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1年的俄勒冈,本应是牛仔的年代,但文明的进步正在取代野蛮弟弟像那个时代所有的淘金者冒险者一样,所幸身躯残破结束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如同在黑夜中烈火焚身的奔马,避免客死他乡哥哥才是个误入歧途的高手,没有被欲望和贪婪左右,本质是个享受生活的感情细腻的农民,科学的进步带给他最理想的生活状态科学家和莫瑞斯都是理想主义者,有着超越时代背景也契合时代需求的社会主义乌托邦幻想,双双死于他人的贪婪导致的失误,代表着巴黎公社式的革命明明有民意、智力和武力的支持却流产于时代,似乎是文明需求在美国西部的投影成败便是身退日,田园牧歌会有时展现出接近无敌的Sisters和知音二人组的四人公路片经历,本质上是在借此描绘时代众生相,又通过此画卷展现当代面貌。
而病老致死的“司令”则象征着一时代的野蛮和黑暗会在一时代消退时无疾而终,并不需要正义或不正义的审判现代欧洲人来拍西部片,只是借助背景来展现欧洲的叙事风格,本质都算不上西部片,最后的高潮戛然而止,把重心放于归家,而母亲的反应也十分有趣,反类型片叙事挺足够的
“请问您二位尊姓大名?
”“我们兄弟俩姓娘——对,就是娘炮的娘。
我们哥俩走南闯北,以杀人为业,专杀该杀之人,这样该活的人才能更好地活。
” “我得坦白,我人生中最开心的时刻,便是在西部的荒野中,在干松木篝火堆旁度过的时光。
我会盘腿坐在空地上,享受着和煦的暖风,看着青色的烟雾盘旋着飘向天空。
即便文明世界有再多的奢侈和乐趣,我也不愿交换这样的自由”。
——在现实人生面前,理想主义是酒徒的下酒菜,是饥者的饭后甜点,是华丽礼服下摆上一小块不起眼的花边。
如果在理想主义里沉迷太深,生活的导演就会给你安排一个Morris这样的角色,让你提前总结人生。
法国预告片被剪成了唯美的西部片,和情节完全没关联,没抱太大希望进的影院,只是看见有电影节的标签。
开篇的枪战,剪辑和配乐就惊到我了,带有复古西部片的直愣愣的致敬节奏,可是镜头和台词常让人想笑,各种无法预知的意外情节走向也是非常的法国电影风格。
回家路上思索片中的风餐露宿、毒蜘蛛、随时都可能丧命的枪战、全都是他们的代价,导演设计Morris和Hermann的突然死亡情节,弟弟查理的断手情节,哥哥伊莱相依为命的老马死去、那都是对他们的一种救赎吧(好吧,西方人的献祭、救赎观念和情怀我们还是很难get到)。
兄弟俩最终放下对黄金的执念,回到老家,蜷在粗糙而温暖的自己的床上,应该是全片最踏实最让人有舒适感觉的一幕吧。
似乎片尾这里落入了和谐大家庭美式大团圆的俗套,可是淘金也罢、硅谷、华尔街也罢、AI、VR也罢,当代社会和现代社会的人类在对待物质欲望的问题上,貌似仍然没有挣脱出来。
若论江湖,西部也是一样的。
(可惜很久没有好看的武侠片了。
)
大约从血色将至后,现代西部片常用做展现人类微缩史的载体,本片倒是以一种颇为欧洲的视角(兼具亮点和局限性)来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
说是人类史,实际上只着墨了四个灵魂各异的男人与自然的缠斗和自我的挣扎。
Moris是个共情度相当高的男人,Warm评价其“真心地享受着社交”,他似乎象征着维系于自我之上脆弱而明亮的道德泾渭线,其与Warm所代表的纯粹技术主义和乌托邦向往构成了理性的象征,长久以来强大的引导人类前行的道标。
与之相对的,Sisters兄弟则是我们所无法解析或明确描述的人类感性的incarnation。
这其中有Charlie的暴戾恣睢与脆弱,也有Eli哈姆雷特般的敏感与善良,二元对立及统一主导下的叙事线非常清晰。
“仇父”是本片最大的主题之一,人类史几乎就是弑父的历史。
所有主角都竭尽全力地逃避着父亲给他们的影响,却不可避免地受这执念所摆布,是否像极了人类无数次想从历史中习得教训以跳出历史的徒劳尝试?
我们开垦,我们建立,而人类的造物总难逃破灭。
电影最后出乎意料的返家,也许是在告诉我们,在技术滥用的废墟与真假难辨的乌托邦之夹缝间,总有一条还乡路可走。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西部故事这样的篇章,华丽文艺起来,也是可以很黑很黑的,就如同这部片子自带的滤镜一样。
一个传统的西部片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打打杀杀不说,肯定是枪林弹雨,最后是夕阳英雄的故事。
另外,这是一个思维误区了。
西部片必须快意恩仇吗?
他可不可以就是赏金猎人的日常工作,就好像我们上下班打卡一样。
(打卡武士)或者他可不可以像是一个温情残酷的故事,兄弟二人的情义深厚。
最后还可以上升到一定的哲学层面。
这在这部电影中都实现了。
两个人的角色很鲜明了。
在杀手公司上班,他们是赏金猎人,杀人是日常工作,就好像屠夫的日常一样,他们有着自己的杀人技巧和习惯,杀完人后,从来也不数人头的精准数,因为已经习以为常。
直到有一天,杀人公司改变了新的规矩,需要一个领头人,领头人薪水相对多一些。
作家从头跟到尾,跟着魔法师。
作家的人物形象,是一个心存善意的家伙。
他在魔法师一通演说之后,想到将刑讯的事情记录下来,他就觉得非常的难堪。
(作家的困境,永远做一个彻头彻尾的旁观者?
还是可以去做一些不一样的改变?
)文绉绉的他,在思思特弟弟看来就是过分装逼,不过后面他们还是会相互影响,以至于和解。
思思特弟弟刚开始想到的是我要一枪带走你。
省的你废话,到最后,送给他枪自杀的时候,眼神中流露出来的不舍。
作家披着这样的伪装,伪善,容易把人欺骗,让别人以为他是想让大家以为的那样的人。
而魔法师是一个自带魔法属性的家伙,它不仅可以变出来金子,还有着自己的远大理想,想要建立一个乌托邦,那里人们只需要精神世界的沟通交流即可。
(这个设定到这里已经很有趣了,一对服务杀手公司的兄弟,一个有着乌托邦理想怀揣着人见人爱的乌托邦理想的手艺人,还有一个则是旁观者作家,杀手追杀手艺人,旁观者最后变桑丘,杀手们本身,一个热爱打打杀杀,一个是想本分过活。
他们之间的故事就真的很动人了,相互影响,相互妥协)
吃蜘蛛那一幕印象过于深刻了。
(恐怖:描绘吃蜘蛛的景象。
)
这里的作家开始有所转变。
(什么情况下会刺激一个人的善意?
并且让他转变)
无来由的一句台词,可是很有份量。
不禁让人反思原生家庭这件事情。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当一个人进入到下一个阶段的时候,搞不好就是要剖析自己,然后再剖析到自己的家庭,说不定才能够真正的了解自己。
我这一切的动机根源是什么?
如果这个搞不明白的话,怎么塑造丰富的人物呢?
)
梅菲尔德的章节我很喜欢。
简言之,就是杀手遭遇黑店。
衬托出来了梅菲尔德这个孙二娘式配角,也交代了兄弟间的差异。
@那时候你会好奇,为什么同一母体,二者差距会如此之大。
善良的显得更纯情,杀人的则显得更不羁。
善良的会一板一眼的解释这一次屠杀杀人的则直接就说你们可以改名字了而突出的配角则是 敛财而心黑的代表。
镜头,那醉酒后一气呵成的镜头就不说了,很精彩了。
(描写黑店遇难记)
而兄弟间在此刻也表明了各自的立场,一个想要退休,一个则是要一路杀下去,两兄弟还为此打了一架。
@一个章节 交代了纯情哥哥,不羁弟弟,还交代了两者之间的最大分歧。
纯情弟弟招嫖的经历 也很有趣,必须带剧情,然后温柔到妓女感到害怕。
(描绘初次招嫖的经历)
章节式镜头很有趣
想象不到的是,四个人最后还是因为淘金走在了一起。
杀手们想要金子,作家无所谓,魔法师只是想借金子达到乌托邦。
杀死父亲对查理改变很大了。
反叛是在骨子里写进去的。
命运啊命运你追的是金子,永远也追不够贪心会使你失去臂膀命运啊命运,再大的壮志,也抵不过命运的玩笑。
命运啊命运,忠实的旁观者,也记录不来你的轨迹。
命运啊命运,复仇不需要子弹,一个喷嚏可以把你的仇人带走。
弟弟在这个时候,终于示弱了,他问哥哥会不会觉得自己没用。
哥哥说,你是认真的吗?
人这一生就像是一个梦,游历了大半个国,杀死了那么多人,失去了很多,到最后还是告老还乡,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和自己家人在一起。
(描绘一个因为挫折回家的青年)亲情是最重要的,总有一扇门为你敞开。
Like the name, the Sisters Brothers. There is contradictory in it.印象最深的一段情节是,Charlie的手臂才被切掉,追杀他们的人立刻赶到,Eli孤身一人拿着两把枪出去应对。
Eli杀掉三个前来追杀他们的人的最后一个之后,转身回到屋里,那个几秒钟的背影镜头让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以一对三的Eli理应是身手矫捷、健壮敏锐,但是那个背影却是耷拉着肩膀,略弯的腰背,光着双脚,走路甚至有些胖子的摇晃,显得疲惫而臃肿。
像极了朱自清写的那个爬上站台的父亲的背影。
约翰·福特、约翰·韦恩、塞尔乔·莱奥内.....
他们定义了西部片,从人物到叙事,各种电影元素逐渐被染上了大漠之色,成为了西部片的灵魂。
但西部片式微多年,好莱坞最后的牛仔,伊斯特伍德步入高龄,早就用《不可饶恕》落幕了自己和西部片的时代。
观众已经很久没有看到有新意的西部片了。
那些老套的法则经不起时间的抛光和打磨,早已黯然失色,激不起观众的兴趣,勾不住影迷的注意力。
终于,一位法国人改变了现状,拍摄了一部让人眼前一亮的“西部片”。
《希斯特斯兄弟》(The Sisters Brothers)有着西部片该有的一切元素,
加州的荒漠,牛仔的马靴、彪悍的野马,一言不合拔出的手枪,以及随时可能遭遇的暗算。
《希斯特斯兄弟》把西部片该有的元素一一添加入影片的影像元素中,然后再一一打碎,重组,让你看到西部的“另一面”。
该片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提名,最终拿下银狮奖。
《希斯特斯兄弟》最大的特点,无疑就是反类型!
约翰·福特以及约翰·韦恩的西部片,大漠孤烟,苍凉中透出野性和不屈,英雄横枪立马,扭转时局。
到了莱奥内,英雄会被戏弄,会遭受更大的危机,但其内心的正义感会闪闪发光,无论如何都会接受人民的欢呼,披上神的外衣。
即使到了伊斯特伍德,英雄被拉下神坛,苍老无力,虚弱颓废,但路见不平,大义凛然的一面仍旧主导全片,他们会被时代抛弃,会被人民遗忘,但却刻进了观众的记忆之上。
这一次,法国导演雅克·欧迪亚,玩儿的更绝,他的西部英雄是两位落魄的杀手,没有人等着他们营救,也没有城市等着他们守卫,更没有什么理想和价值需要去坚守,他们只对自己和兄弟负责,对欲望和金钱伸手,杀戮轻而易举,灭口必须为之。
不光英雄有了恶魔的样子,连故事也变得“轻如鸿毛”,不过是去追杀一个逃走的科学家,不过是为了那一点赏金。
反英雄的主角,反类型的故事,却在法国人雅克·欧迪亚的重组和填补后,变得柔肠动人。
暴力无疑是西部片最重要的主题元素,雅克·欧迪亚能将暴力拍出复杂的层次和不同的质感,且善于刻画边缘底人物在困境中的挣扎,
同时他的影片,拥有很多作者电影没有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利用高度风格化的手法,拍摄出兼具现实感与类型特色的故事,且风格愈来愈强,呈现出高度浓缩的写实感和寓言感。
《希斯特斯兄弟》开篇凸显了反类型的决心。
作为西部片最为重要的暴力元素,影片中没有飞溅的鲜血,没有遍布的弹痕,空旷的荒野,漆黑的夜,枪火把天照的通红,枪声划过天际,双方火并,可你并没有完全看清人的方位。
希斯特斯兄弟迅速的出击,果断的包抄,剑出就要见血,两人收拾了残局,没有流露出一点怜悯。
直到哥哥Eli让弟弟Charlie注意安全时,血腥的夜才流露出半点温情。
第一幕极为精彩,简单却直接,Eli是团队的大脑,弟弟Charlie贪婪且莽撞,这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我们的主角不是传统的落魄牛仔,而是赏金猎人,兄弟杀手。
他们在“将军”的派遣下,去追杀一个科学家Morris,他有让黄金在河底露出真容的药水。
Hermann半路跟踪Morris,不断留下信息,让一路追来的希斯特斯能够知道准确的方向。
眼看Morris凶多吉少,已成瓮中之鳖,可命运突然反转。
Hermann中途倒戈Morris,两人决心联手成立公司,利用Morris的方法开采黄金致富,利用“第一桶金”达成自己的梦想。
希斯特斯兄弟不能违背将军的旨意,一路狂追,中途状况不断。
这时,《希斯特斯兄弟》的主题开始丰富起来,反类型的元素不断加深。
我们看到了杀手的另一面,首先是他们各自内心的冲突。
哥哥Eli希望早日摆脱亡命天涯的杀手生涯,弟弟Charlie除了杀人,对其他一窍不通。
加上两人原生家庭的悲剧,让Eli对弟弟一直抱有愧疚之情。
Eli想逃离,可始终不得方法。
然后是外部压力的不断增强。
将军的命令不可违背,终其一生,他们都是将军的棋子,有半点差池,希斯特斯兄弟就会成为被追杀的对象。
他们唯一的方法,就是一个一个杀回去,直到用枪顶住将军的头。
从内到外的压力,让希斯特斯兄弟备受煎熬,仿佛他们的命运只有一条道路,杀人,或者被杀。
在宿命的残酷前,影片还呈现杀手脆弱的一面,也是西部世界真实的一面。
比如,风餐露宿中,杀手会一只蜘蛛折磨,差点丧命;
比如,喝醉酒之时,也会握不住枪,成为别人的刀下肉;
两兄弟之间的亲情和矛盾,是故事最有力的叙事冲突,两人的性格也完全不一样,Eli老练,对待情感真诚,就连妓女都被他的温柔所打动;而Charlie莽撞,对待一切都散漫,受死亡力的驱动,崇尚及时行乐,他们会因为意见不一大打出手,可在对方遭受危险时,又会毫不犹豫的挺身而出。
《希斯特斯兄弟》用多个场景,细腻精准的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已经西部的世界的多面性。
第三幕是影片的点睛之笔,影片不断反类型,反高潮,杀手和被追杀者因为种种原因只能携手进退。
四人之间形成了奇妙的关系,弥补了自我内心的空缺,分清了友谊,看到了真情。
可那些出乎预料的反转,总是恰如其分的出现,让人震惊又感慨。
《希斯特斯兄弟》最有意思的地方,无疑还是导演雅克·欧迪亚式的写实感和寓言感。
整个故事放在了美国淘金热的时代大背景下,那是牛仔的黄金时代,却又是牛仔即将被淘汰的时代。
片中,我们从希斯特斯兄弟一路追杀的路途上,看到了美国西部大开发的一角。
借两兄弟的视角,我们看到了文明的迁徙,城市的发展。
“三个月前,这里荒无人烟,然后有了帐篷,又有了房子,现在女人都在谈论面粉的价格”。
希斯特斯兄弟一路西进,城市和文明因为淘金热而不断升级。
当两兄弟来到城市中时,看到人头攒动,他们感叹这里杀个人也许都没有人会注意他们。
特别是当他们入住豪华酒店,拉下抽水马桶的一刻,他们兴奋地像一个小孩。
那就是文明的魅力,即使冷血的杀手也会为之兴奋。
在一片文明之中,谁都会被悄然改变。
Eli拿起了牙刷,研究起了牙膏粉;
Charlie穿起了西装,安静的享受牛排和红酒;
Morris渴望建立一个共享的“伊甸园”,带有共产性质的全新家园;而Hermann得到了资本的召唤,他希望建立一个可以击败家族的寡头公司。
原本一场牛仔式的追杀,想不到被雅克·欧迪亚融入了如此丰富的主题内涵,这种以小见大的能力,这个刁钻的切割角度,给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感。
最后的温情落脚,又让影片有了一些诗意。
梦想和远方,始终抵不过家的温暖,受伤的牛仔,一路追寻,一路寻找,可到头来发现,原来他们早就拥有想要的一切,
静静的洗一个热水澡,吃上一顿母亲做的可口饭菜,睡在有回忆,有温度的,家的床上,在一个阳光十足的下午,没有危险,没有任务,没有欲望,放下手中的枪,且听风吟,睡一个安稳的觉。
家,才是一生的终点。
化学家的技术使表面和平得以可能,但让人和人真正走一起的是友好的心。
牙刷牙粉至少是肯定了技术发展的便利,但重要的还是让人内心的渴望“好”被唤醒,通过这些小物件引导人往一个比较“精致”的生活上来,但关键还是牵引原始的心使其渴望好的那一面被诱导出来。
另一方面,通过几个人物心境的改变确实起到了:在普遍化中仍然因特殊的存在,使同元素的人不能被纳入同一个普遍化之中。
公社是特殊们找到了自己发言的场地,只有有了这个场地他们才算真的在发声,而不是在之前的“公司”范围内作为一个不被听的人说话。
从荒野杀入文明世界,篝火夜晚在掘金梦的欢愉中醉酒,收获友谊又失去,陷入无尽的逃命,直至溯源北上,在反高潮中目睹将军的葬礼,大战消弭无形,一如一切的意义。
这一场人生之旅,从挣脱暴虐父亲,而至从弑父的罪孽中逃离起始,以回到母亲的怀抱结束,人生逆旅,如此已是最好。
冠以姐妹(sisiters)之名的兄弟,相互扶持,彼此感情默契眼神尽知,哥哥是人性多些的,人生第一次刷牙,第一次用抽水马桶,让人忍俊不禁,他想爱,想组建家庭,用妓女模仿心上人送自己披肩的场景,并闻着围巾自慰,能被蜘蛛毒倒,着火会去救马。
弟弟是残忍些的,他什么都不相信,大概只相信手里的枪,砍死熊,醉倒像死鱼,交配像疯兔,背负着最深重的罪孽和痛苦。
本已丰满的双男主结构,更弹性扩容莫里斯和赫曼,四个男人的张力,彼此的怀疑吸引到惺惺相惜,让剧作产生了爆炸效应,让后二人的离世留下了浓重的忧伤。
淘金梦曾在水底闪耀如星辰,转瞬就摧枯拉朽地论证命运的不可知,理想的转瞬崩塌。
深沁着幽默感,悲悯和温暖为内核,宣告了我们这个时代,西部片何以成为可能。
当惩恶扬善枪火情仇变得面目模糊意义悬置,男人们还可以围坐篝火,手畔垂枪,煞有其事地讨论原生家庭。
雅克·欧迪亚导演在这部片子里还是很抢戏的,这部电影也拿到了2018年威尼斯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正常的西部片路数应该是一个倦世的老牛仔戴着灰毡帽吹着口哨骑着老马缓步走向只有落日的昏黄色地平线。
旧毡帽下盖着的是蓬乱的黑发以及刮不净的胡茬,尽管有些不堪,可他望着前路的眼神却是无比的坚毅,他不惧怕任何对手,因为挂在腰间的左轮枪会在任何需要的时候出现在他手中。
以上是我脑海中西部片里冷峻牛仔的形象,我们来看看雅克·欧迪亚的牛仔是啥样的?
话说我硬是看电影看到一半才知道谁是大哥,谁是二弟。
大哥内敛沉稳,睡觉打呼噜的时候曾经误食毒蜘蛛,我以为他会凉,结果他又睡了一觉,醒来毒就解了。
这家伙搞荒野大保健的时候凭着一条围巾成功逼娼为良,估计他也是西部众多流浪牛仔里少数刷过牙的人,同时他一直记挂着心中的恋人。
不一样的西部片。竟然还有些纯爱情节【?结局太崩了,本来有hell or high water潜质生给作成了this is us
经典垃圾
(눈_눈)
難得一見的四個人物勢均力敵,然後帶出了各種各樣有意思的線索和情節,在遵循西部片的類型元素基礎上,做到了反類型和作者化,但結尾還是不可避免的理想主義。
3.5;四人组的双线交织,从对峙到融合以及分工协作,与文明力量逐渐渗透至蛮荒地带的推进过程,是一致的;四人内部关系的调整比较有意思,但未及深入即戛然而止,重点仍是俩兄弟在淘金热中慢慢寻回归家路的转变,其实和“西部片”或“反西部片”都关系不大。
被雇去追捕,结果反被擒,又坑死了饶了他俩性命的两人,回去找雇主算账,对方已死。最后回到妈妈家,两人只少了一只手,却带回一路捡来或抢来的全部钱财。怎么好事大都发生在这两兄弟身上?给观众的教育意义是,如果身处蛮荒西部,有机会就要第一时间打死对方,不管对方是谁,反正你很可能会翘掉,让对方活着就是最大的不公平。[kkkvod]
这就和老外看武侠片一样,啥啦!
人物角色的细节刻画相当用功丰富
想睡他们睡的酒店 上他们上的厕所 啃他们肯的面包 晒他们晒的阳光 向着温暖一路死扛
情节不怎么抓人,有点闷,但好在不俗套。
基本上沿袭西部片的套路,但是每一个情节建置节点都挺反类型的,比较冷幽默的处理,但是解构并没有多大的野心,浅尝辄止,整体而言还算有趣的尝试吧。
结尾有点拉分
每次都像随手拎两个剧本捏一块儿,约莫是现阶段观看欧迪亚作品的唯一动力...但着实有趣,好莱坞缺少他一般的编剧,缺很多。
荒诞但不怪异的西部故事,从类型框架出发,有趣的部分都在微妙的反差与消解中。不过最后对于“平静生活”最终的答案未免也太无趣了些。
哇又奇怪又冗长。是的我周围的人全在说weird……明白主旨也看得出脱线喜剧效果和隐喻,然而完全不能引起共鸣,让人很不耐烦。电影本身就是具有当代感的,不能与时俱进的选题就算尝试多种拍摄手法也不会收到好评。10.21@Vue. #LFF
3.5
刻意的反类型完全偏离了西部片的趣味,引出诸多冲突关系却草草收场,亲情至上的结尾莫名其妙。
整部电影意外的很舒服,过程非常享受这个故事。以各种情节和变化,来打破固有的类型限制,并走向作者的寓言。有趣的是,几个角色都非常可爱,会让你爱上他们。摄影也是非常突出。
看似不想成为套路,但其实都是套路的那种电影,没有超出期待的地方。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