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曼:沙漠之旅
Ingeborg Bachmann – Reise in die Wüste,女诗人情忘沙漠(港),英格博格·巴赫曼:沙漠之旅,巴赫曼的沙漠之旅,Bachmann & Frisch,Ingeborg Bachmann – Journey into the Desert
导演:玛加蕾特·冯·特罗塔
主演:薇姬·克里普斯,罗纳尔德·策尔费尔德,巴兹尔·伊登贝茨,卢娜·韦德勒,雷纳托·卡朋特理,马克·林帕赫,托拜厄斯·雷施,凯瑟琳娜`施马伦贝格,尼克尔·博森
类型:电影地区:奥地利,卢森堡,瑞士,德国语言:德语,意大利语,法语年份:2023
简介:奥地利诗人英格褒·巴赫曼与瑞士文豪马克斯·弗里施坠入爱河而又分手,为情所伤的她开启了前往沙漠的避世之旅。本片通过对巴赫曼与弗里施、德国作曲家汉斯·亨策、奥地利剧作家阿道夫·欧佩尔之间故事的交叉叙述,刻画了这位诗人从“为情所伤”到“追求意志独立”的女性自我觉醒过程。曾以《德国姐妹》拿下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导演玛加蕾..详细 >
三星半,中规中矩的叙事和剪辑,刻意模糊了时间和空间的缝隙,加上一些文学引文以保证传记特色。服装的转换让人流连于花团锦簇的表象(容易分散我对其语言本身的注意力),不过Bachmann最终还是回归了纯粹的身体。很可惜,并没有真正表现她在性爱之外的生活与其创作之间的联系,可以说是本末倒置。历史话语的缺乏就更不用说了,对观影门槛还是有所要求。光展示和Frisch的故事似乎是为了戏剧冲突,但其他的(不入流但47社?)作家并没有姓名,感觉到了一些Hierachie。有些德式幽默非常有趣,比如巴黎的朋友在得知Bachmann恋情的时候,吐槽Frisch是Don Juan和Biedermann(跟作品互文),比如4P的时候关上房门正好是4号房。但这些Witze仅仅是调味料,由于频次过于偶发而显得尤为珍贵。
在飞机上看得昏昏欲睡拍得好蠢但感觉人性也如此🚬
身体的欢愉就算解开内心束缚?以性欲的解放作为解放因为有毒的关系造成的人性压抑? 反正不是很理解 画面节奏各方面都很喜欢 但这个内核我接受不了
形式上挺美的,但可能要表达的东西太多,反而最后没有表达清楚,且容易产生误解。女主的演技也撑不起复杂的内心戏。
“法西斯主义是男女关系中的首要元素。”但这是女权主义的一个很旧的观点了。放在中国不过时,放在世界没必要拍。
是一部看完之后有很多话想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的电影。有很多我直觉上不那么喜欢、又无从反驳的部分,但它们真实到可以刺痛我,那种粗粝又尖锐的真实感让我沉默
心疼保罗策兰o(╥﹏╥)o
摆脱Frisch的控制是一段震荡的旅程,而沙漠之旅只是在终点附近的徘徊,废笔较多。
女诗人巴赫曼的数段情史,看着挺无聊。印象最深的是巴赫曼不允许男主在日记里记录他们之间的生活,以此避免自己成为他写作的素材……
工整的传记片,放好莱坞能提影后了。
挺闷的,看着比较无聊。
“婚姻制度不适合有工作、有想法、有见识的现代女性”
各个方面都很平庸,浪费了演技颇佳的女演员,也浪费了传主生平的好故事。
2023上影节 剧情有些平淡,画面很美,看得人犯困。
BJIFF2023-27对婚姻制度的观点,让观影中出现了掌声而异域俊朗小伙们被带进房间的一瞬间,又是一阵笑
和《时时刻刻》有诸多相似:受精神疾病困扰的女作家、英年早逝、三段情节平行交叉、困境都与男性/性别相关。像是把时时刻刻三人合成一人。但最终效果较差。女主的三个阶段/状态之间差别太小,平行交叉又很密集,直接观感是混乱。三个段落人物造型、拍法、视觉等没太大差异,从而让所有的跳跃显得都突兀。时时刻刻的魅力在于虽然是三人,但精神是连为一体的。这个片正好相反,实际是一个人,但三段比较分裂。其次是三段分别都写的不好,不仅缺乏必要的连贯性,表达也不够凝练,剧力分散、精神涣散、言之无物。给人感觉反而是女主面对感情不太成熟,没有真正表达出她的内心困境。最后,缺乏动人的诗意。偏写实的视角却没有抓住多少细节。大部分叙事通过对话完成严重缩窄了表意空间。整体视听调度也非常平庸,没什么特色。@Berlinale 2023
沙漠风光像是《遮蔽的天空》的情感变奏。《遮蔽的天空》女主则是在沙漠放逐自我迷失余生,而本片的女主则是在经历了一番情感挫折之后人间清醒,寻求自我救赎。本片作为传记片差强人意,作为爱情片更所谓一塌糊涂。无条件地被油腻瑞士男PUA,明明可以璀璨夺目,但却不断的忍让和接纳,这种与后面沙漠部分形成机械的反差,缺乏有效的情感过渡,使观感颇为破碎。
沙漠治愈之旅,远离动机不纯的“爱”
“婚姻制度不适合有工作、有思想、有主见的女性”,此句一出,现场响起点点掌声。将过去与当下用平行蒙太奇交织在一起,沙漠之旅
我好喜欢好喜欢的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