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异教徒

Heretic,异教诡屋

主演:休·格兰特,索菲·撒切尔,克洛伊·伊斯特,托弗·戈瑞斯,艾丽·杨,朱莉·林恩·莫滕森,海莉·汉森,艾尔·麦金农,汉娜·哈夫曼,阿妮莎·贝莉,米古尔·卡斯蒂罗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加拿大语言:英语年份:2024

《异教徒》剧照

异教徒 剧照 NO.1异教徒 剧照 NO.2异教徒 剧照 NO.3异教徒 剧照 NO.4异教徒 剧照 NO.5异教徒 剧照 NO.6异教徒 剧照 NO.13异教徒 剧照 NO.14异教徒 剧照 NO.15异教徒 剧照 NO.16异教徒 剧照 NO.17异教徒 剧照 NO.18异教徒 剧照 NO.19异教徒 剧照 NO.20

《异教徒》长篇影评

 1 ) 北影节观影2025.04.19

这部电影从内到外全是控制,老头不仅控制了那两个女生听了他的演讲再被他一人扎一刀子,还远程控制所有买票的人111分钟之100+分钟。

所以最后的蝴蝶是姊妹还是庄周梦蝶呢。

ps之前给那仨大钉子两个镜头特写,所以看到粉衣服女生坐到后门的地方不动之后,我还很奇怪,怎么不是在放钉子的柱子那里,结果竟然是让已经流血到晕死过去的黑衣女生去挥这一下。

一直流那么多血那么久还没完全死掉,也是真的很让人费解这个安排了。

不过,如果是结局最后不是黑衣女生的蝴蝶,是庄生梦蝶,那是不是说他仨都死地下了?

女主进下面给的倒着的镜头,逃出去了手机也还是无服务,两遍钉子镜头可能也是代表粉衣服女生也看到了,最后祈祷幻觉里希望黑衣女生没死来救她?

粉衣服女生倒是从头到尾都坚持自己的性格,都快要死掉了,也没发生什么变化,我还以为他会在祈祷的时候再给他一下子也没有。

生死这种事情都改变不了一个人吗?

不过中间她把大衣给笼子里的女生的时候,我还很奇怪,尖刀也一起给了?

难道懦弱到指望让笼子里的女生给老头来一下子?

魔法内衣梗在A24片来回呼应莫名诙谐。

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粉衣和女生好懦弱,当时老头划了黑衣服女生的时候,立马背后补刀化悲伤为愤怒把老头刺刺死就会是爽版。

 2 ) 《异教徒》-随感

-两个小姑娘还挺好看的。

-说了半天,老婆还没出现。

-真是吓坏了,不说一声就要跑吗?

可是因为啥吓坏了?

-选哪条路,都是到这一个地下室啊。

-不懂,为啥不能快点拽地毯。

——看完了。

-太多宗教性质的,所以能体会到一些东西、一些感受,但是不能更多的感到震撼。

-标准的惊悚片。

-男人的一划一捅,还是吓到我了的。

↑2025.2.9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

 3 ) 寻找确定性的疯狂科学家

很棒的电影,最有趣的是它不仅挑战宗教信仰,也挑战寻找确定性的传统科学,又达成了二者的美学统一,让人感叹电影融合不同视角的魔力。

感觉还需要再看一遍!

与其说是异教徒,Reed更像一个披着布道外衣的疯狂科学家。

他和Sister P都有一种求真的意图,在信与不信的较量中,二人都在寻找一种更真的东西。

他想通过观察P的死亡,甚至安排自己的死亡,来验证他的假设。

印象中好像P最后从房子模型里摸索到了出口,这一步也是Reed预测好的。

最后真的是信仰起了作用?

导演用了开放式结局,把观察者视角交给观众。

最后乍现的蝴蝶,以及白雪,让人想起Reed的剧本+P自己的想象。

想起量子自杀的实验,永远不知道真相,因为是personal truth。

对比Sister B不算有效的观察对象,因为她是坚信的,她已经有确定性了。

美剧《开发者》(Devs)里,Lyndon凭着对多世界理论的信念,选择被“量子自杀”。

他能活下来的世界是怎样的,剧里的人和观众不得而知,因为似乎每个世界里我们都作为观测者,直到他死去刹那。

电影《死亡幻觉》提供了一条思路,但它也是宗教救赎式的。

Donnie在被引擎砸中之前进入支线宇宙,最后在兔人引导下完成使命,结束支线,也在主线里安息了;在那个支线宇宙,一切都和现实一样,只不过他能觉察到一些灵异事件。

Reed会不会已经死在最底层的地窖里,接下来的剧情都是他“量子穿越”后的世界呢?

这个世界里,Reed可以继续这个实验。

即使被证伪,也是确定的。

在B死而复生的时候,他是否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验证”?

有一个线索,是在一开始二人想要逃跑时,B就建议P从窗户里逃出去,后面P从地窖里逃出来,大门出不去,不很自然地会想从窗户里逃跑吗,还用被一幅挂画指引再回到地窖?

也就是说总有那么一个世界,P可能会回到地窖,用信仰的力量令B复活,然后将Reed杀死。

这一刻,信与不信达成统一。

Reed验证了自己的理论,也推翻了自己,他终于走出了自我的房子。

假设,实验,【控制】变量,观察,验证。

总能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即便未必以预期的方式。

 4 ) 《異教詭屋》:宗教的哲學解構,信仰的本質辯思

A24今年最驚喜的作品終於出來了,試想當007的大反派講解他的理念與動機講了幾乎一整部片是什麼樣子,本片大抵上就是一場反派講座課程的實驗電影,只不過主題換成了對全世界的宗教進行大量的哲學辯思,在講解過程中提出質疑,在質疑過程中進行辯證,試圖對兩位前來傳教的女子進行信仰上的挑戰。

這種以說教解釋構築成的密室大逃脫哲學驚悚片,找哪個老白男演都會顯的爹味濃厚到難以忍受編導寫的落落長宗教辯論對白,但很慶幸的是編導們邀到了風度翩翩的休葛蘭,剛好休葛蘭近幾年都在嘗試反派角色的扮演,本片順理成章地幫休葛蘭解鎖了驚悚類型的反派詮釋,在宗教講解中提出質疑,再從質疑中提出辯證,讓兩位女傳教士有參與感地困在牢中,逐步認清宗教的本質便是「控制」本身。

這種以密閉空間逐步拆解與拓展的電影,想起了兩年前的《宿劫》,都是以地下室逐步延伸出劇情與創意,文本上以及空間延伸上都做出了有創意的嘗試,若宗教的本質是在展現奇蹟中進行思想控制,那本片循著這個思路讓變態殺手設計一場宗教辯思的遊戲讓女傳教士試圖在信仰中尋找名為出口的答案,自然也行得通。

前2/3哲學辯思,最後1/3揭曉背後的本質後便回歸驚悚砍殺逃脫路線,最後以莊周夢蝶的方式收尾可謂畫龍點睛,驚喜之處在於編導們竟然對老莊的道家思想進行了研究,而他們更將莊周夢蝶的理論放在結尾作為收尾,既完成了開頭初入密閉空間的蝴蝶意象隱喻,也為影片提供了一個如夢似幻的曖昧收尾,是今年到目前為止看到最有意思的驚悚片。

★★★★#異教詭屋#heretic #休葛蘭#史考特貝克 #布萊恩伍茲

 5 ) 异教徒2024

故事就像庄生梦蝶,搞不清哪个是现实,哪个又是梦境。

表面看,里德设置了一座地狱,但其实这是导演精心编织的宗教地狱寓言。

所有的宗教都是一座地狱,每推开一扇门,你就陷得更深一步。

直至最后步入最底层,那是心灵的囚笼,精神的桎梏,变成宗教奴隶,被谎言操控,如果不遵从,就会受惩罚。

从两个女孩推开进去室内第一道门起,他们就仿佛步入了一个梦境,似真似幻,蝴蝶,蓝莓香薰,都预示着他们即将步入一场精心策划的局。

他们是逃不出来的。

结尾一个女孩似乎逃了出来,但是扔在地上的手机屏幕上,一座白色的建筑上写着不在服务区,同时一只蝴蝶落在了她的手指上,这和她之前的台词呼应,死后要变成蝴蝶停在所爱之人手指上。

这不仅是说明她已经死了,还有着在宗教之中你是被完全封锁的,与外界隔绝等于死亡,而心灵像蝴蝶般自由才是活着的真正意义的含义。

reed在片中像是一个引路人的角色,他揭露了宗教和教会的谎言,他让女孩们看到宗教是如何一步步将人拖入地狱的。

而她们这种宗教推销员正是扮演了助纣为虐的角色。

她们本身进入宗教系统也并非自愿,只是为了跟随家人,她们的内心受到各种外界信息的冲击,也并没有坚定的信仰,他们只是从事传教士的工作而已。

各种不同的宗教就如同各种不同品牌的避孕套。

哪个更好用,让人十分好奇,效果是不是真的像广告语宣传的那么神奇呢?

而神迹真的存在吗?

我觉得导演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也许,巴恩斯最后的苏醒是神迹使然,但也不排除是庄生梦蝶。

也许利他无私的善意祷告真的可以产生奇迹!

谁知道呢?!

12.30这部电影一直在对神的存在与否发出疑问。

但人类好像从来没有质疑过地狱的存在。

可能因为人类社会本身就是在地狱中,人类自己就不断的互设地狱和困境,而人类又很难摆脱这种折磨和痛苦,最后总要找到各种自我安慰,所以有了各种神,从动物神到人类神到未来的ai神。

 6 ) 探讨宗教与控制,反派塑造精彩,表演突出

#异教徒# ( Heretic )(B+)这部电影其实与之前《Speak No Evil》等今年多部Predator and Prey惊悚片是类似的,都是一个捕猎者诱惑猎物上钩的过程。

但其与众不同之处是突破了简单的“贪色贪财”的框架,展示了一个自恋的高智商犯罪者花尽心思逮住猎物,只为希望展示他的博学和才智,控制对方、享受崇拜。

事实上本片中的捕猎者与猎物都狠聪明,是一场智商的博弈。

与此同时,影片对“宗教”的很多讨论与比喻非常有道理。

宗教其实就是变相控制、洗脑的工具。

片中休格兰特演的反派反而是说出了好多特别在理的话,让人猛点头。

本片真的是这个类型惊悚片中对话最多的一个,经常有长达10多分钟的长镜头,就是在讲话。

#休格兰特# (Hugh Grant)出演的这位Mr Reed,虽然变态扭曲,控制欲强,且显然不怀好意,但他确实博学且聪明,精心设计了一个迷宫一样的房子与他的猎物玩耍,而且他还要用各种具有迷惑性的话去“教育”、“控制”他的猎物,逐渐给她们洗脑,以获得服从和崇拜。

看起来像一个”教授“,但其实是”禽兽“。

他这个角色比较类似美国的那个邪教杀人组织头目查尔斯·曼森。

那个人也是用很多大道理去控制了很多年轻的女孩为他做事。

现实生活里也有很多真的教授是禽兽,相信大家都有看过类似的新闻,以聪明博学吸引到别人的崇拜,并占对方便宜。

而且Hugh Grant把这个角色演绎得相当有趣的同时又很吓人。

他口若悬河,却在威胁时都面带微笑;他体型上不具备威慑力,行动上也不侵入,但却让人害怕他的头脑,是一场心理和脑力的博弈。

在这场博弈的过程中,Mr Reed确实讲了很多有趣又令人同意的人生哲理。

特别是对于宗教,他认为宗教就是一部分人用来控制另一部分人的工具。

而这些教徒从小就被告知要信奉什么、选择什么,很早就失去了自我意识,一直服从于别人的控制。

于是他就开始利用这一套来控制弱小的女性。

他会编造一些宗教相关的谎言来诱惑和洗脑猎物,但这次他遇到的这两位年轻的修女并没有那么容易被糊弄和屈服,可是要想逃离这个精心设计的圈套还是很难。

Mr Reed设计的这个如迷宫一样的房子也很巧妙,算是本片中的一个重要看点。

而且这个角色在逮住猎物的过程中确实没有“强迫”,大部分都是引诱,而猎物上钩后,自然追悔莫及,还要被问:“这不是你自愿的吗?

” 这种让被害者自责的心理抓得很准确,就像我在开头吃了公关给的蓝莓派,如果有毒呢?

高糖对身体也没好吃,但后悔也晚了。

就是自找的。。。

如果说,其他此类型的电影通常是用物质、金钱来诱惑猎物,那么这个则是用宗教,确实有些心意,而且人物塑造得不错,算是今年最有趣又复杂的反派角色之一。

三位主演的表演都不错,包括两位年轻女演员Sophie Thatcher 和Chloe East 演技都很出色。

只是后面逃脱的过程确实有一些并没有那么合理,过于仓促和牵强。

但正如我之前在《Speak No Evil》的影评里说的,这类电影的重点不在于猎物的逃走过程,而在于展示她们是怎么上钩的,塑造的主要是捕猎者的角色,目的是警示后人。

因为大部分的猎物都没有能逃脱。

 7 ) 控制

有一种靠精神力就能让人感受到恐怖的电影,片头两个女主一起讨论byt以及片尾短发女主身体里by装置呼应,是不是也表示他们已经被现在的宗教控制!

男主演技真的是厉害,全场大篇幅的演讲式表演,情绪和台词功力太牛了!

他用很多例子去给两个女主洗脑,让人联想到很多宗教以及传销组织!

虽然我觉得俩人一起能把老头干掉。

 8 ) 异教徒

本来就对宗教有点感兴趣。

不过如果这个大叔不是变态的话,单辩论的话,应该也是好看的。

修叔的角色是一个想把自己造成神的无神论者。

他给出的答案是One true religion is control,他的control方法是创造一个故事,(“现在的宗教是古老神话故事的迭代”),从女孩们一进房间就开始给他们植入“妻子存在”的观念,用魔术伎俩来吸引信徒(所谓的死而复生)、尽管有这么多我在说谎的证据,你们还相信我的妻子在隔壁(很多人信仰,只是因为惯性。

即使黑发女生的父亲痛苦的死去,还是自欺欺人地认为这是The Father's plan)……这些做法和很多宗教的做法是一样的。

“我能站在这不是因为我选择站在这,而是你让我没有选择只能站在这。

”虽然宗教有可能只是一种幻想,但“虽然祈祷没有用,但是祈祷让我们不只想着自己”、“信的话有这么多矛盾,不信的话人生看起来又无望”另外,遇到危险和不信任,两个女生还只能遮遮掩掩地找各种理由逃跑,当他们走进belief的门,黄发女生还要说Thanks for letting us go。

黄发女孩开始质疑、表达的时候变得好漂亮。

之前唯唯诺诺,看起来没想法的样子对我很没吸引力。

黑发女孩是完美伴侣的女主~楼梯景漂亮

 9 ) 宗教噱头与类型诉求——撕扯在对话与暴力间的叙事

如果《异教徒》只是关于两个年轻女性销售误入一个狡猾残忍的知识分子老登家里进而被虐杀的话,那么这故事就太陈词滥调了。

为了对冲此平庸套路,本片编/导加入了探讨“宗教”的真实性和正当性的问题。

这似乎在表面上为故事增添了亮色,至少使其在恐怖类型中有了些许辨识度。

但只要稍加详细分析,我们就会发现此举并不彻底,且故事显得异常分裂。

正如两位女主角不是销售人员而是传教士一样,里德的密室也不该是虐杀场所,因为他们三人要展开“对话”,围绕宗教的、智性的而非暴力的对话。

那么,在很大程度上,故事有多新颖和吸引人,就取决于对话有多精彩了。

可以说,自两个女孩进门,直到她们进入“信仰”之门之前,本片是主要是围绕“对话宗教”展开的。

该段落有几个重要小节:几人“寒暄”,里德提起“一夫多妻制”的话题,里德展开从大富翁到流行乐再到宗教的说教。

可以看出,几轮仅仅是言语上的交互,也能制造悬疑、塑造人物、推动情节。

一开始的“寒暄”小节,表面看,里德举止很得体、礼貌,但其一直不露面的妻子、“蓝莓病”的误听、部分电路短路等元素增加了一丝悬念,我们会纠结于“里德究竟会不会伤害她们、如何伤害她们”,并期待这表面的设定之外的展开。

然后,里德进一步出击,问出“更敏感”的关于一夫多妻制的问题,这便回应了之前的悬念铺垫,同时开启了宗教“正题”:原来,他是诱敌深入以挑战摩门教义。

这在悬念的基础上,又多了一丝戏剧张力,我们会好奇两个女孩如何回应。

在进入“中厅”后,里德终于“摊牌”了,大谈大富翁和流行乐的“迭代”,声称所有宗教都是虚假的(不仅是针对摩门教),此乃其智慧闪耀时分。

这段论述篇幅更长、动作更多、立场更激进,是戏剧冲突的一个小高潮,也引向新的悬念:她们会怎么回答、怎么行动?

注意,因为如此精心的铺陈,此时,哪怕“他会不会伤害她们/她们该如何逃离这里”的悬念暂时搁置,观众也会被吊足胃口,想看这“言语”上的后续(甚至之前的二次电路短路、佯装接电话、取大衣、钥匙错位、步入黑暗、凝视古怪中厅等密室厮杀/逃生的伎俩,都显得不那么有意义了)。

不过,正如里德此时的沉默一般,人物之间的“对话”于此景结束了;先前的结构、节奏和聚焦于对话的戏剧,这一整套形式和内容都中断了。

在巴恩斯一段欠拓展而隔靴搔痒的反驳之后,两人还是进入了“信仰”之门。

虽然,此举略显刻意,因为即使看不出里德是个“坏人”,至少他可信度极低,因为他坦白了他对她们的欺骗乃至监禁(蓝莓派蜡烛、信号干扰的铁丝、上定时器的门闩等)。

但还是可以理解成,她们要逃亡不得不依赖里德的说辞,而且依靠自己虔诚的信仰来做出选择,某种程度上也是在“智性地”反抗他。

而从叙事的角度看,可以说,在此时,故事达到了从“言语”到“暴力”临界点;而至此之后,故事的样貌大不一样了。

简而言之,自两位女孩进入地下室后,故事就只可能是关于“暴力”,而不可能有“对话”了。

因为,很明显的,环境如此恶劣,且又一次被里德戏弄,处于危险而绝对劣势的她们被逼只能思考逃生之道。

不过,如果我们暂停在此处,回望先前的剧情,很难不发问:现在要开始的一切跟“宗教”还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费尽周章,只是要把两个年轻女性困在黑暗潮湿的地下室,进而开展“囚禁-虐杀-逃生”的戏码的话,那大可以一开始就将“两个年轻女性销售误入一个狡猾残忍的知识分子老登家”的叙述进行到底。

毕竟,他们的对话可以关于任何事情,在同样的空间下,完全可以复刻先前的节奏和氛围。

不过这样,本片勉强有的一点辨识度也将丢失,能不能被制片厂绿灯,也就说不准了。

最终,这过分明显的分裂叙事的设计,只会导致一个结论:宗教只是点缀,它并未对故事本身起到任何影响——最明显的便是,它没有让“对话”延续,我们没有获得任何新的对“宗教”的认知,因为先前的辩论远远不够,对我们的智力的拷问也远远不够。

也许有人会说,地下室依旧是关于“宗教”的,因为里德还要展示他的“神迹”。

这一点是经不起细究的。

首先,正如前面所说,两位女孩已经被欺骗太多次了,而且处于绝对劣势,那么她们是不再会相信里德的说辞的,所以里德不管做什么,他一定会实施暴力,那么就陷入陈词滥调了。

其次,片中“神迹”的发生,是以他不得不去开门而暂离中厅为前提的——他怎么就知道门铃会在这个时候响起?

如果教会长老来的时间不这么刚刚好,那么故事该怎么讲下去呢?

不过,即使我们假设,里德自己主动找了个理由离开了一会儿,这密室逃生的陈词滥调——想办法拽地毯、取到蜡烛、点火发送求救信号,伴随交叉剪辑的紧张感——依旧会上演,而这一切还是跟“宗教”没有任何关系。

此类证据后面还有更多:更深更地下的地下室、更阴冷潮湿的环境、濒死的笼囚、逃不出去的屋子(中厅模型所示)以及最直白的捅脖子/肚子之厮杀等等。

这些都是“暴力”的延伸,即陈词滥调。

说回这个“神迹”,实在是太不高明。

首先,里德并没有说服两位女孩,因为她们确实聪明、早早识破其伎俩,在进入“信仰”之门时就已经初步反抗,更休说后来在地下室里,巴恩斯直接口头表明要在“智性”上挑战他(正如前文所说,他们理应有更多来回的较量)。

其次,里德自己都不信神迹。

如果说,他房子的古怪阴森的设计、他的谎言与挑衅、他的诱敌深入、他的说教与“智慧闪耀”,都还能理解为是为了诠释心中“唯一正确宗教”的疯狂的行动的话,那么他最终的自白,即“宗教即控制”的结论,实在是一泻千里,完全消解了先前所有行动的完整性、严肃性,我们只有降智地、反讽地去理解,整个过程就像被上了一堂高中思政课,好似里德对你说:瞧,你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

毫不客气地说,我们大多数人还是要比这个层次要高一点点的;而电影,也不该仅仅是给观众上一课。

实质问题还是,“控制”这个词实在是太笼统了,可以用来解释任何东西。

我们满心期待“唯一正确宗教”的真相,但编/导似乎能力有限只有止步于笼统——或者说,他们只关心“暴力”。

此外,这里还涉及到叙事手法的问题。

在观众见识到了里德暴力行为的升级后,即便我们能降足智、沉下心、接受先前的一切、准备迎接崭新的惊喜,那也应该是,里德进一步为自己的作为所辩护(我们也期待“神迹”会以另一种形式发生),而不是现在片中这样,对自己的欺诈和暴力手段十分自觉而毫不在意。

这样的他只是一个享受虐杀的变态老登,而不是“对精神世界好奇的”热衷研究神学的老年知识分子。

总而言之,可以断定,本片“宗教”元素只是涉及到了皮毛,没有给出任何常识以外的洞见,最终只成为恐怖片已经滥用的密室厮杀套路的手段和点缀。

失去了“宗教”,本片就无法立足。

究其病因,还是由于创作者的讨巧和能力局限。

如果这一点所谓“特色”都算恐怖片中的翘楚,恐怕观众还是被小瞧了。

应该相信,只要有正常的智商和开放的心态,加上持续的观影积累,不管是关于“宗教”的还是其他任何话题的电影,只要是表达更深、叙事更顺畅、美学更完整的,我们作为观众都能领略其优异之处——至少能锻炼出觉察和分辨分裂与不和谐音的本领,再继续期待新的佳作的到来。

 10 ) 信仰的皮囊與靈魂的迷宮

當代恐怖片最驚悚的場景,從來不在幽靈的尖嘯,而在人性的裂縫中悄然滲出的冷光。

斯科特·貝克與布萊恩·伍茲聯手執導的《異教徒》(Heretic, 2024),便是將這道冷光化為手術刀,剖開信仰的皮囊,露出底下蠕動的靈魂蛆蟲。

兩名摩門教女傳教士踏入休·葛蘭特飾演的孤僻男子「里德」的宅邸,像兩隻純白的鴿子飛入銹蝕的鐵籠。

她們本欲以經文馴化異端,卻反被里德以神學辯證為餌,一步步誘入精心設計的密室棋局。

信仰的傲慢與知識的陷阱在此交鋒,看似傳教者與被救贖者的角色,在幽閉空間中如沙漏倒轉,細沙流淌間,權力與恐懼的界線早已模糊如霧。

休·葛蘭特褪去昔日英倫情人的糖衣,將里德塑造成一具行走的悖論。

他的眼神時而如懺悔者般濕潤,時而如審判者般森冷,嘴角揚起的弧度既像慈悲的聖徒,又似嗜血的獵人。

導演刻意讓他的獨白沾染詩意,彷彿撒旦在伊甸園朗誦《懺悔錄》——當他質問「若上帝只是人類恐懼的投影」,鏡頭掃過牆角剝落的十字架,陰影中竟浮現尼采的臉。

這棟宅邸本身即是隱喻的集合體:旋轉樓梯如螺旋上升的信仰階梯,地下室藏著焚毀的聖經灰燼,閣樓的彩窗將月光濾成血色。

攝影機如幽靈穿行其間,將驚悚片的慣用手法昇華為存在主義的鏡像——當女主角索菲·撒切爾的瞳孔因恐懼放大時,觀眾看見的何嘗不是自身對虛無的顫慄?

最諷刺的是,全片真正的「異端」並非里德,而是信仰體系本身。

當女傳教士被迫面對「殉道究竟是奉獻還是自溺」的詰問時,鏡頭突然切換至教堂彩繪玻璃外的現代都市,霓虹燈管拼湊出的十字架在雨夜中閃爍,恍如上帝遺落在人間的電子殘像。

貝克與伍茲的野心顯而易見:他們要撕裂的豈止是恐怖片的類型框架?

更是文明社會賴以運轉的認知繭房。

散場時想起托翁筆下的金句:「所有聖殿的地基,都是用懷疑論者的骨灰夯實的。

」《異教徒》的恐怖,正在於它證實了這句讖語——當里德焚毀最後一頁聖經時,飛揚的紙灰中,我們竟分不清那究竟是魔鬼的狂笑,還是先知早該被聽見的哭泣。

《异教徒》短评

有被吓到....

3分钟前
  • 涵哥吉祥🌈
  • 力荐

节奏太慢,看解说就好了

8分钟前
  • __酉卒 目艮__
  • 较差

文史哲大杂烩。。。这里东西也太多了。。。

13分钟前
  • 水水
  • 推荐

【泄底慎读】高于预期的悬疑片,自由意志vs控制论。看的时候其实在想温子仁制片的《修女》就该这么拍,而不是神叨叨去搞驱魔啊考验之类的老套路。偏激而变态的“异教徒”对两个摩门教女传教士从催眠洗脑到伪装戏法再到露出獠牙,滔滔不绝的理论从大富翁版本迭代到著名歌曲借鉴类比到宗教发展,传教士如同推销员、庄周梦蝶、濒死体验……渐进的氛围也随着结构古怪的房屋里一扇扇门的选择、开闭达到令人窒息的地步。后半段换尸造就的“神迹”和男人刻意布局的“控制”甚至带些推理元素。这个片还非常神奇地既反思又肯定了宗教。话说男人提到各教相似元素并说自己找到万教本宗那段,放考古/民俗科幻设定里还是挺吸引人的。真实房间切换为房屋模型的一幕是致敬《闪灵》花园吗?两个女生也算是冷静勇敢了,可惜结局不是大圆满。

16分钟前
  • 亲爱的猥琐猪
  • 推荐

休格兰特演怪胎一点也不可怕,因为对他的脸太熟了。女主厉害的。各类宗教又是什么了不起的鬼东西,跑来跑去跑不出男的害女的那一套。两个女生反杀得太晚了,他一老头,你俩年轻女性又各自有凶器,打好配合冲上去手刃就完事了

20分钟前
  • 之澄与诗织
  • 较差

比《仲夏夜惊魂》和《女巫》差太多。漂亮又聪明的女孩拼命逃离暗室,讨巧的设计,平庸的表达,脱力的收尾。电影里最有意思的一段是提到大富翁这个游戏背后的剽窃故事:游戏最初的创意出自Elizabeth J. Magie,她设计的地主游戏(The Landlord's Game)摇身一变成了大富翁,没人再记得她的名字。

22分钟前
  • 白驹在空谷
  • 还行

一个学识丰富风度翩翩的老灯伪装成倾听者耐心回应妹子们的需求,试探中见妹子们不为所动于是开始翻脸强行说教,意志坚定的妹子被老灯当场猎杀,意志不坚定的妹子则沦为囚徒

24分钟前
  • 夏语冰
  • 还行

宗教即控制,宗教现代化简易概览,黑客帝国红蓝丸,临近结尾变成解谜,结尾有无蝴蝶让观众自己琢磨

29分钟前
  • 树莓雪芭
  • 推荐

两个女演员很亮眼但宗教辩论把我看累了

31分钟前
  • 阿五
  • 还行

既然走的是从容不迫mind play路线 就不要动刀子嘛 最后的部分显得有点小儿科 感觉没推起来 但是前半程还是不错的

34分钟前
  • 孙洗澡
  • 还行

在角色设置和母题上均使用了“障眼法”去打破观众的类型片预期,这是这部电影最棒的地方。

35分钟前
  • SELVEN
  • 推荐

我最近几年看过最差的电影没有之一,不是电影本身差,是导演夹带私货颠倒是非的美化宗教以及对唯物主义者的俯视与丑化的行为,令人恶心。电影其实也是话语权的一种,年轻人思想不成熟看这部电影会被潜移默化的影响吧。

36分钟前
  • thinkhzy
  • 很差

这么看下来A24最出彩的依然还是《遗传厄运》

39分钟前
  • Chaos
  • 较差

剧本扎实,节奏够稳,反派立得住除了休格莱特难得下了功夫也有赖于这个角色设计的很有意思。类型更偏惊悚,只不过用了一些宗教元素的壳。技术层面无可指摘,是这几年值得一看的优秀惊悚片。

41分钟前
  • 励志单间六百八
  • 力荐

宗教的部分我看的有一搭没一搭的,感觉有点对不起人家,不过休叔这个角色真是天选,听他叨逼叨我是能忍久一些的

43分钟前
  • 团小纸
  • 推荐

挺精彩的小成本惊悚片,通过大量对白循序渐进解构剖析宗教的过程挺有趣的。女孩们的传教是礼貌的温和的遵从自愿的,是宁可淋着雨站在门口也不肯逾矩的。老登的传教是变态的强迫的,需要通过威胁恐吓囚禁强制女孩聆听他的说教,被反驳说不过就要挥刀杀掉的,颇有现实主义

47分钟前
  • 刷鞋大王
  • 推荐

赞同一条短评:如果休格兰特是一个恶魔的化身,这个片子会好看很多

51分钟前
  • 红胡子
  • 较差

喜欢对白类型的可以看看,想看那种逃杀类惊悚的会觉得有点无聊。

53分钟前
  • 戴圣诞帽的楼主
  • 推荐

前半部极有意思,然而所有期待在后半部几乎全部落空了。最终,这部电影仍旧是一部披着宗教和哲学外衣的惊悚悬疑片。而只有颠倒过来后,它才能真正成为一部佳作。

58分钟前
  • 猪头妖怪
  • 还行

我将忘记这部电影,并重新爱上creep。

60分钟前
  • 叶底藏花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