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影,一如他的剧和装束,先毋论“盒子”里面是什么,包装一般都是得体或精美的,整个故事下来起码流畅不枯燥。
即使是让他拍政治与历史题材,你也是能够发现好看在里面,尽管引发的深层思考可能没有德国电影那么切,所以,所以我想跑题加让人凌乱地总结一句,德国人的娱乐我真的体会不了哇!
《率性而活》是天马行空的张镇给我们讲的又一个想法奇特的故事:警察局决定组织一次银行抢劫案的模拟训练,正直憨厚较真又不懂变通的警员郑度满被指名来演强盗,于是除了他本来没人当回事的抢劫演习在过家家式地真实中如火如荼地认真僵持了一天。
当大家慢慢发现,这家伙来真的时,各种哭笑不得、无可奈何、紧张活泼接连上演,一直到最后大家终于陪这位一根筋过完了一遍“严肃”的抢劫活动。
同样的题材,我想换个国家来拍肯定能给你拍出N个版本。
好人变坏人再变成好人的思路加上血雨腥风的惊心动魄就是一部经典的好莱坞大片,港片或许整出一幕好人迷失自我、放任性情而堕落为真正的坏人后又被触动内心的柔软进而重新认识人性的故事,德国人可能又要引发历史遗留问题的思考,日本则会讨论政府在公共安全保护方面的缺失。
还好,这是韩国片,他没想那么多,就是想要你好看。
所以整个剧情发展中,当你稍一担心这块可能要引发人性思考了,啪!
——主人公给他”杀“的那个人挂个牌子上书“死了”,然后让他躺地上不许动,“你死了怎么还能动”;当你看到有“人质”终于受不了开始质问主人公时,你想起了《死亡实验》里假扮的囚犯向假扮的狱卒提出严厉挑战,可是噗!
——主人公把她摁到桌子上,然后自己趴地上做了几个俯卧撑,起来后给女“人质”挂上个牌子上书“被强奸”;当你一直看到一个孕妇“人质”因为要生了而被主人公送出去而中断“抢劫”时,你心里总算放下了,再不会发生什么事了,这是一个好人。
实际上,这是一个敬业的好人的故事,即使是做强盗,也要秉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员的自我修养”把一个强盗演成一个强盗。
从前期的各种道具与训练准备,到对犯罪心理精心钻石,到“抢劫”与“劫持”过程中表现出的一个强盗的基本素质与狡猾,无不透出“敬业”二字。
到这不是一个玩过家家的小孩子的精神态度又是什么呢?
旁人之所以觉得他可笑无非是因为他们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不再相信一个空茶杯里有好茶、两条木棍就是一双筷子、3岁的小明是2岁的小红的爷爷,这简直太傻比了!
但是我们的主人公从头到尾都是认真的,他可能有出于对社会安定的真心考虑,可能有对让自己做强盗的略微不满,也可能有其他的原因吧,我只能说,who cares?
反正我从头到尾一直为这个楞头青的敬业精神萌的一塌糊涂。
影片最后,主人公郑度满成功把一帮警察忽悠离开,自己和一名“人质”妹子淡定跑路,终于被后来反应过来的警察追的走投无路。
那个先指定自己当强盗后又拼命追捕自己的警官boss最后问他,“成功的强盗拿到钱就会安全地逃走,不会被抓住,你你认为现在还能赢得了吗?
”郑度满一枪对着人质从容地说:“我从来都不是为了赢,我只是在做我的工作。
我在您的吩咐下抢银行,但这并不是我原本的计划,杀了8人,强奸1人。
我不会屈服,我有枪。
在这种情形,对强盗而言没得选择,我现在没有希望了。
”举枪“嘣”了人质,然后是自己。。。
快乐的音乐响起,倒下的两人继续装死,哈哈。
和他的主人公一样,此电影也是敬业的,就是去完电影院后你不会想找人给你退钱的那种,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基本素质。
记得这个编剧之前是导广告的,思路很天马行空,我喜欢。
看电影之前猜度这部电影会是一部很摇滚的电影,然而电影开场从男主角拦下警察局局长的车子并开下罚单之后,就意识到这是一部轻喜剧。
每个人身边应该都有这样的人,那就是轴。
什么是轴,轴就是认死理,脑子一根筋,认定的事情别说八匹马了,就算再加九头大象都拉不回来。
现实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人往往会把你气的不行,但是作为观众再看这样的故事这样的情景,则会被逗的不行。
电影故事其实很简单,一场警匪游戏的演戏,但是因为主人公的轴,导致这场演习直接成了一场真正的银行抢劫,全国媒体直播,全民关注,让局长苦心酝酿的一场政治秀则因为主人公入戏太深的情况下,给了警察局很是响亮的一个大巴掌。
在中国这种电影绝对是通不过审查的,更别说要进入大荧幕。
不过香港电影里,倒是有一部电影与这部有点类似,那就是杜老大的《大事件》。
其实《大事件》里的大事件也不是什么大事件,只不过是几个悍匪劫持了人质和警察对峙罢了,只不过当时的情况和这部电影有点类似,那就是警察局都陷入了信任危机,人民群众安全感极低,对警察信任度不高,于是警察局就想把这次事件作为一次公关事件,通过媒体直播,好提高警察的形象,展示警察的办事能力。
唯一不同的是《大事件》里是真的悍匪,而这部电影里是一个入戏太深的悍匪。
忽然想起了这部电影的名字,率性而活,究竟什么是率性而活呢?
想想男主角一生做警察,碌碌无为,各种被坑,倒是这一个客串的悍匪做的有声有色,把警察同志们耍的团团转转,甚至完全有可能逃生扬长而去的,所以有时候觉得不是男主入戏太深,是他的人生本身就适合悍匪这个社会角色的。
但是又不能这么说,毕竟男主虽然有点轴,当毕竟是个善良的人,从头到尾都是善良的人,善良到就算只是演戏做悍匪,就算演戏杀人,就算做戏去犯罪,心里很都有负罪感,这样的人,你又如何真心希望他成为悍匪呢?
忽然想起了以前和朋友讨论的话题了。
自己擅长的事情和自己喜欢的事情更想做哪一个?
我记得那时候自己想都没想的答案就是当然是做自己喜欢的,因为那样才是才是率性而活不是。
但是现在回想,那是的自己还真是too young,too simple,就像一个明明没有游泳天赋的人非要去做世界游泳馆们,就像是一个没有文学天赋的人非要去写小说,这又是何必呢?
对得起了自己的梦想,却糟蹋了自己的天赋,也糟蹋了自己的人生,所谓的率性而活也不该付出这样的代价吧。
率性而活,也不过是一个过于理想化的生活状态罢了,人生活在这个世界,本身就仿佛笼中鸟,狱中人,谈率性,总有点魏晋文人谈玄学的感觉。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枷锁,永远是脱不掉的。
这部电影,当然是很精彩的,精彩的原因在于故事好看。
故事好看的原因在于人物性格。
主角的人物性格,用一句描述海瑞的话来讲,是“轻微偏执型人格”。
海瑞变成神之后,他的故事流传很广,成为美谈。
其实对于当事人来讲,这些美谈的背后可能是双方的痛苦。
太阳底下无新事,这个故事,我认为,就是在讲海瑞。
一个性格呆板的交警,因为坚守规则给违章的局长开了罚单,于是被局长叫去假装抢银行。
局长自认为不懂变通的交警,很快就会被警方抓住,到时自己就可以在媒体前出尽风头,却没想到事情完全失去了掌控。
韩国喜剧电影《率性而活》上映于2007年,影片正面讽刺了韩国执政者的不作为,这种大胆的反讽题材也是近年来韩国电影的一大特色。
除此之外,更让人动容的是男主郑度满对工作和生活认真热忱的态度,这也是影片最想传递给观众的核心价值观。
下面我就从细节铺垫,人物心理和人物设定三个部分,来分析一下影片《率性而活》的精彩表现。
一、细节铺垫:不易察觉的细节,为剧情发展埋下伏笔开场的一声枪响,激活了全片以抢劫银行为脉络。
一个长镜头揭示了银行内人质们的工作和生活态度,所有的细节都为后续剧情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中学生走进银行,看了一眼手机,眉头紧锁。
镜头扫过老人,他在给银行保安看手相。
保安被同事叫走,过程中路过银行内的挂钟。
女职员Mrs.李来到总经理办公室送文件,随后镜头跟着Mrs.李来到了办公区。
座位靠里的理财经理在咳嗽。
年轻的女职员多惠送走了一个客户。
扮演顾客的赵警官一脸凝重地走进了银行,刑侦组的吴组长眉头一挑,邪笑着对赵警官说,你是劫匪?
一副特别不在意的样子。
以上的细节,在后续都有对应的重要情节。
① 老人给银行保安看手相,说明老人孤独。
在度满提出让老人离开的时候,老人不走,说这里暖和,实际上老人是想看热闹。
② 中学生出场时看了一眼手机,眉头紧锁,可能他正为家人的唠叨而心烦。
度满让中学生走,他也不走,或许回家比呆在银行更难受。
对老人和中学生的细节刻画,给两个人质创造了留在银行的动机。
③ 挂钟代表了案发时间,是中午十二点半。
④ 理财经理的咳嗽,预示了之后病情会加重,为喝水吃药的桥段做铺垫。
理财经理因为穿了度满的外套去窗边的饮水机打水,被警方误杀。
为什么度满让理财经理穿自己的外套,原因可能是在测试警方的态度。
一个假劫匪为何要试探警方?
侧面说明度满对待演习的认真程度,勾勒度满做事认真的形象。
⑤ 吴组长的行为,说明了他对演习心不在焉的态度,其行为也代表了警方的态度。
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场很快就能结束的演习、是局长仕途路上的垫脚石。
二、人物心理:人质们发生了怎样的心态变化?
① 银行经理把现金放在脚下时间过的太久了,人质们开始在银行里各玩各的,喝咖啡,打牌,甚至是推销理财产品。
这时经理说了一句话:“就像是玩儿真的一样。
”还不屑地笑了笑。
镜头扫了一眼经理的脚下,是很多的现金。
原来,经理刚刚嘱咐了保安去多惠那里把钱拿回来。
这个钱可能是度满作为劫匪要的那一万块,现在由经理亲自保管了。
在演习刚开始的时候,经理嘱咐多惠把钱看好,现在换他自己看着钱了,说明经理的心态在Mrs.李被强奸后发生了变化。
经理开始不信任多惠,因为多惠已经完全站到了度满的一边,而多惠也没有注意到钱不见了。
② 枪走火摄像师采访度满的时候,枪从柜台上掉了下来,不慎走火,枪声给人质们吓坏了。
吴警官后怕:“你这家伙,刚刚枪是对准我的?
”之前他还很不在乎的。
枪的走火是吴警官心态变化的重要转折。
③ 摄像师被枪杀摄像师采访度满时,10分钟时限到了,度满立马枪杀了摄像师。
因为枪刚才走火了,度满怕大家害怕,于是改用手比划出枪的形状,再配合“砰”的声音,就算杀人了。
虽然度满枪杀了摄像师,但是银行内的气氛却没有特别怪异,人质们的表现说明大家还没有把演习当成真正的抢劫。
只有摄像师有疑问,为什么自己被枪杀。
这时,一个男职员抢答,因为警方超过了10分钟的期限。
而在开头,有人问为什么要没收手机和手表,这位男职员还说,因为手机值钱。
其实,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人质内心的压迫感。
男职员从开始不理解男主的意图,到后来可以抢答正确答案。
这个变化,也象征着其他人从不愿配合到渐渐融入的过程。
④ 演习接近尾声,赵警官的心理变化当吴警官对赵警官说:“看这阵势呀!
你有枪吗?
”赵警官的那句“我没有枪,我只是个顾客。
”说明赵警官真正从内心认同了这场演习,不仅仅是演戏,而是真正地投入到其中了。
三、人物设定:市长的作用是什么?
市长在影片中没有直接参与抢银行演习,角色存在的直观意义是讽刺贪官终究会被绳之以法的下场,其实市长还有更深层次的作用。
电影开头,男主度满郑重地穿上制服,他希望自己是一个秉公执法的好交警。
而局长希望自己在众人面前是一个光鲜亮丽的形象。
由于不同的自我定位,导致了二人不同的行事风格。
但正直认真的人,也可能会摇摆不定。
男主不是没有动摇过,而是每次看到市长时都会更加坚定初衷,这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两年前,人人都知道市长涉嫌贪污受贿,但是找不到确凿的证据,涉及此案的警察局长被撤职,度满作为办案相关人员也从刑侦科被调到了交警队。
从此,小镇里开始不断有抢劫银行的案件发生。
市长作为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一共有三条:第一条,度满和发小在街上巡逻,医院演习,道路戒严。
但是市长却凭借自己的地位顺利通行,显得十分悠闲。
这是度满接下劫匪角色的重要推动力。
第二条,度满拨开窗帘,恰巧看到了市长和局长站在了一起,此时他可能联想到了,如果两人联手起来,小镇人的安全就会更加岌岌可危,所以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初衷。
第三条,饮料洒到了支票上,度满整理支票的时候发现了商人贿赂市长的证据,于是他坚定地要演完劫匪的角色,一定要让警察局的同事们把演习重视起来。
以上就是市长的作用,市长是度满能完成演习的核心动力,是整部影片不可或缺的灵魂人物。
否则影片就会变成无脑抢银行的闹剧,失去了影片想要传达的意义。
结语:度满明明要去海港,但是出发前却去看了多年的好友,这预示着他下一步的同归于尽。
如果只是演习,男主没必要去看朋友,因为真正的罪犯在临死前可能会这么做,所以他才绕路去看朋友。
与之相似的情节还有度满在得到演习开始的通知后,在吃饭的时候跟家人道别。
这些细节让度满的人物性格变得非常饱满,加强了故事情节的完整度。
一部小成本制作的喜剧电影,可以做到如此严谨,不得不感叹编剧的用心。
片子拍得真有意思。
现在社会,“认真”成了埋怨别人“太较真”“死心眼”的委婉用语,而懒散才是人们生活的常态。
差不多就得了——你我也许都是这种人。
警察局长开车违章,是被机灵的交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放过,还是自上而下地施加压力将这事抹掉,或者是,收到罚单?
以前大家都说公务员是铁饭碗,后来各种政策限制,可公务员热潮还是不曾消退。
看到谁多拿了两包烟,谁给谁多送了两张购物卡,大家都心照不宣,又笑而不语。
互相为难,大家都没什么好处,这大约是种处世智慧。
电影里,郑度满把一次抢劫演习做到极致,对大家又会有什么好处?
似乎是没有。
劳民伤财——银行无法工作,警力被动员,交通被封锁,特警队员差点憋死,十几名人质被困在银行整整一天。
又似乎有。
真的遇到劫匪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惊慌(反而懵圈的是劫匪)。
而郑度满重新被调回刑侦科,还顺便找到了市长贿赂案的最关键线索。
好处坏处确实是大家爱谈的事。
分析形势的利弊再做决定,是爸妈对孩子,领导对下属常嘱咐的话,几近真理。
什么时候可以不谈好坏不谈利弊?
艺术作品里,比如电影。
对于“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解里,我想可以有这样一种:生活中发生一件事,人们往往只会关注到与自己相关的事,而电影里从其他人的视角来讲故事,让我们尝试着去理解别人;生活里我们讨论谁对谁错,讨论后果,而电影里所有角色的心理活动都可以被反映出来,于是我们知道了所谓“错的”人也会有苦衷,而“对的”人也可能面目可憎。
郑度满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一定存在。
更准确地说,这种偏执的特性肯定会存在每一个人的性格里,或多或少。
这种特质,或是执拗,或是坚持,或是耿直,或是“率性”,有时招人厌,有时又特别可爱,甚至可贵。
正如胖警官吴班长在“逃亡”过程中依然坚持不闯红灯。
一开始,“人质”被“绑架”之后还和“强盗”商量坐地上会凉屁股还是坐沙发比较好,记者一本正经地报道完马上翻白眼吐槽,扮演“强盗”角色的郑度满还一直和局长打电话汇报进展——还是薛之谦总结得好:该配合你演出的我演视而不见。
到后来,度满的认真感染了所有人。
大家都开始严肃起来,巴士被调来,人质们举着黑伞卷着裤脚上车,扮演“普通银行客户”的胖警官也真的按照度满的指示把车开到三浦海港,警方也真的为他准备了一艘中号船。
笑点非常足。
“人质”死了要躺在地上,头下还垫张报纸;而银行员工李小姐忍受不了发飙,度满居然给她带了个“被强奸”的牌子;大家“绑架”累了还冲咖啡喝;局长安排度满妈妈来感化她,而妈妈最想跟他说的话是“你把章放哪里了啊我找半天找不到”。
片中轻快活泼的音乐和鼓点,与哭笑不得的情节搭配,相得益彰。
看似荒诞的故事越看到后面越发觉其合理性,耐人寻味。
2016年9月26日东莞
这个想搞政绩工程的署长,机关算尽,弄了一堆记者来,结果全程给自己出丑,政绩工程也搞成了豆腐渣。
处处都很过瘾,唯独结尾市长被绳之以法,署长还高高在上。
开始时他说自己没打算在这地方呆多久,结尾就应该交待他降职当交通警察呵!
另外,那个粉红装扮的记者感觉应该有更多戏,结果给了那个扛摄像机的,有点意外。
今天看了大赢家翻拍的韩国原版电影《率性而活》,我个人观点这是二个不同的故事,导演想要表达的也是完全不同,所以没有可比性,权当是二部电影在看。
这部率性而活是韩国黑色幽默题材的片子,电影对背景的交待,是近期发生过多起银行抢劫事件。
然后刚上任的警长想升迁利用这个小地方的演习当跳板,根本没有想到后面控制不了。
警局里的其他成员也没有认真对待这个演习,都认为这只是走过场,导致二名警员牺牲;后面出动的特警也没有认真对待,现场谈判的人员例行公式的谈判以及对劫匪的要求视而不见等等这一系列的不重视,导致特警和人质共8名伤亡,自始只有劫匪对待角色是认真的,长久以往就如经济学上有一句话:劣币驱逐良币。
真的非常佩服韩国的导演什么都敢拍,什么都敢讲,可以这么讽刺他们的政府部门,这样的电影审片都能过,真是言论自由的国家。
认真来想想,如果警长不是想作秀升官,如果警查们认真对待,如果每个人都持认真的态度,一个这么善良的劫匪就不会伤害这么多人,最后是谁的错呢?
真的是劫匪吗?
故事结尾,度满做回侦经碰到真正的劫匪挺身而出,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也算是为政府挽回一点点颜面,角色是劫匪的时候就认真的做好劫匪的角色,角色是警察的时候就认真的做警察,如果人人都有认真的态度,良币终究会驱逐劣币。
没什么心灵鸡汤,很多细节里都有梗,想放空大脑笑一笑的时候可以搭配薯片一起服用本片。
故事发生在小城市里,镜头聚焦警察。
原本作为警察的男主接到了在集训演练中扮演强盗的任务,男主作为一个性格认真的人接受了这个奇怪的设定,开始为成为一个合格的强盗学习和准备。
矛盾的设定和偏差一点点的感觉让人觉得节奏和尺度把握的刚好,搞笑的成分多一点会让人沉浸在欢笑中忘记嘲讽的意味;嘲讽的意味多一寸都会让气氛变得过于沉重。
韩国导演和编剧的节奏真的让人佩服。
看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结尾要怎么收场,明明是为了新任的局长撑场子才办的集训演练,没想到让媒体一报道整个市的人都开始关注这次演练了。
按照局长的剧本就是简单地警察抓小偷发展走个过场,然后接受媒体的表扬即可。
没想到经过男主一番折腾从警察到特警都没有拿下。
电视直播了一场笨警察和聪明强盗的闹剧。
中间一度担心会假戏成真,男主真的动了邪念拿着钱和人质美女跑路。
我是被"率性而活"这名字吸引进来的,只是看到了一个"认真生活"的警察。
后来跑来看影评,发现居然影片又名"认真生活"。
为什么会采用率性而活这个名字呢?
我想我要是看到认真生活这名字,我一定不会下载这片子来看,认真生活这名字太教条太无趣了。
那为什么看了片子不觉得教条呢?
因为这个认真生活的警察有一种魅力,即使做抢匪也要追求每一个细节,力求完美。
也许他的人生信仰就是认真吧,原来所谓的率性而活,就是按照你喜欢的样子,去追求自己想过的人生。
这样一根筋有超强执行力的人,不是活得很好,就是死路一条,但无论如何,他只能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任何想改变他的人也只能碰壁。
要和这样的人对抗,也只能按照他的方式,针尖对麦芒,原则对原则,认真对认真。
我想,我是不会想嫁给一个如此死板,不懂变通的人,虽然我爸爸,我爷爷,都是这样的人,而他们,无一在社会适应良好,因为不懂人情和圆融事故,只知道原则和认真工作。
所以,电影只是理想主义吧,把行不通的理想放在电影里,让认真工作的人觉得,人生还有希望。
有个地方我没有弄明白,就是强盗怎样让那么多人质听话的帮他转移警察的视线、、、、、如果车上真的全部是人质的话,肯定拿着雨伞一出来就会告诉警察的。
是大家都被主角感动了?
自愿帮他?
没戳到笑点,电影节奏也不够紧凑,太拖沓了
待人接物特别认真的人,用大白话说就是“轴”啊!凡事都一根筋,更别说人情世故啊!现实生活中,要是真认识这样的人,也真够呛。可这样的角色最适合影视创作啊,怎么写都是黑色幽默。俯卧撑后,挂上“强奸”的牌子,可逗死我了!
韩国版《热天午后》 哈哈 挺搞笑的 这片里的“人质”才是真正换上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呢。传达的寓意就是:做人就要忠于自己选择,贯彻自己的正义,恩恩!
这有啥看事?怎么分这么高?
故事很精彩,出人意料,讽刺到位,喜剧效果不错,但影像节奏差了点。虽然是演习,扮演强盗的巡警过于较劲,以真劫匪的姿态和警察对峙,奈何警察表现太松弛,从头到尾没有拿出点应对抢劫的姿态来,导致戏剧性稍平了一点。或者这正是要讽刺警察无能的点,但过犹不及。(不解的是,既然已经较真的以银行真被抢劫的情况来演习,结尾,“死”去的人又怎们能听劫匪安排做事呢?
力荐!一部高质量的黑色幽默片。那段很有预见性的俯卧撑事件,居然正中时下中国的流行焦点,很好很强大,很黄很暴力~~
那几个人跑出去都不会说歹徒还在银行里??
韩国电影,难得看过这么尬这么无聊的电影,完全没感觉,可能和断断续续观看有一定关系吧。。
多好的点子,写得烂拍得也烂,瞎看什么讲得比骗子有意思多了
看过《大赢家》过来的,无意对比,虽然情节一样,但是各自不同。韩国的更收敛些,而中国的比较外放,感觉就是想输出一些东西,尤其是最后。但是《大赢家》中和银行职员的里应外合设计的额比较好。看过《大赢家》还能再把《率性而活》看一遍,说明真的有不同之处。
4星,,,看的早了,忘了。!!但是还是值得一看,值得推荐!!《假日》这部韩国电影更是要大礼推荐。和现在的中国比较相似,拆房子拆出的民生问题,拆迁、反抗、被捕、越狱、挟制人质、人质配合、哭诉,要一个公平的结局,直到枪声响起,假日的片尾曲沙哑而来,你的眼泪,哗然而出!绝对值得一看!
认真了就牛逼了。好冷的黑色幽默,推荐!
呵呵,其实还能更加搞笑,不过这样已经不错了,不要以为认真的人不是有性情的人,人家较真起来不是你能搞定的
不够自然,以及总是讽刺自家行政司法,看多了挺无聊的
有智商的黑色幽默,很久没看到这么牛的编剧了
想起Dog day afternoon...奢华地360度无死角地开政府玩笑。。。 从开放审查到金棕榈,韩国花了三十年,如果我们早日开放的话,可能二十年就够了?
总认为是这个导演状况太差被逼疯了,所以才会有这么绝的喜剧。想到警察与小偷,不过这个应该是警察与较真警察扮演强盗的故事。笑死我了!小时候老师会说,认真点。长大后,有人教育说,干嘛那么较真。于是我们学会放过很多东西,也错过了不少好的东西。
可能因为刚看完纸钞屋吧,比较无感……
真够无聊的烂片、、、、、、那哪些傻子玩
一根筋扳倒英雄汉的故事,可究竟谁是一根筋,才是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