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犯罪的战争:坏家伙的全盛时代》讲述了一个小人物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穿梭于黑社会和政府之间,类似于墙头草的角色,但是这也是无奈之举。
一开始,当公务员的崔翼贤在海关混的如鱼得水,但是被上司推出去背黑锅。
无意之间发现海关那里有毒品,便找到黑道大哥崔炯培帮忙出手。
经过两人的聊天,发现两人还有亲戚关系。
于是两人结盟,通过人脉关系和暴力手段,在当地壮大了自己的势力。
崔翼贤不仅和崔炯培有关系,还和崔炯培的死对头联系上了,还和政府方面的人物有所联系。
最终,在这个混乱的时代,崔翼贤将两大黑社会大哥送进了监狱。
电影的主角崔翼贤,在他身上可以体现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即使面对自己的亲戚,也是一样。
一开始和崔炯培的合作,也是因为毒品的出售问题。
当势力做大之后,因为某件事又和崔炯培的对手合作。
最后被警察抓住后,又与检察官合作,使得自己的刑期减到最少。
崔翼贤准确的来说,不是黑社会的人,但也不是什么好人。
作为黑社会来说,他破坏了黑社会中的规则。
对于检察官和警察来说,他并是一个背景干净的人。
崔翼贤游走于黑社会和政府之间也是无奈之举,他希望自己的儿子可以出人头地而且在生活上也希望儿子不受辛苦。
在他看来,儿子是他们家的三代单传,是整个家族的希望。
他可能是一个小人,是一个墙头草式的人物,是一个老奸巨猾的人物,但是他是一个好父亲,让儿子学英语,并在最后将儿子送到美国学习,使得儿子不受自己的影响。
最终,儿子也很有出息,成为了一名检察官。
不管检察官背后有什么秘密,但是表面上看是正义的,公正的代表。
这部电影把在大的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有些时候做的事情会害了别人,在别人看来是不道德的事情,破坏了原本的规矩,但是为了自己的儿子,那也是无奈之举,没有办法。
这部电影也把在混乱的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生存之道表现出来。
影片的最后,随着崔炯培的视角来到了崔翼贤的身边,喊了一声“大父”,电影结束。
这里有种因果循环的感觉。
河正宇演黑社会,太适合了,那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你感觉他在装,可装得让人舒服,神的境界。
他演狠劲是一定有的,杀人犯的凶狠阴狠都可以,不过这里除了狠,还多了侠义,这是让人最难以释怀的部分。
河正宇的脸,就不是一个正牌演员的脸,这里发型丑死了,可是整个人看下来又很喜欢,这就是传说中的“丑帅”吧。
插着兜带兄弟们在街上横着走、和赵振雄对峙时稳准狠、开门进来拿起话筒火速解决内部问题、再见崔岷植月光下手里握着刀……几次这样的场景把人设交代得清清楚楚,整个画面又充斥着十足的气场,人帅到不行。
时间过得快,近来总在想,怎样是真的欣赏一个演员?
这几天补河正宇的片越发感觉到,喜欢一个人,就是时隔很久再去看,还是喜欢。
而有一些演员,看时喜欢,过一段就忘记了,再看也没那么喜欢。
这往往是角色给到演员的附加值。
真正好的演员,自己本身的东西太强大了,在哪里都有光芒。
就像河正宇,他的目光里,永远有你想要的东西。
不过其实直到今天,河正宇都没有哪个角色本身让我觉得印象特别深刻、演员与角色特别交融。
与之对比,普叔《加里比海盗》《查理与巧克力工厂》《爱丽丝梦游仙境》三大角色与人本身的极致融合,在河正宇这一直没有,还真是不一样。
即便孔刘,《鬼怪》都会有极强的相融感。
不过看过这部后,更明白孔刘的无奈,孔刘的特质是非常深情的、情感非常细腻的,这河正宇比不上。
但在此片这种类型中,是需要棱角更鲜明的、情绪更丰富的、更大开大合的。
此片就像河正宇演得另外一部1987,在韩国电影里具有不可替代性,给人的震撼与思考都太现实、太强烈了,这也是他常接这种题材的原因吧,但每次都去不同的角度演。
片中的一切,太腐败了,心太坏了,可人也是被逼的。
河正宇和崔岷植,一个讲义气、有狠劲、懂自己人心,一个能忍辱、善屈伸、懂外人人心。
崔岷植有事河正宇出手,河正宇入狱崔岷植反手救他出来,这二人性格与能力的互补,才是最初能合作的关键,而不是“虚无缥缈”的亲戚。
崔岷植也是想当“老大”的,谁不想呢,但他更在意的是结果,过程怎么辉煌不重要,于是他总是看起来那样卑微。
国家越来越完善后,确实需要的是崔岷植这种“动脑子的”、“耍嘴皮子的”。
未来面向的是市场,是要赚更多的钱,对手也不再是更有力气的其他帮派,而是手握权威的政府和军警。
只是河正宇正如赵振雄所讲,他的性格,永远不变的,那么执拗,那么坚守心中的道义和规矩,不论世道怎么变,也是不罢休。
世界在变,他却还是相信了崔岷植。
哎,人啊,就是禀性难移,每个人都是。
那种欺骗过你的人、你放弃过的人,就真的不能再信了。
最后在车上,河正宇还是不甘心,还是想和崔岷植说清楚。
崔岷植觉得自己没有背叛河正宇,河正宇却说生气不在于和赵振雄合作、而是没有始终站在自己这边。
两人都觉得自己为对方付出多了,典型的亲密关系博弈。
只能说明,两个人真的是价值观不一样的人,河正宇在意的就是那份绝对的情谊。
即便此时此刻,还只是对那件事耿耿于怀,还没有对眼前的人有半分怀疑,直到最后一刻,才终于醒悟,而后的愤怒,瞬间冲至顶点。
真的,真的,太气了。
河正宇最后头被按着时的眼神,那样怒火冲天、那样绝望而难以释怀。
演得真好。
此片的主题、风格、音乐,都会让人想起美国黑帮片,不过从人际角度,更能贴近东亚的理解范畴。
最初想看只是因为河正宇,看过全片后,内心却有一种强烈的孤寂感。
这世间,没有任何一个什么值得信任、值得依靠,黑白总在转换,没有绝对性,人生孤独啊。
电影看着觉得很好,很入戏。
个人感觉电影结局应该是这样:1、崔没大事,被检察官救了,代价是帮检察官升职。
2、崔在河被捕时是在做了戏。
原因是枪里没子弹,电影里交代过他让马给他找子弹,同时后面他又和金阪浩搭上了伙他是有渠道弄子弹的。
如果马没有去找那拍那段貌似就太简单了点,不合导演身份啊。
崔不是痞子,虽不是好人但也没有那么坏,自己最重要,但也是讲亲情的。
出卖金阪浩那么利索,积极主动,却从没说过河。
他想和检察官合作主要是救自己,但对河也是有感情的,真开枪估计不敢也下不去手。
检察官也是意识到这事,但抓到河就够了,还要用崔自然也就不会说什么。
崔也没真正背叛过河,河被捅是金阪浩设计的。
河那样报复崔崔也没报复回来,虽说可能也是不敢。
但他和金阪浩貌似混得也不错,也没交代对河使过坏。
3、被捕是河是不知情的。
因为河在车上的对话,即使是怕有窃听演的戏(且不说90年有合适的窃听器没有),那也不该真捅刀子,那是真的想杀崔的。
4、崔的NICE大概是这三个意思,一是完成了和检察官的交易,二是没有和河真正酿成严重后果。
三是在河手上死里逃生吧。
5、那声"大父",河最后是出现了,如果是幻觉一是感觉会有些水,二是没必要回头看。
河不是来报复,因为所有人没有异样,他们应该有人是认识河的。
6、河不是刚出狱,抓人好像是90年左右,2012年崔的儿子当检察官,保守估计孩子满月至少是1年后。
虽然硬说先生儿子后当官也是可以的,但会感觉怪怪的。
这样算至少22年,如果河这时出狱崔就谈不上帮过河多少了,硬判估计也就这样了。
要知道检察官威胁崔是用的15年,崔的案底可不少,行贿,伤人,做老大(贩毒不知道备案没有,但有的话作为老大,2个都跑不掉,同样杀人两人都没有交代),河虽说应该会更严重点,但在警察眼里也就半斤八两。
那这时出来的河眼里崔可是赤裸裸的两次背叛,毁掉自己一生的大仇人,在场的人还有崔怎么可能这么淡然。
可别说河在牢里大彻大悟了。
7、崔是帮了河了,检察官政绩、实惠到手也会给崔一个面子,而崔估计做没做牢都是回事,河应该是在检察官做了某人左右手之后才出来的。
毕竟也算要犯了,在自己辖区放人应该不敢。
调走了再做才合理。
河大概会是3年吧,没有证据,猜的。
硬要说理由的话,就是检察官答应崔的那个罪名,应该是属于可操作的。
再说时间做长了,依河的性子也不会这么心平气和。
8、崔儿子那句谢谢你等我,真不知道啥意思,说崔得重病等着看孙子没死的那些人,脑残吧,有这样说自己父亲该死没死成的么。。。
崔岷植和河正宇真的是忠武路的影帝级别人物,将 80-90 年代韩国官商勾结的黑帮社会描写的细致入微,从一开始的双方交好狼狈为奸到最后利益不一致,互相都看不上对方所造成的矛盾导致双方利益都有损失。
怎么来说呢?
主要还是突出刻画人物吧!
两个主要人物都很有各自特点:一个是全靠一张嘴吃饭,另一个是全靠一根棍子打出来的天下,自古枪领导嘴,毕竟枪杆子里面出政治!
于是势必会发生最后分赃不均,人格受挫等意外中的不意外发生。
总之韩国的现在黑恶势力肯定依旧存在,虽然不在明面但是还是影响着韩国的底层生活和上层金元世界,对于中产阶级黑恶势力一般存在感不强,毕竟只有底层的人才会考虑加入黑社会,所以只要是资本主义的国家黑恶势力不可能消失,同样也包括我国的港澳台地区。
所以不是只有总统的命令和检察官的团结一致才可以消灭黑社会而是整个国家暴力机关团结一致消灭黑社会,剧中崔岷植演的社长依靠儿子成为检察官摆脱了畏惧政府的存在过上了真正上流的生活,但是最后还是出现了河正宇演的角色的声音,这告诉我们黑恶势力才是致命的,毕竟笔杆子没有枪杆子硬!!!
不要被表象迷惑,来说说一下这部片子真正的剧情吧。
演员表:崔岷植——韩国黑帮大哥崔炯培——中国黑帮头目金坂虎——日本胖检察官郭道元——美国剧情如下:韩国与中国结成同盟,击败日本打下一片天地,韩国一厢情愿的认为自己与中国是一家人,并沉醉于中国的实力,开始居功自傲,狐假虎威起来。
被击败的日本意图报复中国,中国决定好好教训日本,韩国劝说中、日双方希望和平解决,但中、日两国都是流氓(剧情是这么设定的),必须用流氓的方式解决问题。
韩国对中、日双方进行了游说,却不被日本信任,与日本接触被中国视为背叛,中国教训并羞辱了韩国,这使韩国认识到,中、韩并不是一家人,韩国在中国眼中只是众多小弟、打手中的一个而已,中、韩分道扬镳。
韩国带着委屈退出,本来以为与中、日再无关系,谁知日本得知中、韩分崩后,却心怀不轨的找上门来与韩国合作。
这时美国登场,要代表正义扫平一切邪恶势力,逼迫韩国与美国合作,韩国不从,使尽手段反抗,却只是徒劳,韩国最终屈服于美国,先后出卖了日本和中国。
美国一统天下,韩国得以苟活,韩国教育下一代,一定要学好英语,要做第一,不要再被别人利用,下一代不负重托,以第一名毕业,拥有了挑战美国或者说接班美国的实力,却被美国黑手打压,永远也进入不了权利中心。
至此剧终!
所以真正的剧情就是韩国的历史,先是中国的属国,文化上与中国亲近;后屈服于日本,被日本殖民;现在受制于美国,经济崛起,却是政治上的矮子,没有地位,并且看不到出头之日。
剧中几点明显的暗示——1.关系:崔炯培要自保安全就要保证崔岷植不能背叛,现实中前有明朝有抗日援朝,后有抗美援朝,只为保证门户安全;金坂虎要发展就要拉拢崔炯培,现实中日本每次扩张第一站就是占领朝鲜;检察官要收拾崔炯培金坂虎就要策反崔岷植,美国介入东亚正是源于韩国的邀请。
2.崔岷植被殴打,浇尿,并且差点被活埋,出院后去一个餐馆见崔炯培,小小昏暗的餐馆一个巨大霓虹招牌背景“中华料理东宫”,如此刻意的场景布置,还看不出来说不过去。
3.崔岷植与崔炯培同属庆州崔氏,也因为如此才建立了合作关系,现实中,中、韩两国在历史上,文化相近,文字相同,在文化上也是一家人。
4.崔岷植屈服于检察官后,对儿子说,一定要学好英语,学好英语才能做No. 1。
5.崔岷植劝说崔炯培不要与金坂虎开战,崔炯培发怒杂碎镜子,说我是流氓,你知不知道你(崔岷植)是什么东西,崔岷植看着碎镜子里无数个自己,无言以对。
现实中,中、美、日都曾经是历史的主角,也都有明确的发展方向,而韩国,历史上是配角,未来也看不到当主角的可能。
6.现实中韩国有工业,有科技,有经济,全民参军,但是武力值基本为0,因为战时军队指挥权不在自己手里,天天被北边吃不上饭的亲戚用上世纪的武器敲诈勒索,想想崔岷植手里那把亮相了无数次,却一枪都开不了的手枪吧,还有搞笑的蔫了吧唧的马东锡。
近代韩国,通过YY历史和文化,使国民获得空前的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从而开创了现代韩国的经济奇迹,但是建立在虚构上的自信最终会破灭,当孩子长大成人后终有一天会发现一切都是谎言,就像气球飞的再高,也比不了火箭,火箭是有自己的动力的,而气球没有,气球终有一天爆掉。
所以那些出色的韩国电影经常问问题:我是谁?
从哪里来?
到那里去?
为谁而战?
能问出这些问题,说明至少精英阶层他们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现状有清醒的认识。
四星,因为河正宇再加一星。
之所以最喜欢韩国电影,是因为韩国电影区别于好莱坞电影那种给观众一时的荷尔蒙飙升的快感,而是着力于描写人性,让人们在观影时被电影情节深深吸引,观影后还要念念不忘,引发思考。
而河正宇则是我最喜欢的演员,他的演技让人叹为观止,《黄海》的平民百姓,《追击者》的变态杀人狂,《恐怖直播》的心机播音员,《与神同行》的帅气地狱使者。
每个角色河正宇都可以将其演绎出灵魂,让观众被其饰演的着墨不多的人物深深吸引。
(芷宁写于2012年5月3日)影片的全名比较长,《与犯罪的战争:坏家伙的全盛时代》。
其中的“全盛时代”有点一语双关的意味,这些年来,韩国影坛也已进入到了一个“全盛时期”,光影所涉及的题材丰富,类型多变,且各类型影片都有不俗的作品问世,那些曾被奉为黑帮片经典的美式或港式制造,在被韩国人借鉴汲取消化之后,派生出了韩式滋味,且味道浓烈,如同他们的泡菜。
同时,他们也越来越会讲故事,整合统筹能力日渐深厚,一部黑帮片中往往糅合了多重元素,有的看似杂乱散碎却被梳理衔接得很好,从而使得影片的故事性更强,人物形象也更加饱满立体。
这部《与犯罪的战争》以稳健典范之态,彰显了导演尹钟彬不俗的功力,全片被呈现得流畅丰沛,脉络清晰,故事架构机巧,剧情环环相扣,细节真切细腻,仿佛每个爆发点都充满了一气呵成的通畅感。
同时该片还饱蘸着时代气息,并将特定时代下的矛盾冲突、人性纠葛再现地妥帖生动,不刻意追求血腥画面,却又将斗殴中的群像与心性描摹得入情入理。
而尹导最为出色的地方在于,用极为沉着的手法将一个前海关公务员的黑帮之路讲述得细致精彩又不失大气,其中“内忧外患”下的生死考验与危难关头时的人性挑战,更是本片的亮点之一。
片中所谓的全盛时代,指的便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韩国经济飞速发展时期,看这部黑帮片,如果不了解邻居家的那段历史背景,也不妨碍观影,但是如果有所了解,便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剧情发展和人物的性格养成。
但凡一个国家进入飞速发展期时,总会滋生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经济蓬勃的同时,社会安定也面临着挑战,彼时韩国各地的黑势力气焰嚣张,此消彼长,斗殴火拼如同家常便饭,严重影响着公共安全,这成为当权者的心头之患。
1990年,时任总统发表了“与犯罪开战”的宣言,韩国开始大规模地打压黑恶势力,于是,很多黑势力开始洗黑漂白,转向有着合法外衣的行当,并从中获取暴利,究其内里,还是黑社会性质。
该片正是截取了这一历史时期为故事背景,展开了一番别具特色的时代记忆。
影片主人公崔翼贤便是这种大环境下的奇特产物,他仿若顺应时代应运而生的“弄潮儿”,善于跨界运作,左右逢源,可事实上,他的言行举止思维模式又因契合、逢迎了所处时代的特点而显得畸形而乖张,影片正是通过对老崔那混搭两界的出色应变能力的再现,将彼时韩国社会权钱交易黑白混淆的一面清晰再现。
可以说,对崔翼贤这个人物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的塑造对影片的成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片中的崔翼贤是个堪比“九命猫”般机敏狡猾又韧劲十足的家伙,公务员出身的他在迫于前途又机缘巧合地进入黑道后,其了解官场“钱规则”的一面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凭借灵活的头脑、圆滑的处世之道和看上去童叟无欺的亲和力,崔翼贤游走于黑白间,熟稔人情世故的他成功地在釜山一代推进着一幕幕“官商勾结”的大戏,充当着得天独厚的特殊媒介的作用。
如果没有他的处心积虑,穿针引线,他的族侄、某黑老大崔炯培也始终只能是个长于“打砸抢”的狠角色,不可能在国家的重大发展建设中分得一杯羹,并跃升为真正有实力的黑社会。
同时,以出身崔氏望族为傲的崔翼贤始终梦想着重塑家族辉煌,他对未来的期望都寄托在三代单传的儿子身上,为了让儿子光宗耀祖,他用尽一切手段生存发展,他可以卑鄙,可以勤勉,可以捍卫利益,可以忍辱偷生,可以仗义相助,更可以背信弃义,一切如尼采所言:“个体必须始终在社会中挣扎求生,才能使自己不至幻灭。
”搁老崔这儿,实属超常发挥,为了不至于幻灭,可谓机关算尽,他终以灰色手段取得了成功,从不起眼的小人物一路奋进为混迹于上流社会的响当当的人物。
这样一条不寻常的路,仿佛踩着炸弹向着名利前行,个中滋味着实丰富。
片尾,刑满归来的崔炯培一句不疾不徐的画外音“大父”,是否足以唤醒一切的幻灭?
而此时的大父崔翼贤已垂垂老矣,他如愿地看到儿子成为检察官,手里还抱着刚满月的孙儿,从他几乎慈爱几乎昏睡的面容中,看不到倪端,但他深知,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饰演典型人物崔翼贤的是有着“韩国周润发”之称的崔岷植,在韩国,他还是导演们评出的最优秀男演员,他那酣畅淋漓扣人心弦的表演始终贯穿着全片,令观影有种淋漓尽致之感。
如果说片中的崔翼贤跟权力人物打交道时如鱼得水,游刃有余,那么崔岷植对这个角色的把握也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当配合检方抓捕成功后,总是督促儿子学好英文的老崔说了三个“nice”,每个语气都略有不同,结合崔岷植的面部神情和身体动作的潜台词,很值得玩味。
河正宇饰演的小崔崔炯培,也压得住阵脚,做老大的气场很足,同时,老崔和小崔之间心理与情感较量的对手戏,也颇具看点。
(约稿)http://nicolew.blog.hexun.com/76149213_d.html
听说《我是歌手》的大结局是孙楠退赛了,今天赶紧翻出视频来看,按他自己讲的就是:作为一只大哥,我得让着后辈,天在看,B在装。
而汪涵对楠哥行为的总结,简单概括就是俩字:幼稚!
(此处应有掌声…)仗义玩不好就是真•耍流氓——孔子对于一个被一流歌手婉拒,三流歌手垫脚尖够不到的平台,一哥一姐这样如二溜子一般的称谓已经说明问题,定位清晰的一比那啥,按理说眼界清晰的人,就该踏踏实实作为一个歌手,老老实实唱好歌,看看在中国乐坛能否迎来自己的第二春,可有人偏不,结果就是这个舞台硬生生的被那些东拼西凑没词找词前言不搭后语的感人至深的相亲相爱,演绎成了五流小混混的街巷械斗…这段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大庭广众之下,急着举手@主持人刷存在感的只是为了装b,而这种作为装B界作死翘楚行为的人,通常集人丑读书少、生活圈子小、俩眼皮子浅、自以为是扯于一体,啧啧,终究成不了大器。
聊远了聊远了,不过自古以来道理都是相通的,回过头来看这部电影,请问,从一个街头混混到正儿八经的黑社会需要几个条件?
不装B——不作不死、有钱有权——人前显赫、翻身触政——人后富贵。
逗比违和感大叔之所以能叱咤黑白两道、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就是因为自己比那处于好勇斗狠阶段的远亲看到了“不作”之后的目标。
当崔岷植扮演的大父崔翼贤出卖掉孙子辈的崔炯焙后,并没有受伤后的愤怒和懊恨,“阿西吧,小兔崽子,老子也不是好惹的,nice,nice,nice”估摸着此时大父的心里都乐开花了——two B,too young,too naïve,hehe是啊,自诩装B见过世面还这么短视,肤浅得只能分析表面的东西,充其量也就算个地痞流氓,纵观全片,崔炯焙只是徘徊在“作与不作”的边缘,真就没干过什么大事——不是带着一帮小弟东削西砍,就是亲自上阵殴打认怂少年…——与人盘道、另辟蹊径、勾结权贵发斜财的总是崔翼贤,无怪片名的落脚点是放在“坏家伙的全盛时代”而不是“与犯罪的战争”,老崔的手腕才是黑恶势力发展的终极目标和形态——向过去说拜拜后洗白白。
还记得雷功对山鸡说过:“我不当尿盆!
我自己出来当公务员!
作为人民要由被动化为主动!
”山鸡的反应呢?
“哇塞!
NB!
我记小本本上!
”人丑就要多读书,孺子还是可教也,从hill Chicken后来的发展看,那些年一起追过的邱淑贞教育的对。
当然了,相比中国单纯描写黑恶势力的片子,此片的格局实在不足为道——巴掌大点的地方,不涉毒、不涉赌、不涉黄,只为了几个村角的歌舞厅、几个老虎机场子就拼个你死我活,打得头破血流,吐沫横飞,结果还被人一锅端——显然离成为他们自己口中的“教父”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不过就中国不能拍的那部分的表现来说,影片还是可圈可点的。
不同于刘建明的“以前没得选,现在我想当个好人”这种伪命题,崔翼贤的“我有一个对您我双方都有益的提议”显然更能触到办案人员的G点,也更符合实际。
既然不爱钱,那你的生活总得有其他目标吧?
从这点看,崔翼贤对赵检察长或者说对韩国当下时局的分析是很正确的:新政权交接后的必须得有新的面貌,以树立自己在人民面前的形象,于是就有了所谓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上头这么命令下狠手打击犯罪,钱肯定是图不到了,那就剩下权了,你不图这个图什么?
影片后段崔翼贤设宴请赵检察长的桥段与影片前部分宴请崔检察官时的内核是一样的一样的——“利益”兑换“合法”。
虽说崔、赵两个检查官对崔翼贤的态度不一,但对于崔翼贤能给自己带来的好处都是喜不自胜的,而从电影中黑社会由表至里、由大张旗鼓到不露声色的转变来看,根据时代的不同,它的存在形式也必然有着不同,这种低级向高级的进化正巧扣住了影片内在的主题,后来的时代才是真正意义上“坏家伙的全盛时代”,一个黑社会在和平年代里会有的状态,也正是由于这些“不能拍”的“警匪一家亲”,韩国包装输出的社会型电影总会甩开“魅惑腐化”周边国家的偶像型电视剧好几个光年。
有意思的是,影片中又带有轮回,除了之前说的崔翼贤前后宴请两届检察长,就连后来将赵检察长带入政界的桥段,也与之前将崔炯焙介绍给负责奥运会的高官时如出一辙,这分明就是在黑ZF……看起来好像时代进步了,社会和谐了,其实罪恶只是换了一种形式而已,而鞠躬不够有诚意、对ZF有偏见的崔炯焙,显然比带着谄媚微笑、识当下时务的赵检察长差了不止一个档次,崔炯焙的覆灭也就成为了时代的辙印。
之于结尾的安排,有人说是崔炯焙出狱找上门,有人说是崔翼贤对崔炯焙的愧疚而产生幻听,其实回过头看这一老一小的初识就能明白,崔翼贤离开崔炯焙后的生活只是重来了一遍,登峰者还是老崔,最终在抱着自己的孙子时,想到了当年那个作为孙辈的崔炯焙。
“阿西吧,小兔崽子,老子也不是好惹的,nice,nice,nice”估计大父还得这么琢磨。
这片子简单来讲就是:别老一天到晚急功近利看谁谁不顺眼,有眼光有追求有情怀才可能脱离庸俗、浮华,最终成就大事。
眼光、追求在这儿是讲明白了,你翻着白眼问我情怀是什么?
老罗说了,情怀就是个锤子。
我觉得靠谱,泰温•兰尼斯特大老爷就因手无寸铁,屎尿流了一地。
正常发挥的类型片,整体仍旧比较的好莱坞化,韩国式用力过猛。
剧本尚可,演员也并没有超常发挥,尹钟彬的掌控还是值得赞扬的,至少影片呈现了清晰的叙事线和层递的可视性。
不过在风格化上就显得没有鲜明的特点。
除了三十年前的时代感和部分出挑的配乐还可圈可点。
《与犯罪的战争:坏家伙的全胜时代》这周回老家,又看过一遍,以使我忘记没有空调的无尽炎热。
一开始在豆瓣上看的这部影片的介绍,感觉海报里的人物都屌丝的不得了,又起了一个如此装B的题目,让小编这个《教父》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看了几遍都觉得挺有意思的。
故事取材于1980-1990时代的韩国为大背景,讲述了老崔,小崔两人的成长。
中间夹杂这黑色幽默,血腥暴力,最终我们似乎看到了父辈们在生活中的辛酸。
撇掉剧情的真实性而看到两个人的命运,是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
其实里面主要讲的应该是老崔,一个父亲的奋斗史。
里面的老崔是由韩国影星崔岷植扮演,我不认识他。
我觉得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有时觉得里面夹杂着苦涩。
那时的老崔还是底层,是个对家里很有责任感的人,还时时刻刻以贵族后裔自居,有着强烈的实现光宗耀祖的的愿望。
在酒吧里,从前上司的口中,又看出其平时在单位时的无奈。
后来机缘巧合,加入小崔一伙二人相见恨晚。
小崔利用手中的暴力,加上老崔在官场中的人脉无往不利。
老崔带着小崔,攻城掠寨,开赌场,在金板虎的诬告,老崔动用关系达到了高潮。
老崔想利用小崔,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小崔则视老崔为亲人。
在两人的甜蜜期后,爆发出来的是,两人之间的算计,老崔对小崔武装政变心有不甘。
高潮阶段,老崔与小崔的最后一面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从最开始老崔看见往日照片的沉思,镜头慢慢拉长,到后来小崔冷冷的挂掉电话,两个男人的爱恨情仇。
小崔在拿护照时是充满戒备的,老崔则期望尽快见到卧底。
在车上,两个人的对话总给人的感觉是:喂,我对你付出了很多,你这样做很不地道的。
两个大男人,如同孩子一般。
最终的结局是个很有意思的事,老崔成功的骗过小崔又一次把小崔卖了的时候,我不禁说,老崔这个人好有意思的,处理完小崔后另一种嘴脸,变换之快令我咋舌,这是个值得体味的事情。
从最开始的时候,老崔面对查获的毒品时当同伴问如果别人告发怎么办,老崔回给他的理由是是充分的,就是个做事周全的人。
而将毒品输送到日本的时候,更是义正词严的一个人。
老崔还特意问了问,日本的侵韩史,对方说30多年,老崔直接的说出了36年。
很明显,老崔又是个民族感很强的人。
而后来,老崔自述身世,还是个要把做个大人物融入到骨子里的人。
执着到别人看,觉得可能都会可笑的地步。
但是老崔执着的坚持着。
就如同剧中的一幕,展现给我们的人物个性复杂,又让人觉得熟悉。
看到老崔,行贿时的一脸贱笑,面对检察官时的狡辩,以及后来贱贱的去赞美检察官的时候,无疑,又是那么的亲切,可能老崔只是我们周围的人,或者我们的亲人。
为了我们的幸福,为了自己的理想,而不断的奋斗。
由与姘头的谈话中,获悉到老崔曾经的辉煌,体味过这种辉煌,和之后失意的老崔,对现实的生活是极度不满意的,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儿子身上,在影片的最后,也得以体现出来,其实最后,与儿子的对话,是个很温馨的场景,让小编对老崔的种种歧视都抵消掉了。
平凡的人而已,又有着博大的父爱,让我对现实中的人,又感到无限的熟悉。
影片中,撇去利益之争,和揭示彼时韩国政局的黑暗外,主旋律就是一部小人物的成长记,间杂着各种心酸,让人会心一笑而已。
影片的冲突点很多,对于人的描写很真实。
很有意思,我很喜欢...
叙事顺畅,其他没啥了
真是活到老贱到老。。
小人物的生存之道
狗血
拍的还是可以的
韩国
没觉得很好看
一个人人得而诛之叛徒的史诗
其实我觉得这是一部恐怖片。。。恐怖到培养自己的儿子成为一个国家代表来抹去自己的罪恶。。政府才是最大的黑社会。。另外这片子很明显突出了崔岷植的形象,但是各位男配角的性格塑造就像屎一样。。一坨一坨的。。。
打黑这事,韩国人太没见过世面了。。。。
最无耻的家伙活的最长...
导演是个二逼
一个大时代背景之下的黑帮沉伏记么?不过这个主角未免也太让人不齿了吧
背叛还是什么?没看懂
崔岷植这个家伙简直已入化境啊~~
烂翻译毁好片
看的不够爽,也没啥史诗感
多读点书才能干好黑社会。
韩国电影现在拍的真挺像那么回事的
崔叔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