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不是特别吸引人,但是看到最后还是为这种人性的压抑感到伤感。
经历了什么,有一股强大的情绪想表达出来,但是没有人听你说,没有人理解你,你被困住了。
这让我想起了曾经从小学到高中所受到的教育,中国教育或者潜在的意识形态都容易让一个单纯的孩子成为一个对自己的情绪保持沉默的青年,到很多人都成了mel一样的压抑。
素质越高,也许对这个社会或者他人想法理论上会有更多的理解,但这不表示我们没有了自己的喜怒哀乐,我做为我,在很大的程度上我有表达自我的权利,但是教育和老师以及家长在某种程度上剥夺了我们的这项权利。
我被教育学知识,但是我并不会对不管人品怎样的人都表示尊重,我被教育尊重爱护家人,但是这并不表示我要处处甚至各种小事上都为他们着想,甚至像现在很多大学生一样不明白自己的未来,却把父母的希望当自己的未来。
那你在哪里,你是怎样想的?
有人想知道么?
我们在现在意识形态的教育中成长到如今,我们不再沉默了,speak out,这首先是我们自己的人生,才会有我们爱的人或事物,为什么要本末倒置呢?
看到最终那贱男人被暴露出来恶性,我只感到痛快,mel的创伤也许在不久之后就能愈合,但是被过度压抑的你我又需要多长时间去表达自我,去寻找自己的未来呢?
愿你首先为你,再寻找到你的所爱!
你心中的那棵树是什么样子?
我闭上眼睛,幻想它温柔的模样。
时光将我带回从前,15岁那年的我,就如她一样敏感,内向,好强而又倔强。
我时常一个人抱着本日记本,一些就是一个晚上,我总在想,这个世界,到底跟我有什么关系?
心中的愤怒,似乎找不到出口,可惜我当时不知道可以把自己关在衣橱里大吼出来,当我不想说话也不想微笑的时候,我就把自己安静的关在房间,一坐就是一整天。
所以看到这部电影竟然觉得莫名的熟悉,因为15岁的女孩在那个夏天拥有的沉默和所有的思考,我都曾经有过。
这世界,所有的人对我来说都太过活跃。
有些女孩一心只想讨得大家的欢心,有些女孩朋友对她们来说只是生命中的过客,我一路走着,一路看着他们,觉得这世界都没有说话的必要。
喜欢片中关于那女孩一个人的场景。
一个人做公交车,一个人背着书包,一个人回忆那些只属于自己的悲伤片段,一个人想要努力战胜心中的恶魔,一个人在阳光下,重新把头伸出窗外,感伤当时,和现在。
一个人自己和自己的对话。
这伤口,并不是其他人能够愈合的,更多的时候,我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己和自己对话,更清醒,也更深刻。
即使现在已经21岁的我,还是像个孩子一样,在每一个清晨和日落,站在十字路口的时候,站在树下看斑驳的阴影的时候,任然忍不住会出神,回忆起生命中一些琐碎的片段。
人生就是这样走走停停,如果生命注定是孤独的,也要做好准备,迎向这孤独。
我们在想什么,真的有人会在乎吗?
他们只是完成他们的任务,发表他们的意见而已,所以就算你真的沉默了,也不会有人发现的。
除了自己,没有人可以真正拯救你。
这就是我喜欢这部片的原因,在经历了这么多,感悟了这么多,沉寂了这么久以后,如果想要重新开始生活,只有靠你自己,你自己去跟老师说你想挽回你的成绩,你亲自跟好朋友解释真相,你亲自面对他,让他偿还他的罪行。
然后你回到院子,重新把种子种下,直到那颗树的生长力从你的画里延伸到你的心里。
所以当我筋疲力竭,当我们满身伤痕的时候,仍然要像那棵树一样迅速成长,迎接一次又一次的阳光。
生活并没有给我们永远颓废下去的权利。
而后你终于可以重新做回你自己。
生活继续,你还是你,却又不再是从前的你了。
这部青春片比较稳,也比较克制,对于美国青春片来说,这点其实比较困难,一种种类的美国青春片的创作思路,还是像好莱坞大片靠拢,需要有奇观,有一个煽情情绪的大场面来当做高潮,有一个叛逆的人,这个叛逆的人需要在最后在情感的围绕中和解,因为和解,所以前面的叛逆也没法极端就显得不伦不类。
这部是不错的,能够感受到导演对还原女主心理状态的自信心态,不会用一些简单的偷懒的创作手段和小技巧来处理这个强暴题材。
女主爆发的场景比我想象的要延后一些,我以为她会套路般地在众人面前做演讲,但是没有,导演选择了用暴力冲突做这个爆发,这点是有意思的,而且男的也得到了肉体上的惩罚,模糊地暗示他瞎眼。
爆发以后故事就很快结束了,前大半段都是在展现女主的心路历程,普通电影处理这个题材不会这么拍,因为大多数人没有足够要讲的东西,没有能力展示足够多的具有可信度的生活场景,他们只能把一个故事框架套里面,再开始想情节完善这个故事框架,狗十三就是这样的。
导演展现了一些有意思的场景,两个朋友的人物设定,家庭情节,艺术老师的情节(艺术老师是个正面形象,但导演依旧不吝给他添加一些愚蠢的人物设定)女主的碎碎念也比较有意思。
说到女主,克里斯汀斯图尔特是个非常适合拍电影的演员,她的气质非常独特,以前其实没有太大感觉,但看了她和朱迪福斯特拍的那部密室惊悚片,拍一个有这样气质的演员是一件快乐的事。
当你开口,就准备好去面对。
Melinda Sordino她放弃了 speak放弃了开口解释 放弃了表达厌恶 放弃了诉说抱歉 放弃了表现痛苦 放弃了传达感谢 放弃了回应,爱。
从那天开始,她不再穿其实并不难看的粉红色的衣服。
她开始讨厌艳色的一切,和那样颜色代表着的过去。
即使无法选择,她依旧倔强的穿着帆布鞋无声的抗议着,这才是我自己。
15岁的我,和15岁的Mel 一样,成绩一落千丈,那些关于ex-bestfriend和ex-self的一切统统被化成利剑时时刻刻刺穿自己的心脏。
被讨厌和丢弃,只是因为很可笑但无从解释的理由。
一个人回家,一个人上学,一个人坐车,一个人吃饭,一个人上课,一个人隐忍,一个人强大。
这些现在被我看来是很享受的事情对于当初那个小姑娘来说是没有办法承载的痛苦。
被怀疑,被讨厌,被嫌弃。
慢慢地,那可无法避免在跳动的自尊心告诉自己,只有这样下去,绝对不会在任何人面前哭泣,你的眼泪给谁看?
躲在衣橱里咬着衣服吼出自己隐忍的伤痛和愤恨。
这样的发泄,仅仅是这样的偷偷摸摸,这样的不敢做声,在我的眼里,苟且并伟大。
自己的床永远是最好的逃避地点 Mel并不喜欢自己粉粉嫩嫩的卧室 虽然那是来自于妈妈的爱 虽然那来自于从前的自己。
但状况是 他喜欢现在那个阴暗但是私密 在他眼里无比漂亮和舒服的就地下室。
那是她的天堂,在那里没有秘密,没有失去,没有痛苦。
她可以在那里矛盾,画画,表达自己,写读书报告。
【我们都必须有这样一个纯粹的场所,来容纳那个并不纯粹但渴望自由的自己。
】我们都是这样的讨厌冬天,前几天和室友还在说着我一辈子不可能改变的一条就是讨厌冬天,我说不出理由,好像太冷,穿得太臃肿并不足以作为我讨厌他一辈子的理由。
Mel说,它开始的太早,结束的太晚。
是的,这才是理由,因为一旦开始忍受,就渴望有终点。
想过逃避 离开 但是没有办法。
画画救了15她岁的 电影救了那个时候15岁的我 她画画的技术越来越好 我看的电影越来越多。
好像是你进入那个世界之后就再也没有东西能够打扰到你,对我来说,处在电影之中的我,无比享受那个谁都不可以肆意自私的世界,那个世界不是导演的,不是演员的,不是编剧的,也不是你的。
只有拿着碟片,放进光驱的那一刻开始,我才会找到我存活的意义,而这些所谓的意义,当时的小姑娘只是认为,这样做能让自己好过一些。
看看现在幸福成熟得多的我却渐渐失去了这种在艰难的处境里调节自己的能力。
坚强都是被逼出来的,我从来都知道。
人一辈子,有一个热爱的人和一个热爱的事情,足矣。
我很庆幸,因为所谓的不好的时期,我有了让我一辈子都为之热爱的东西。
我记得那个时候的面部严肃的我的老师,和电影里们的他们有很大区别。
Mel的长发英语老师,她和M一样,不敢表达自己的异议,只是重复着他的工作和他的生活,惊惧小心的写着字母,要换行还是在旁边的黑板上继续书写都要务必慎重的考虑。
Neck历史老师让一个男孩成了Mel心中新的英雄,也有了像太阳一般的温暖,虽然或许是点光源,但也足够强大。
其实作为老师,他是想要帮助M的,他想让她开口说话,他想让她不再沉默,可悲的是他选错了方法,那么结果就只有逃避和拒绝。
NEW HERO—“女权主义的关键就是畅所欲言,你不能在强调权利的同时还沉默不语。
不勇敢说出来,是不会有任何改变的。
”他带给了M新的生活的开端,亦或者他只是引线。
于是当M准备用新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时候 一切都不一样了。
长发英语老师盘起了头发,她自己也是。
Heather。
其实她并不是M的救命稻草,因为M并不喜欢她,于是她并不会做违背自己初衷的事情。
这个“自私自利,一心只想往上爬”的女生,只是一类人的代表。
他们胆小自私,但她们并不邪恶。
她说过一句对的话“如果你努力度过这一段不好的时期,会有很多人跟你做朋友的” 是呀,怎样的情况,只能自己选择。
那个时候的我和M一样。
烈性,倔强, 坚定的眼神 封闭但真实的内心独白。
即使面对一切 朋友 老师 校长 父母,都是这样。
或许拥有完美的家庭,但是性格中的孤傲就是有一个契机被激发出来。
不缺乏爱,从不,但却可以的克制接受这些爱。
于是慢慢地失去了爱和表达的能力。
“我曾经有一个可爱阳光的女儿,而她现在变成了一个哑巴。
”对不起,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第三次看《speak》的那天 学校停电 在大学里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没有人愿意认真了,无论学生还是老师。
于是我也陷入专注的回忆中 有些事情一旦进入黑暗 就再也没有分享的可能了。
I m sorry ,but I can’t share.Mel逃学一整天 “I quit class ,you quit class. He,she,it,quit class.” 她想要找到一个出口,条件仅仅是他是个人,并且它是一个陌生人。
就足够。
她坐在公车上,回头看小女孩安静地躺在妈妈的怀里。
她也只是想要一个,勇敢不计代价的怀抱而已。
她渴望诉说,但是生活并不提供这样的对象。
于是她漫无目的的跟随着一个护士到了一家医院她偷换了病号服,偷偷躺在一间没有人的病房里。
“我在家总是睡不着,要多久护士才能发现,我并不属于这里。
他们能让我在这儿休息几天么?
”于是 在这样一个并不属于自己的地方,她再一次回想那些已经回忆了无数次的镜头,她被亲花的口红,她慢慢的系上自己的纽扣。
然后---【It happened, there's no way avoiding it, nor forgetting】这是让我眼睛闭上也没有忍住眼泪的一句话。
仅仅一句,正中红心。
结果最终还是没有人发现,Mel自己走掉。
最初希望不被发现的心理逐渐变成了失落。
因为不可能有人去关注她的存在会有什么变化。
我们在想什么,真的有人会在乎吗?
他们只是完成他们的任务,发表他们的意见而已,所以就算你真的沉默了,也不会有人发现的。
除了自己,没有人可以真正拯救你。
那个时候没有勇敢者,没有倾听者,也没有理解者。
后来也不再想着去挽回什么,毕竟已经不需要了,新的生活,不会容许旧的过去存在。
现在想想类似于“没关系,你现在有我”的这种话真的很矫情,但这种温暖或许我真的曾幻想需要过。
Death is just a part of life, something we’re all destined to do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我们注定要做的一件事 put the past behind you , you can move on.放下包袱,继续前进树。
我们得向它一样,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的 继续生长蜕变。
然后,那个从医院跑出来的她开始学会 开口拒绝,开始学会 表达厌恶。
“最初我对你很好,我甚至不喜欢你,但你离我而去。
因为你就是一个自私自利,一心想往上爬的货,所以NO。
你知道么 我知道怎么样不知我的卧室,根本不需要什么茄子紫,我觉得你该走了。
.”很简单很直白的,甚至并不带任何感情的。
拒绝。
母亲笑了。
终于,女儿开始表达自己的想法。
那个时候,一样,骑着车子,感觉自己可以迎着风冲破一切阻碍,because I m strong now.我可以挥舞着球拍挺到最后,取得胜利,然后告诉所有的人,我就是我,问题结束无需讨论。
然后,她又一次挣扎,矛盾。
Ex-bestfriend 是否受到伤害,她依然在乎。
没有办法,这是宿命,或者说她并没有办法完全放弃那份她曾经为之倾注那么多的友情。
但往往,试着开口的结果就是,被误解的更加深刻。
于是之前的一切努力,就又被一句“你应该去看精神科医生”打回了谷底。
所有的strong 被最最好的朋友又一次摧毁的体无完肤。
于是---彻底放弃,放弃去矛盾和挣扎,let it be , let it go.我爱我的父母,Mel也是一样。
她最终还是不想那个再让自己深爱和深爱自己的父母叫她“hello stranger.”,她发现,她对于这两个人来说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个拥抱,一个微笑。
她开始学会表达感谢,开始回应和释放自己的爱。
还是开着的汽车窗,只是此时此刻已经完全蜕变的小姑娘,已经被历练的懂得什么才是自己真正该面对的。
“我想要告诉你”。
【当你开口,就准备好了面对。
】现在变得更好的我,或者说愿意去变得更好的我有了很重要并且很忠诚的朋友,女孩子们不管怎么样都是坚韧的。
同时我有了那个让我热爱的人,或许有人会说一切未成定数,但总有一个人,因为他你的生活从此改变。
我很幸福,但那个时候那个小女孩,她没有这些。
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人,在近乎绝境的时候在你身边,告诉你whatever happened,I m here,always. 但走过来,会发现,只有自己变得美好,才有抓住和拥有美好的力气和资格。
最后Kristen Stweart is amazing.
一年前的一个夜晚,KS光着脚一个人走回了家。
她没有料到自己的惊慌失措让自己背着一个秘密过了艰难的一年。
错过了最佳表述的时机,然后就再也没有办法说出口的事,大家都会有吧。
然后就一直背着一个秘密,藏不住的时候就会对自己说“无论何如一定要说出来无论对谁!
”,接着我们就去寻找可以倾诉的那个对象,找着找着我们又错过了最佳的时机。
影片的最后KS很冷静,她很冷静地把一切说出了口。
我们知道在一年被孤立、噩梦缠身、没人理解的生活中她过得很辛苦,同时我们也知道她重新找回了自己。
我喜欢这样的结局!
重新振作起来的事无论在哪个次元发生,都是值得赞美的。
我没有能使人尽情倾诉的魔力,也没有太多让自己大胆说出口的勇气,对于最佳时机也抱着相信的态度。
只是也没有等待它的出现,就算出现了,我知道过了这么久自己也已经不怎么在乎或者没有那么当初那样的难受了。
不再沉默也只不过是对自己独自坚持了一天又一天的一个肯定罢了。
我们想说的只是“嘿,你看 我终于好了!
”
在我读书的时候曾经也有过那么一段时间,变得很“沉默”恶作剧会随时而来。
你也不知道是为何而或许很多事情就是这样的没有理由,但很庆幸melinda遇到了能开阔她心境的老师,让她重新巡回了内心中的那颗“树”“沉默”的时候确实是很难熬,但还是很庆幸她能有让内心安定的事物,最终走出那段沉默的回忆。
这是一个关于自我救赎的故事影片里那个社会老师不错,非常的敬业,以及美术老师,虽然有点神经质,但是他对于每位学生的关心也是很真诚的这部片子相对艺伎回忆录,其精致程度远不如太粗糙了勉强说一下的话就是人只能自己救赎自己只有完全坠入痛苦的深渊完全孤立无援才有获得新生的希望若一味的安于现状,抓着某些浅薄的慰藉与微不足道的满足不放那么只能活在痛苦里痛苦是无法毁灭一个人的,而习惯于享受那些零零碎碎的浅薄的慰藉与微不足道的满足才是真正耗尽他们生命活力,真正让他们感觉生活如此沉重的终极诅咒每个人都是有弱点的每个人都会恐惧而战胜自己的恐惧的人才能真正做到无畏一个无畏的人是无懈可击的生活就是一场战役你可以选择一开战就躺地上装死也可以选择情况不妙体力不支时当一次逃兵也可以选择冲锋陷阵,伤痕累累至死方休每个人的选择都有其生活哲学在里面而每个选择都促成了不同的命运不同的命运又反过来影响他们,调整他们的生活哲学种子埋的太深了要么烂掉要么破土而出,长的更好!
临走前Melinda带着美术老师走进从没别人来过的小房间。
老师久久看着挂满房间的画,各式各样的树,老师眼眶就湿润了,我也感动了。
一个学期一人默默画着画,要说的没说的情绪全都在里面。
同样拿画笔的我太能理解当你用画画作为世界的另一出口,一个发泄的管道时候,是有多少心思和情感还有心里话在这其中。
尽管它有时与画面内容也无直接关系,但这就是你画给每一个自己,每一个内心的世界。
老师开心的笑了,为之动容。
影片当中在Melinda身上,每个人应该多少都发现一点自己的影子。
自己沉默的样子,那种多少次试图沉默,不想述说,切割了自己和外面的世界的感觉。
随影片发展,看着Melinda一点一点说出来一点一点勇敢的去做,我心情也越来越轻快起来。
最后与其是Melinda说出来了,不如是Melinda她接受了自己。
在和Andy狠狠打完一架后,脸上挂上伤疤同时,我想她心里的疤已经脱落了。
事情总算明明白白有个了断。
回家路上妈妈开着车,Melinda把头探出窗外,脸上还带着划痕和血迹。
但是微风吹起,她开始认真看看路边的这个世界。
她已经想明白了,可以和妈妈和外面这个世界好好谈谈了。
当然,妈妈说你不用非要说的,你知道,除非你想说的话。
但这次是Melinda自己敞开了自己。
(想起来一回和同学走在鼓楼边。
在绿灯过马路时候,迎面骑过来一帮骑单车旅行的老外。
当中一位金发的女孩骑过我身边时,猛地大声向我喊你好!!
真的很大声,等我反应过来他们已经骑远了。
但是每次回想起她酝酿前的一瞬间有点犹豫害羞的表情和那声很局促的你好,我总是会笑一笑。
是啊,人们就是要大胆说出来,说一个你好就是一个接触的开始。
那位金发老外大概在前一个路口刚刚学会说你好,我于是不幸成了她的第一个试验品。
但是又何妨,本来说和笑就是一样,都会传染的。
)
第一次看Kristen Stewart是在战栗空间里以前并不怎么关注她但看完这部真的惊艳到我了拍这部片子的时候她正是14岁左右让我的感觉完全是本色出演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她刚进高中时的那个新好友对她说:午饭时我们谈谈心好不好结果在午饭时对她说:u don't like anything,u r the most depressed person i ever met.所以我想我们以后还是表一起次午饭了。。。
太过无奈,但又无法说明什么。
喜欢她的颓废感觉与生俱来
随着沉重且略显怪异的音乐,我们进入了自我压抑很久的Melinda的沉默世界,同时也窥探了她周围不断改变的人们。
自己她对着镜子用黑色水笔封住过自己隐瞒事实真相的嘴。
她用被子覆盖过住自己,把自己与外界分割成两个世界,处于内部黑暗的她永远无法找到聆听者,而黑暗本身也让她怯于表达。
她躲进自己的小壁橱里用衣服捂着嘴尖叫过,虽然很大声,却没人能听见。
因为壁橱隐藏了真相,而在壁橱外的世界永远无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除非壁橱自己打开。
最终走出小暗室后的她,从阴霾走进了阳光,她打开了自己的尘封的嘴向妈妈说明了一切!
朋友(一)开学第一天校车上的新友谊。
明明不是自己的朋友类型,自己却也虚伪的促成了这段友谊。
由于自己的异常沉默,致使短暂的友谊就此夭折。
最终在这位朋友回头草的情况下,Melinda张开自己的嘴,强烈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二)新学期第一天与旧友在厕所的不期而遇,踌躇对话由于他人介入的戛然而止。
赛场观众席看见旧友重蹈自己的覆辙,Melinda当时只是选择了逃离现场。
最终在图书馆,她打开自己的嘴艰难的说出了自己被强奸的事实,虽然当时遭到了责骂与误解,却挽救了朋友也释放了自己的心底的秘密。
家人母亲对女儿的衣服喜好都不了解,为她买了大红的针织衫。
感恩节团聚的日子,最终母亲却因事物繁忙而不欢而散。
圣诞节,终于家人在沉默的Mellinda身上看出了她喜爱画画,并为她买了画具。
互相交换礼物的过程,其实就是互相交流内心感情的过程。
老师(一)所谓开学就赋予外号的"Hair woman",第一印象给人就很保守、很呆板。
她以为上课进行问题的互动就能解决沟通的问题,可是她错了。
最终"Hair woman"也转型了,她为了迎合孩子们,同时搞好她的教学,她也选择了改变。
"Hair woman"开始跟上了潮流。
(二)具有艺术气质的美术老师对学生们画作及心灵的谆谆教诲。
对现有工作的不满意而大发雷霆,以至于对后来自由时间进入画室的Melinda大声咆哮。
最后终于认清并追随了自己的梦想,他对自己的未来做出了改变,他选择去当自由的艺术家。
整个电影随着剧情的不断推进,音乐较影片开始不断轻快起来,而Mellinda的衣服颜色也越来越明亮,她开始束起的头发也开始让她来越发自信。
而出于她周围每一个人,在生活中也在不断成长和改变。
他们都勇敢和正视自己和生活,渐渐从各自不同的路径上走向光明大道!
Belike阴郁如苯女子投胎到美丽国也免不了成为被校园霸凌惨逼。以及终于get到小k美在哪里🥹
太苍白无力的故事了
过了整整二十年回看KK少女时期的电影,“诉说”这个主题是有意义的,直到现在的metoo仍然在讲诉说的权利,从这一点来看,这部小片还是有其进步性的。
没啥高度。。也没啥力度。。。
boring~!!!!可看点就在小女主角的出色演出。。。。。
一点没感觉。。
7
了解她的感受 但是电影还有女主太难看了
SUCK
开起来才发现是showtime Production,所以怀了多一点的期望去看。虽然不长也不是很难看,但我发现自己对这种故事已经兴味索然。唯一有印象的台词是“你要学会表达自己,不然没人会想听你在说什么。”大概是因为我已经过了知心姐姐的年纪,实在没兴趣知道不说话的人到底在想什么了吧。
虽然我认为kristen每部电影都是同一副欠扁的表情,但这部我确实很喜欢,喜欢题材,也喜欢她的表演。在这里看着她沉默的模样 我会想起沉默时的Eff。
小K在这部戏里嫩得可以挤出水来。
8年前的KS才14岁吧,够年轻够瘦够颓废,但是演什么都是那副样子~~
不喜欢~
每晚黑暗中无法入睡。我喜欢她的树。
剧情还是简单了点,尽管故事本身很不错,女主角的表达也很到位~
Kristen 一副发育不良的样子加上阔腿裤的装扮实在是提不起兴趣,唯一感叹的是居然完整的看了下来。
原來Kristen Stewart的演技和5年前完全沒變化,真是本色演出-0-
特想给两颗星,不知道为什么评分那么高,同类型的片中,这部的确不算出彩。首先,KS的表演一般,她所有的角色都给我一种不是颓废就是迟钝的感觉。其次,人物涉及太多,但都没深挖他们对KS最后讲出真相的影响。最后,剧情叙述太散,也没新意。看在本片立意的份上加一颗星。很一般。
如果最后在各种对照女主的性格和行为转圜,那历史老师这趴为何不做一记漂亮的收尾呢?克里斯汀斯图尔特的颜值毋庸置疑,但若有似无的演技这么多年我真是看够了。6.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