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眼镜

めがね,乐活俱乐部,Glasses

主演:小林聪美,加濑亮,市川实日子,光石研,药师丸博子,罇真佐子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07

《眼镜》剧照

眼镜 剧照 NO.1眼镜 剧照 NO.2眼镜 剧照 NO.3眼镜 剧照 NO.4眼镜 剧照 NO.5眼镜 剧照 NO.6眼镜 剧照 NO.13眼镜 剧照 NO.14眼镜 剧照 NO.15眼镜 剧照 NO.16眼镜 剧照 NO.17眼镜 剧照 NO.18眼镜 剧照 NO.19眼镜 剧照 NO.20

《眼镜》剧情介绍

眼镜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初春,度假的妙子(小林聪美 饰)坐飞机来到南方一个海岛小镇上,在住宿的旅馆里,她遇上了一群人:养了一条和自己同名爱犬的旅馆主人裕二(光石研 饰),戴着一副眼镜经常微笑的刨冰高手樱(罇真佐子 饰),不是旅馆客人但经常在附近转悠的高校教师春奈(市川实日子 饰)以及前来找妙子的青年艾草(加濑亮 饰)。五个人戴着眼镜每天一起在海边做奇怪的早操,然后一起吃早饭……,虽然生活平静而美好,但妙子还是决定继续旅行……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临界天下明天你好!青年莎士比亚雨中的童话我的青春恋爱物语果然有问题第二季续妻子的诱惑麦兜响当当音乐家乜代宗师墨西哥绑架丑闻:真戏假做兄弟之道犯罪现场调查:维加斯第二季老板娘是小学生!相会在昨天老伯实习生猎场胡老四守灵特勤精英之生死救援安村红海龟古墓迷途2二十电光火石厄普肖一家第二季毒岸我的心机闺蜜莎德莱克九龙皇后拉布雷亚第三季反英雄

《眼镜》长篇影评

 1 ) 甩掉人生的沉重行李

这部电影中,有很多值得回味与思考的细节,想先说一说我对当中的行李箱的理解。

在前面39分钟里面,虽然也多次出现了行李箱,但我并没有察觉出其中的含义。

一直来到39分钟到46分钟,我才发觉行李箱在这部影片中,绝对不是一个随便置入的道具,而是一个,包含了喻意的载体——妙子对玛琳皇宫的理念无语后,拖着重重的行李箱返回裕二的民宿。

一路都是砂石路,行李箱又是这么奇怪的设计,加上早上又没吃饭,于是妙子拖着行李箱走在这样的路上简直累成狗。

但妙子却舍不得甩下这个箱子。

哪怕是自己又累又饿,依然要拖着箱子走下去。

一直到累得走不动了,看到樱姐骑着小三轮车出现……

妙子一开始依然想把箱子一并放上去,直到看到三轮车的空间大小,和樱姐那嫌弃的表情……

她也终于肯甩下这累人的行李箱,就带着自己的小包包,坐上了樱姐的车后座,返回裕二的民宿。

就是这几分钟,我突然觉得理解了什么。

返回电影的开始。

樱姐从机场出来,只带着一个单肩包,走路轻松自在。

后面出场的加濑亮,也只带着一个小提包。

而妙子拖着这个箱子,从机场到民宿,一路是难走的砂石路和沙滩,走得辛苦。

所以春奈边开车边嫌弃说:“你的箱子好大啊。

但妙子并不觉得,她认为箱子里的都是必需品(一些书)。

尽管她在岛上,根本没办法看书。

这些她眼中的必需品,不知不觉都变成她沉重的累赘。

她也许并没意识到。

一直到受了樱姐的鄙视,不得不甩下箱子之后,她的人生仿佛突然轻松了。

她开始能接受“享受余生”的理念,和大家的相处也更加愉快。

那些曾经被视为“必需品”的箱子里的东西,原来一点也不必需。

箱子在这里,寓意着人生中的累赘。

我们一路扛着它们往前,被累得半死,却没有意识到它们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我们沉重的负担,还坚信他们都是必要的。

而三轮车的小小空间,就象征我们自己的人生空间。

只能装得下那么多,要学会取舍。

那些看似很重要的必需品,放弃之后,人生并不会过不下去,反而轻松起来。

而这也就能解释,《海鸥食堂》中的行李箱了。

因为航空公司把行李箱搞丢了,正子被迫在赫尔辛基停留。

虽然影片中她并没有像妙子一样一直要拖着行李箱走路,但她心里一直被遗失的行李箱所累,一直打电话问自己的行李箱找到了没有。

(当行李箱被找回时,会发现正子的行李箱比妙子的还要大、还要沉重。

正子来芬兰是有理由的。

她想知道这个国家的人为什么看起来这么安定平和,无忧无虑不受世事束缚。

因为她自己前面20年的人生,都要照顾身体不佳的父母,被世事绑住。

而当她终于告别了沉重的义务,她却又带着沉重的行李箱来到了芬兰。

行李箱中放了有什么呢?

她却发现自己也想不起来了。

那为什么正子会说“采了很多蘑菇,却好像都丢了?

我觉得可以用《眼镜》中的三轮车来解释。

有限的空间里,装下箱子,就没有空间坐下自己。

妙子在自己和箱子之间做出了选择。

而正子在森林中采到了很多蘑菇,获得了安宁与平静,但是当一阵风吹来,她抬头看天空时,她想起来搭乘的航班、遗失的行李箱,刚刚获得的平静(蘑菇),便都丢了。

人的大脑空间就那么大,装下烦恼,安宁与平静就丢失了。

而为什么蘑菇在行李箱中出现呢?

找回了行李箱,正子到了该做选择的时候了。

是回到日本,还是留在芬兰呢?

行李箱中当然不可能是蘑菇,这只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手法。

我想她这时应该是对芬兰有很多留恋的,因此当她打开行李箱,她想起在芬兰获得的安定与平和,想起了在森林中采蘑菇的片段,那些曾经因为行李箱丢失而遗失的宁静(蘑菇),此刻都回来了。

加上码头上老人的助攻(把猫寄放给她养),她选择了留在芬兰。

过去人生中的沉重不见了,得到的是芬兰的宁静,与新的人生自由。

回到电影《眼镜》的海报上的那句话——何が自由か、知っている。

我想,像甩掉沉重的行李箱一样,果断地甩掉过去的、不美好的人生,过一种自己喜欢的、新的人生,就是自由。

 2 ) 每个人都需要这碗刨冰

起初点开的时候想着大概率又是日本治愈系电影的大风格,温柔的音乐,草地大海沙滩,讲一讲人性中的闪光点和温情的部分,大概率会感动落泪然后心中暖暖的。

但这部电影又不只是这样,或者说它并不专注于呈现那些温情,而讲述了一个当代人需要却很难做的事情,放下。

电影中主要的角色是5个人,客栈老板,生物教师,刨冰奶奶,旅行来的女主,和女主的学生。

而他们的共性就是都戴眼镜,我想这也是故事名字的来源之一。

女主到达这个旅店之后的一切都显得非常怪异:盯着起床的婆婆,早晨的海边独创早操,只供应刨冰的小店,每天钓鱼的老板,一起发呆的一天和最好一起吃的每一顿饭。

女主起初不适应,结果换到了另一个内卷酒店,差点迷路回到旅馆,最后也终于成为了每年回来到这里的医院,这一系列的变化是缓慢的也是自然的,在这个过程里面她学会的就是怎么放下,也在故事的最后摘下了眼镜。

故事的核心反复出现在这个民宿的口号里“享受余生”,而所有人都在学习如何放下安排,放下焦虑,放下快节奏去真正的享受生活。

我很喜欢那碗海边的刨冰,不见得是冰多好,而是坐在夏日的海边,看着海,吃口刨冰的感觉好,还有就是那用心慢慢熬制的红豆,是时间的缩影也是慢生活的集合。

地图也非常可爱,能看懂地图的人是在这里生活有天分的,“当你感到有点焦虑的时候右转”我快笑死了,但这不正恰恰是一种漫无目的自然吗。

一切的治愈不来自于人的关怀,而来自自然无声的滋养和陪伴,来自停下来的思考和安宁,这是非常难得的。

故事的最后大家都重聚在一个新的夏天和新的开业,莫名的有点感人,大家像是约好一样每年享受一个夏天和一碗刨冰的默契,真好啊。

希望每个人都有机会享受一阵子的慢生活,相信我,充电一样,很重要哦!

 3 ) 有朝一日,一定要活成性冷淡的样子。

《眼镜》,这一定是偶尔性冷淡发作才会去看的片子,故事简单,又可爱,没有大冲突,一切都缓缓地、悠悠地,让人只能乖乖地、静静地被触动。

这个与世隔绝的小岛上,生活着一些带着眼镜的人们,和一条跟主人叫着同样名字的狗。

有旅馆的主人裕二,也有春天才来的刨冰高手樱,他们每天一起做奇怪的致谢早操,吃好吃的红豆刨冰,钓鱼,做饭,不做其他事情,不想其他事情,只是存在着,单纯地。

这一天,来了一位远方的客,妙子。

她的眼镜上镜片不厚,但好像能隔绝全世界。

她一定也是想逃离什么、摆脱什么才会出现在这里,一般不会有人这么想不开,这里没有任何别的,甚至手机信号。

会来到这里的人,都不是偶然,裕二说,是天赋引你至此。

天赋,真好。

我们都有想要远离的冲动和本能,却不一定做好了打开心扉的准备,也不一定有洒脱的天份。

看待陌生的美好仍然猜疑;看待莫名的亲近仍然抗拒;看待昂贵的自由仍然狭隘。

于是很轻易地,放不下负担,搞砸了梦寐的旅途。

一个封闭的人走在旅行的路上,只会让这件原本无限宽阔的事情也变得封闭。

但总要上路的,去追求别的,去摆脱重的,去找到自己。

人在都市里,总有太多的想要了,以至于迷茫变得太过常见又可怕,操着一颗完全不了解自己的心,像无头苍蝇一样去追求千万种、去热血洒不断。

然,并卵。

总会怪都市、怪世界,怪他太过喧嚣,怪他太过复杂,怪他让我们太过疲惫,他让我们有太多的「不得不」,我们说我们疲惫于都市,想要逃脱,想要旅行,想要一走了之。

想要离开的人很多,总只有那么几个做得到。

当你真的逃离了,却不得不去接受莫名其妙的事实:喧嚣的是自己,复杂的是自己,打不开心门的是自己,放不下包袱的是自己,离不开嘈杂的是自己,让自己疲惫的也是自己...我们一切的「不得不」,也都是因为自己俗,俗到不可耐。

我们自己,禁锢了自己。

透彻的人戴眼镜,可以看清楚世间久违的美好,被生活的焦距弄糊掉的人们,大概只有摘掉眼镜才能模糊掉尘嚣、看清楚自己。

当海风在耳边悄悄地吹,我也想静静地坐在沙滩上织一条围巾,然后送给陌生的朋友。

我也想莫名其妙地走进别人的旅程中,亲切地问好,就像别人毫不吝啬地走进我的世界一样。

我在回想妙子好不容易下定决心扔掉的那只旅行箱,里面装的是她作为一个教授最看重的书籍,最终也放下了。

当一个纯粹的人多美妙。

如果有一天,我也走在路上,而我会带上什么,然后丢弃什么…原以为这是性冷淡发作才会去看的片,没想到看完以后才真正感受到冷却下来是什么滋味。

自己突然也想像岛上的人们一样,生命就是生命,不需要特别的剧情,不需要反复的思量,在长长的路上我慢慢地走,远远的海平面我就痴痴地望。

我们都在凡世好好地、小小地存在着,不任性也不吵闹,既然不能什么事情都藏在心底然后慢慢忘掉,那我们就偶尔,哪怕只是偶尔,在生命中的某些春天踏上释怀的旅程…

 4 ) 乌托邦

基本就冲着小林聪美、加濑亮、光石研和罇真佐子来的。

初春,度假的小林聪美来到一个海岛小镇上,在住宿的旅馆里,她遇上了一群人:养了一条和自己同名爱犬的旅馆主人光石研,经常微笑的刨冰高手罇真佐子,不是旅馆客人但经常在附近转悠的高校教师春奈以及前青年加濑亮。

五个人戴着眼镜每天一起在海边做奇怪的早操,一起吃早饭……虽然生活平静而美好,但妙子还是决定继续旅行……电影基本没什么情节,对白也不多,基本就是美食、美景、安静的音乐,几个在享受一切的人。

但这样的电影实实在在让人放松啊。

或许很多人无法理解这样的电影,或是觉得节奏太慢以至于昏昏欲睡,或是觉得剧情太平以至于无聊。

实际上这样的电影在日本本身也只是拍给少数有需求的观众看的,也就是治愈系电影,观众是花钱看电影求治愈的。

影片构造了一个乌托邦,这里没有手机信号,小林聪美初来乍到无法融入:不吃刨冰,不跳操,不和大家一起吃饭,不喜欢早晨被打扰,随后小林拖着沉重的行李箱去了另一家旅馆,却发现需要劳作,小林又再次返回,正好遇上罇真佐子骑着车,小林聪美扔掉了沉重的行李箱,完完全全地融入了他们的世界——这便是一种意象化的表达,扔掉包袱,融入美好的世界。

 5 ) 《二年级跑:一书+一影》

《二年级跑:一书+一影》高木小姐的马拉松进入了第二年,同时也利用长跑到诸如与论岛等地徜徉身心。

马拉松跑的完跑成绩也顺利进入5小时内,值得祝贺。

还和共同一年级跑的几位组成东京女子马拉松跑,虽无长足进步,但获得了充足的快乐,还有团队合作精神与丰富的友谊!

这真的是一个充满励志的国度,无处不在。

对了,二年级跑庆功上,还遇见因为看了高木而投身马拉松运动的同胞姐妹。

看完此书,找到书中描写与论岛马拉松赛所在的电影《眼镜 めがね (2007) 》主要是五位演员+岛上一群本地孩子,外带著名的狗狗一条,开始岛上的一段小小时光。

其中有分分合合,亦有生生死死,当然更多展现是吃吃喝喝!

人生漫长的道路上,您可以抛弃沉重的行李,暂停一段时间,让身心以休息。

这就是本片,其实也是与论岛马拉松赛要袒露的一种氛围吧!

一书、一影,看完了!

 6 ) 如题

😍😍😍透明感的阳光、唤起精力的美味佳肴、令人心情舒畅的风景,还有触动心弦的音乐,电影积极地用各种手段触动观众的五感,而人物的台词却出奇的少。

什么都不做,哪儿都不去,五位戴着眼镜的人物在这份安宁之中编织出仿佛只有一瞬仿佛又直到永远的奇特物语,让人从日常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发现人素朴原始的风貌。。。

 7 ) 沿海公路的出口。

因为看了海鸥食堂 所以又翻到了这部画面依然清新 哪怕台词不多 看看风景就让人心情放松一开始来到鹿儿岛 旅游的她不能与当地很好地融合总是淡淡的微笑 不 谢谢了 于是后来忍无可忍去了那个什么天堂的地方我倒是觉得不管是那个旅馆 还是那个天堂她们都是 尊重自然 顺应规律 她们耕种她们读书她们致谢很难得。

日本人确实做到了。

后来回到那里 她丢弃了行李 开始跳致谢舞 吃红豆冰 在海鸥食堂里也有关于行李的描写我想导演的生活态度就是想让我们抛弃自己给的束缚 崇尚简单的生活吧哪怕每天的生活如此简单重复 每天的话语寥寥对着大海发呆 编织 下棋 也津津有味享受这简单 而不觉得乏味单调凡事认真的去体会 哪怕再简单 都能体会到不一样的乐趣摘掉眼镜看到的 是带着眼镜永远看不到的影片中说她对在这个地方生活有天赋而人在做自己天赋之内的事情 最轻松我愿意 在这里 简单生活 日复一日 等你的到来你为我做一份红豆冰我为你织一条红围巾冲动的旅行 是不会持久的。

可我只是想光着脚 在沿海公路上走一走如此生活三十年 直至大厦崩塌。

 8 ) 你拿什么换刨冰

春天来了,樱花太太来了,海边刨冰小木屋开张咯!

农妇用蔬菜来换,小女孩用手工折纸来换,冰店老板用冰块来换,旅店老板和教师用曼陀铃音乐来换,带着钱来的旅客拿什么来换呢?

那就在这没有风景的风景里,织一条不知道织啥的围巾,来年春天再相遇。

生存不易,享受生活就容易么?

如果你不再被迫去做一些事时,且可以不用考虑任何约束条件时,你会做什么,这些事会让你开心吗?

你多久会腻呢?

一天二十四小时,其实很长的。

 9 ) 不持有的生活之道

相隔两个晚上看完了荻上直子导演的《眼镜》,没有睡眼惺忪赶计划一般强迫自己一定要看完再去睡,大抵是珍惜的缘故。

巧合的呼应了樱花奶奶的一句剧中话——最好不要太赶。

我也很有才能,留在自在里的才能。

《眼镜》是一整个春天里的奇迹——这里没有密集热闹的樱花林荫,只有一个走进春天里会做美味蜜豆刨冰的樱花奶奶;这里没有高高的楼没有霓虹灯,只有一片碧绿蔚蓝的海和一地细细软软的沙;这里没有忙碌的寻找,只有每天早饭的一颗可以辟邪的梅子和沙滩上大家的致谢操。

只有寻常的对话,必要的食材,干净的空气、海风,看看黄昏、钓鱼、下棋、合奏拨弹着曼陀铃、来来回回的兜兜转转……没有料到竟会有幸遇知这样一部融汇了太多向往元素的影片,放下,拿起,得失之间,娓娓道来。

需要解释的东西都不是好东西吧。

这么说的确有点难堪,自己就是那么纠缠与要一个解释。

我也懒得自我感觉良好或者讨厌自己,说到底,对自己还是做不到决绝,给不起承诺。

没有收集癖算是优点之一,那沉重的大箱子,可以丢掉就丢掉吧。

“超过自己管理能力的物品,不持有。

不留恋的物品,不持有。

无法回归自然或转让给其他人的物品,不持有。

和自己或自己的生活风格不符的物品,不持有”,要做到这些是有很难吗,我有什么丢不下的,我是太过依赖什么。

自己演习过如果长久的离开这里去一个全新地方,一个箱子里要放些什么,每次整理不到一半就不了了之,不是看透了我TM根本没抛下一切和谁私奔和自己私奔的魄力,就是脑袋乱了心乱了整理不下去。

所有糟糕的明媚的我都没经历到,梦想生活在何方,无比清晰又雾气茫茫。

找不到太合适的人说话,于是听歌,于是看戏。

不能哭的话,那我就笑。

笑不出来,那就低头。

这几天,单曲循环着《我总是一个人在练习一个人》。

日复一日的一个人和朝夕长处的共处一样都是可贵的,只要不去刻意细分它们有什么不同,连同入世和出世的区别。

逃避或许是避免去执行,但不执行和逃避有什么关系。

就想影片里南部小岛里的眼镜五人组,仅仅是天赋所致,留下的自然留下了,没有勉强,没有困扰。

印象最深刻的台词不是德文朗诵的自由诗,是加濑亮轻描淡写说的:一时冲动的旅行,不会太持久。

总是有人不经意的说中我的心,世界上没有另一个自己,但永远都存在同类。

无论是IN VAIN,还是说着还是不打了信号太差却依然拨通了号码,一切开始都是美好的,如果觉得迷路了,就再走80米,然后转弯…一口龙虾一口啤酒的味道美妙极了,手摇刨冰机发出的嘶嘶吱吱声音悦耳极了,刨冰后五人静静的看着海后面的黄昏安静极了,After All,很多事情是很麻烦的,仅仅是必须的就已经够麻烦了。

寻找很占时间,删选很占时间,而反反复复最占时间,杞人忧天很伤情商,庸人自扰很伤情商,而反反复复最伤情商。

我如果什么都不做,就只能反反复复,到死也就这样了,我不想死得这么麻麻烦烦。

日志写完后:做饭、整理、摒除、用不到的物尽其用、若是可以等到康熙更新就看掉。

一口白饭一口味增汤的味道安心极了,锅子上红豆咕嘟咕嘟冒出的泡泡可爱极了,扔掉笨重占有欲跳上未来三轮车的脚步轻盈极了,写好了,去做饭,去整理,去摒除,用不到的物尽其用,若是可以等到康熙更新就看掉。

 10 ) 眼镜生活

这个无名小岛是狄上直子构建的幻想国。

清澈的蓝绿的海,波浪都细致起来,白白的卷起彷如少女的裙边。

由于字幕有些地方不是太准确的原因,所以某些对话不太理解,但还是无碍于观赏这部电影的。

神秘的樱,每年春天都会来到岛上住上一段时间。

卖冰的人给她一块大冰砖,她给客人提供刨冰,不收取现金,但客人要给予一些物品作交换,或者为她做一点事,例如给她弹弹曼陀林。

有个可爱的小女孩喜欢用纸叠一些小动物作为报酬。

裕二与春奈更是将她当成偶像级的人码,对妙子坐过樱的车妒忌得不得了她的话不多,却总是笑眯眯的,如果不是看见她吃饭,还真以为她是位天外来客。

一回头就会消失掉一样。

妙子的演绎那么到位,由一开始的拘谨,严肃,拒绝,到后来慢慢放松,接受,主动要求。

看到她以短发出现时脑海里还在回味她于《海鸥食堂》时的长发造型。

直到最后脱掉眼镜的她,迎风微笑,看上去竟和张艾嘉有点相似。

亲切感油然而生。

妙子正正是城市人的代表,到达如此亲近自然的地方,却要寻找吃喝玩乐与购物,抱怨没有手机信号,没有便利交通。

只放假,不休息。

平日在城市中筑起的围墙,武装的盔甲,依然去哪里带到哪里。

当她筋疲力尽地拖着大行李,累得不行的时候,樱踩着单车悠悠然地驶来,并用眼神提示她,丢弃你的行李吧,轻装上路。

BBQ那场戏中,妙子放肆大吃烤肉,吃得嘴油油的,像个孩童一样。

用广东人的说话来讲,就是“民以食为天”。

最能够让我们第一时间恢复体力与心情的,这是这种人类最基本的需求。

裕二很吸引我。

他憨憨的笑容,他精湛的厨艺,自己修理单车,弹琴和下棋都很棒,是个聪明又乐于动手的男人。

他看上去闷闷的,话不算多,唯一的长期伴侣就是一只小母狗。

理想是腌制出好吃的梅子。

他说,梅子能够辟邪,早上吃一颗,整天就能平平安安。

不管是日式家常料理,烤肉,大龙虾,还是每日的早餐吐司,他都做得精致可口。

除了吃,完全感觉不到他有任何尘世欲望。

很多场景,导演都只是用简单的镜头移动来完成。

最深刻的是制作刨冰以及大家一起吃刨冰的过程。

看着他们手上大大的一碗冰,被吃的越来越少,一时摇摆起双脚,一时又抬头望望天,大家都完全享受在吃冰的过程中。

感觉我也身在其中,每一秒时间的流动都那么真实并愉悦。

此时运动得最快的除了樱的刨冰机,恐怕就是天上的白云了。

在离开小岛的车程上,妙子靠在车窗往外看,忽然眼镜掉落了被抛出车外。

她犹豫了一下,然后流露出一丝丝的笑意,像是看到了未来的景象一般。

掉了一个眼镜又怎样?

你总会买到另一个。

放弃一种生活方式又怎样?

你总会重新适应另一种。

《眼镜》短评

这样可人的小清新,于我而言,海鸥食堂一部足以,无可复制。

5分钟前
  • 洛林林
  • 还行

改掉了2013年的短评,当时太幼稚不懂得欣赏。近十年后的今天重看这部电影,非常喜欢。导演+编剧荻上直子女士把禅意和人生哲理融入了这部电影:在这个海滩,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节奏,不疾不徐。没耐心、太钻营、计较在这个小世界里是行不通的。被人自然而然遗忘抛弃的行李箱、随手编织当时觉得并无一用的红毛线围脖、主角由刻板的黑色转为热情的红色的服饰和眼镜,都有自己的寓意。而当年看时觉得十分不解的老奶奶这个形象,应该是一位超脱的智者,因此受到大家的敬重。好喜欢绿松石颜色的海水,好喜欢雨中的那几个镜头:连日的大太阳,光芒万丈,忽而天色暗淡了一些,下起了雨,主角回房小憩,在雨声中醒来,好像透过镜头都能感到清凉,太舒适了。这段雨景要是再拍长一点就好了~

7分钟前
  • 水脉
  • 力荐

虽然整片氛围很好但不明就里的内容实在需要耐心,看这类片子唯一的兴趣点就在于寻找生活的质感。一个人到一个手机不通的地方,其实不用手机就够了。另外字幕能不能不用糟糕的英文二次翻译。

9分钟前
  • coastline
  • 较差

画面是很美,可是还是烂。

12分钟前
  • birdy
  • 很差

挺无聊的,但是吃龙虾那段看的我很精神!

17分钟前
  • 不要生气会老
  • 较差

画面是真美,节奏是真慢。

21分钟前
  • 一杯渺小
  • 还行

已经没有心境看这样的电影了

26分钟前
  • 刘善甫
  • 很差

这是一部给有闲阶级看的电影,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才能过上电影里面那种轻松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这样的生活谁都想要,可是房子谁来盖,机器谁来造,脏活累活总需要人去干。科学技术加持下的现代化生活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人类的欲望与此同时也被无限的扩大。科学技术发展有多快,人类的欲望膨胀的就有多快,科技发展带给人们幸福感的边际效应在达到一定程度后是递减的,最后人类成了科技的奴隶,科技会反噬人类自己,这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反乌托邦的书籍和电影存在的一个原因。我们不能断定原始人类茹毛饮血的生活就过的不快乐。可能我们需要这个从简单到复杂,从复杂再到简单的过程吧。

31分钟前
  • 冷酷仙境
  • 较差

期间他们一直吃吃喝喝我不得不叫了KFC的外卖

34分钟前
  • 饥饿艺术家
  • 推荐

剧情太过拖沓,叙事太缓慢,比同系列其他几部差远了。

38分钟前
  • 白鹿书生
  • 较差

至少,能认真拍一部电影的心意是能被真实感受到的,那就够了。

39分钟前
  • sea
  • 力荐

谷歌字幕的赶脚 充分满足都市宅人想象的治愈片啊

41分钟前
  • 茶壶
  • 还行

“乐活”近似于观察、冥想,或者就是纯粹的发呆。事实就是发展到现在的通俗故事片生态,除了经典好莱坞叙事外的海量商业类型片的彼岸,除了提供给文艺群体观赏的,有着文艺取向并关照社会问题所发展的故事片外,还有眼睛这种,几乎没有跌宕的情节,起伏的矛盾,甚至对话都很少,像city walk这样情景交融的慢景观影像。

44分钟前
  • 杨小槑
  • 还行

无头无绪,放空镜头,定格,熟悉的镜头语言,海鸥食堂翻版,不过看上去真的很美,很夏日。

48分钟前
  • 九個9
  • 还行

又见海鸥食堂的两位融洽,樱花的出现是让人明白生活的意义么,还是在景色多变的海边,我们的心思都应该更简单一点,放下的,就放下了。

50分钟前
  • Strelizeia
  • 推荐

我比较喜欢乐活俱乐部这个翻译

52分钟前
  • M
  • 推荐

1.吃了可以避开一天灾难的梅子、一边剥着龙虾一边喝着啤酒、不用花钱的刨冰,这样的夏日太诱人;2.感谢体操,享受余生;3.碧海蓝天,美好得不像真的。

55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我爱他们吃龙虾的方式,粗暴的优雅。

57分钟前
  • 荒木
  • 还行

加濑亮你萌死我算了。感谢豆友的字幕。

1小时前
  • 推荐

不断强调“乐活”的概念,但实际对乐活的阐释却缺乏说服力。在我看来,以物易物,做早操,脱离通信网络,慢节奏,这些碎片化的形容,支撑不起影片的高概念。而影片恰是靠这一高概念推进。于是,配角们每大言不惭地说一次“乐活”,就感受到一次做作。电影是影像和行动的艺术,不是文本,更不是概念。至于角色,一群除了外形,缺乏分辨度的怪人,你把任意角色交换一下,比如房主和冰沙婆婆,情节依然成立。至于主角,太乏味的功能人物,就是臭脸来,笑脸走的工具人,为了被“乐活”改造而来而走,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性状。本质上是类似海鸥食堂的清淡氛围类影片,但海鸥的叙事要素和人物多样性要丰富得多,即使对不上电波的观众(并不向往影片的生活),看着也不会沉闷。本片就是,乏味。

1小时前
  • 9527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