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歌唱
El cant dels ocells,三王来朝(港),Birdsong
导演:阿尔伯特·塞拉
主演:马克·佩兰森,路易斯·卡尔博,Montse Triola
类型:电影地区:西班牙语言:加泰罗尼亚语,希伯来语年份:2008
简介:《三王來朝》讲述三王来朝拜耶稣诞生的时候,但电影不是去歌颂这段故事,而是用了十分平板的手法去描述,三王更只不过是普通的人,大部份时间就是描述他们千辛万苦去寻找耶稣诞生地,及遇到的难题,而最大的难题是莫过于在山林中迷路及找路。 在近年众多新星导演之中,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导演Albert Serra算是较具争议性的一人..详细 >
如果画质好一点,
耶稣诞生后砸锅了...前半顶礼膜拜
HKIFF49 铜锣湾英皇戏院实在无法get这种程度的长镜头,为了电影节赶场果断放弃了最后十分钟
声音都隐没了。直接影像
看乐了。。。
88/100 黑白对比的时间质感,观众必须同步经历旅程。神话的普通人叙事下还有一些幽默感。应该看看胶片版。
三王更只不过是普通的人,大部份时间就是描述他们千辛万苦去寻找耶稣诞生地
童鞋们,等吧等吧,他们要走十分钟...
东方三贤士究竟代表着什么不知道,所以大概不能理解为何要展示他们漫长而虔诚之旅。如果仅展现他们,为何走进沙漠里又拍摄长段玛丽亚他们的状况,而且还有一个特别的小羊羔,然后一下子他们就到了。末尾林子里的讨论也不明白,不明白作者的态度。/从三贤士的肉体步态转移到其行为精神本质,蛮有意思……(不间断走神加坚决不倍速不快进,事实上也不睡了哈哈哈哈哈
6/10。塞拉将银幕上的身体和自然图像拆解为线条、明暗与体积,观众像被迫同行一样目睹人物持续性的长途跋涉,逐渐积聚的视觉疲劳暗示着身体积聚的酸痛,在10分钟的荒漠漫游片段,结伴行走的人只能通过服饰色彩,分辨出广阔的视野中体积渺小的纯黑纯白色,伴随着云层的聚散、阴晴转换和飞沙走石的响声,银幕内外的观看者都期待着未被眼睛捕捉的事物——神迹降临,果然,太阳从云层中冒了出来,预感到耶稣的降临。故事的时间坐标定位在神诞生之前,但塞拉对坐卧起行、重复运动的日常性观察,却不断消耗人们对神话之威严的想象性光环,当结尾旅人们从僵化的朝拜姿势中开始运动,神性面临消散(贤者滚落山坡的死亡)。沉默和脸孔的模糊成为了一种影像修辞,旅人们到河水之前,远景的人像因光源欠缺或过曝而脸孔模糊,构建的是角色/观众被动等待光明的降临。
现在的世道也是好起来了,失眠了都不用去医院看医生,花60蚊去HKIFF买张《三王来朝》的票进去,效果堪比退黑素。
即便批评家们热衷于将塞拉的世界描述为一个“堂吉诃德成为堂吉诃德之前”的世界,但原初世界从来不是自然的——甚至摄影机本质上的技术人工性就决定了电影总是从人工性出去,以及一个显然的问题“我们怎能忽略塞拉,这一电影的totalitarian,将角色强行放置于某一环境的这一行为?就像帕索里尼在《定理》中所做的那样”。但不管怎么说,影片就这样开了:三位胖子出现在原野上,有些突兀,他们似乎不知道要干什么,甚至连语言也丧失了,叽里呱啦地咕哝着,或者轻盈地在水中游泳。毫无疑问,人工性,但塞拉逐渐扒开他们的衣服,让其转化为原初世界的一部分。因此,塞拉拍摄的不是耶稣的诞生,而是三王的诞生:成为原初世界的三王在日出中被世界生出,在短暂的朝圣的神圣性褪去后,他们获得了重力与语言,拖着疲惫且沉重的身体,开始生存。
无法判断对白表达能力,其他都很喜欢。看到一半觉得这部电影特别适合拿来做电视背景墙,无论动不动,说不说,都棒极。
75
很难不想到贝拉塔尔。喜欢这部多于唐吉诃德和自由,可惜字幕只有英字。前二三十分钟的水下行船非常经典
很好睡
早期的煎熬 hh 除了三王见到小羊基督趴下的那场比较有意思
扯皮三王来朝
92mins,可能更高画质会有不一样的观感,以及字幕很幽默
視聽語言真的蠻震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