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的郝回归,碌碌无为做着一个平凡普通的大学老师,喜欢多年的女孩也不敢告白,当回到1998年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要改变年少的自己,他逼着大志戒掉游戏,让他认真学习,帮他和微笑制造机会…想过很多要改变的事却发现过去和未来紧紧相连,无论怎样结局都无法更改。
但在这些稀里糊涂的过程中,郝回归渐渐明白也许结局是注定的,可是过程千变万化,真正要改变的是面对这些事时以什么心态来对待。
小武因为家里卖豆芽的父亲病倒,要撑起家庭而决定退学,从前17岁的郝回归埋怨朋友半途而废,不理解他退学,两人之间的友情在离校那天未有的告别留下隔阂。
37岁的郝回归告诉大志和小武“你们是朋友,只要认定就不会改变”。
小武拖着沉重的车被上坡困住时,叮当,大志和微笑都出现在身后帮他推,那一刻,仿佛看到友谊在闪闪发光。
关于爱情,剧里有bg和bl(较为隐晦)两条线,大志总是绕着微笑转,为了逗她笑扮丑,召集大家一起跳舞给她看,明明很喜欢却口是心非以至于这么多年都没告白,也许是男主对于感情太迟钝,女主的喜欢含蓄而纯粹,他没有领悟到,也许就是因为他对感情太迟钝,所以没有注意到陈桐的暗恋。
虽然很多人吐槽大志调皮讨厌,可是如此优秀的女孩和男孩都喜欢他呀。
17岁的大志没有见到姥爷最后一面,37岁的郝回归终于在这个时代以另一种身份见了姥爷最后一面,他才知道“原来我失去的是我姥爷,我妈妈失去的却是她的爸爸”,原来一直坚强的妈妈见到爸爸后也会趴在他的肩头说她没有爸爸了… 曾经十七八岁的我们因为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做过很多错事,无意间说的气话伤害了亲近的人,这部剧给了我想象中弥补遗憾的机会,如果能回到过去,我也希望能再见我爷爷最后一面,好想他。
我在未来等你 (2019)8.32019 / 中国大陆 / 剧情 / 薛凌 / 李光洁 费启鸣
我给这部戏的原著小说写过书评,也算是原著粉吧!
当时听说会改变成电视剧的时候,其实没敢抱太多期望,毕竟你懂的,现在都什么时代了,谁还看青春片?
这几年的青春片,几乎每一个都糊的连妈都不认识。
我们长大了,青春片,以及所有和青春有关的东西,都好像臭抹布一样,避恐不及。
最近做了一个腹部的手术,大夫提醒我不能剧烈运动,最好不到久坐,防止腹压增高,把伤口崩开,然后我就把一边渗血的刀口外面敷了一个纱布,绑了一圈弹力带,坐了一个半小时的地铁,去了新片活动现场。
然后在那里硬是坐了三个多小时。
我其实算不上什么真爱粉,我只是想看看,看到从文字变成影像,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心境。
故事内容,我看别的小伙伴已经说了,这里就简单概括一下:郁郁不得志的屌丝青年郝回归,在自己的假婚礼上遇到了自己的初恋,几乎是人生所有的不堪到了一个顶峰之后,他意外地在玩游戏的时候穿越回了自己的17岁,和其他穿越小说不同的是,他没有变成17岁的自己,他变成了17岁的自己的【班主任】嗯,这个有点奇葩的,超越了什么平行空间,什么时间旅行等等一系列的理论的设定,从一开始是吸引我看原著的点。
当然,作为一个中年男人,最打动我内心的是,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一次,我会怎么做?
不过你也别以为一个穿越了,带着后半生记忆的【我】,就能改写自己的【前半生】,嗯……怎么说呢?
你自己想想,如果现在那你穿越回去,遇到17岁的你自己,就你那时候的吊样,你是会好好和他讲话,还是揍他一顿?
或者说……你好好讲话,过去的你也未必听。
很多事,即便回到过去,也未必能改变,因为成长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也就是这个过程,变成了这部戏最好玩的矛盾点,【我对我自己的改造】,这个剧一不留神就容易变成逗比型作品,再不留神就容易变成【纯怀旧型作品】。
喂!
怀旧这件事,都是中年人干的,但中年人都不看青春片的。
因此一开始我不是很看好小说改编成电视剧,怕变成夏洛特烦恼升级版,或者是一惊一乍大呼小叫的日韩混合版,而事实证明,它都没有。
没有炫技,甚至都没什么烂片的气息,几个主演都是新人,却给出了诚意、自然、发挥到位的演技,不做作、不偶像、不韩剧、不日式。
活动上听刘同说,选角色的时候,一度因为主演费启鸣是抖音网红,而一直想放弃他,甚至让他试了两次戏,才最后定下了,我想决策的艰难和风险也的确是有考虑过的,而他自然的演技,甚至有点小井柏然的长相,也真的是成为了我本次看片的一大享受。
对于国内的电视剧而言,剧本好,基本上是成功了百分之五十,如果演员选对了,差不多成功了百分之七十,那么剩下的百分之三十,就是导演对演员的激发,对剧本的理解和呈现,甚至是导演对自己的要求。
小说里可能寥寥几笔,十几个字,但对导演来说,可能是一天的布景,八个小时的拍摄,还原原著之外,如果导演还能加入自己的手法,那真的说明,导演是用了心的。
开头李光洁的一些对镜头讲出内心OS的巧思,甚至是刘大志一些预想,但后来真去实现了却发生反转的小情节,真的是蠢萌又有趣,看得出导演有心了。
这里分享现场活动的两个小细节:一个是刘同讲到当时去邀请李光洁,因为太紧张了,所以提前喝了一大杯酒,所以见到李光洁的时候,他有点醉,但已经很坦白和放松了,于是他说,我怕你看不上我们,我怕你不乐意拍这个青春剧,我怕你拍了之后又随意的改剧本。
在那一刻我觉得挺心疼的。
我一直以为他是青春光线副总裁,出版圈的宠儿,应该很有优越感才对,投资的影视剧有眼光,作品改编的电影也大卖到不行,但我没想过他在影视圈依旧把自己放得这么低,依旧会紧张、忐忑、担心。
李光洁后来回应说,刘同的这一番话,把他想要说的所有的理由都堵死了,就在那一刻,他想试试看,据说那天他们喝了两瓶酒,其他的,他都不记得了,只记得刘同在洗手间狂吐,却一直说,我没事。
有太多的【我没事】,被之后的光环所掩盖。
另外一件小事是当时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到场的一番发言,然后刘同有些哽咽了,有些事,即便你努力了,做到了最好,但如果没红呢?
没想象的那样呢?
说到这里的时候,刘同说,那就说明我们自己做的还不够好,我们还可以自我反思,我把我能做的都做了,如果这还不行,那我也只能接受,然后,再来!
导演和副导演在现场吐槽刘同在片场很爱哭。
我也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他开始变得爱哭起来,以前印象里他都是冷静客观,目标性强,有极大的说服力和感召力,这样的人突然有一天开始,很容易伤感,容易泪流满面,我也很想问问到底是发生了什么。
直到那天活动当天,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我们总认为温柔是一种软弱,却从未想过,也许温柔也是一种力量。
我们总觉得哭了,流泪了,就是丢脸的事,可当一个人能接纳自己的丢脸的时候,或许也正是说明这是他强大的开始。
我从没问过刘同,为什么对青春片一直情有独钟,到底青春,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
当天李光洁说,我曾经自认为是一个没有青春的人,因为我的青春回忆不值一提,我当时心想,对啊,谁的不是这样呢?
我想我之所以不乐意去怀念青春,是因为我的青春里除了烦恼、迷茫、困惑之外,好像啥都没剩下过。
谢谢刘同,用他的柔软,帮我们记住,青春里还有朋友,有虚荣,有懵懂,有痛苦,有做不完的考试题,也有忘不了的好吃的,有一个恨铁不成钢的妈,也有一个督促你进步的好老师。
在教育压力,一切向学习看齐的时代,我的青春里除了考试,除了担心,除了距离高考还有多少多少天,除了做题复习,还有校门口好吃的蒸鸡蛋,还有每天早起时候的学校慢跑道,还有食堂每周四才有的好吃的丸子,以及至今都记得的小伙伴。
我们的青春被压抑住了,然后在自我内心里扭曲,埋葬了。
希望,小说,电视,能变成了打开的钥匙。
透过这个小小的时光隧道,我真的不知道,40岁的自己如果看到17岁的自己,我要对他说点什么……大概唯一能说的一句话就是:请相信你未来会长成为一个很不错的大人,哪怕起步晚一些,哪怕波折多一些,只要你往前一步一步走下去,就会变成你想要成为的样子。
我在未来等你。
这部剧,不知道刷了多少遍。
原因很简单,共鸣太多。
可惜的是,我不是剧中的刘大志,而是陈桐。
几近相同的桥段在我的青春里,扎扎实实地演绎了一番。
略有差别的可能只是我没有剧中的陈桐那么学霸、没有那么阳光、那么帅气、当然也没有那么阔绰的“捞汉”资本。
但是,作为“低配版”陈桐,还是被剧中人生生的撕裂出一条条伤口。
在我的青春里,和陈桐一样,我小心翼翼的控制着我和“大志”的距离。
我们演绎了“大志,你转笔转的真好”、“用我的衣服擦擦汗吧”、“鞋送你了、我妈和我姐买重了”、CD机无限期出借以及无所畏惧大胆“背锅”的桥段。
除了没有替“大志”挨地痞流氓的那一记闷棍,恍惚间我竟不能分辨自己的青春和陈桐的青春有什么差别。
我和陈桐做着一样的事情、小心地维持着“大志”的自尊心。
想靠近,却不得不表现的很疏离,更不敢展示自己的内心。
无数节文化课上的遥遥偷望,绝不敢替换成一次近距离的凝视。
无数次并肩,却觉不敢将手臂搭上你的肩头。
因为我始终坚信、即便我的当真“暴露”在阳光下,也坚决不能让别人知道,我喜欢的人就是你。
帮你追“微笑”的时候,是我青春中最难以磨灭的记忆。
你闭着眼枕在我的腿上,我有一搭没一搭地回应着到底应该在“微笑”生日上送什么样的礼物、又该怎么才能把你的“微笑”约出来。
那个春日的下午,阳光从教室的右侧照射到咱们的身上,荒废了几个小时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现在想想,或许要说声抱歉,不是那天精神不集中,而是我在抗拒。
抗拒思考如何帮你去追女孩、同时也抗拒着内心中那弯下腰,就能亲吻到你嘴唇的冲动。
我想我会永远记得那个午后温暖的阳光、那个躺在我身上的少年,那是我离你最近、却又感觉最远的时候。
但是,我也不像陈桐。
我没有郝回归,没有人告诉我,秘密能分享给别人、也没有人告诉我,我不该隐藏自己、享受更自由的人生。
高考结束后,你如愿进入你的学校,那个“我姨送给我的篮球”是我攒了很久零用钱买的,是最好的那种。
那一脸轻松的送别,也是我送给你的分别礼物。
再回首,青春六年,正如歌曲中唱的一样,在“迷惑、失落、犹豫、寂寞”中一次次吞下晦涩的爱恋、一梦蹉跎。
现如今,三十好几的年纪,再看到17岁的陈桐,竞有那么一种冲动、几次三番想要告诉你,从年少至今,让我始终醉梦交错的人,是你。
37岁的郝回归,20年后,读懂了17岁的陈桐。
那么,37岁的你,20年后,有没有读懂17岁的陈桐?
从开篇来看作为一部校园青春剧以那样的方式开头直接将本该属于这个剧的观众拒之门外,很多人喜欢拿这个和夏洛特比,很不客气的说夏洛特的受众年龄层次还是要比这个戏来的大一些,而后这是穿越青春,情感共鸣为主要设置,夏洛特是一个纯喜剧设置,剧和电影的受众有着本质上的差别。
而后该剧没有将穿越做好啊,穿过去就活在当下,嫁鸡随鸡,那这个高概念设置何用?
只为了给一个台阶那就太浪费了,关于穿越,设置在1998年这个档口并没有和大时代背景紧密挂钩让人相信,感觉在虚构的世界里穿越,这是会让观众产生错觉的,男主穿越回去的台阶是什么,就那么从天而降,大家欣然接受了。
回归和大志都喜欢微笑,那情感触发是不是变成了两个相同的人去喜欢女一,雷佳音诠释会比李光洁讨喜,片头和音乐还行吧
从这部剧拍摄起,我就对它满怀期待。
我也正经历着各种选择,决定。
在最容易犹豫的年纪,我反复煎熬着,思考着。
人生究竟是什么?
我的人生将如何演绎?
我深知,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可迷茫的青春,总让我空有一身斗志和力气,自我怀疑时不时地推翻我一切小心翼翼冒出来的信心。
偶然间听见这部剧的消息,我发现,剧中的主人公跟我有一部分类似之处,我对这部剧的关注开始多了起来,在此期间内,我的自我定位,人生目标,追求也越来越明晰。
我们都在成长,无力改变环境,就改变自己。
在过程中,多主动追求,找解决的办法,也别急躁,要知道,你,一定会在未来等我!
这部剧在我的家乡郴州拍摄,我从来没有去凑过热闹。
这熟悉的场景,这情怀,都在我心里。
希望以后的我,被我喜欢。
最近一直处于迷茫期,不知道到底该做什么选择,该干什么,听了同学的推荐,便看了。
确实和很多国剧不同,这样的剧看了开头猜不到结局。
以前总希望未来的我可以告诉我该做何种选择,现在看来,未来的我们如果真的会回来,那定是因为此时的我们过得不好,有着太多的遗憾和不知所措。
如若这样,我倒是不希望未来的我回来找我,至少说明此时的我可以过得好,可以走的很好。
迷茫时的我总是羡慕那些工作稳定,有着自己小日子的人,深度怀疑自己读那么多书,上那么多年的学还是会迷茫,不知所措,为什么当初不安安稳稳的毕业,在小县城工作,结婚生子,平平淡淡的过一生。
但是当我清醒的时候,我才知道正因为曾经的我不断努力才会让我的未来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更多的可能,虽然这个过程会有些辛苦,但是正是这样,人生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只有曾经的我过得好,做得好,未来的我才会变得更好。
就像此时的我,面临着人生的另一个转折点的选择,我不知道该怎么做,上了那么多年学,读了那么多书,在此时觉得毫无作用。
但是不管怎样,当当下权衡做出的决定就是最好的决定,只要尽力了,未来的我也不会责怪现在的我。
曾经的我那么努力,未来的我一定舍不得责怪她。
“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不要再责怪自己了。
”
时常在想,人这一生,无法实现自我的“公平”,年轻时拥有青春朝气却没有阅历,年老时有见闻有学识但身体机能却不断下降。
因为顺序是不可逆的,我们可以从师长那里窥探一些经验,但是要走向何方,需得自己探索。
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也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救赎。
如果未来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相遇,未来的自己一定会告诉现在的自己,既然我没办法先你而出现,那你就要努力成就将来的我,但是时间的跨度和思维的变化让两个自己之间无法统一。
刘大志郝回归之间必然会有矛盾,从旁观者的角度,他真的了解他吗,又或许他从来没有了解过自己。
如果没有双方的相遇,他们永远都是当时的样子,不勇敢且迷茫。
因为相遇,郝回归找到了初心,刘大志找到了方向,他们都在努力奔向未来的自己,而未来的自己,也在某个时空,等待着和那个奔向自己的人合二为一,然后他们再朝着未来前进。
所以迷茫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想要什么,初心在哪里。
看剧的时候,很多情节都很打动我,虽然与现实的高中生活有些不同。
演员塑造的角色充满魅力,人物鲜活,让人共情。
《我在未来等你》这是一部网剧,大概不会有人不知道吧,这部剧在爱奇艺已经播出一段时间了,现在谈,应该没有做宣传的成分了吧,有网友评价这部剧是2019年度最好看值得看的青春剧,当然《小欢喜》这样的是家庭剧,千万别弄混了,容易产生误会,除了安利这部剧,里面的几点也是值得讲讲的。
这部剧最大的特点就是双人生,37岁的刘大志穿越到1998年成为17岁的刘大志的实习班主任郝回归,两人开始一系列“斗智斗勇”,其中包含的不仅有少年的热血与烦恼,也有中年人的感动和忧愁,有欢笑,有冲突,也有感动。
图片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 立即删除郝回归来到自己班时,看到的班里的“老同学”,而后对每个同学进行批评,到后来的不断理解他们,帮助他们,郝回归也期望在“自己”十七岁的时候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改变掉,让十七岁的自己改变现在的命运,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也在不知不觉受到17岁的自己的影响,开始有了变化。
其中有几点我记得很清晰。
刘大志在班级里是个问题少年,考试成绩差,还总是捣乱,但其实并不像表面上看的那样没头脑,没烦恼,郝回归和他在教室里谈了很多,让大志吧所有的难题都写下来,帮他一起分析,和他定下约定,一个跳舞,一个学习,一同进步。
所以,不管在什么时间努力都不会迟到,也许你看到这里,会觉得这些都是大道理,都明白,其实这也是一种方法,吉德林法则:把所有问题都写下来也就解决了一半,无论遇到多难的困难,把它列下来,直面它就赢在了开始。
丁珰是个可爱的女孩,平时开开心心的,但是内心也有自己的那份自卑,丁珰生日那天发生了很多让她伤心的事情,给她留下一生阴影的宵夜摊,以后的刘大志嘲笑过她,但是现在的郝回归向她道歉,和安慰她时给她说了一段话:有很多人都爱她需要她,使命就是让爱她的人快乐,也让她爱的人快乐。
还有一段很美的文字,可以自己去看,18集,相信这部剧也不会让你失望。
更想表达的是不要低估自己,尤其是自己在这部剧与其说是郝回归作为一个不一样的班主任帮助这些迷茫的孩子,更像是这些17岁的孩子帮助37岁的郝回归找回青春时期
在京东上买了原著来看,不知道是不是后来删减过,2018年第5次印刷的版本里没有陈桐告诉微笑自己秘密的情节,在郝回归给陈桐的信里也没有其他评论里提到的欣赏同性的那些话。
看完小说,觉得原著从结构到情节编排上远不如电视剧剧本,有点儿支离破碎,编剧(以及作者后期)真的用大心了,能把一个比较弱的本子打磨成现在这个样子。
我真的很少看部剧再找原著来看的,但这剧看完有点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意思。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在友人的推荐下,抱着将信将疑地态度看了这部《我在未来等你》,却收获了意外之喜。
印象中,很大一部分的华语青春片/剧都是失焦的——充斥着油腻的中年创作者们对“青春”的意淫与遐想。
而这部剧在本质上就和它们大相径庭,也让我放下了对华语青春片/剧的偏见。
故事的设定不算新鲜,但很有趣:李光洁饰演的郝回归正面临着自己的“中年危机”,37岁的大龄单身教师在母亲的逼迫下举办了一场啼笑皆非的假结婚,在婚礼上与昔日好友们撕破脸皮,阴差阳错地从游戏厅里回到了20年前,并遇见了17岁时的自己,还成为了他的班主任…… 重回“那些缓慢而悠扬的日子”,有着友达以上恋人未满的情愫,有着熟悉的街头巷尾,有着尚未经历分别的亲人和朋友。
37岁的郝回归用新的视角去审视自己的17岁,试图改变自己人生中的一件件遗憾,引导着曾经的自己不去留下悔恨,在这个过程中,经历社会打磨后的棱角与不谙世事的天真又不断地交织碰撞,使得他也对“正确”的人生轨迹产生了新的思考。
这样的设定让《我在未来等你》挖掘出了一般青春题材少见的深度,关于教育理念的探讨,关于直面人生的勇气,关于青春期独有的敏感与脆弱,关于拥紧眼前人的珍视,当然最核心的还是关于青春的遗憾——当郝回归跳脱出不一样的视角回望人生的每一处转折点,他才发现遗憾本身就是青春的一体两面。
当然,这并非一部严肃沉闷的剧,恰恰相反,一人分立出两个角色的的剧作设定,反倒是制造了不少身份错位梗和时空错位梗,“妈妈变成同辈人”“身边的死党们成为自己的学生”“乱入网络用语”“提前预知未来”使得这部剧节奏明快而笑点满满。
尽管身为一名90后,我所经历的故事与剧中有一定的时间差,但看着剧中呈现的“怀旧元素”,还是能够感受剧组在细节上的用心,相信对于80后而言,应该会触动更深。
写作业时偷偷翻看的《当代歌坛》,剩下零用钱买的一盘盘磁带,下课时讨论《还珠格格》的最新剧情,学校附近小巷子里兜售的臭豆腐……剧中对1998年复古场景的精准再现,看得到细心,更看得到诚意。
在豆瓣的讨论帖中还看到:这部剧光是音乐的制作与版权,就花了将近一千万的费用,不仅写了12首原创音乐,请到钟汉良、周深、好妹妹、焦迈奇、王啸坤等音乐人进行演绎,还购买了二三十首老歌的版权——对配乐如此用心的投资在网剧的范畴内实属少见,音乐也的确成为了点睛之笔,和情节的契合度极高。
怀旧金曲的运用,不仅能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和剧情本身的融合也到位。
例如:学校广播台的点歌送祝福的情节,就出现了小虎队的《爱》;男主冒着雨跑遍全城的报刊亭杂志店,帮暗恋的女生买刘德华封面的《当代歌坛》,《冰雨》的BGM也适时地出现。
原创歌曲更是为剧情和人物“量身定制“,音乐人杨炅翰在看完原著小说和剧本后,为每一个角色创作了了专属于他们的主题曲。
比如《刘大志的歌》正是男主的内心写照,“终于不再胆怯/有天我也能向前/可你早已不见/我一人孤单”,唱出了一段无疾而终的暗恋情愫。
虽然《我在未来等你》的剧情是关于80后一代,但我相信:出生于任何世代的人都能从中找到共情点——因为关于青春的真实写照,即便充斥着稚嫩和青涩,也永远能够打动年轻人和所有曾经年轻过的人。
“人生最大的遗憾,是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南柯一梦,开头非常惊艳,十七岁的阳光和校园恍若隔世的重现;当我们再次回到十七岁,想改变那些遗憾,却发现那段时光的所有好与坏,都是人生中最大的美丽;和同伴们一起走过的那些日子,和喜欢的人一起共度的那些时光,无比闪亮和美好。的确,我们无法再次回到过去,但是只要想起那些灿烂的年华,心头便会无比温暖。孙千对于各种表演情境都发挥的很不错,有影后潜质。整片剧作结构的主线还是太模糊了,摄影和艺术指导很加分。
中国版野比大雄的故事?挺暖心的。快看到最后了才发现陈桐也好暖心,就在一边默默守护着。也别说像别的啥故事了,拍得好看就是正义
差评
又一部青春穿越,弥补遗憾。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前面还不错,后面就一直煽情。而且男主角搞的太作了,没了主角光环再看,多半是会挨打的。
别等了,该干嘛干嘛去吧,故事老套无新意
..... 中间跳了十几集直接看的分集剧情介绍 实在不想看了 本来也是为孙千来看的 这剧有好的但也并不是那么好看 尤其结局扣星 合着一点蝴蝶效应都没有 不是平行空间就是做梦咯 不喜
李光洁接戏为什么都这么迷?不求大陆拍校园剧像样了,连最基本的“正常”也做不到?谁高中是这么过的?另外,片头广告,播一个女高中生形象的角色演的卫生巾广告,不恶心么?
夏洛,请回答1998。
前十来集还行,后面有点假了。
暂给6.8,E01刷完,男主37岁的不甘心铺垫不足,小说随便几个字“怂”、“loser”就可概括的状态,影视转化的情节表现力度不够的话,会导致后面产生强行煽情感。还有,希望接下来千万不要一本正经搬书里大段鸡汤,影视化点主题不能这么干!孙千的“时秒”感很重,距离“微笑”还是有差距的,两位男主很符合。
一集弃剧 无感 不好看
什么鬼。。。。。。真的是看不下去,男主难看演的也硬,穿越回去也不好看。。。。。。。8.5到底是我瞎了还是那四万多人瞎了
最好的中学校园剧,泪点很多
只有赫回归和陈小武的演员有点小说的感觉,而刘大志选的演员就有点差了,演的太过了,小说刘大志没有一个好看的运动服,他妈给他买了两面都能穿的运动服高兴的不得了,天天穿,而电视剧简直就是时装秀了,各式各样,天天换着穿,还有只要是主角,校服都不穿,显得很特殊!
想不到我可以在国产剧看到暗恋直男的剧情,给陈桐4星
用2小时又看了一遍。中年人与年轻人。是穿越还是梦。 游戏厅街霸是80年代人的记忆。
刚追,不错,挺搞笑的,希望还能找到书里的感动
刘大志要是反转成女角色肯定会被骂得狗血淋头,干啥啥不行,惹事第一名,还有一堆成熟懂事的同学老师给他擦屁股,无条件宠他,这什么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