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应该是一部标准的美国主旋律式影片。
不得不说华盛顿的演技非常好,不得不说影片的视觉冲击力极强,不得不说情节的铺垫与反转极为抓人心肺,但我不得不说——片中男主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极不负责的渣男!
影片最后的男主多么感人啊:为了内心的平静、为了不再辜负公众的期望、为了他人的清白,他不愿也不能再撒最后一个谎,说出了事实真相,从而放弃了原本唾手可得的荣誉、优沃的生活、高大上的职业,并承担了一切应该承担的责罚。
太TM高尚了!
绝对是一个诚实的、有担当的、瑕不掩玉的、标准的美国式英雄。
但是——以航班机长为职业的男主酗酒、吸毒——不管是在休假期还是在工作日,甚至是在飞机驾驶仓内。
他可曾想过要为几百名乘客的身家性命负责?
在听证会的头天晚上,当看到冰箱中散发着天使般光泽的精致酒瓶时,他可曾想过要为第二天极为重要的听证会负责?
在听证会最后关头承认自己是个酒鬼时,他可曾想过为了自己仅有的一次诚实,一家航空公司将要倒闭、拥有几百名飞行员的工会将会垮台、几千名公司员工将要失业、而事故的真正元凶——飞机制造厂商却得以逃脱惩罚。
而男主说:我接受这一切,起码我戒了酒!
这就是美国的价值观?
刚看完这部电影,简单写几句,那个酒不喝能怎么着?
惠普当时为什么要承认喝酒,最终进监狱,什么都没有,这会开始反省,开始戒酒,难道就不能不承认喝酒以后好好当英雄好好开飞机在好好戒酒?
机长不喝酒是可能更得当的处理灾难险情,但又一点我也不否认,酒壮胆,我经常喝酒开车,但我开车很准,喝酒以后兴奋,身体各项机能反应都比平时快,我喝完酒以后打游戏打王者打的不是一般的棒,我从没耍过酒疯,我喝再多我都自己把自己和车送回家,我喝酒以后也不墨迹,换个角度来看,如果不喝酒,惠普当时敢把飞机倒过来飞?
影片事后有交代他当时有别的选择的处理结果会更好于倒飞?
当然惠普那叫酗酒,而我不是,我喝再多也没有他那个样子,把自己头磕破,把屋子搞得乱七八糟。
如果惠普不刷酒疯的话我想替他问一句,我喝酒怎么了?
我喝酒不耽误事我怎么了?
言归正传,惠普当时完全可以把喝酒的问题甩到女友身上啊?
因为我就不明白了,说女友喝酒就给她造成污点了?
乘务员喝酒影响飞行了?
飞机失控坠落是乘务员喝酒喝坏的?
调查结果显示是乘务员搞鬼把飞机弄坏了了?
调查结果出来了,是飞机老化部件没有及时更换,这更一个乘务员喝不喝酒一毛钱关系都没有,要是我是惠普,我不会承认自己喝酒,好好当英雄然后在戒酒,没必要说实话,撒个谎没什么对不起女友的,乘务员喝酒跟飞机坠毁完全就是两码事,死难家属在无理取闹也不会怪到一个乘务员身上,乘务员是喝酒了,她能咋着?
去驾驶舱耍酒疯?
驾驶舱不是一般人能进的好不?
飞行的时候把窗户打开了?
是乘务员喝醉酒把飞机劫持了?
调查结果都已经出来了,我认为跟人喝不喝酒没有关系。
真他妈搞不懂你们的逻辑。
7分。
片头20分钟航班迫降拍得很精彩,但同之后的故事节奏完全不搭,还不如直接就让男猪回忆当时的场面呢~飞机落地以后的故事拍得无比沉闷,让人昏昏欲睡,完全没搞清楚女猪这条线的意义,纯粹是画蛇添足。
但还是很喜欢Denzel Washington的表演,最后的结尾既过于理想化,又显得铺垫不足。
可以说是冲着主演去看的。
这个故事不好不坏,没有很大的起伏变化转折,甚至结果也是可以预料得到的。
描述的是飞行中的事故,可以说和我们的生活也是息息相关,尤其是航天事故,也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
这个飞行员在酒精和毒品的作用下依然可以驾驶这辆飞行迫降,减少伤亡损失,不得不说他的飞行技术和经验以及对人的生命的保护是值得大家敬重的。
但是在另外一方面,他明知自己有飞行任务的前提下,还饮酒过度,并吸食毒品,这个本身是职业操守的问题。
所以才会有后来在法庭上的一幕,他挣扎了很久,看着死去的女朋友的照片,反省自己身边离开的另外一个女人,想到已经将近成年却已经生疏的儿子和不与理解的前妻,在人性面前他还是决定坦白,这个是对自己良心的解脱与释怀。
可以说是自己对的起自己了。
当空难片去down的,因为大爱国家地理频道的《May Day》系列。
看完发现不是这回事儿的。
一边纠结麦道飞机或者说任何大型客机从物理结构上有无“inverted”两转还能稳定飞行或滑翔的可能性,一边很沉痛的看着男主和女主挣扎挣扎挣扎。。。。
就算是传说中的自我反省自我救赎吧。
男主一开始一看就是没理想没道德没羞没臊的生活状态。
但是架不住丫就是牛!!
(话说看了好多实例里,在极端情况下体现上帝大能的大牛都是军队推下来转飞民航的,看来高精尖技术的战斗机是比民航不靠谱多了~)老华盛顿最牛的是巴巴的小眼神啊!!
有时候看似无赖,有时候看似悲哀,满脸深沉的时候,其实内心可能在耍混。
真是活灵活现!!
个人赶脚他最后的坦白未必跟宗教有多大关系。
但凡有点信仰的人(好吧,也可以说这种人是信念上有点addiction的,也不至于酗酒吸毒成瘾的)。
人总要有点啥瘾头作为寄托嘛。
何况之前去副驾病房作试探的时候,看人家女友一口一个“praise jesus”,最后还伸爪诚邀男主一同祷告,男主明显一脸“what a f*ck / r u kidding me”或者说文明点至少也是不以为然却终于没敢冒犯的样子。
可能是中间节奏有点慢,我一直走神继续琢磨飞机空气动力学结构的事儿。
结果到了听证会前一晚上,男主一边牛排一边电视百般无聊空洞的眼神,居然一下子把我拉入了戏。
lg当时还在边上说,期待听证会上有翻感人长篇演讲;我在期待什么?
期待他这种厚脸皮混球有个忏悔?
虽然知道不是他吸毒酗酒造成的空难,甚至凭着短暂酗酒经历,我甚至觉得,丫要是不high,没准还没法那么当机立断鬼斧神工的拯救飞机呢!
结果,我们都错了。
这就是最精妙最讽刺的结尾!!
一心要帮他的朋友(pilot's union那位),时刻西装革履做专业状的萎缩律师,为了听证会顺利过关,眼睁睁帮着男主“自high”,还得付钱!!
笑疯了!!
真他妈尖锐的嘲讽挖苦!!
听证会上,最后对着前。。。
gf不大准确吧,前乱搞对象那张看起来健康活泼朝气蓬勃的证件照,男主崩溃了。。。
其实从他几次努力中能看到,他一直渴望被拯救,却又不愿面对后果承担责任。
越强的瘾君子,越需要更强大的外界力量/限制或者生活中越残酷的变故,来给予充分的刺激以使他们断瘾。
否则,只要不伤及自身,即使离婚、即使妻离子散众叛亲离,他们依然可以逃避在自己的世界里享受自我麻痹的快感对一切视而不见。
我们也都猜对了。
感人的长篇大论、忏悔,都有,只是在最后的correction里。
他终于为自己承担了责任。
很正面嘛!
他永远不能再飞了,作为优秀的飞行员,确实可惜。
但比起当初的恣意日子——混乱的胡闹、无序中混杂着焦虑、还揉合着违规所带来的快感、蒙混过关的得意和庆幸心理;现在这种规范、坦白、不再有良心谴责的轻松、“教书育人”般谆谆的现身说法,对他来讲,岂不是最佳的归宿?
真正有品质的生活。
否则,即使混过了听证会,他也只能带着随时需要被酒精浇灭的内心谴责在原来的路上越走越远,直到有一天酿成再也躲不过去的恶果。。。
我没觉得他有任何信仰。
但最后,他心甘情愿去做的,就像最虔诚的传教士一样。
每个人其实内心都有信仰的,未必是上帝、佛陀或真主,而是自己安身立命幸福度日的基准。
得之,则安,不得,则多忧常虑。
再唠叨一句远点的。
以前看may day,NTSB条分缕析抽丝剥茧分析航空事故,看起来似乎只是技术难题。
只有屈指可数几部片子,写道飞行员不断的appeal或者对事故未能达成general accepted的最终结论。
看了这片子,才意识到,后面有多少利益方的博弈⋯⋯飞机制造商、航空公司、工会、飞行员联盟,等等等等,任何一方都代表着强大的经济利益甚至能引申到政治因素、上升到民族问题。
能全部用强大翔实的物理证据解释明确的,恐怕才真是少数了。。。
唉!
真心觉得还不错,看人性的复杂和内心斗争,假如给你一个不酗酒不嗑药但是关键时刻做不到这种机变的飞行员和能救人的瘾君子,关键时刻你选哪个呢?
无疑务实的人都会选后者。
而WHIP最后做出的选择就像他给狱友们讲述他给每位遇难者家属写了道歉信,有些会原谅他,有些不会。
每种选择都有他自己的道理,任何人也没有理由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指责他人,只不过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
假如WHIP最后选择了说谎,他是可以躲过一时的牢狱之灾,但却必定会在之后的人生中为其付出代价,而且可能还不小,他选择了在此处给它一个关闭阀,是智慧的。
同样,那些不愿意选择原谅他的人,在自己今后的人生中也会少看到欢乐和正面的东西,但是做为除了自我本身之外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利指责另一个人的选择,只有自己才能责怪自己,而且也只有来自自己的责怪才有实际用处,假如还有,那就只能是神灵,貌似有点领会到宗教的含义了哈,即人人都是佛。
本片与三年前汤姆汉克斯的《萨利机长》异曲同工,危机时刻存在于我们所处社会的方方面面,当危难降临,人的本性自然是先保全自己,其次才是最亲密的人,机长几乎凭借一己之力挽救了绝大多数人的生命之后,相信当事人和家属乃至整个社会对此都是心存感激,而不是用理智去评判机长的职业操守或者应急操作是否符合规则,而这是监管机关从司法流程层面该做的。
限于篇幅,用简短的场景对主要出场人物加以刻画,通过剧情的串联把人物交织起来,使得观众对于机长这一角色的职业性格、个人作风和家庭背景有了完整的认知,最后在一段现实社会的道德与司法论辩中达到共情。
影片开场的迫降戏节奏感把握得当,既展现了机长过人的英雄胆识和高超的飞行技术,也从多个细节上勾勒其形象,这些为后续剧情的起承转这作了铺垫。
酗酒成瘾是机长最忌讳旁人提起的话题,真可谓一点就着,直至最后听证会的翻盘,机长无法再继续蒙蔽自己,勇于向公众坦承。
虽然因此短期服刑,但也算完成了自我救赎,更重要的是重新赢得了儿子的谅解和尊重!
把《Flight》翻译成“迫降航班”真的很有意思。
一方面毫不留情地剧透了最惊心动魄的情节,一方面有成功地做起了电影营销,让在电影院徘徊的人们找到了为之买单的理由。
实际上电影更多的讲的是迫降之后的事情,丹泽尔华盛顿饰演了一位永远把“明天再说”挂在嘴边的酒鬼机长,在成功化解迫降危机之后,还没有来得及享受英雄凯旋,就陷入了人生中最后的一道抉择。
很有趣的是,在看到一半的时候还在骂影片翻译者坑爹的我,在电影结束后不得不佩服他们在片名上的处理——迫降航班——绝妙的隐喻,浓缩了whip的自我毁灭和重生的所有要素。
丹泽尔华盛顿通过松紧有度的表演,很好的诠释了一位空中瘾君子的角色。
在云端时,他是恶魔,即使坠落也没有让他失去骄傲的劣根性,寄望于酒杯的忘却还是躲不过上帝的眼神;在地狱时,他是天使,洗尽铅华的老人在面对儿子问出“who are you?
”的时候已经经历了再次涅槃的人生。
作为同样是《阿甘正传》导演的泽米吉斯,这一次没有通过历史全景化的视角去观察人生。
导演通过影片开始糜烂穷奢极恶的画面亲手为主人公点燃了走向毁灭的导火索,然后像旁观者一样退到观影席上去观察众生。
颠覆式的结尾尽管被猜出个八九不离十,你依然无法轻松地拍拍屁股,关上播放器走人。
面对丹泽尔的眼神,我感到深深的眩晕。
每一个被阴影笼罩的角落,都在滋生腐烂的种子。
每一个活在明天的承诺中的人,都需要一场暴风雨来迎接新生。
当世界倾覆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活在当下的勇气——
北方的冬天很冷,周六如果没有特别好看的球赛,我会提前DOWN几部720P的片子看看,一边看着片子,一边抿点小酒,惬意。
一部叙述性的片子,看完让我想起了科林法瑞尔的 In Bruges, 人性,还是这个主题,在当今这个装B的时代,谁人可以做真正的自我,Whitaker离婚了,失去了孩子的监护权,在Nicole Maggen离开他后,他醉驾而又粗暴找她的前妻以及去看他的儿子,貌似外表很Hero的男人,内心确实脆弱到了极点。
而现实中的我们谁人不是Whitaker呢?
这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谁人不装B,我们除了欲望还有什么?
每个人的不同的人生境遇,就是少年PI的的不同版本,而现实中的人,谁人可以做真正的自我呢?
一句话我自由了,哥当时泪奔 ing.Katerina Marquez 这个一个为了救一个boy而逝去的炮友,即使Whitaker假如把Vodka的事情都顺水推舟了,他的后半生也一样有酒喝,有粉吸,有炮打,一样的过着看似幸福的而又装B的生活。
为了炮友的清白,内心的自由,讲出真相,Whitaker纯爷们儿,不由得让我想起了白景琦在窑子里抢杨九红。
近年来,本片导演罗伯特泽米基斯深陷动作捕捉泥潭不能自拔。
突然回归真人电影,让我稍感意外。
对于此次回归,泽米基斯还是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对于这部电影的故事梗概早有耳闻。
一名机长成功迫降一架飞机后,被各方称赞为英雄的同时,美国联邦航空局调查发现机长存在酗酒滥用药物的行为,而机长为了维护自我形象及利益必须隐瞒真相。
对于这样一个题材,是有许多方面可以深入挖掘的,是一个难得的好题材,最后影片所呈现出的效果只能说:还不够好。
电影开场即展现出丹泽尔华盛顿所饰演的飞行员维特克的迷乱的生活。
和机组乘务员约炮一晚,大醉而起,之后又靠吸食可卡因来提神。
当有人从电话时问他几点起来时,他却谎说一大早就起来。
伴随着英国交通乐队的《感觉还好吗》电影转到机场。
当飞机起飞后,维特克机长竟然在空中又喝了两瓶伏特加,而这两瓶伏特加也成为他最后救赎的关键。
喝完还打了吨,直到飞机发生状况。
在拍摄整个迫降过程这段,是全片最惊险的段落,面对副驾驶的手忙脚乱,乘务员的惊慌失措,维克托在此却异常冷静,从容面对一切,在此处,我们可以看出一名机长应该拥有的优异素质。
依靠维克托的控制,飞机最终迫降成功,但还是有6人死亡。
影片并没有以第一视角展现飞机坠落,而是通过电视报道,这样做显然比直接表现更好,增加了真实感,让人们不由得感到恐惧。
在经历了惊险刺激的迫降前戏之后,电影却在此陷入了节奏拖沓,线索凌乱的中段,从故事梗概我们可以看出迫降远不是这部电影的重点,重点则是在。
迫降之后面对谎言维克托机长该何去何从。
中段的失败主要表现在安插了一个对剧情基本无用的女角色,维特克机长依旧酗酒成瘾,生活混沌。
其内心变化中段毫无进展,没有看出任何的情感递变,而各种线索的胡乱堆砌不仅让人感到混乱更让影片之陷入拖沓的节奏之中,让人看的直打瞌睡。
而就在酱油女出走之后影片又回到了正轨,伏特加线索的出现,父子家庭见面却冲击不断,听证会前夜的痛苦挣扎,以及最后的高潮听证会上的自我救赎。
在听证会上,前面撒了一生慌的维克托在面对已故乘务员时他彻底崩溃了,维克托在此处多次回问提出的问题,内心的挣扎与煎熬让他最后说出上帝啊,帮帮我。
确实,此时也没有人可以再帮他了,对于一个说了一辈子慌的人,只有上帝能帮他了。
最终他承认了一切,镜头在此一转,维克托已在监狱里,说着他的过去,说着他的感触,说到他的人生第一次感到自由,而且是在牢狱里感受到的。
虽然看似矛盾,但对于一个和谎言相伴了一生的人来说,虽然谎言看似让他一次次隐瞒实情,一次次从困境中走出。
但谎言也让他身心俱疲,被谎言压的难以喘息。
只有承认,才能让他真正的释放出来,重获自由。
丹泽尔华盛顿在本片中奉献出一流的演技,配得上本届奥斯卡男主提名,若没有其出色的表演,影片的成色又要失去大半。
其实整场电影也可以看出是丹泽尔华盛顿的个人演技秀。
对于扮演酒醉机长,电影还是给了他很大的发挥之处。
从开始的酗酒成身,说谎成瘾的迷乱生活到听证会前夜面对整柜的啤酒而痛苦难拔不能畅饮。
最后的听证会更是其演技的全面体现,通过各种小动作,迷茫的眼神,哽咽的话语充分表现出机长的内心挣扎。
最后的救赎虽然有些生硬,但在丹泽尔华盛顿的演绎下,还是打动了我们,忽略了略显生硬的救赎剧情。
对于这样一部作品,虽然有着不少缺点,但在丹泽尔华盛顿的演绎下,还是打动了我,泽米基斯也在动作捕捉的泥潭里成功走出。
没有人是完美,即使是伟大的救人飞行英雄,在现实生活中也会是一个瘾君子和醉酒者,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幸运的是最后,他可以正视一切,在矛盾纠结中坦然选择从英雄沦为囚犯,美国个人主义主旋律,直面人心,拷问人性。前面事故和结尾听证会很精彩,中间有点冗余平庸,华盛顿表演有说服力、深度、层次
在飞机上看完了这部片子,除了Denzel Washington的演技,还很喜欢John Goodman演的那个角色。加一星。
就是一个简单的故事没必要扯上2个多小时
中间节奏太慢 有删片的冲动。。。前面和后面都是不错的
既然是机器问题,酗酒问题倒是可以单吝。
不喜欢这种貌似可以被理解的主流价值观故事,尤其是这么一个自私的人物 通过一次良心觉醒的坦白 就获得所谓的自我救赎 实在是太扯淡了
华丽的倒飞~
主题挖得不够深刻,匠气太重,但有丹泽尔华盛顿,值得一看
华盛顿这次饰演的角色我非常不喜欢也是他演的太好了吧就飞行技术要不是他的飞行技术 很明显一飞机的人都要死可酗酒宿醉到底对事故有多大影响呢尤其是看到最后等待最后庭审的他无意中在宾馆的房间里发现了各种酒样在冰箱被打开的一刻 真让人彻底的失望
人生与航班的重启;戒酒戒谎互助会的反面教材;
无不无聊。。
泽米茨基,什么时候再来一部回到未来?
dw演技很好
2012/11/26 片子的节奏跟那架飞机的航程完全一样,先嗨一会儿,然后昏昏沉沉地磨叽老半天,最后脆了吧唧地迫降了。除了最后保住了那么一丝价值观,以及华盛顿上佳的表现,其他的全部失控。
还能有什么比在火车上看这部电影更刺激的吗?我说的是前4分钟
技术狂人罗伯特·泽米吉斯总算没有摆弄他那些高科技玩意儿,实景拍摄了部新片,开始航班迫降的特效场面让人震撼了一把,之后丹泽尔·华盛顿的个人秀也称得上年度最佳表演之一。严谨的剧本,标准的类型片节奏,强有力的个性表演,影片一副老派沉稳的气质,又可以拿去当类型片的教科书了。★★★★
迫降那段绝逼吓到我了,但后面玩的是个神马节奏?不是应该紧张刺激的追着药检出问题的小丹满世界跑嘛?医院里的祷告戏和楼梯间的三P戏,还有听证会前面那段戏,到底要表达点啥呢?
对于飞机恐惧症患者来说开头的坠机戏简直就是恐怖片,吓得我满身大汗;中间段却用了太多没必要的细枝末节来构建角色性格背景和心理转变,感觉就像做了很多无用功;倒是最后一段审讯和结局又再扳回几分。华盛顿自负酒鬼的表演值得一看。
怎么说呢,也就还行吧。
boring and unpleas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