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第五十部也就是目前为止最后一部《寅次郎的故事》,情绪有些激动,片尾曲放的是渥美清本人唱的主题曲,也是以往四十八部正片开头都会听到的歌曲。
假如不是身旁还有人,那我会毫不吝啬地掉下眼泪,其实从开头现片名的那一下心中便十分感慨。
仔细想来,其实只用了几个月看完这一系列前四十九集拍了二十六年、最后一集又隔了二十四年的电影,却依旧感受到五十年岁月的流逝。
导演山田洋次自己也说,不谈别的,希望观众能考虑到这是花了五十年才拍出来的电影。
是的,时间的力量是巨大的,是唐诺把我引向这部电影,那在这里引用一个他喜欢举的关于美国民主制的例子:有人问,怎样才能像美国一样实行民主制实行得那么好?
答,很简单,你只要种一块普通的草坪,然后等上两百年就好了。
时间是唐诺关注的重点,一个人在哪个阶段大概有什么样的想法,以此对应着判断一个人写的东西有几分真实可靠,又有几分是出自幻想和模仿。
我妈也关注年龄,相比唐诺,她关注的更多是外在。
我们大概每两天看一集,每一集拍摄的间隔是半年到一年,每一次看她都特别注意这些人外貌的改变。
她最喜欢说的话是:“某某变老的速度肉眼可见。
”谁病了,老了,垮了,外貌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都逃不过她的双眼。
而观看第五十集时,那些演员相比第一集已经老了五十岁,她便感叹:“这些老头老太婆也有年轻的时候啊!
”。
我会在这时候故意拆她的台:“你以为人家生来就是老人啊?
”唐诺推荐这系列电影的另一个原因是,它们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应然社会,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充满温情的,人应该是见到别人落难就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的,人应该是相互包容的,人应该是彼此原谅的。
这个建构出来的应然社会的中心则是电影中的“寅屋”,一个由寅次郎、他的叔叔婶婶、妹妹樱花、妹夫阿博、侄子满男,还有总是不在自己的家呆着,老跑到隔壁来凑热闹的厂长章鱼所构成的温情驿站,一家卖日式团子的小商铺,总是热情地招待、收留寅次郎在外漂泊时认识的各路人马,并全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然而,出现在想象中的应然世界恰好说明现实是个平庸的实然世界,现实中,人处理自己的事务都成困难,哪有心思去管别人的事?
更何况自己的好心随时可能被利用,当成那些坏人谋求自己利益的工具。
怪不得妈妈看的时候总说:“现实世界哪有这么好的一家人哦?
”没错,山田洋次创造的应然世界并不设定为整个日本社会,而是基本划定在寅屋,或者稍微大了点说柴又这块地方。
这样,便可以在一边描绘在这块地方外遇到问题的人,揭露当下的社会问题,比如:智力低于一般水平的人被社会漠视,金融公司职员生活完全被工作占据,艺妓遇上恶意诈骗无法讨回公道,失去父亲的未成年少女不知前路在何方······所有这些迷茫的、被伤害的,某种程度上是弱者的人都会遇上寅次郎,然后他便会告诉他们有事可以来到寅屋做客,有时也会把人直接带去,寅屋的人最开始也会露出一副怀疑这些陌生人可不可信的姿态,过一会儿又会没办法只好顺了任性寅次郎的意招待下来,最终大家一起吃饭聊得很开心,得到一个给予别人前所未有的照顾和关心的美好结局。
假如一个人活在世上只要被爱过一次人生便不会失去全部希望,那寅屋就是一次这样的机会。
然而,要全然享受这个应然社会并不是一件完全不费劲的事,除了暂时忘记现实的危险,还要考虑另一件也属于应然的事情,那就是——《寅次郎的故事》中的应然对我来说也算应然吗?
人与人不计报酬、不看阶级、不分性别,最单纯的关心和互助,固然是美好的。
但这部电影的应然其实进一步来说,直指向一个群体——男人,《寅次郎的故事》这个名字也不是本名,它的本名是《男人命真苦》,这个命苦的男人就是片中的寅次郎。
寅次郎年少离家出走,在外漂泊一生,从未有过正经工作,长相难看,讨不到老婆。
二十年后回到家乡柴又,多年不见的舅舅舅娘、妹妹樱花对他热情以待,他却不识趣地跑去搅乱妹妹的相亲会。
热心的他虽然乐于助人,但钱包羞涩总要妹妹和舅舅来救济他。
由于坎坷的成长经历,对不中听的话非常敏感,稍有不慎便大发火气,和舅舅或章鱼大打一通离家出走。
难相处的他只有一个时候是和蔼的,那便是看到美女,而且是全日本最美最美的美女的时候。
四十多集下来,他大概要邂逅二三十个这样的美女,除了一部分心有所属令他心碎以外,不乏又忠诚又温柔的女性向他表白,而他却由于自卑、胆怯、爱自由,一个也没有谈成。
这种设定当然可以说是为了电影效果,为了让观众年年重温相同的欢乐与苦涩。
但是,我不知道别的女人怎么看,我作为一个女人看来,心中是很不痛快的。
寅次郎最大的优点是会讲有趣的笑话,有困难时为对方赴汤蹈火,然而,当他的这一系列优点成功吸引到他喜欢的人,他又会退缩。
因此,他讨不到老婆完全是作茧自缚。
男人真辛苦这个社会现实,或者一个男人的人生是这种结果,也是咎由自取。
山田洋次祝福这样的寅次郎。
“寅次郎”是一条街上妈妈用来教育自己小孩“不努力就会变成他那样”的名字,也是百般包容和忍耐他的舅舅舅妈、妹妹和各大美女们口中那个“与众不同,善良,温柔体贴,有趣,独一无二的阿寅”。
他有一颗做善事的心,只是做善事过程中的资本要让别人来付,他是自己梦中的英雄,没睡醒的青少年,做的事情幼稚到无害,都可以被原谅。
这的确是一系列体现了日本国民性的电影,男人是给生活带来乐趣但长不大的儿子,女人是想要一辈子原谅照顾儿子的母亲。
山田洋次祝福这样一个人,那么他拍母亲三部曲也不奇怪。
不过这种趣味,还是留给喜欢当儿子的男人,以及喜欢当母亲的女人去歌颂吧。
唐诺和他母亲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男人连烦恼都那么奢侈啊,这都叫命苦?
那我不知道女人是什么。
真想对着这样的社会叫一声“救命”!
这个寅次郎如雷贯耳,但是年代差,没啥代入感,但不影响本片的优秀。
导演借助技术将现实的影片和老电影完美结合,几乎实现了年代的完美对接,而且剧情丝丝入扣,毫无违和感。
日本电影向来对人物故事描写非常在行,本片也是如此。
这个寅次郎如雷贯耳,但是年代差,没啥代入感,但不影响本片的优秀。
导演借助技术将现实的影片和老电影完美结合,几乎实现了年代的完美对接,而且剧情丝丝入扣,毫无违和感。
日本电影向来对人物故事描写非常在行,本片也是如此。
1969~2019第五十部了 我才第一次看寅次郎
虽然没有字幕 好多都没听下来但是她们哭或笑的时候我都懂桑叔的专辑 东京家族的海报阳光正好洒在堤坝上
跨越五十年 人与人之间的味道没变我喜欢古早的霓虹 还有那群可爱可气的人们献给敬爱的渥美清先生献给坐在我前面所有秃头的老爷爷和白发的老奶奶(这场平均年龄能超70?
我是MYP!
)晃荡晃荡到年末才终于来了映画館(今天还是特价!
)果然只有一个人看电影的时候我才能找到那份纯粹的平静也才让我更真实感受到我到了霓虹 我在这生活一鼓作气办了个卡明年就在这好好练听力吧
日本是等电影最后全部staff放映完片尾曲结束才点灯的 在国内就算我想呆到最后有时都会被扫地大妈驱逐 这种细微的差别不仅仅是对电影的尊重 做不到的我希望只是个人而不是群体但是片头预告片也放太多了吧 喂!!
足足一刻钟还是在既定时间之后 晕晕(但是放花木兰预告的时候 我真想站起来大声告诉在场所有日本人仙女姐姐的名字 美哭了 真实人间仙女!!!
)本来想看小英雄的只怪天时地利人不和默片解说员也超想看 但是梗太多我这垃圾mimi怕是消化不了看了下明年 二月太多要看的了努力!!
作为一个现象级电影系列,《寅次郎的故事》承载着几代人的岁月记忆,展现着日本从昭和年代到平成年间的转变。
虽然主演渥美清在1996年去世,令这个系列戛然而止,但对于忠实影迷来说,能够再次看到其他主创重新拍摄的《寅次郎的故事》续集,堪比在大银幕上再次跟着他咂摸人生况味。
本文有剧透。
1不出所料,本片的主角正是寅次郎的外甥满男,他不再是那个为青春情事发愁的少年,也不是舅舅庇护下的羞涩男孩,而是人到中年的大叔。
故事一开始,是满男的妻子小瞳七周年祭祀,一家人齐聚在满男的老家,纷纷为满男的未来考虑。
毕竟,女儿也需要一个妈妈,甚至岳父也劝满男应该考虑续弦。
但是满男面对众人的劝婚,并不为所动。
他对女儿如是解释道,在四十多岁的年纪,喜欢上一个人并不困难,但是要和一个前半生完全没有羁绊的人,整日相处,过着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日子,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说到底,满男不结婚,是因为恐惧庸常。
但这种恐惧,随着满男的初恋女友小泉的突然出现而被暂时打破。
就在满男的新书签售会上,旅居欧洲的小泉看到了满男,两人如同无数狗血偶像剧里的桥段一样,完美邂逅。
两人先是到小酒馆客气地寒暄问候。
接着,小泉提出到满男老家看望他的父母。
甚至留下来过夜,这一系列自然而然却又略显膈应的亲密相处,在不经意间发生。
自然而然是由于满男和小泉曾经的初恋心动,至今难忘;而略显膈应则在于两人都有各自的家庭,满男有着上中学的女儿,而小泉在欧洲有着两个孩子,以及多年结发的丈夫。
暧昧的情感恰恰在此时出现,满男不但自己没有和小泉交代妻子去世多年,而且叮嘱老父老母也不要向小泉透露此讯息。
就这样,满男在第二天开车送小泉,去荒崎的疗养院见过她病重的父亲后,便在机场送别小泉。
直到临别一刻,他才向小泉道出妻子亡故多年的事实。
这一刻,小泉对满男的旧日之情终于难以掩盖,扑倒在他的怀里亲密相吻,可逝去的初恋终归无法修补,两人最终挥泪告别。
2《寅次郎的故事》从1969年第一部诞生之后,拍了整整26年,成为吉尼斯纪录中系列电影集数最多的一个。
该系列在日本国民心中的地位,相当于春晚。
每年春节期间,一家人结队去电影院看最新一部的《寅次郎的故事》,成为七十年代开始日本民众的默认习俗。
而主演渥美清凭借着片中“寅次郎”的角色,以一成不变的礼帽、旧西装并内套坎肩,赢得了“东方卓别林”的美誉,成为日本国宝级演员。
当然,同样为人记住的还有导演山田洋次。
如今89岁高龄的他,以拍摄日本庶民电影为人所熟知。
除了《寅次郎的故事》,他的代表作还有1991年的《儿子》、2008年的《母亲》,以及2013年的《东京家族》。
而2016年开启的新系列《家族之苦》,更是将《寅次郎的故事》中的笑与泪以崭新的方式加以展现。
“庶民电影”作为日本电影的一大类型分支,以其特有的日式人际关系作为情感纽带。
而稍加夸张的喜剧风格,以及平淡生活中的苦涩余味,往往让人回味无穷。
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小津安二郎晚期的庶民片,比如《东京物语》,以老夫妻两人到东京大都市看望儿女作为线索,窥视亲生子女的冷漠应付,沦为寡妇的儿媳的亲密周道,都在平缓工整的运镜下,慢慢散发开来,让人体味到生活的五味陈杂。
而山田洋次继承了小津的这种自然、无拘无束的家庭叙事,用看似庸常的琐事,以及碎片化的家庭成员的相处,其实更深刻地揭示日本七八十年代的国民心态。
他的《寅次郎的故事》更被誉为激人向上的家庭治愈电影,不仅仅是因为渥美清接地气的表演,更在于这个系列的影片,将日本昭和年间向上的气象尽收于影像里。
3此次《寅次郎的故事:欢迎归来》对于所有《寅次郎的故事》的主创,都是一次集体怀念。
这种情感流淌于满男脑中的回忆片段,也交织在满男和小泉两人的爱情结局中。
虽然,渥美清早已去世,但对于一部打着“寅次郎的故事”的续集电影,如果没有寅次郎的出现,怎么可能让老粉丝们买账?
所以,这部有着浓厚粉丝向的情怀电影,有相当一部分篇幅,是以往48集正片里,渥美清精彩表演的名场面。
比如,寅次郎曾经为了考虑女朋友的“丧夫”心理,强制让满男的父亲阿博“暂时性死亡”;
非要出席少年满男的运动会,因其让人大跌眼镜的加油方式,惹得全家人嫌弃;
分甜瓜的时候,没有得到自己的一份,和妹妹小樱大吵一架。
更别说片尾,山田洋次将所有“寅女郎”的绝美片段剪辑在一起,宛如《天堂电影院》中艾佛特为多多收藏剪辑的接吻片段一样,让人瞬间泪目。
当然,山田洋次的高级之处在于,他并不只是将寅次郎的旧画面干巴巴地杵到银幕前,成为一种贩卖情怀的商业耍滑手段,而是让寅次郎时刻参与进满男一家人的生活琐碎中。
由此,寅次郎不只是被追思的对象,更是启迪满男跨越生活难关的灵魂指引。
然而,即使山田洋次愿意让寅次郎的面孔调节情绪,也难以遮蔽他心中凋敝离乱之情。
满男真的不愿意和小泉一起生活吗?
绝非如此,他如果决意和女儿相依为命,不再找寻扶持下半生的伴侣,他就不会向小泉保守妻子去世的秘密。
不说出秘密,是为了在两人之间形成伦理栅栏,当两人心中的情感无法克制时,他们只能用外界的亲人和社会规范,让自己不能“犯错”。
所以,他宁愿最后得到“遗憾之吻”,而不愿度过三天的出轨之恋。
这种克制的道德观,看似是寅次郎给予的启示,其实是寅次郎缺席的证明,因为寅次郎都不复存在,满男和小泉还何必纠缠?
这一层隐藏的悲伤底色,或许是年已耄耋的山田洋次,心中对老友的无限怀念。
不知道《寅次郎的故事》系列,不能说了解或者喜欢日本电影。
28年间,拍了48部电影,本身就是世界影坛传奇!
50周年纪念作,欢迎归来,寅次郎!
第一次知道《寅次郎》的故事,应该是高中时候,那是刚看完《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心情久久不能平复,经常沉浸在那样的日式温情家庭治愈电影中,于是乎想找些同类型的电影看一下,就知道了有《寅次郎的故事》这个系列。
而且《寅次郎的故事》系列比《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系列长多了,活生生把电影演成了家庭情景剧,曾经有一说法,每逢新年,日本人可以不看电视台的春节节目,但是一定要到电影院去看《寅次郎的故事》,这已经成为了一种过节的习俗,而且盂兰盆节和正月初一一年上映两部,48部电影,拍了28年。
但这个习俗却又曲终人散之时, 随着主演渥美清的驾鹤西归,在第48部时不得不完结。
高中时第一次看《寅次郎的故事》,剧情印象倒不是特别深,反而当时是因为高三要晚自修,晚自修放学后,回到家把U盘插在电脑里,吃着宵夜看的。
当时没有像当初期待的这么高,毕竟是69年的第一部,很多社会背景文化都不了解,思想境界也只是高中生,而且当时还没有修复版,画质渣渣,并没有让我觉得太好看,但是主题曲却单曲循环了好几遍。
高中毕业上了大学后,电脑硬盘里一直存着《寅次郎的故事》第二部,但是屡屡因为画质问题而作罢,但是每当片头画面,或者海报,主题歌自动就会在脑中响起。
直至最近,《寅次郎的故事》出了4K修复版,才看完了《寅次郎的故事》第二部。
因为第一部和第二部的观看时间,其实也差不多隔了7年的时间,整个人都成长了很多,但是还是想不明白,为什么日本观众会喜欢上寅次郎,并且将它奉为国民级的角色,一个不学无术的地痞无赖 、爱贪小便宜,还老是放不下面子。
但是看完最后这一部之后,我对寅次郎的印象180°大改观,很多时候,寅次郎不就是我的缩影吗?
小气、敏感、自卑又放不下面子,还老是揪着一些无谓的尊严不放;面对真爱时,不敢承认也不敢行动,只会把真情默默藏在心底。
我相信我以上的这一段对自己的形容,也击中了不少男性观众的内心,我们有些时候不知不觉像寅次郎一样,外表是个成熟的男人,但是内心却还是个小孩。
我仿佛还以导演再借寅次郎这个角色,把自己小孩子的一面展露出来。
这部期待已久,诚意满满的《寅次郎的故事:欢迎归来》。
自从知道50周年纪念作的消息,就一直期待着,虽然只看了前两部,但是依然对纪念作充满期待,并非因为剧情,而是因为主创班底的这份诚意与情怀。
寅次郎的家人与朋友,演了这么多年,想必也成了生活中的家人与挚友。
很羡慕这种,一个系列,演着演着就成了亲人的感觉,果然装着装着,装久了,就是了。
看完了,有不舍但也没有太喜欢,就剧情而言真的是在怀旧,不过这都抵不过结尾的垂泪。
残忍的今村两封戛纳,温暖的山田无人问津。
当然,并非真的无人问津。
作为一部致敬之作,几乎要做化零为整的拼接移置,想要完整维持一个整体强度便十分困难,如何闪回、怎么闪回、什么时候闪回都是问题。
况且素材繁多,怎样处理多层文本间的关系和重叠部分…棘手处如此之多、动辄得咎。
山田却依然落得大方利落,且还巧妙融入了新旧两层叙事上的嵌套功夫:千禧后日本社会主体面貌之满和泉的精神返乡——寅次郎系列前作的怀旧联络。
两重归返再次带来现代人主义与农乡精神一体共生的两歧。
至于这个结尾到底算不算大团圆,抛开最终《天堂电影院》式闪回抒情一段,成田分别显然是天各一方痛苦相思,而且初恋女友并未表明当今婚姻状态(已育有二女,并为言丈夫如何)如此看来怕是一场空梦,一部收官之作如此落尾,大家难免敞怀。
不过山田老师仍有高明转笔:两人别离一吻早已说明问题——女人当然是不会有婚姻之束缚才做得如此举动而心安理得,男人也道明丧妻六载之真相。
二人相对,在日本社会高度传统化的礼数约束下,没有什么比这一吻更好说明问题了。
“我回来了。
”还记得这句经典台词吗?
每次在外流浪的寅次郎回到妹妹家,都会说出这句话。
“我乃东京葛饰柴又人士,帝释天的水把我养大,我姓车名寅次郎,江湖上人称疯子阿寅”。
寅次郎,乐观豁达充满幽默感,感情丰富却又屡次求爱不遂,热爱家乡却又一直在行走江湖的柴又男子。
从1969年到1995年总共拍摄了48部。
每一部都是单独的故事。
这部电影是全新的故事,主人公也从寅次郎变为已到中年的外甥满男。
《寅次郎的故事:欢迎归来》这部电影通过剪辑的方式,将寅次郎过往的48部电影糅合在这个新的故事里,向《寅次郎的故事》系列电影致敬。
作为《寅次郎故事》的续作,《欢迎归来》主要以寅次郎的外甥——作家满男的视角,回顾了寅次郎的故事,尤其是他那些求而不得、阴差阳错的爱情。
在这部续作中,寅次郎这位总是离家走江湖的舅舅,虽然看起来吊儿郎当,但是满男对他充满了怀念。
人到中年的满男,独自与青春期的女儿生活在一起,虽然已经成为一名有一定知名度的作家,但妻子的离世让他内心充满了忧郁,他的生活总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
“人生嘛,就像这海上的波浪,时而高涨,时而低落”意外与初恋女友川泉重逢,他开心又难过,开心有机会再次相聚,难过于开心的日子无法持续。
在他和川泉相聚的日子他们回忆了舅舅寅次郎的几段感情插曲,满男也鼓足勇气告诉川泉太太六年前去世,目前和女儿独自生活。
他的爱情会不会有序曲,编剧没有告诉我们,这也很好,留下了想象的空间给观众。
“人活着大概就是为了那几次“活着真好”的感觉。
”电影其中有一段插曲,我感触良多。
从事UNHCR(联合国难民署)工作的川泉和同事在出租车上的一段对话,关于幸福的定义是什么?
“没有不满就是幸福吗?
”车窗外的银座街道上,川流不息的人潮,每个人都职业装扮,看不出表情的面庞,仿佛千篇一律。
我也在想,按步就班是不是幸福,因为按步就班里没有不满,或者说我们没有看出来任何人有任何不满,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我们的社会结构、运作机制让每个人都获得了幸福呢,也许吧,也许这也是一种幸福,至少我们有食物,有住所,也算是有人生了。
曾经年幼的满男问正要离家出走的舅舅:人活着是为什么?
寅次郎说:大概就是为了那几次“活着真好”的感觉。
说得真好,人生的幸福可能也就在为数不多地几次“活动真好”的感受。
要想扩大幸福,我们要懂得放慢脚步,去感受我们的周围,环境、天气、温度、我们吃的美食、我们看到的天空,悄悄绽放的花朵,还有很多,每一个被忽略的事物,当慢下来感受,就会体会到幸福。
“你看,这樱花多美啊,就像人生一样,虽然短暂,但却很美丽。
”人到中年的满男,无比想念舅舅,他终于理解了舅舅。
中午的他有很多淡淡的忧愁,或者说中午的我们有共同的忧愁,像喜欢找人一起吃饭的报社主编,我想他可能有太多的心声想吐露,像极了我们身边的同事、朋友。
寅次郎在满男心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他是满男的精神寄托。
虽然寅次郎看似一事无成,却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
在追求爱情的路上,他屡屡碰壁,所爱之人并不爱他,始终处于爱而不得的尴尬处境,但他从未放弃追逐所爱。
当人到中年我看这部电影,不禁感慨万千。
或许每个中年人的处境都大同小异,日子并非一帆风顺,经历了许多挫折与困难,但我们依然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怀揣希望与向往。
正如余华所说,我们总要相信好运就在前方,它终会出现。
即便最后没有如愿,至少我们也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人生没有低谷,高峰也并非巅峰,前面永远有好运!
抛开情怀,寅次郎归来 在IMDB上的6.5分比较贴切。
那些突然插入的过去时空硬切多少有点惊人。
但 寅次郎 系列是山田洋次的作品,50年后,无论怎么玩都是合理。
另一个震惊的地方是山田洋次居然把 寅次郎 里的演员几乎找齐了。
配上过去的画面和一点现在的故事,技术上其实很违和,甚至有点像一个电视栏目蹩脚的专题。
但情怀依旧能掩盖一切。
渥美清已经过世,小樱的扮演者倍赏千恵子现在只剩慈祥,吉冈秀隆造型变成帅气的中年大叔也有点认不出。
但最神奇的是后藤久美子,93年曾在 城市猎人 里和成龙王祖贤飙戏,眼见就是国际影星的路线,两年后出演完最后一部 寅次郎 再无新作,直到25年后这部 寅次郎归来。
25年能发生太多的事情,最后只剩情怀。
《寅次郎的故事》在日本的翻譯名字叫《男人真命苦》,講述的是一個叫寅次郎的男人,坎坷的失戀之旅,堪稱電影史最苦的系列,可是,就是這種描述男人在戀愛上失敗的電影,卻極有觀眾緣,拍了一集又一集,不僅挽救了導演山田洋次的事業,還讓其貌不揚的渥美清一舉走紅,成為日本國民象徵,而一系列電影的走紅效應,至今仍然令人感到費解,費解的原因也不在於找不出答案,而是答案太多了。
說來也有趣,六十年代的英國也有一部長壽系列,《007》,也是以詹姆斯邦德這種男性的主角為代表,不過和寅次郎相比,這兩個男人的魅力可謂天差地別,詹姆斯邦德英俊瀟灑,文武雙全,在美女與敵人之間來去自如,敵人想成為他,女人想征服他,看穿女人心的詹姆斯邦德睡了一部又一部的邦女郎,堪稱男人的終極夢想,女人的意淫對象,而寅次郎卻是其貌不揚,老土寒酸,沒有錢又過時,女人可憐他,男人不想成為他,而寅次郎總是表錯情,搞不懂氣氛,連成為備胎都不曉得。
而且寅次郎粗魯,性急,又好面子的江湖作派,幾乎集合了所有男性的弱點,唯一算得優點或許是他那張利落靈活的快嘴,作為街頭小販,總是把垃圾說成黃金,用最通俗易懂的話語說服對方,堪稱最強銷售,而他這張巧嘴,也往往能活躍氣氛,以風趣幽默的語言,打動了不少人的芳心。
寅次郎這樣一個不討喜的人物,如何成為全民偶像,其實很大程度都是依賴渥美清的演出,他從小就混跡市井,從五湖四海的人們中學會逗趣而又忙不更迭的口條,這些童年養分,成就了日後渥美清演繹寅次郎的喜感,這樣一個人物,說起來往往風趣幽默,但卻又在自己暗戀的女孩子面前,狗嘴吐不出象牙來,像極了每一個男人在觸碰愛情面前的小心翼翼。
寅次郎的“不討喜”,或許在於他太真實了,像紀錄片的人物而非虛構成分的角色,甚至真實有些虛幻,寅次郎平常說話威風八面,總是像小孩子一樣得理不饒人,但在感情上,他往往是最早放棄競爭的人,像極了一個冷靜的旁觀者,或許是自卑,也或許是看透了自己並非一個值得託付終身的人,能對心儀的女子說出“因為我太愛你了,所以你應該和更好的人在一起”,如此溫柔的話語,總是令人不經意為寅次郎的善良樂觀而落淚。
這個在情感上總是劣勢競爭者的人物,卻總是很有女人緣,走到哪裏,都可以發展出一段情緣,而且總是失戀的他,卻總是做起戀愛專家,出手幫那些“愛在心口難開”的情侶們大膽地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而自己卻總是在臨門一腳的時候,被現實澆了一盆無情的冷水,但寅次郎卻選擇了在遙遠的遠方,祝福對方得到幸福,默默轉身離開,這當然可以說是男人的自尊心作怪,但也可以是離開之時,把萬般無奈的思念埋進心底,只留給自己,這或許也是一種可悲的溫柔。
令人不經意感嘆到 男人啊,真是一種粗魯而又纖細的生物。
说起当代日本影坛、以家庭为主线的导演中、山田洋次在我心目中是排名第一的,近年他创作的家族之苦系列、以及再早期一些的东京家族、我的弟弟,都是在寅次郎系列之后。
针对当代日本式的家族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小津导演之后的走势、山田进行了完整的传承、保护、挖掘和发扬。
他描绘的家庭都是小康之家、这点类似于小津,亲情被置于很高的地位、在导演框定的范围内亲人们之间的误会和冲突、怎么看都是可以无数次循环的温馨。
山田一直奋斗在一线的老导演、像伊斯特伍德一样的老当益壮,在2019年依然放不下对寅次郎的情节,召集一般老伙伴拍了这部年终总结式的第50集。
我给这部戏打高分、也是给这位老导演的执著点一个赞,估计年轻人很少看过之前的49部、也不会有什么共鸣。
寅次郎系列很好的记录了日本经济腾飞的70、80和90之间的黄金年代,通俗而不庸俗、生活在柴又这样的下町中努力奋斗、记录了两代人的成长和世道变迁,中间穿插了各种的时代话题,我们和樱花这家人一起走过这30年。
倍赏千惠子和吉冈秀隆果然是老了,看看当年第1集中千惠子的少女模样、导演不用给她化妆的这么苍老吧。
吉冈秀隆被山田宠爱了几十年、之前小学生的他尖尖的小脸令人怜爱、如今是彻底的大叔了、估计也是妆化浓了。
樱田日和、她在祈祷落幕时里的演出印象深刻,虽然有那么一点黑眼圈、但是特别的耐看、并且有那么一股极力掩盖的色气、很特别——就像即将要熟透的挑子、饱满而布满纤细绒毛的果皮、感觉指甲轻轻一划就破、满脑子都是吃到口里的遐想、但是又不忍心在最好的时节前摘下、明明又很确定即使现在摘下肯定是别有风味,就是这种感觉。
最近刚刚看了粉红的窗帘、怎么美保纯又作为中年熟女出现在本片,当年的她真是搭配昭和年代、圆润又美艳,近40年过去了她的身材依然遮不住。
影片中间穿插的联合国难民署的环节有点鸡肋,初恋情人的再会可以与寅次郎的穿插互动再多一些。
吉冈秀隆的亡妻因素太突兀、缺乏与寅次郎之间的关联。
而且,我觉得吉冈秀隆应该仍旧住在柴又、和母亲樱花在一起,然后寅次郎的精神力量不断鼓舞着现今的人,缅怀过去的同时、引发出日本未来家庭模式的探索。
最后是那首主题曲。
桑田佳佑大叔片头演绎、中间长音节的部分舌头打卷、高潮部分身体微颤,讲一部下町小曲带偏到日式演歌,不过唱得真好。
结尾处寅次郎过去的桃花运中的美女们依依闪过、最喜欢田中裕子,最后渥美清亲自演唱,老味道、120度的眼泪,是不是我该好好从头再看一遍寅次郎的故事了。
希望山田导演身体健康,多拍好片,问天再要50年。
一边回忆一边生活
我们唱着时间的歌,才懂得相互拥抱到底是为了什么……
不了解这系列的前世 观片体验会大打折扣
我,出生在东京的葛饰柴又,是帝释天的水把我养大,人称我人来疯的阿寅。
真没想到可以这样拍一部怀旧电影,昭和平成直至令和,跨越时空的相聚。
28/3/2020 @ PREMIERE ELEMENTS。趕在香港影院休業前的最後一場,滿男人到中年喪妻重遇初戀情人的視角,回憶片段在剪接上用得非常高明。雖然沒看過前面49部還是照樣被感動到哭了2次。山田爺爺一定要身體健康繼續拍下去!
走错片场
愿过往余晖皆是美好
剧本有点老套,没看过以前的电视剧没情怀,7.2分
(2021.6.12)电影连续剧寅次郎第50部,不仅是大结局,而且是回忆杀。因此一部没看过的我不成立看这个影片进行评判的资格,之后二刷吧。
一般
比隔壁克洛德·勒卢什的《最美年华》总还是高级且自然很多。
除了凭借数码技术重现旧日光影部分的感动,新男主嗫嚅犹豫的性格是我嫌恶不能接受的,这个差异就仿佛是时代更替的写照一样。
Tora-san never died
寅次郎的故事
时空交错,浮生旧梦。那个朴实真挚的岁月让人感怀。三星半
情怀,只能是情怀!满男、阿泉,你们既然选择了不在一起,就不要藕断丝连、拉拉扯扯了。
还是原班人马,只是都老了,故事的主角是寅次郎的侄子、樱花的儿子满男,以及在原故事里就有的初恋小泉。因为是几十年之后的故事,所有人都有非常合理的身份,人物的性格也有很好的延续。所有寅次郎的故事全都通过各个人的回忆来展现。这完全不是炒冷饭的故事,剧本非常完整,还跟寅次郎的故事架构有很好的呼应。这根本不是一部电影,而是像又见到了老朋友。👏🏻👏🏻👏🏻👏🏻👏🏻👏🏻👏🏻
故事設定在喪妻六年的“滿男”與初戀情人“阿泉”重逢的前後情節,但實際上真正想交代的應該是滿男的舅舅“寅次郎”與眾多情人間的林林總總;斯人已逝,卻能利用歷年來所拍攝的許多歷史畫面來重組一切。今昔場景互相銜接的極為巧妙,連幾位貫穿劇情人物的歲月容貌也惟妙惟肖的吻合。雖然故事的重心有些錯亂,想必在日本人對懷念經典的心願而言,還是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
一輩子只拍一部電影,一生都是這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