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电影推荐了这本影片,据说看过以后可以了解犯罪心理学的知识。
在电影领域我很有一些崇洋媚外,对于英美电影有一种景仰的心理,觉得他们拍出来的东西总是一不小心就成了经典。
正好B站上可以找到本片的片源,于是我就看了。
好吧,我承认我错了。
这本片子除了讲了一点鬼故事外,哪里有半星点的犯罪心理学啊,稍微搭上一点边的,也就是最后警长同米兰达的对话里提到几句事发之后他的恐惧和沉默,难道这就是犯罪心理学吗?
老大,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
其实此类体裁影片在中国影片中,严格来讲,是在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中是相当常见的。
不就是某个凡人开了天眼吗,在那个年代的香港电影此类鬼故事不要太多哦,美女们突然就可以看到鬼魂,然后一系列的谋杀、反抗,最后再留点悬念让观众们发挥下想像力。
想当年,我就是看这些长大的,这本片子无非就是美国版的“开天眼”而已。
我可以说在漆黑的深夜,我一个人观影,全程就没被吓倒吗?
so easy啊!
又名《歌西卡》、《鬼兆》!
乍看是鬼上身的恐怖片,其实是犯罪悬疑!
哈莉·贝瑞主演!
米兰达是一名优秀的犯罪心理学博士,就职于一家治疗精神病的公共机构。
她受到冤死鬼魂的信赖,通过鬼上身,她牵扯出两个杀人犯。
拯救了多个冤死的鬼魂。
利用“精神病院”(安定、迷幻)打击摧残正常人的手段让人不寒而栗!
犯罪!
悬疑!
惊悚!
难道本片真的仅仅是罪案惊悚么?
没有映射?
期待更多思考和讨论……
冲着心理学类的电影看的,结果却看成了鬼片!
呵呵。
有同学说鬼魂属于心理学,此言差矣!
鬼魂已超出了心理学的范畴了!
心理学属于科学,鬼魂是科学无法解释的,一定要归到学科里的的话,鬼魂属于神学。
电影的结尾,被识破的罪犯惊讶的询问女主时,米兰达的回馈是:“你太相信逻辑了." 电影刚开始就播到精神科诊所老板,洋洋自得的自称“上帝”时,我就感觉“不妙”,当初就是被上帝创造的天使骄傲到可以自比上帝才被贬入地狱,成为永世受罚的恶魔。
这个老板是不是有恶魔的影子?
影片结局验证了我的感觉,估计也是导演或编剧的伏笔。
女主米兰达的身材真棒!
尤其是淋浴是露出的锁骨,很美!
镜头只露到肩部,裸体的镜头也是背影,处理得如此艺术,毫不色情。
米兰达被送到精神病院,欲要逃跑时,那一系列的动作,简直堪比全能运动员!
奔跑的速度,攀爬的敏捷,水池下的憋气,太强了,女主身手不凡!
电影放到44分钟时,猜到是鬼片了,米兰达偷偷的在被上锁的精神病院的房间里低声说:“如果你是瑞秋的鬼魂,就把门打开吧。
”门锁“哐当”一下打开了。
一个是精神科大夫,哦,不,还是老板! 一个是警察局的办案警察,却联手制造了一系列的沉重的罪行,多么讽刺,也许我们的现实世界就是那么的讽刺,拥有知识的人却对自己无法掌控,掌管权利的人却怀有深重的罪恶!
被迫害致死的少女瑞秋的父亲是一名拥有和弗洛伊德相似的大胡子的精神科大夫!
在他做梦梦到女儿在火海中痛苦挣扎的梦境时,却靠吃药治愈了这个“令人难解的梦境”---吃药后,就不再做这个梦了。
这说明,吃药耽误事!
尤其是精神科类的药,不能随便吃!
可能会掩盖真相!
而女主米兰达,不随意相信精神科大夫给她的定义,即使一次次看到瑞秋被火海吞没的“幻象”,也比较冷静,最终在自己强大的内心力量和瑞秋鬼魂的带领下,找寻到了真相!
最终解决问题的不是科学,不是法律,而是鬼魂自己的复仇加上人类真爱的内心,当然还有渊博的知识和顽强的身体力量!
所以,影片最后的小男孩,估计是冤死的鬼魂又找到了女主---谁叫女主不仅知识渊博还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善良的心。
人类,或者,人和其他物之间的沟通,信任,倾听很重要!
影片开头是一名在精神病院的少女和米兰达的惊悚的对话,米兰达一直自行判断是这名少女产生了妄想,直到自己被关到精神病院后,费力的和曾经的同事好友讲述事实却被判断成精神问题时才醒悟的。
哦,也许,我们真的不能只靠逻辑生活!
故事环环相扣!
I don't believe there is guost,but the soul!
犯罪心理学为主题的电影 女主还蛮好看的 这是需要动脑子看的电影 一直觉得不论美国电影还是电视剧 都是要认真看的 不然刚讲了个啥都不知道 言归正传 电影一开始讲的是女主是个心理医生 她跟一个女病人谈话 大家都觉得那里边的人都是疯子 都在讲自己的幻觉 但正是女主自己亲身经历之后才明白 被别人怀疑的人也许才是真正知道真相的人 自己一直相信的丈夫也不一定就是你所看到的样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黑暗不愿让他人所知的一面 嗯 不咋会表达 就是好看 是我喜欢的类型 ps有些略微血腥一点的画面 胆小者慎之
歌茜卡营造了一个恐怖的气氛。
下雨的天气,电闪雷鸣,一道道铁门分割开的精神病院。
夜里,不稳定的照明。
歇斯底里的精神病人。
这些恐怖元素堆积起来,加上一个突然闪出的画面,配以一个突兀的声音,不时考验着观众神经是否足够坚强。
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我的判断徘徊于这是部鬼怪片与这不是一部鬼怪片之间。
这类片就是这样,就在你笃定这段不合常理的情节只有用鬼怪神力来解释时,导演告诉你,其实你错了,这个是主人公在做梦,这个是剧情人物发病了。
多次被骗,让我有一种盖棺论定的淡定。
淡定的只是结论,过程之中还是有很多猜测和判断的。
多次我都想拖到最后看看,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但是每一次都忍住了。
那么看完了,是个什么结论呢?
我说我不确定,但是我倾向于鬼怪。
肯定有神鬼托梦,亡灵附身等之神力推动着故事情节发展,不然好多地方就不能解释。
一个精神病医生,昨天还是帮助精神病人的人,今天就成为精神病人需要别人的帮助。
换谁都不能冷静。
就算她是知识全面,经验丰富,又如何能断定眼前的景象不是幻觉?
或者更泛泛的说,一个人如何判断自己的大脑没有欺骗自己。
作为一个观众,不明真相的观众,我也在猜测,她是真的疯了,还是一场阴谋,她被人陷害了。
后来她借助巧合(神力)和旧同事的帮助,跑出了精神病院,回家,在家来,她的脑海里重现了当时的情景,她不在坚持自己是被陷害了,认为自己是神怪附身,阴差阳错,她发现了丈夫的秘密,她的丈夫的另一面。
神怪给她提示,不只一个人,她通过专业的心理分析,描述了那个人的特征。
出人意料的,也是意料之中的,那个人就是他丈夫的铁杆朋友,得知她丈夫的死,居然失控了。
果然是四铁之一啊。
这个片的看点也是他的败笔,就是悬念一直贯穿全集,是不是神怪电影,是不是有阴谋,那个着火的人是怎么回事,not alone 是啥意思,还有一个人是谁。
到最后看完了,感叹一下,啥玩意儿啊,三言二拍里面,这类借尸还魂的情节多的去了。
里面经典的言论,克洛伊说:"你都不相信我,让我怎么信任你啊"。
值得回味。
女主人公就是007里的那颗黑珍珠,看的时候还没想起来,就觉得这个人还漂亮的。
《鬼影人》——歌特式的恐怖 一个人在醒来后忽然发现自己失去了一段记忆,并且被告知在失去记忆的这段时间里,她去杀害了自己最亲近的人。。。。。
如果事情发生在你身上,你会不会疯掉?
留意一下《鬼影人》的英文名字“Gothika”,会发现它和“哥特式恐怖”的英文名称“Gothic”非常接近,本片也有着有传统“哥特式恐怖”的心境:无助、孤立、疏远和不可知,以及不可琢磨的超自然现象。
在传统的哥特式恐怖片逐渐不被人们看好的时候,东方幽灵、鬼怪越来越得到好莱坞的青睐,《鬼影人》走的路线是将这两种东西方的恐怖结合在一起,很有新意。
因为Mathieu Kassovitz执导才去看的这部片子,他的《暗流》实在是太棒了,精心布置的尸体和复杂的案情。。。
满心以为《歌西卡》也会有不俗的表现,看到结尾才发现它就是一部纯粹的鬼片,根本不具逻辑性,枉费我还替harry捏了把冷汗,不值!
情節滿分10分的話,我想我只會給4分。
故事有太多太多遺漏瑕疵,簡直不知所雲。
一直不明白強姦克洛伊的惡魔和故事主線有什麽關係一個女生葬身火海的紋身和故事主線有什麽關係並且這個紋身有什麽意義爲什麽瑞恩要紋在身上?
Not alone在故事中出現了3次,但是每次都指代不明,而且女主最後突然說知道了NOTALONE的意義,未免太唐突女主不管是否鬼上身也是殺了自己的丈夫,她怎麼能就出獄了?
難道當局解釋為她鬼上身就可以出獄嗎?
還有女主能從監獄跑出來那段也太扯了吧,一切都是剛剛好,剛好沒被發現剛好有人幫助女主發現willow小屋時故意給自己製造恐怖,明明是大白天,開門就開那麼一點點,好在黑暗中更好地嚇自己?
總之有太多漏洞,看了豆瓣也沒有對我的問題很好的解釋,感覺劇本太牽強,像是導演爲了講完故事而硬寫下去的。
亦幻亦真。
豆瓣所有影评都忽视了米兰卡丈夫的死因。
米兰卡确实有精神病,杀死丈夫是因为直觉知道丈夫的恶。
为了不被抓进监狱,利用心理学技能使警方把自己归入疯人。
然后逐步找到另外一个元凶。
米兰卡是一个患有幻想症正直勇敢的精神医生。
这种幻想症又是理性直觉的形象化投射。
深邃!
大师级别的摄影和留白,但长镜头过多,节奏过慢,配乐过少,我没睡着只是因为电影院太安静了很害怕全场只听见我打呼噜🥲
大银幕看这个可太酷了。一开始不知道这片要干啥(没看过介绍),只是觉得给这掌机的话我可太high了。看明白这两人干啥之后更是…不就放个盗版露天电影,怎么酷得像2077里的游民+超梦黑客,就逛个大西伯利亚,怎么酷得像辐射荒原+极乐迪斯科😆要说这片有啥很高的艺术成就吗也没,但4月这俩电影节看的所有含迷影元素的电影里这部最酷了没有之一,可谓十分罕有地同时集齐我想看+我想拍+我想玩的内容,看得我全程内心不停敲碗大喊aaaa🥲
胶片颜色好好看,女生好好看,到最后一幕猛地想起开头那句“这里的水不干净”…啊…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话少,喜欢。
几个感悟:1、被夸奖像老塔、安哲等的片子要慎看,2、穿得太有时装杂志品味的人物大概率没有真实生活,3、剧本的孱弱并不是人物不说话、长镜头和胶片颗粒感能挽救的。4、没话说就请拍短点。#BJIFF2024
好的意境只是一部好电影的一半,一定还需要有好的故事。2024北影节看了2/3逃跑打卡。
人物立不住,但胜在拍得好看,情绪贯穿,完成度高。
看到大家都睡了,我就放心了
里面的俄罗斯真的很典啊,简直一个人口老龄化,乡村劳动力流失纪录片。俄罗斯本身多民族国家,能看到中间有几个小男孩在山上说想去巴黎用的阿语,并且难得的在俄罗斯电影里看到了蒙高丽亚血统的人(而且确实基本都是干餐饮的😂),小van里面的萨满教经幡元素,一路上语言风景的不同展现他们走过的路有多遥远。全程没有演员的名字,只有各种身份,讲的也是各个身份下的成长。但是说实话这个片子只能是及格的好看,不恰当的配乐很影响质量,能感到导演想通过持续对焦某个景观,把人们代入女儿视角或父亲视角,恍惚也好,愤怒也好,甚至于无奈的沉思,只是利用画幅的放大和聚焦来做这点就会生硬,少了逻辑和细节镜头的铺垫。
这个就很难评奔着看风景的心态选了这部不过中间确实是一度要睡着
出町座。荒凉的土地,荒凉的内心。
摄影很美...但是...
画面很美,车在树林里穿梭的那段很想录下来反复观看了
叙事一般,但画面质感很喜欢。
很久没看大师电影,感觉很好。三十年后的沙丹力荐,资料馆场场满座。
#76th Cannes 导演双周# 8.5/10 极其强大的情感洪流,萧瑟荒芜的广袤土地孕生若即若离的依连关系,在每一次凝视下冲发,刻印在孤独的内外隔阂间。@14th BJIFF
-
我觉得报看,难以忍受的沉闷,和看安哲老塔不是一个感觉,不是360度运镜就是大师吧😅一部让我中途不停看表的电影
BJIFF 女儿很美,对俄罗斯又多了点了解
北影节第三场,感觉这也是新冠期间的隔离电影,茨冈父女的移动半岛铁盒。【为了看这片儿放弃了《找乐》4K修复版,又不甘心,反手买了两张票让爸妈去资料馆看姥姥家的“大楼”(西养马营工人俱乐部,开场20分钟有1分钟镜头),回来跟我说,你小时候“认”的第一个字就是“工人”的“人”,那会儿老抱着你在大楼前面给你指,然后你就跟晚报上找出一堆“人”……】
#BJIFF 2024#❌就算让我边看边睡我都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