怖色彩,但我更想把视角放在被操控的丽莎身上。
在电影中,“丽莎的怪异举动”被多次细化演绎。
她帮助旅游的小朋友讲埃及的故事,却也有残暴的失控爆发。
看这个画面需要一点勇气,因为会让人毛骨悚然不舒服的感觉,我看到这个画面体会到一种打颤的感觉。
注意下丽莎的眼神,是非常危险的,按照这个眼神去说,往深处去想。
在电工马丁亲近丽莎的时候,鬼魂贝尔菲戈就会突然暴躁,抑制不住杀人的情绪。
不要用“行为”标准去看待,要去理解鬼魂贝尔菲戈的暴躁,不如说不安。
要从剧中科学家收集到的资料,可以看到贝尔菲戈生前的身世可以看出—— 一个被众人厌恶恐惧的预言家。
因为能看透人的心灵,大家都说他是恶魔,从而恐惧他、厌恶他、排挤他。
即使身为皇室成员,都没有受到普通大众该有的待遇,反倒落得惩罚致死的下场。
再加上死后千余年的游荡生涯,如果按照这样的生存待遇,贝尔菲戈的极端行为,也有人提出不可宽容的观点。
当然,我觉得是基于社会生存法则上:“反观到人类身上这是不能开始的宽恕,即使犯罪动机是被伤害后的自卫,那也要有个度,不能穷追不舍的杀戮。
【互动话题】对环境里,假设你按照上司的指示去做一件事,工作以失败告终。
这是谁的责任呢?
看过电影的朋友,欢迎在留言区留下你的观影感受哦
从来不看任何惊悚片,为了苏菲玛索,为了下周的巴黎之行,还是决定一个人在家看看这部《卢浮魅影》。
片名是有够吸引人,看上去也不那么的恐怖,感谢东西方的文化差异还有我一颗坚定的中国心,对于西方的恐怖点还算是免疫,除了一开始船长打开那个自动关上的木门,里面有一句摇摆的干尸小小的惊吓了一下之外,,其他都还好。。。
个人觉得这个觉得并不是很适合苏菲玛索,不过也可想制作人和导演也会考虑影片的买点,如果女主不是一个有魅力的耀眼的明星,那恐怕真的没多少人会花钱走进电影院。
卢浮宫的主题并不算是罕见,但是剧情本身的吸引力,恐怕没办法和《达芬奇密码》之类小说已经火爆到不行,电影即便骂声一片也不用担心票房的作品相比。
“一个传奇故事——一个未安的灵魂和一个善良的普通人纠葛在一起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最后因为爱的力量还有一些该出现的时候没出现的专家一起破解了此事的迷局——帮助灵魂回归后一切恢复原样,顺便成就了男女主角的爱情”这个剧情不知道能套用到多少电影上,仿佛西方人也总是很热衷用这个模板。。
试想像一下,在编剧江郎才尽的时候,只要套用一些模板,天上一些血肉,再搭配个漂亮的女主,基本一部商业电影就差不多了,不用费多少脑子,更没有多少灵感。
《卢浮魅影》就算是这样的一部片子,即便加上了苏菲玛索,也摆脱不了剧情本身的平庸。
优点呢,如果非要说的话,出了苏菲本身让人赏心悦目外(这恐怕也源自于苏非其他的影片带给我们的联想),恐怕就只有卢浮宫的真实场景了。
博物馆本身的建筑还有里面的展品,尤其那些大名鼎鼎的雕塑还有大名鼎鼎的画作,镇馆三宝出现在影片中,多少让人还是有一些向往的。
再多的感觉,可能真的就找不出了。
主演居然有 阿加莎·克里斯蒂 Agatha Christie 这位生卒日期: 1890-09-15 至 1976-01-12的推理作家参演?
http://movie.douban.com/celebrity/1050010/对照百度百科是不是与 朱莉·克里斯蒂 Julie Christie .....Glenda Spender 弄混了?
http://movie.douban.com/celebrity/1000086/
新买了彩电,一时兴起翻出了多年前朋友留在这的一张碟,《卢浮魅影》影片属于我较最喜欢的电影类型,但是此片并没有给我留下什么感受和回味,结合近期同样发生在卢浮宫的故事《达芬奇密码》,法国人对自己的博物馆可谓是津津乐道,推崇有佳,在本是空荡的艺术展示厅内,导演们硬是加入了这么多悬疑而又玄乎的情节,来增添此处的神秘感与艺术氛围,那试想下作为一个旅游者又怎么能抗拒如此的宣传,而到法国不去卢浮宫看看呢?
影片整体来说完整性还是可以的,只是没有什么细节可言,承平了法国片一贯的大气,不拘小节的电影风格。
那啥,很久以前当法语片下载的……苏菲·玛索确实很漂亮,而且氛围也烘托得不错,到底差什么呢……让我看不完。大概是因为有点恐怖吧。
情节和节奏感差强人意。除了苏菲玛索。
貌似很久以前在電視上看過,不覺得好。就是爲了看美女噠~
沿着罗浮宫拍一圈也比这好看
很久以前看的,苏菲-玛索的眼睛真是很魅惑的,那些古埃及文字读出来的感觉很棒,其它的实在是一般了。(19:36;23/11/08)
记得当时是在晚上十一点看的~~比较有感觉~感觉苏菲在片中很惊艳~
一点都没它的名字那样吸引人。。。
觉得给三星很牵强。早知道是这么个电影,还是不看的好
苏菲.玛索的出演让片子增色好多啊,挺好看的片子,各种神秘气息2012.9.3
巨资的商业片
只记得苏菲的黑色内衣
只记得了女神。。。所谓的伪恐怖片
法国人果然不适合这种奇幻灵异的片子,完全是冲着卢浮宫和苏菲玛索的魅力。
小学和朋友卖完报纸之后一起去电影院看的,特别没意思。
美丽的苏菲玛索,无聊的电影剧情
典型地商业+文艺 可能更偏向后者吧 多重滋味混合在一起 分不清楚
真心看玛索来的
好像...看過.......
some day u come to me
卢浮宫里的怪力乱神和灵魂摆渡,剧情实在平庸,但苏菲玛索一颦一笑都是风情和气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