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部影片前,我还是对他抱有很大的希望的。。
但在看了电影后,其实有点小小的失望。
不知道为什么导演喜欢安排在铁轨上走路回家,难道这样的场面很艺术?
也不明白为何安排一群高中生偷偷摸摸进网吧,难道是为了反映社会现实?
太多的不明白。。。。
篮球、汗水、友情、小孩子的报复等等交集的元素凑成的一部电影却没有浓烈的色彩,虽然我领略了对于梦想的坚持,但却始终没有明白影片中三个小孩子对于梦想的定义和追求梦想的意义,难道仅仅是为了打败李威他们、为了不再受欺负么。。。
也许现在已经不属于我们80后,而90后的生活又截然不同于我们。
读书时,常常会听到别人说80后的生活是如何的任性、自我、莽撞,似乎在三位主人公的身上,也隐约看到了自己读书时候的影子,这也许就是我为何觉得这部片子还行的原因。
其实不是想抨击什么,只是觉得关于青春、关于梦想,似乎应该描述的更有意义一些、更加扣人一点。。。
似乎影片的节奏也慢了一点。。。。
应该让更多的孩子们懂得如何去追求自己梦想,如何去实现自我的价值,因为青春不容浪费。
几年后,当你再会议的时候,也许你会后悔当初没有去追求过。。。
很早就在迅雷上看到这部电影的介绍页面,冲着这名字,本来想去电影院看的,但后来豆瓣上有位豆油说这部电影去电影院看最多只能算物有所值,想想南京电影院高昂的票价,我决定在电脑里看吧。
可是很奇怪,从4月份上映直到6月份,迅雷一直没有链接,可能这样一部小成本国产电影让人觉得连为了制作枪版进一趟电影院都不值得,就这样一直拖,拖到昨天。
昨天很偶然的机会跟别人谈到林晓凡,他说林晓凡有些表情很像亨利。
我百度了一下,确实,有点神似,特别是鼻子下面这一块。
男孩子长这样的脸型是比较讨巧的。
于是,接着很自然的,我搜索了他演的电影和电视剧。
结果,《扣篮对决》这个熟悉的名字跳了出来。
我这才想起我曾经很想看这部电影。
托迅雷的福,我终于搜索到了,虽然是手机版,看起来极不清晰,但总归能大致欣赏一下了。
看完电影,我的最大感觉是,很真实。
看着这部电影很容易想到自己的中学时代,太像了,不管是和喜欢的女生说话,还是头疼的考试,又或是和几个兄弟出去打篮球……但正因为真实,所以片子的情节感觉就很幼稚:因为打篮球被女生喜欢,并且和校队接下梁子,某次暴力事件以后为了赔偿,参加了阿迪三对三,但因为成绩受到影响,被父亲责骂,状态下滑,然后决赛最关键的时候,父亲到场,一句鼓励,立刻乔丹附体……接下来你肯定以为要拿冠军了,不过导演可能自己也觉得太幼稚了,于是“很聪明”的用一个误判,把冠军给了对方。
我更喜欢这个结局,输了比赛但赢得了很多,这不挺好,何必什么都要皆大欢喜。
新浪上宣传说这是一部拍给90后人看的电影,我觉得不准确,首先主演都是80后,不管是操着一口不知道带着哪儿味道的普通话的麻吉弟弟——周立铭,还是不管演什么都无比夸张搞怪的张一山,还是很好的演出了大嘴木讷老实的林晓凡。
其次,剧情里发生的事我觉得更接近我们80后。
里面那个有钱的纱布教练有句话很搞笑:“你看这孩子还顶嘴,怎么教养的啊。
”别说90后了,就是80后顶嘴也是时常发生吧。
我觉得还是跟我们初中的时候比较相像,那时也比较老实。
《扣篮对决》,所以我们还是接着回来说电影里的篮球。
对于年轻人来说,篮球意味着什么?
个性,团队,挑战,不断突破自我。
篮球是一种心情,篮球是一种体验,篮球是一种生活必需品,篮球是一种享受。
篮球是圆的,只要开心想怎么玩都行,球场上充满了野性的味道,那种FREE的感觉已经成为了生命的一部分。
奔跑、转身、投篮、得分、汗水、兄弟,这些都是球场上最漂亮的细节。
而这些细节,这部电影无疑展现得不错,我觉得可能他们的动作仍然有些呆板,但看着仍然是一种享受,最起码人家初中的时候球打得比咱好。
最后一场决赛给我的印象还不错,有点专业比赛的感觉,突破、上篮、灌篮、盯人防守甚至犯规,虽然水平不是特别高,但在那个年龄来说,又是相当真实有感觉。
前面那位豆油说,不喜欢那两个女的,父亲和两个弱智解说员,我倒不这么认为,激烈的比赛中总要出现几个纱布的角色,不然剧情怎么跌宕起伏呢。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还行的电影,我也想给三星半,但豆瓣上没有,我还是给四星吧,因为期待了这么久,也不算很失望,虽然情节有些幼稚,但很有共鸣,就算是纪念我们逝去的那段美好日子。
写完了,打场篮球去吧。
在IPTV上看了下来,情节异常简单:男孩,篮球,复仇,还有和女孩情涩懵懂的友谊。
是那种看了开头就基本知道结尾的电影。
但是还挺真实的,想想里面很多场景:偷上网吧,为喜欢的女孩子打架,在球场上和别人互呛,这些事情在初中,高中时代,肯定有很多血气方刚而又年少无知的家伙们干过,所以大家大可找一个最舒服的位置,摆一个最惬意的姿势,摆上一杯饮料,把这部片子看掉,因为它不用你动脑。
我给了他4星,也就是推荐,但是年龄段如果不在18-25的人您就别看了,因为小于18的都是90后脑残,他们没经历过也不懂,大于25的人可能对HIPHOP音乐和街球没什么概念,所以我只推荐给18-25的人
当然了,凡是打过篮球的人都知道这部电影里关于打篮球的事情都是在扯。
根本不可能发生那种事情,蜂鸟队最后进入决赛和大嘴最后时刻的扣篮无非都是编剧为了应题“扣篮对决”而设计的,而这个题目本身应该还是挺唬人的,既然连周杰伦都能功夫扣篮,那么15岁的大嘴当然也就能在从未扣过篮的前提下,在比赛的最后时刻完成一个扣篮咯。
扯归扯,但是电影还是涉及到了一些15岁孩子的真实的东西。
大嘴的父亲是个有意思的人物,对老板唯唯诺诺对工作又很敬业,家里经济状况不是很好,所以当大嘴闯祸赔1万元后,他作出的决定是“放假哪里也不许出去玩,只准在家读书复习”也许这个细节恰恰说明了为什么初中高中时候的孩子会讨厌读书。
应试教育并不可怕,读书也不可怕。
可是读书要有个好心情,还得有个好动机吧。
大人生活上不如意,就那孩子撒气,撒气的方式是逼着小孩哪里也不许去,只准复习。
大嘴撕书的情节非常合理,至少情感上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接下来大嘴从阳台跑出去练球最终变成篮球达人的故事就有点少林寺了。
不必追究。
显然电影流入了adidas的经费,所以做广告也无可厚非。
不过在中国孩子打篮球的岁月里,大概nike和adidas的记忆已经是挥之不去的了。
有的孩子浑身都是这些装备,有些却是奢侈难以接受。
这本来就是在街头打球的人见怪不怪的事情。
当然了,打球好坏和这些确实没什么大关系。
导演当然没有去闯这个红灯,去挑明adidas在中国的贫富歧视,毕竟是广告。
一个可以通融小孩进入网吧的黑网吧老板,一个长得像篮球的坏篮球教练,同时还是一个有钱而盛气凌人的老板,一个从美国来的说唱达人,一个横穿校园倾心一片的美女,一次让大嘴头疼的英语考试,一场带着沙袋在篮球场看着三人篮球赛广告而昏昏欲睡的美梦。
电影交代了一个清楚而真实的中学生活背景。
扣篮对决对决的是扣篮么?
扣篮是假的,电影里的篮球比赛也是假的,大概只有中学时候对篮球的热爱,对学习的苦恼,兄弟情,朦胧感情,贫富同学的对抗,家长无奈对孩子的压力的描述才是真实的。
如果真要对决,那就是美梦和无力的对决,孩子的美梦和无力的家的对决,无力的家和无情的社会的对决。
我也够扯的吧,扯远了。
不管是技术上,对话上,人物性格还是音乐都太假了...情节和他们下一句话要说什么差不多都能猜出来,真的看得我有点受不了.剧本也是千篇一律,和很多大片都有相似之处.感觉就是为了要把影片定为励志片,也不管生活不生活了,北京小孩儿的生活怎么可能是这个样子...而且这种片子真的会励志吗,我想也就能当做现在学校组织大家去看电影的那种无聊的片子吧...满18岁的,都不用浪费时间去看了...
似乎这与篮球无关 却又息息相关懂篮球的人都知道,街头篮球作为一种当今时尚,其表演的成分多于实用性,而在此片中,三个毛头小子,大嘴,猴子,杰森却用街头篮球打进了决赛,且不论其球技如何,单纯从真实性上考虑,就可以对此片一票否决,不知道导演抑或编剧是不是一篮球白痴,三个矮矮的瘦瘦的做着各种花哨运球动作的小屁孩居然能够打得风生水起,哈哈这不由得让人觉得充满喜剧效果,篮球就永远是巨人的天下,谁能相信这三个小孩能够打进阿迪杯三对三篮球赛的决赛,单凭这点此片毫无真实性可言!
片中的女主角看上去怎么像一个成熟了的女人而去装扮的青春少女啊?
现实中的女孩是不会喜欢比自己小,比自己幼稚的小孩吧,呵呵怎么看怎么觉得女主角是在摧残幼苗!
此片唯一能让我共鸣的,就只有那一份已然逝去的东西,曾经的年少青涩,80后的人看属于90后的片子,不得不想起曾经属于自己的那一份青涩岁月,岁月就是这样,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年年月月的朝前流逝,永远不会打住!
而我们,却什么也没剩下,可怜的人,生活在这样一个似乎无激情可言的社会,只能从一些片子里找寻自己曾经的影子
其实这些也不能说是漏洞,算是我觉得不妥的地方吧,我打球有10年了,有点发言权吧 需要声明本片虽然缺陷比较多,但是瑕不掩瑜,我不得要说,整部片子比大灌篮好太多了,是我近年看过最好的篮球题材的影片!!!!!!
这些不足主要应该都是导演不太懂篮球造成的,如果他请一个专业的篮球顾问应该会好很多 1.在网吧报复的那段,没见过暗中报复明显比自己强大的人成功之后还那么大胆暴露身份的。。。。
2.居然教一个那么小的P孩投篮手型。。。
3.猴子生日突然就来一个没身份的女人(貌似是jason女友或者是小小的朋友?
),最后决赛她又来了,不过我们还是不知道她是何方神圣。。
。。
4.rap battle居然只有2人pk 5.撞坏溜冰场设施那段,算是讽刺中国警察吗?
两句话(要不就是一点钱)就给摆平了,李总不过是个老总,又不是什么大官cao!
6.为什么溜冰场时间之后大嘴就给小小说让她走?
这两件事有什么关系吗?
小小不明白,我也不明白 7.大嘴他爸也真行,在外面对老板服个软也就算了,回家还真惩罚大嘴啊?
8.有些运球经过处理的痕迹太重了。。。
9.AD的比赛不分年龄组?
10.第一场比赛,剩三分钟,在3v3的情况下追那么多分,确实夸张了点。。。
裁判说还有两分钟的时候比分居然是17:18!!!
也就是说一分 钟追了17分!
这就有点做梦了,导演估计不太懂篮球吧 11.赢了第一场就像得了总冠军。。。
难道是模仿周星驰《龙的传人》?
12.据我所知,中国所有商业的3v3比赛中都是不允许砸头动作的(如ad比赛,nike比赛,kfc比赛) 13.有的队是4人或以上,有的队(如蜂鸟队)是三个人,这应该通不过报名的。。。。
14.决赛老鹰队出场时李总的跟班居然也上了。。。
15.三对三居然打4节,每节10分钟。。。
没替补的情况下,绝对会累死人的,3v3的强度是很高的 16如果说以街球为噱头,动作也太少了点,动作不是街球的全部,但无疑是街球一个重要方面,全剧除了砸头就是简单的穿裆还有个滚地龙, 不过那滚地龙能把防守队员晃开?
我服了 17.解说员说到了一个词“空手的上篮”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18.有些恶意犯规实在是。。。。
裁判不吹简直太假了 19.三个人几天的训练之后,直观上没有太大水平的提高,居然得了ad总冠军,是有点假 20.老鹰队两次技术犯规换人,拉拉队高兴个什么劲 21. 22.所有队的内讧加起来不知道多少次 23.一些进攻时候的肘子太明显了,不应该是进入总决赛的队员的水平 24.怎么会有受伤无人更换就视为放弃比赛这种规则?
外围赛还可以,总决赛不可能,要不弄个小动作把人整伤了不就成冠军了?
应该是受伤了 改天再打才对 25.最后一球大嘴居然扣篮了。。。
除了nb我说不出别的 26。
蜂鸟队输了,除了老鹰队和裁判所有人都很难过,包括警察和拉拉队,还有解说员 PS:我很喜欢结局,不俗套,告诉我们失败并不可怕,我们还有未来。
我还很喜欢大嘴这家伙整天去哪都拿个篮球,和我初中时一样!
或许你觉得这样一部电影没有给你什么或许你觉得这样一部电影只能算是一部“国产烂片”、“抄袭力作”其实,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什么是电影。
电影的意义就是在一定时间内表达艺术价值。
毫无疑问,这部电影表达了他想表达的内容,承载了孩子的青春。
记得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还在上大学。
而如今的我已经毕业。
看完这部电影,我听到了啜泣。
发自内心的啜泣。
我从没有在自己有过的文字中表达过对篮球的喜爱和狂热。
而这部电影给我的是对和孩子们一样大小年纪时,对篮球的冲动。
记得那时,我们文科班的男生,可以用篮球证明我们的男生虽少,可是我们数一数二记得那个时候,我们逃语文和英语课去打篮球,去占球场。
记得那个时候,我们一个小小的文科班,用篮球,近乎击败校队。
他们训练,他们研究战术,他们坚持不懈,单纯的年纪。
淡出的草根,没有教练,没有组织。
那个时候,心中也有一个“小小”。
每天除了学习,篮球。
就只剩下心中那个小小,那个没人知道的小小。
拿着班级的钥匙,每天第一个到教室,小小第二个。
只为了在上课前在教室,和小小一起默默地多呆20分钟。
尽管可能不说话,尽管可能大家都是默默地,静静地。
早起,可能仅仅是为了给“小小”的杯子倒一杯热水。
冬天,“小小”生病了,去医务室看“小小”,给她买食堂的午饭,送到医务室前将午饭放在怀里,仅仅是为了,害怕生病的小小吃到的午饭不够热……记得,那个小小,很喜欢篮球。
或许,是那不懈的努力,坚持的奋斗,使我激动,使我振作。
将电影的配乐放在nano里,在低潮的时候,可以让你想起之前的骄傲。
或许,电影中的坚强是我们那个时代的记忆,那个年龄的感悟。
PS:由于发自内心,语言表达很差,不喜欢者请绕行,勿喷,感谢。
不深刻,无明星,国产小成本,都无所谓.仍然可是是好电影!因为现在大制作很多,大明星天天拍戏,高科技大场面也不稀奇,深刻的经典电影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遇到的.只要真实就好!!!!真实的高中生活,篮球\网吧\考试\父母\女孩子\打架\朋友.很真实的高中生活.真实的篮球技术,一直希望看到真人版电影或者电视的<灌篮高手>,但是篮球技术要是拍的不真实,就糟蹋故事了.本片篮球技术贵在真实,比以前同类影片有很大进步(周董的大灌篮基本就不是篮球这项运动) 所以可以给四星
电影,或是让观者随着屏幕中的人物幻想自己从不曾做过的事而感到满足,或是让观者回忆起曾经的故事体会曾经的心情,而这部电影对我来说则属于后者。
我并不认为这是一部好的影片,无论从编剧设定还是情节发展矛盾冲突或是人物刻画,但他的的确确让人能体会到一些曾经的过往,就从他的一些小细节中。
青春期的懵懂和叛逆,与老师和家长不时的争吵;对异性的羞涩和暗恋,对方的一个小动作一个目光都深深的关注;对学习的烦弃和对体育的热爱,还有那一颗颗迷惘、挣扎、彷徨、虚荣的心。
年少时都是这样吧,女孩儿越来越爱漂亮,男孩儿则开始越来越爱逞英雄,尤其是在自己在意的人面前,更加容易冲动。
成长的过程总是在不经意间完成的,或快乐,或痛苦,更多的是二者兼而有之,忧伤中夹杂着甜蜜。
某一天忽然发现自己已经长大,便又觉得自己已经开始变老,然后在回忆中慨叹自己那已飞快逝去的青春。
关于结尾,正如同第十放映室中最后所言:成长的真相有时候并不美,美的是一颗颗努力证明自己年轻的心!
现在,我的心还年轻么?
里面有美丽的姐姐
早期运动系列 至少比我打球早
再也不会有第二次的高中时代,每个人都值得为之而努力。
我想说,中国只有一部篮球电影,就是扣篮对决了,想当年看得那个热血,很有共鸣呢,想当年总想着有天能摸到篮筐,总想着有一天能扣篮,每天都坚持站立跳。
张一山打得不错
真实的。
小时候的热血篮球回忆
虽然取得了些进步,但中国的体育电影还有待发展
看过个张一山的篮球节目,这电影也不错
张一山球打的可以啊
老子喜欢TAT
虽然有抄袭之嫌,但是要“支持国产”!
篮球🏀兄弟,可惜没有这样的比赛
关键词:周立铭 音乐 张一山的左手
你六岁小屁孩能看懂什么啊
比起周杰伦起码实在,没吊钢丝!
当年二过的电影,现在麻吉弟弟跟张一山都不能看了。( ⊙ o ⊙ )。
挺弱的一部电影.
naive
关于 陈C 涂涂 董本 小彪 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