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太太封建思想毒杀的女孩子19世纪末,越南的重男轻女思想或许比封建中国还要严重。
影片通过一个普通地主的三太太的角度去看世界。
其实在哪个时代,足不出户的女子从出嫁才开始认识世界,虽然她已经14岁了,但就像个刚出生的孩子,对一切都感到新奇。
美其名曰三太太,其实除了享受称呼上的尊敬以外,其他日常杂事也需要亲力亲为,并不像中国的大家闺秀,凡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被人伺候。
在婚礼时的惊鸿一瞥,让三太太对这个“二姐姐”春心萌动,自己却并不理解这种感情,懵懵懂懂,只是觉得她好看,不由自主的处处去留心她的一举一动。
不仅没有作为同一个男人的女人的勾心斗角,反而不由自主地喜爱和想靠近她。
在洞房之夜,只感到疼痛的女孩子,其实根本不知情为何物,更不懂两个姐姐觉得这是一种享受,而不应该是受罪。
怀孕之后,一边承受着这种必须完成的使命所带来的难受,一边才开始慢慢观察这个家庭,而这里相当于她的整个“世界”。
了解了所有人都是重男轻女的思想,并不去怀疑它的对错,只一心盼望着自己也能生个男孩。
在偷看到二姐姐和小少爷偷情时,想的不是这件事的对错和多么惊世骇俗,而只是觉得他们很享受其中,自己对情欲的好奇和渴望。
当她终于靠近了让自己有情欲的二姐姐时,被拒绝留下的心酸泪水,根本就不明白男女有别,为什么她这样是错的,而只是伤心二姐姐不喜欢自己而已。
喜欢,像女儿一样喜欢,这并不是她要的,她不懂爱,还是二姐姐以为她不懂而已,其实她对二姐姐的暗恋已经由来已久。
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看到别人家的女孩子和自己一般大的时候,嫁进这家门,被退婚后,无奈上吊自杀后,自己却生了个女儿。
想到女儿将来长大也可能因此自杀,或者和自己一样卑微的活着,就生了毒死女儿让她早早解脱的想法。
开放式的结局,并没说她是不是毒死了自己的女儿,或者自己也一起死了,只是这样的想法都已经很可怕了,其实,是这些封建思想毒害了一个个三太太这样的,14岁的,鲜花一样年纪的女孩子。
电影:《落红》 越南越南电影我只看过三部,其中两部是陈英雄导演的,另一部就是这《落红》,也名《三太太》,由越南女导演阮芳英自编自导,是个陌生名字,不过这部电影能让人记住她。
三部作品的女主都有陈女燕溪,她是陈英雄的妻子,前两部作品都获得绝对好评,在这部作品里她也很抓人眼,我刚看时没看阵容,在影片里看到她觉得很是惊喜,挺喜欢她的。
看过的三部类型有点相似,让我产生越南电影有它固定的拍摄模式的想法,不过拍摄手法的相似不代表所表达的东西一样,之前看的两部是讲述缓慢流转的爱情故事,《落红》想表达的是女性意识崛起,评分不算高,但个人觉得是喜欢的类型。
本片讲述在十九世纪末的越南,十四岁的云受父母之命嫁给一个富有的地主——年龄比她大很多的中年男人,成为这家的三太太,之后在这个大家庭中生活的故事,故事取材自真实事件,这不奇怪,毕竟那个年代在亚洲国家,十几岁以这种方式嫁人是很普遍的现象。
在这个地主家,男人不算多,地主、地主的父亲、地主的儿子,和几个男眷,女人较多,地主的大太太、二太太、三太太,还有大太太和二太太生的四个女儿,以及一些女仆人,是典型的封建社会女人围绕男人转的家庭结构。
十四岁的云因为年龄尚小,一切尚在启蒙阶段,初夜给了地主,象征贞洁的手帕第二天被挂在院子的树枝上才被家人接纳,与大太太(荷)、二太太(春)没有你争我斗,相反的,荷虽说有几分威严,但很“称职”地教她一些事,春则对她很体贴温柔。
那时候女孩嫁人就要以生为主,云也不例外,新婚不久,一次晚宴家人以及和家里的佣人谈话,使她了解到只有生儿子才能在这个家立足,不久便怀上地主的孩子,到寺庙祈福便暗暗祈祷让她成为家里唯一生男丁的人。
封建社会女人除了生子之外,就没其他事做,怀孕待产的云不小心偷看到荷与老爷之间的调情,又偷窥了春与大少爷之间的鱼水之欢,后来差点难产死去,又经历和她同龄的、刚嫁给大少爷的太太自刎了,而且她生的是女儿,这意味着在这个家会永远没地位。
这一切都让她感到恐惧,也许她意识到女人在那个时代除了做佣人就是嫁人生子,从此没有自己的生活,也许是想弄懂这种生活的意义,也许是害怕,她抱着刚生的女儿跟随治丧队跑了很久,在无人的地方坐下,喂奶不成,她摘下了据说有剧毒的花,但她有没有喂给孩子,影片没交代,也许这个结局是要留给观众自己想象吧。
荷、春和云分别代表三种女人:荷是对婚外情视若无睹且习以为常,默认这种婚姻生活的女人;春是处在不幸福的婚姻里,因为孩子和种种原因不得不继续在一起,也没勇气离开,但身心都在别人身上的女人;云是看透了婚姻本质,试图逃离的女人;可以说她们三人的年龄也代表随着时代变迁,女性意识崛起的过程,影片最后没有给出云的结局,但春的小女儿却坐在溪流旁剪短了头发,大少爷曾以为这个小女儿是他女儿,却被春否认,到底是谁的女儿,片中最后也没有交代,但她的思想和性格却很像大少爷。
片中还有一个有趣的部分,大少爷已到适婚年龄,但他并不想结婚,因为他深爱着春,临婚前他跑去找春说要离开那个地方,春说她想要正常生活,他却说这儿没一处正常。
后来他奉父母命结婚,也和所有男人一样娶了个十几岁的女孩,新婚之夜他没碰她,并且制止了小女孩主动脱衣服的行为,第二天小女孩被退婚,在那时看来这极不正常,女孩的父亲拒绝被退,还说她为家里带来不好的东西,不愿意将她带回家,她只好留下来,后来大少爷也没碰过她,云生育完的第二天,人们发现小女孩在溪边自刎了,一边是新生命的到来,一边是年轻生命的陨落,且都是女性,是否可以理解为逝去的小女孩是封建制度衰败的起点,地主家为小女孩举行了隆重的丧礼,新生儿被云抱在怀中参加葬礼,这一冲突真是有种悲感。
大少爷所做的事,是否说明推翻封建制度,部分男性也起很大作用。
抛开剧情,我也很喜欢里面的色彩搭配和场景切换,或清新或黑暗,明暗交替的场景和剧情一样虽不是跌宕起伏,却有种导演向你娓娓道来的感觉,很有耐心。
总之这部影片在我看来层次很丰富,导演想表达的东西也很隐忍和细腻,也许是女人看女人拍的东西,所以看得更懂吧,看影评说它很像国产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我没看过这部,也许可以抽时间看看呢。
越南版的大红灯笼,剧情还是比较压抑的,封建的旧的家族观念其实是整个东南亚民族的共同的特色,至于这个婚配习俗,更是伤疤。
越南版的大红灯笼,剧情还是比较压抑的,封建的旧的家族观念其实是整个东南亚民族的共同的特色,至于这个婚配习俗,更是伤疤。
越南版的大红灯笼,剧情还是比较压抑的,封建的旧的家族观念其实是整个东南亚民族的共同的特色,至于这个婚配习俗,更是伤疤。
很多人将这部影片和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相比较,有相同有不同。
封建社会下的包办婚姻,一夫多妻制的男权社会,女性命运的悲哀。
但这个电影更完整的展示了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一些女性她们女性意识的觉醒。
“三太太”在嫁进来时,懵懂无知,在教导下懂得我要生个男孩,这样才能在家有些许话语权。
可是在逐渐的相处过程中窥探到了二太太和大太太的儿子之间的不伦之恋。
接着大太太的儿子要结婚了,娶了另一个不认识的女人,因为大太太儿子的排斥导致这个无辜少女最后绝望的上吊自杀。
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感受到了女性的无奈,没有欲望没有尊严没有自由更没有话语权。
最后三太太的孩子生了,生出了一个女儿,电影的最后她抱着孩子来到河边,手里拿着剧毒的草,到底有没有喂给孩子不得而知。
三太太从嫁进高门到怀孕生子,完成了她女性意识的觉醒。
但只是觉醒,她到底有没有对此做出反抗呢?
不得而知。
另一个女性角色是二太太的二女儿。
和姐姐谈话说我长到要成为一个男人,要妻妾成群。
最后在河边毅然剪短自己的长发,大太太要喂小牛吃毒草让她安乐死,二女儿执意阻拦,跪在地上不起。
都体现出这个小女孩和她姐姐的不同之处,是更具有反抗精神的。
代表女性从觉醒到行动的转变。
虽然整部影片表达的是相对沉重的话题,但是看完之后并没有让人很压抑。
三个太太之间没有所谓的宫斗,反而展现了很多温情。
荷因为生了儿子,在家有话语权,很有威严但也不失亲切。
二太太春更是对她体贴温柔。
觉得怪异的是三太太对二太太春产生的恋情,觉得有些突兀。
三太太在这部电影中很多时候充当的都是旁观者,静静的站在那里看这个大家族中这些事情的发生,不干涉,不阻拦。
除此之外,影片还拍摄了很多具象征义的画面,鸡被人拿着刀割断脖子,溪水中漂泊的野花,蚕的各种形态以及蚕丝的制作。
湖水,牛,蝴蝶。
同时,影片还借助蝴蝶、牛、毛毛虫、湖水等丰富的意象,来对应女性的生命价值、情感欲望、身心苦痛和对自由的向往,对女性细腻敏感的内心做到了深入而准确的影像化呈现。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这是一部女性主义电影,但导演阮芳英并没有停留在表现女性的苦难本身,她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将镜头同时对准了活在父权阴影下的男性悲剧。
比如,前面提到的少爷与二太太的情感。
一方面,少爷无法抑制对二太太的爱;另一方面,他又无力对父权进行革命式的反抗,最终自己痛不欲生不说,还害死了一个无辜的少女。
再比如片中的另外一个小插曲,有两个仆人偷情被发现,女人怀了孕,被送去佛寺,男人则遭到狠毒鞭打。
所以即便是男性,在一手遮天的父权之下,只要你不是“一家之长”这样的权力拥有者,那么就同样是被压迫与摧残的对象。
无处可逃的时代悲歌——《落红》
今天聊聊越南电影《落红》。
片名Vo Ba / The Third Wife (2018),别名三太太/小三妻(港)/ 第三夫人与发饰。
越南是我们的邻国,但我们对越南的了解并不多。
提到越南,大家想到的除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剩下估计就是越南逃跑新娘了吧。
正好这儿有一部越南电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下邻国。
这部《落红》通过女性视角看待越南社会,让我们看到当地人的生活状况,影片也荣获第43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促进联盟奖。
《落红》将时间设定在十九世纪末,讲述在越南乡村一个地主家中发生的一段故事。
年仅十四岁的小云刚刚成人,便被父母嫁给进地主家。
在这里,她满满地察觉到了自身命运的不幸,性别意识逐渐萌芽。
究竟是反抗还是屈从,人生的幸福和希望又会在哪里,年幼的小云何去何从,一切都留给观众们无尽的思考。
《落红》全片波澜不惊,像极了含蓄的东方人。
但细细品来,我们都可以读出平静表象下的暗流涌动。
旧社会不同阶级自然生活状况天差地别,即便是同处地主阶级的人们,也会因为种种原因生活在抑郁之中。
作为关注旧社会女性的同类型影片,《落红》很容易让人想起老谋子的《大红灯笼高高挂》。
按照《落红》导演阮芳英的说法,影片是根据她曾祖母的真实故事改编。
在《落红》中没有妻妾争宠的过程,三房太太都能够比较和谐地相处,大家并没有将心思花在勾心斗角方面,更多地是操持家庭,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小云嫁入地主家后,才第一次见到大她十多岁的丈夫。
年幼不更事的小云对一切都显得十分好奇,她只会按照别人教的去做,并不知道自己未来。
好在小云十分敏感,对身边发生的事物能够很快地接受。
大太太因为生了儿子,母以子贵,在家中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
二太太则连生了女儿,在家里没有什么话语权。
这些细节从家里老爷和佣人的态度可以很明显地看出。
于是小云也暗自下定决定,自己一定要生一个儿子。
女性的诉求在这里永远得不到重视,女性被严重物化。
在这里,女性不过是一台行走的生育机器罢了。
老爷对小云的态度也是当做玩物一般,可以呼之即来挥之即去,谈不上什么人格尊重。
小云的落红是她能够进入主家的通行证,只有验证合格了才有资格在这里生活下去。
14岁进门、15岁生养的小云也不过可以传宗接代的一房太太而已。
地主老爷对女儿想买新衣服的诉求充耳不闻,心里正想着给适龄待婚的儿子买匹马。
女孩子长到一定年龄成人后,就要嫁给别人家里做太太或者小妾了,花在女儿身上的钱永远只是亏本买卖,花在儿子身上的钱还在自家家里。
除了生理被严重压抑外,心理也同样遭受压制。
女性在这里除了帮忙做做农活,平时也没有什么活动,精神生活几乎为零,追求爱情更是听都没听说过的事情。
如同《雷雨》一般,小云撞见了大太太儿子和二太太的野外苟合,她没有选择告发他们,而是在试图理解两人的行为。
家中长工和女仆发生关系,女仆未婚先孕,成了家族丑闻,于是女仆被剃度送入寺庙,长工因为还可以当做劳力,便被主家鞭挞。
男性女性在这里永远无法快乐开心地生活。
女性长大成人后就一定会被送出去嫁人,嫁给从未谋面的男人,嫁得远话再也见不到家人。
男性长大成人后就成了新的传宗接代工具,娶到一个从未见过的女人,再努力生一个儿子继承家业。
不甘心的小云不愿意自己和自己的女儿这样活下去,于是她选择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抗争。
无声的抗争看似平静实则很惨烈,但凡能够看到生活希望的人都不会选择这样的抗争方式。
有兴趣的观众可以自行发掘。
这是小云的不幸,也是婴儿的不幸,更是时代悲哀的缩影。
任何怀念旧社会的人都是以为自己活在统治阶级,并没有想过自己是社会底层的情况。
想要避免这些悲剧,只有人民当家作主才有可能。
时代悲歌,无处可逃。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这是一部在片架上收藏了5年的电影。
《三太太》-5年前第一次看到预告片就知道这是我喜欢的题材。
19世纪越南乡村的田园风情、身着古色古香衣饰的传统家族,14岁懵懂少女的主视角、大量定焦慢镜头的运用、越南年轻导演的女性身份等都使我不能拒绝。
越南电影我接触的不多,上一部看的是越南同志电影《双郎》(也是2018年上映),看完后我就被惊艳到了(一直没有写过影评,有时候错过了只能错过),整片黑黄胶质镜头的成熟拿捏,而这只是黎光的处女作。
很多人说,陈英雄是越南电影最有代表的一张名片。
陈的电影我还没有看过(也一定会去观看),但我很关注青年导演有质量的作品,我想看看年轻一代导演透过镜头告诉我们什么、导演处理影片的功力,也想看看越南电影文化与我们的区别在哪里。
相比喧嚣的商业片,我更喜欢宁静有营养的作品。
《三太太》是越南导演阮芳英的处女作,越南的很多青年才俊都同时具备东西文化背景。
用西方求学的理论去诉说东方故事,往往很出彩。
《三太太》帮助阮芳英同时入围多伦多电影节、塞巴斯蒂安等多个提名,这部作品受到了专业影评人的肯定。
在谈到这部剧的创造时,导演说她小时候外祖母就常跟她谈起过类似经历,这是她执掌本片的重要源泉。
纵观本片的处理,处女作就有这等功力,我想越南影界会给阮芳英留一个位置的。
选角上导演起用了据说当时还是12岁的越南小花阮芳茶眉,茶眉有点像日本女影星宫崎葵。
特别的青涩稚嫩,在她身上没有岁月刻画的痕迹,没有成年人的算计与世故。
有的只是天真浪漫,这已足够。
观影中,我一直在捕捉场景,镜头,导演想要表现什么,甚至有些场景倒回看了多遍。
纵观整部片子导演试图用很平缓轻柔的镜头去讲述故事,但直到最后2分钟时我才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片中年芳14岁的三太太渴望为家族带来男性后代,但结尾处她欲伸出手去摘带毒的花,镜头转到她襁褓中刚出生的女婴;另一个镜头二太太的女儿减去长发,长发随着河流远去,影片至此结尾,留给观众自己去思索,也把深度推向了高潮。
原来,导演是无声的在用电影抗击那个时代的男权社会,直到结尾才体现出了内心隐藏的女权主义野心。
很喜欢这样的处理方式,一个结尾干净利落,无声的克制中带来的震撼,立刻把影片的档次拉高了一度。
那么,我也现学一手。
此刻,写完这部影片,我的心也从影片中得到了久违的宁静与慰剂。
🎬看了这部越南电影,只觉得震撼、震撼、还是震撼。
男权社会下女人的悲哀与不幸,可怕却真实。
•💧大太太生了男孩,在家里有地位,可以帮忙打理家业;二太太生了两个女儿,不仅没地位,更算不上是太太;三个太太之间相处得还是比较融洽的,没有明争暗斗、相互陷害之类的,大概是因为她们都深知身为女人的不易,都知道自己不过是悲惨时代下的牺牲品罢了;如果非说有什么想争的话,那就是都想生出男孩。
•💧这所深宅大院,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丑恶?
男人不把他的太太们当人看,对他来说,小云只是个泄Y和生育的工具;二太太与大太太的儿子私T;小云对二太太产生了不一样的百合情感;大太太的儿子阿山因为爱着二太太而不喜欢妻子,想把妻子休了,但妻子的父亲却觉得女儿让家族蒙羞,不让她回家,蕞终女儿自杀。
•💧小云当初意识到只有生下男孩才能得到尊重与地位,然而美梦被打碎,最后生下的是个女孩,她明白,身边这些女人的结局就是将来女儿人生的写照,所以她狠心将颠茄花喂给了孩子(此花有毒)。
•💧二夫人的二女儿跟姐姐说,我长大后会变成男人,娶很多妻妾,我向佛陀祈!
祷了,一定会成真的。
看到这里,真是满心的悲哀,女儿家从小不被重视,该是经受了多少委屈和偏见,该是有多不被待见,才会有这种想法。
但她坚毅的眼神却有了不同于这些人和这个时代的色彩,我想,终于有人学会了抗争,她们是多么难能可贵。
电影讲述的是父权社会下的女性,落脚于19世纪末,可是其中的很多事情放到今天也同样存在着。
有别于国内近十多年来的“雌竞”文化宣扬,我觉得这部电影让我看到最不一样的就是其中三个主要女性角色之间反复拉扯的关系,即使在各种幽谧情感的撕扯下,她们依旧是最懂彼此的,所以二太太怀着爱女儿一样的心情照顾主人公小云,几乎是同龄人的小云和在这个家庭中作为女儿身份的阿莲感情要好,大太太流产了一个孩子,却在云生产的时候救了她,云为了自己想要生一个男孩却误以为害的大太太流产而害怕愧疚。
在这部电影中,女性的身份是共同的,是母亲,是女儿,也是女人。
她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没有被二次异化。
而作为讲述父权压制的电影,这部作品无疑也是满分,被迫提前产出“价值”的女性,普遍在不到15岁,刚刚来过初潮的年纪出嫁;出嫁后又被要求马不停蹄的生育,并且只有生育了男孩,才能在凭借伊获得家庭地位,或者说她们的社会地位,物化女性的同时也将女性的价值压榨到了极限;只是因为丈夫不喜欢,被夫家退婚,继而被父氏家族抛弃,最后不得不自杀身亡的雪(大少爷山既然知道自己不喜欢,不能接受,为什么不在婚前就强力反对呢,婚后才要求父亲帮助自己,将没有自主权的妻子置于死地,真是恶心人);所以最终云抱着出生的女儿时,也就获悉了她一生的命运,就像她看着死去的雪,她摘下了颠茄,是否也就结束了怀中女儿的悲剧呢?
第一次知道《三太太》是在2017年的香港,当时作为制作中的电影项目入围了当年亚洲电影投资会的WIP单元。
看到项目介绍的第一个反应是越南版的《大红灯笼高高挂》。
然后时间飞逝,两年之后,网络上已经有了这部电影的资源。
一言蔽之的话,就是有惊讶到我的地方,也有明显可以改善的细节。
作为长片处女作来看的话,算得上优秀。
先来说说优点,本片摄影的构图很优秀,色彩清新,有着越南电影一贯的干净质感。
电影本身是从一个15岁被迫成婚的少女的视角来讲述,色彩的基调很合拍。
电影中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导演通过蚕一生的不同片段来交代故事中时间的变化。
这样处理的用意可能有二:一来说明故事的主角——15岁的May内心的变化是很快的,尽管故事的叙事是宁静缓慢,但实际上在短时间内,主角的身心都发生了巨变。
二来,蚕是既脆弱又没有自由的生物,它们的一生为别人所左右,恰好是电影中女性群像的写照。
《三太太》是越南女导演阮芳英自编自导的一部女性题材影片,描写十九世纪越南大家庭中女性地位,情感,欲望在父权社会之下,压抑、扭曲、无奈的生存状态。
三太太 Vợ Ba (2018)导演: 阮芳英编剧: 阮芳英主演: 阮如琼 / 陈女燕溪 / 阮芳茶眉 / 黎武隆 / 玛雅 .类型: 剧情制片国家/地区: 越南语言: 越南语上映日期: 2018-09-07(多伦多电影节) / 2019-05-17(越南)
电影的画面非常唯美,东方含蓄隐晦的表达方式,讲述一个残忍痛苦的故事。
虽然同处于儒家文化圈,毕竟相隔千山万水,文化传承还是区别很大的。
用山西深宅大院的思维去评价这部电影,不太合适,鲤鱼挺喜欢这种风格的,给7分。
十九世纪的越南,年仅14岁的少女小云,在父母的安排之下,嫁到了大户人家做三姨太,承担起了家族传宗接代的重任。
洞房之后的次日清晨,大太太荷检视小云的落红丝巾,认可了小云三姨太的家族身份。
电影包含了大量的越南传统文化元素,很多隐喻的静物特写,对于鲤鱼这样的北方人来说不是能够全部理解,可能广西、云南的朋友看起来会理解的更深刻一些。
家族中年事已高的老太爷依然健在,掌握着家族的最高话语权。
大太太荷育有一子,是家族第三代中唯一的男丁,操持着家中的日常事务。
二太太春虽然已经生下了三个女孩,但是因为没有男孩,即使在下人的眼中也还算不上家中真正的主人。
对一切还是懵懵懂懂的三太太小云,也懂得生下一个男孩,对于家庭和自己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件事。
年轻的小云很容易就得到了丈夫的宠爱,不久之后就怀上了身孕。
就在小云安胎静养的期间,大太太荷也怀上了身孕。
心生嫉妒的小云,在祭祀祈祷时,祈求神灵保佑自己生下这个家族中最后一个男孩。
不久之后,小云还发现了二太太春和大太太之子山少爷之间,不伦的秘密。
不久之后大太太荷因为年龄的缘故而流产,小云得知以后,为了自己的祈祷而感到内疚。
为了照顾怀孕的小云,小云搬到了二太太春房间同住。
耳鬓厮磨的亲密接触,让小云对春产生了异样的情感,可当她对二太太表白时,却让二太太惊慌失措。
在对包办婚姻激烈的反抗无果之后,山少爷迎娶了自己陌生的新娘。
在这个妻贤子孝一派祥和的大家庭中,女性的悲歌不断重复的上演。
作为一部女性题材电影,这部用纤细敏感的视角,轻声细语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一个暗潮涌动的女性悲剧故事。
有评论说这部是越南版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同处于儒家文化圈,近似的礼教观念让东亚的很多同类题材作品,都有相似之处。
不是只有苏童的《妻妾成群》,巴金的《家》,曹禺的《雷雨》可能都会找到近似的影子。
题材的确有近似之处,但在表现方式上,这部和中国的作品风格区别还是很大的。
我看过的越南电影不多,对越南电影的认知只停留在陈英雄,和这部里大太太的扮演者,陈英雄的妻子陈女燕溪的水平上。
单从我看过的几部来看,越南文艺电影在表现风格上,跟大华语圈的作品区别还是蛮大的。
从《三轮车夫》,《青木瓜之味》到《恋恋三季》越南导演的作品都以静谧安静的东方美学观念,来诠释戏剧冲突,娓娓道来轻声细语把暗潮涌动留在了画面之外的留白之处,让观众自己填补其余的高潮部分。
不只是电影,我对越南的整体文化都很陌生。
除了看过几部名气挺大的电影,压根也不了解这个国家文学,绘画,音乐之类的艺术作品,我不太清楚越南导演的这种风格,是否来自越南的文化传承。
看起来和日本人的“物哀”“凄美”有点类似,仔细品味还是有不同之处。
有一种,模糊的,朦胧的,淡淡的哀愁令人着迷。
在《三太太》这部里,大量青山秀水与静物的空境,演绎着和谐安详的田园生活。
这与张艺谋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刻意营造逼仄压抑的气氛烘托主题不同。
甚至可以说视觉风格与主题存在着相互独立的关系,用山水写意表现女性在封建礼教的压抑下宿命的悲剧。
电影中有一个桥段。
家中诞生一只小牛,一家人在吃饭时讨论小牛卖掉之后款项支出的用处。
二太太提出给自己女儿置办礼服。
老太爷说长孙需要一匹马。
大太太说儿子山少爷即将结婚,家里应该有些积蓄。
老太爷表示认可很小的一件事,看似波澜不惊的几句对白,暗潮涌动的话语权激烈争夺表现的淋漓尽致。
这部电影在内地的口碑不算高,这跟我们现在电影的欣赏习惯主要来自好莱坞有关。
美国人情感表达方式更直接,美国人讨论家庭支出时,可能会辩论,争吵甚至会投票。
东方人不会,含蓄的表达可以让所有家庭成员意会“长幼尊卑”的家庭秩序。
电影类似的地方很多,与工笔花鸟的精雕细琢不同,山水写意的留白可以让观众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在有点儿小清新的风格之下,这部电影蕴含了很多极为激烈的伦理元素。
幼齿的童妻,SM的虐恋,子与庶母的不伦,暧昧的百合取向。
还好不是王晶,园子温或者三池崇史做导演,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直接的、激烈的与含蓄的、舒缓的,究竟哪一种风格更好,这个没有定论完全取决于观众的审美价值观。
比如电影在表达欲望时,有人喜欢长镜头大特写,有人则喜欢点到为止,高潮在画面之外。
这个没有什么道理可讲,演技再好的演员也只能演出具体的林黛玉,而观众的想象力则有千变万化的空间。
含蓄之美,在于最美的部分在观众的脑海之中。
无论多么伟大的导演,也无法影像化所有观众想象的画面,留白可以做到。
挺不错的一部,推荐给喜欢小众文艺片的朋友。
女孩与母牛成为同样是生产工具,偏僻避世的山村,耄耋封建的族长,控诉男权,同性雏形,越是单一的画面背后的寓意越多,同样是一部二倍速看完画风唯美的越南影片。
越南版的《大红灯笼高高挂》~
文艺片无疑了。带着满脑袋的问号,不知道这个故事虚构成分更多还是基于越南的文化背景?有种理解到西方人看中国有些本土电影的感觉了,每个眼神都让人难以捉摸
摄影太美了,在封建时代下的包办婚姻中,男人和女人都一样,都是生育工具
画面很美,节奏很慢,叙事差强人意,是西方人喜欢的东方电影。二太太春太美了,我也爱她。
主角不明确,二姨太的戏虽然是来衬托三姨太的无奈,但是戏份也太多了。
感觉讲了很多内容,又感觉什么都没讲透。好多都不明白,怎么就爱上了春?生完后是抑郁吗?大太太曾有一瞬间的嫉妒,后来怎么又看不出来了?
不露
可惜了,還差一口氣
落红不是无情物
一些都是朦朦胧胧的
一个女性导演对这个曾经叫“安南”的国家处于封建社会时期下女性生存环境的一个描写。影片里带有女性独有的细腻和感触,讲述一个14岁少女见证“生”与“死”的过程,并在懵懂的青春里探索生与死,情与欲的秘密。没有复杂的故事,有的只是唯美的镜头和画面,隐晦的表达。颇有张艺谋的风范,旨在意境,不在内容。三星半
节奏缓慢,对白也非常的少.娓娓道来的悲伤与无助.如水波纹般慢慢化开,消失.
越南电影院前几天突然作为限制级影片上映,但没映几天就被禁掉了,这种先斩后奏的排片模式希望国内也用一用
这些大家庭中的故事早已不新鲜了。
7分,刻意淡化的戏剧冲突,东方人独有的静谧隐晦表达方式,陈女燕溪年过五十性感依旧。
湿漉漉的天气,湿漉漉的人,男人女人男男女女。
少爷简直就是个废物
6.5讲的旧社会女性沦为生育工具的悲惨命运,那条幽暗阴深的隧道难道是在隐喻阴道??两次拍到这里都感觉挺渗人。。二太太挺漂亮,陈女燕溪这种骨感的脸感觉上了年纪格外容易丑。。
看预告片,这个是大红灯笼高高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