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电影有浓烈的沉重感,让人真是除了流眼泪没办法表达其它的发泄方法。
没有看过太多犯罪题材的影片,所以这部真是有先入为主的优势。
不管别人评价如何,我只能说是真的进到我心里了。
起初柳琳母亲刚和丈夫离婚,依然和女儿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很多时候一些单亲家庭就再也做不到这样了。
整部影片给我最强大的影响就是几个施暴人事后的态度。
站在不同的角度,人生观确实也就因此不同了。
一直从小没受过多大挫折的我来看后面他们依旧嚣张不知悔改还能作出第二次的性施暴,真是足够颠覆三观。
韩国给人往往以光鲜亮丽的舞台还有精致的明星。
可看了许多数据才知道,在韩国未成年性施暴的次数逐年增加。
诸如此类的事情发生,韩国民众和社会记者总结为是因为法制对未成年人的管束不够。
杀人偿命这种事情在中国应该是理所应当的,可正视因为韩国法律这些看似是‘人性化’的设置(未成年人接受法律轻判)导致了未成年人的一贯嚣张。
秉着做错了事,做大了事也不用受罚的庇护一直胡作非为。
我看电影一只有个习惯就是要查清楚演员和事实背景才能看下去。
最让我吃惊的是一条,因为本剧是根据事实事件改编的,所以网上关于原事实也有许多描写。
一些列这些年在现实中发生的未成年强暴时间。
最让人吃惊的莫过于那一条,四十四个学生轮奸初中女学生致其死亡的。
这条新闻一出引起了众多韩国人的关注。
有的是不敢相信。
可我想更多的是羞愧。
真让人胆战心惊,一个光鲜让所有韩饭向往已久的国家。
其实也并非是美好的国度。
不能说这样的事情在中国从未发生过,我十分相信一定有,并且一定不会报出来。
一个国家就像个肥胖过度的少女,不停的安慰自己,你很好你不胖。
让后依旧吃脂肪高的食物一样。
网上有很多评论在咒骂电影中犯罪人的行为同时也在深深自省,我们的国家会如何对待这种问题。
我想结果一定是失望的,起码在现在是这样。
中国对于揭示真相的事情一向不忠于。
回归正题,这篇字废话太多了。
微博上的标题是:一定会哭。
因为这几天眼睛的不舒服,我尽量憋住感情让自己别流泪。
可是在女孩第二次被性施暴的时候我惊崩溃了。
心里有不停的骂她:你是傻子么!
有危险还去。
可是更多的是少女被捂着嘴绝望可是不流泪的眼睛。
(南宝拉不愧是童星出身,演技很到位)。
第二个泪点那段视频在女生死后母亲在其手机里发现了。
赤裸的女主角抱着大提琴,鼻青脸肿拉一段她初见心爱男生的曲子(结果那男生是怂恿者)。
母亲几乎是哭到失声,然后我这边眼泪就不受控制的留下来了。
脑袋里反复都是第一次被性施暴之后她在浴池里问她母亲说:为什么还是这么脏。
这个画面。
电影是一个故事贯穿到结尾。
有些人说这样没有情节,为此电影的评价并不是特别高。
可是我觉得能把一个事情每个细节都处理好并且能打动人心的导演就是好导演。
后来就是母亲为了报仇杀死了那三个混蛋!!!
(该死,我去了,看电影的时候恨不得冲进去把他们几个一刀一刀剁了!!!!!
)结局是母亲也一起离开了。
有个帖子是这样自述的,以母亲的口吻:我活在这个世上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可是我还要做的就是不让别人受到这样的侵害。
一个母亲的决绝。
电影里有几个镜头让人看着不知所措。
一个是母亲抱着伤痕斑斑已经没有呼吸的女儿在医院里。
还有就是她亲眼看见女儿火化的全过程。
人没了其实是很简单的事,你看着她活在过你身边的痕迹,只不过再也不会回到你身边了。
很多人被戳中泪点的是母亲火化了女儿之后回到家看见冰箱里女儿临终前留下给她庆祝生日的蛋糕,上面几个字:别哭妈妈。
我到那里几乎是双手冰凉,眼睛除了盯着屏幕看,其它什么都不知道了。
以上是侃侃只谈,好久没写东西了,连个重点都住不住,真让人恼火!
下面是很多个人感受:1.片中的一位检察官大骂韩国是狗屎国家,想平平安安养个孩子都他妈那么难。
(我想这种情节在中国的电影一定不会出现)一直听闻韩国的战争片拍的特别好。
很多人妈他们是棒槌国家,除了人人顶一张假脸会拍臭袜子一样的连续剧之外并无什么特点。
可是个人一直认为,人这一生最大的修行就是能接受残缺甚至破烂不堪的自己。
看完这部剧之后上网搜索,也是下一个观影目标《熔炉》孔侑大叔的剧。
我想拍一部电影能让韩国国民看到自己国家黑暗这是好事。
让我动容的一个地方,据说因为《熔炉》的上映使韩国会立法成功,改变了对于青少年在法律面前从轻处理,甚至不处理的决策。
人做错事情就应该受惩罚,古往今来,官僚主义比比皆是,邪恶压过正派这种事也是发生过的。
可是能让人依然相信正义,这就是成功的。
让我兴奋的是,《熔炉》的原作作家是孔枝泳。
最近好巧正好在看她的散文集(就是刘大宝你说你看不懂那个啊,起初我也没看懂,可越看越发现不错呀。
)借用她借用过的一句话:这大概就是我们死后生活的天堂吧!
(希望被侵害过的人,能去往那里)3. 作为中国国民,期待着我们国家能有这样的影片出现,并影响社会。
而不是很多电影因为什么太黑暗,太没有光明引导就不批准拍摄。
难道要一直让观众只知道我们国家如何如何繁荣强大么?
有落伍才有前进的动力啊。
最后,我要去复习了。
抱着看了一个这么好的电影花掉了这些时间没关系的心里。
可是到现在还是好痛心,我单词还没有背,作业还没有写,学习内容还有好多没有复习啊!!!
我下周就要考试啊。
赶快去写东西。
这是第一次写影评,我文笔也不是很好,主观表达自己想法,不喜勿喷。
我不去评价导演怎么样,情节怎么样,故事线怎么样,我关注的是我看完电影的内心想法。
这部电影告诉了我们一个真实的故事,看完我觉得很虐心,结局没有大快人心,像大家说的一直憋屈着。
可是了解了电影背后的真实故事后,我才觉得,电影已经给了我们一个好的结局,妈妈去找了他们复仇,妈妈也是个爱孩子的好妈妈,真实案件中,3个孩子遭受的是电影里的百倍折磨,这里我就不说了,详细情况在百度词条电影《韩公主》下面有写。
孩子们的家长也只是选择拿了钱息事宁人,既然真实情况如此,还要去看一部很精心设计很有故事线的电影吗,故事再打动人也不如这个事件最真实的处理情况,我看完我是很憋屈,我是难以忘怀的,因为坏人没有受到惩罚,故事并没有完结,如果我是位妈妈应该怎样去保护好自己的孩子。
如果看完心里不舒服我推荐大家去看日本电影《告白》,那是部情节非常好的电影,但是试问有几个父母能做到里面那样有逻辑,计划那么邹密呢,父母能做到的到底是什么,而且让韩国人自己反思的是什么,以及这部电影给当初那些犯罪者的讽刺,或许你继续做个普通人,但凡进电影院的人们都会看到你的罪行,没有好的结局让人们对你们的行为发指,这也是个不错的惩罚吧。
感觉自己文笔真的好差,逃了。
一开始本来是打算看看,打发时间的,看了之后却心情很复杂!
首先别老拿它和熔炉比!
特别是部分说熔炉怎么怎么比这片子好的!
一个是说山高皇帝远,残疾儿童的悲惨命运,以及腐败!
妈妈别哭分明把未成年保护法的漏洞和教育的悲哀作为重点!
就因为同一句通过真实事件改编几个字就要相提并论?
看片子就看片子,别乱折腾。
这个故事,导演一直有意无意特写主角的情绪,更加把握了真实性,如果单是强奸,恐怕不会这样痛苦!
可是这些人却都是一群未成年人。
妈妈在警局时第一次发现罪犯,震惊的说居然是一群毛孩子?
对啊,同样是和女儿一起学习的学生,怪他们无知?
还是怪他们父母?
还是怪学校…?
如果是打骂可以说是年轻气盛,强奸!
还真找不到词语来形容。
如果单是强奸一次,恐怕也不会这样痛苦!
可是没想到他们还拍了视频,进一步要挟这个孩子再继续施暴。
如果事发之后,犯人的父母态度好,对母亲的感觉感同身受,也不会这么痛苦!
谁知道犯人的父母前后两次把钱甩到受害人的脸上,还指责受害人母女!
如果单是这些,恐怕也不会这么痛苦!
可是未成年保护法成了这些犯人的保护伞,仅仅两年?
无罪?
片中一个孩子还嚣张的说,不知道这次怎么回事,以前都可以和解,这次居然上了法庭,差点以为完了!
原来这还不是头一个!
原来有好多母亲父亲都和解了!
我实在无法理解怎么样的父母可以容忍这样对孩子的伤害,然后转念一想:是法律。
警察的女儿曾经要求要留学,后来知道她是目击证人!
连警察父亲都没给她点正义感,看见了,不作声!
求她当证人,不作声!
连一开始警告朋友的时候都那么唯唯诺诺!
女儿自杀是解脱,作为母亲呢?
谁能忍受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打击?
更何况,你本应该好好保护自己的女儿, 更何况,离婚后的女人,女儿几乎成为了唯一!
我一点不觉得这样的母亲去复仇有多么不理智,或者残忍!
就因为未成年?
就可以为所欲为,伤害别人的至亲吗?
不是不想通过正规法律手段,法律有情,真的就是情?
既然解决不了, 只能自己上!
后面那个杀人那段,真丑,要不要这么2b的导演,杀人需要那么多为什么,需要那么懦弱么,那个懦弱还杀人???
学习下看见恶魔吧。
细节,细节
如果把它当做复仇片看大概很多人都会失望,但是往往大家都是冲着复仇二字来的,至少我是,女性复仇题材更是很多人喜欢的。
我对影片的理解是,这其实是个伤痛片,受害者和家庭成员对事件的伤痛表达,但是有点刻意放大这份伤痛,可能没有看过新闻的童鞋就会感觉电影很多败笔,故事重点没有,一直都是平诉,没有高潮,有泪点,当然我泪点低,就算到了结尾也是感觉没有高潮,反正我是感觉没有。
我印象中女主演妈妈的好像没有当过母亲,所以开始一直有点感觉不是母女的感觉,亲密不足,演戏有余,母亲给人感觉看完了还是没有定性,不知道妈妈的性格,其中跟游泳馆教练的交往多余,没有作用,去找前夫的小三打官司也感觉毫无作用,总之无关的镜头情节很多,但是要让导演刻画的情节又太少,很多不给人镜头的情节到最后又给了个结果式画面,感觉特别让人莫名其妙,女主后面女儿死了后倒是有了那么点妈妈的感觉,但是警察还有三个混混的bug又开始出现,大概我有点吹毛求疵,黑色,黄色混混说来说去就一句脏话,表演生硬,另外个大boss看似纯良,演技白痴,或者压根没有演技,警察也是很生硬,警察女儿打电话的情节我都笑了,太生硬了,饶是我不懂演戏的都感觉很假。
大概就女儿在面对心目中的王子时的微笑还让人感觉是很真实的羞涩,大概我做整形业的关系,双眼皮割的……职业习惯啊,主演真的都是吐槽点,优点极少。
但是有的评论说第二次女儿去真的很傻13,我觉得有点苛刻,十七岁的花季少女,心思大概就只是要拿回视频吧,我们那么大的时候不也只相信世界只有黑白,哪里知道还有灰色地带。
而且演女儿的演员给我演出的感觉就是个天真的少女,所以被骗,再被骗从而要挟也是无可厚非,就是母亲对女儿生前的关心那么少,让我有点感觉脱离母女关系。
但是韩国电影的题材真的可谓百无禁忌啊,这样的题材在天国大概只能被审核得面目全非,或者压根夭折都有可能。
熬夜看完,写的也乱七八糟,纯粹吐槽,一吐为快而已,元旦放假的第一部安排电影,有点失望,但是习惯推荐。
又是一个虐心的韩国电影,看之前必须要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
《不哭妈妈》讲述的是某14岁女生在被多人性侵和威胁后自杀身亡,悲痛的母亲在法律无法提供绝对帮助的时候无助地走上复仇之路的故事。
听听剧情,似曾相识。
不错,韩国有很多类似的电影,《熔炉》应该算是口碑最好的一个。
未成年保护法的本意是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但却成为了法律的漏洞和某些犯罪分子利用的工具。
日本电影《告白》也是一样,女教师的女儿被人恶意杀害,法律却因为嫌疑人是未成年人而给予宽待。
并不只有韩国日本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会被这样的问题困扰,未成年人犯罪就真的不用承担任何罪责吗?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疏忽只是其一,另一方面电影也反应了法律的疏漏和缺失。
丧女的母亲为什么最后会走上杀人的道路,这点可想而知。
警察的不负责和冷漠让这位痛失爱女的母亲寒了心,尤其当警官说出“自己和解,免得人财两空”时,母亲更是濒临崩溃。
《告白》、《素媛》等等一系列和法律有关的作品似乎都在传达着这样一个主题,法律的漏洞是必然存在的,这一点需要引起重视!
第三,性侵事件在日韩也是极其普遍的,很多电影反应类似的问题。
尤其是校园题材的电影,同学之间欺辱、性侵似乎已是家常便饭。
《熔炉》是校长性侵学生,《素媛》是儿童被性侵导致残疾,《追击者》是强奸杀人案件,《公正社会》也是儿童(10岁)性侵。
这些案件的被害者都是女人,从某种程度体现了韩国女性地位的危机。
这些真实案件改编的电影无疑是在扩大这些案件的影响力,每一部都十分震撼。
法律应该是人民的保护伞,但在某种程度上却无法达到绝对的公平。
因为被告都是未成年人而无法实现合理的判决,这在一方面是对未成年人的庇佑,另一方面也是对被害人的打击。
电影充斥了沉痛感,但不管怎样被害人也有罪责,母亲的处理方式也有欠妥当。
她选择了最危险和最不恰当的方式处理这个问题——杀人!
为什么?
这是一位母亲的绝望啊!
面对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被告只能判处几年的有期徒刑,而自己的女儿已经自杀身亡,她无奈之下才做出如此极端的举动。
刑法虽然有适当的保护,但对当事人审问的时候却也造成了另外一种精神上的伤害。
拿《素媛》举例,刚刚失去肛门的小素媛躺在床上,警察为了确认真相反复询问素媛当时的情形以及反复辨认凶手的长相。
孩子才只有8岁,如此的精神折磨的确能有助于尽快破案,但何尝不是另一种伤害呢?
《不哭妈妈》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虽然在电影中审问的场景寥寥无几,但真实的案件中警察却在审判时一再让女生辨认性侵对象,反复地问:“有他吗?
他插进去了吗?
”等等问题。
对于一个刚刚遭遇了如此恶劣事情的高中女生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羞辱。
恩雅选择自杀虽然并不是警察的过错,但也来源于视频的羞辱。
伤害一个人的自尊是有致命危害的,即便影片规避了这一原因,但它依旧存在。
都说中国是一个男尊女卑的国家,可是至少还有一层伦理道德的管制。
韩国的男尊女卑更加严重,让人看到了社会,对一个女性有多么不公,国家法律又是多么不公!
法律是什么?
法律说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即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社会规范)”——法律啊,就是这样冷冰冰的东西。
国家法律的初衷本是要维护社会安定,伸张正义。
可是,在这里却不是法律适应人,而是人被迫服从法律!
当受害者寻求保护的时候,法律在哪里?!
法律宣判施害者无罪释放!
两次上诉,两次无效。
第二次上诉无效时,柳琳终于明白,法律,是靠不住的。
她想通过法律的力量为女儿讨回公道,法律不理睬;她想通过自己的力量讨回公道,却以一次又一次的被殴打而告终。
后来,当她面无表情地说出要撤销对小混混殴打她的指认时,我感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仿佛正从她的心底里发出,那个时候,我明白,她终于,彻底地不再相信法律了。
她的女儿自杀被母亲急送往医院时,那一刻,母亲看着女儿被送往急救室,鲜血染满了白床单,生命岌岌可危;另一边传来了婴儿嘹亮的哭声,那是希望,生命的降生。
一生一死,多么讽刺。
女儿第二次被施虐,在浴室里拿起一把刀放在脖子旁,久久,可是结果却只是大哭着砍断了头发。
她哭,为什么这样的事情总是发生在她自己,她更哭,为什么自己连自杀的勇气都没有,为什么为什么?
没有答案。
女儿最后买回了一个蛋糕,本以为是为了自己最后的生日而庆祝的,上面却写着"don't cry,mommy",即使这个世界对我这样不公平,我还有你,所以,不要哭,妈妈,我爱你。
女儿刚开始想要自杀时,激烈无比,最终却没有成功,然而当她真正决定后,却无比安静,一切早已注定,她甚至还有心情去买一个蛋糕来安慰失去自己的妈妈,静静地写下"don't cry,mommy"。
那个男孩,外表长得很受女生欢迎——内心却早已肮脏不堪!
当他看到女孩拉大提琴的模样,内心只怕已经酝酿好了这样一个阴谋,后来他说“拉得不错”回头想想让人不寒而栗。
为了满足他内心变态的欲望,不惜毁掉一个纯洁的少女——不,或者说,他的目的正是想要毁掉这种纯洁和美好。
动机·····或许只是因为自己的肮脏,但我认为——尽管我很痛恨他,也不得不承认——有很大一部分是社会的责任,社会对于这种现象的纵容致使其变本加厉,甚至女孩的好朋友,秀敏,亲眼目睹了这一出惨剧的她,也未曾替她的好朋友作证,理由呢,她说是怕那些人被抓进牢中。
这样的社会,已经不是用可悲两个字可以囊括的了。
如果一个国家单单只有法律,没有伦理道德的约束,那么,这样的惨剧便会层出不穷!
因为——人皆不以之为大过!
可是那些受害者又该怎么办?
只能靠着自己来为自己主持公道。
孤身一人,孤军奋战,末了,还要受到法律对她的审判。
真正有良心的人,坚守在法律第一线的那些人,法律与良心,究竟,该如何选取?
当法律与良心相悖时,法律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法律究竟是为规范民众而生,还是为了迫害民众而生?!
母亲很聪明,当她看到视频中女儿赤身裸体地拉着大提琴时,她心中忽然明白,这是一个阴谋!
为此,她找到了那四个人,第一次,她放过了女儿喜欢的那个男孩,由于他对女儿的真心——女儿喜欢的,她不想去破坏。
第二次,她想要回那个视频,想要维护女儿哪怕是死后的尊严,她本不想杀死那个人的,即使她拿着一把刀,也不过是为了自保,只是如果他不死,她也只怕会更悲惨,这个世界就是如此,对弱女子如此不公。
伦理上说,被迫杀人同杀人不同,前者可以被原谅,后者不能被原谅;法律上说,被迫杀人与杀人结果相同,因而是一种审判结果。
如果,那个母亲没有离婚,家里有一个男人在支撑,那么至少,面对这些,她就不会这样孤身一人,甚至被逼杀人。
她从离婚,失去爱情和婚姻,到女儿被送急救室,失去女儿。
最后,连自己的生命都失去了。
一个乐观向上,积极面对生活的母亲,何以,最终沦到了这样一番境地?
女儿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太多幻想,她还太幼稚,对于危险并不能像母亲那样警觉,失去了贞洁和尊严之后,受到的创伤难以修复,而当第二次又被叫出去时,也只是想要凭借自己的力量夺回那个视频,这才导致了第二次的事件。
可以看出,这个社会对于女性的贞洁看得很重,却对侮辱女性、夺走女性贞洁的行为并不加以严厉制裁。
这样的话,女人又该怎么保护自己呢?
——只有依附男人。
这就是韩国男尊女卑的表现,令人难以忍受的是,这不是发生在封建社会的事情,而是,在宣扬女性独立自主的新世纪里所发生的!
最后的一幕,柳琳拿起屠刀审判最后的幕后指使——这是受害者在用自己的力量向施害者讨债,讨一条血淋淋的人命债,可是,法律却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最讽刺的时刻,法律审判了受害者,法律的枪口对准了受害者。
天很蓝,云很淡,太阳很耀眼,一切都这么美好,世界如此美好,在美丽的世界里——青天白日下,朗朗乾坤中却发生了这样悲惨不公的事情,悲惨得仿佛她左胸前绽开的红色。
我认为这是一部值得深思,处处虐心的教育性十分强烈的电影。
客观地说它很适合家长陪同孩子一起观看。
我一直觉得,无论是一本好书还是一部好电影,它必须适用于群众并富含深意,否则它根本无法将一些优秀的思想和智慧放大和扩张。
从整体上看剧情,前一小段写了母女平静而温馨的生活,洋溢着轻松愉快的气氛;后一大段则画风一转,气氛越来越压抑和严肃。
这种如同先抑后扬般的转折扣人心弦,让观众的情感随着情节波动而上下起伏。
未成年人犯罪,究竟是谁的悲哀?
它尖锐而坚定地将矛头指向一个悲惨却人人避而不谈的社会问题,讽刺法律的不公。
它指责人性的伪善,暴露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真的很有深意。
首先,看完后,看了一下网上的评论,都觉得电影不好。
而我个人觉得这样的电影很好了,如果要寻求视觉冲击,心里刺激,有的是爆米花电影,惊悚片可以选择,这电影不在该列,不要拿那些为了追求所谓刺激毫无剧情可言的爆米花电影来相提并论。
再者,很多人都说很蠢,我想说,在这样说的同时,也暴露了你的蠢。
很多人喜欢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去评价,而人与人是不同的,更不用说是不同年龄段的人了。
说那个女孩蠢,为什么还要去的,请问你们十七岁的时候知道什么?
说妈妈蠢的,请问你们有脑子吗?
从一开始的离婚案件得知,丈夫出轨了(和另一个女的在一起,并且那个女的就是辩护律师),但是妈妈却败诉了,再到后面的警察明知道女孩被强奸了,妈妈被殴打等等,那些人却都因为是未成年人而免受惩罚。
别说她为什么不把视频交给警察,她不是没信过,她信了,可她得到公道了吗?
最后她会走上这条绝路,都是被警察逼的。
最后,我们不得不深思,1,未成年人犯罪该怎么解决最恰当?
首先,错了就该受到处罚,要不然,未成年人免受惩罚这一条就是在暗示,未成年人可以随便做,反正不用受到惩罚,无形中在助长犯罪。
再者,对于受害者来说,如果说就因为未成年人就免受惩罚,那么对受害者是不公平的,一辈子都被毁了,怎样算公道?
2,父母对孩子成长的重视以及教育。
首先,女孩的父亲对女孩的事不闻不问,出轨等,就没有尽到父亲应有的责任。
其次,那些人的父母也是丝毫没有觉得自己理亏,自己孩子犯了错,不反思教育,反倒说别人孩子的不好,没良心。
最后,那些小混混有这么一天,是因为父母的不重视,直到最后,生死面前,他自然觉得自己没错,说什么,她是自杀的,可想而知,妈妈心里有多冷多绝望。
3,法律为什么而存在?
首先,法律值得我们去遵守,是因为它保护了我们的权益。
如果盲目遵从法律,对实情,对人道视而不见,那么,法律就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再者,法律真的是在保护受害者吗?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法律保护的,是那些巧用法律的人,而真正的受害者并没有得到正义的伸张。
最后,我想,电影要表达的并不是让观众觉得刺激,拍手叫好,而是希望通过电影,让我们有所反思,有所成长。
看完头皮发麻,真想提着刀进去剁了那些人渣。
第二次那些人渣叫小女孩去的时候,还拍下了视频。
最惨烈的就是把美好撕碎。
看着小女孩屈辱的拉着琴,靠靠靠靠靠靠靠,我真TM崩溃。
这世界上的人渣怎么能贱到这种程度。
小女孩不应该被威胁,不应该被视频吓到。
为什么第二次要去,擦擦擦擦擦擦擦擦擦擦。
人渣,真应该被极刑处死。
小女孩没有学会好好保护自己。
这应该是她自身家庭教育的缺失。
这个世界,坏人太多了,一定要好好保护自己。
不要害怕被威胁,因为只会有更糟糕的事情。
每个人活着不容易,一定保护好自己。
这个妈妈是一个拿刀会手抖,报复也会害怕的妈妈,是一个柔弱的妈妈。
也是一个生活中真实的妈妈,没有看到痛快的复仇,只看到一个妈妈痛苦煎熬的杀人。
或许这样的才更真实,这个妈妈和大多数一样,都只是普通人,都是想要好好生活的良民,可能连杀猪杀鸡都没见过。
这样的人,拿起刀去杀人,肯定不会像武侠电视剧那样刀法爽快的杀人。
法律无法制裁那些人渣,那就只有自己行动了。
如果把第二次的证据交到警察手里,如果人渣们得到应有的惩罚。
这位妈妈不会采取这么极端的办法。
我们要学会保护美好,我们善良是留给同样善良的人,不是留给人渣。
人渣应该受到因果报应。
这部电影,这一类的电影,这些真实发生的事情,真的很让人心塞。
这些场景,细节,看的人窒息,这种痛苦,这种想杀掉那群人渣的愤怒。
这个世界上有比眼泪更重要的事。
从人渣们的话来看,这些人渣犯事应该是很多次了,应该是伤害过很多女孩了。
并且这些人渣并不是什么有背景的人,从他们的家长和居住环境来看,可能都只是家境略穷的人,这样的人没钱没关系没背景,但是,法律的天平竟然是倾向他们的,这也是人渣猖狂的原因。
从警察法庭来看,法律并不能保护弱者,并不能伸张正义。
警察的女儿,都害怕出庭作证。
所以,整个社会大背景就是这样,就是这样的吃人的大背景。
再来看女孩和妈妈,女孩很显然不知道怎么保护自己,居然第二次被威胁就去了。
女孩的妈妈也是弱势方。
女孩的家庭,学校,没有教会女孩如何保护自己,这也是大社会背景的悲剧。
这样的母女,活在这样的社会,悲剧的发生是必然。
即使女孩没有喜欢混混男生,即使女孩没有去天台给男生送巧克力,即使没有一开始的悲剧导火线。
悲剧依旧会发生,可能造成悲剧的人会不一样。
[比如某东方王某哲事件]吃人的社会背景,弱势群体发生悲剧是必然的。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这样的悲剧不要重复发生。
小女孩,噢,我们,都应该学会辨别是非,远离混混人渣,学会保护自己,不要和别人去偏远黑暗地方约会。
在第二次被威胁的时候,果断把视频发给警察,这可是证据,能让无罪释放的人渣判刑的。
即使被发到网上,不要害怕,选择远离这座城市。
相信即使有人看到了这些不堪的视频,大多数人都是为小女孩惋惜痛心的。
女生出远门,身上一定带一些防身的东西,防狼棍,刀等等。
如果陌生人花言巧语找你帮忙,不要相信,别人真有什么大事,不会找一个单独的女子帮忙,况且,一个女生能有什么本事帮大忙?
如果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更不需要帮。
以上都是从女生的角度出发,探讨保护自己。
从一个社会大背景出发,什么未成年保护法等等让那些社会垃圾逍遥法外。
法律的不作为,社会的恶势力。
只有健全法律体系,增加法律威慑力度,有效处理社会负能量,这样的悲剧才能得到有效解决,才能不让悲剧重复。
敢说国家的黑暗的电影都该赞
韩国的复仇电影超越中国一百年。
复仇。改编。
看完气cry,棒子国真是可怕的国家
智商低的大烂片
挺真实的 就是复仇的部分有点使不上劲的感觉 可能现实就是这样无奈~
人間不值得x3。
3承认片子不怎么样,故事很好,拍失败了,任然想说一句,我操你妈的法律······我就是看不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
原本可以讲述得很好的故事就这么被拍废了,这边才催完了泪,那边剧情就弱得让人无力再看下去。后半段简直毫无逻辑可言,情节的发展太过随心所欲,唯一冒出来的只有我不断想问的“WHY”,还有“HOW”。
复仇力度太差,加害人完全没有心理上的忏悔,看后无法回味,有点浪费。
蛋糕绝对击中泪点
好弱智的复仇
虽说剧中bug多到我都能看出 但是女孩送生日蛋糕那点的确很感人
母亲节看了一部讲述妈妈的电影真实事件改编,韩国电影的一贯套路,这一部电影将自己与《熔炉》相提并论,这种营销真的是自毁式的。这部电影除了题材上和《熔炉》有的一说,其他方面差到不知道说点啥影片讲述了相依为命的单亲母女俩,女儿转学进了新高中,爱上了一个男孩子,没想到这个渣比男孩是个混混,后来把女孩叫出来,和混混朋友一起强暴了女孩,最后因为《未成年保护法》那些人渣没有被实质惩罚,依旧再犯,女孩最后自杀,妈妈决心靠自己来复仇法律到底是在保护谁呢?是好人还是恶人呢?太多“聪明人”会玩法律的空子,就比如那些未成年的人渣是一个过得去的故事,却改编得很一般,首先除了妈妈外,基本演技挂科,妈妈的演法又有棒子国的累同感;人设不饱满复仇也很小儿科,起初打不过,后期怎么那么超神?那个主犯还会乖乖就范,怕了
意图是好的,演技是韩剧派的,编剧是傻逼的,韩国人难道不爽只会说shipar !?看前半段还很期待法庭戏的。虽然我是一向支持以暴制暴,这故事也说得太屎了。
作为妈妈,看的我真是心里憋屈死了,是谁都会采取这种做法吧。
前面给2分,后面就泄了。感觉编剧和导演对“真实故事改编”有什么误解吧,电影本来就是来自生活,略高于生活的东西,没有冲突,没有戏剧化,怎么可能在这几十分钟抓住人心。完全生活,那不成了今日说法或者邻里人生这样电视节目了。有人拿来跟告白比,这是两个维的片子哦。3/10
好故事,没导好
犯罪就是犯罪,跟年龄没关系。
单亲妈妈复仇记,故事简单,剧情还行,感觉蛮写实的,只是小女孩真的够惨,一次次被蹂躏,最后自杀了。女孩喜欢男同学,约会时候却被其朋友伤害,拍照,后来又被发裸照威胁,再次被侮辱,自杀,法律针对未成年的审判是无罪,母亲开始了复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