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多美和全素妮长得有点像,更好的将两个角色演绎的像同一人,河恩跟微笑本身就是一个人的两面,河恩就像生活中的大多数人一样,乖乖的形象,微笑就是心内想要叛逆、想要奔赴山海的另一面。
这个电影有点给男主洗白,男主没有那么恶心人了,符合韩剧风格,金多美这种俏皮劲儿也跟周冬雨有些像,不过后面温柔版的微笑,还是金多美演的更好些!
好久没这么投入、全神贯注看完一部电影了。
相比于国产版的《七月与安生》,韩国版更温和,整体小清新,两位故事的主人公没有中国版那种撕逼的爆发感,弱化了男友的存在,更注重刻画两位女孩之间复杂、模糊、精神如影如随的友情与爱。
感谢如此好的电影!!
夏恩和微笑相识于童年,电影里的济州岛,蓝天、白云、沙滩,橘猫、可爱的小女孩,一切都那么美好。
微笑是缺爱的,她很自由、跳脱、勇敢,是外人眼中“奇怪跋扈的女孩”好像永远不会有害怕的事情。
夏恩与微笑的相识,给微笑带来了不可替代的爱与关怀,夏恩心思细腻,永远不会觉得微笑奇怪,就像在第一次听到微笑说,这是画着心的小猫。
相比于勇敢表达的微笑,夏恩更规矩听话,按照爸爸妈妈的想法一步一步走在应该走的路上。
源其初恋,或者说是成长吧,二人分别5年,走上了完全不同的路。
再见时的旅途,所有的矛盾激发、爆发。
伤痛过后,两人渐行渐远。
夏恩看清自己,逃婚,离开小镇,挣脱确定的生活,她来到曾经微笑在首尔第一次租住的房子,重拾画笔🖌️。
两人后期终于误会明了,依旧还是童年里躺在地上的一起看漫画书的小女孩。
世事弄人,怎么就那么巧呢?微笑曾经说过她想27岁,活在最灿烂的时候死掉。
一语成谶。
一辈子得此知己,足矣。
他们不是互相的影子,他们是他们自己。
但,彼此又像对方温暖的太阳。
太阳和太阳的影子永远相伴不是吗?
她们是最好的朋友,是永远的soulmate。
而不是他人尔尔:“和别人画的一样也不是什么突出的才能,我觉得画画更适合作为兴趣。
”所得皆所愿,过自己想过的人生吧。
分享我很喜欢的几张电影截图
夏恩画的,微笑的回眸
在夏恩的画展上,微笑流泪
夏恩
去过自由灿烂的人生吧再见、再见。
看完《再见,我的灵魂伴侣》久久不能动笔,想说的太多,又不知从何说起。
(发微信给那个会在任何时刻想起来就联系,也会在繁忙的日常中一段时间不联系的那个人,真像我们,不刺激的我们。
)人与人的关系不能简简单单分类为亲情、友情、爱情。
微笑和河恩,对彼此意味着什么?
我一直试图从蛛丝马迹中找寻答案。
一些微小的镜头语言:初见的那一眼、逃离奸商的无尽奔跑、戴耳钉、夏天的海滩、微笑带着的振宇的项链、初次离别的双手、浴室里的打闹、浴室里的歇斯底里、走廊上的那一眼、平躺在床上的对视。
我试图寻找答案的这一行为是彻头彻尾的毫无意义。
两人从未想过吧。
人在试图用理智说服自己的时候,才会思考意义吧。
多数时候是跟着感觉走,很自然、很舒服。
就像我不会突然思考“影子”对我意味着什么。
如果有人问我某某人对我意味着什么?
我一时半会儿回答不了,别说是一时半会儿了可能就是回答不了。
就像我对人的微信昵称是以当时我对TA的感觉进行命名的,随时都会变。
比如“我和落叶一样凄凉(一根烟)”。
跟着微笑和河恩的情绪变化、时间流逝。
会困惑、会愤怒、会无奈、会释然。
“我是世界上最爱你的人”。
是不是不知道,但我知道她们彼此肯定是这么想对方的,觉得对方是世界上最爱自己的人。
影子。
总会陪伴在左右不管你看见与否一直都在。
微笑和河恩有过属于自己的时间。
第一次离别。
独自在首尔的微笑忙于生计,变得现实。
依旧在济州的河恩在熟悉的环境的保护下依旧活在理想中。
现实与理想的碰撞、破碎。
在多年后见面时的二人的变化。
对方变了,一时间无法适应。
在文字交流中,你依旧是你,也许你一直是我幻想中的那个曾经的那个熟悉的你。
虽然为了对比效果,用了“现实”与“理想”这两个词。
不过。。。
微笑在现实中追寻着自己的理想(画画),河恩看似在追寻着自己的理想不过这是基于现实的他人的安排。
这一点在后来会有一个爆发:我从未说过我想当教师。
这种矛盾:我可以把我最脆弱的一面展现给你,我也会把我最不堪的一面隐藏的滴水不漏在你面前。
在你眼中的我过于美好,我不忍心戳破它。
再一次相见。
喝醉的微笑在振宇的搀扶下遇见河恩。
小心翼翼维持着不可逾越的那条线的两人,这一次被迫坦诚相待。
这个坦诚还不是完全的。
两人捅破了“振宇”这层纸,不过仅仅停留在捅破。
两人预判了对方的预判。
太过于了解对方了。
真希望“振宇”这个happening消失,根本不值得?
应该说是根本不能。
最后?
一次相见。
这一次我们不会在分离了。
一切都释然了。
到最后我能找的、想找的只有你。
只要是你我随时都可以张开双手拥抱。
一块儿躺在床上回忆过去,时间在她们身上流过吗?
依旧是熟悉的、自然的。
18岁那一年的“幼稚的”小心思。
明明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不过就是情不自禁,因为讨厌事件本身,迁怒于引起事件的人。
因为自己无法与事件、与自己和解,就选择了把一切归咎于他人(那个最熟悉的人),以为这样会好受一点。
其实光顾着憎恨,都忘了为什么要憎恨。
我会成为你的样子(我眼中的你、你眼中的我),以此来成为真正的我。
一时间我分不出哪里是剧情、哪里是真实的我的故事。
人设太任性!!!
真是搞不懂,想离开济州岛跟不结婚有什么直接联系?!
别忘了你爸你妈还在这住呢!
最起码当天面子上过去了,过后再说小情绪。
别活的太自私,难道想要的就是随心所欲?
还说什么就是极限了,这剧本修改的真的失望透顶。
为了强行洗白,还设定与母亲对话得到原谅,母亲也真是深明大义,美其名曰“活出你想要的样子,这才是我的希望。
”恶心透死了!
毫无因果关系的两件事硬往一起凑,这种情节明显在崩人设。
还有原版很模糊的情节处理我认为是没有问题的,比如说佳明与安生的关系。
在这里却强问男主“你们睡了没有?
”台词突兀的要命,这个答案真的这么重要吗?
瞬间导演灵魂乍现了!
画画与写作共同完成的修改感觉也一般般,是想暗示互补吗?
原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活成彼此的样子。
在这里却彰显个体的独立与坚强,人物弧光什么的根本看不出来。
原版浴室的戏剧张力与床上二人的长镜头在这里弱的要命,的确周冬雨,马思纯这个片双料影后,韩国这俩小妹一脸的玻尿酸确实比不了。
23.5.16本来不想理会,可还是想强调一下。
不结婚没有问题,不依附男人没有问题。
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样,彼此尊重,生命本就一次,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吧。
我也曾经有过无数的幻想,超脱别人预定的人生轨迹,可当不在年轻,当生活的琐碎攀满眼角的细纹,的确,生活是无可奈何的。
人终究有一天要长大,将组建家庭,抚育子女,养老送终完成。
人生苦短,任何人有权利停留在任何自己喜欢的阶段,这是每个人的活法。
最后我想说,豆瓣只是我个人标记电影感受的地方,找了好久也没有关闭评论的地方。
编剧爱好者,长篇拉力赛坚持中,有喜欢讨论剧情可以私信我,不喜欢请不要伤害。
祝你们一切都好,坚持下来,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再见了,我的灵魂伴侣。
微笑与河恩之间的感情不仅仅是友谊那么简单,但是感情的形式不是除了友谊以外就只有性缘关系中的爱情,所以,再见了,我的灵魂伴侣……他们曾经是没有间隙的,纯粹的,快乐的,改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仿佛是到了那个青春懵懂的年纪,开始被男人追求和喜欢别人的年纪。
微笑得知河恩喜欢上一个男孩可能是无措的,茫然的,也有一些抱怨的,但她没有办法,因为这都是“合理”的,女人,总要结婚,她也会爱上一个男人。
对河恩的占有欲,她的嫉妒,加上她不安的性格和经历,让她想要做一些侵入性的行为,她真的很想惹怒河恩,跟振宇不清不楚,但是她真的想让河恩伤心吗,不是的,她爱河恩,她多么希望河恩在选择时永远都把放在第一位,振宇只是获取河恩注意和证明河恩对她的爱的工具罢了。
而河恩呢,她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微笑有多爱她,也不知道微笑生活中的苦,她只知道微笑破坏她的幸福,她痛苦的原因也是因为她以为微笑为了一个男人没有选择更爱他……但是两个傻子,你们才是最爱彼此的人。
以上只是我对两个人感情的理解,她们其实都一直爱彼此,但是有太多复杂的缘由和社会的规则让两个人不得不渐行渐远,尤其是社会中默认人们都是异性恋,大多数人都要结婚,婚姻对女性间的感情的伤害也是极大的,结了婚意味着跟自己的母族切段,进入另一个男子掌权的家庭,甚至要随夫姓,孩子随父姓,结婚生子后更是会与单身女性朋友彻底失去共同语言,如果生了男孩更是可能把自己都与全体女性割席,这些只要你稍微观察一下生活就会有所共鸣,我也是如此,每当身边有女性朋友宣布要结婚生子,我心中就会有隐隐的不安,因为之后可能我们的关系永远就要一去不复返了,而男人们并不会如此。
韩版的故事少了狗血,更贴近生活。
微笑少了安生的“乖”,河恩少了七月内心隐藏的“叛逆”,最重要的是弱化了那个男人,这是两个女人的感情,而不是三个人的感情故事,河恩主动逃婚更能体现出她觉醒的决心,她要的,其实一直都只有微笑。
所以住在了她租过的房子,想象着她曾经生活的点点滴滴……这是多么细腻深沉的爱啊。
河恩死了,但是这其中的痛让她们之间感情更加深邃复杂了。
最后,微笑,完成了河恩的画,那时那刻,她终于和河恩的灵魂得到了融合。
(另,女性生孩子真的风险很大!
)
跟这部电影有点共鸣,很想我跟初中认识的一个姐妹👭那样。
但是我们有很多争吵,后来到了高中,我们又距离产生美了(都在县城里最好的高中,但是不在一个班(*´I`*)),而且她经历了很多,也变得更成熟了,反而我到像个孩子般了。
我们现在大一了,还在一个城市,但是不同的学校。
周末会一起出去玩,也互相包容,互相宠爱。
好闺闺
我们也有一起骑过车车,在小镇上无目的的漫步
有共同的异性好友
初中那段时间好迷茫,因为太敏感了,非常容易内耗
加油加油加油,祝我们都有美好的明天
有互相讨厌的时期,但是最后还是在一起了
跟这部电影有点共鸣,很想我跟初中认识的一个姐妹👭那样。
但是我们有很多争吵,后来到了高中,我们又距离产生美了(都在县城里最好的高中,但是不在一个班(*´I`*)),而且她经历了很多,也变得更成熟了,反而我到像个孩子般了。
我们现在大一了,还在一个城市,但是不同的学校。
周末会一起出去玩,也互相包容,互相宠爱。
好闺闺
我们也有一起骑过车车,在小镇上无目的的漫步
有共同的异性好友
初中那段时间好迷茫,因为太敏感了,非常容易内耗
加油加油加油,祝我们都有美好的明天
有互相讨厌的时期,但是最后还是在一起了
电影开头从一幅巨型的获奖肖像画进场,作为画中主角的微笑,却没有画家河恩的联络方式,只能从美术馆提供的部落格中,一窥河恩这十多年来的心情记事。
接下来就是在微笑的现在与过去,两条剧情线当中反复跳跃。
原来,微笑与河恩是从小学时期就一起在济州岛长大;随着妈妈四处漂泊的微笑,在认识了河恩之后过上一段相对稳定的生活,两人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还一起收养了流浪猫妈妈。
而在微笑妈妈决定远赴首尔追爱之后,微笑更直接成了高家的第二个女儿,和河恩一起度过青春期的酸甜苦辣。
比亲姐妹还亲的友谊,在振宇出现后产生了变质的缝隙。
河恩喜欢上不同校的振宇,念商工的微笑干脆骑车闯进男校提前告诫振宇。
擅长绘画的河恩想要把振宇的每一种样子都亲手描绘下来,却没发现振宇的眼眸里总是有着微笑的身影。
为了打破这种尴尬,微笑决定随着新交往的乐手男友去首尔发展,却不知河恩早就发现他们有着私下的暧昧。
此后,微笑与河恩的关系越来越疏远。
微笑寄给河恩的手信里总是报喜不报忧,甚至不惜编谎让河恩安心。
守在济州岛的河恩仿佛发现了什么,但从来没揭穿。
在首尔碰撞得满身疮痍的微笑回到济州岛,河恩和父母就像欢迎归乡游子般接纳她。
可接着在微笑与河恩的釜山小旅行途中,两人各自压抑许久的矛盾直接浮上了台面……
《再见,我的灵魂伴侣》。
一部翻拍自国内某部大片的韩国电影。
整部片子洋溢着青春风和小清新的气息,片中两位女主的形象倒是符合电影的人设,在选角方面我就不挑毛病了。
我想吐槽的,还是这部电影的剧情。
老实说,这片子从头看到尾,我都不知道它想表达什么,它就是缺少了鲜明的主题,哪怕不那么鲜明也行。
但是这部片子就是没有,它只是把一系列事件硬凑在一起。
它看起来好像讲的是姐妹情,但是整部电影下来,你却说不清它的姐妹情到底是个啥东西,有的只是一些狗血桥段的堆砌,仿佛一具庞大的尸体,在对你傻笑。
男人在这部电影里,纯纯就是工具人,用来制造矛盾,挑拨两个女主的关系。
我不是在为男人打抱不平,相反,我觉得如果这部电影能删掉恋爱桥段,删掉狗血的爱情,评分绝对能提高。
难道没有男人就不会写故事了?
如果不懂爱情就不要写爱情,这种刻板、片面、狗血、幼稚的情节非常令人讨厌。
剧情稀碎,毫无新意,水平和肥皂剧相差无几。
而且居然还用流水账的方式讲故事,难道不知道这样会缺乏重点吗?
我都懒得吐槽电影的结尾,又是非常俗套的女主难产死掉,企图强行泪目,问题是你这片子也不感人啊。
最后还自作聪明地玩了一个悬疑梗,我愿称之为驴骑吕布,真的,就算王家卫来了,也救不活你这剧情。
本片的看点除了两位女主本身,别的都一言难尽。
我还对绘画抱有期待呢,结果你就拍了这个……唉,不想浪费笔墨吐槽了。
很喜欢夏恩和微笑,但剧情有一些我不是很理解。
为什么振宇亲了微笑,却没有人谴责他,永远都只有夏恩和微笑发生矛盾,从头到尾都没有人责怪振宇。
是韩国的社会、文化是这样吗微笑和振宇的行为我并没有看懂,为什么他两个会有点纠缠不清的感觉。
微笑应该不喜欢振宇吧,那振宇到底是喜欢微笑还是夏恩呢
最后,这个电影围绕着友情展示的非常好,外柔内刚的夏恩和不羁自由的微笑在遇到振宇之前的关系真的就是生活中的好朋友
忍不住跟《七月與安生》對比其中的手帕交金蘭情意的異同,當然情感都很細膩,維繫soulmate的情感更為不易,因為一旦在某個路口稍有轉向,就會朝著完全不同的方向各自前進,在一起也更多時候只剩回憶可以反覆咀嚼而已。劇中最可貴的是,男性變成了可有可無的凝視客體,女性成了尋求自我主體性的獨立個體,儘管跌跌撞撞卻總是攜手互助。
氛围感不错,可当拍照模板。
前半段觉得剪辑拼接稀碎混乱,后面好几个反转和勾连还看哭了。三个人在雨中神像前面互相看到的秘密,分别的车窗,反复出现的雷劈枣树的项链,27岁的人生。看到她们无话不谈和心生嫌隙,到吵架分离和重归于好,看到各自走过画画租房去西伯利亚的路,看到那个墙上的微笑,最后在那张明信片的景点前我泪崩。觉得项链安排是败笔,觉得夏恩去世不值得,但是看到后面发现微笑编造了结局,互相取名,觉得这个谎言让人好痛苦。好痛的友情,好悲伤的两个缠绕的命运。重新看了中国原版七月与安生,发现韩国在接过笔继续画画创作,中国在写小说。只有一次的接力赛和代笔,互相写对方的命运、自己的命运,看完还是好悲伤。
韩国翻拍中国的《七月与安生》,整体还原度还是有的,只不过在两位女主的童年经历上下笔多了一些,韩国这一版更加有欲言又止的女同情爱的表达。其实,看完有一个大胆又觉得合理的想法,让曾国祥和闵龙根这两位导演合作一把,让金多美继续饰演“安生”,让马思纯继续饰演“七月”,让蒋奇明饰演“苏家明”,以这个阵容再拍一遍《七月与安生》,那种细腻下的疼痛感、那种浓烈下的撕裂感、那种隐忍下的绝望感、那种哀叹下的疲倦感,一定会爆棚的!QJ
这版把男性角色弱化了 干的漂亮!感情拍的太细腻了,想到了以前的好朋友我哭得更狠了呜呜呜呜大半夜的哭死我了
家明不重要
感觉还是马思纯周冬雨那版更得我心。
没有看过《七月与安生》,不作对比。讲了羁绊,微笑、夏恩和振宇的关系,微笑与母亲,夏恩和父母,最主要的当然是夏恩和微笑。有时候就是这样,越是最亲密的人越是理不清的关系,纠缠一辈子。如片名,夏恩的博客或者空间的名字叫“이름 은하미”,这是两个人的空间,不是夏恩一个人的,也预示了结尾由微笑代替夏恩更新,就像微笑的画,最终也是由两个人一起完成,合二为一,像太阳和影子。真不敢对二人的感情妄加判断,我却一再坚信她们只是友情。电影只是一个故事,真实生活中,多希望夏恩按部就班就在济州岛啊,平安幸福的概率为最大。追求自己的梦想虽然很重要,但是风险极大。这就有点纠结,才会有思考。
回东京的航班里刷影单的时候看到多美点了进来,看下来emmm的感觉。前段的看下来会觉得女二有点可怜🥹女一有点讨厌。后面看下来嗯emmm女孩子们的种种…
途中看到一半时,觉得这版本没有原版好,但看到结尾,又觉得这版改编也很不错。我很喜欢金多美,也很喜欢周冬雨,不是因为这两位分别主演,我根本不会看这部电影。说一说我心中各有优劣的点:那段著名的浴室争吵,原版更好,原版太有感染力了,尤其周冬雨的表现;电影后半部分,七月(夏银)死去后,安生(微笑)的反应,金多美更好,自然又细腻。而另一位女主,马思纯对比全昭霓,我更喜欢韩版夏银。形象上来说,马思纯很纯良,但却过于憨,而全昭霓,我第一次看这个演员,她有种自然亲切的甜美乖巧,甚至一看就觉得聪慧和善良。马思纯演绎的蜕变让我觉得七月有黑化和叛逆的意味,而全昭霓演绎的夏银却有着反抗、挣扎、化茧为蝶的自由。看原版,我更喜欢安生,眼光是被周冬雨的安生吸引的;看韩版,我更喜欢夏银,夏银有种温和不屈的光芒。
到这地步了还是友谊?为什么一定要拉个男的进来搞这种我的男友爱上了我闺蜜这种狗血又老土的剧情???
两位女主多一星,双生设定
“太阳之所以能放心地发光,是因为有影子的存在。虽然两者不能融为一体,但因为有远处的影子,太阳才会不孤单地一辈子都在发光。”
仅依靠情感羁绊便可支撑起全部戏份,原著剧本好到「令人发指」!摒弃掉咄咄逼人的发问与撕扯,仅浴室一场戏份的克制化处理便非常打动人心。我讨厌你,又非常喜欢你!剧本无时无刻不在人物心理的矛盾中拉扯,以静制动,用内敛的情绪表达+不着痕迹的表演赋予了《七月与安生》更强的生命力。不过因为微笑的人物(人设)光环实在过于强大,所以这个戏无论怎么演,夏恩都不会太出彩。即便强如全素妮也无济于事,更别提本来就不怎么会演戏的马思纯了(当年的双黄蛋至今都是个谜)。
一开始其实没看出来是翻拍《七月与安生》的。可能是演员的长相与角色的诠释方式,让原本的冲突柔化了很多。弱化了男主之后,我的感慨就是,果然啊,同性才是真爱。另,很喜欢这版的电影海报
带着对方的影子,把彼此活成对方的样子。无关爱情,胜过亲情。因为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少女这段很细腻,成人那段有点狗血。金多美短发造型就是很灵。夏訚逃婚这个设计就很符合韩国女性现状。很好的发挥了韩影的长处,镜头色调台词煽情。
质感比原作好点 但是一些mv式的片段很拉垮
翻拍的一般
已经记不清原版的某些细节,点开条目竟是打了五星的,这一部也是实实在在的喜爱。只关乎双方的纠缠留恋,男角只不过是她们用来深度挖掘彼此情感的道具罢了。仅有的机翻字幕真的惨不忍睹,幸好台词基本日常,就当做听力练习的决定是正确的,出现的文字也都简单,虽然暂停辨别打断了观影节奏,但总归是看下来了。
我实在是太喜欢金多美啦!好美好有灵性!有几个镜头拍的还挺有生命力的,小韩片还是很注重感觉和氛围的,唯一就是男的都好丑,男主工具人,能不能让她俩搞拉拉,为啥要和男的谈恋爱呢…另一个女孩没有灵气,感觉她俩不大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