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神剧昨天晚上,看完了《陈翔六点半之废话少说》。
原本计划是要看《机械师》的,但是刷微博的时候看到陈翔六点半出大电影了,作为真爱粉,一口气就把它看完了。
前几天刷短剧的时候,就是妹大爷出轨的那一段,陈翔导演正在拍一部网络大电影,刚好拍到了妹大爷出轨。
我还不信陈翔拍了大电影,没想到,这一切都是套路啊,过了几天,大电影真的上线了。
两年了,六点半没有辜负真爱粉的等待,终于拍大电影了。
电影还是原班人马,走心不做作,尤其是闰土,演技真的是爆棚了。
穿帮镜头那一段,我看了不下六七遍,那一段闰土因为不能说话,被逼得发了疯,加上背景音乐,实在是太催泪了。
蘑菇头跟大葱说心里话那一段,真的好讽刺好现实又好无奈,我想,这就是人生吧。
看这一段的时候注意备好纸巾。
当然不仅仅有感动,其实更多的是搞笑,这一点也符合了六点半的特点。
看六点半本来就是奔着笑点看的,陈翔导演也延续了这个风格,这部电影,可以说有泪有笑。
这部电影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寓意很深刻,看完之后会有很多的感悟和反映,就如片名一样,废话少说,多做事。
关于爱情,大葱的前女友说的那句话,简直催泪:我曾经离开你,并不是因为你没有钱,仅仅是因为你忽略了我。
可以说部电影真的神了,虽然不是那么十全十美,还有穿帮镜头,但他们毕竟不是专业的,能拍出这样的效果,真的可以秒杀很多的国产电影了,还有最后的伏笔埋得太好了,关于妹大爷和卖粑粑的大妈的爱情,肯定还会有续集。
2017.4.22
作为死忠粉每天一集不漏啊,首先抛开剧情剧本拍摄手法,光是演员的演技就已经爆了国内的一些一二线演员,特别是老头一看就是老戏骨。
当初开始追陈翔看完一集之后就把前面的补完了,我就知道这个节目一定会火起来,好几次在叨咕说这节目如果拍电影那应该不得了吧,毕竟演员演技导演水平都在线上,当时看到陈翔真的要出电影的时候简直不能再兴奋啊二话不说当下就奉献了5块看完了~
问了变变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你们的。
只是记得那时候大学的时候闲下来没事的时候就是微博,而且也不记得是谁让我关注的陈翔六点半了,只记得看到一个好的视频就告诉朋友或者直接发过去。
第一次看的视频已经忘了。
就记得妹大爷和蘑菇头拜把子那个记得很清楚,之后从微博又到了微信,微信公众号每天六点半,当然有时候不准时的哈哈,每次心情不好看看翔哥和蘑菇头,真的会破涕为笑的。
其实要出来的时候一直在犹豫等到什么时候在看。
因为每次每天晚上的视频都太短,真的。
有几天好不容存着没看,一个星期天就把几天的一起看了。
这部电影出来的时候,就晚上的功夫感觉一俩个小时好快,电影也这么快,哈哈。
之前每晚的视频看不过瘾的,再到后来变变出来了。
变变视频却是一个星期一个,我也很绝望啊。
变变写评论不要像水军,流水账似的,其实我想说的是,真实的想法其实就是流水账,把想说的说出来,我真的很少写影评跟评论的,因为我怕收不住手,哈哈。
当然也是为了我的陈翔抱枕。
但最主要的是,我也很少能坚持关注某一个作品一直到现在,应该算是唯一一个吧。
其实这些个视频都在说着某些道理,虽是娱乐搞笑视频但有的也是传播一种精神。
当然,我不是做导演的也不是演员也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只是觉得每看完一个视频就会有感触。
希望翔导的作品一直做下去,而且越来越好就好。
ps:看了这么长时间的视频我从来没点过赞哈哈哈哈,只点过一次赞。
是最近的视频,忘了讲什么的了。
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如何评价网络大电影《陈翔六点半之废话少说》 说实话,刚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no,你太天真了,压根还没等看完,就因为无法忍受某些情节点,不得不暂停,导致场面一度非常尴尬,好在我缓了一会,又经历了几次暂停后,最终还是将影片看完了,正当我准备落笔开喷的时候,突然想到这是一部没有大投资的小成本电影,甚至可以说一帮草根影视人的作品,毕竟能支撑我看到最后的最大动力,就是它是良心团队陈翔六点半的作品。
而看完之后颇感失望,可能也是因为自己期望太高了,在考虑到电影的投资,专业运作等因素后,我调低了期望值,将影片又看了一遍,现在再来落笔来说点什么。
陈翔六点半在我心目中一直是小成本良心制作的标杆,所以当听说他们要拍网大的时候,我心中是有些期待的,甚至比对许多所谓明星的期待还要大。
我一度相信陈翔六点半会以低成本为基础,以高质量取胜,开辟一条中国影视之路,引爆口碑与话题,看来还是我想太多了。
刨去这些无谓的想法,纵观整部电影,整体框架是有的,影片立意也有几分深度,重要的是影片完成度很高,甚至于放在大银幕上也并不为过,但是(万恶的但是啊)许多剧情逻辑经不起推敲,人物塑造不够立体,缺乏人物动机,硬性煽情等硬伤让影片只能在及格线边缘徘徊。
影片的前半部分稳扎稳打,表现不错,不管是故事的展开,人物的引入,还是剪辑和配乐的运用都称得上专业,虽然某些场景略显尴尬,但考虑到影片的投资也可以理解。
(谁家前台穿白大褂啊?!!!
科技公司也不能任性穿白大褂啊!!!
)
(又是生物显微镜,又是化学试管,实验室?
关键后面产品是鞋啊,场景莫名尴尬)对男主有前期塑造之后,便以男主收到了一个匿名送来的钟制造了整片的一个悬念,到这里我有几分欣喜,觉得陈翔六点半终究没有落于俗套,看这架势莫非是烧脑科幻片,或者是悬疑剧情片,莫名的期待呢。
接着又引入人物冲突,父亲与儿子的矛盾以及父亲的一言不发又制造了一个悬念,可以说,看到这会,坑挖得都还是不错的,只可惜填坑乏力啊。
在悬念的阐述、修饰上我们没有看到进一步的表现,影片最后似乎是有解释,但很显然联系性不够强,会让人联想起来比较费劲。
除了情节略尴尬,填坑不力之外,硬性煽情也是影片的一大缺点。
(分手的前女友来告别,还问男主能不能记得誓言是什么鬼,好生硬有木有!)
(卖饼的老大妈对小伙子说这话干嘛?
很莫名啊)
还有结尾这段,莫名地加入大妈和大爷天桥对话的环节,是对剧情进一步挖掘么?
挖掘什么呢?
很莫名啊,很显然这段致敬《大话西游》的成分大过于剧情需要。
当然最为致命的都不是以上这些,而是整个影片没有完整的逻辑,导致缺乏人物的行为动机,让许多情节看起来很莫名,虽然整片的立意并不肤浅,探讨生命的问题,但还显然影片没有很好地呈现出来,难以引发观众的共鸣,这也是影片最为致命的地方。
最后,还是要对影片提出赞扬,虽然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是对《临终千言》的借鉴,但毕竟小成本影片,能制作出这个水准已经很不容易了,也要对陈翔六点半团队表示感谢,正是有这么一帮真正热爱电影、坚持电影的影视人,才可能有中国影视水平的不断上升,加油吧,看好你们。
(谨以此文纪念陈翔六点半演员腿腿)
还记得一年前的QQ推送里面看到蘑菇头的一个段子,当时觉得挺好玩特别是最后的哒哒哒哒哒。
哈哈 一年过后,谁人能想到这些曾出现在QQ推送里面和当时不断祈求关注的网络小段子却成功拍出了电影,走向了荧幕。
这里面没有大牌的明星,没有华丽的效果。
但,这里有一群执着于演艺的人。
当看完这部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电影里有多少动人的情节,而是让我难以磨灭的中国原创草根电影情怀。
曾经看过什么什么男士,请过无数个大牌的明星,然而创意却越来越少,故对中国电影"堆明星,少创意"的趋势很是揪心。
但个人觉得6点半还是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欢声笑语,起码我们可以在无聊的时候,中午午休的时候,下班回家的时候,让自己开心一下,笑一下,缓解一下一天的疲劳。
也许,这就足够了。
反观演员角色,几个特色分明的演员撑起了整个6点半,他们并不毕业于北影中戏之类的演艺界名校,但对他们来说能出演好没一台剧就已经成功了。
没一台剧都没有什么重复的情节,相信编剧也是很花费心思去挖掘生活中最普通最能反应社会现状的的段落去以搞笑或抒情的方式演绎出来。
我们很多人都曾为追逐过理想,算了,理想这个词太过缥缈,就说自己的目标吧,但我们很多人都只是努力过,只是追求过。
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曾说过"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
相信陈翔本人或者演员们也曾经因为看不到太多希望而动摇过。
但是看到他们今天属于自己的成功,本人也由衷的为他们高兴,很开心能见证中国影视界草根的崛起。
废话少说,祝6点半越做越好,能推出更多的好作品。
学生党继续看书了😄
专业谈不上,也没有现在人喜欢的大场面,大制作。
但是这部电影走的是心。
从一个无厘头的倒走钟表开始,最后大葱从一个耍嘴皮子的人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故事很简单,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从平淡中道出了很多东西,然后笑着笑着就莫名的沉默。
主人公大葱其实就是社会中很多人的一个缩影。
装逼、吹牛、自大、好高骛远、死要面子、投机取巧。。。
太多太多。
以至于为了那些虚无的东西丢失了本身属于自己真正应该珍惜的,当人之将死,才发现那些曾经执着的一切都是假象,想挽回时已经为时已晚。
关于爱情喜剧之所以叫做喜剧是因为结尾会皆大欢喜。
但是这部电影的结尾反而走的是周星驰式的喜剧风格,爱情很现实,等不到,我不等了。
或者是妹大爷一样不为所动。
很多人都憧憬完美的爱情结局,可是,有时候最爱的人不一定会陪你走完一程,强求的不一定能够有所回报。
关于做人到了最后,大葱明白了,人这一辈子要说多少话,而这些话浪费了人们多少的时间,人们把时间放在了多少无用的东西上?
其实,有些东西,只有自己脚踏实地的做了,该来的总是会来的。
就像影片的结尾,大葱走在大街上,用自己曾经研究的电子检测鞋检测到了地上的钱。
脚踏实地,就能挣到钱。
那些阿谀奉承,虚假的欺骗,到头来就会像台总一样回来砸场子,两面性大葱的时间快要走的差不多的时候,找到了神经病导演,神经病一直在说: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换一个角度就会发现不一样的结果。
其实这里还是有哲理性的,很多事情,不一定非要得到一个怎样的结论,也没有什么绝对的是非对错。
放平心态,换一种方式,答案自然会来。
最后神经病导演将倒走的钟反了过来,一切又重新来过。
人生其实很短暂,现在走过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以后求之不得的东西。
在面对人生中所遇到的人、事、物都要好好珍惜,不管这个人是来害你还是来帮你,因为这些都是人生的际遇,都是自己的缘分,害你的人可以教会你很多道理,帮你的人会陪你共度难关,都要怀有感恩之心。
本身,能够来到世上走一遭已经足够的幸运了。
《陈翔六点半之废话少说 》是超级网络短视频节目《陈翔六点半》的延伸,在《陈翔六点半》已经在互联网培养高达五千多万粉丝,塑造了两年优质口碑的基础上,导演陈翔携手原班人马,创造出《陈翔六点半》首部网络大电影。
该电影传承了短视频节目《陈翔六点半》的轻松又不失内涵,灵活又不失严谨的特点,并新增添了更加符合当下年轻群体的现代化的剧情,增添了奇幻、爱情、斗争等因素,丰富了每一位演员的人物性格,向观众展现了这些年陈翔六点半的努力与成长,上线后势必会为粉丝带来一个全新的观影感受,提供一次有情怀有内涵的视觉盛宴。
主要讲述了巧舌如簧的科技创业公司老总大葱因为一个意外收到的怪钟,打破了他所有美好的幻想,让他慢慢看清了自己的人生。
现如今说漂亮话的人很多,能脚踏实地地做实事的很少。
老爹也有一个钟,也可以当做是一个前辈的经验之少说多做。
大妈和大爷之间没有交流,因为大爷从来不说话,只是弹琴,而大妈居然能理解这琴声的含义,说明大妈绝对是大爷的知音,所谓知音难觅,就是这个意思。
反过来从大爷的角度说就是,懂的人自然懂,无需废话,不懂得人,对牛弹琴。
钟的翻转,能说会道不是毛病,但是能有与之相匹配的实力,才是完美的,不然说大话、空话,只能把自己“做”死。
大聪就是只说不做,最后还得周围的人一起受牵连。
反之,只做不说,也会被困死原地,就如同大聪说他爹,早晚要和这条街一起烂掉。
所以,能做也能说,才是最好的。
有些事,错过了就无法弥补,比如感情,大聪十年的女友最后弃他而去,哪怕是人之将死,肺腑之言,也因前面所有的“谎言”而无人再信。
所以,珍惜眼前人。
关于红灯绿灯的言论,我理解的就是,不要太相信一些既定规则,因为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
红灯时,人走过去,只要没车,也是安全的。
绿灯亮了,车不停,或者有车突然冲出来,人也会有危险。
所以安全、危险,都是要靠自己观察判断,不能全相信别人和规则。
这部电影有一个具体又有新意的切入点和一个常见却又深得人心的立意。
配合上演员优秀的演技,让观众跟着主角体会了一把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感觉,是一部标标准准的喜剧。
偷梁换柱借助大数据忽悠了不懂互联网的人投资“捡钱鞋子”;大数据分析吸烟人群,机场打火机,不得不说是现实中的一个商业契机。
合理的营销模式使得该部影片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首先论坛推广,微博整合营销,良好的粉丝基础收到了极大的反响;搞笑界的抖音大咖,陈翔六点半助力品牌“幽默”营销;贴近生活,以“反套路”传递正能量的情感营销;多平台联动营销,覆盖人群更广。
剧中大话西游穿插再一次勾起回忆,致敬经典;偷梁换柱借助大数据忽悠了不懂互联网的人投资“捡钱鞋子”;大数据分析吸烟人群,机场打火机,不得不说是现实中的一个又一个商业契机。
【固定思维】自己还有周围很多人都对网大有刻板偏见--「low!
如果把影片类型按照高级降序排列,肯定是:电影>台剧>网剧>网大」。
其实和各国游客都有低素质人群是一个道理,之前自己一叶障目以偏概全的「自定义」做法,事实证明错过了很多值得认真观看和学习的影片。
【剧情概述】「葱总」经营一家「骗子公司」,靠自己「口才」赚了很多钱,一天莫名收到一个「钟」,只要大葱说话,钟表就会逆时针转动,对它竖中指也是。
夜晚的马路上,wuli葱哥遇到了假扮交警的神经病(陈翔客串,这导演很有才),大神告诉葱哥,「凡事都有两面性,等到钟走到12点他就会死」。
各种神奇巧合过后,葱哥无奈只能谨言慎行,能不说话绝不出声,在经历了「公司倒闭」「曾陪伴自己十年的女友出国」「蘑菇头表舅在其富贵落魄时的陪伴见证」「钟表走向12点的恐惧」等等,最终和自己和解,不再「装B&满脑都是钱」。
最终,钟表过了12点,葱哥没有死,原来是把钟表挂反了;寡言的葱爸也有一块小钟表,最后一幕是葱爸在天桥,和等了他30多年的女人弹琴对话。
【观影感受】网大已经发展了好几年,和以前看几分钟就关掉的情况真是天壤之别。
片子一开头就超级有料,葱哥和他的高科技探钱球鞋就让人觉得脑洞开的真大。
各种无厘头的桥段设计虽然搞笑但也不觉得放在戏里突兀。
里面的每位演员都是在用心演戏,并且是有较高演技的。
葱哥一直演技在线,在后1/3处在精神病院的「崩溃」是长久以来内心恐惧、压力、悔恨各种累积情绪的爆发;蘑菇头表舅最后对只剩一分钟时间的葱哥说的一大段炒鸡感人;戏份不多的葱爸神情和内心独白表现地十分到位(看弹幕有人说最后一幕是借鉴了大话西游紫霞仙子和孙悟空的经典桥段);土豪女秘书和投资人女助理,在穿着、动作、神情、反应等各种方面表现上都很用心。
有喜剧最难演好的说法,在有限的影片表达时间内,讲一个好的闭环故事、能打动观众、把人逗笑,演员、编剧导演都是「很666」的。
弹幕有人说,这部影片能达到电影级别了,客观说的确没错。
【陈翔团队】这部影片也是第一部认真看完的陈翔作品,陈翔团队有很多作品,陈翔六点半就很受欢迎,用的演员和工作人员应该也都是长期磨合很久的团队。
在看弹幕时,有好多人在讨论有一位演员「不在了」的话题,一种很特别的聊天方式,也是了解这个团队的一个特殊方式。
关注陈翔六点半这个团队两年了,听说出了网大,就赶紧去看。
看完之后松了口气,因为我觉得这个团队没被网大的妖魔鬼怪所同化吞没,虽然有瑕疵,但是他们做了一部努力讲故事的网络大电影。
网大的市场里,大大小小九成左右在我看来都是为了骗点击率。
蹭IP,蹭热度,卖肉是常用手段,没人在意故事讲个啥,关键是有没有屌丝喜欢的长腿大胸,有没有女性喜欢的鲜肉欧巴,能不能半骗半哄让你乖乖点击进来。
记得看过一部网大,叫啥就不说了,讲的是两个著名鬼怪PK,前五分钟剧情紧凑,特效飞起,引人入胜。
片名一过,后面就跟这俩鬼毫无关系,一顿胡扯,看完之后有种吃了苍蝇屎的恶心感,还是自己主动吃的。
而在《废话少说》里我没有看到这些,我看到的是一个不错的故事,一个让我愿意读下去的故事,一个让我读完了还愿意回味一下的故事,这样的网大着实可以算是网大界的一股清流了。
故事讲述靠嘴谋生的主人公大葱收到一个一说话就倒着走的钟,他的命运和这个钟链接在一起,钟毁人亡。
电影开场提出的问题很有意思,如果生命只剩五秒,你会说什么?
大葱试图反抗时钟,但发现越反抗越无力,面对将要离去的爱人,风雨飘摇的事业,他有苦说不出,这之中产生了许多的事情,让人捧腹大笑。
在故事的结尾,大葱做出了他的回应,他对这个掌管他命运的时钟竖起了中指,看到这个结局让我很意外,因为我一直以为大葱会在最后五秒对爱人或亲人说一句我爱你,然而这个中指是让我出乎意料之外又觉得很精彩。
当然,故事还是有个happy ending,结局一直埋在了故事里面,一切事物都有两面性。
一个多小时的片子看完,让我觉得是个不错的故事,而不是被侮辱的感觉,这在网大里实属难得。
整部有笑点,有泪点,但是不得不说故事不够丰满,叙事的情节缺少较大的冲突,很多地方有为了套段子而设计的剧情的感觉。
镜头表达上太有短视频制作的影子了,导致一些剧情的节奏很奇怪或者表达不清。
但是,我觉得愿意努力讲故事的团队都应该鼓励,有句话叫别被猪油蒙了心,这话对如今的影视行业尤其是。
电影拍的很好,剧本写的很不错。
里面有两段戏演员演的很好,很有实力,第一段是在KTV包间里面唱歌那一段,第二段是在家里面主角几乎发疯,冷静下来和表舅谈心那一段很感人,片尾是致敬大话西游拍的很好,因为妹大爷在上桥之前看了自己的表也只剩5秒钟。
最后我也玩内涵段子,第一个关注的就是陈翔六点半,基本每一期都看。
陈翔是个很好的导游及编剧。
给四分多一分怕导演骄傲。
完全没有可看性,一个五分钟就能讲完的事情要花一个多小时去讲。
还ok
幽灵倒计时idea其实挺常见了。拍电影还是有门槛的,仅靠套用些创意,只能是个脑洞大开的无厘头段子。
网络大电影做到这个份上已经很不错了
很不错,制造的很有诚意,闰土演技爆表,妹大爷一句话都不说倒是有点不习惯
不失为一部好的休闲电影,导演讲故事的方式也及格,和院线电影相比我更青睐这些小电影,不造作,不花里胡哨。我不看所谓的成绩,我只看演员和导演是否用心,陈翔用心了,期待院线电影。老粉百年不发言,被打动才开口!不过还是要说,这电影有《非诚勿扰》《大话王》《人生遥控器》的综合故事。
还是继续拍小电影吧
设定真的好有趣,不过连短信也不让发这太狠了吧,风格也确实保持了网剧的套路笑点多多。可惜故事还是太儿戏了,纯娱乐片,好多剧情的关键发展都很草率,女主决定飞走的原因居然是闰土看到空姐后流了鼻血,也没利用这个设定讲什么有说服力的道理。为什么少说话,多做事叫墨守成规。大家文明观球球(和她的腿)。
不少情节插入的莫名其妙
🧐
笑点还是挺多的,陈翔六点半短片看了不少,没想到出了个大电影版的
额 剧情和台词很尬 拍短片还可以 但是拍成电影就显出能力不行了 俩星以资鼓励擦
来拉分,本来觉得网大基本都是烂片,看了发现还不错。内核不错,演员布景不够美都可以原谅了。
挺不错的,支持,虽然感觉主要剧情都是段子改的,但是柔和的还算不错,整体还是挺好的
还可以很搞笑
拍的不错嘛,很有想法,就连我这一贯不怎么看生活剧的都慢慢给看完了。主角选的好,表演有看头。那个要投资的老总和主角表舅也都挺有意思。
……………………………………………
剧情还是有些薄弱!陈翔小技巧用的可以,大格局还差点啊,要继续加油,五星鼓励! 陈翔最大的错误就是不该在QQ空间做广告了,所以一直骂陈翔的都是这些人,陈翔也不想想,你的受众到底是这什么群体,但我敢肯定,现在还在玩QQ空间的小盆友肯定不是!
大学的时候在直播间看了不少陈翔六点半,电影虽然有点糙但也还凑合。
主体模仿的是艾迪墨菲主演的《临终千言》,结尾又搞老年版大话西游,尴尬不尴尬啊?原版的《临终千言》本就一般般,但至少那种话唠烦人的感觉还是很到位的,这部完全就是画虎不成反类犬。结尾太辣眼睛了,算了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