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纠结的选择困难症,一个疯狂的买买买购物狂,一个极度自卑的省钱爱好者,一个最爱抢别人东西的穷富矛盾体,电影将人的毛病放至最大,还让这四个人擦出爱情火花。
并将身为殿堂级购物狂的心理专家拉入人物关系网中,在一次次人为的错配测试当事人的反应来发现各自的真心。
演技不错、情节略浮夸不合理,颜值正义,尤其小凤的扮演者衣品气质佳、张柏芝的靓丽还有刘青云的憨厚精英形象还是值得推荐下的。
06年的片子现在看竟然如此具有前瞻性.很惊诧.逻辑很缜密,最后选择和谁结婚的时候那一段真的很绝,心理学确实很厉害.爱情心理学电影,属实经典.神经质的人充满轻松色彩,巧合的事情不烂俗反而有快乐气息,吊打很多轻喜剧电影,但这部电影的内核并不是喜剧.压抑的选择困难症和轻视自己自卑心理都不用压抑的手法表现出来,生活不能太认真,都需要笑对人生,编剧导演我都认可.
话说回来,遇到这部电影还是从一个心理学的课程里面看到的片段,非常有意思,还是很推荐的。
每个人都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心理问题,这是很正常的。
婚礼环节相当的精彩,有意思的当然不是小凤姐的上帝视觉。
而是每一个环节中每个人的条件反射、身体语言、表情等等。
为什么会有先迷茫后开心,为什么会有先开心后迷茫,其实是因为潜意识跟意识相互冲击对抗。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喜欢一个人是藏不不住的,眼神就会出卖你。
在冷漠冰冷的人也会露出温柔的一面。
就如同见到是简仁时,芳芳的表情跟见到穷富时,是完全不一样的,前一个是发自内心的开心,而后一个是处于礼貌的开心,可以理解为潜意识的开心(发自内心,满心欢喜),意识的开心(是他呀,但是还是要保持微笑)。
还有比如说简仁被兄弟姐妹团为攻依然不放开的手,潜意识的力量被无穷激发,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选择,是做不到的。
一系列过程下来,相当的折腾,但是正是因为各种尝试冲突,才让两对新人更加清楚内心的想法。
情绪终于是个好东西,用最真实的方式告诉我们答案。
不过其实答案就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上,只是我们愿不愿意去直面这个答案而已。
别骗自己了。
这部电影在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里好像很没逻辑甚至有点荒诞了,所以评分比我想象得要低好多。
故事就从一个被遗弃的女婴也就是主角购物狂方芳芳开始(这里也有对应,那个不断在街上生女儿,就为了追儿子的孕妇,同样属于“不正常”)。
这是一部女性视角电影,从结果出发可以说是爽文了。
一个负债累累的购物狂机缘巧合下遇上了追求自己的真命天子,不但治好了病还清了债务,还有了扎实的经济基础,以后更是想买多少东西就可以买多少东西了。
不过这部电影并没有放大这种爱情幻想的地方,仅仅是以此为引子进一步推进了情节的发展,以一个购物狂的视角延伸出在都市生活的背景下人人有压力是个很常见的事,从而聚焦到人们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
整部电影里并没有在高高在上地对这些人的心理问题指指点点,反而以幽默的生活化片段很巧妙地展现了人物鲜明性格和他们日常的生活状态,自然而然地会让人觉得这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他们本身就是一体的,用医生的话来说“都市人群有点不正常是件非常正常的事”,以这样一种平和的方式去看待这些被心理问题困扰的人,对他们同情并理解,我觉得这是种很人文关怀的解读。
影片十分细致地用人物对话和冲突的形式揭示了产生心理问题的核心,并用一种十分荒谬的解决方式,将整个故事引入了高潮。
最后的高潮部分就是一场看似荒诞不经的四人婚礼,在这场匪夷所思的婚礼抢夺赛中,每个人最核心的想法被不断放大,在你来我往的极限拉扯下,大家各自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所有的压力有了一个宣泄的出口,每个人也找到了通往答案的通道。
整场电影的节奏如行云流水,看得十分酣畅淋漓,真是让人百看不厌的经典之作。
电影之所以经典可能与以下两个方面有关,一和时代背景有关,这部电影筹拍时间大概在2005年左右,那段时间有位著名影星去世,想必这种令人震撼的新闻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和反思,估计电影也是在这种背景下催生的。
香港经过了近百年的经济发展,都市消费环境非常成熟,成熟的商品市场和整个社会奢靡的消费风尚产生了很多像女主芳芳这样的购物狂。
时至今日,这部电影依然能够带给我们很多提醒,随着经济发展,大家的压力与日俱增,各类心理词汇已经屡见不鲜。
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我想本应该有足够的素材同样可以创作。
二拥有很多电影缺少的人文关怀。
这部电影给很多人都印象是没有逻辑,甚至是疯癫的。
但是仔细分析就能发现这个故事正是以一种看似荒诞的叙述视角才能让人非常平和自然地接受了各种心理疾病带给人们的折磨和痛苦。
从题材来说应该是件沉重的事,但看完这个电影并不会有太多压力,还会觉得这些心理问题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只要经过积极治疗就够能克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因为这个电影的主题就是反复提到的那句话,都市环境下不正常是件很正常的事,生病了也不可怕,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会带点病,但是都有幸福生活的能力,不是吗?
能幽默平和地讲一件其实比较沉重深刻的故事,真的很考验功力,这部电影真的可以称为我人生电影的程度。
前三分之二夸张无厘头,后三分之一把坑圆回来。
四人的感情在细节处就能看出各自的归宿:简仁无法选择,芳芳能快速决策帮他选;穷富无法控制购买欲,又时刻受后天教育抠门不愿意花钱,沉迷a货的叮当正好与他臭味相投,既能省钱又能疯狂剁手。
他们的病各有千秋,与现在病态的购买表现无二,在平台推动下,每个月都有一次购物潮,同网购时代前只在春节前夕囤货不同,购物的便利间接增长人们的购买欲,问问身边人,不乏有觉得好看,买!
觉得有趣,买!
觉得有用,买!
实际买到真正实用的东西屈指可数的人。
物资条件改善,选择多,晚饭能从起床抓耳挠腮纠结至晚上回家,最后选择一开始的选择。
不管是何种心理疾病,药物治疗只是辅助作用,药物不是万能的,影片中芳芳吃了正确的药,购买欲依然难忍,依然做出了嫁二人的选择,期间有纠结有懊恼,最后在心理医生帮助下认清内心,坚定选择才有所改善。
同理其他三人亦是,辅助手段加上病人自身努力,病情才能好转。
影片有些细节让人深思如女护士在片中生了三个女儿,丈夫一直不在身边,一边照料女儿一边也要工作、继续怀孕,二十年后的今天依然没有改善,重男轻女、丈夫角色缺失、高压生活下年轻人等问题该如何找到出路?
都说选择困难症是因为穷 剧情比我想的多 但还是有点无聊最后的心理学术也没分析出来 一套乱的换新娘新郎但看的时候 我想到了小毛的话 他说喜欢和爱都是有时间的 找到合适的才最重要穷富和叮叮当一样喜欢挑便宜方芳芳和简任也更合适 一个选择困难症一个爱购物能为他当机立断就像他说的 穷富不喜欢她买东西而简任喜欢看她买东西的一样很多时候没有对错 找到了适合的才会一直对下去但 对的人又有那么好找吗电影的侧重点在于选择 而人生的难点才是如何遇到吧拼人品 还是看是否执着 都还是命不过买买买真的还是很开心的 虽然这样的开心很短暂但是在这个压力大的社会 人人都有点自己的奇怪 能找到让自己开心的事也是何乐而不为
超级购物狂方芳芳遇上同她一样患有购物狂症状的香港大富豪何穷富、有选择恐惧症的精神科医生李简仁、还有患上失恋创伤后遗症的丁叮当。
方芳芳、何穷富、李简仁和丁叮当,正如我们一样,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心理弱势区域——购物狂、选择恐惧症、全选通吃、不选不吃。
当这样的一群人碰到一起,喜剧之下,会擦出怎么样的火花?
被物欲遮掩真心的病症,又该如何治愈?
在孤儿院长大的方芳芳,原生家庭缺失、缺失自我价值感,以至于对物质抱有过度的执念。
成为了一个“什么都想要”的重度购物狂。
方芳芳面临着这样的选择失业三个月,刷爆十二张信用卡,还附带着一大推的私人贷款不要误会,她不吸毒,不酗酒,也不赌博不过,她是天生购物狂“出门挑穿什么衣服太麻烦了,不如新买一件吧。
”这是多少女人的心声,方芳芳把它变成了现实并不是因为有钱,而单纯是因为她无法抑制自己的购买欲望,购物对她而言就像是吃饭喝水上厕所一样,几乎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生理需求女人的衣柜中永远缺一件衣服,而方芳芳的购物欲望就像是这一件永远买不到的衣服永远停不下来,即便明知道不对,可就是无法控制所以她才决定去看精神科的心理医生
头脑清楚、思维缜密的医生李简仁,过分理智,考虑问题,过于长远、全面,瞻前顾后、顾虑重重,最终成为“什么都买不了”的选择恐惧症。
方芳芳的心理医生,他到并不喜欢消费,不过,他是一个严重的选择困难症患者,永远不要让他去做选择,因为即便是二选一的局面,他都会纠结到死,餐厅的点菜环节,简直就是他每天的人生噩梦,或许,他患上的不是选择困难,而根本是无法做出选择
富家子弟何穷富,后天教育是非常压抑的,进攻性本能受到了抑制,长大成人有了能力的时候,就会放开手脚去争去抢,养成“既吝啬又什么都要”的“分裂人格”。
和方芳芳一样喜欢乱花钱,而且作为大富豪的他也完全不用担心会遇倒破产的危机,不过,除此之外,他还争强好胜,也可以说是盲从,只要是别人想要的东西,他都会想要,不管自己需不需要,不过,这两个问题,加上他富豪的身份,好像都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但也不一定,因为他还有另外一个毛病,就是吝啬,是不是很矛盾,甚至有一点人格分裂,何穷富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混合体,有钱,却不舍得花,花了,也立即就会后悔
而丁叮当则代表的则是自卑的女性群体,因为失恋、失败,陷入了强烈的自我否定,极度匮乏的紧张感下疯狂购物、囤积,害怕“过了这村就没了这店”,“失恋创伤后遗症”严重。
她的问题倒并不是天生,而是失恋后的应激创伤,她也是个购物狂,但和方芳芳的喜爱名牌,高品味不同,就像是她的自卑,她只喜欢买便宜货和冒牌货,电影中对她的症状介绍是,低贱俗的购物狂
四人带着迷惘相遇,带着不确定对爱情、伴侣展开了啼笑皆非的“角逐”戏码。
婚礼当前,在资深心理医生的指导下,展开了一场看上去混乱无比,实则满是心理战术的“抢亲”闹剧,从而找出自己心中真爱的另一半。
“接新娘闹剧”实际上是在反反复复的得与失中,产生不同的心理落差之间,逐渐明白自己内心的真正需求。
但生活毕竟不如电影,我们或许没有那么多机会,去试探出自己或是他人心中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所以,当面临抉择的时分,请稍微慢下来一点,纵使生活自带戏剧化滤镜,但时间始终流逝不停。
故此每一个选择,都将为我们的人生带来一场无可回头的风暴。
很轻松,看过后也不会留下什么特别的印象。
谈不上要不要去电影院看,用来打发时间,我觉得刚刚好。
能从片子中的角色发现自己的影子,看的过程中,笑的时候,有点儿居高临下审视自己的感觉,呵呵。
自己以前对书呀、碟呀也有一种占有欲,呵呵:相信看帖子的豆友或多或少都有些"购[书|碟]狂"倾向。
笑过之后,引以为鉴,呵呵!
方,重度购物狂,消费观角度看,她的问题是,过于理想主义,不切实际的追求大牌,不考虑经济实力超前消费,又毫无理财能力,导致债台高筑陷入经济困境。
李是选择困难症,消费观角度看,他的问题是,太追求完美,考虑太多。
不管大小事物轻重缓急,在选择上做取舍,就会事无巨细的列举优缺点,再合理化选项,忽视了内心真正的需求。
何,毛病多不细说了,从消费观来看,就是盲从,利己主义。
自己不一定识货,又只想要好东西,不想吃亏,于是看到别人认为好的东西,自己就一定要得到,抢也要抢到,抢到了就后悔。
丁,毛病也多不说了,从消费观来看,就是价值观低下,只买便宜货。
爱买假大牌,大牌的打折品,满足虚荣心。
逛十元店买地摊货又是自卑心作祟,没钱就只想贪小便宜,爱囤货。
轻松
小小一个护士,能把LV的限量版包包集齐。这是在鼓励刷爆卡成为购物狂吗?而遇到的且对其倾心的两男人均身价几百亿,真是闹剧,越往后越闹!婚礼选亲的过程简直都是神经病啊!徐小凤演的心理医生心理本身就有问题!如今看这样的片子,何止是硬着头皮看的!
全片就在买衣服~
几近癫狂
不得不说我很难被香港的幽默弄笑的,可是这部影片我看的很开心,
无聊时候看的
看不大懂
这个我真的有点吐槽无力的 .
不错看
如果又是购物狂还是选择困难症怎么办呢,要命
香港人到底是有多爱吃两头鲍鱼啊= =
看这部电影足见香港女生对名牌包包的狂热。
最后那段真是绝了。
俺也想买。。。
四个疯子的故事
夸张
能当个没有后顾之忧的购物狂多好啊
大爱张柏芝
不晓得为何韦生要刻意把这类戏写得浅薄的决心何在……
看柏芝high得这么五彩斑斓~我都好开心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