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中文译名里,只有寻猪之旅,是比较贴题。
猪杀令(台) 、疾速猪杀,看了只会误导你的判断,这个片子绝对不是动作片。
尼古拉斯在里头,不会举枪打打杀杀,不是动作片!!!
就是一个大叔养的名贵猪猪被人抢了,跟着线索一路追寻的故事。
整部电影色彩昏暗,情绪很沉重,是剧情文艺向的,不喜勿入。
下面剧透来啦:尼古拉斯在里面饰演一位隐退很久的星级大厨,对象已经不在了,平常就是和自己养的松露猪去采野生黑松露(高利润行业),维持生计。
有位星级餐厅的老板看中这只猪,就花钱找人偷猪,故事就此开展了。
寻猪之旅,也是人生之旅,掀开了平静生活底下的伤痛。
男主最后的后悔也很真实:后悔来找猪了,如果他不找,它就一直活在心里。
把结果打开,也未必是幸运,大多数是尘埃落定后袒露的伤口。
人生也是如此,找到最后,也许都不是你期待的答案。
罗柏这个角色与尼古拉斯凯奇在某种层面上有些不谋而合。
从奥斯卡影帝到烂片王,近些年他的演技也饱受批评,他可以说和剧中的罗柏一样,都是从神坛上走下来的人。
在经历了十年的停滞期后,他也逐渐走出了泥潭人生亦是如此,当过去和未来重合,如何去择取中间的阀值也是大家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无论过去辉煌与否,都要用平和的心态来直面生活。
逃避是最无效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就是要与之正面抗衡。
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最重要的是保持初心,善始善终。
https://mp.weixin.qq.com/s/LgcIF0RdB6GbVvK8vuiIoQ
猪很重要吗?
要找松露,也是主角独居森林的陪伴。
但猪被人偷了。
在一步一步去寻找的过程,电影也在一点点剖开什么叫*失去*。
因为尼古拉斯凯奇新片上了,追他近期访谈而去看的这部电影。
以为是另个John wick爽片,却意外很安静,而能切切实实共鸣。
疫情剥夺了太多曾以为再平常不过的日常。
我们如何接受失去,我们如何缅怀过去,我们如何接纳现实。
时间确实能治疗,只是有的人需要时间有点长。
这个电影名叫《猪》,但是猪在戏里的出场却很少。
或许,它的猪不是普通的猪,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猪,而是人类学意义上的猪——高级猪。
高级猪还是猪吗?
这还用说吗。
这个戏——《猪》——里,人们在争一个猪。
它并不是“疾速猪杀”,观众在此看到了某种相似。
猪或狗,在某些人眼里具有重要意义,超过了其他任何人活着的意义;为了他们心目中的猪或狗的意义,不惜残害其他人。
我的猪,我的狗,给了我生活的乐趣和意义。
你把他们夺走,就是夺走我的生活。
那么我残害你们这些人,难道不是很合理吗。
还好,在《猪》里并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主角似乎并没有作出那些伤害的事情。
不过,实质仍然有相似的地方。
人类从来都是有等级的;高级猪不是人,但是比很多人更有意义,更受尊重——不考虑是不是应该如此,而是事实如此。
《猪》是一个关于人类高等低等的无聊讽寓。
它缺少疾速啥啥之类的动作戏,只剩下装腔作势。
关于高等低等,《猪》在讲。
比如,古典乐是高等音乐;高级车;高级餐厅…高等低等无处不在…只有你变得高等,那么你才值得被尊重。
主角在找他的猪,从另一个意义上看,主角自己就是一个“高级猪”。
怎么显得他更高级呢?
让他不修边幅,藐视高等和低等的区分——就像“世外高人”,你们看,其实还是高——虽然表现套路还是相当低级的。
“高级猪”让其他人不高兴,那么其他人可以花钱,揍“高级猪”,发泄发泄。
高等低等肯定是不能变的。
《Pig》这部电影,也许会出乎很多人,甚至是所有人的预料,在循规蹈矩的,漫长的铺垫后,也许大家都在期待着一个血淋淋的复仇故事。
然而这部电影并不是关于寻仇,尼古拉斯凯奇也绝不是另一个批量复制的john wick,这部寻猪记伴随着美食,回忆,失去与爱等元素,让这场从林到城市的找寻成为了一场凯奇对于自己内心的探索。
这部《Pig》并不是我们期待的《疾速猪杀》,但它足够优秀,我提前宣布它为本年度的最佳猪片。
剧透预警Part.1“别动凯奇家的猪”我一早就想好了怎样去描述本片。
之前说别杀john wick的狗,别动连姆尼森的女儿,别偷托尼贾的大象(冬荫功),现在,大概轮到别抓尼古拉斯凯奇的猪猪了。
事实上,本片在前三分之一的部分,似乎确实在营造这样一种“复仇”的氛围,尽享人猪之乐的凯奇有一天突然被外人闯入,小猪被抓走,然后为了找回自己的猪,凯奇和收购松露的年轻人阿米尔,踏上了寻猪之旅。
凯奇虽然已经十多年没有返回城市,然而似乎他之前曾经声名显赫,只是时过境迁,他已经被时代遗忘。
我这个时候已经暗搓搓地开始兴奋了,凯奇大叔一定要用他这些年标志性的“凯奇疯狂”,来展现自己隐藏多年的实力。
是的,凯奇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做菜。
凯奇原来是当地的厨神,这里找关系才能进去吃的网红餐厅大厨,都是当年凯奇看不上炒鱿鱼的学徒。
而他感化抢猪仇人的方法也简单粗暴-我来做一顿晚饭,好吃到爆,好吃到让你哭掉。
于是凯奇兵不血刃,就打动了那个执拗,顽固的老家伙。
但是猪呢?
猪已经回不来了。
Part.2“这其实是一部美食与家庭的电影”电影有三个小段,每一小段都是一些食材或是菜肴的名字,这赋予了本片别样的趣味。
“田园蘑菇馅饼”,“妈妈的法式吐司和解构扇贝”,“一只烧鸟,一瓶酒,一块咸面包”其中“解构扇贝”可能不太好理解,片中那个被凯奇辞退的主厨解释“deconstructed cuisine”为“对食物进行解构,把熟悉的食物做出陌生的味道”,这个解释还是不够清晰。
在谷歌找了一下“解构厨艺”的描述,大概就是:“把一道菜拆分成其不同的原料,以呈现出别样的感受”(为了避免大家说厨师不干活,这种描述后面基本要加一句“不会以完全原本的食材呈现)效果嘛,大概是这样(草莓蛋糕)
这样(鬼知道是什么)
这样的(鬼知道是什么2)
也难怪凯奇想让这位厨师找回初心。
但是美食终究只是连接家庭与爱情的纽带,本片中阿米尔一家和凯奇一家的故事才是“家庭”的核心。
阿米尔的父母经常吵架,但唯有吃过凯奇当年做的烧鸟的那一天两人并没有争执,倒不一定是那菜有多么好吃(虽然可能确实挺好吃),而是那段没有吵架的回忆便与那道菜品相连,因而能唤起阿米尔父亲的回忆,忆及当时的美好。
而对凯奇来说,那段录音带中妻子为了庆祝自己生日的准备让他念念不忘,那天晚上他们去吃的菜肴对凯奇而言可能差得难以入口,但这份回忆,因为有家人的存在,便可以永久地被保留下来。
“松露是我找到的,不是猪找到的,我那么想要回猪,只是因为我爱着她。
”
Part.3 “凯奇的恸哭,与脸上的血污”片中最震撼的一刻,便是当凯奇和阿米尔做出了打动父亲的菜肴,但是父亲说,那只猪已经死掉的时候,凯奇无声的恸哭。
这些年凯奇烂片无数,他也越发习惯自己的“失去理智暴怒性”演出,而很庆幸的是,本片中凯奇没有神经质地发狂,没有咧开嘴一副美国精神病人的模样
他蓄满了胡须,一副古井无波的神情,一直到片尾,他将这些日子的苦闷一并宣泄,坐在地上号啕大哭。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凯奇的脸,在片尾之前从来没有清洗过,于是被歹徒不讲武德偷袭和被地下拳场的人不好自为之地殴打之后,凯奇全程都带着这道血痕。
这让我想到了《唐人街》中杰克尼克尔森被打烂的鼻头,这个持久的伤痕成为了主角的一个标志,也成为了某种他们坚持中受到挫折与失败的印证。
他越坚持,这道血痕便越发醒目,每个人都对他侧目,问他是否需要医疗援助,凯奇甚至带着这道血污完成了正餐大菜。
而直到他最终释然后,他才洗濯掉了那些血迹,猪已经死去了,人已经死去了,他们可能或可能没有活在你的心中,但你知道,你还爱着他们。
Part.4 “凯奇的日落大道与好莱坞往事”当凯奇被老友埃德加说“我记得之前你的名字还是有些份量,但是现在,一文不值”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好莱坞往事》中落魄的小李子读的那本“英雄末路”的书,还有《日落大道》中拼命想要恢复往日荣光的默片演员诺玛。
这部影片的某些部分,其实也就是凯奇的某种自嘲,他脱离主流电影圈实在已经太久了,凯奇的上一部非配音的大制作电影是什么,我翻了一下,大概是十年前的《灵魂战车2》,而这些年,倒不是说凯奇没有拍出过稍微好一点的电影,只是这些电影都距离主流观众太远太远了。
于是凯奇每次出新片,我们都要问一句“凯奇债还完了吗?
可以翻身了吗?
”但是如果没有爆炸性的好片出现,凯奇大概还是只能像电影中那样,在昙花一现后回到无人问津的小屋。
Part.5 “人生唯有芝士与培根不可辜负” 让我们重新回到美食上吧。
虽然凯奇的厨艺在片中已被神化,但是相较于华而不实的菜品摆盘,凯奇开头和结尾的两道菜,倒是完美展现出了他的烹饪哲学。
开头:面粉胡萝卜蘑菇,大馅饼
结尾:烧鸟土豆配汤汁,大满足。
是的,营造概念终究还是美食的细枝末节,所谓工匠精神,手制,严选等词条终究抵不过让人大快朵颐的滋味与饱腹感。
我不知道凯奇的烧鸟味道如何,但我想到之前在广州某个餐厅(不写店名避免打广告)吃的烤乳鸽,味道确实绝妙,一整个乳鸽,烤得又脆又焦,入口后肉中仿若带着汤汁,滋味绝赞。
而松露我在法国的一家餐厅也尝过,那家餐厅还是tripadvisor上非常推荐的一家,但是松露嘛,没啥感觉,真不知道为何那么多人趋之若鹜。
(我突然翻到当时吃的一道菜的照片,莫非这就是解构料理?
)
我看电影的时候只是在想,有烤乳鸽这般可以随意饲养的美味,辛辛苦苦捉猪挖松露又是何苦呢直接吃猪肉不香吗?
大晚上看人吃香的喝辣的,我肚子都饿了,不写了,整点冰激凌吃去。
(千万不要买钟薛高,贵得我心疼)
如果用一句话介绍尼古拉斯·凯奇,那会是“昔日的好莱坞天王,如今的烂片王”。
他曾经因小成本电影《离开拉斯维加斯》一举成为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知名度享誉全球。
后来又拍摄了《离开拉斯维加斯》、《勇闯夺命岛》、《极速60秒》等商业大片,因而有了票房灵药的美
但他不仅是奥斯卡影帝,也是金酸梅奖“最青睐的”影帝。
在《战争之王》(2005)之后,尼古拉斯·凯奇有了烂片之王的称号,更是凭借部部烂片十一次提名金酸梅奖,将昔日荣光全部败光。
如今,凯奇又双叒叕出新作品了,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这部新作《猪》烂番茄新鲜度直飙97%,作为影迷不禁高喊一声:“我们熟悉的凯爷终于回来了”!
说起古拉斯·凯奇的电影总离不开:激情、动作、特效。
一如去年国外上映的《柔道煞星》、前年的《格兰德岛》。
电影《柔道煞星》
电影《格兰德岛》 但血脉偾张,激情过后,似乎又有少了点什么。
因为,观众看的太多了,就像是一条被嚼过无数遍的口香糖,嚼到后来,自然越来越没滋味。
而电影《猪》就像是一道好菜,回味无穷。
电影开篇就是灰暗的色调和长镜头对准原始森林,透过穿越密林的阳光,照射在松露采集者罗伯(古拉斯·凯奇 饰)沧桑的脸上。
即使没有任何台词的赘述,一位鲁滨逊式的、远离文明的老人形象立起来了。
这位老男人话不多,更多的是用口哨声与自己的猪交流,他们一起采集松露,一起分享美食,能够感受到这只猪在罗伯心中有着不可比拟的地位。
罗伯无疑是厌世和孤僻的,他不与任何人接触,唯有与每次来森林里收购松露的商人阿米尔做短暂交流。
阿米尔曾一度询问罗伯,是否需要露营沐浴器等基础生活装备,他甚至想要给罗伯配一部手机,担心他哪一天死去了无人知晓,还搞得到处脏兮兮。
罗伯则默不作声,选择了关门谢客。
影片前十分钟会让你不禁思考,究竟是什么样的过往,让这样一个男人选择在深山中将自己的所有情感托付给一头猪?
为什么他会丧失和人建立联系的热情和斗志,独自生活?
这“一人,一猪,一世界”的生活看起来毫无波澜,却又如此让老人安心。
当老人拿起磁带放进录音机后又迅速暂停了,想必他一定是有惦念已久的人吧,此时小猪凑了过来,好似在安慰老人。
而平静却就此打破,是在某一天的晚上,两个陌生人闯入罗伯的家把猪抢走,一路阻拦的罗伯直接被打趴在地。
第二天罗伯从地上爬起,是无尽的悲凉。
当唯一的陪伴被抢走,老人决定离开森林走往城市,踏上寻猪之旅。
一方面,这是只特别的松露猪,另一方面,这是妻子留给自己的唯一念想。
在寻猪的道路上除了罗伯,还有利益相关者阿米尔,没有了松露猪就意味着阿米尔没有货源,生意就黄了。
罗伯先是去找故人打听消息,结果对方一口回绝,理由是老人已不复当年,没有了价值。
于是他来到了故人的赌场,想从这里获取一些情报。
但前提是,他要足够抗揍。
当罗伯把自己的大名写在墙上,周遭的人望而却步,似乎对他充满敬畏。
当唯一一个挑战者上台后,老人面如湖水,有如一位忍者。
故人看到台上的老人,仿佛看到过去的他又回来了。
于是他给了老人一家餐厅的名字作为线索,而在一旁围观的阿米尔感到震惊,开始思考起老人的身份。
事实上,罗伯当年是一名著名的厨师,这家餐厅的主厨还是他当年开除的员工。
但即便如此这位主厨对罗伯依旧尊敬,他告诉罗伯抓走小猪的人其实是阿米尔的父亲。
阿米尔的父亲是一位顶级企业家,也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
他之所以抓走罗伯的猪,是因为阿米尔黑松露生意的逐渐扩张触及到了父亲的利益,而且黑松露商人这个职业在他父亲眼里也着实不体面。
随着抽丝剥茧的剧情,罗伯的猪似乎有了眉目,但如何撬动阿米尔父亲这座大山,成为了最大的难题。
2原以为在漫长的故事铺垫后罗伯会手刃偷猪者,故事会朝着复仇动作片的方向发展。
毕竟《猪》的又名《疾速猪杀》会引人无限的遐想。
但没想到罗伯兵不血刃,以一道好吃到哭的晚餐打动了执拗、顽固的阿米尔父亲,而这一反转在影片中段早有铺垫。
阿米尔曾与罗伯分享了一段自己父母的往事,他的父母从小关系就不和睦,但唯有他们共同吃了一顿美餐的那天两人没有争吵,回家后还讨论得不停。
但这是仅有的一份温存,没多久阿米尔的母亲就永远离开了他。
阿米尔虽然带着对父亲的恨意,实际上他对父亲是有爱的,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契机,也不知该如何去表达情感。
罗伯教给阿米尔的方法是烹饪,去唤醒他父亲那份尘封的记忆。
这种方法无疑是安静又锋利的,他洞悉了人与美食之间的情感联结,罗伯用曾经给这对夫妇做过的菜,串起往事的粒粒珍珠。
当阿米尔父亲吃到美食的第一口就破防了,他抑制不住对妻子的愧疚与思念。
而罗伯同样是一个从妻子离世伤痛走不出的男人,从某种程度上说,两个人同病相怜。
阿米尔的父亲也向罗伯道出了实情,松露猪因为自己手下的鲁莽已经离世,意味着他与妻子唯一的牵绊就此斩断,这无疑是残酷的,罗伯崩溃大哭。
这算是全片的最高潮,电影却做了消音的处理,是一场无声的心碎。
无论是影片开头教科书般的蒙太奇,或是结尾的处理皆细腻而平淡。
在导演流畅的波澜不惊中,拍出了暗流涌动,经历了失去至亲的人们,该如何与自己和解?
当他独自一人回到森林的小屋后,洗掉了脸上的污垢,听完了妻子的录影带,这意味着罗伯真正接受了人生本就孤独,他与过去的自己和解了。
3 有多少人看罗伯做菜的几段蒙太奇,就止不住口舌生津、喉头颤动,罗伯烹饪菜肴时自信而笃定,他记得每一位为其做过菜的客人,明媚而温暖。
所以,与其说《猪》是一部惊悚剧情片,倒不如说是一部美食与家庭的电影。
在这部电影里,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相似的情愫:老去的父亲,依然执拗不懂如何表达爱;曾经与家人一起享用的美食,成为珍贵的回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也找到了各自的心灵归属……当美食被端上餐桌,就意味着一切的仇恨都会被消解。
这样的文艺片固然无法像R级电影,让人爽感满满,但这种丝毫不做作的,无添加狗血的,带着不说破的温存,让我们更加理解“美食是连接家庭与爱情的纽带”。
我们再回看整部影片,它被食材或菜肴的名字分为三小段,“田园蘑菇馅饼”、“妈妈的法式吐司和解构扇贝”,“一只烧鸟,一瓶酒”,每个命名都赋予了本片别样的风味。
用美食结构剧情,留下最简单朴素的情感,让观众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此外,阿米尔在车上听到的介绍古典乐的广播,是影片三个段落的分隔符。
第一次广播响起,是罗伯坐上阿米尔的跑车,决定重返现代社会;第二次广播响起,是罗伯在阿米尔家里醒来,两个人共同就餐,二人袒露心声;第三次广播响起,是故事结尾,罗伯得知噩耗最后一次坐上阿米尔的车。
有音乐和美食的陪衬,电影《猪》多了份生活感,也多了一份孤独老人孤老终生的悲情和必须往前走的释然。
事实上,影片的重心不在于猪,更不在于复仇,而是在于打破人与人隔绝起来的心魇,电影中永恒不变的事物就是爱的连接与情感记忆。
如果你还在耿耿于怀凯奇曾经出演过的烂片,那么看过这部文艺电影《猪》后你兴许会改变想法,不能说这是凯奇的演技颠覆,但这的确是他多年来演得最不刻意的一次。
讲述方式实在太厉害了,以至于回味无穷。
你以为是讲爱宠失踪追寻的故事,其实讲的是一个出色品质的男人和他已被冷冻锁鲜的美好爱情故事。
当男主说他爱那头猪的时候,高潮来了。
当然是被电影海报和片名的动作寓意给骗来的。
但实在没想到,这片如此牛掰。
是可以吹爆的类型。
好电影是需要极限压榨创造力和全部身心才有可能产出优秀作品的东西。
毫无疑问,这部电影就是最好的范例。
看这个片子的时候就冲着凯奇去的,看着那张长马长马长的脸,一脸生不如死的表情让人产生高深莫测的感觉,像一个绝世高手,隐退到荒郊野岭种田挖松露。
然后剧情开始了,开局只有一只猪,买家定期来访,送上回收掉落物品的999金币。
在野外营地休息时,突然外挂玩家将凯奇打晕在地,将开局时系统送的猪抢走。
凯奇从地上爬起来,走到复古的酒吧,寻找15年前的NPC,报上自己的江湖名号,NPC惊叹曾经的波特兰服务器之王的宠物都有人敢动,立即带着他找到转运小猪的小号玩家,小号玩家被吓得瑟瑟发抖,却没有什么有用线索。
凯奇只好去外挂出处--光鲜亮丽的城市,由二杆子驾驶车辆在城间'极速'穿梭,寻找到隐藏的NPC,带入地下拳击场,写下自己的恶名,一群人上来要下注要揍他,他选了下注最高的人,是他曾经开除的手下,曾经的手下,时间到了还继续揍他,看来这出恶气挺大,过关之后拿到了后序线索,找到了大boss,相互撂狠话,一直以为凯奇要拔刀了,抖掉刀上的锈迹,露出刀的寒光,然而没有,凯奇原来只是过气了15年曾经名声大噪的主厨。
凯奇直接要猪要不到,最后叫二杆子报自己的江湖名号从神秘物品存储玩家那里拿出82年的存酒,带着二杆子拿出水果刀,开始切烧鸡,做土豆汤,再放上一片薄荷叶,两人端去给大Boss吃,倒上82年拉菲,就着烧鸡,Boss吃了直流泪,Boss想起了二杆子的妈妈的味道,愧疚不已,然后向凯琪道歉说实话,你开局送那只猪,不小心被外挂玩家压死了。
凯奇悲痛欲绝,然后讲了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每隔两万年,山和庙都会翻过来,变成海底,一切都并不重要了,记得周四过来,带上999金币,收购我捡到的系统掉落的松露。
这时候《极速猪杀》,终于变成了《猪》,我气愤的想,这个片子应该4月1号上映,比较合适。
后来特意翻到片头看片子的英文名,才发现我们是被片子的翻译人员给糊弄成猪了。
从回城后人人闻名色变来看,Rob作为一个厨师的确登峰造极了。
所以就更会让人对退隐山林产生疑问。
永失我爱自然是最顺理成章的推断。
Rob第一次和Darius讨价还价的时候问,你是一直这个样子还是因为她走了。
有此一问,多少是有些感同身受的。
在餐厅和Finway的一席话,其实也是说给自己听的。
追求技术上的完美,沉迷于工作而忽略的家庭和爱人。
直到有一天她离开了,才发现一切不过是虚幻。
你记得每次做过的菜,认识每一个你服务过的人,但他们却根本不会注意你。
而那个注意你、爱你的人却永远离开了你。
所以Rob从对食物来说最末端的烹饪技术,转向到食物最初的食材寻找,多少也算返璞归真,寻回初心。
猪其实是个意向,那是爱的指向,并且是他的全部指向。
Amir第一次出场,Rob连理都不理,business is business,我不和任何人过交情。
猪让人抢走后,他去最近的小酒吧接电话,开口说话时候喉咙噎了一下,这是许久没说过话的特征。
而他找的人十年前就死了,所以可以试着推测他多久没说话了。
影片前半段的肃杀氛围的确有疾速追杀的潜质,像是按捺着,等着爆发。
但结果Rob拿起的不是枪,而是锅。
不过虽然作为顶级主厨记得自己做过的每顿饭虽有些牵强但还说得过去的话,那Darius居然记得这个味道就有些过分了,毕竟这不是从小习惯的妈妈味,这就是吃过一次的顶级餐厅而已。
好吃归好吃,但味道能记得十几二十年,再次吃到瞬间泪奔,还是多少有些不可思议。
寻猪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爱的转移,一路帮助他的Amir,与他一样困于主厨身份的Finway,同样因对事业的专注而对妻子的离开懊悔不已的Darius,改行做面包店的前下属。
这些人解构了他自己的过往,也分解了他的执拗。
猪是他这十年的情感寄托,这段时间他的世界只有猪和松露。
但寻猪让他遇到了自己的过去,一点点唤醒之前的记忆,一点点稀释浓稠如酱的情感。
所以当他回到自己的小屋,他终于敢完整听完妻子的录音。
过去就在那里,放下不代表遗忘,而是能和它一起更好的活下去。
被遮蔽的影片2022北京国际电影节将pig翻译成《疾速猪杀》,在标题与简介的信息“误导”下,我以为这是一部悬疑、恐怖可能略带些幽默感的电影。
实际上,《疾速猪杀》与整体的电影风格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部电影传达给我的一种轻松、释怀、不谙世事感远超于片中惊悚片似的片段所带来的惊吓。
但光翻译成《猪》就是好的么?
我并不这么认为,至于有没有切合主题与剧情标题出现,反而目前来看,没那么重要,丝毫不耽误这部影片的寂静美。
memory pointmemory point仅对我个人有意义,每个人的大脑记忆能力不同,对我而言,看过电影能留下一些印象深刻、能形成记忆的点,就称得上是件美妙、美好的事情。
1.森林形容这部影片,如果用两个字,那就是“森林”。
影片起于它,也终于它,即便是镜头没那么多,但森林实际上是这部影片非常重要的元素。
回归大自然是我最近才比较向往的,也是因为看了电影《荒野生存》和同名原版小说的缘故,才对原始生活,对荒野有一种莫名的好奇,当然这种好奇的部分根源可能是这几年对于信息社会,对于现代生活的反感:人多、琐碎、科技崇拜等等。
2.慢叙事短短一个半小时的影片,当黑幕升起,灯光打开后,我心中的想法是:这个时长刚刚好!
电影的情节其实非常简单,如果喜欢悬念,喜欢曲折,喜欢夺人眼球,喜欢密室破案等等此类的观众,可能会对这种影片毫无体验感。
说白了,就是一个人找猪,最后没能失而复得的故事。
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线,穿插了大量森林探索,城市迷失,做菜料理的镜头,无对话、无旁白的镜头频出,恰到好处、深邃的音乐配上镜头的流逝,观众在尽情“吸氧”,重归慢轨的生活。
有时自己也在感叹,面对跳转的页面,眼睛跟不上手指滑动的速度,信息化生存的我们现在甚至需要锻炼自己的耐性和注意力!
3.音乐!!
如果你有幸看到电影的结尾,我相信你会被最后一首配乐而感动到,到不是什么潸然泪下的冲动,就是会有喜悦之情。
简直太爱这首片尾曲了,在音乐网络平台很容易就能搜到,它柔弱、轻快,带有一丝孤独感,孤独是这首歌曲的灵魂,相信看过的人哪怕不看歌词也能体会的到。
歌曲名字:I'm on Fire,中文翻译是我已欲火焚身?
倒不如不让我知道这首歌的名字,我是觉得有点不符合心境。
不如叫sleep,或者go on?
最终沉睡或者继续才是男主更好的归宿吧!
其实整部电影的音乐都很抓耳,当你看完电影后,再顺着原声音乐专辑听一遍,旋律也能作为故事线,串联起剧情的起伏,最重要的是那种孤独感!
后话这部电影的男主是尼古拉斯凯奇,也是前段时间偶然间老能看到大数据的推送:昔日影帝胡子拉碴,破产落魄街头什么的......现在看来,这部电影请他来演还挺合适,毕竟雍容富贵的演员,即便他演技再高,总是觉得少了贴合感,不觉得这种独一份的匹配感,才会让人赞叹值回票价吗?
自从不再朋友圈等社交软件随意倾泻自己愚昧的想法后,生活真的变得简单了,可是也少了一点自私的对话机会,越来越发现,有些时候所谓的发朋友圈其实就是跟自己对话,恨不得一些好友别刷到。
如果不发朋友圈,这些时间可能就交给虚拟游戏了,这更是自己不愿意接受的,游戏确实好玩,但是空虚感更令人畏惧。
这些没有表达的、被其他所厌倦的事物占据的时间,会以影评、书评、各种评的方式出现在豆瓣!
美好的自言自语,就这么做了!
你以为是《疾速猪杀》,结果发现是《料理猪王》。想法本是好的,但是无奈能力有限,以致成片挺奇怪,各处都欠火候。
对这个译名误会了,以为是动作片,看完才知道是文艺片。一个关于味道与记忆的故事,故事其实挺不错的,但对记忆的描述很模糊。,对于味道的画面更是惨不忍睹,一个好吃的也没看见啊,就看大佬被好吃的感动哭了。 望梅止渴都达不到,非常无语。
7/10.寻猪之旅其实就是寻找传奇的过去,来对比现在的自己,最终是寻找生活的意义。片子拍得很文艺,稍有点隐晦。满脸大胡子的尼古拉斯凯奇差点都认不出来了,没有了标志性的怒吼,这次控制得很深沉。在拍了那么多的烂片后,终于有一部像样的了。
确实是有东方色彩的,但是我作为东方人觉得还是有点北亚的荒谬感。
凯奇也老了,马上六十岁的人了。还是希望能在以后的岁月里看见凯奇重回巅峰。
“我不做大哥好多年 我不爱冰冷的床沿 不要逼我想念不要逼我流泪我会翻脸” 浪子回头自我救赎的老路 氛围感加分
也想尝尝这化腐朽为神奇的厨艺
标题叫《疾速猪杀》,我以为的内容是,一个隐退的杀手宠物猪被偷了,他重出江湖,大杀四方,最后找回了心爱的小猪猪。然而……我错了,错的离谱,错的无以复加。搞了半天,他就是个厨师,供应商也只是个普通商人。他们有各自的伤痛,在一道鹌鹑美食中和解……用一句话概括:这不是动作片,这是文艺片。
文艺片,大胡子凯奇的寻猪之旅。不过这种玩梗式翻译还是算了吧,作为译者还是得把影片想要传达的给翻译出来
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这破抖机灵的翻译《疾速猪杀》,对这片有了那方面的期待,然后期待破灭了,就给了低分。在我们这,凯奇出演的这部小制作却沉甸甸的作品,看来是要彻底栽在这破翻译上了。好在烂番茄新鲜度97%,MTC均分96,媒体无差评,希望凯奇能因此接些好片。//当然,没有这破翻译,也不会很多人乐意静下心来,去看一部没什么高潮的,关于一个人的灵魂的解救的电影。//我不会加入嘲笑凯奇的队伍,且不说他拿过小金人,他曾经演过那么多经典角色——经典好片,我有什么资格嘲笑他,就算他曾经没那么牛逼过,我又有什么资格嘲笑一个趴在泥土里还在往前爬的人。
这个片已经声名在外了,一方面是凯奇参演,另一方面是与所有人期待的大相径庭,以为是疾速追杀似的复仇片,结果是舌尖上的英国。也就看个乐,叙事、节奏、主题都平平无奇。
看片名没想到是如此安静的电影。大叔的形象让我认不出来,要不是知道是大叔演的,很难对上脸号。演技超赞,在森林中采松露时隔着屏幕也能闻到松香。内心的不舍最终还是不得不舍啊。
哪只猪把这部电影标注成惊悚片的?
凯奇叔:哈哈,没想到吧?这部从片名到预告都诡异至极的片子居然是部好!!!电!!!影!!!!!!!!!!!
情感逻辑无法信服,但演员的表演让影片增色不少
no
优雅静谧的镜头和配乐让影片显得高深,但餐厅里的一段说教暴露了影片干瘪单薄的内核。凯奇的演技毋庸置疑,但算不上翻身,他只是一直在打滚。
节奏慢到爆。一直被曾经的译名蒙骗以为下一秒凯奇就会反转为特工,手刃仇人,结果最后还是个厨子。。。不过有一说一,凯奇的演技还是在线的,多接一些这样的慢节奏剧情片口碑是会回来的,至于资本青睐的票房估计短期内没救了
米其林大厨永失所爱
我同意这部电影是一次对《疾速追杀》类电影的成功解构,但是如果主创没有以这样的角度去拍这部片子,也许它会更好一些?多年以后当人们忘记了《疾速追杀》之后,这部电影的部分段落是否就会显得有些做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