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切·格瓦拉传:游击队

Che: Part Two,切·格瓦拉传(下),切:39岁的告别信(台),Che: Guerrilla,Che - 2ème partie - Guerilla

主演:本尼西奥·德尔·托罗,卡洛斯·巴登,德米安·比齐尔,乔昆姆·德·阿尔梅达,马克-安德烈·格隆丁,罗德里戈·桑托罗,弗朗卡·波滕特,卡塔琳娜·桑地诺·莫雷

类型:电影地区:西班牙,法国,美国语言:西班牙语,艾马拉语,盖丘亚族语,英语年份:2008

《切·格瓦拉传:游击队》剧照

切·格瓦拉传:游击队 剧照 NO.1切·格瓦拉传:游击队 剧照 NO.2切·格瓦拉传:游击队 剧照 NO.3切·格瓦拉传:游击队 剧照 NO.4切·格瓦拉传:游击队 剧照 NO.5切·格瓦拉传:游击队 剧照 NO.6切·格瓦拉传:游击队 剧照 NO.13切·格瓦拉传:游击队 剧照 NO.14切·格瓦拉传:游击队 剧照 NO.15切·格瓦拉传:游击队 剧照 NO.16切·格瓦拉传:游击队 剧照 NO.17切·格瓦拉传:游击队 剧照 NO.18切·格瓦拉传:游击队 剧照 NO.19切·格瓦拉传:游击队 剧照 NO.20

《切·格瓦拉传:游击队》剧情介绍

切·格瓦拉传:游击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59年,切•格瓦拉(Benicio Del Toro本尼西奥•德尔•托罗 饰)与菲德尔•卡斯特罗(Rodrigo Santoro 罗德里格•桑托罗 饰)率领的游击队组织“七二六运动”终于推翻巴蒂斯塔政权,在古巴建立了新政府。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切和菲德尔在治国理念上逐渐发生分歧,最终他辞去政府中的要职,并放弃家庭和古巴公民的身份,再次投入解放第三世界的战争中去。 几经辗转,切来到玻利维亚,与玻利维亚全国解放军共同展开游击队革命运动。玻利维亚总统René Barrientos(Joaquim de Almeida 饰)得知切的到来,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消灭这个令人头痛的革命者…… 为了详尽真实再现革命家切•格瓦拉的革命岁月,美国好莱坞著名导演史蒂芬•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用了4个小时来描绘这位传奇英雄。最终按照院线的需要,影片被分...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默契第一季身心灵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绝对不可能~侦探・上水流凉子的解析~彼得卢然后,百合子就独自一人了半魔法圣杯神器:骸骨之城从天而降的一亿颗星星归来的玩命警探血色将至给19岁的我自己人狗对对碰头颅游戏我们是一群小小鸟多余的恩典猫与苍蝇尽情游戏四年一生虎胆龙威之迷惘拜拜母亲节风雨中国心乌龙鸳鸯智多星贝蒂的承诺圣枪修女穿着鞋子的贝壳马塞尔短信情缘爱在日落黄昏时青青子衿寂寞在作怪

《切·格瓦拉传:游击队》长篇影评

 1 ) 传奇革命英雄的故事

传奇革命英雄的故事。

《切·格瓦拉传》的下部。

时间有些偏长,需要一些耐心来看完。

毕竟是伟人传记类电影,不是好莱坞商业大片。

特效、剧情、演员阵容,当然并不出众,甚至不如题材类似的,由丹尼尔·克雷格主演的《反抗军》。

但是,《切·格瓦拉传》毕竟是一部写实风格的作品,主要依据切·格瓦拉著成的玻利维亚日记。

因此,本片还是很有历史参考价值的。

 2 ) 《切·格瓦拉:阿根廷》《切·格瓦拉:游击》:切格瓦拉的拉美地图

用了三天时间把这两部传记电影看完了。

第一部看的很痛苦,看了两天,中间也瞌睡过。

第二部一次看完,没有任何睡意。

很明显,第一部没有第二部更吸引人。

第一部讲述切格瓦拉在古巴的革|命|。

用一个美国记者的采访,插入切格瓦拉的回忆。

回忆他如何从一个阿根廷人变成一个古巴革|命|者。

如何与卡斯特罗并肩战斗,并取得最后的胜利。

整部影片拍得非常沉闷。

简直是一部流水账。

也谈不上什么情节。

就是一群战士在丛林中战斗,然后如何牺牲,以及如何得到人们的支持,再进行战斗。

没有戏剧冲突的电影,看的很痛苦。

只有在片尾进行城市中的巷战时,才看出一点紧张气氛。

才感觉到这真的是在革命。

第二部讲述的他在南美带领游击队,与玻利维亚军队战斗,最后被害的故事。

这一部就与上一部有很大不同。

既然有战斗,那肯定有冲突,自然有看点,能吸引观众。

所以,第二部我是一气呵成,一口气看完的。

不能说很过瘾,但可以真切感受到游击队的生存状态。

真实反应游击队的电影,不多见。

战斗进行的不是很激烈,但拍摄的很真实,游击队确实是如此进行战斗的,他们进行的并不是正规军队的大规模战斗。

两部进行比较,第二部要比第一部好很多,个人感觉,这是两个导演拍摄的两部影片。

传记电影,主要塑造的是人物,一般来说,要塑造几个人物。

《切格瓦拉》两部电影,就塑造了一个人物——切格瓦拉,其他人都是龙套。

看完影片,我觉得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信仰共|产|主|义|,坚持武装斗争,懂得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

其他的方面,编导并没有进行过多的描述。

可是我们的男主角的表演,没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对于这样一个角色,演员只需要面无表情就可以了。

没有看出他对角色有更深入的塑造。

通过这部电影,我们可以感受到很多东西。

拉美地区真实生存状态,他们的风土人情,他们的生活习俗。

还可以感受到更深层次的东西……切格瓦拉的失败有很多原因。

我个人认为,他犯了很多错误。

外国人到一个国家,要推|翻|该国家的政权,很难取得人民的支持。

他游击战的方法也不正确,他应该多看看毛泽东的书,跟我们伟大的游击战高手学习学习。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是一部西方国家拍摄的切格瓦拉传记。

这是西方人对他的诠释,很难客观的去评价他。

我在电影里面看到了一个西班牙演员,可以猜出主要演员都是墨西哥、西班牙、美国或者阿根廷之类国家的吧。

所以,这部电影只是从一个方面进行了记录,要想多了解他,还应该去找别的资料,比如古巴的,苏联的。

2010-09-30[切·格瓦拉传上集:阿根廷].The.Argentine.2008.BDRip.X264-TLF [切·格瓦拉传下集:游击队].Guerrilla.2008.BDRip.X264-TLF

 3 ) 朴素的纯粹的理性主义者

有的人奔波一生做了很多事情,有的人碌碌无为未着一笔,有的人在等待中坚持一个信念,有的人在挫折中实践唯一的信念……号称爱他的人很多,曾经千千万,曾经人们急切把他的挂在胸前背后,生怕有什么不符的地方被人嘲笑。

在这样热情的期待中,人们昏昏欲睡应付了这样一部电影,然后说太失望了,就算给自己曾经荷尔蒙冲动画上一个虚伪的句号。

时尚找到他,铺天盖地,在他走过的阳光大道旁边的羊肠小道上越偏越远。

有人说这是切的悲哀,我说切一直昂然屹立在阳光的方向,只是这个浮躁的时代给他穿上这样那样的花花绿绿,而浮躁的人们同样的虚伪,如浮萍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在抱怨自己流离的追逐而一无所获后,从未追问自己的信念是什么。

这不是切的悲哀,是人们的悲哀,是时代的悲哀。

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流水一般的纪实如陈年老酒,从浓郁的美洲弥漫到我的小房间直至心房。

电影让我产生了幻觉,本尼西奥•德尔•托罗已经不是本尼西奥•德尔•托罗,明明就是切,雪茄、气喘、简短的话语、坚定的眼神。

说自己是理想主义不难,做理想主义也不是那么难,难的是一辈子的坚持。

当革命来临的时候,我们会随着洪流一直走下去,或者我们怀抱理想,一路披荆斩棘终于收获胜利,于是我们安然自得的躺在胜利的成果上享受荣华富贵,认为这是应得的,于是忘记了当初的理性,于是抛弃了理想主义,于是豪言壮语也成了过眼云烟。

切取得了古巴革命的胜利,抛弃的不是信念、理想,抛弃的是胜利这个容易上瘾的毒品,拿起枪继续在革命的道路上前行。

理想虚无如空气,坚持或放弃存乎一念,没有什么惊心动魄,只是一件简单是事情。

任正非退役后,开办了华为,将华为打造成一只饥渴的狼,在国内夺城掠地,成为显然的老大,名声鹊起。

然而任正非没有就此停步,时时疾呼“冬天来了”,时时刻刻打好行军包继续前行,跨出国门,从亚洲、非洲、拉美到欧洲再到美国……理想主义从未过时。

我是个后知后觉的人,但还是庸俗的在潮流的尾巴上认识切,开始也不过将其当做一个时尚的符号,虽没有将他挂在胸前背后,却将一个发黄的军旅黄布包从大一背到大三。

随着逐渐深入了解,切慢慢深入我心。

当人们逐渐忘却的时候,心逐渐老去的我却想穿上有你头像的T桖表达信念。

有的人以为传奇应当是不平凡的活着,而你却用纯粹朴素执着追求理想谱写传奇有的人活着却死了,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

 4 ) 1967年,切在尤罗山峡

1967年,切在尤罗山峡峥嵘的山神追迫着他!

我的脚跟,再一次挨到了罗西南多的肋骨。

这泅潜者的孤独已经像海一样广阔,一样澄明。

连续十年,纯洁的疯狂引领他步向殉难地。

血在漂荡、在飞!

一颗子弹,咬噬着他勒紧的意志。

挣扎着,这哮喘病发的大陆。

野草纠缠着,哑默的岩石黑色闪亮。

1967年,我的灵魂正远游于西伯利亚的冻原……一路上布满了灰色的火星、余烬;天空散落着,肮脏的雨雪。

一棵树支撑着他,这归于土壤的力量,这圣.塞巴斯蒂安的孤独已经像海一样淼茫。

林枭划过阴冷的天幕太阳在高照吗?

哭泣他沉落的岛屿。

我的灵魂猝然被他痛苦的闪电打散,那遥远的潘帕斯高原……夏日的溪水,花茎的清香。

啊,一片黑暗,像一颗彗星向他逼近——1999年这是我写于10年前的诗,后来被改编加入诗剧《玻利维亚地狱记》结尾。

清明梦——致切•格瓦拉昨夜我代替你梦见,你曾怀抱那印第安小女孩,她早已长大、婚嫁,带着女儿,仍然祈祷、唱歌和哭泣,拿着你的红水壶接雨,在尤罗谷地。

昨夜我代替你梦见,你曾战斗那印第安施咒的下午,看不见的饿鸟和众天使扑翼,幽灵们不肯转世,仍点数自己骨殖。

在雨水中,在尤罗谷地。

昨夜我代替你梦见,鼓声仍然阵阵。

我愿小声击鼓至力竭而死。

我愿是你身边的“中国人”胡安•巴勃罗•张,在炮轰中碎裂了眼睛,再不落泪。

是的昨夜是中国的清明,我梦见这出卖你的美好世界,炊烟渐升,人们播种、编织、搓下玉米,在节日用彩带装饰曳地的裙裾,飞行在凛冽长风里。

2009.4.6.昨日下午在香港电影节看《切•格瓦拉》,看到切被捕前一刹,突然浑身冰凉,不觉间已经泪流满面。

夜有所梦。

这是早上醒来后写的诗。

 5 ) 天堂革命家

他是一个阿根廷大夫。

在墨西哥听从了一个古巴演说家的鼓动一同来到了那个前途未卜的加勒比岛国。

拖着哮喘的身子,他完成了革命。

如果故事这样结尾,那也之和千万个国家里发生的千万次政权更替没什么两样。

革命,然后权利再分配。

然而他却在大权在握的时候放弃了一切去了委内瑞拉,强迫着那里受压迫的人民接受古巴模式。

虽然古巴革命的成功并非偶然,但是玻利维亚的失败确是必然,毕竟古巴革命的领导者是一群古巴人和一个阿根廷人,而玻利维亚的土地上却是一个阿根廷人和一群古巴人在努力。

切想用同样的方法解放不同国家的尝试屡屡碰壁,一则是当地民众很难相信一个非本国力量组织的革命,二则政府也可以借鉴古巴革命中当局的失败经验对付游击队。

没有群众基础又没有隐蔽性,游击队式的胜利是难以维持的。

当哮喘再次的降临在丛林中革命者身上时,古巴的革命伙伴们正在享受革命的果实。

我们无法探知切坚持在各国革命的真实意图,无法追寻他的信念之源,但当他的血染红异乡的土地时,他不愧为南美乃至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家。

影片的最后,切在去古巴的船上远远看着卡斯特罗,作为一个外国人,就算是同生共死的并肩厮杀,或许也始终无法真正进入古巴人的圈里。

革命,也许只是切追求自我实现的方式吧。

所以切,到了天堂你也会继续革命吧。

 6 ) 嗯

1959年,切•格瓦拉(Benicio Del Toro本尼西奥•德尔•托罗 饰)与菲德尔•卡斯特罗(Rodrigo Santoro 罗德里格•桑托罗 饰)率领的游击队组织“七二六运动”终于推翻巴蒂斯塔政权,在古巴建立了新政府。

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切和菲德尔在治国理念上逐渐发生分歧,最终他辞去政府中的要职,并放弃家庭和古巴公民的身份,再次投入解放第三世界的战争中去。

几经辗转,切来到玻利维亚,与玻利维亚全国解放军共同展开游击队革命运动。

玻利维亚总统René Barrientos(Joaquim de Almeida 饰)得知切的到来,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消灭这个令人头痛的革命者……为了详尽真实再现革命家切•格瓦拉的革命岁月,美国好莱坞著名导演史蒂芬•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用了4个小时来描绘这位传奇英雄。

最终按照院线的需要,影片被分作两部分上映。

本片荣获2008年戛纳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并获得金棕榈奖提

 7 ) 一部关于“人”的史诗

《切.格瓦拉》:一部关于“人”的史诗文/廖伟棠1955年,切.格瓦拉在墨西哥结识卡斯特罗,彻夜长谈。

下一个镜头就是一年后墨西哥湾迷乱的浪花,切.格瓦拉靠在运载古巴革命者的“格拉玛”号船舷上久久沉思——四个小时后,电影的结尾又闪回了这一幕,浪花依然迷乱甚至过度曝光。

而上一个镜头,是切.格瓦拉的尸首被绑在政府军的直升机上,掠过玻利维亚的山谷,阳光灿烂,谁也忘不了,平静的绿林下,曾是围困他的地狱。

开头和结尾——剧情的透露我到此为止,我想说的仅仅是,开始时他尚有卡斯特罗等八十一人与他踏上远征,最后他孤身一人,他的战争既是少年大卫对巨人歌利亚的战争、也是他与自己一个人的战争。

电影百分之九十篇幅着墨于前者,以致于可以作为一部不辜负千万美元投资的战争巨片来观赏,但是百分之十极其克制和隐忍的对后者的表现,为战争的残酷染上了一层超越性的荣光,也使这部好莱坞制作能成为一部史诗式的悲剧。

的确想不到Steven Soderbergh可以如此现实主义——也许他终于明白了越真实越超现实这个拉丁美洲式道理,《卡夫卡》中残存的表现主义印记在这里被现实细节磨光,却渗进了骨髓,切.格瓦拉的游击队在犹罗峡谷中最后一战时凄惨得如来自另一世界的零星鸟啼、以及那一两个长度不超过十秒的主观蹒跚的镜头,一下子纠结起前面三个多小时的压抑,转换成泰山欲倾的巨力向你压下来。

我承认那一刻我突然感到浑身战栗,不觉间竟然泪流满面——因为我们陪伴切.格瓦拉经历了他的地狱篇。

两个小时带着种种牺牲迈向古巴革命胜利的上集,紧接着两个小时带着更直接的牺牲迈向个人死亡的步伐,前者场面转换眼花缭乱,却让人感到沉闷,后者在狭窄山谷作困兽斗,忍耐的时间越长却越让人感到急促如心脏狂跳。

观众的心理速度跟上了切.格瓦拉挑战自己肉身极限的速度。

Steven Soderbergh用目不暇给的镜头切换配合明亮环境下的浅景深,成功地营造出游击战中充满不可知因素的噩梦氛围,我们不时看到焦点外的世界如幽灵一样向镜头飘来,迅即又落回实处,这种一张一弛的节奏也像极了切.格瓦拉在遗着《玻利维亚日记》里记载的战争,还有隐藏得更深的切.格瓦拉的内心:孤绝的意志在痛苦中咬牙、冲突。

可以说没有上集《阿根廷人》对胜利的现实主义还原描写,我们不能从那个英雄符号中寻找出作为一个人的切.格瓦拉;但如果没有下集《游击队员》对残酷的失败所作的抽丝剥茧式提炼,我们亦不能在这个悲惨的死者身上寻找出圣徒的面貌——正当切.格瓦拉哮喘加剧、摇晃着骑马穿过光影斑驳的丛林时,一刹那逆光中我们看见他的面容圣洁彷佛不属于现世。

随即他堕马、发狂刺伤马颈等镜头又把我们拉回绝望的现世。

“正因为近则愈小,而且愈看见缺点和创伤,所以他就和我们一样,不是神道,不是妖怪,不是异兽。

他仍然是人,不过如此。

但也惟其如此,所以他是伟大的人。

”鲁迅如是说英雄,Steven Soderbergh也懂得这道理,正是一个并不完美的、混杂的切.格瓦拉,反证了被萨特誉为“二十世纪最完美的人”是可能存在于我们身边的。

这时再回去看上集的混杂也觉得明白了,与四年前Walter Salles《摩托车日记》相比,《切.格瓦拉:阿根廷人》更少浪漫化,前者回避政治冲突、只作感性提示,后者麻利地切入革命时期和后革命时期的纠缠,历史历历在目,提出足够的问题让观众反思——一如下集的失败亦是一个巨大的问题:为什么你要拯救的人偏偏要叛卖你?

这是悲剧英雄必然的宿命吗?

现实与神话往往表面巧合,实质呢?

Steven Soderbergh并没有神话化地处理这些关键的时刻:游击队做梦一般走进河水中,埋伏的枪声大作,出卖游击队的农民罗哈斯脸上现出一个最平凡、最正常的、人的表情,而正是这“正常”令我们陷入最痛苦的疑惧之中。

罗哈斯这一张脸,和不久面对死亡的切.格瓦拉的那一张脸,竟然都属于人类之脸。

切.格瓦拉的临终遗言中有一句,Steven Soderbergh的版本与一般传记流行版本不同,当政府军士兵问切.格瓦拉是否相信上帝的时候,传记说切.格瓦拉回答“我个人倾向于耶稣”,而电影里切.格瓦拉说:“我相信人类(Mankind)”。

电影里的切.格瓦拉,是人,不是神,但是一个配得上人之称号的人;电影里的女游击队员塔尼亚,是人,因此会在说及失去联络的切.格瓦拉时痛哭、在最后一役穿上美丽的衣服。

这是一部关于人的电影——正是在缺乏人的现世,这些真正的人才被异化为“神”。

 8 ) 悲剧性的伟大

看这电影之前,只知道切就是无数人T恤上的一个头像,对于其经历一无所知。

看了电影之后,对切的认识依然仅仅只是一个大致的了解。

切之所以被后人记住,不是在于他对队伍战略战术上有多正确的领导,也不在于他取得了多大的胜利。

而是因为其信念的坚定、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纯粹。

上部中在古巴的斗争也没有出古巴革命领导者的“运筹帷幄、高屋建瓴”,下部中的游击斗争就更不要说了。

从电影中也可以看出切在当时其实是没有什么号召力的,不然不会只有那么几十个人跟着他打游击。

这也许就是其悲剧性的结局的根本原因吧。

不过正是因为这个结局的悲剧性,才彰显了切作为个体的人的伟大。

 9 ) 玩脱的非线性叙事,玩命的游击队队员

索德伯格的非线性叙事我们都见识过,不过这次感觉玩脱了,碎片化过于严重。

如果你对古巴革命和切格瓦拉不了解的话很可能看得云里雾里。

好像格瓦拉一拍脑袋就上格拉玛号了,几十人的游击队莫名其妙就发展壮大了,有美帝撑腰的巴蒂斯塔政权谈笑间就灰飞烟灭了,网红格瓦拉转眼又跑到联合国大会上舌战群儒了。

下集更狠,格瓦拉从1959年七二六运动胜利到1965年刚果游击战失败的诸多经历都直接无视,改名换姓再婚生子的他突然就空降玻利维亚的山区丛林中了。

虽然时间线没有再跳来跳去(代价是让上下集感觉像是不同人拍的,缺乏艺术上的连贯性),但导演仍然拒绝做任何背景介绍,宁愿花大篇幅表现游击队日常生活的艰辛也不愿交代前因后果。

诚然,以格瓦拉的丰富履历4个半小时的片长是远远不够说清楚的,可是这样剥离上下文的人生片段图景实在很难让观众走进人物内心。

格瓦拉被(萨特)称为完人,被与玻利瓦尔并论(在南美乃至世界各处闹革命),被比作耶稣基督(放弃高官厚禄去“拯救”黎民苍生),甚至被很多玻利维亚人供为神明(尤其是其死亡地附近居民);但他也有暴力冷血的一面(古巴建国后主持清算),被指医术不精战术拙劣(除了跟卡米洛等一起攻占圣克拉拉外,其实鲜有胜仗,所以本片的选材就有问题),周恩来评价说格瓦拉主义实为冒险主义和拼命主义。

我不期望一部影片能让我们认识真正的格瓦拉,是纯粹的理想主义还是另有隐情,是坚定地共产战士还是热衷战争,但好歹能给出可供思考的线索和依据。

可惜就像本片纪实风格的镜头一样,我看完只感觉头晕眼花,捉摸不定。

 10 ) 观《切·格瓦拉》有感——谈理想、道德与时代价值

我之前对切·格瓦拉的了解并不是很多,选看这部电影,一是想更多走进这位传奇革命家,二是切曾到我家乡的糖厂考察过,也算是有缘。

这部分上下部,长达四个多小时的传记式电影,以纪实叙事的手法,讲述了切从与卡斯特罗相遇领导古巴革命到玻利维亚的失败与逝世这一段波澜起伏的革命生涯。

它使我对切的革命理想、人格魅力有了更深的感悟,也同时对中国青年的理想、社会的精神道德有了更多的思考。

自1967年切遇难以来,全世界的人们至今仍然怀念他。

他那种英雄色彩的,悲情的人物形象,理想主义加浪漫主义的革命行动被无数青年膜拜。

虽然自由化思潮早已席卷拉美大陆,但切革命斗士的光辉形象始终没有褪色,反而形成一股影响巨大的社会思潮。

我认为,切已不单代表一种革命理想,人们对切的态度更体现了他们价值观念和情感的多样性。

各国的青年们或许有不同的价值观,但他们都以切作为自己崇拜和模仿的偶像,以此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先来谈切的思潮及它主要的价值观。

切的思潮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风云一时,并孕育出丰富的内容。

它对亚非拉的民族解放、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种思潮的理论基础为切主义。

切主义是系统的一套关于拉美革命运动的理论,从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不仅有切本人的思想,还包括卡斯特罗,德布雷等人的思想和理论。

其主要包括社会主义革命论、大陆革命论、游击中心论、革命输出论等内容。

他们认为,古巴革命胜利后,美帝、大庄园主和大资产阶级与拉美人民矛盾更加尖锐,反帝反资的条件已经成熟,使得拉美会爆发超越国界的第二次战争。

但由于敌人力量强大,单一国家取得革命胜利困难,应该用人民的力量予以联合。

拉美国家在语言、文化、阶级上有共同性,决定了大陆革命会同时爆发。

革命的方法是武装起义,开展农村游击战,通过扩大政治影响,吸引更多民众参加游击队,直到夺取全国胜利。

可看出这点与我国枪杆子里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是比较像的。

可以说切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拉美革命的发展,但也对革命形势和阶段产生了错误估计。

特别是所谓游击中心,不信任群众,脱离群众,没有党的领导,这样游击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切的伦理价值观是思潮中最重要的内容,贯穿了他整个思想的主脉,支持着他的革命理想和行动。

正如电影中卡斯特罗说,切最伟大的正是他的道德价值观和觉悟。

人道主义精神是其思想的核心和灵魂。

他在研究《资本论》后指出,马克思学说强调以人为基础,研究人类解放的人道主义思想,具有彻底解放受压迫民众的远大志向和彻底革命精神。

他说:“必须拥有炽烈的人道主义、正义感和真理信仰”。

可以说,这种人道主义被切用理想主义的革命精神和行动完美诠释了。

而为理想奉献一切的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切身上最闪亮的魅力所在。

他本属于富裕阶层,20多岁从医学院毕业,却在游历美洲大陆,目睹拉美人民苦况后毅然决心为“我们的美洲”和解放事业奉献一切。

他是一个具有多面才智的伟大实干家,紧密联系基层群众,深入到他们中间落实党和国家的政策。

他与普通民众一起在工地义务劳动。

他放弃古巴高官职位,奔赴其他国家开展武装革命斗争,并身先士卒,冲锋陷阵。

卡斯特罗评价道,他是最伟大、最特殊和最无私的人之一。

接下来谈思潮对青年的深远影响及时代意义。

切之死震惊了六七十年代的青年人。

彼时正值西方经济腾飞的黄金时代,催生了所谓“垮掉的一代”,切应运成为理想主义的代名词,正所谓“切,就是革命、乌托邦和青春的同义词”。

青年运动者用各种方式纪念他。

拉美学生把他看成是国家英雄,各国学生运动以他为旗帜。

随着全球化发展,他的影响更深入第三世界国家,成为全球性的精神偶像。

对中国青年而言,他也并不陌生。

他曾两次到中国访问学习革命经验,并且非常崇拜毛泽东,公开说毛泽东思想是他游击战理论的来源。

国内对他的评价有由贬到褒的过程,但他的名字和思想却是广为流传了。

现在青年人喜爱切,不一定是对其思想有深入了解,而可能仅仅是觉得酷,作为一个标新立异,反叛而真诚的文化符号存在。

切的形象出现在戏剧、歌曲里,出现在T恤、打火机、海报上。

他不单代表一种革命理想,而成为时尚符号,融入到中国的大众艺术和文化中。

这体现了当今青年思想多元化和坚持主流价值并存的趋向。

最为重要的是,切为了自己的信念去斗争,为多数人的公平正义牺牲自己,这种带有浪漫主义的精神和革命行动,使得中国青年把切视为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革命者。

可以说他是崇高精神的象征,能作为一个非凡的榜样永存心中。

他所说过的话,仍时时激励着年轻人为理想去行动。

那么我们中国青年该如何正确对待切的思潮,并以此引领和指导我们的理想和价值观呢?

一句话,批判继承。

首先,我们应该树立远大理想,不断提高自身精神境界。

理想对现实的人生起着价值引导和精神动力的作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理想,当代中国青年是这一历史重任的承担者,应努力发挥自身主动性、创造性,以远大理想为精神动力,并把它贯彻到生活与工作中。

切的思想和行动折射出一种道德上的圣人理想,与马克思主义倡导的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人的自由解放是一脉相承的,我们能从中学到很多。

其次,我们要脚踏实地,使理想具有实现的可能性,避免盲动与幻想。

个人理想的实现是以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为基础的,我们必须脱离仅仅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而要立足实现国家民族复兴的历史需要。

切的思想和行动中,带有非理性的、浪漫的成分,将个人理想主观化,脱离实际,难以实现,这也是他离开古巴后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青年应充分考虑个人理想与自身条件、现实环境的联系,否则理想也会变成幻想。

最后,我们处在消费主义时代,要不断丰富精神世界,避免价值观偏差。

市场经济繁荣的当下,物质的极大丰富催生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歪风邪气。

切的形象沦为消费符号。

很多年轻人并不了解切的经历及其思想,仅仅觉得酷、时尚,这种消费主义使得人们心灵越来越空虚,容易迷失自我,成为物欲的附庸。

总的来说,在人们文化生活繁荣,价值取向多元的当下,庸俗主义、消费主义的毒瘤日渐膨胀,自由化思潮、境外势力无时无刻不在对我国造成侵蚀,这使得很多人的价值观出现严重扭曲,社会也泛滥着一些歪风邪气,疫情期间的种种魔幻事件足以暴露这一点。

在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道德理想受到忽略,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切所代表的的理想和价值观就能存在和发展。

呼吁切的精神的回归,具有重大的意义。

切是理想主义当之无愧的代言人,他的思想是人类进步思想的宝贵财富,能为广大中国青年带来正能量,极大推进精神文明的建设与进步,应使之成为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的一部分。

《切·格瓦拉传:游击队》短评

6分,太冗长了吧,耐心不够了。

5分钟前
  • 老罗
  • 还行

有点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人物都没塑造成功

7分钟前
  • 白胖饺子
  • 还行

略显杂乱,成功的传记片。字幕看的我相当凌乱。

9分钟前
  • Caselnes
  • 推荐

可能不会去看第二遍了。太揪心...

13分钟前
  • 晃豆豆
  • 推荐

很遗憾,没有重现最后的瞻仰,不过我相信索德伯格是故意的,他不希望格瓦拉被当做神。

18分钟前
  • Quentin
  • 推荐

传奇革命英雄的故事。《切·格瓦拉传》的下部。时间有些偏长,需要一些耐心来看完。毕竟是伟人传记类电影,不是好莱坞商业大片。特效、剧情、演员阵容,当然并不出众,甚至不如题材类似的,由丹尼尔·克雷格主演的《反抗军》。但是,《切·格瓦拉传》毕竟是一部写实风格的作品,主要依据切·格瓦拉著成

22分钟前
  • lgowen
  • 还行

7.6/0.4万 【IMDb6.9/3.3万,预算4000万美元,北美票房74.8万美元,全球票房863.8万美元】

23分钟前
  • 安心
  • 还行

这一部的节奏有点谜了 感觉不需要两个小时表达游击队的混乱 7/10

27分钟前
  • Catete
  • 还行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28分钟前
  • catch22
  • 还行

悲凉

32分钟前
  • DirtyCAT
  • 推荐

平凡的切格瓦拉

36分钟前
  • Carl
  • 推荐

對背景不甚熟悉,所以看的有點吃力~最後切被處決那一幕,鏡頭切成主觀鏡位,很像盧貝松《終極追殺令》裡Lion中槍倒下。

39分钟前
  • Jason
  • 还行

那个倒下的主观视角,就像子弹打在自己身上

42分钟前
  • Grey
  • 推荐

坚定的理想主义者的终点大都殊途同归,不知道玻利维亚丛林的一声枪响,政府的官方声明会不会是这样:一小撮有组织,有预谋,别有用心的境外反动势力……

47分钟前
  • 穆先生.troj
  • 推荐

理想主义者的悲歌

51分钟前
  • MissXtotheO
  • 力荐

这一部分是在说,切的后半生的辉煌,就是因为他放弃了优厚的生活条件。还有一个启示是说,不是谁革命都能成功的。切的死固然伟大,然而那些刚刚训练出来第一仗还没开枪就被击毙的士兵来说,他们的死是否一样伟大呢?我认为是的。

52分钟前
  • M·贺六浑
  • 力荐

导演为了求客观让格瓦拉伴随着欧洲古典音乐跳了一段曼波探戈,比较失望。但是有些情节很写实,比如格瓦拉逼着游击队员学习,说文盲的国家容易受骗;日常生活中为了解释“腹语人”不是骂人话要花掉大量时间,一边放不愿意打仗的游击队员回家,一边辱骂他们是胆小鬼,这个很写实,比战斗中对着电话筒说“打!给我狠狠地打!”更有力量。

54分钟前
  • 欢喜陀
  • 还行

美剧里大部分的拉丁大熟脸基本都在其中咧~

56分钟前
  • 香蕉鱼
  • 还行

最后的音乐很美

58分钟前
  • 可可
  • 还行

未看完,卡碟Mark。

60分钟前
  • 乔小囧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