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太阳之心,第二次看,把评分从2⭐变成4⭐了,本质是探究爱的东西。
虽然有了新的感受,但是已经几乎有人也都讲到了,我就不浪费时间了。
黑猫和稻草人1.孤儿院的机器人——苦丁糖苦(陪伴)2.健忘的人——肠旺面(常忘)(信——诗)“人类的爱保存在太阳之心”3.魔鬼(喜剧魔术师)——魔法获得魔法,失去快乐灵魂的音符换宝贵的东西。
——黑猫和小女孩(喜爱,被抛弃,厌恶,离开)原来只是为了一个礼物揭示真相第二次看,感觉不一样了。
看得懂了很多思路也清晰了很多,看得出导演有很多想法和设计,画面很有美感。
前天,pidan x 新世相 x毕赣发布了这支由毕赣导演拍摄的品牌首部短片,喜欢。
从露出剧照时候就开始期待,看到成片后也果真不失所望。
首先其在观感上就非常引人入胜,别出心裁,伴随着一只猫咪的探索,展开了一段浪漫奇幻的旅程。
人类之所以需要猫,是因为它能将你我独处时容易堕入的悲伤情绪凝固在平静之美中,于是在这部短片里,可以看到自然,看到寻找,看到爱。
当然看完短片后最值得称赞的还是毕赣导演在镜头视觉运用上的精心设计,就像毕赣写给电影的一封情书。
影片最让人着迷的是这个如梦如幻的故事,它像一位游走在山川陡峭间的诗人,也像沉溺在梦里看不清面庞的记忆。
去寻找爱,去发现爱,又去越过属于爱的樊篱,在浩如烟海的尘世间,体味属于心灵上的共振。
短片从头到尾都被一种带着迷惘的奇幻色彩所包裹,而待烟雾散去之后,留下的却又是静谧的平和温暖,要构建出这样的视觉奇观自也离不开摄制团队的精心设计,火车、舞台、魔法,无数奇妙思索的时刻,无数大开眼界的时刻,所有的一切,最终都只是为了,在送给你一朵小花的那一刻而绽放。
这是,来自毕赣赋予的浪漫。
如童话般梦幻的除了故事还有阵容,谭卓x陈永忠x声音李丹枫x摄影黎佳能x惘闻乐队配乐,这样的阵容同时出现在一起所产生的奇妙化学反应真是回味无穷。
谭卓的表现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整个制作几乎是《地球最后的夜晚》幕后班底。
所以这也注定了这是一部非常强烈的具有毕赣风格形式的短片,就算只听声音,熟悉毕赣的影迷也会知道,一定是他来了。
毕赣的新片计划一直让无数影迷心心念念,没想到长片还没开拍,大家最新迎来的是短片《破碎太阳之心》。
毕赣团队的执行效率显然很高,年后不久才看到杀青的消息,近日成品就已完成呈现给了观众。
看过后很欣慰,依然是一部属于毕赣的作品,独特、奇幻、黑色、纯真,别出机杼,初心未泯。
毕赣的电影一直绵延在时间、记忆、幻觉、遗失的爱、孤独的人,时空里放逐的心灵,这些基本元素之间,《破碎太阳之心》亦不例外,简洁却不简单,故事充满了特立独行的想象力。
全片时长不足15分钟,但创意奇崛,情感丰沛,信息密度大,预留了有趣的解读符号,看下来还是很过瘾。
这个故事接近一个小型公路电影,以一只黑猫的视角展开,在稻草人的指引下,它要去人间寻找世界上三个最珍贵的东西,它们分别保存在三个不同的人身上。
这是关于一只黑猫的心灵苦旅,也是离开主人的奇幻漫游。
爱丽丝漫游仙境发现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国度,黑猫漫游人间却发觉所谓人类还没有一只猫过得幸福充实。
倒转的视角,着火的稻草人,火车厢改造成的移动房间,能取出电源的机器人,无法忘记爱人而一直吃“常忘面”的独居女人,孤独的怪诞魔术师,这些人与事物在贵州方言的口述中,水、火、雾、电光影交织,灰蒙蒙的南方天气依然呈现出似曾相识的湿漉与诗性。
看完意犹未尽,就像提早结束了一个绚烂荒凉的梦。
尽管很多影迷经常拿塔可夫斯基来对标毕赣的美学倾向,《破碎太阳之心》我却看到了类似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的迷人气质,一股野性之气呼之欲出,毕赣式的风格有了新的兴奋点。
从漠漠荒野到茫茫城市,从孤儿院到魔术剧场,从一种孤独进入到另一种孤独,在没有太阳的天空底下,迷途的人类孤寒无援。
尤其是陈永忠扮演的怪诞魔术师,不同于他这些年所饰演过的任何角色。
这个魔术师欲念缠身,不满足于现实中的自己,用灵魂来和魔鬼交换魔力,操控一切道具行云流水,却也没能获得个人的幸福。
在一个人的剧场,他整天琢磨那些雕虫小技,困锁于房间,远隔在人类心灵之外,自己不过也是魔鬼的道具罢了。
就像《路边野餐》《地球最后的夜晚》在虚实之间徘徊,主角的情感才是牵动全片的最终线索。
《破碎太阳之心》的真实世界景观似乎也变成了一种游离的“情绪采样”,一直在行走、寻找的黑猫才是主角。
它看清了人类生活的真相,洞悉了一颗颗无助的灵魂。
这样的人间多少让黑猫有些失望,所以,最后时刻它要送给女孩的礼物是“爱”,这是维系太阳系运转的秘密,也是最珍贵的东西。
《破碎太阳之心》对童真和梦想的维护,像一个美好的寓言,美得一尘不染。
让我想起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这个片子的人物没那么多,黑猫这个角色也没有小王子那么深邃,但它具备一颗比人类还敏感的心灵,经历一切之后它要去守护童心,守护太阳系渐渐稀缺的“爱”,以维持人类正常运转。
6.6分是极大的低估,《破碎太阳之心》是我看过最好的广告短片。
花式运镜、语焉不详的诗歌、绝叫的造景,毕赣替我造了一个梦。
有关人类的爱的部分已经有太多人说过太多了,我想说说关于猫。
猫不懂人类,于是尝不出苦丁糖的滋味,看不懂人类写的情诗,猫以猫的方式将猫认为最美好的东西献给人类,这个设定简直太贴近生活了。
人类也很难理解猫,我还看过很多人趣论“猫知道自己是猫吗”。
人类和猫互不理解但又互相简单爱着,泥土里开出的小花并不常有,所以显得格外珍贵,就像那些猫似乎在和人眼神对话的瞬间。
看完短片后,养猫的人或许会更爱他的猫,没有养猫的人会更爱身边的人。
昨晚在豆瓣看到这样一句话,“喜欢一个人,不是喜欢他的体温,而是努力接近他的体温。
”人和人,人和猫,本质上也没什么不同。
很喜欢毕赣又夹带私货写的小诗,凭记忆回溯一下:我写这封信的时候心脏是热的,就像我每次想你时那样。
孩子们还在密度蓝里游玩,以后我会教他们算术:一朵花加一朵花是一朵喇叭花,一只甲壳虫减一只甲壳虫是一只毛毛虫。
人类的爱,保存在太阳的核心之中,维持着太阳系。
一般吧,没啥意思,可能太老了片子,可看可不看吧,没啥太大意思呀,虽然是大导,但是内容不行也没用呀,影片画面感还可以吧,但是也没有什么冲击感,反正总体来说能对付看,没有啥艺术价值。
😃😃😃😃😃😃😃😃😃探索生命的意义,内容框架很大,但是感觉也没写那么细,给人感觉难以理解,精神层面不够,理想话的太严重其实想看几个冷门,有啥好的豆友们可以推荐一下哈
毕赣导演拍摄的这部与pidan合作的品牌短片讲述的是一只黑猫的奇幻旅程,由译名《a short story》就直接可以知道这是一个短片故事,实际上是一个关于爱的童话故事,以给小女孩准备生日礼物为主线索探讨何为爱,以及如何获得爱。
故事的主题并不是特别清晰,导演给了一个完整的故事线,利用科幻的方式去衍生故事的丰富性,让故事层次更多,更不通俗,也更倾向于写意派的电影。
这并不是毕赣导演第一部入围戛纳电影节的电影,在第71届戛纳电影节的一种关注单元,他曾凭借《地球最后的夜晚》入围,并且获得了众多好评。
这部影片也同样具有导演特色,极具电影技术。
尤其是在房间门打开出现铁路,房间变成火车的瞬间,被毕赣式美学和拍摄风格再一次折服。
导演的重点并没有放在故事情节上,因为pidan是一家专注为猫创造产品的品牌。
可以从它的品牌介绍中得知,他们认为:“人类之所以需要猫,是因为它能把你我独处时容易堕入悲伤的情绪,凝固在平静之美中。
”这种理念也贯穿到这部短片的始终,所以作为一个品牌短片来讲,故事更加抽象和科幻,讲究电影镜头艺术和品牌理念的展现。
比如开头主观的移动快速镜头将观众置于猫的位置上去观察和了解这个故事,“我”作为黑猫的一段奇幻旅程。
以及火车上的推拉镜头快速将视线从房间切换到轨道上,造成视觉冲击感,同样的感受也能从短片中的画面叠化技巧中得到。
如果单纯作为一部短片来讲,故事的立意加深了理解的难度,但画面仍然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而作为一部品牌短片来说,毕赣导演完全做到了在表达品牌理念的同时,加深了电影艺术的美感,使广告片实现了电影的艺术价值。
没有生命的人有糖,没有记忆的人有诗,没有幸福的人有魔法。
糖是没有甜味的糖,诗是读不懂的诗,魔法变出的是泥土,都是无法给人安慰的礼物。
最终,还是用这一路上反射的太阳,送出的眼睛,和用完的音符,换了一朵雏菊——用糖做种子,用诗歌浇灌,从泥土里长出。
-三个人也许可以对应《潜行者》里的科学家、作家,与先知一样的潜行者;分别是从事依靠物质资源的生产者,依靠回忆的精神活动者,和依靠想象的说服者。
小女孩则是潜行者的女儿,一种希望的象征,促成破碎太阳汇聚的力量。
-影像语言里依然有让人悸动的部分。
还是期待更多原发的自然之力的回归。
转自朋友圈沫沫:我感受到的是:猫咪在和我们共处时,在努力用心理解和感受我们[爱心][苦涩]具体是:一开始黑猫遇到了稻草人,穿上了衣服扮成了人的样子,这是外化的“接近人”的努力;后来吃了甜酸苦 的苦丁糖,但是因为猫咪没有甜的味觉,品尝不到甜,这里想说的是猫咪因为生理因素还是很难完整的理解人的感受;之后读了一封人类感情的信,但是猫咪只能作为信使,它看不懂写了什么,也是难以理解人的感情;再后来说到了黑猫以前的主人,小女孩,它用死鸟和死老鼠作为礼物送给女孩,却被误解是邪恶的行为被冷漠,黑猫离开了女孩,试图理解女孩的感受,于是从魔鬼那里弄到了泥土,种出了小花送给女孩,这是它学习到的人类能喜欢的礼物。
这里面让我感受到感动和伤感的是,猫咪其实因为自己的种种局限性,一直都无法真的理解我们的感受,但是它们真的在努力接纳我们感受我们,让我们拥有陪伴的满足。
想到了请回答1988的一句话:喜欢一个人,不是喜欢他的体温,而是努力接近他的体温。
很感动,看原片泪目了,又看了大象的解说,更懂了一些,于是更泪了...我觉得这并不是讲,把你最宝贵的东西给不懂的人是一种错付,好像在教育人——不要轻易付出呀!
要看清楚人呀!
no!
导演毕赣虽然因童年有爱的缺失,导致作品看起来“悲伤而深刻”,但他却有颗赤子之心,他鼓励人去“简单,乐观(虽然带着一种悲壮)”,既是疗愈他人,也是疗愈自己。
这一点从最后的诗能感受到:除了太阳高度今晚的写作还取决于天气状况、污染、悬浮颗粒物孩子们睡得很好孩子们还在密度蓝里游玩以后我会教他们算术一朵花加上一朵花等于一朵喇叭花一只甲壳虫减去一只甲壳虫等于一条毛毛虫我写作的时候心脏是热的和想你的时候一样所以我想人类的爱肯定保存在太阳的核心之中用来维持着太阳系 ——《破碎太阳之心》一朵花加上一朵花,等于一朵喇叭花,而不是等于2,一只甲壳虫减去一只甲壳虫,等于一条毛毛虫,而不是等于0,丈夫给妻子写信时,心是热的,这里没有数字,没有理性,只有无尽的爱,与温柔。
我想,人的自洽、和解与平衡,是横在幸福之前的大山,或早或晚,都是要经历的。
而只有能处理好世俗与童心,理性与感性,他人与自我...的人,才拥有幸福和自由的权力。
片子很短,但片子放完之后由此引起的情绪却依旧缠绕在周身,我抬头环顾了一下地铁上四周的人,好像也在做一场梦。
毕赣的电影在影像的表层之下埋藏了很多情绪,像诗一样的视听语言使梦和现实交织在一起,观众的情绪也被吸纳进去。
看了一下豆瓣,惊异于很多人喜欢在毕赣的电影找他们“熟悉”的东西去吐槽,却从来不会找到自己。
一家宠物用品公司,他们很喜欢毕赣,就邀请毕赣帮他们拍了这个以猫为视角的宣传短片。
毕赣用一种童话的超现实手法讲述了一只黑猫的奇幻旅程,以黑猫的视角去探索“什么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
短片的主角是一只黑猫,黑猫在影视和文学作品中通常带有一种悬疑恐怖的色彩,本片的镜头氛围也是带有一丝悬疑气息的。
片子开头,古怪的黑猫游走在田野里,毕赣在画外音里说“它没的朋友,也没的家,更没有想做的事情”,听起来像是失去了猫生的意义。
猫遇见了稻草人,稻草人请求黑猫将它点燃,这样稻草人就能去天空看望它飞翔的朋友了。
稻草人飞翔的朋友,那应该是鸟吧,可是稻草人生来的使命是吓走鸟的,它和它的朋友之间有着无法跨越的鸿沟,这和黑猫与它的主人之间的无法理解是相似的。
结合背后赞助商,本片的一个主题就是,猫始终以人类无法理解的方式爱着它的主人。
黑猫问稻草人,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稻草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给它指引了三个怪人:孤儿院的机器人、失忆的女人、魔法师。
黑猫找到的第一个怪人是孤儿院的机器人,机器人躺在一个废弃孤儿院光线昏暗的房间里,房间里铺满了白色塑料布,有种被遗弃的孤独感。
下一个镜头黑猫抱着一块石头往屋里走,镜头是在一面有裂缝的镜子里,让人误以为是只拍,然后黑猫又走出了镜头扔了一块石头,打碎了玻璃。
角色在画外的动作,让人没有预期,镜子突然被打碎给观众被吓了一跳的感觉。
破碎的镜片反射的阳光给机器人充了电,机器人重新启动了,这里背景音乐里出现了儿童玩耍的声音。
机器人从怀里掏出一颗带有甜蜜、酸楚、苦涩的滋味的苦丁糖给黑猫,并用机器人的口音说“你好,再见”,可是猫对甜味不敏感只能尝出酸楚和苦涩...孤儿院代表的童年是人生第一阶段的象征,背景音里儿童玩耍的欢快声音代表了这一时期最珍贵的东西——单纯的快乐,可是终究要说“你好,再见”,步入人生的下一阶段,往后的人生也是甜蜜、酸楚、苦涩的混合物,正如机器人让你提前品尝的苦丁糖一样。
这里的猫对甜味的不敏感,也是猫和人之间的一种无法理解,“你好,再见”看起来也是本片的另一大主题——失去。
黑猫找到的第二个怪人是个健忘的女人。
这一段屋子内外的场景、谭卓的表演、毕赣的诗、火车轨道上的屋子、开门后的景色和背景音乐的变化营造出一种极为梦幻的场景,叹服于导演的这种想象力和诗意。
不过这里这种梦幻是为了隐晦的呈现一个事实:女人已经死掉了。
黑猫点亮灯这里,毕赣的画外音说,“黑猫将一只眼睛送给了女人,因为猫的眼睛可以抚慰灵魂”。
另外,镜子里的猫并没有出现在女人的空间里,也说明他们并不处于同一个时空。
然后女人开门时,有个声音把信读了出来,这个就是猫在另一个时空里读信。
猫读完了信,女人的火车就停了,猫的火车也停了。
黑猫说,”信里的内容不是它想要的东西,只是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话”,这里又提到了猫对人类的无法理解。
这里的女人代表着人生的第二阶段,她遇见了人生中很珍贵的东西——爱情;女人失去了爱人,也对应着本片的主题——失去。
黑猫找到的第三个怪人是魔鬼。
魔鬼原来是一个喜剧魔术师,可是他不满足于魔术表演,为了真正的魔法他失去了家庭和喜剧魔术,来到了魔鬼屋,这里的魔鬼屋就在小游戏机里的设定很有趣。
魔鬼获得了真正的魔法,但是再也感受不到真正的快乐了。
这一段采用的是倒放,那尾就是始,魔鬼最后给黑猫的泥巴可以理解为魔鬼最初拥有的快乐和家庭。
魔鬼代表了人生的第三阶段,此时最珍贵的东西就是快乐和家庭。
黑猫用完了所有的音符换来了魔鬼肮脏丑陋的“泥巴”,它觉得这是魔鬼耍赖皮,这依然是猫对人类的无法理解。
毕赣没有设定第四个怪人,我想是因为他的人生现在刚好处在“魔鬼”之前的喜剧魔术师阶段。
黑猫最后去见了小女孩,小女孩坐扶梯上来的时候灯亮了,意味着太阳要落山了,魔鬼说过太阳落山时黑色的帽子会把它的灵魂带走。
黑猫送给小女孩一朵小花,小花是插在魔鬼的泥巴上的。
这小花和之前的老鼠、蛇、小鸟一样,是黑猫觉得珍贵的东西:我不知道对于人类来说什么是最珍贵的,但我依然爱着你。
那么,“你好,再见”...
新人作者,感兴趣的可以关注一下的我的公众号,现在还没有几个人关注呢
比王家卫贾樟柯会恰广告饭。以黑猫“小王子”去讲对女儿的爱,比矫揉造作的地球要真情可爱多了。
2022.4.16晨,浦东,豆瓣。多加了一颗星给他喵的所谓的艺术。
作为广告够了,婚庆拍的好就是会贴主题拍呀。
破碎的意义在于,当人们拾起同样的碎片,却可以拼凑成不同的诗。
9/10每一个离开的孩子机器人都会送他一颗心脏,面带微笑的说一句“你好,再见”。一个始终离不开火车的女人,因为只要火车在信也在,信在人就在。一个堕落,邪恶的恶魔,送给它一坨泥土,却蕴蓄出这个世界上我最纯洁的东西“生命”。它是一只被舍弃的猫,它要给她送个生日礼物,这次不是它最爱的老鼠,而是这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
简介说:“这是一只黑猫的奇幻旅程,一个关于爱的童话故事,探讨何为爱,以及如何获得爱。”;我的评价是:夸张了。
等发过光热,再成灰。p.s.:请别再方言、诗歌、长镜三板斧了。
还是毕赣的风格,逼格拉满,不知所云(非贬义)。作为短片作品本身没问题,不过作为一支宠物用品广告(包装成“新世相品牌短片”),大部分人看完都不知道它是个广告/不知道是个啥广告,金主乐意就行吧。(广告还入围戛纳了,毕赣可以哈哈
肮脏丑陋的泥土里长出一朵花,定格,奇幻旅程带来的诗意瞬间升腾起来。毕赣的诗意不是来自于句子,而从影像。短片精妙之处是从猫的视角出发,原本被人们视为“爱之客体”的生物,认识爱、了解爱,最终给予爱,且是以另一种面目。这种立意是无比开阔的,同时掺杂了温柔的感伤。
pidan品牌宣传片。很梦幻,很毕赣(p.s.隔离No.86)
?
所以Pidan到底是什么品牌………趣味这种东西,放长久了会失水而无风味吧……
毕赣的灵气还是在的 就是观众因为自己的高傲越来越愤怒了
如果毕赣还不关心当代,我们为什么还要来看他空洞而没有情绪的镜头复刻,而不是看大师的原作
很想把房间搬进火车里。
碰瓷《双峰》我笑晕了
搞艺术就搞艺术,搞钱就搞钱。不要又想搞钱又想搞艺术,搞得搞钱不伦不类,搞艺术侮辱了艺术
Ivan Moravec 童年情景
笑死了,新世相和品牌方想找王家卫拍广告片,基于预算及各方面的原因,最后找了毕赣——野生王家卫实锤了
像部廉价的破碎诗意的概念短片不像广告,pidan总裁一定是影迷且很喜欢《路边野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