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接近三小时,不过对于常年接受如魔戒、从海底出击、与狼共舞等超长片考验的我来说,可以接受。
内容很丰富,主线很清晰,但小细节太多太繁杂,很多细节都是在豆瓣、时光看了影评才弄清楚。
演员阵容强大,明星、熟脸一堆。
看完看到字幕才发现导演是德尼罗,囧……这么一看,作为一个演员出身的导演,老罗还是不错的。
给五星好了
这个电影风格有些像《慕尼黑》,一个编剧出来的电影,镜头风格确如此类似让人有些惊奇,不过对于德尼罗来说,第一次导演成这个水平确实不错了。
像《慕尼黑》一样,整个片子让人在平静的镜头中让人感觉到强烈的代入感,剪辑的水平也很高,两条并行的线索让人期待着最后的交叉。
不过整个电影看后却让人有种不痛快的感觉,总感觉像鱼鲠在喉,但就是说不清噎在哪儿。
是因为缺少了让人震撼的结尾?
还是演员的表演过于内敛?
或者是年龄的变化在演员身上不明显?
又或者是配角太出彩反而掩盖的主角?
比起《慕尼黑》来,片子中太缺少暴发点,唯一值得说说的可能就是从飞机上扔人一点了,缺少这种连续的震撼点,是遗憾还是德尼罗想用平静的力量来震撼观众呢?
片中表现的内容很丰富,因此很多情节没有详细的交代来龙去脉,匆匆一笔带过,对 CIA历史没有了解的人可能会被这部电影给弄迷糊。
本文大部分的内容翻译自 www.themoviespoiler.com/Spoilers/goodshepherd.html,部分来自于wikipedia和imdb等。
影片出来后,CIA自己的历史专家也对该片进行了评价, https://www.cia.gov/library/center-for-the-study-of-intelligence/csi- publications/csi-studies/studies/vol51no1/the-good-shepherd.html,虽说CIA专家认为电影中很多地方歪曲了事实(有的历史时间不对、有的增油添醋了 等),但评价本身就说明这部电影确实是一部还算靠谱的CIA早期历史传记。
有些地方,我也没看明白,也许还有些地方是误解了的,希望大家指正。
---这部电影按双线发展,以猪湾登陆为时间分界点,在过去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和现在(主线--主要讲述对对匿名材料的技术分析)之间不断闪回跳跃。
为了让情节看起来更加明晰,我忽略了技术分析这部分内容(因为很容易懂)。
电影开始于1961年。
Edward Wilson (Matt Damon 饰)(原型是CIA的前局长James Angleton)正在制作一个瓶中船。
他登上一辆公交车,准备去工作。
车上的一个小男孩走过来,问他有没有零钱,随后 给了他一张1美元的纸币。
Edward回到办公室后,用这1美元纸币上的序列号,解码了 一个代号cardinal。
(asset是间谍的意思)电影放映了一段猪湾登陆和CIA推翻卡斯特罗失败的片段。
在加勒比CIA行动指挥中心 ,Edward目睹了行动的失败,他告诉Brocco (John Turturro饰)屋子有外人,猜测有 内鬼向卡斯特罗(更可能是向莫斯科)泄露了登陆的地点。
有人偷偷将一张照片和一盘录音带塞到Edward家中,照片很粗糙,录音带中也充满 了噪音。
他把这些东西带回办公室,交给手下去进行技术分析。
Edward和一个FBI的人在餐馆会面,FBI的人告诉他,CIA中有内鬼,总统想拆散CIA ,并对CIA成员进行大清查。
Edward从那个人留下的帽子里找到一张取衣小票,随后 从洗衣店中取出了一个纸盒,里面有一件衬衣,衬衣下面有一份关于 Phillip Allen(William Hurt饰)的卷宗。
1939年,Edward 正在耶鲁大学读书。
一次表演结束之后,他的好友邀请他去参加头骨会。
这是一个很有权势的兄弟会组织(据说美国历史上有很多总统、法官、商界政 界名流都是其会员)。
在入会仪式上,主持人要求他向大家讲述一个以前从未告诉过 别人的秘密。
他谈起当他六岁的时候,如何目睹父亲自杀并藏起遗书的事。
有人问起 遗书写了什么,他说他从未读过。
Edward的论文导师Dr.Fredericks很欣赏他的才华,推荐他担任一份诗刊的编辑,但对他进行了性暗示。
教授还向他朗诵了一首自创的诗歌。
Edward在图书馆的一本诗集 中找到了那首诗,发现教授也曾借过这本书。
随后,他认识了一位有听力障碍的女学 生Laura,他们相谈甚欢。
从图书馆出来后,FBI探员Sam Murach叫住他,告诉他 Dr.Fredericks与某个纳粹组织有联系,FBI请他帮助监视这位教授。
Edward从教授那 里偷到该纳粹组织的成员名单,并交给了FBI, 使得教授被迫辞职。
Edward和laura的第一次约会,由于laura很害羞,没发生什么,Edward留下了她的 十字架项链。
1940年,Edward参加了头骨会在鹿岛的聚会。
在那儿,他认识了Clover(同学的妹 妹、参议员的女儿)。
William Sullivan(Robert DeNiro饰)(原型是 William "Wild Bill" Donovan 将军,他当时是OSS的长官)会见了Edward,并邀请他参加OSS (the Office of Strategic Services)。
Clover和Edward在岛上发生了一夜情。
回去后的一天,Edward正在海边和laura聊天,Clover的哥哥过来找他,并告诉他, Clover怀孕了。
Edward回头看Laura,却发现她通过读唇语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
Edward 与Clover的婚礼还未结束,他就接到了被派往英国的通知,一周后出发。
1941年,伦敦,Edward又遇到了以前的论文老师Fredericks,他现在负责向Edward 教授反间谍技术。
原来,Fredericks是英国情报人员,他花了两年时间打入那个纳粹 组织,没想到被Edward的行动破坏了,前功尽弃。
在Dr.Fredericks的介绍下, Edward认识了一位英国情报官员Arch Cummings (Billy Crudup) 。
不久,Arch Cummings告诉Edward Fredericks滥交友的坏习惯可能会出问题,请 Edward去劝劝他的老师。
Edward和Fredericks一起出去散步,Fredericks拒绝了 Edward让他继续去教书的建议。
表示如果Edward想“系鞋带”(会谈失败暗号), 他也很理解。
Edward迟疑了,于是Fredericks俯身下来,帮他系上了鞋带,并建议“ 你还有良心,应该离开这个肮脏的工作”。
谈话结束,Fredericks离开Edward后,被 杀死了。
(Fredericks这个角色可能来源于 Alan Turing(图灵)事件。
图灵是英国著 名数学家和现代计算机科学的创立者之一,他在二战中帮助英国破译德国的密码,但 在1952年由于同性性行为被起诉,并被英国British secret service 开除。
1954年,他 服毒自尽,不过也有可能是被杀。
)时间来到1945年,柏林刚刚被攻占,盟军和苏联开始争抢德国科学家。
苏联情报首脑 Ulysses(美国人对他的称呼)要求与Edward在一家教堂会面,并称赞Edward是个可 怕的对手(他在苏联人这边的代号是mother)。
Ulysses提到自己的手曾被冻伤过, 怕冷。
双方交换了科学家的名单(苏联人用犹太科学家交换盟军掌握的纳粹科学家) 。
Edward打电话回家,发现Clover有外遇。
随后,他手下的女翻译邀请他去她家吃饭, Edward同意了。
这个女翻译说自己的听力几乎完全消失了,必须得带着助听器。
一夜 激情过后,Edward却发现女翻译不用助听器也能听见。
Edward告诉手下,房中进了 外人。
于是女翻译被杀掉了(看她的笑容,貌似是Edward亲手杀了她),她的助听器 被放入了Ulysses的茶壶中。
1946年,Edward回到美国。
这是他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儿子,他送了一个自己做的微 缩船模给儿子。
Sullivan再次会见了他,并要求他去一个新成立的情报机构工作(也就 是CIA),其主管是Phillip Allen。
Edward的第一项任务是对付盛产咖啡的中美某国。
该国领导人Dr. Ibanez( Marcos Cohen饰)(原型是危地马拉前总统Jacobo Arbenz )支持国有化,并有意向苏联靠 拢。
Edward在观看该国的资料影片时,发现Ulysses就站在该国领导人身后,但他没 有将此事告诉同事。
一位特工将伪装成一名农业专家,与Mayan咖啡公司一起前往该 国。
当该国领导人公开发表演讲时,美国人安排了几架飞机,从天空中撒下大批蝗虫 。
不久之后,Edward收到了一罐Mayan咖啡,咖啡罐中发现了一截特工的断指。
Edward当即向上级报告Ulysses对该国的影响甚大,请求马上进行大规模行动。
不久 该国发生武装政变,领导人下台。
Edward的妻子向朋友透露了他的身份,但在一次聚会上,被Edward断然否认。
于是 其妻大怒,两人裂痕加深。
圣诞聚会上,Sullivan将军告诉Edward phillip Allen将接 管中美洲事务,并让他小心这个人。
Edward找到当初以前认识的FBI特工,请他帮助 去调查Phillip Allen(1947年或是1948年)。
跳回来一下,1961年4月24日,华盛顿。
Edward正在阅读Phillip Allen在瑞士银行1953年,有个俄罗斯人声称自己是KGB的高级官员Valentin Mironov,并熟悉 Ulysses,还知道Ulysses的弱点是怕冷,请求政治庇护。
他与Edward会了面,并为其 工作。
Arch cummings也来到美国,与他们一起工作,还送给Valentin Mironov一本 书《Ulysses》。
1958年,Edward 与Valentin Mironov和Arch cummings一起看戏时,遇到了大学 时的女友Laura。
Laura告诉他自己还未结婚,两人一起共度了良宵。
Edward一家参 加骷髅会聚会时,他的妻子收到一封匿名信,信中是他和Laura的照片。
Margaret在 众人面前将信扔给他。
Edward派人将一直珍藏的十字架项链还给了Laura(正在剧院 门口等待)。
(疑问:照片是谁拍的??
那个英国人的手下?
)1959年,Edward观看儿子参加的合唱团表演,同时在剧场与Ulysses会面(收音机播 出的背景:赫鲁晓夫访美)。
Edward让苏联人警告刚刚上台的卡斯特罗不要闹得太厉 害。
1960年,另一个苏联人请求庇护,声称自己才是真正的 Valentin。
他说假Valentin真 正的身份是Yuri Modin, 是Ulysses的派来的间谍。
美国人没有相信他,不仅用刑逼供 ,还对他使用了LSD(一种迷幻剂,据说可使人说真话)。
使用LSD之后,苏联人仍坚 持自己是Valentin,并乘特工们不备之际,冲出窗外自杀身亡。
一直在Edward身旁观 看审讯的Valentin Mironov,连忙表示自己愿意服用LSD来证明自己没有说谎。
(LSD致死事件的原型是在CIA MKULTRA计划中死去的Frank Olson,两个间谍的原 型则是Yuri Ivanovich Nosenko 和 Anatoliy Golitsyn)在骷髅会的入会仪式上,Edward的儿子告诉他想加入CIA。
Margaret让Edward劝说 儿子放弃这个想法,两人又开始争吵。
大怒之下,Edward说出自己是为了孩子才和 Margaret结婚,Margaret离开了Edward。
随着古巴革命的深入,美国人越来越感到不安。
Edward开始召集人手对付卡斯特罗。
Edward会见了意大利裔的黑手党头目Joseph Palmi(Joseph Palmi饰)(其原型应 该是Santo Trafficante Jr. 和 Sam Giancana),他有三家赌场被古巴政府没收了( 卡斯特罗将芝加哥和佛罗里达一些黑帮分子的赌场国有化了。
CIA招募这些黑帮成员去 暗杀卡斯特罗)。
1961年骷髅会聚会时,Edward与上司谈论猪湾行动时,怀疑儿子听到了谈话内容, 他警告儿子不要泄露任何内容。
CIA技术人员对Edward提供的照片和录音带进行彻底分析后,发现照片拍摄的地点是 在刚果的 Leopoldville。
Edward到达那里之后,找到了拍摄照片的房间,并在房间中 发现了自己以前送给儿子的礼物--一艘微缩船模。
Ulysses走了进来,播放了一盘录音 带,证明正是他儿子泄露了登陆的地点。
Ulysses告诉他,他儿子的女朋友是苏联间谍 ,但却是真的在与小Edward相爱。
并以小Edward来威胁Edward,要求他为苏联人工 作。
随后,Edward见到了儿子,他告诉儿子他的女朋友是间谍,但儿子却拒绝相信他 的话。
Edward知道身边有内鬼。
他从 Valentin办公室书架上的一本书《Ulysses》里,找到 了 一本护照(显示Valentin的真名是Yuri Modin)和一份逃跑计划。
Yuri Modin被 抓了,Arch Cummings是他的同党,逃往苏联。
(疑问:《Ulysses》旁边的一本书 没有挨着书架,表示什么意思?
)(Arch Cummings的原型是Kim Philby)Edward与Ulysses在博物馆会面,拒绝了Ulysses的要求,表示苏联已经得到了古巴, 再来伤害他儿子也没有意义。
Ulysses没有勉强他,表示Edward欠他个人情,以后也 许还会找他帮忙,敌人可以成为朋友,朋友也可以成为敌人。
Ulysses又说小Edward 的女朋友很难搞,自己也头疼,并问他“你想让她成为你的家人吗?
”。
Edward 没 回答。
Ulysses离开前,他的助手表示自己想给女儿买个纪念品,却没零钱。
Edward给了他1 美元,并表示“这算是美国政府送给你的礼物,民主的基本(Cardinal)原则就是慷 慨”。
(电影开始Edward在公交车上收到的1美元,它的编号解码为Cardinal,暗示这 位助手是CIA的人。
另注:Cardinal是Tom Clancy 小说 The Cardinal in the Kremlin 中美国打入苏联的最高级别间谍。
)Edward和妻子来到非洲参加儿子的婚礼,他们在教堂等候新娘的到来。
新娘却在乘坐 的飞机升空后不久,被机组人员从高空中扔下飞机。
Edward告诉儿子,她的女朋友死 了,小Edward瘫倒在父亲的怀里。
(个人觉得应该是俄国人干的,因为小Edward问 父亲是你干的吗?
Edward说“no”,他应该不会撒谎吧)Edward在尚未完工的CIA新总部大楼里与Hayes会面,Hayes(原型Richard Helms ,CIA的前局长之一)告诉他,Phillip Allen(原型是Allen Dulles,原OSS成员,猪 湾登陆时CIA的局长。
猪湾行动失败后不久,他就离开了CIA,但并非是由于贪污)由 于贪污受贿问题而辞职了,总统任命自己为CIA局长(有人在Allen的车里留下一盒巧 克力,盒子里还有Allen在瑞士银行的对账单,应该是Edward干的)。
Hayes盛赞 Edward是CIA的心脏和灵魂,并表示说不定自己也有把柄在Edward手里呢。
Edward 将继续领导CIA的反间谍机构。
Edward回到家中,打开隐藏的保险箱(H.M.S pinafore 应该是他以前在耶鲁时演的 戏剧),取出父亲的遗书,打开读完,烧掉(美丽的船型,烧信也烧的这么奇妙)。
他父亲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后悔,并深深觉得羞耻,希望他能成长为一个勇敢的人 ,一个好人、好丈夫和好父亲。
结尾演的是Edward搬入CIA新大楼。
---
整部电影分为三条主线,事业,爱情,亲情。
故事开始从爱德华收到事业威胁开始,和朋友交谈中得知自己是fbi 的头号危险人物,因为政治任务不顺利。
接着他收到了一封密件寄到他家,信中是男女做爱的照片和一卷处理过的录音带,拿到工作部门调查,会后爱德华拨通了远在海外的儿子的电话,让儿子注意安全。
镜头转到了念大学时的爱德华,热爱戏剧,诗歌,十足的文艺精英。
在演出后遇到了骷髅会的招募,在招募会上需要在泥潭中摔跤,理查德往泥潭中撒尿惹的爱德华非常生气,准备拒绝入会,但是在离开时,一位会员劝说他,加入我们你就安全了,我们不会抛弃彼此。
爱得华回去继续完成入会程序,需要他说一个埋藏在自己心中最深的秘密,他回忆起了7月4日父亲自杀的那一天,在和父亲聊过最后一次后,爱德华的父亲自杀了,他的遗书,被爱德华珍藏了起来。
仪式后却被理查德质疑已经读过信件,暗示他撒谎。
爱德华立即反驳了他。
剧中有多处细节暗示爱德华有多么的思念自己的父亲,例如在教授的办公室里,只有他注意到挂着的画没了;在骷髅会中他望着父亲当年入会的照片发呆。
当他知道自己和John的妹妹有小孩的时候,选择和她结婚,并取名叫小爱德华;还有在剧中爱德华唯一一次情绪爆发,玛格丽特说他不爱任何人,甚至是他的儿子。
他说出了斩断夫妻情分的话,那就是我是因为他的出现才和你结婚的。
爱德华的生活中从小没有父亲的疼爱,他希望自己能够陪伴在儿子的身边,保护他的安全。
儿子在刚果和他吵架时曾说,他从来没有感觉到安全,也没有过安全感,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是秘密,让他难以忍受。
其实从爱德华的角度去理解,因为他没有和他的父亲在一起相处过,也并不知道该如何当一个父亲,这是原生家庭带给他的缺憾,他这一生都很难弥补。
有两个人物是剧中除了 主角外影响剧情发展的人,一个是沙利文将军,还有一个是尤里修斯。
沙利文将军在爱德华大学时便看中他作为他建立情报帝国的一枚棋,甚至和教授以及fbi一起给他出了“考题”,当然满分通过,剧中第一次出现沙利文将军时,爱德华的表现还是比较紧张的,从他的回答速度和眼神交流以及坐下来的方式。
结婚后的见面,将军安排他去英国学习并且建立美国的情报系统,在学习反间谍。
对于爱德华的表现其实是一种放松,因为他并不习惯普通的家庭生活,那时的他也许只是想逃离,想让他的父亲为他感到自豪。
到达英国后的他在教授和“朋友” 的指导下完成了不错的成绩,并且学会了最重要的两点“每个人都有弱点”“你不能也无法相信任何人”。
这时世界大战结束,出现了第二个重要的人“ulysess”尤利西斯,他的弱点是怕冷。
这件事贯穿了整个故事。
他叫爱德华“母亲”。
互相都有代号,并且都是热爱着自己国家的人。
他们俩互相尊重,并且相互较量,很难说谁最厉害。
爱情中,遇到了3个改变他的三女人,一个是罗拉,一个玛格丽特,一个是翻译。
罗拉是自由恋爱,是有感情基础的,从图书馆开始到最后把十字架还给她,爱德华一直爱的是她。
这也就引出了为什么翻译会跑进他的生命里,我相信,翻译是对爱德华有感觉的,不然不会像个少女一样开始梦想和他去哪里度假。
她的助听器是让爱德华注意到她的原因,也是因为和罗拉的错过,最后爱德华把助听器放进尤利西斯的茶壶也说明了,爱德华的弱点是感情用事。
最后一个女人,玛格丽特,本是一个开心果,漂亮聪明,生在一个家境优渥的大家庭,父亲兄长都是骷髅会的成员,但是她永远在讽刺这个古老的精英组织,“bonesman first,god second ”。
从头到尾她都渴望有一个完美的家庭,和爱德华的第一次见面就问他是一个完美丈夫么,他回答道,是的。
其实并不是,甚至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家庭。
但是玛格丽特仍然为这成默寡言的男子迷倒。
cia 的工作人员曾经说过,会是一个私人物品
罗拉说自己和一只小猫过日子,他们甜蜜的笑起来
玛格丽特情绪爆发,抱怨自己和一个鬼魂在一起爱德华其实最爱的是谁呢,就像是沙利文将军和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我真的很爱这个国家”他回“我们都一样”,也许这些情报人员刚开始入行时都有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原因,但是真正热爱祖国的必定会失去许多,正常人的生活,像曾经热爱戏剧诗歌的爱德华一样,变得像个石头人,即便内心火热,也无法相信谁,更不用说爱上谁,他从一开始就知道是自己儿子泄漏了机密,但是仍然想要保护儿子,即便是用所有人都不会接纳的方法,他最后给自己的办公室名字not an exit 也许是偶然,也许是在烧了 那珍藏了一辈子没有看的信,最后选择了一个可以永远热爱下去的事情,也就是热爱自己的国家。
《约翰福音-第10章》“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
”“我是好牧人,我认识我的羊,我的羊也认识我。
正如父认识我,我也认识父。
”若不是在检索影片英文原名时读到这段经文,我很难在电影结束后平复情绪。
这是一部传记片,原形是CIA创始元老之一的James Jesus Angleton,片中大量情节皆取材于冷战时期的真实事件,亦有大量原型人物。
影片上映于2006年,片长2小时40分。
导演是我们喜爱的罗伯特·德尼罗。
主演是彼时最有商业价值的马特.达蒙和安吉丽娜.朱莉。
10年后的今天你还能惊喜的看到我们爱的小雀斑、大佩佩这些尖儿货在颜值的鼎盛时期贡献的表演。
可以调度这么优质的资源,并在好莱坞的商业逻辑之下制作出这么长的一部院线电影,制片商是有多爱Robert老爷子!
也足可见鼎盛时代的环球影业的大方气象。
如若《美国往事》当年能获此礼遇,赛尔乔.莱翁内也不会因为作品在上映时被阉割郁郁而终了吧。
也或者,好莱坞把欠莱翁内的情,还给了他的Noodles.作为服务于国家机密机构的公务人员,却在现实生活中失去家庭、亲人、朋友,甚至祖国的真实信赖。
如若不是信仰,该怎样面对这份孤独。
表面上看,这是爱国主旋律的另外一种书写方式,然而在绝对代表美国精神的奥斯卡评选中,除了"最佳艺术指导"提名以外,这部制作水准和思想性俱佳的影片在当年无一斩获。
或许是它批判性的话语方式,让它不那么具有普世价值的传播性,然而这恰恰也是它的珍贵所在。
不仅是在那一年的奥斯卡失利,就是在今天,这部电影在高明的、文艺青年扎堆的豆瓣的评分也只有7分而已,人们纷纷吐槽它的冗长、缓慢,甚至乏味,有注意力集中困难症的我也是在片子播了一半多才搞明白故事跳跃的叙事时间线。
我想套用罗振宇在今年跨年演讲时的一个句子:"知道马云也焦虑,我放心了,因为我也焦虑"——所以,知道你们都没看懂,我放心了,因为我也差点没看懂……哈哈哈能够支持我最终看完,除了不甘心和闲,的确也是因为情节中的暗潮汹涌,以及精致的画面和不愿意错过莎级表演。
因为叙事节奏的缓慢,每一段演出都被慷慨而极致的剪辑,镜头运动对表演的尊重,甚至超越了叙事。
这也许充分体现了出身演员的导演对演员这一职业的尊重。
有趣的是,间谍专业户马特.达蒙这一年并不是一无所获,最佳影片颁给了马丁.西科塞斯的《无间道风云》。
作为一个spy他还是得到了应有的荣誉。
不过看过刘伟强《无间道》的中国观众都知道,这部好莱坞改编并没有超越原作。
我觉得反倒是《特务风云》更能表达那份无间道上的苦楚。
实际上,跟《肖申克的救赎》遗珠奥斯卡的境遇相仿,2007年的奥斯卡也是花团锦簇的一年。
除了《无间道风云》,那一年提名和获奖的影片还有《女王》、《通天塔》、《阳光小美女》、《快乐企鹅》、《硫磺岛的来信》、《加勒比海盗2》、《潘神的迷宫》,虽然不全是经典,但却都是佳作。
最佳外语片奖,则颁给了名气昭昭的《窃听风暴》也译作《他人的生活》。
不去看获奖的层面,这一年的电影体,出的全球化和反战思潮极为明显。
《特务风云》对冷战以及国家机器的反思和控诉,也与这一时期的创作风气所契合。
其实跟最佳外语片《窃听风暴》相对照,无论是题材或影调,两部影片在气质上都极为相似。
你会发现奥斯卡的失利显然大大影响了《特务风云》后续的口碑发酵。
一部电影成功与否有时确实带着一些时也、运也、命也的成分。
一部将近3个小时的片子,如果能一气看下来,就是好片子。
这是我看片的标准,这个片子基本符合这个标准。
老罗做导演拍的片子,这是我看这个片子的第一个理由。
看完后的几个看法:1。
英雄相惜。
美国的特务头子叫母亲,苏联的叫尤里西斯,这两位同志还经常见面,符合刘猛的小说里面的说法,暗杀不对大头目实施。
2。
所谓的间谍工作,在于大量的数据分析上面。
3。
忠诚和爱情不可得兼。
达蒙的表演和罗伯特的导演,双倍的惊喜。
大咖云集,低调的好片。
一个主要的让我觉得不足的地方是,简介里说的“爱德华因为父亲的自杀而种下追求荣誉的情愫”并没有在片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整个片子其实一直处在一种悲伤的氛围中。
他没有得到过真正的爱情,友情,亲情,没有过"自己的人生"。
My life is full of surprises,这句话真的挺讽刺的。
看的中途,心中不禁几次冒出这样的疑问,并不觉得爱德华是一个对权利很有野心的政治家,他为什么要选择走这条路,这真的是他想做的事吗?
马特·达蒙在银幕上俨然是特工的代名词了,从“伯恩”系列到“辛瑞那”,本片更是扮演了CIA的创始人之一,被誉为“The Good Shepherd”的Edward Wilson。
也许是看惯了“碟中谍”,“007”这种虚构的间谍片,说实话,对本片是有一点失望的。
将近3小时的片长,却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情节,Edward Wilson本来就沉默寡言,再加上间谍职业所特有的晦涩的暗语,让我看的昏昏欲睡。
但是,这才是间谍们真正的生活,怀疑一切,不被家人理解,周旋于“朋友”和敌人之间。
谁能想象,在人们安居乐业的背后,有这么一群人在进行着看似平静实则波涛汹涌的间谍战。
看完了本片,你就会觉得“无间道”实在不算什么了。
不过话说回来,本片的娱乐性实在太差,不过评委可能喜欢吧。
CIA(中央情报局)为什么不叫美国情报局?
因为CIA只有一个。
我們幾乎無一例外地是某种體制或系統中被奴役的人。
選擇了一種生活,也就選擇了一種被奴役的方式。
我們都是溫順但躁動不安的羊群中的個體,牧羊人只有一個,可笑的是是羊群的集體幻想製造了這個牧羊人,是神,是上帝,是一种制度。
不管我們是否真的了解我們自身的處境(羊的處境),結果都是一樣的荒誕。
無日期
昨天晚上切频道,正好看到在放,已经开始了一小段,刚到舞台剧男扮女装的这一段。
可是越看越精神,越看越喜欢,一直看到12点结束。
就是这样沉默寡言,内心细腻的人,才能做这样的工作。
剧情没有商业片的搞笑、场面和轻松的氛围。
但是,特工片就应该这样嘛,打斗不是重点,重点是嗅觉、牧羊、理性这些东西。
今天早上到处查,才发现是这一部,赞,力荐。
导演是罗伯特德尼罗~要不下相关的历史了~
这片太无语了,故事线太长了,每个故事都是匆匆带过,没有一点历史基础的..比如我... 只有看着长篇影评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 有点无聊
从没看过这么漫长的电影。
看来将近三个小时马特达蒙的臭脸。。。
再严肃灰暗甚至压抑的电影,也无法隐藏安吉丽娜朱莉的淫荡眼神,罗伯特德尼罗的满嘴脏话,和乔佩西的嚣张嗓音
感觉是被低估的冷门佳作,片长和节奏确实很冗长,但作为传记类的作品,感觉时长也不算是特别长了,节奏在现在和回忆之间穿插,马达的冷脸挂我真的太爱,不愧是可以从谍影重重垂直入坑的男人,平平无奇的脸却总是适合天才睿智型,想来本人都是能考进哈佛的,多多少少不是在演天才,他就是天才啊,还是个天赋型的演员,才可以在不同类型的片子里游刃有余。真的安静的全篇看下来简直就是演技大赏,再加上朱莉和李佩斯,还有教父等一群大卡司,作为CIA创始人的传记片真的值得一看了。BTW西装加金丝眼镜的马达帅出天际啊。
很有野心,但看完了我都不完全清楚几个男配角具体是干什么的,这么强大的男cast,真是浪费。Matt Damon的中年扮相真没说服力。
哎呦。看了涐三个小时。感觉一点也不爽。是心里战斗吧。哎呦
太复杂,看不懂
朱丽太美,很少有这样平淡震撼的好莱坞片
Robert Deniro导演的功力明显赶不上他的表演功力
是有点长,但是信息量很大啊!想看爆米花类型片的请绕道。本来德尼罗想要请小李的,可能确实会很合适吧,但是我心爱的马呆竟然主动请缨!发现他真是个文艺咖啊!尤其是自己写的剧本或是自己做制片人的片子基本都不是类型片,还有参演伊斯特伍德的片子。这点上来看真的是越来越爱他了!啊啊啊
1、真的是太太太太长了。2、Angelina出来的时候艳俗,后来竟然成为一道可悲的亮点,异常出彩。3、化妆效果不太好。
You once said you were afraid that your life was already planned out for you. Are you doing what you want to do? 如此隐忍。一个心里装得下整个世界的人一定是沉静如水波澜不惊的。达蒙若再不换戏路就要这么定型了。
又是大腕云集的传记片...剧情的平淡和3h的片长看的很煎熬啊
拍的这么美,叙事却这么差,真是可惜了。倒没觉得Matt Damon演技有多牛逼。
太长的电影很难吸引我!特别是节奏慢的!
不知不觉看了不少Matt Damon的电影~居然有茱莉大美女耶,不过扮相太老气!
适合马克戴蒙的戏路,但电影一般
罗伯特德尼罗以后会演<基辛格传>?马特达蒙重温<天才里普利>压抑尴尬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