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情一曲
Aimer,酣歌畅爱(台),爱,饮和唱,终曲欢宴,雷利的生活,Life of Riley,Love, Drink and Sing
导演:阿伦·雷乃
主演:萨宾·阿泽玛,伊波利特·吉拉尔多,卡罗利娜·西奥尔,米歇尔·维耶尔莫,桑德琳娜·基贝兰,安德烈·杜索里埃,阿尔芭·贝露琪,杰拉德·拉缇戈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4
简介:科林(安德烈·杜索里埃 André Dussollier 饰)和凯瑟琳(萨宾·阿泽玛 Sabine Azéma 饰)是一对戏剧爱好者,在两人排练新戏期间,他们收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那就是他们共同的好友乔治(安德烈·杜索里埃 André Dussollier 饰)患上了不治之症,时日无多了。 乔治生病的消息让凯瑟琳..详细 >
2014.11.8@新光
飛翔的骷髏頭。
绘画与舞台剧在电影中的呈现,从雷乃最初的《梵高》他对电影形式的关注一直未曾改变。缺席的乔治就像导演一直所想要探究的记忆,所有人都在追忆和乔治的过往,而乔治虽未曾出现却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最后留下的,是少女与死神。
真是很特别的一部电影,舞台剧的背景,故事也是发生在排练舞台剧过程中,而且从头到尾所谓的“男主角”根本没出现,有意思。
极简而抽象的舞台化布景,围绕未出场人物为中心结构出的剧情,配合风格化的转场处理,共同构建成一出热闹的银幕戏剧。生活与戏剧的界限在虚拟的空间中显得模糊,以一个好惹麻烦却深切影响众人的家伙之葬礼作结,也算雷乃遗作的完满巧合。
我一直对演职人员表的表达有特殊的兴趣 我觉得这是吸引观众的第一关 画中画出演职人员表。 但是眼花缭乱的舞台背景搭建 以及不怎么出彩的故事 看着看着就无聊了。遗作 多给一星吧
演员都很好 布景什么的都很淘气(or 道具罢工了) 实在是非常舞台剧 totally看不出改成电影有什么好嘛 2013.3.26
青春作伴好还乡
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聆听一位富有思想和见地,有比你多活了数十年的老先生去讲述他在人生暮年对于老年和死亡的思考,是有益、高深又有趣的(也许带着痛苦)。“哦,原来在阿伦雷乃眼中,死亡是带有一种戏谑感的轻松呀”这是我在看完导演的作品以后首先想到的。他的这种轻松态,也是建立在对终极不可知的妥协背面的吧。雷乃最负盛名的电影《去年在马里安巴》《情人》都带有一种碎片化的叙事方式,黑白片,很先锋,但到了老年的这部电影,不论是是颜色还是叙事,都给人一种“丰富、圆润”的感觉。他的心路历程如何?真的是很令人好奇!
一个男人将死之际得到身边所有女人的关注,让人想起rush里的赛车手说女人之所以愿意和赛车手上床并非因为爱,而是因为可怜我们,因为我们更接近死亡,所以所谓纵情一曲,牵动舞步的其实是死亡的旋律
一群女人为了一个男人争风吃醋,唯一的共同点是她们都在这个男人身上留下了青春的印记,借此来寻找自己丢失的岁月。笑点十足,也十分有戏剧张力。缺失的中心人物乔治,舞台式的表演和布景,不得不让我想起欧荣的《八美图》。很荣幸的见到了主演西波里特,很健谈。虽然不认识这个演员但还是很激动!
缺失了作为电影的些许意义。阿伦雷乃此前的一切意象化尝试和实验风格都曾让我深深着迷,晚年的这部片子则明显是玩脱了的表现。色彩构图艳丽无比,其全部内容也仅限于此。或许是借一次葬礼向自己逝去的时光致敬?片尾放在棺材上的照片倒是有些触动。6.6
从波兰斯基到阿伦雷乃,大师们年事已高似乎都钟情于舞台剧改编,大概比较节省体能? 阿伦雷乃诙谐的纵情一曲,为自己送上了生命的挽歌,最后没有了伤悲和纷扰,只剩下释然后的微笑。
浓浓的舞台风
影城一厅。雷乃遗作。可能人活到一定年纪也感受到自己生命将近。从头到尾在谈论的中心人物乔治,只有最后以棺材的形式“露了个脸”。
一直没出现的乔治魅力真大 把三个女人迷的团团转 尤其前妻带着第三份早餐和报纸出现的时候 一个女人在无条件帮她种花 一个女人在发花痴做白日梦 咬破沙发抱枕那段精彩了
UCCA2014.8.23.1pm 缺席的中心人物乔治、戏剧导演、16岁女儿,也许就是雷乃对自己的三重期许。昨日之我无法被忘却,却终有新的开始。空间营造、色彩设计、声效对画外空间的塑造、工整的结构,典范式的谢幕。
一个未出场的人物如何促使三对夫妇修正彼此的关系。与前阵子看的《三妻艳史》不无相似之处。片名暗合斯特劳斯的《wine,woman and song》,真好
遗作感满满,故事太简化之后导致多少还有有点困意。三重空间,故意但是又自然的缺失,画外独白的回响灌满空间,彩色美丽得紧。
看大师如何告别人世 他用最后两部电影来告别 2012好戏还在后头 2014纵情一曲纵情一曲是2014年3月26日于法国上映 大师于3月1日已然辞世初次死亡 大家都不具经验 唯有大师可以 一再思考准备预演彩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