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悬念的星际旅行。
布莱恩·德·帕尔玛真的很会制造悬念,登陆火星之前,可是够紧张的,好久没看到,这样让我忘记电影时长的电影了。
救援小队登陆火星之后,却没有了很紧张的悬念,只讲了一个普通的故事:火星地球是一家。
特效做得还可以,演员也谈不上发挥演技的地方。
照例好莱坞的制作,少不了描绘一下夫妻之间的爱情和朋友之间的友谊,比较俗套了。
亮点就算片头的长镜头和剧中紧张气氛的渲染及拍摄的手法了。
这部电影又通过另外一个角度诠释了人类的未知问题:起源。
刚看完《火星任务》,挺不错的。
且不说有关地球生命起源于火星人毁灭前设定进化路径的播种这一想法,更重要的是这部片子可能是第一次用视频方式演示了科幻中所设想的超速星际旅行中,把人浸泡在富氧液体中防止加速度过大撕裂身体的构想,KIM被一个圆柱管子罩住,液体自下而上漫过他的头部,开始他试图憋气抵抗,后来“溺水”,发现挣扎了一下却适应了,富氧液体进入肺泡直接与身体交换氧气,肺泡就变成了类似腮的东西,人直接在液体中呼吸。
弗诺-文奇在《天渊》中好像写过这个想法,不知道这个想法最初是谁提出来的。
update:查资料才知道,1989年拍的《深渊》就有类似情节了。
据说EVA中也有,所以,算我孤陋寡闻了。
科幻电影看了不少,但是喜欢的并不多。
从小就迷上了凡尔纳的我更喜欢那些接近科幻本质的东西。
科幻是神秘的,更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
我觉得科幻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带给我们的那种神秘感。
火星任务就很不错
很好的电影!
情节跌宕起伏!
想象瑰丽神奇!
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这部剧整体豆瓣评分不高,个人观感很不错。
情节的反转做的很出色,身边人居然是敌对阵营的监视者,支离破碎的梦居然是断片的记忆!
主人公在火星上遇险一幕,很真实,带感,有震撼性!
面罩的破裂,氧气的流失,逐渐窒息的表情,甚至扭曲的五官和凸出的双眼,音效上也很出色!
2k年视角看2020年,电动汽车倒是大家都用上了,可火星还是触不可及,而且还特么得忙着捅嗓子呢!
看上去像火星救援的前传,但槽点也太多了吧:《火星救援》里nasa主管泰迪反复强调不能用更多牺牲去做没把握的救援任务,是不是说你呢?
安全生产警示教育案例刚看完还心有余悸呢吧?
你特么不知道那仅剩的一个人是死是活能撑几天就立马派五个人去大半年才到,还差研究救援方案那几天吗?
你是知道他能种土豆等你是吧?
你路上9981难跟最后升天到底什么关系啊?
外星人其实是自己人喜欢收集优秀基因发到别的星球是吧?
还得是丧偶人士才政治过硬是吧?
让莫里康内配乐,是跑错片场了还是碟放错了啊?
又不是星球大战,你剧情搞得像惊悚片,弄个史诗般的配乐是啥意思啊?
要没有《太空漫游》,要没有《火星救援》,放2k年可能勉强能看。
但这……就算放2k年也及不了格啊!
你要知道2000年已经有黑客帝国了,1980年已经有终结者了,1960年已经有太空漫游了啊……正经看过这几部的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瞧得上这玩意吧……一句话:草泥马什么几把玩意!!!
更正:一颗星也是给mm豆的。
总体拍摄的非常好,故事情节很紧凑,第一次任务、救援、返航,在短短时间没有忽略了表达人性的情感,而最后主人公放弃返航,义无反顾踏上飞船,也在最初通过其失去女友为后续的选择做好了铺垫。
另外片子的特效做得也非常不错,而且从拍摄上来看,太空航行都考虑到了旋转重力和失重,这是很多烂片都不会考虑进去的,片子毕竟由NASA科学家做顾问,很多地方都非常贴近现实,也非常真实,而谈到片子的主旨,无非是强调了人类和外星人的同源,这个观点其实从许多著名的第三类接触事件也可以证实,在我看来根本就没有“幻”的概念,而是直接把这种关系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来表达,关于第三类接触就不多言了,还是那句话,不要以为所有科幻片里面的东西都是虚构的,如果你真的这么想,那么你正好上了那些希望通过片子来隐瞒真相的机构的圈套,因为只要你想到这样的事,你会首先想到电影,然后说:哦,这是电影里面的科幻情节,不是现实。
可是如果这些情节就是根据现实去稍做加工而制作而成的呢?
在我看来,片子拿了著名的“火星人脸”作为飞船基地这一虚构,才使得片子带上了科幻的味道,而实际上这只是手段,与影片所要表述的思想没有直接的关系。
所以这部片子带给观众的不应该是简单的故事情节和画面的震撼,而是更为深入的思考和探究,这部片子的顾问,无非是给观众们有意的透露了一点小真相 ,我拭目以待
《火星任务》个人观影随笔,非正经影评
2000年的电影,我们不该用今天的技术标准来评判它的特效,因为我始终觉得技术是服务于剧情的,不过这部电影的特效就像一个分水岭,我们看科幻电影的时候最能体现当时的特效水平,99年,2000年左右的电影,跟那之后特效能明显感觉有差距,比如近几年看到的一些,《星际穿越》,《火星救援》等等吧,至少在特效这一块儿有了很大的进步.(《2001太空漫游》没有遵循这条规律,今天来看,仍然是属于未来的东西)
这部电影的评分,没有上8分,我认为主要是章节跟章节之间的脱节,剧情衔接的不好,虽然可以理解为留白或是其他原因,可给人糟糕的段落感还是太重了,我斗胆假设一下,如果用昆汀的那种方式会不会更容易接受一些?
hhhhhh
电影的故事像一个倒立的金字塔,在地球上是一个点,第一批去火星的人是一个大一点的面,接着救援飞船的部分要再大一点,最后是寻求真相的部分封顶,如果从这层角度来看,电影没毛病,并且是一个很流畅的故事,看这个译名,会以为着重的是在火星部分的救援,所以当看到飞船在飞去救人的过程中的各种状况时,不免出现很多疑惑,还没救到人,怎么就先送一个人头?
又是《拯救大兵瑞恩》的结构框架吗?
前面都这样,那后面这个故事怎么讲?
还好导演并没有让人失望,果然有外星文明,而且还是我们的鼻祖,解释了一切的起源,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设定,总归把电影的高度又增加了一层.
在电影中,有很多场景在致敬2001太空漫游,很多人应该都看出来了,比如救援飞船的内部构造,"旋转重力","舱外操作",包括智能语音的声音,还有结尾处,加里西尼斯进入一个像容器一样的地方,跟2001太空漫游里最后出现的婴儿也是异曲同工,库布里克真是没办法绕过的大山啊,另外《火星救援》在火星上种植物的细节,原来在这部里就已经有所表现,还有加里西尼斯终于登上了火星,还去了外星文明,虽然《阿波罗13号》你没有去成月球,这里导演如你所愿了,其实出场的时候看到他因为痛失爱妻,失去去火星的机会,我真的有点想笑,可是得严肃一点,毕竟对于剧中角色来说太残忍了,好在后面超出预期,宇宙那么大,你想去看看!
嗯,去吧
电影所要探讨的不仅仅是"任务",这种以多救少的电影看的太多了,我觉得追寻与探索才是升华的地方,就像电影里说的,我们总是在不断探索,发现新的生命,他像一个邀请,过去,我们发现一个大陆,再从那个大陆发现新的大陆,生生不息.
昨天晚上闲的慌得时候就去看了刚下载的那部火星任务原因是我在豆瓣评价全面失控的时候由于两部电影有点相似结果导致我没看的时候就给了这部电影三颗星。
两千年的电影,特效一般,起码在现在看来是这个样子。
我指的特效的电影里面的CG动画。
故事给编的中规中矩,开始高潮结尾悬念样样都齐全,但是总是觉得还缺少点什么。
编剧还不算扯淡。
导致这部电影的硬伤还不算多,但是中间那飞船,在太空飞了一年多了都没事。
偏偏在就快进入火星轨道的时候什么麻烦都来了。
剧情上制造的不算完全合理。
更有一点就是那个巨大的人脸型建筑的反击。
真囧的可以。
看来外星人的攻击性还真高。
片子唯一一点出众的地方就是拍摄手法了,飞船里360度的旋转全景拍摄让人感觉很真实。
片尾有神似ET他妈的外星人出现,而且还告诉大家其实火星人就是地球人的祖先,算是一点点剧透咯。
科幻迷可以去看,但是不要抱太大的希望,消遣就可以。
今天刚看完《gravity》,与同学争论人在真空中会不会爆体的时候,就想起这部来了。
还是小学的时候在电视上看过的,搜出来重看一遍感觉这部2000的电影相当厉害啊,看看近几年的科幻片还出现太空战各种砰砰砰爆炸声这种低级bug,这片里已经出现了模拟重力、失压、LCL液(看过eva的就喜欢这么叫),简直是科普教育片啊。
至于主题,就充满幻想色彩了,而且让我产生很大的共鸣啊。
记得我中学二年级的时候思考人生的价值与人类存在的意义,写下了我有史以来最长的一篇随笔并被语文老师批了个“阅”,当时得出的结论是人类存在是为了探索未知的世界、发现宇宙的真理,而我存在的意义就是作为人类的一员将为这一伟大事业中贡献绵薄之力,比如成为科学家合成新元素发现外星人什么的(现在想想我可以做到的只有提供生产力和生产更多的人而已)。
该部电影的主题正合了我的心意:找到人类的起源,跟着火星人飞向宇宙深处,人类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界。
有人说这片主题不明,其实很明确,只是比较晚罢了,从死去的Maggie的那个视频中开始的。
最后(语文老师说过作文结尾要点题),在我看来,这是一部比较软的硬科幻,这么漂亮的一部科幻片就被“伪科幻”给上了,痛心疾首啊!
库氏的《2001》和斯科特的《异形》最为类型文本所呈现的结构性特征,几乎穷尽了其后所有科幻电影的可能性。
也只有二者,才真正意义上能称之为“科幻的电影文本”,众所周知如《星球大战》和《星际穿越》者,都应该视为具有太空背景的情节剧才确切。
库氏和斯科特的两部巨制,分别指向了人类科幻内涵的两个方向:具有亲和力的宿命论和具有冒险性的超验物。
而其二者抵达叙述能动力以激活“科幻的想象力”的方式,则是用经验性话语描述超验维度时,经验话语所自然的局限性,正经由这一种局限性的存在,超验客体得以以“科幻”的形式被想象。
具体表现为库氏的黑色石碑和H·R·吉格尔手下破膛而出的怪体。
即构成科幻所要求之基本——可被经验描述的超验之物。
这相对的二者构成的复杂聚合物在电影中常常被最简略的呈现,借用幻觉成像和超验性内涵的质料分离,观众能够轻而易举地把握“科幻性”。
库布里克式“零度空间”新千禧年的第三个月,帕尔马用这部电影给新时代的科幻作出了表率。
他直接承续的是库布里克的传统:对于“我们从何而来”的造物主的追问。
相比库氏在2001结尾给出的暧昧答案,帕尔马则坚定地找到了超验物的解释并以此推演出了前历史的演进过程。
并且,在影片的结构塑造上,帕尔马则尽力效仿了雷德利·斯科特:在超验客体的认知和收编,只不过帕尔马反转了人类在这个结构中的定位,将人类置于了斯科特意义上异形所处的位置上。
无论如何,二者都认可了超验客体与自身在可被认识部分的同一性。
帕尔马在火星任务中对这些关系的解答,斯科特在接近20年后用《普罗米修斯》和《契约》两部给出了更完整的说明,而其核心其实仍然是2001中库布里克所追问的:谁设定了经验和非经验,即如何见造物主的身体?
帕尔马在给出了人类文明是火星文明播种的这一答案之后,用飞向银河系的结尾设问:造物主身体的存在是否是嵌套的存在,在一个确定性的经验背后是否仍旧有非经验部分?
也在此处,帕尔马将问题搁置,用“飞向太空的太空”将影片结束在库布里克处,造物主的身体,依然在茫茫宇宙中飘荡。
帕尔马在两个小时内所确立和回应问题仍旧可以证明他是那一时期好莱坞兼具语法深度和类型把握力的优秀导演,在接续了库布里克和斯科特问题模式的同时,他也用最为惊人的长镜头和空间叙事将其偶像希区柯克的伟大影像精神融入了作为类型的科幻电影语言空间之中
前面探索部分,视听语言极佳,太空舱内的“滚动”运动镜头犹如让人身临其境,这部分从概念上来看就硬的很,不断发生的突发事件处理在未来太空探索中尤为真实,甚至比得上15年的《火星探索》。但后来进入火星之后,碰见原始火星母星人,借用一套ppt动画全息影像演示,犹如博物馆展览,展示说明因缘际会诞生了地球生命,最后还借此飞向外太空,这就很神棍了,甚至远没有《普罗米修斯》这样的哲学上的怀疑论,手法非常俗套,大大降低了科幻质感。整体来看,故事严重失衡,几无情绪张力,后半段毫无科幻悬念感,可惜。7.4
很美国,很好莱坞,没兴趣再说什么了。
似乎有些拙劣,可是有有些不忍说出来
向来讨厌拿scientology把人当猴耍的电影,一点诚意和社会责任心都没有 喜欢这类型电影的中国影迷,果断装逼犯居多 (哟,两眼往下一瞟,果然领了金酸梅~)
宇航员素质低的可怕,基本技能和思维素质都太差,沉闷无聊到发指,最后强行外星人👽,感觉就是8个作死的人的一个梦,太弱鸡的科幻片。
神棍片,完全没表现出德帕尔马的风格,编剧太次,前面drama得要命,后面想提升逼格,又编不出来只能乱来,拜托,能不能不用2000年的科技去意淫2020年的事
非常好看的科幻片,居然发现了外星人的遗迹。好多明星,而且太空牺牲,火星毁灭,最后一人乘坐太空船去火星的多个场景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好久没看到这么好看的科幻片了
"You got to watch it with uncynical eyes"我懂您老人家什么意思,但我还是不喜欢
It was old Howard Hawks who supplied this definition of a good movie: "Three great scenes. No bad scenes." "Mission to Mars" only gets the first part right.
等待与追寻。喜欢宏大主题的科幻片,慢节奏都是为了最后那一刻的情感爆发,同泽米基斯的《接触》
原来CSI:NY篇中的男主角还演过蛮多电影的么。。可是这部影片怎么就成了《电影手册》00年的No.4捏。。
不喜欢。故事是好故事,演员多数都是好演员,但是角色之间的关系处理得粗糙得惊人,这么成熟的导演处理人物情绪可以这样随便简直难以置信。人物都像AI一样各演各的,喜怒哀乐全是独角戏,周围环境和其他角色的发生的一切都毫无交互影响,感觉近乎诡异。女主负分差评。
类似于《超时空接触》的一部影片,不算科幻片,更不算视觉系,结尾我个人不是很喜欢,算是个比较简单的开放式话题吧
靠豆腐渣工程制造戏剧矛盾,太侮辱nasa了
帕尔玛第一次拍科幻类题材,发挥中规中矩,他还是很大程度依赖题材的导演。总体是个用科幻冒险片外壳包裹的故事,但在结尾却要升华成对人类的演化历程与生存价值的哲学迷思。本作故事内核,呈现方式,视效奇观这三者配合得并不好:开场在聚会中介绍人物关系与背景的长镜头应该是帕尔玛近几部作品最差的一个,调度上没有出彩之处,内容上也只是单调机械地让各个主角来回对话;相较而言中段在飞船中的旋转长镜头至少观感上还可以保证,最后那段展现地球生命进化的PPT看起来也挺突兀。整体上有点类似「太空歌剧」,但前后半段风格并不完全统一,感觉帕尔玛自己也有点不知从何下手,不想过多使用电脑技术的同时又找不到合适的表现方法。演员部门的发挥也一般,罗宾斯在太空中牺牲自己以保全妻子和队友的一段可以和《地心引力》里克鲁尼和布洛克的段落对比
诸多巧合碰撞出的关于地球文明起源的探讨,这本身就很经不起一瞧,而这样的起源论又太过流于创世说之类的神论,简单而空泛,呈现也太过直白,这是与2001最大的差距,即便音效上做了足够的努力,仍旧感觉无力。另一方面开场美式类型片的叙事方式,最后接上这种技术处理,多少有些不伦不类。总之,这部电影在当下看起来,老气又套路,科幻层面简单到让人感觉像在看哆啦A梦的剧场版。
什么莫名其妙的电影??什么乱七八糟不知所谓的剧情?什么杂乱散碎的各种无关元素全胡乱加进来?什么垮到沟里的崩塌节奏?啥破玩意这是??
原来一切都被火星人安排好了,科幻片一定要配交响乐。进山洞之前结尾就好了
还算是挺有想法的吧。。。但整个故事太过于狗血了。
不知道等人类跑到外星人那会咋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