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假期的越南旅行告一段落,理所当然想看看当地影院究竟在放映哪些电影。
在此之前,提到越南电影无外乎陈英雄和他的《青木瓜之味》,而常常为我们所津津乐道的是它依旧在法国架棚拍摄。
似乎与我们的固有观念不同,越南电影产业已经超乎预料,放映上呈现出诸多国族和类型的样貌。
《小丑回魂2》正在上映,程小东导演的最新作品《诛仙》也在售票平台上拥有巨幅弹出海报。
确实,若是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不值得成为例证,早在20年代南洋即是中国电影的消费市场,从而也反向影响了中国通俗电影的发展。
而我们都能够认同,从很大的程度上来说,电影工业的成熟取决于商业模式的制作流程。
从这个维度上讲,即将在中国的银幕之上鲜见的出现——《二凤》则具备不同的意义。
从最根本上说,剧作思路上完整圆融的《二凤》标签绝对是「商业制作」,一个《飓风营救》式的脉络与警匪黑帮题材结合起来。
二凤一路寻找被劫走的孩子的过程,同时也是警方破获大型跨国儿童器官买卖案件的过程。
当她最终慢慢变得满身伤痕,在子弹中倒下的时候,恰恰也是她洗清过去的悔恨,偿还对于孩子的愧疚,同时也是成为英雄的时刻。
即便如此地强调好莱坞式的商业性,《二凤》也并不仅仅是对于西方文本或是叙事体系的借用。
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即是大量的动作设计依托于「越武道」的基底。
透过打斗中二凤不断地回忆父亲鼓励她“站起来”的段落,这个影片刚开场气势汹汹的“收租大姐”形象才显得有迹可循,落到实处。
而正是如此,在具有民族文化特性的「身体美学」表达之中,《二凤》值得我们来谈一谈。
《二凤》的动作设计,升格镜头、强弱转换的视点和善用空间的纵深使得其非常「好看」。
在此之前,我们有必要先聊一聊中国动作尤其是武侠电影。
提到以武术为原点的故事,叶伟信导演的《叶问》中甄子丹“我要打十个”就此奠定「叶问」系列浓重的民族意识。
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塑造人物的同时,强化展示了本我与他者的剧烈矛盾。
而为了达到宣泄的目的,在动作设计的层面则着重视觉奇观的呈现。
增强剪辑节奏和动作音效,也能够从港产暴力美学中追根溯源。
《叶问》剧照《二凤》的动作设计基本与港片武行风格类似,正是因为如此,熟悉港片的观众应当会觉得舒畅。
讲述马来武术的文莱电影《雅思敏》请到香港著名动作设计陈文清担任武术指导,可见香港动作片如何地影响了一代创作者。
《雅思敏》剧照当然,在此无意于考究《二凤》中的越武道如何在镜头呈现中的依据,更多的是稍许提及动作流派的变化过程。
经过香港武术指导进入好莱坞体系的几十年间,西方动作电影团队在吸纳东方武术表演形式的前提下,生发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完成的拍摄与剪辑手法。
他们注重培养动作明星,强调场面的放大化奇观与剪辑的快速凌厉的风格。
《玩命快递》剧照 元奎担任导演和动作指导从世界维度上来看,如今基本在商业创作中采取这样一种模式。
来自泰国的托尼·贾,来自印尼的伊科·乌艾斯,都有一票忠实的粉丝。
他们的风格更加地偏向张扬和勇猛,八十年代那一套内敛平和的处事之道似乎已经被抛弃,这代表了新旧两种电影模式的冲突与对立。
在《少林足球》中,周星驰即以戏谑的方式将「阴阳」指向了女性和男性的不同。
非常有意思的是,这样的思索在《二凤》的身上继续得到了印证。
女性的应敌之道,使其与《拳霸》系列、《突袭》系列有着截然不同的气质。
女性的刚柔并济某些时候胜过「李小龙」依据女性身体特征而设计的动作强调技巧性和灵活度,和越武道干净利落的特点如出一辙。
《二凤》中大量呈现了如何利用器具作为武器,以及如何利用身体的弧线运动获得更大力量。
而更为重要的是,如果说一端是女性倔强而刚烈的一面,另一端则应当是属于女性的丰沛情绪的表达。
即便寻女之路必定充满困难,二凤也能够一路过关,她不能应付的却是来自外界和内心的重重压力——怀疑偷窃钱包与背后偷偷议论的声音、亲人的误解与隔阂、曾经共事好友的拒绝与挖苦讽刺,讨生活的无奈和自我身份的漂泊无依,一切都外化为暴力被输出。
「第三空间」的建构同时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同时也是超越二者存在的具有更大场域力量的空间。
如果从「规训」和「焦虑」两个层面上来看,当我们随着二凤从乡村空间进入到城市空间,揭开地下世界的同时,也是二凤在随时可能到来的危机面前寻求自我的疗愈,我们也在充满痛感的视觉冲击之中获得同样的感受。
大量的叙事被安置在明度极低的灯光之下,恰恰也是她内心空间的写照。
二凤最为珍贵的两样物件——照片和一副首饰,前者意指家庭,而后者则意指传统意义上女性的某种特质,这种女性特质即与和「女儿」的亲密关系显现出来。
这是父亲给予她的礼物,最终她把这副首饰交到女儿的手中。
“牺牲总是痛苦的,而重要的却是我们牺牲的理由。
”这句台词基本已经说清了这部影片情感表达的核心。
《观音山》里常月琴丧子的郁结,被完整地储存在变形的车厢里。
孩子是「妈妈的春日」,和女儿血缘的联结令女性的特质在充满力量的动作段落背后,更加增添了一份温暖的色彩。
弗吉尼亚·伍尔夫通过女性写作将「双性同体」的概念呈现到我们面前,而在观念更加开放的今日,似乎这样界限更加模糊的心理统一体已经成为一种清晰而普遍的景况。
它能够“穿透我们由来已久的防御,使我们意识到放弃刻板角色和行为模式的必要性”,同时也能够“完全实现自我意识的松弛和自身的释放”。
两者彼此之间,是一种充满了张力与矛盾的存在。
正是因此,「母亲」的决绝与泪水才具备如此动人的力量。
当二凤受困与医院,与护士交心的谈话使她获得了出逃的机会。
而她们之间的牵连,恰恰是对于母亲保护孩子发自内心意识的共情。
二凤说她不是一个好母亲,但她确实是。
本文首发于幕味儿(movie1958),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最近武打片缺乏,上映的电影都是看特效看超级英雄,本来期待越南能再出一部能接近拳霸的武打片。
很久以前看过越南片《末路雷霆》,女主角是吴青芸,感觉不错。
这次由吴青芸主演并全程开打,但令人失望。
里面的女主角,会舞蹈但没有功夫基础,演释功夫片打星,看起来不过瘾,打斗时看到的全是她的后背和侧面,很出戏。
不如香港90年代的功夫电影的流畅动作,也不如拳霸123里的拳拳到肉带劲。
只能称得上一部动作片,但不代表是功夫片。
本片的剧情其实是一如既往的老套剧情,但是真正让本片如此平庸的却绝对不是因为老套.回顾动作片的历史,有类似的剧情的电影其实不少,其中 美国电影 【飓风营救】以及韩国电影【大叔】,其主线剧情其实完全一样,只不过一位是救女儿,一位是救邻居的女孩,剧情不可谓不老套,但是这两部却能成为优秀的爆米花动作片.这又是为何?
最大的原因就是 【二凤】动作戏之间的过渡文戏,过于枯燥,过于乏味,以至于即使剧情并不复杂,却显得非常的冗长,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女主与女儿之间的情感塑造的不够充分,甚至可以用缺乏来形容,无论【飓风营救】,【大叔】对于主人公之间的情感联系都是经过细致的描绘的,这种细致的描绘绝不是【二凤】这种通过几段匆忙的桥段铺垫,情感刻画得不细致,匆忙,也不吸引人,导致观众无法将自身感情投射到角色身上,更无法为小女孩的安危时刻揪心,于是片中为寻找小女孩的文戏,瞬间就此坍塌,在观众眼中也就显得如此冗余情感塑造的失败造成了整部电影观感的垮塌,电影从此变得既不沉重也不干脆爽快,留下的只剩下厌烦.动作片不是这么好拍的,不是拍几段优秀的动作戏就是一部优秀的动作片了,剧情,文戏在动作片中确实不那么重要,但这是建立在你有能力控制好电影节奏的基础上.
爱既是软肋,亦作盔甲。
怒一为救女,二灭罪行。
《二凤》,一部越南影史票房冠军、拍出了比好莱坞大片的电影,打斗激烈、动作流畅、看点多、细节表现突出,可以说是众多优点集于一身。
女儿阿梅被国际人贩抓走,二凤孤身一人拯救女儿。
作为一个母亲,拯救女儿的心情最是感人至深的。
经过了解知道了是一部越南影片,通过新片也了解越南乡村生活状况,做为一部功夫影片可能算不上是最精彩的,但这部影片主题 为母则刚 还是挺打动人心的。
主人公原本混社会的女老大,选择做母亲放弃了很多。
而女儿被绑架后,单枪匹马与黑社会势力斗争,历尽千难万苦,不惜豁出性命也要救出自己的孩子,再次承现母爱的伟大,影片中反映拐卖儿童买卖器官社会问题,挺不错的一部电影。
2019越南动作片《二凤》,豆瓣评分5.6,时光网评分5.9,IMDb评分6.3,于2019年9月20日引进国内上映。
本片是我看过的唯一的越南电影,是一部非常火爆、犀利暴力的动作片,动作风格很像鼎盛时期的香港动作片,也很像近些年的韩国动作片。
对于熟悉香港动作片和韩国动作片的观众,本片并无更多惊喜,但单就越南动作片而言,对于喜欢动作片的观众来说,本片值得一看。
本片可以说是越南版的《飓风营救》,剧情非常简单,也很薄弱,就是一个自幼练武的母亲千辛万苦解救被拐女儿的故事,剧情设置都是为了动作而动作,见面就打,从头打到尾。
女主的角色设置很单薄,做过酒吧妓女,在做暴力催账,没别的了,如今为了解救女儿而奋不顾身,女主动辄出手伤人、下手狠毒,这样的设置缺乏正能量,显然单纯为了增加动作戏。
值得点赞的是,本片动作戏的动作设计非常好,动作戏的配音很硬朗带感,动作戏的配乐激昂雄浑,很有大片风范。
晃动的镜头运用加上干净利落的画面剪辑,构造成血脉贲张的动作戏。
片尾高潮戏——火车大战的最后,女主血刃女反派的干净利落的动作戏,火爆激烈,非常痛快,几秒钟内一气呵成,让我想到了韩国动作片《神之一手》的一段室内双男刀刃对决。
我对女主吴青芸刮目相看,长得漂亮,知名度高,还能出演这种硬动作片,既有颜值,又有实力,真是了不起。
据说本片是越南第一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电影(由NETFLIX网飞全球发行)。
虽然本片中女主的动作戏很多是靠替身来完成的(这是正常的),但仍然有相当多的动作镜头是女主亲自完成。
这样的演员让我想到了马来西亚华裔女星杨紫琼。
中国大陆好像没有能出演本片这种硬动作片的女星。
搞不懂“二凤”这个中文片名是怎么来的,影片的标准名字是《愤怒的母亲》,文题相符。
香港译作《怒拳妈妈》也不错,总之片名应体现“母亲”和“愤怒”。
越南话的发音很像泰国话,用一个字来昵称别人的方式也很像泰国话。
通过本片感受到了越南严重的通货膨胀,买东西是几十万几百万越南盾。
2023年,前传《怒斩狂飙》上映,没有引进国内院线,在国内流媒体上线。
今年的国庆档竞争异常激烈,主旋律大片云集,让观众热血沸腾,意犹未尽。
然而,在国庆档前夕,还是有几部进口片上映的,但是大多都是悄悄扑街的态势,很多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已经宣告下架,今天要讲的就是一部越南动作片《二凤》。
不是“乡村爱情”光听这个名字,可能大家会认为这是一部中国的“乡村爱情片”,其实不然,这部电影是一部越南的动作片,在中国香港的译名叫做“怒拳妈妈”,在中国台湾翻译为“怒火”,这两种翻译更贴近电影的主题一些。
电影聚焦着一位拥有黑道背景的母亲海芙蓉,在女儿被绑架之后,她搏命救女,重挥火拳的故事。
她颠覆了传统的女性形象,素衣加身,扎着辫子戴着斗笠,很有复仇女神的风范。
很多的男性观众都感叹海芙蓉的打戏完全不输于硬汉的决斗,无数观众被这位坚强而勇武的母亲而折服。
素有“越南章子怡””之称的演员吴青芸作为一番主演,诠释了“孤胆母亲”母爱的伟大。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部电影在2019年2月份在越南地区上映之后,直接突破了票房的影史票房最高纪录,这也是这部电影能够引入到北美的直接原因。
大家可能会觉得东西方文化差异,北美观众不认可,其实不然,这部电影在北美的烂番茄网站上拿下了新鲜度94%的好成绩,之后又被Netflix买下了国际版权,也是北美上映的第一部越南电影。
94%是什么概念呢?
举个例子吧,《复联4》的烂番茄新鲜度为94%。
所以,北美观众对这部电影还是非常认可的,然而,因为发行的问题,没有得到大范围的上映,这部电影在北美票房成绩并不理想。
中国港式的打戏“也许我是来错地方了,但你也绑错了孩子。
”有中国观众看完这部电影之后,评价它是“简洁而刺激的武侠动作片”。
剧中二凤在菜市场的那一场打斗戏,和中国香港“古惑仔”们的打斗场景颇为相似。
包括剧中在日常生活中,将“胡志明市”称为“西贡”都不由得让人想到了另一个地方——西贡区,中国香港!
这部电影作为一部亚洲的女性主义题材,在表现形式上比较大胆,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黑帮猖行、拐卖儿童、器官买卖等揭露越南地区黑暗面的画面,也都有所呈现。
比如剧中的台词:“永远不要惹一头,正在看护幼崽的母老虎”!
作为越南影史本土票房的冠军,电影使用暴力美学的镜头表现和快节奏的剪辑模式,让这部女性动作片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说到这里,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熟悉的港式动作电影,比如《杀破狼》系列和《古惑仔》系列,在样现实阴暗的社会背后,“救赎”以及因果报应的主题却贯穿始终。
在20年前,中国和越南一起合拍了一部电影,名为《红海盗》,而《二凤》剧中的动作,斗殴,死亡镜头和流行的消费卖点,都和《红海盗》如出一辙,可见,也是对《红海盗》的致敬。
《二凤》在中国市场的“遇冷”说到越南电影,老一辈的中国人观众其实还是很有感触的。
早在1959年,越南拍摄的第一部故事片《同一条河》就在我国上映过。
在上世纪70年代,关于进口电影,中国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越南的电影飞机大炮,朝鲜电影哭哭笑笑!
”在当时,越南长期处于抗美战争的状态中,他们的文艺作品能够反映的也全都是社会中的战争题材,以飞机大炮作为蓝本,来表现越南人对于和平的渴望。
比如在中国上映的《阿福》、《森林之火》,以及《回故乡之路》等电影都是反映越南人抗美援朝的题材,其中,1961年的《中线炮火》还获得过莫斯科电影节奖。
这么多年以来,吴青芸一直都想将越南地区的电影带入到海外市场,虽然《二凤》的成绩不理想,但是也算是海外初试。
北美观众对于这部电影,大多数都是保有着猎奇的心理,出于对越南地区文艺作品的好奇,所以给出了相对较高的评分。
而对于我国人来说,越南是我们的邻国,不少的中国人出国旅游都会去越南,所以对于这个邻国的文化和市场还是相对熟悉的,不会像北美人看电影只看东方动作戏,我国人对于电影的制作要求和审美标准必然会提升。
其次,《二凤》这部电影的剧情较为老套,动作场面也不如中国动作片精湛好看,再加上前期没有相应的宣传,所以,在国内静悄悄地扑街。
上映首日,仅仅争取到了2.5%的排片和21万的票房,上映10天,就被影院匆匆“抛弃”。
另外,说到题材,越南电影表现平淡无奇,既没有泰国电影的小清新时尚感,也没有印度电影的现实深度揭露,所以,《二凤》在中国市场的遇冷是意料之中的!
也有观众看了之后,呼吁加强排片,电影才能被更多人关注。
然而,想要在中国打开一片市场,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9月份的院线电影怎么样?
各位都心知肚明,除了30号上映的那三部献礼片之外,其他都不过尔尔。
谁能想到,9月份最爽的院线电影竟然产自越南。
——《二凤》!
这个片名真的是无力吐槽,虽然是女主角的名字,也是电影名的直译,但翻译讲究信达雅,就不能稍微发挥一下?
君不见,《迦百农》改名《何以为家》后,赚了多少票房!
有好的先例不学,非要墨守成规。
实在不行叫“越南寡姐”或者“越南凤姐”,都比这个片名强啊!
你要不看电影,还以为这是一部中国乡村爱情片呢?
提起电影中的越南,自然会想到好莱坞的越战电影。
个人最喜欢的越战电影是奥利佛·斯通的《天与地》,这也是好莱坞为数不多、以越南人为主角的越战电影。
《天与地》的开头就是长达8分钟的越南乡村景色。
青山碧水,淳朴山人,再加上悠扬的音乐烘托,说那是人间仙境也不为过。
可惜!
可叹!
所有一切美好都毁于战争!
《天与地》开头优美的越南乡村风景电影里女主角母亲的扮演者就是华裔女演员陈冲。
《天与地》拍的再好,终究是一部美国人拍的越南电影,多多少少会有一些美国人的思维,甚至是傲慢与偏见。
《二凤》可是百分百的越南人创作,从导演到演员,清一色的越南人。
“二凤”是女主角的名字,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帮人讨债,对方要是配合,你好我好大家好,要是不配合,过两招再说。
她有一个女儿,两人相依为命。
某一天,女儿被贩卖器官组织从河边抓走。
于是,二凤为了救回女儿,踏上打架的征程,一直从乡下打到城里。
不管是看电影的过程中,还是看完电影的第一感受,一个字:爽。
这种爽来自于拳拳到肉的打斗,虽然二凤是个女人,但巾帼不让须眉,打起架来,一点儿也不逊于男人。
电影的一开始,就是二凤讨债的剧情。
二凤要债,对方不给。
凤姐二话不说,拿起板砖,冲着脑袋拍了过去。
人狠话不多,社会为凤姐!
好电影一开始就有预兆,《二凤》就是这样的电影。
开头的砖厂打斗只是抛砖引玉,后面的剧情更加精彩,摩托飞车、车厂打斗,最后的火车大战。
如果非要再找一部打戏这么过瘾的电影,只有《疾速备战》了。
同样是打斗场景、同样的大女主,我忍不住又要吐槽吕克贝松的《安娜》了!
《安娜》的打斗场面有多假,之前就已经说过了,简直是堪比抗战神剧的动作戏;《二凤》截然不同。
电影的动作幅度并没有因为主角是女人而留有余地,女人打男人狠,男人打女人更狠。
有那么一瞬间,我竟然忘了二凤的性别。
正是因为电影的动作戏逼真,所以,打斗过程中的紧迫感,透过银幕,你也可以感觉到。
当二凤被人掐住脖子,眼看就要命悬一线,虽然你知道她肯定会绝地反弹,但还是为她捏把汗。
尤其是火车上最后的那场“女人之间”的战争,毫不夸张地说,可以入选最经典的女性动作戏了。
最后,二凤把女老大干翻在地,我差点在影院叫出来,太精彩了!
越南作为一个电影小国,很明显可以看出这部电影有致敬和模仿的痕迹。
剧情设定很像2010年元彬主演的《孤胆特工》,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大叔》。
同样是小孩被拐,同样是人体器官案件,同样是“孤胆英雄”。
电影的拍摄风格与当年的港片很接近,跟拍镜头,快速的节奏。
动作设计就更不用说,虽然不清楚这部电影的动作指导是哪里人,但可以肯定的是,ta绝对是香港电影的粉丝。
二凤的战斗力也和成龙一样,一是扛打,只要打不死,就往死里打;二是反败为胜,前期对峙总是被按在地上摩擦,但总能在最后的关头力挽狂澜。
除了电影里的打斗戏之外,关于越南的风俗民情也有不错的展示,这是我觉得这部电影的另一个闪光之处。
去过越南的朋友就知道,越南可以说是摩托车王国了。
目力所及之处,都是摩托车,有点像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
这部电影里有一个俯瞰西贡的镜头,摩托车实力抢镜。
越南的贫民窟,有点像香港黑帮电影里的深水埗、笼屋,鱼龙混杂、黄赌毒齐全。
但二凤只身一人前往的场景却让我想起了另一部电影《速度与激情5》。
当二凤穿着乡村的衣服到了西贡时,我忽然怀疑是否时穿越了。
越南豪华富丽的都市和残垣断壁的乡村实在是反差太大了。
一部好电影从来不怕把最坏的一面展示给观众,不管是人性还是社会。
从这方面来讲,这部电影仍旧有它的可取之处。
夸了这么多,缺点也有。
文戏很弱,甚至可以说,基本没有文戏。
有些剧情推进很套路,下一秒、下一帧的剧情是什么,都可以猜的出来。
但作为很多人观看的第一部越南电影来讲,实在是惊喜多于瑕疵!
最后扯点别的,越南语和中文挺像的啊!
尤其是这个词——“勇敢”!
第一次观看越南电影,故事情节很感人,讲述一个黑道母亲为了救出自己的女儿,不惜一切代价孤身一人独自于拐卖儿童犯罪团伙斗争的母爱故事,影片中借用一个典故,丛林补虎从来捕杀公虎,因为母虎会誓死保卫自己的幼崽,如果有任何伤害幼崽,母虎就会不惜一切代价去灭了他们,影片中这位黑道母亲一开始在年轻时误入歧途,但是在有了孩子后毅然决然推出黑社会,母爱是人性中任何时候都无法占据的,为了保护孩子,无论受到何种伤害也在所不惜,孤身一人对抗各种黑暗势力,由于母亲从小接受他父亲教授的武功,才使得母亲在救女的途中步步险胜,也是因为有母爱的趋势使得母亲在一次次的搏斗中找到了女儿,最终营救出自己的女儿
拍得不错啊,有主线有细节,节奏也控制得挺好,动作设计不算优秀,也OK的,最后一场博斗,可以明显看到学习的影子,但学得不错啊。
剧情也就是《飓风营救》模式。
女角吴青芸,号称“越南章子怡”,也不知道哪来的外号,跟章子怡不像,倒是有些撞脸樊少皇。
10岁去挪威,99年回越南,舞歌模演多栖发展,据说是越南巨星。
但要出门还得顶个“越南章子怡”,所以要打开市场,不容易。
查了一下她的作品,看过的有《卧虎藏龙:青冥宝剑 》、《星战8:最后的绝地武士》,《宝剑》中还有点印象,《星战8》真是没什么印象。
二凤女儿小演员也表现不错。
此片在国内有上映,票房不佳,可以理解。
越南电影,以前只知道一个陈英雄。
他那几部片子倒也是全看了,美则美已,那个调性不太喜欢。
最近几年,好像也没了声音,不见有什么作品问世。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