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叔叔
Uncle Frank,和弗兰克叔叔上路
导演:艾伦·鲍尔
主演:保罗·贝坦尼,索菲娅·莉莉丝,彼得·马克迪斯,史蒂夫·扎恩,朱迪·格雷尔,玛格·马丁戴尔,斯蒂芬·鲁特,罗伊丝·史密斯,简·麦克尼尔,凯蒂·布鲁尔,汉娜·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阿拉伯语年份:2020
简介:讲述1973年,少女贝丝离开南方乡村老家,前往纽约大学读书,她亲爱的叔叔弗兰克是位受人尊敬的文学教授,贝丝很快发现弗兰克是同性恋,和长期伴侣沃利住在一起,而这个秘密他隐瞒了多年。在弗兰克父亲/贝丝的祖父突然去世后,弗兰克不得不回家参加葬礼,并最终面对一个埋藏已久、他的整个成年生活都在逃避的创伤。详细 >
好好的《Uncle Frank》,干嘛给翻译成《和弗兰克叔叔上路》啦?让我误以为是类似《绿皮书》《阳光小美女》《与外婆同行》那样的公路电影,结果“开车在路上”的戏份只占了不到20分钟的篇幅。且不说“上路”还有另一层含义,片中弗兰克是长子,按照我们一般的长辈称呼习惯,也应该译作《弗兰克伯父》。—— 11.27.13:53 -力:@疯狂原始人2 推荐这部《和弗兰克叔叔上路》,我看完了,拍得蛮好的,是我的菜。因为喜欢保罗·贝坦尼才看的。→ 刚知道此片时都不晓得这是部同性题材的电影,也没想到这是凭借《美国丽人》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的艾伦·鲍尔的作品。
前三十分钟是个酷叔叔,后三十分钟就不酷了
What!? I'm not the only gay in the village!?
蛮好看的,一段同志自我救赎的故事,我喜欢编导把故事写得那么现实但又温馨,尺度把握得很好。一个不想出柜的同志最不想的就是通过别人的嘴巴被迫出柜,Frank也一样,在他自我挣扎时,爸爸遗嘱留下伤人的话,这句话将Frank推下谷底。Frank并没有通过什么方式来拯救自己,片中也没特别表达,最后救他的是Wally和她的家人,而这些都是爱他的人。我喜欢编导穿插叙述故事,舒服又保留了神秘感,慢慢的把故事和关系揭晓完。我非常喜欢又柔又刚的Wally 很讨喜幽默且有趣,这个角色更有魅力,他是一个最完美的伴侣形象,无微不至的关心,比你自己还清楚的存在,无论你怎样,他依旧会陪伴着你。Frank从一开始肃立的绅士形象再到崩溃落魄都让人心疼。我更喜欢三个人的画面,好像2个爸爸带着孩子一样。整体来说挺不错的,我喜欢。
出的这么利索,简直是魔幻现实主义。赚取了我廉价的眼泪。
Its all about choice and courage.
从一个理想的角度来说,LGBT与女性的确都是性少数群体,存在天然的同盟,但当Beth的男友出来的那一刻,我知道我想多了。很遗憾的是,在公路上并没有多挖掘,过度沉溺于Frank叔叔的过往而忽略了人物纵向的互动牵连,Beth也如工具人一般在后半程几乎隐形,似乎她的作用只是作为男主的一个对照组。结局太过理想化,高高拿起轻轻放下,让我几乎错觉这是一部家庭喜剧片了。
时过境迁,时代不同,曾经的惨案不要再发生了,愿出柜的人都能被温柔以待,家庭和睦。
同题材可类比最近的《叔叔》,确实无甚新意。
故事发生在1972年,距离伍德斯托克只有三年,爱之夏也不过五年,但世界在进入80年代后又变了副模样,艾滋病在美国爆发时,你能想象一个出身于南方小镇的同性恋会遭遇什么吗?艾伦鲍尔不会讨论这些,他只会写弗兰克的同性恋身份最终被红脖子家人承认和接纳,这是他特意编给性少数群体看的童话故事——总有人会喜欢,但我拒绝聆听。正是这类修正主义叙事的存在,才让故事本该拥有的重量变轻,让痛苦无处安放,也让童话变得刺眼起来。
插入的元素过多,反而淡化了他应有的冲击力和世纪大和解的味道
比较陈词滥调。不过美国性少数平权还是做得很好的,以致于讲家庭无法接受孩子是是性少数的故事,都要设定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毕竟设定在21世纪的话,在美国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体验了观影中的最激烈的情绪过山车,前一秒钟坠落深渊万劫不复,一转瞬,家人的爱又把男主从黝黑的低处托举起来。大团圆的结局给观众送了个温馨,挺好。内化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尤其是歧视,真是一把可怕的戳向自己的尖刀。
有时候我不喜欢保守派就是他们太爱把别人框死在一个范围里面了
3.5+
看过~
在电影开头的五分钟之内,我就知道这部电影我值得给高分。又是一种出乎我意料的美好。电影用侄女的视角,讲述了弗兰克叔叔与众不同的故事。只可惜我以为的公路片,公路的情节少了点。
就很扎实的一部电影
美国1973年
影片中对于穿插的回忆过于频繁了,影响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