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末日哲学家

The Philosophers,末日公投(港),After the Dark

主演:詹姆斯·达西,苏菲·洛,达里尔·沙巴拉,弗雷迪·史卓玛,瑞斯·维克菲尔德,邦妮·怀特,雅各布·雅迪斯,乔治·布莱顿,菲利帕·库特哈德,凯蒂·芬德莱,娜塔莎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印度尼西亚语言:英语年份:2013

《末日哲学家》剧照

末日哲学家 剧照 NO.1末日哲学家 剧照 NO.2末日哲学家 剧照 NO.3末日哲学家 剧照 NO.4末日哲学家 剧照 NO.5末日哲学家 剧照 NO.6末日哲学家 剧照 NO.13末日哲学家 剧照 NO.14末日哲学家 剧照 NO.15末日哲学家 剧照 NO.16末日哲学家 剧照 NO.17末日哲学家 剧照 NO.18末日哲学家 剧照 NO.19末日哲学家 剧照 NO.20

《末日哲学家》剧情介绍

末日哲学家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毕业前的最后一堂哲学课,20名学生被逼参与思想实验。他们由班房跳进核辐射浩劫现场,若未能在防空洞争一席位,器官将瞬即被辐射尘贯穿,痛苦致死。然而,防空洞内的氧气及食物只够10人存活一年。 哲学生以抽签决定身份和技能。为延续人类命脉,他们需运用哲学逻辑,公开咨询并举手投票,选出10位最有价值的人物住进防空洞。聪明人比好人有资格留低?工程师的价值比诗人重要?一票延续一命,要牺牲谁去成就社会?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杀死琼幸福巧克力谁杀了加勒特·菲利普斯深蓝第二季夫妻时差做爱做的梦神鬼妙计伊甸星原第二季爱是永恒勇者无敌炮灰攻略美妙天堂第三季恶魔烟筒2:烟筒之王她和她的他们探长薇拉第八季商战风云红色房间待到山花烂漫时俄罗斯方舟弱势角色友崎君OVA1恋爱指南特兰济特集中营张礼红的现代生活风口青春邪恶季节廉吏于成龙速记员阴阳打更人猎枭行动小鬼神偷

《末日哲学家》长篇影评

 1 ) 换张脸就打赏~

这个“农夫”长得阴气太重了,和女主腻歪看得我浑身不适。

不行?

还要满140字,好吧。

偶然在B站看到这个女孩,算是比较入眼的,所以找了她的片源来看。

果然,雌兔眼迷离的样子,还是挺对胃口的。

可为什么“农夫”一角选这种阴气森森的脸?

老师,或者太阳王,都可以让我有YY的代入感。

可惜了。

这里面的菇凉都不错,小伙也不错,除了这张阴阳怪气的脸。

否则,至少可以说此片颜值“唯美”,不过这些导演想来喜欢来点恶心的。

 2 ) 可怜的东方哲学

一大早翻到了一部保存过的旧片,觉得很有意思,但看到豆瓣的低分点评,想想可能大家的打分来源于认为这个片名起错了和并没有看太懂。

哲学一词起源于希腊,指的是关于研究万物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如何自我和群体存在,逻辑推理等等。

关于使用逻辑推理这一块,我相信东西方文化不会在智商面前造成差异,如果结果存在差异不外乎因子颗粒度不够细或者因子本身不是客观存在。

而东西方文化最大的差异就是在这个主观因子上,导致了逻辑推导出的结果会具有差异。

一开始的2个实验,老师建议的用的纯粹的理性思考模式,放入条件因子:如何生存并延续后代,这是一个很客观的视角。

第一次学生们在执行时加入了感性色彩,没有把知道逃生密码的老师留在避难所里,结果全输,第二次学生们尝试完全理性,结果把老师逼急了,结果全输。

第三次女主转换了条件因子:如何生活,而把生存的问题交给上帝。

大家愉快的生活在避难所,而在可以走出的那一时起才开始思考基本生存问题,因为老师有私心所以挑战这个模式不能成立的种种可能,但女主轻轻带过无论结果是怎么死,整个过程是愉快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学生之间没有之前2次试验中的彼此隔阂和盘算,反而当老师假设要再开枪打死男主的时候,一个个学生主动挡在枪口前。

从理性“逻辑”角度,这是不可能的,但从哲学角度,这是符合逻辑的。

人性本来就是可以符合逻辑的,顺应它,过程肯定是美好的,过分把人性让理性上扭曲,过程一点不美好。

那结果呢?

何不交给上帝呢?

电影中也讨论了财富在面对灾难前的无力性,才智在面对感情前的消退性。

东方文化自身是美的,源于古人释放了人性,而现在流传下来的都是局限人性的条条框框部分,幸福感降低了,创造力也越来越低了。

 3 ) 这其实只是一场谈判

1.很明显这个片子讲的是三角恋。

2.片子中只有老师,女主和坚持观影92分钟后的观众为完全知情人。

老师和女主一直知道对方是什么意思。

3.男主、其他同学,和92分钟前的观众其实并不知道这堂课到底在讲什么,大家只不过是在陪着老师跑火车而已。

4.老师一位自己很理性,他也想让女主理性一些的选择高性价比的男人(他自己)。

5.女主已经看穿老师早就失去理智了(表现为跳出自己的职业道德去刁难男主),她通过自己对于所谓“末日人员”的配置无情的打击了老师。

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此刻男主依然毛都不知道。

6.薯条哥其实可以代表思考以外的真实世界。

所谓人生处处有惊喜,你们哲学家的脑洞再大也比不上真实生活的脑洞大。

7.用人话来概括本片内容:老师:“come on,baby”女主:“you are a nice guy,but...”8.个人觉得可能导演和编剧只是想告诉观众:珍惜脑洞,切勿过度开发。

9.此外,还有一条经验想告诉大家,点击“好了,添加评论”这个按钮之前,请先把自己的评论内容先复制一遍,避免浏览器和网站抽风。

不要问我为什么知道。。。。

以上

 4 ) 所有人都可以吐槽,但了不起的吐槽不是所有人都可以。

刚带着感动看完了这部电影,总想去看看其他人的是怎么看待的,如果能找到观点相似的人也准备去赞一下,省的自己思考,但是看了一圈下来都没有人对这部影片做出一个比较欣赏的评论,即使有也是觉得女主长得漂亮的,因此还是自己动手写一下吧。

有的人相信拿着这种哲学类型的电影说事的人都有着装逼的嫌疑,无论是褒还是贬。

只有拿喜剧片作评论无论你说成什么样子都会成为专业的影评人的,因为笑是每人都会的。

所以我也装备好了接受被吐槽的命运,但如果非要我再申辩一下,我确实只是一个简单的电影观看者,甚至都不是电影院中的电影观赏者,我是用我的笔记本看的。

电影一开始的镜头我就不用多说了,我在家里看的时候还担心家里人误会所以还换了位置,男女主角开心的玩耍,你懂的。

而在电影的末尾是女主和哲学老师讨论男主够不够聪明的片段,如果你直接跳过中间的大段内容,你就可以把此片提炼为屌丝、绿茶婊和潜规则这样的关键字了,这样就符合现在天朝的价值体系,但是人家都把标题定为末日和哲学家,因此恐怕我们还是要打破思维的。

女主在男主和哲学老师之间的纠葛,确实是哲学老师设置这一趟哲学课的缘由,弗洛伊德称此为性嫉妒。

哲学老师故意让男女主角都抽到了固定的角色标签,无非是一步步羞辱男主,并以此赢得妹子芳心的方式而已。

即使在天朝也没有一个作为结构工程师的美丽妹子会喜欢作为同性恋的农民的,要知道现在很多不过18岁的人们都在抱怨嫁不出去或者当一辈子撸至深的人层出不穷。

而老师不断声称自己作为一个拥有神秘知识的人,无非是作为强权的代表,他知道逃生密码,他知道枪支藏匿的地方,他可以掏出枪来结束人们的生命,他可以拿着枪强迫别人的意志。

在实验进行之初就有同学指出纳粹在1939年左右就计划过这个实验,而老师辩解这个实验的目标不是选出优秀的人种,确实不是,但是深层的目标确实是表现出谁是优秀的爱人,而优秀的人种和优秀的爱人又有什么实质上的区别呢?

何况他还是一个掌握了所有生杀大权的神秘人。

我在大学时就玩过一个心理游戏,说的是森林里有五种动物:猴子,老虎,孔雀,狗,大象,他们也遇上了危险,因此需要伴随着人一起前进,但是由于食物水或者其他原因,一段时间我们就必须丢掉一种动物,现在我们就作为这个人,我们要如何选择丢掉动物的顺序,并且给出理由。

很多人排列并给出了理由,但是几乎大多数人给出的理由都是相同类型的,那就是这个动物对我的用处是什么,他们是实用主义者,例如大象可以骑,狗是人类的朋友,猴子很吵,孔雀没用,老虎可怕……当我说了我的理由时,大家都在嘲笑我的奇怪答案,我说我就按照他们的体型排列就可以了,因为越小的越难以保护自己,能够保护自己的先离开,难以保护自己的跟我久一点,我考虑的是我对于这些动物有什么作用。

而在这部电影中,导演用了更加唯美的画面与故事展示了一个类似的心理游戏。

第一个思维实验里,在21个人中决定进入可以不被核战争摧毁的掩体的10个人的关键是他们将来的作用,而这些作用其实就是贮藏在脑子里的知识,他们的存活就保证了这些知识的存在,一旦危险过去了,世界的发展就指望这些在各自领域都有所建树的人们,而在这些领域里,其他人可能都插不了手,这是一个自私的知识世界。

第一个实验里,这些人是如何度过一年的时光的,多数时候他们吃,喝,阅读,没有太多交流,直到发现他们真的不能逃出掩体,再多的知识也随着人死而逝去,自私没有用。

懂的了哲学老师的重要,他们第二次他们让他进去了。

这回决定他们谁能进入的不仅仅是对于将来的作用还有他们过往的经历,没有用的未来不能被接受,有瑕疵的过往也要被淘汰,这一次的筛选更加的严酷,甚至可以堪比相亲现场。

被选中的人还要肩负着扩大人类基因库的使命,因此第二个思维实验里他们有了更多的接触,那就是性。

借着延续人类使命之名,掩体中的男女开始时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配对,但是过了不久,失望于根本没有妹子怀孕,哲学老师要求扩大配对组合的方式,以提高怀孕概率,率性的妹子当然不可能接受这么崇高的使命,因此在冲突中身心俱受伤的老师打开了掩体的们,与大家同归于尽,不知道是求爱失败的报复还是看不到人类未来的绝望,这是潜意识的问题。

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他们依然活在一个自私的世界里,他们之间不存在交流,有的只是义务的压迫。

到了第三个思维实验中,看透了哲学老师的专制,反抗成为了必然,在获得了逃生密码和枪支之后,选择权也落到了这群自由的年轻人手中,曾经那些看似没有用的人们成为了首选,葡萄酒拍卖师,时尚设计师,竖琴演奏师,歌唱家等等,尤其是那个刚说完自己的身份就被一枪打死两次的可怜诗人也进入了掩体,而其他人都纷纷地逃离了。

这一次在掩体中的一年,这一群在文化、艺术与生活方面有着特长人们,他们分享,他们交流,他们相互带来生活的快乐,他们创造,他们改变,他们使得对方变得更加出色。

他们排练莎士比亚的戏剧,他们为竖琴演奏师造了一件竖琴,歌唱家带来了歌声,调酒师带了美味,在这个掩体中不仅仅是生存,而是生活,精彩的生活,即使连那个最发挥不到职业优势的冰淇淋制作师,也在这个房间里的翩翩起舞。

最后当他们走出掩体,发现并没有经历浩劫,核弹并没有在这里爆炸过,唯一有的是那个阴魂不散的哲学老师扬言用举着最后一颗子的手枪要终结他们毫无理性的举动终结人类的存续,当然对准的是他的情敌。

而这群一起精彩生活过的人们,一个个都愿意挡在对方的身前,献身自己,拯救别人。

这次一颗没有引爆的核弹从天而落,上面有一颗引爆的按钮在上面。

前两次的核弹爆炸都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而这一次的核弹爆炸却是可以自己选择的,前两次都貌似背负着人类的使命在偷生,而这一次却按照自己的心愿去选择生死,哪一种才是真正的人生?

史泰龙在《第一滴血4》中说过:“Live for nothing or die for something.”(生得无聊,不如死得其所。

)三次思想实验里最后的结局都是所有人都死了,可对于我们所有人的结局不也都是死亡吗?

事实上无论是挑选哪10个人,那种组合,真的与这个人的背景,长相,特长,作用,贡献无关,而是你选择如何联合其他人一起去活出生活的精彩。

很多人都因为生活中的无聊和苦难就绞尽脑汁思考活着的意义,现在电影告诉你活着的的意义是延续人类的希望这样伟大的事情,但是当你知道这结局又能对你的生活的改变有多大的作用呢?

我们现代的世界里用不到哲学家了,因为我们觉得他们没有什么作用,但是在哲学家的世界里,我们仅仅是动动脑子就在做着上帝才会做的事情,我们要自己设计自己的命运,如果世界末日来临,人类怎么才能逃过死亡的浩劫,我们依靠知识,我们依靠淘汰弱者保存强者,或者是我们依靠团结与相互奉献。

或许我们的结局是一样的都是死亡,但是如果没有哲学家般的思考,哪怕有一丝希望让我们能够存活下去,但是在末日之前我们没有时间想到,那才是真正的遗憾,但已然没有时间后悔了。

因此我看到了哲学家的必要。

我也看到了诗人的必要,即使死了很多次。

如果我们熬过了末日的煎熬,没有一个人用最最优美或朴实但能打动人心的语句将那些自由,团结,奉献,不甘忍受和创造幸福的人的优秀事迹一代代传递给他们的后人的话,他们不会懂得他们基因中的优良不是出于自私而是来自与分享。

电影《料理鼠王》中说: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伟大的艺术家,但伟大的艺术家可以来自任何角落。

我也可以说:所有人都可以吐槽,但了不起的吐槽不是所有人都可以。

 5 ) 好的,取景地+1

让我来水一篇极懒的影评。

bromo火山应该出现在电影里的次数不是很多吧。

这部准备看下,主演好像是Dunkirk里演陆军上校的英国佬James?

哈哈哈哈😂凑个140个字是真的不容易,找回了早年微博的感觉。

勾选了原创声明,怎么还没凑够字数。

我真要疯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6 ) 关于三个实验的泛泛思考

如果现在是世界末日,世界所有地方都会毁灭。

现在,有一艘诺亚方舟摆在所有人类的面前,但承载力有限,你愿意选择什么人登上方舟???

在纳粹时期,为了培育所谓的有种人,就进行过类似的实验。

然而,在影片中,女主角对这样的所谓选优、选育进行了批判,这样的选择真的会让我们的未来更好地持续下去吗?

如果我们连目前的爱与人性都不能保存,我们还要什么未来。

第三个实验中,十个人在一年后出来,发现世界并没有毁灭,而且单单他们这座岛屿没有毁灭。

但是,他们抛弃了最优秀的一批人,即最基础的真正能帮助生存的人(吃穿用等)。

剩下的是个人都是一群艺术家(诗人、音乐家、舞蹈),这时,他们选择了死。

其实这三个实验都意味深长。

第一和第二个实验,是同学们在哲学老师的引导下最做的选择。

这个时候的人类,仅仅只是生存、仅仅只是繁殖。

所有人都背负着人类延续的使命。

但是,这样的生活,同几千年前的人类先祖有什么区别呢?

为了繁殖而繁殖,为了生存而生存。

这时候,我们没有了美学,没有了哲学,没有了艺术,所有一切的文化,所有一切带有人类独特属性的元素都小消失了。

人类还是人类吗???

人何动物有什么区别???

再有,动物发明文化是不是也能成为人类??

显然,哲学家也是这样想的,所以两个实验的结局,都不太好。

第一个是人们抛弃了哲学家以后失去真正能让人生存的密码。

没有哲学家生活的可悲与绝望。

第二个是没有其他娱乐,人只有生育一个功能。

为了有限的资源(生育),人类的自私自利导致的内乱,最终导致人类走向毁灭。

第三个实验则是学生自己思考设计的,进入安全区的人都是艺术家。

本来这样的生活很好,人们每天唱歌跳舞,你耕地来我织布,每天都活得很开心。

看似很好很完美,但为什么最终也走向毁灭呢?

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人们失去了生存的物质基础,悬空的艺术灿烂不了多久。

一年,对于历史来说,是短暂的欢愉,根本留下不了什么印记,更何况这样的短暂还使人类走向毁灭。

再想想,这个时候的大家似乎与平日的普通自娱自乐没有什么区别,除了开心,剩下什么呢?

甚至是最初的艺术也没有了。

有创造吗?

没有物质基础的艺术家们,不过是自娱自乐,再也没有更多的璀璨的艺术诞生了。

人类毁灭。

所以,这是不是一个倡导阶级平等的片子?

这里面有逻辑吗?

我看到的更多是职业、地位、阶级、技能、性格等带给人类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艺术、哲学等知识如何与基础学科相容才更好,学科如何霸权主义。

所谓,“哲学之于现实,就像手淫之于性爱。

 7 ) “小概率事件”的逆袭

正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世间难题,唯逻辑可解”。

第一个场景,由于女主角是个见不得别人死的人,因此她说不想再见到神秘人,于是神秘人死了,最终他们都走不出来。

错了,因为女主角的见不得别人死,她又怎么会忍心排除神秘人在外而死,她明明知道受到辐射会死,而且神秘人杀人是为了留出10个位置,他已经没有杀人的必要了,为什么剩下的9个人要置神秘人于死地?

归结到底,第一个场景的失败,不是理性和逻辑的失败,而是感性和喜恶的失败。

第二个场景,由怀孕事件和一女多男所引起的悲剧。

首先,男女之间假如没有所谓的爱,是否就一定不会怀孕?

我敢肯定不是。

假如是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的不能怀孕,完全可以出来再怀孕呀。

因此,在神秘人提出“一女多男”方案时,剩余的9个人应该用逻辑进行反驳,而非像漂亮mm那样,纯粹从个人喜恶出发进行抵触。

再者,神秘人的存在本来是基于逻辑的,他的目的是生存和繁衍,为何在受到攻击临死/受伤时,选择同归于尽?

因此,第二个场景的失败,同样败在了感性和个人喜恶,而非逻辑。

第三个场景,基于逻辑化身的神秘人首先被排除在外,这就决定了这次的选择是基于感性和个人喜恶的。

女主角只对前面9个人进行正面评判,就选了前面9个人,却没对后面几个人进行评判。

那个愿意将自己的位置让出的男子也是为了短暂的快感。

接着,存在的10个人开始了一年的纵欲,任意的生活。

出来后,居然说10个人由于不懂得生存之道,因此提出不畏生死和活在当下的大道理聊以自慰。

试问,连什么都不懂的原始人都活过来了,更何况说有智商超200的现代人存在的情况下,还生存不下来?说不畏生死,却在面对不会爆炸的炸弹,选择急促结束生命。

这是何道理?

因此,第三个场景的失败,败在导演的意淫。

好吧,喷了这么多,说说这部电影的亮点吧。

那就是电影开始时的唯美对视。

这部片,其实可以拍成一部爱情片的,但是在第三个场景再次出现男女对视+对白时,以及最后居然出现所谓的师生恋时,所有唯美都毁于一旦,这部片注定只能拍成一部垃圾片。

最后,重归正途。

什么是哲学?

你有答案吗?

 8 ) 泯灭人性

本片就是哲学和道德的碰撞,但是这两者都是只对人有作用。

主流认识是:哲学是道德的哲学,道德是哲学的道德。

如同物理边界实验,末日基本上使这两者都归于零,在此种情况下,我认为过分强调拉一方面都是不对,因为现行的根本不适用于末日,这些都必须推到从来,生存应该被提到第一位,哪怕泯灭人性!

领袖,独裁还是民主,领袖都是不可或缺的!

前两次领袖是导师,他,独裁,冷血,暴君可以形象形容他,嬴政是一个恰当的模板。

第一次,在没有他的第一次,领袖是一种必需品,就像空气,你感觉不到他,但是他是必须的,贴别是一个团体,他不好,但不可或缺;第二次,一个坏的领袖会引起内部的崩解。

第三次,领袖成了女主和薯条男,前者过于理想,后者随遇而安,在我看来他们也不是好的领袖,因为没有希望!

他们走向了不同的极端!

就我来看必须是三者的混会才是一个好的领袖,理性,需要牺牲时能够舍弃,理想,对未来有憧憬,随遇,懂得适当的调节!

李世民是一个不错的模板!

我设计了第四次实验:导师决定随机二选一,他是规则制定者,所以将一对恋人分开,鉴于他们的爱,必然会空出一个位置,这时替补的自然是导师自己,这是他理所当然成为领袖,鉴于他能独立生存一年,说明他的能力足以胜任领袖并带领大家以避难所为中心生存下来!

之后是对泯灭的人性重建的时候了!

 9 ) 20个人的职业和特点

电车难题,无限猴子,无知是福,柏拉图洞大多数人终身漫无目的,整天呆若木鸡,不愿思考复杂的问题,不想认识事物的更深层面纳粹优生实验,特权,好运你这不是哲学,你这是混合了资源分配经济学和伦理学的大逃杀式的桌游假设一:全员饿死假设二:内讧全死假设三:为爱而死核爆灾难隐喻了功利实用主义导向农夫,工程师,地产中介,木匠,演唱家,对冲基金经理人,竖琴演奏家,宇航员,化学博士,电工,酒拍卖师,骨科医生,客房服务生,时装设计师,糕点师,动物学家,心理医生,士兵,议员,诗人。

生死存亡关头,延续文明,为了生存1.农夫:同性恋2.骨科医生:可能有埃博拉3.对冲基金经理人:携带大量金块4.木匠:不育症5.工程师:结构,电工6.电工:玻璃渐冻人7.心理医生:无子宫8.动物学家:写文章9.化学博士:优秀基因10.地产中介:助产士11.糕点师:没别的12.歌剧演唱家:七国语言,三年发作咽喉炎13.酒拍卖师:智商20014.时装设计师:左右脑思维15.竖琴演奏家:自闭症16.议员:最好律师17.士兵:过目不忘18.客房服务生:仁慈友善19.诗人:扑克冠军 死无用文艺小清新圣母:酒拍卖师,服装设计,诗人,竖琴自闭,埃博拉,歌剧,农夫,糕点师,花匠,工程师要是不能做爱人生还有什么意思唯有强者方能生存盲者国度独眼为王一男六女

 10 ) The Philosophers 哲学的思考是否会因逻辑而死

这部电影的确挺有争议,针对这部电影,我也只是简单的表达我的想法,或许是我没有看懂,或者是我根本没有哲学的思维素养,但我愿意给四分。

人的意义,人类的意义,是哲学思考的一个重要命题,那意义到底何在?

哲学思维需要逻辑,但完全从逻辑的论证出发,伴随着上帝已死的结论,很多信仰、美好、区别与动物性的人性都将终结,那人的意义的构建基础,是否还坚固,或者已经不成立了!

此时要思考的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源于逻辑并死于逻辑的哲学,是否必须要将自身的全部建立在逻辑的基础上?

故事的外围框架无非是一个老师在课程里安排了有意识的打击,简单的情节却故意套用一个哲学命题,如果必须死,你选择让谁生。

这部哲学思考电影的前奏是几个哲学课程常用的几个命题,其中选择杀一个人救五个人的命题常用来考验哲学课程的学生,说的是,一趟疾驶而来的列车即将碾死绑在铁轨上的5个人,而你可以选择让它及时变轨,只是另一个轨道上有1个被绑的人,你是否会扳动开关?

换个假设,如果铁轨是单轨,但有一个胖子站在轨道边,把他推倒在铁轨上可以让列车脱轨,你是否会这样做?

用不断的逼问式的递进来让逻辑和理性占领感性的领地,终极的思考就是只有理性和逻辑,那世界会是怎样呢?

或者说,人类世界和社会的基础是否就是逻辑思维?

在第一次的末日模拟中,因为dangerous,老师被排除了,并且是在没有充分了解他的技能的情况下。

他是唯一知道逃生密码的人,当他把这个消息告诉所有人之后,电影充分描述了密室内所有人的惨状;第二次在给所有看似有用的人以生存下去的权利后,追求生存下去的目标引发了冲突,将繁衍和延续作为群体的目标,这无可置疑是任何物种的天性,但却完全忽略了每个个体的感受,最终还是失败;第三次,女主放弃了逻辑,自述逻辑已经混乱了,但目的却仍有较为清晰的线索,一年的时间因为爱和陪伴而显得自然和顺畅,最终老师试图再将所有人拉回逻辑和理性的时候,已经没有人愿意同行,因为放弃逻辑的时候,有生的欢乐,和对死的无谓。

那哲学呢,是否已经伴随着逻辑的抛弃而死了。

或者,哲学并不是完全建立在逻辑的基础上,因为哲学,同样需要考虑每个个体的感受,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哲学。

群体的利益需求和目标是个体目标的集成和提炼,同时伴随着个体的相互妥协,这是刺猬取暖问题的结论,而作为后果之一,必有个体利益的残缺。

就像是民主,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并永远存在少数派报告。

承认了残缺,那就应当有目光被关注到个人身上,对于个体而言,自身的意义是不可或缺的。

群体的延续是群体的意义,那对于个人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意义呢?

每个人反观自己的内心,每个人都需要反观自己的内心,去认识自己,接受自己。

或许人生没有第二重可能,或许死后没有另一片天空,或许真正重要的不是最后你是否劫后余生。

而是,过程。

《末日哲学家》短评

-

5分钟前
  • R
  • 还行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10分钟前
  • Joyce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