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了好久才看的片子。
第一感觉是主题曲好好听,第二感觉是镜头角度绝妙,第三感觉是画面颜色好美,然后是小片段的标题好吸引、主角的外表和性格很相符、情节很麦兜。
总之,很好很好
这是一部很像《天使爱美丽》的泰国电影。
邦(Pod)是个善良的乡下小伙子,去曼谷工作之前,嬷嬷说在那里找到工作的话,上就会长出尾巴哦。
再加上乡下金黄的田地和紫色的衣服、暗红的天,一下子就让片子充满了魔力。
邦先是在一家鱼罐头厂工作,他看着批量生产的罐头,真不明白世界上的人怎么能够如此迅速地消耗罐头!
邦在切鱼时不小心失去了自己的左手食指——掉进了罐头里,后来找到了有同样遭遇的工友Yod的手指,两人不打不相识,交换回各自的手指。
他们都觉得这个工作实在不安全,为了保护自己的手指,就辞了职。
邦的新工作是电梯保安。
和他同乘电梯的每一个人都使邦感到局促,除了清洁员晶(Jin)。
这个女孩在来曼谷之前,家乡有过一次空难,掉下一本白封皮的书,写满了她看不懂的文字,而她的梦想就是有一天可以看懂这本书。
她坚持每一件东西都必须有它该呆的位置,井井有条。
清洁工作之余,她就对着那本白封皮的书看。
邦觉得晶真是太可爱了,她的井井有条,她的白书,她喜欢的无聊杂志!
还有她漂亮的蓝色制服裙……喜欢上晶的邦呀,看到所有的人头都变成了晶的脸,墙上的招贴画、李小龙的海报……一切。
所以他那天出门上班时,侧着头不敢看小狗们,怕小狗的脸也变成晶。
哈哈。
蓝裙子的幻觉更是奇妙,所有的人,男人女人,所有动物,都穿上了和晶一样的蓝色制服裙,邦变得飘飘然了。
由于晶坐公车总会起红疹,邦决定做出租车司机来帮助她。
这段时间里,他遇到了很多奇奇怪怪的人,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着城市里的毛病吧。
比如有个见了东西就要舔的失忆人,还有爱上噪音没有朋友的敏宝贝以及她那个会抽烟的玩具熊熊。
敏宝贝总是不断地遗弃熊熊,抛出车窗、扔进垃圾箱,但一次次地,又在大雨天去路上、垃圾站里将他捡回来,然后抱头痛哭。
邦治好了晶的红疹,他很高兴能这样。
但是晶遇到了一个叫做彼得的白人。
晶以为他能够帮助她解开白书的谜,同时又误会他是反塑胶运动的英雄,崇拜至极,遂投入反塑胶运动的里,也冷落了邦。
她的家门口堆起了一座塑胶山,家里种满了植物。
……再遇到彼得的时候,他告诉晶,那本白封皮的书根本就是意大利色情小说,他也不是彼得,而是安德。
晶的白色梦想都被打碎了,人也消失了。
邦回到乡下,发现节奏好慢好慢,于是又回到曼谷。
他一回来就成名了,因为他成了整个曼谷城唯一不长尾巴的人。
Yod说连晶也长了尾巴。
邦在塑胶山上找回了晶。
塑胶山变得很有名哦,所有的情人都喜欢去那里约会,它可以直达月亮!
主题曲很好听,可惜下不到。
歌词翻译过来是这样的:当天空仍未变蓝,太阳仍未照耀,鲜花仍未绽放,美梦仍未将我释放之时,我的内心空空如也,直至得到你的爱,打开了我双眼,空虚的心灵,得到你的慰藉,给我力量勇往直前。
在星夜来临之前,我的人生,了无意义,在我失去信念,还有最后一口气之前,我的内心空空如也,直至得到你的爱,打开了我双眼,空虚的心灵,得到你的慰藉,给我力量勇往直前。
在这冷漠的世界里,我的心与灵魂,属于你,我答应在这一生,永远为你奋斗,我的内心空空如也,直至得到你的爱,打开了我双眼,空虚的心灵,得到你的慰藉,给我力量勇往直前。
但是软软的泰国话的感觉我说不上来,总之是很温暖的。
故事说完鸟。
和李安大神享有同个句式,每个心中都有座塑料山,梦想的残骸,直达云霄。
算是cult片吧,刻意为之的颜色很好地为风格加了分,确实不比下妻物语,厌恶松子的一生,天使艾米莉逊色,几乎每个出现在镜头中的物体都经过了精心设计的色彩表现,但,显然太刻意了,至少在我看来,华丽丽的色彩让影片的外壳膨胀到让内容相形见绌的地步。
不过,影片的色彩和导演的理念算是相配,抛开情节我不喜,其中确有很多让人会心而笑的可爱之处,让我很是受用。
一个是开头,全民合唱片头曲,觉得泰语念出口像嚼着口香糖,软软地,每个音都落在舌头的柔软处,颇有歌舞片的喜剧效果。
一个是邦爱上晶后,看什么东西都是晶的脸,甚至李小龙的海报...出门后刻意不去看门口的狗,害怕看到晶的脸...哈可爱的男人。
有个小细节让我佩服到...orz,一个面目可憎的可怜配角瓷牙咧嘴的说:比起梦想,我宁愿相信鬼。
因为阿,我们村里很多人都看到过鬼,但谁见到过梦想?!
也是,眼见为实么!
那段蓝色连衣裙的戏,估计每个看过的人都记忆深刻。
恋爱中的邦深深地被穿着蓝色连衣裙(清洁工的工作服...)所吸引,看每个人都是蓝色连衣裙。
不管是路上男女老少,还是开摩托送他的胖大叔,坐在胖大叔的车后,只见蓝色连衣裙便忘情地抱住大叔...可怜大叔受伤的脸,另就是家门口一字排开的狗狗们,统一穿着蓝色连衣裙。
赞阿!
塑料山的意象虽然让人称赞,但再怎么说是梦想的残骸,妥协的小家子气让我颇有不齿。
《大狗民》一部让我念念不忘的电影,一部让我想强烈推荐给别人看的电影,一部让我开始对泰国电影感兴趣的电影。
对泰国和泰国的电影不是很了解,用10根手指头就能数清看过的泰国电影,但是《大狗民》开始让我对泰国电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当然恐怕经典的电影在任何国家也不可能比比皆是,很显然,这部电影可能90%的人都会错过,从名字到图片,都很可能误导你以为它只是一部没什么内涵的喜剧,事实上它确实是喜剧,但是无论从拍摄手法和内容的传达上,它都是一部相当有特色的喜剧爱情片,很幸运,我是那10%的人。
色彩,这是这部电影的第一大特色,看《大狗民》的时候,正赶上黄金甲,很多人都在戏谑黄金甲,因为它过于耀眼的色彩,张艺谋爱用色是出了名的,《英雄》中我们已经深有体会,但是同样是用色,《大狗民》的色彩如果要形容的话,我愿意用干净这个词,记得《英雄》中的绿色让人产生强烈的反差,刺激你的感官,而《大狗民》中的绿色,却是那样的透亮,不沾一丝尘埃,原来色彩也可以净化人的心灵,也有人说《大狗民》类似于《天使艾美丽》,但是我觉得《天使》中的颜色太多艳丽,并不是《大狗民》中干净的感觉,至少在我看过的所有电影中,这部电影的色彩是相当与众不同的,当然工作全在后期的制作上,这点我也有耳闻,导演也在强调这点。
画外音,贯穿始终的声音,不是说多么特别的声音,也不是说这种手法有什么新颖,很多电影都这样使用过,这次的画外音起到的作用是主角的心灵之声,很奇妙的一种效果,以旁观者的身份讲着主角内心的感受,既像是第三者在给你叫故事,又像是主人公心底的声音,一本正经的讲述和喜剧的主基调形成反差,再加上泰语特有的收音,给人一种柔软的感觉,使声音与内容产生了另一种平衡,使整个电影产生了一种特有的喜剧效应。
没错,要说到它的喜剧风格了,其实觉得还真是挺难说的,我觉得整个影片风格像一部精致的小品,但是小品都以唯美著称,喜剧的色彩在其中横插一杠,不但不突兀,而且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影片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这种方式并不同于周星驰电影的无厘头,比如帮的手指分家的故事,比如晶得到所谓天书的过程,虽然很多地方都夸张的可以,但是你并不觉得是有意而为之,在我看来,更像寓言的感觉,其实这部电影到处充满了我喜欢的情节,既好笑,又让人反思,那么就想说说细节。
每一段情节,每一段故事,都具有深刻的含意,真的是太让人意外了,没有铺垫,自然流淌,随性而为,不知不觉中,就让你产生了那么多的想法,一般能让你有很多话说的电影,都是非常隐喻,带有浓厚象征意义的电影,比如《致命魔术》,比如《46亿年之恋》,比如《第九道门》,或是结构的复杂,或是象征的晦涩,或是宗教的浓重,唯独这部电影,是如此直白,却波澜壮阔。
如果从头说起的话,帮从乡村想要去曼谷生活以及长尾巴的传说,就是整个电影的主基调,也是大狗民名字的由来,无论曼谷,纽约,东京,北京,任何的国家都在发生着同样的故事,首都与不断涌进的人群,这里不是资本主义国家和非资本主义国家的区别,或者现在来说已经很模糊了,影片关注的是人的生活景观,不管一直存在的,还是不断涌进的,我们不希望,又不得不为之的许多事情,拥挤的城市,忙碌的生活,残酷的竞争,如果你生活在这样的大城市,或者你正在使劲的想要挤进来的时候,你就会懂得这其中的辛酸与艰辛,但是谁也无能为力,因为我们都放不下很多东西,最重要的就是欲望,能够以闲适与安慰自居的人实在太少,我们都很难满足,所以我们都是大狗民。
随着画外音的讲述,帮的曼谷生活开始了,在罐头厂一成不变的工作,使帮有了两个毛病,一个是不断的用手指敲打桌面,一个是吃饭的时候总是觉得别人的饭菜好,好了,大家看看你们是不是也有这些问题,也许手指敲打换成了腿部抖动,也许饭菜换成了衣服,这就是无聊与欲望,我们都被乏味的生活搞的愁眉不展,我们不断扩张的欲望正在全速前进。
手指的故事让帮遇到了旭和梅,旭和梅的爱情来自于公交车上的摩擦,无所谓浪漫,这就是生活,如果你是个容易满足的人,收集公交车票也一样会很浪漫,而梅所谓中国皇族的身份,一方面把城市的延伸扩展到了世界,另一方面梅最终的离去也代表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而帮开出租时遇到的小女孩敏和她的玩具熊,以及总是在不断舔东西的德,都是在诉求这社会的冷漠。
而帮喜爱的晶,关于她的天书,彼德,塑料瓶,伯爵和连香,这里有导演想要表现的太多东西,比如追寻的梦想,比如单纯的美丽,比如执着的无奈,比如纯洁的爱情,这些个人美好的事物与整个社会撞击出来的反差,环境的污染,人生的妥协,污垢的角落,总之,这一切使晶拒绝了帮,使晶最后变成了有尾巴的人,其实说到影片的最后,在爱情上好像是一个完美的结局,但是在我看来,不过只是一种妥协而已,曼谷再没有没尾巴的人了,旭终于忘掉梅,开始找寻另一段公交情缘,敏决定和她的玩具熊结婚,塑料山变成了参观景点,晶天真的以为让塑料瓶厂倒闭就能解决问题,这一切只说明了一切都没有改变,生活依旧。
当然,不要以为我忘掉了嬷嬷的转世投胎之旅,我相信看过的朋友对此都会过目不忘,不仅让人忍俊不止,而且充满了人生的哲理,结尾处的衔接,更是给人惊喜,而整个影片的配乐也是让人过耳不忘,很好的烘托出了影片氛围,无论是喜剧时那种跳跃的音符,还是伤感时淡淡的音色,都为影片增色不少,而结尾处街头乐队的演唱,更是久久回荡,一切就在这歌声中了。
其实虽然说了很多,却发现还有许多没说到,比如被帽子雨砸死的摩托车司机,比如乡下变慢的时间,比如广告牌下的流浪汉,比如德憋脚的中文,比如……,我相信我还落下了很多,这需要去看第二遍,第三遍,而且我肯定还会再去看,我一直认为多么好的电影都需要铺垫,不可能每一个镜头都值得推敲,但是《大狗民》却是个例外,每一个镜头都是如此的精致,每一个构成都充满了寓言,但是一切又是那么的轻松,舒服的画面,灵动的音乐,笑料不断的情节,并不晦涩的哲理,随处可见的寓言,一切都使它成为我心中最精致的一个小品。
这部电影好像还参加过某个电影展,导演好像在泰国也是比较有名的,对此我没有去做考证,但是很明显,这么一部好作品,没有被很多人关注到(相信曾经看它的许多人也和我一样,是抱着娱乐片的心态的),这就是国力,如果一定要做个比较的话,《大狗民》与《天使艾梅丽》确实有相似之处,但是至少在我心中它是远胜于后者的,会是一部被我始终保留的电影!
PS:我上传了其中一个搞笑的片断,嬷嬷的前世今生,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一看: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RGay51ekIiY/
城市里,每个人都在追寻什么,梦想总是耀眼,就像城市生活的光鲜。
然而,劳碌中,人们却忘记了相互的理解和爱情,就如城市生活中触目可见的白色塑料,不可通约不能交流,越积越多,结果成就了一座难于逾越的大山。
这部超现实、漫画式的影片,就是借助塑料这个意象来谈论现代人的疏离感吗?
还有嬷嬷说过,到了城市人就会长出尾巴,然后怎么样呢?
难道就是围着自己的尾巴打转,迷失了方向?
那是个几年前百无聊赖的傍晚,还在学校上班时。
校园广场上堆满了学生,去洗澡的,打球的,缠绵的,酒吧喝东西的,空气之中飘散出许多种味道,诸如洗发水、奶茶、汗水味夹杂在一起,形成了特立独行的香臭味,各种嘈杂的声响不绝于耳,我只能像往常一样,平静的站在人流穿梭中,在大眼镜小黄哥家的碟铺选DVD,几乎每天下班我都会来花一两百,买几十张。
所以加重了我每每搬家时的负担。
不可否认,这是一部过目不忘的电影。
很特别。
就像我最初所说的那样,和你之前看的电影都有点不同。
从一开始的有点耳熟的像港台歌曲的原声音乐开始。
嬷嬷告诉男主人公邦到曼谷工作会长出尾巴是个隐喻,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尾巴--被别人踩到就会致命的尾巴。
全都是大城市的价值观影响所导致,来到城市生活的人们都经历了一个过程:变得浮躁、不安、焦虑、寂寞、混乱、空虚、金钱。
所幸邦是个纯真的孩子,并且善于思考,加上固若金汤的执着,成为了唯一一个曼谷没有尾巴的人。
看电影时,弟弟、妹妹都觉得导演不至于飞叶子那么简单,或许LSD或者蘑菇之类都有在享用。
很有可能。
嬷嬷转世投胎那一段,决定了这只能是位亚洲导演。
女猪脚晶的出现,让邦看到了真正的爱情,可惜很多时候,生命里的美丽尽是如此残缺不全,好似大师艺术品般,所以吴冠中老师更值得我们敬重,他常把自己价值连城的画烧掉,说那些画有毛病,这样自己死后,留在世上的作品就只有完美。
爱情或许如有巧合,纯属雷同。
在邦爱着晶的时候,晶爱上了彼得---这个她自己想象出的理想男子。
一切都如此纠结,为什么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仅仅只能让我们的人生充满遗憾么?
所幸彼得如同无情的现实一般告知了晶:自己叫安德瑞,那棵精心栽培的彼得树也只是棵玉米,那本白皮书是本意大利色情小说。
晶至此崩溃。
可我觉得她是幸运的,至少安德瑞是如此诚实和坦白。
没有欺骗。
最巧妙处在于,导演用旁白说:那本书张开翅膀在云端飞翔,仿佛又在找寻和欺骗下一位无知少女。
最后邦来到垃圾山终于找到晶,只有他能猜到,她一定会在那里。
最后他们站在垃圾瓶山顶相拥的场景,不觉让我想起世界末日。
是的,在末世到来之前,通过导演的一次透明放大的夸张,竟发现我们自己也是一样,无一例外地站在堆满垃圾的地球上构想美好生活和谈论爱情,这是多么讽刺?
说环保警示之作亦不夸张。
cult片是我的最爱,这部呢,又是部混合型超强的cult片,治疗我的混合胶囊。
所以从无论从画面色彩构成、高饱和度,扯淡的夸张表现,还是从那么多类似装置和行为的艺术作品堆积,都不难看出导演是学美术出身。
好莱坞式大圆满结局过于美式,不是爱看悲剧的我所喜欢的结局。
生活就是悲剧,每天每一秒都在失去中。
不过,人总会有改变状态的时刻,最近又满怀希望的重新看了一次。
哼唱着片里的歌儿,真好。
正如电影里,邦说:“晶,我一直在想,人生太多不如意的事了,太多悲哀忧愁,令我们变得麻木,看不到生命中美好的一面。
”这次,我看到了。
与众不同的泰国电影。
影片运用很多简单的技巧表现导演想法,比如慢镜头表现农村的慢节奏,比如用满大街的蓝色制服表现主人公恋爱和满大街讲同一句话表现主人公的失恋。
看电影的时候会想起瓦力,虽然男主人公清理的不是生活垃圾,但是却清理了人们心灵的垃圾。
看这个电影的时候恰好距离我泰国之行有半年之隔,我很庆幸自己还可以一直找到很好的泰国电影来怀念那场旅行和那个迷人的国家。
Wisit Sasanatieng拍片节奏感强,以前拍摄广告片的经验起了大作用。
2005年作品改编自他妻子、泰国作家Koynuch的作品。
虽是轻松喜剧,逻辑却并不重要,古怪意趣多多。
影片整体节奏流畅顺达,算得是一部佳作。
影片被比作泰国版的《Amelie》,不知因何而起?
架构上略有类同,也是近年电影的趋势而已。
电影的色调相当绮丽,乡村显得温暖迷人,城市则炫目多彩。
颜色的质感已不必多说,在感觉上更是童话意味,不时穿插的天空镜头亦是通透美好。
最妙的是主题曲与场景的结合,众多人物对准镜头齐唱一首歌的感觉真似极了MV,嬉闹的场景定下电影的基调同时亦是烘托气氛。
旁白絮絮叨叨,却让故事更显纯粹气息。
一部地道的都市浪漫童话。
这部电影的主题曲名为《…Before》,来自泰国摇滚乐队Modern Dog,主唱名字亦是此部电影的主角名字Pod。
这一首歌相当够味。
主角是没有梦想的男人“Pod”(Mahasamut Boonyaruk),作为一个Loser男,他从家乡来到大城市曼谷,第一份工作是做沙丁鱼厂的切鱼工人,这一段故事中,场景切换的MV感特别强烈。
Pod在切鱼的过程中不慎切下了自己的食指,而整蛊的是切下的手指却可以自动接上,这一段故事中,Pod遇见朋友Yod,为了不至于继续切下手指,他们两个一同辞职。
期间零碎出现因热爱电单车而还魂的单车司机以及自认为皇族后裔的Yod女友等等人物,都用心进行了场景与背景音乐的搭配,细节繁杂却让故事有趣。
Pod养的犬崽则是憨稚可爱。
第二段故事中Pod改行做大楼保安,遇见虚幻的女子“Jin”(Saengthong Gate-Uthong),这是个有着妄想偏执与严重洁癖的女清洁工。
Pod对Jin一见钟情,认定自己“可以永远凝视她”,这一段的处理相当浪漫,爱让Pod只看得见Jin的脸庞,而因为Jin身着蓝色的工作裙,在Pod的世界中,全世界的人便也都穿着蓝色的工作裙,小狗亦不例外。
有梦的人总遭非议,Jin的同事都觉得Jin是十足怪人,碎嘴地嘲她:鬼倒有人见过,有谁见过梦想?
Jin的梦想,是看懂一本从天而降的外语小说,她顽执地认为这本书能够改变她的人生。
能够让她“长出尾巴”。
“长出尾巴”在电影中喻征梦想成真,而没有梦想自然也无法梦想成真的Loser男Pod,想的是与Jin更近一些,为此他转行当出租车司机,只为载Jin上下班。
然而Jin只耽于自己的梦中,一厢情愿地去误会一个有同一本小说的外籍人士为环保分子,并转而成为反对塑胶制品的环保组织成员。
她说道:没有梦想,比没有尾巴更为残酷。
这一次的故事中,Pod还遇见有装熟的八岁幼齿女Mam与她唯一的伙伴、爱抽烟说脏话的玩具熊,这被遗弃的人与总被遗弃的玩具一样悲伤难禁。
恋物或许仅因是寂寞。
耽于梦的Jin,自以为要做的是致力于环保,因此使自己家成为植物乐园,而更是到处搜集废弃的塑料瓶,高高地堆成了一座山。
可惜的是,梦的崩塌却是一刹那,当Jin知道她认为注定改变她命运的书只不过是一本意大利色情小说时,虚渺的理想瞬间幻灭,她决定要离开已知的一切。
失去Jin的Loser男Pod愈加迷惘,和Yod走在深夜的曼谷街头,他决定回到家乡。
于是,吉他声中,家乡麦田,轻风慢节奏,Pod依然是一个Loser男。
故事未完,当Loser男Pod重回曼谷,命运却又有古怪,Pod成为了城中唯一没有尾巴的人,因而备受瞩目。
Pod依旧不知何为梦想,他所想的仅一个人,Jin。
想与她重逢。
黄昏的曼谷天空,巨大的塑胶山,箱琴与口琴营造一派温软。
重遇Jin的Pod如此说道:“你所做的一切,依然令我着迷”。
把与Jin的爱情当作梦想的Pod使城中再不存在没有尾巴的人。
故事结局自然是Happy Ending,一一交待角色命运,Pod与Jin自然相爱,Yod继续找爱情,Mam和玩具熊结婚互煲电话粥。
塑料山成为最热门情侣约会场所,噱头又好玩。
在电影其他场景中,趣味亦是铺的满满,例如天上落头盔,甚而无厘头故事一则:Pod与Yod避开飞驰的豪华车,Yod大怒而斥“开这么快,找你老爸啊!
”,车应声而停,冲出车门的男子跪倒在街边老流浪汉身边说道:“老爸,找你好久。
”。
影片最有料的场景当属是巨大的塑胶山,于宏大中更有瑰丽感,魔幻的相当有趣味。
不能小觑泰国电影啊,好作品真的越来越多了,创意和镜头表现很有冲击力,色彩很鲜艳。
一个国家在经济进步的同时也能体现文化的进步,比如韩国,原来崇拜香港,日本流行文化,现在反过来影响它们。
泰国的音乐也很有味道,流行性中带着特有的柔美味道,最后几个戴墨镜的有点土气的乐队唱的歌挺好听,有点温柔大叔版BEYOND的感觉
写这些文字之前在另外一篇影评里看到影评作者给他推荐这部电影的时候说这是几年前的老电影,一下就被击中。
什么时候几年前的电影都算老电影了,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现在的自己刷刷抖音几个小时就已过去,玩把游戏就是半个小时,几年也就一晃而过。
之前。
影片里面有首BGM叫做BEFORE,字幕里面翻译成以前,我却总想起木心的那首《从前慢》。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主角阿邦就算是一生只爱了阿晶一个人,某种程度也让人想起阿甘。
他们都是曾与心爱的人在错误的时间遇见然后错过,最后却因为自己的勇敢与坚持,还是与爱的人走到了一起。
最后阿邦找到阿晶说出了“晶,我一直在想,人生太多不如意的事了,太多悲哀忧愁,令我们变得麻木。
……就算你仍喜欢由早到晚拖地,抑或开心时摇腿,或者挑走炒饭里的香菜,甚至继续追求梦想,长出尾巴,你所做的一切,依旧令我着迷。
”我作为一个过于理性的人,一直都怕感性的问题。
如果未来我的另一半问我喜欢什么类型或为什么会喜欢她,我也很想像抖音里面一样回复“我喜欢的不是什么类型,而是你这个人,是你的全部”。
但是我仍不明白自己的心,李碧华的小说《青蛇》里面的许仙那么渣,小白小青就算看透了,仍然还是选择去找许仙的下一世。
是否一见钟情都是见色起意,是否真的英雄救美如果你帅就以身相许,丑就下辈子做牛做马来还。。。
很多人说,是金子终会发光的,但其实在黑暗的地方金子根本不会发光,只有在有光亮的地方金子才能反射出光线来。
而现在的生活,都在为了活下去奔波,手机等工具又占去大部分休闲时间,人与人的交流越来越少,像我这样普通的人要遇到灵魂伴侣的概率应该会大大减小吧。
不过还好,主角教会我们去勇敢、去坚持,万一梦想实现了嘞。
马上就到2021年了,新的一年希望有新的开始。
先立个小目标,拾起自己10多年没有写下文字的手,每看一部电影、电视、书籍必须写下一点文字,给未来的自己。
虽然色彩太饱和了点。奇思妙想挺有趣的,泰国电影也这么好看啊
木有看懂。
更多是给的形式 内容的表达。。。
【3L】饱和高画风,特写推进拉远运动;荒诞自省性,寓意藏来,讽刺淡出。
2017.5太乱,没什么意思
带有天使爱美丽和松子嫌弃的一生风格的电影,荒诞式的幽默。电影色彩很鲜艳,男主小摸样挺无辜。
看了开头实在没有勇气再看下去
挺有意思。但我不喜欢这类型的,而且不知道为什么对东南亚有生理和心理上的反感。
画面很绚丽,男主角很帅,故事很荒诞。
怎么现在随便一个泰国片都能扫一堆国产片了?被日本子灭是服输,被韩国人踩是认傻逼,泰国片除开恐怖类也全面赶超?
跟天使爱美丽比就算了吧,有奇谲想象,但无法共情,如果非把两部放到一起比较,只会觉得这是一种模仿和致敬。另外,泰国影视里很多喜剧情节的铺陈都是靠塑造一个脸画得比鬼还丑/意淫中的清朝人形象的中国人当成梗的,虽然这部影评只是点到为止了,但感觉仍然让人不舒服,这种狭隘的偏见使人思索到底是谁无知
色调、美术太梦幻了,很美;用一个奇幻的、脑洞大开的外壳折射了许多现代社会问题,不过整体节奏偏慢了点。
@2024-06-03 09:53:01
在清迈 电影开头和颜色都好喜欢 泰语 没有中文字幕 懂得个大概 要找来字幕再看一遍 好像有点男版艾米丽的意思 泰国不只有恐怖片和小清新啊
本以为这么有趣的拍摄手法再搭上好故事应该会很不错,可惜看完了才知道是个无聊的烂故事
蛮无聊的……九十分钟应该就可以了。
1/10/2006 5:50pm bc
原来我不喜欢这个类型的电影~~
外婆的轮回转世那一段脑洞太大了,摄影也很像定格动画,加上说不出的配色和外婆的声音...晶嘛,可能是我不懂,从始至终是个傻逼?为了梦想活着我都懂,反而邦的脚踏实地更深得我心
想法很酷,节奏很慢,几乎没有起伏,看得很累,没有弹幕看不懂系列,隐喻性很强。最喜欢的有三点:旗袍女的确穿得美!塑料瓶山堪比富士!ED美!Modern dog - Bef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