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的牢狱关押,让一个女人失去生活的尊严,让一个四岁的女孩缺失母爱的呵护,让一个男人独自承受生活的双重打击。
是磨练和成长,也是痛苦。
政府的不作为加深了平民心中的怒火,进而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电影更是在用镜头语言抨击一些身居高位却不作为的政府人员。
他们只是不想麻烦,女人就因无法受审而在异国他乡关押两年。
最后的那段大使馆的电话更是在讽刺政府机关并没有从根本上做出改变,办公依然是没有效率,愚昧的追求不实的章程。
但最后一家人相拥的画面定格,更是在告诉观众,善良和正义是可以并存的,痛苦和磨难更让爱迸发出温暖的力量,这种爱感人至深,令人动容。
文/Xaviera@人人影视期待很久的一部戏,终于能够看到了,全度妍暌违两年,和《嫌疑犯X的献身》的方银珍导演,以及型男高修合作的作品。
整部作品以冷静隐忍的镜头讲述了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一个普通家庭主妇,为了还债出国,却被丈夫的朋友欺骗变成了运载毒品在法国机场被捕并囚禁两年多,经过丈夫的不懈努力以及舆论和社会的帮助,最终踏上回家的路。
清澈的海水,柔软的细沙,温暖的阳光,加勒比海岸的风,不说还以为是度假避暑。
“你就宽心点,当做是来度假,很多人还花钱来度假呢?
”一副息事宁人的嘴脸,愤怒又熟悉。
看完除了愤怒和可怜女主角的遭遇以外,会再一次佩服韩国电影人的勇气和羡慕他们的电影制度,而且这部戏还是一位女导演的作品。
从《熔炉》到《杀人回忆》再到《听见那家伙的声音》,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似乎早已成为韩国电影的标志之一。
通过这些事件改编的电影,既能重现事件,又能从事件了解当下的社会环境,每每看完总会陷入沉思和惶恐之中,这一部也一样,看着特写的绿色大韩民国护照,回头看看手中那本红色的,会突然害怕,如果有一天遇到这样的事,会受到怎么样的对待?
全度妍饰演的宋静妍是一位普通不过的家庭主妇,有个可爱的女儿,还有一个老好人丈夫,一家人清贫但是也过得快乐,但丈夫朋友的自杀却让这个家负上四亿韩元的债务,贫穷加上急于还债和轻信于人导致这个故事的发生。
全度妍用炉火纯青的演技演活了这位饱受折磨的母亲,把从刚刚被抓时的无助慌乱到坚持不懈地寻求庇护,再到得到审判希望却又因希望破灭和身体状况变得绝望的转变,到最后终于回家的喜悦完全展现。
静妍说着冤枉却无人听懂,只能讲出几个不标准的英文单词,就算是声嘶力竭也无法被听到的呼喊,看着女儿的照片泪湿枕头,观众看着也替她心酸。
除了对于在狱中所受的折磨细腻呈现以外,其中两段监狱外的戏份尤其让人印象深刻。
一段是静妍差点遭狱警强暴以后逃跑至海边,赤脚踏上细沙,踏上这个梦想的十周年的结婚纪念日的旅行之地,面向自由广阔的大海,却是孤身一人,还是带着手铐的囚犯,大自然里渺小的人们显得那样无助,静妍的绝望、对现实的无奈和对家人的思念各种情绪融合在全度妍的表情里,加上配乐的烘托,还有海风、阳光、海浪声。
大海给她的不仅只是释放内心的苦难,而是给了她挣脱束缚,追求自由的勇气,就算是万念俱灰也从未想过自主地用死去结束所有事情,而是从一开始的挣扎到接受再到坚持,但镜头环绕一圈以后带到的却是另外一边跑来的警察,片刻的自由以后又回到了监狱,闭禁室里的番茄之歌,既是最后的精神支柱,也是黑暗中的释放。
最后在法庭上自白的戏份,静妍并没有声嘶力竭地说着所受的苦难或是谴责,而是压抑着激动承认自己有罪,因为贪念和无知而犯罪,不仅是求罪过的宽恕,更多的是想得到家人的宽恕,全姐颤抖着讲出这段台词,忍到了最后我要回家才滴下眼泪,讲法语我要回家以前呼气了以后又忍了回去,用法语讲完我要回家以后表情纠结过后再一次忍回去,或许法庭上释放情绪会造成不尊重吧,所以最后还是讲完以后低头坐下等结果,整段戏一气呵成,从情绪的铺垫到转折流畅细腻而精彩。
而男主角高修,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圣诞会下雪吗》的车康镇,这部戏里呈现了一个老好人的丈夫角色,贫穷但爱女儿,容易着急冲动但为了妻子努力奔走的坚持,他们之间互相扶持的爱还是蛮感动的,只是因为是以女主为主要叙述方向,他发挥的其实不多,而且跟全度妍比还是欠缺火候,不过还是有印象深刻的部分,像是最后对政府的呐喊:难道一无所有就不是国民了吗?
将以往的憋屈倾泻而出,非要逼到宗裴想要用自焚的方法引起关注,就是确定一下生死如此简单的事情也选择无视,宗裴对于静妍的牵挂担心和愤怒通通一次过爆发。
宗裴被制服压倒在地,与漠然的官员形成对比,寒心又绝望。
愤怒点大多都集中在大使馆和外交通商部,工作效率低下,拿公帑做门面功夫,喝着茶吃马卡龙,订米其林三星餐厅,扔下一百欧罗走掉给静妍就走掉,除了送牙膏牙刷没有其他,影片用讽刺的方式揭露了他们的嘴脸,批判了这两大部门的工作无能和资源的滥用,最后外交通商部在静妍回家后才打来的电话更是为这样的讽刺补了更深的一刀。
反观以往韩影中的同类型影片,大多批判国民在国内权利受到侵害和政府办事不力以及大环境下小人物的命运,但这部戏则关注国民在外的人权保障和国家对公民的庇护,既告诉观众这样一个故事之余,又为观众提供了反思的素材,权利的侵害不仅是国内,国外也一样存在,尤其当公民身处异乡,孤立无援的时候,唯一依靠的大使馆也不能提供帮助,最后借助的却是舆论的力量。
虽然影片中还是存在典型的韩式煽情风格,但胜在故事本身的吸引性和全度妍的演绎,依然能够赚取观众的眼泪又能发人深省,至于纯粹看电影拍摄和其他方面是否值得高分,有前者弥补,见仁见智。
作为地理以及历史上的近邻,朝鲜半岛的文化在受到中国影响的同时又在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中国。
尤其是二战以后,小小半岛的南北分别染上了不同的颜色,迥异于大陆的发展方式在不大的东北亚地理空间里衍生出了完全不同的文化环境。
电视上看到的韩国,往往是贪婪的官僚及资本寡头、不惜自残自焚趋于暴民的皿煮斗士、激进的民族主义以及傲娇的的文化观念,一方面师承中华文化,却又不甘生活在历史的阴影中,在大陆封闭多年后改革开放的年代,借韩流之机着实让吾民重新认识了韩国文化,委身于半岛一隅却蕴含着如此能量,让人不得不感慨万千。
韩流过后,也不是所有人都会患上感冒。
虽然韩剧席卷各大电视台黄金时段,但其冗长、拖沓的剧情,俗套、模式化的套路,却也只是风靡一时,感冒可以被治愈,韩流也终将过时。
可是不同于韩国电视剧,韩国电影在大陆似乎一直有着不错的口碑,从大环境上讲,投资到位、政策鼓励带来的优质作品井喷,让观众有更多选择的余地,从单个影片来说,剧本给力、场面得体营造的观影感受也不会给买票进影院的观众带来失望感。
不过单单靠以上的元素,韩国电影并不能够在大陆独树一帜,在大陆影迷眼中,韩国电影早已被贴好了标签,那就是:代入。
吾国与韩国,文化上颇有渊源,吾民走在海外街头,被误认为日韩国民的概率却也不小,若是韩国电影中演员都说中文,或许没有人会觉得有多么不和谐。
正是这种陌生的熟悉感,让无法表达的吾国吾民在代入感中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回家的路》中效率低下的官僚?
有!
《辩护人》中丧失人性的体制卫士?
有!
《恐怖直播》中为了收视率不顾一切的无良媒体?
有!
《举报者》中一手遮天的权贵?
有!
有有有!
全都有!
可是我们拍不出,即使拍出也未必能够播出!
诚然,欧美电影中此类影片也不在少数,但是看着金发碧眼的演员们再怎么慷慨陈词痛斥不公平、不道义,对于我们来说也更像是隔岸观火、隔靴搔痒。
韩国电影带给吾民的代入感,此时显得更加强烈。
祈求有更开放的环境,祈求某天我们不需要虚假的代入感。
于此。
此片据说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正因如此也才有这么大的关注度,再加上全度妍的加入可以说是锦上添花了。
看过好多全度妍的电影,但很多都是那种大尺度的影片,所以她在此片中诠释的一个家庭主妇角色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
影片讲述了一个家庭主妇迫于经济压力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参与了贩毒,而后被一直羁押的国外,想回家却因种种因素有家不能回的故事。
在这部影片中全度妍用她精湛的演技再次征服了我,我会因为她没有食物而拣地上的面包充饥时难过,也会因为她看着女儿的照片哭泣时而落泪,我想这就是一个优秀演员的成功,她足以让你感受到一个中年妇女的喜怒哀乐,痛苦与悲伤。
韩国的电影无论什么题材总是对人性有或多或少的反映,此片也不列外,对政府人员的抨击达到了顶端,因为公务人员的屡屡出错才导致了这个无辜的女人在国外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精神及身体上的伤害,直到媒体的介入事件才得以解决。
这是一部煽情的影片,一个原本事关政府失责的事情,被缩小在一个情绪化的故事上,但无疑它很成功,所以,我喜欢。
四星女演员演的太好了,那种可怕又无助的感觉🥲完全不像演的。
居然是现实中的事件,唉,国家机关不干实事的后果可想而知,希望我国能实践得像我国电影里那么伟大而美好吧关于这个男的咋说呢,要说这男的好吧,他还是这事儿的根源,交友不慎,要说这男的坏吧,他倒还交了个会用网络的兄弟改变了局面,他是个好人,但是个很笨且固执的好人嗯,因为最后力量是其实主要也是靠大家,靠那个朋友的编导朋友,他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无用功啊(虽然很无情,但早点用网络寻求帮助就不会让女主待那么久了,你可是经常待在网吧诶!
一开头就想说就那么信朋友吗?
瞒着家庭给别人做高利贷担保本事就是不负责任的行为,电影过半也想说,就那么信大使馆吗?
老是盲目相信别人,还莫名自信固执是可以的吗?
一开始说什么护照都没有的大嫂,emmm可以说这个电影确实把男主那种想包揽一切但能力不行的形象立住了,但最后也是他朋友擅自去网上寻求的帮助,人不坏但看起来很气人就和女主一样,不知情这种东西,小了没事,大了是罪啊(即使运毒不知情也判了一年我认为是合理的,因为逃海关成功之后带来的后果是不可估量的)以及,呜呜呜,监狱同寝和最后同为韩国人的翻译留学生的女性友谊真的是在那里很安心的存在,虽然她们可能这辈子也不会再见了,萍水相逢的友情通过电影记录了,也不算无疾而终吧扣一星是最后法庭自白,感觉emm说的有点怪,有种失去个人身份的感觉
韩国电影真敢黑政府,从头到尾,从上到下,警察局,检察院,大使馆黑得一塌糊涂。
就连黑帮老板都是有人情味的,都能给男主一些钱。
而相比之下的冷漠的警察让男主在可视范围内的办公室当着女儿接尿,这种对人尊严的蔑视,真是令人发指,细节处理得比较好。
整部影片不是很饱满,情节有些碎,连贯得不是很好。
但女主的演技没得说,给三星。
判断力真是个好东西,辨人识物也是一种能力。
尤其是在交朋友这件事上。
男主和女主都缺乏这种能力。
在压力下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判断力。
遇到事情,一定不要用情绪宣泄来替代对事情的分析解决。
可怜哀求不一定有用。
片尾女主没有去看看同在监狱的唯一的朋友么?
2014.10.6这种戏也就全度妍能演了!
她的演技真的是没挑的!
然后就是贫贱夫妻百事哀啊,要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啊!
不是我不想争取权利,是比我能争取的人太多了,说不定在什么时候就会陷入那个漩涡。
然后就是社会舆论的影响力确实大!
要想受到关注,就需要媒体的力量!
再然后就是没想到生平第一次以这种形式来到了巴黎,再到了加勒比海……
1颗星给高修的颜值和全度妍的演技这破电影真的烂到需要写影评才能泄愤。
首先女主一家从开头就丧到爆,先被人陷害,莫名其妙多了两亿的债务,女主因为要还钱接了一个活结果是帮人偷运毒品,而且刚落地就被抓了。
首先你偷运价值8500万欧元的毒品,能不能走点心啊,就放在一个破箱子里,还找一个毫无经验的女的帮你运,另外一个接应的男的,看到警犬就招架不住了,直接撒腿就跑,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这点心里素质都没有运什么毒品啊!!
女主被抓之后更悲剧的生活正式开始了,在法国被莫名其妙关了两年(实际应该1一年就能出狱了)。
而造成这件事的原因就是韩国驻法国大使馆不作为,而且仅仅是因为这个而已!!
这也太牵强了吧,根本不符合逻辑啊,有太多办法可以解决这个bug啊!!!
男主可以一天打一个电话去查进度对吧,再不行还可以借钱飞过去看一趟呢,不就马上可以知道是因为大使馆的原因所以才一直延误吗。
别说没钱什么的,你老婆被关在异国监狱,除了女儿的日常开销,最要紧的不就是用钱赶快把老婆救出来吗!!!
这电影主要的矛盾冲突太好解决了,整个电影根本就不成立啊,逻辑在哪里????!!!!!!
气死我了!!!!!!
而且我不相信有人能这么丧!!!!!!!!!!!
抨击政府无能,体制缺陷,揭短板反讽的作品在韩国类型片里已经是家常便饭的题材,办事效率低下的警察,永远抓不到的嫌疑犯,抓到了却也没法定罪最后只好引向复仇或是自救的结局,朴赞郁奉俊昊拍了不少,其余卖座主流类型片也有不少佳作。
方银振自己早期拍的《奥若拉公主》,选择的也是我要复仇以暴制暴的路子,但这一次,她摒弃了类型片的强烈风格化,转向了以情动人。
坦白说,完成度不算特别好,抨击和反讽这一块,用力有点过头,叙事也老实直白,煽情手法上略嫌生涩。
不过,也还是能够被这部电影感动到,因为它依旧述说了人性的执念与顽强,就像方在自己的采访里说的那样:“我的电影里,没有所谓的弱者,人类远比自己想象的更顽强。
”但在这个略显冗长又并不复杂的故事里,要靠什么来将这样的信息传递到观众心里,全度妍的表演毋庸置疑是最重要的,此外,细节之处的写实和情感线索也有几处值得说说。
使馆官员和政府部门的刻画基本上是脸谱化的,但韩科长那个角色相信是不少看客会会心一笑的,它绝对还原了基层公务员的真实状态,就是所谓平庸的恶,哪怕有最上层的长官或者最高层的法律条文或规章制度,办事的步骤遵循的基本还是那句话“我要请示一下领导。
”白胜宇演得很出彩,基本上把握了那种有点儿装,有点儿端,又有点儿孬的姿态。
贫贱夫妻百事哀的刻画也挺写实的。
高修饰演的丈夫,本事不大,心眼不坏,对老婆动不动还不是特耐烦,庸常男子的急躁与怯弱他都有,所以后来这拯救我妻子的戏码拍了这么久,也建立在他日常性的这面之上,蜕变这词,用在他身上也恰如其分,慢是慢了点儿,走了许多弯路,但小人物那股死磕的劲儿是演出来了,比后面的煽情演得好许多。
煽情的主要任务是交给全度妍的,也是这片吸晴的关键。
女主历经两年牢狱之苦,从惊慌失措到受尽欺压,日子久了慢慢接受了现实,学会了自保,也学会了反抗。
人性是这样,有人依靠时,你便相对脆弱;孤立无援时,你比你想象得更顽强。
庸常的困境里有人生的侥幸,未必能成就生存动力,绝境中的孤独与希望倒能照亮成长。
女主最后的法庭自白,是本片最煽情的一场戏,但不是常规卖力的洒狗血,静妍的自白里,没有怨恨,没有愤慨,道出了迫切,也道出了反思。
两年时光承载的成长与蜕变,不仅仅是静妍的顽强,也是丈夫的担当,还有串起希望和思念的女儿也愈发懂事了,最初吵闹着要豪华玩具的她也能微笑着拉着父亲的手,说出“我不要生日礼物,只要爸爸就好。
”反讽的戏,也是最后那场拍得最好。
哪怕前面花了大篇幅正面刻画使馆官员的丑态,也还是电话桥段设计得相对高明。
最美的一场戏,无疑是静妍从警车出逃跑向异域之海时的张望,美丽且熟悉的风景,足以撑起全部信念,全度妍演出了那份忘我,像要把这片蓝色大海吸入体内的那种迫切与感动,被自然地壮阔所包围,哪怕只是短暂的那一瞬间,却足够震撼。
大概也正是在那时,回家的路,开始由迫切慢慢演化为一种踏实的等待,在陌生风景里,顽强地,冷静地,延续生活。
在韩国电影最出色的几大类型中,除了带有黑帮元素的犯罪电影外,另一个吸引我的当属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
这些电影多属商业与艺术俱佳的中低成本作品,往往与大多数韩国民众的生命体验或当下生活息息相关。
《熔炉》、《素媛》、《辩护人》等都是其中的经典代表,它们以开放的姿态直击民族的现实困境、历史创伤、政治迫害、司法不公等社会严肃命题,在撩拨民族文化神经之余,对作为邻国的我们也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与《素媛》和《辩护人》同在2013年上映的《回家的路》亦属于这类电影。
影片取材于真实事件:2004年10月,一位韩国妇女被丈夫的朋友利用运送毒品,并在没有受审的情况下,被囚禁在位于加勒比地区的法属马提尼克岛长达两年多的时间。
改编真实事件,说难不难,说易不易。
讨巧处在于省去了编剧对于故事逻辑性的推敲和再创造,而挑战处在于,如何在保持事件基本框架不变的基础上引人入胜,如何在触及大众心理底线和公共良知的基础上与观众产生共鸣。
显然,同样是处理真实事件,《素媛》或者《回家的路》的改编及演绎方式,走的是与《杀人回忆》之类的影片完全不同的另一条路子,少了点悬疑惊悚,多了些人性关怀。
和大多数弱势群体抗争的影片一样,《回家的路》的人物设置也是对立的,矛盾的一方是普通家庭妇女宋静妍,可以引申为底层平民的代表,另一方是韩国驻法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可以引申为掌握国家权力的公务员。
作为一个女性导演,方恩珍把视角更多地对准了前者,或者说用对小人物强大内心和自我救赎的更多着墨来批判国家公职人员的尸位素餐。
为了达到这个效果,编导力求还原事件的客观原貌,辗转法国、多米尼加、马提尼克等地进行实景拍摄,包括花了将近一年时间获准在法国机场进行拍摄,甚至耗时两年才拿到马提尼克监狱的拍摄权。
正是如此,才使得观众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代入到角色所处的环境之中,感受到角色所受到的不公待遇以及各种煎熬。
同时,导演也用了大量的内心戏和角色之间的情感互动来渲染宋静妍一家的喜怒哀乐。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影片的最大亮点——全度妍。
这位模特出身的演员之所以被韩国观众称为「千面鬼才」,是因为她的适应面很广,从专情保守的寡妇到放荡的卖淫女,从山村女孩到凄苦母亲,全度妍的表演既有多面性又始终保持着亲民现实的风格。
在《回家的路》中亦是如此,特别是宋静妍被囚禁在语言不通的加勒比海岛上,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审判又一拖再拖,心灵与身体遭到了双重打击乃至想要走上绝路,其情其景着实令人动容。
另外,影片还展现了当「宋静妍事件」被媒体及网络曝光后,社会大众对受害者及其家庭的声援与帮助,为该事件的持续发酵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可见民众力量的团结强大是此类事件产生转机甚至转折的决定性因素。
与此相对的是,虽然影片也揭露了公务员们的丑恶嘴脸,但与主角相比,他们就显得扁平化、脸谱化。
当然,这些角色形象的模糊是可以理解的,编导意不在个别人等,而是针对整个政府的「不作为」现象。
宋静妍经过756天的海外漂泊回到朝思暮想的祖国,她的坚忍和毅力让人肃然起敬,然而我们却无从知晓当她再度踏上国土时对这个国家的态度。
有家难奔、有国难回、在自己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祖国居然也遗弃了自己,任何人遇到这种情况都很难不对自己的国家产生怨忿。
《回家的路》在关注弱者的同时,也没忘对于社会的责任担当,传达了社会疗救的声音。
「请求各国有关部门对持照人予以通行的便利和必要的协助。
」几乎每个国家的护照上都有类似的这么一句话。
这句话绝不应是一句空话,不仅需要一个国家的国力来进行客观保障,也需要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驻外公职人员)自身主观上竭尽全力为本国的公民提供一切帮助和保护。
「以人民的民义保护国民」,这是各国政府和官员的职责所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试问我们的驻外公务员们,你们做到了吗?
跌宕起伏的剧情和感人至深的片段越多,越让观影的观众感受到韩国政府的冷漠嘴脸!
虽然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但是我仍然觉得不如奇怪的她好看
珼代化的國家都很注重宣揚公務員是人民的公僕,韓國當然也不例外地欲搭上現代化國家之林,然而公務員實質的顢頇官卻常左右其行事,是以導演企圖將公務員此種惡形惡狀劣習訴諸銀幕以求得輿論的聲討,立意尚佳,然在韓國長於作假的習性下,連感人之處都很假。
当泪水模糊了对电影判断的标准,那将是对电影最好的褒奖。操蛋的韩国政府造就了绝好的故事素材,大量细节令人感到窒息和绝望。而编导的部分刻意煽情段落挺傻逼的,本来这样足够规模故事就足够动人,太多的煽情反而显得不高级。高修演这个角色有些过帅。喜欢一个网友的追问,如果你的国家不爱你怎么办?
看哭了,倒不是因为妻子遭的罪,而是因为夫妻间的爱。感谢韩国电影,是你们把每一种同样能在中国遭遇的不公义之事都搬上了大银幕。优秀的演员有一种独特的品质,他光是站在那里一句话不说,你就足以相信他是这个角色,全度妍无疑在此之列。另外,友情提示,无论你在哪个国家坐牢,都应该首先考虑学习多少有点底子的英语,而不是零基础的当地语言,所以带法语字典是非常不明智的!
苦难是真的,痛苦也是真的,可花两个小时控诉大使馆,小题大做!理由这么小概率,主人公的软弱、无知、愚昧,简直叫人发指——是疑犯不是罪犯好吗?被冤枉还罪孽深重。在巴黎找个韩国人往那个什么岛打电话给法院总不难吧,编剧实在太偷懒了,人物扁平、没变化,光会煽情有什么用,无根之水吗?
能向体制叫板真是难以想象,最后那个电话极具讽刺,确实是在中国看不到的电影,不过实在太长了……
韩国电影对司法、制度与官僚的批判真可谓入木三分,从荒诞到写实,从温暖到悲情,正是这种拼命证明、嘶声呐喊的努力让《舞后》《辩护人》《七号房的礼物》等片格外动人,我想,这是韩国影人和观众的一种态度,太珍贵。
离开小孩的两年再也补不回来,我能深切体会到那种和至亲骨肉分离的疼痛。经验总结:1.信用社会不要乱担保,亲兄弟也不行;2.不要做不懂的生意;3.加倍努力些,让自己更强才会活得更有尊严
韩国官员不作为导致被冤枉的母亲回家艰难
演技没话说,全姐的演技一直在线,但想要把一个底层女子受难受苦的大半年生活通过两个小时表现出来,感觉还是有点困难。3.5给予这个不大可能出现在近期我国电影史上的题材
难就难在,韩国的网民像美国核弹一样,我们的是什么弹?回家了,有自己的家吗?如果是普通人,发到网上都没几个人看的。
煽情过头 孩子不敢认母亲让人心酸
又一次被韩国片蠢哭。三流电视剧的制作就不说了,每个人物都蠢到恨不得可以拉出来打一顿。
“美国有核弹,我们有网民” 这句话现在看起来简直笑尿了。”我给大韩民国丢人了,我自作自受”这种想法是要洗了多少次闹才会这么根深蒂固啊。题材本身很棒,但我不相信这女的真的不知道自己走私毒品,电影拍得就像屎一样了。
编剧造作、虚假、陈腐、拖沓
韩国大使馆吃屎的吧,多简单的一个案子,拉她入局的都承认她是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骗去偷运毒品的,重要的审判文件当垃圾扔到碎纸机里面,害人家在异国他乡白白蹲那么久监狱
根据真实事件改变的故事都很有意思
拍了部电影来骂公务员
以前羡慕韩国能拍这种题材,现在不了,已拍不改有什么拍出来的必要,乐,这算是另类糖衣炮弹不?结局是真的不喜欢,但毕竟已拍不改,还能拍出啥结局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