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然是这样一个问题:男主代表着一种普遍的特性,女主代表着抽离着的反思的我们,难以决断。
好像这里不是要探讨诈骗,这位导的“欺骗”总是建立在对方愿意或者同意之上的,好像每次借钱都是签借条的。
男主想开大店,他认为这是女人的渴望。
与举重运动员餐厅的那场戏和末尾小孩捅人,都能看出男主是善良的,这两个地方都有提醒到我。
所以男人和那些女人相处的过程中,目的是钱但过程的温柔不仅仅是扮演能做到的,也就是说男主温柔的这个特性是自带的,而他好像没有温柔的对待女人,而女人可能最想要的也是他的温柔。
意思是:男主开大店是误以为这是女主的渴望,但女主之所以和男主在一起不是为了这个,女主看到如此执着的男主(开大店)于是用自己的聪明帮助他走向目标,但男主的这个目标好像不是他自己的渴望。
结婚女是不想结婚的,她最后的结局是没在和父母住一起,但她认为自己是个不能结婚的女人,而这是周围话语强加给她的目标;举重女是不想继续追逐奥运的,她最后的结局是当教练;还债女并不要从别人身上得到幸福,她觉得能自己一个人活下去就是可以的。
这仍然是围绕着男主在拍的一部电影,片中的每个女人都为了男主在付出,男主鼓励着每一个女人坚持自己的梦想并努力成全她们的梦想,但这是强加的。
片中的女人好像都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唯独男主一个人自己的梦想是误认,也就是说被困在其中的、勉强的其实是不自知的男主。
而在亲爱的医生那里,医生是自知被勉强的。
男主直到末尾也不说是孩子捅伤了人,他仍然在坚持着一个善良温柔的形象。
到这里,善良温柔是不是男主自带或者扮演已经不重要,而是在于这个坚持是不是值得的?
善良温柔如何形成,有没有被迫塑造的缘故,好像很难分清楚。
而在于行动者是否要强行坚持这个特性呢?
女主拿刀想结束男主的一意孤行,但因小孩手的“关心”又停止了终止行动,这就像是“温柔的效果好,但温柔本身不成立”这样一个不知如何选择的困境。
女主结尾像是看到了什么,迟疑了很久,但转头干别的去了。
那段奔跑就是放弃这种坚持吧?
但这好像是做不到的。
待重看
西川美和此前的三部长片作品(《蛇草莓》、《摇摆》、《亲爱的医生》)均以男性为主人公展开独特的人物情节描写。
《卖梦的两人》则将视角投向了都市成年女性的生存困境(当然,这种说法也不尽准确,因为夫妻关系也是本片刻画的对象)。
但标题具有欺骗性,在电影里,卖梦的两人所对应的买梦的众人也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成为两条并行交错的轴线,西川美和在采访中也表示,既不想放弃夫妻关系,也极力避免对被骗的一众女性的轻描淡写。
所以,成片拥有接近两个半小时的长度,而主情节却简单明了,有拖沓冗长之嫌也不可避免。
不过好电影是要细细品味的,隐藏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其实有大量的细节值得发散。
电影开场没有直奔主题,而用平静温婉的镜头交代了随后展开的欺诈者与被欺诈者几人的生活片段,只是寥寥几笔,每个人的生活姿态便都明了:贯也(阿部隆史饰)和里子(松隆子饰)夫妇在早市上温馨地采购食品原料;办公室单身女郎咲月(田中丽奈饰)寂寞地啃着早餐,身边是拥有美满婚姻的妹妹带来的阴影;部长(香川照之)的小三玲子(铃木砂羽饰)在街头与其吻别,转身确是部长的车祸;举重选手(江原由夏饰)在温柔的阳光中有条理地练习着力量与吐纳;风尘女子纪代(安藤玉惠饰)在浴室里像个骑士一样疯狂地做爱。
生活看似静如止水,实则风暴将临,画外,玲子情夫的车祸声便是提示,方寸在一开始便乱了。
所以贯也夫妇的小店所遭遇的火灾可以一笔带过,重要的是,他们失去了梦想的基地。
没有退路,要重新开始,为了筹钱,各自在饮食店打工。
夫妻的戏至此,还是一个励志的外壳。
接着,贯也在打工中遇到的挫折,再加上失去梦想基地的悲痛,使他开始沉湎于酒精,并在地铁偶遇被部长家属以分手金打发而伤心醉酒的玲子。
在玲子家一番并不酣畅的云雨后,玲子把巨额分手金给了贯也。
这是第二个欺诈的契机,玲子不是对象,而是一个不自觉的始作俑者。
欺诈可分为两段,松隆子在浴室拷问中发挥《告白》延续来的暗黑系风格,策划了对单身办公室女郎咲月的欺诈计划。
这里夹杂着因丈夫偷情而产生的嫉妒与恶作剧的心态,手段也是直白地告诉对方真实历史,无论是柜台里主动递给贯也毛巾,还是地铁上躲在报纸后面的那双充满得逞快感的眼睛,以及略显做作的独白,都表明里子才是这次欺诈内在的主线,她的注视,她的穿针引线,把丈夫一步步推向对方的怀里。
紧接其次的一批女人则做了省略处理。
这是第一段,顺理成章,顺水推舟,总之,流畅。
但接下来,与风尘女纪代,和与举重女郎的关系发展开始出现阻扰与挫折,使贯也产生质疑,他对举重女郎的受伤应该是心存愧疚的。
直到遇见单亲妈妈滝子(木村多江饰),贯也把自己从火海中唯一带出来的刀具也拿到了她家,他是真的想与他们一起生活了吧,里子内心充满了摇摆和疑惑,这种摇摆和疑惑外化为里子在雨中走向滝子家时戴的那把红伞,它飘摇在风雨里,被一个俯瞰镜头所捕捉,使贯也、里子、被骗女性三者异样的关系达到一个张力的高潮。
回到开场段落,发现滝子的生活并未做交代,这故意为之的“藏”,是西川美和结构意识的进步。
西川美和对道具的使用值得称赞,以之作辅来描写主角细腻的心理,如上文提及的雨中红伞。
而贯也从火灾里带出的唯一物件:刀具,则有贯穿性,那是贯也的魂。
这把刀是希望,是贯也梦想赖以重新启程的主轴,也是凶器,断绝欺诈之路,把自己送进了监狱,亦差点斩断夫妻之间绵绵爱意。
滝子屋下的两段刀戏,此在场彼不在场,彼在场此又不在场,互相呼应,又更上高潮,是心理描写的高明段落。
里子蹲身所见的那只老鼠也是个心理道具,这是条伏线,昭示着不安和丑陋,点出了里子内心对于欺诈行为的肮脏感。
结尾段落,又回到开场的并列描写,所有人在经历了欺诈后,重归于生活的平静,仿佛一切没有发生,生活依然要继续,在形式感上达到呼应。
狱中的贯也本看不到那只翱翔的海鸥,那只不过是在早市上工作的里子的所见,然而导演给了他们俩一个视线的连接媒介,这是希望的隐喻,也是俩人之间爱的存留。
宛如一部打上人道主义烙印的日本战后黄金时期的电影。
西川美和当年在一次电视节目的面试中得到担当评委的是枝裕和的赏识,由此进入了《下一站,天国》剧组,作品的主题和风格都在一定程度上师承了是枝裕和,而是枝裕和又吸收了战后人道主义电影的养分,因此,不难理解西川作品里的一脉相承。
电影的最后,松隆子注视着摄影机,这种直视观众的视线运用,再加上松隆子在片中暗黑的表演,不禁会使观众为之一震,震到我们内心深处最隐秘、最丑陋的那部分,温柔的眼神又使我们觉得,希望不减。
不得不提的是松隆子片中卖力的演出,脸露凶相狂吃面包、浴室步步紧逼的拷问、细汗密绵的自慰、换内裤、露臀••••••而在这反面,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的戏,分明再说,看,我的背影都是戏啊。
西川美和的电影在总体上常给人一种莫可名状、甚至是语焉不详的印象。
她影像的成熟度远超其年龄,像一个智慧长者般对世事不加评判,任它生住异灭,聚散悲欢。
大仁不仁,大智若愚,这是我能够想到的形容词。
导演的审美倾向及人生观是如此宽坦、淡泊,她的视角于是便广阔得吓人,此片一开场就撒下一张大网,把业力相同的众生慢慢聚拢到一起。
从这宏观的主题上着眼,这绝不是一部宣讲道德的电影。
两位主人公无疑在做非常不好的事情,但导演通篇没给他们贴上善、恶的标签,故事的进行仿佛混沌初开,清者上升,浊者下降。
正邪易位,只在倏忽之间,又极其自然。
丈夫屡次良心发现,但每次还是卷走了人家的钱,我只能说:这就是业力的不可思议。
有一幕戏,是他们俩看到电视新闻中播报一对夫妻虐待亲子,他们同声说这样的父母该受报应,而完全没想到反观自己的所作所为——无明愚痴的意味很明显了。
西川美和是悲悯的,只是她的悲悯出脱得极为简约,总带着一些冷意。
导演的成熟,还表现在她的克制上,总是能收得住。
她的字典里,你绝对找不到日本导演惯用的“残酷”、“厌世”这一类词汇。
她的克制之道可说是严格的、中庸的:当丈夫当面揭发妻子策划这一切的阴暗心理时,妻子眼看就要发飙(且按一般规律来说,她发飙完全合乎情理),然而,妻子竟硬生生刹住了车,她马上藉着投入生活的常态来掩盖、平息这场风暴。
这实在是一种常人无法理解的人生态度,你或许会说她是一个顾全大局的阴谋家,但我认为不是的。
导演从内心深处对“克制”的认同尽显于此:那是一种本能,是人心和世间界赖以维持平衡的微妙力量。
“克制”不是消极的忍让退缩,而是积极的以退为进。
那么,电影是否有为骗子开脱之嫌呢?
刚开始行骗时,妻子那一大段内心独白确实有点救世主似的冠冕堂皇。
但细想一下,他们之所以会乐此不疲地一直骗下去,乃至想停都停不下来,不得不说,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那种与陌生心灵坦诚相见的、暂时性的释放之感。
只看到眼前的一点闪光,而忽略未来的无边黑暗——受骗的如是,行骗的亦如是。
面对命运这道似乎无解的谜题,立场永远比策略来得重要。
影片中一个个可怜的失败者,都无非是被层出不穷的策略迷花了眼,而无暇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自己的立场。
一味地向前,等于是一味地逃避问题之根本。
失败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彻底的失败——罪人要不是进了监狱,也发现不了飞鸟的自由。
从一开头就觉得一定会是很悲惨的结局,看的是活一直提心吊胆。
渐渐明白标题里“卖梦”两个字的含义,是个很强大又深刻的话题。
很多段不同的人生,女人真是很奇怪的生物,无尽的欲望,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呢。
其实是个很好的故事,可是为什么拍出来的感觉特别不好呢。
松隆子,我的女神。
"卖梦"不过是行骗的一种褒义叫法。
本来是一对幸福的酒馆夫妻档,一场大火夺去两人所有。
然后,妻子指示丈夫开始骗情偏色又骗钱的行当。
尽管是个道德沦丧的故事,却被女导演西川美和拍的温情满满。
最终逻辑混乱,自己把自己套死。
由于是现场速记+翻译不精确,部分内容需要大家自己意会。
本文内容可以转载。
——————————Q:如何看待家这个议题?A:可能我选择这个题材也没有太多意识。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日本的特有的,我们会把家庭看得比个人重要。
比如说夫妻之间的感情已经没有了,但她们还在一起,或者说关系淡了甚至没联系了,但是可能为了保持社会地位吧,还会在表面上维护家庭关系,他们很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可能这也是日本文化特有的一部分。
我是十几岁时有了这样的念头,一家人虽然住在一个房子里,但他们的关系似乎是虚假的,所以将他们之间的关系暴露出来的这个主题,我年轻时很有兴趣。
另外也有经济的问题,拍电影的预算比不上好莱坞,所以日本电影能选择的题材就比较有限,要能获得大家的共鸣,家庭主题也是不得不的一个选择。
Q:谎言这个主题贯穿了导演的创作,想请您多谈谈这方面。
A:很多人以为我很会骗人,实际上不是。
我觉得创作谎言的故事比较方便,因为有谎言的地方就有故事,有谎言就有想隐瞒或保护的东西。
所以我想表达的不是谎言怎么样,而是有其他想讲的主题,为了表现这个主题,用了谎言这个工具。
所以我给你们提个建议,如果你们写故事遇到问题,可以考虑加一个撒谎的人,会让故事动起来。
Q:个体和电影工业的方面的问题。
电影是个含男量很高的行业,是什么样的能量,(此处嘉宾引用了导演自己的书《围绕电影的X》写的一段话,略过)促使导演穿破男性的阻力往前走。
A:对我来说,拍电影的动力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部每一段都是不同的。
可能年轻时,因为我是个很喜欢电影的女孩子,受到了很多电影的影响,很想拍那样电影,想跟上那些导演。
但是每一次都有不满意的地方,观众没有想象的多,参加不了想去的电影节,所以每次做完一部片子都有挨打的感觉,所以我经常觉得不想拍了。
很奇怪的是,每次都会遇到有意思的题材。
有些导演一直有很多想法,但我不是这样,我是只有一个。
所以我只是为了这一个主题花了很长时间写剧本、拍摄、跑世界各地放映。
不知道下一部做什么的时候,就会遇到有意思的主题,每次就像发芽一样(翻译有点奇怪,自行意会一下)。
遇到以后呢,我就想,为了这一个,可能是最后一个,这样开始采访调查写剧本。
可能创作者都是这样的,不一定很多人能看到结尾,但是创作的过程很有意思。
虽然过程是痛苦的,但过程中可以集中精力,热情地全情投入,这种状态,不管结果如何,我想这是大部分创作者的幸福所在。
Q:导演很谦虚,没有提到个人和系统的关系,但我还想追问一下,导演如何和男权的系统相处。
A:我一点都不温柔。
其实我不觉得因为我是女性,所以很困难什么的。
我觉得电影行业的男性也很艰难,他们也都是晚上没有时间睡,赚的钱少,不管男性女性,做导演都很困难。
我不像你们受过电影教育的人,而且我只做过四年的副导演,很快就做了导演。
因此我没有十足的做导演的信心,我就自己想故事写剧本。
对我来说,跟现场的朋友一起拍片是非常开心的一件事,所以没有和电影圈的人竞争的感觉。
虽然我周围男性比较多,但是如果是可以承担自己的责任的人,就能在行业中立足。
我和周围工作人员的关系很好,他们也给了我很多心理的支持。
Q:日本电影环境问题。
电影的资源基本都在所谓商业大片上,想问导演如何与工业达成良性互动,又能进行自己的创作表达。
A:我的电影不算小成本也不算大制作,基本是1亿到3亿(人民币500万到1000万),这个在中国可能算小成本,在日本算中成本。
因为日本国内市场比较小,要回收成本比较难,在这个成本想表达的内容是有限的。
不过,因为预算不大,投资的人也会尊重导演,导演想拍什么就拍什么。
日本有名的导演,三大电影节的导演,他们都是这样出来的,在投资人的宽容下,通过电影节,慢慢有影响力。
现在这样的投资人越来越少了,所以像我这样的导演不知道能干到什么时候了,年轻导演还是很难找到投资。
Q:导演早期比较尖锐地揭露谎言,但后期温暖的成分增多,不知道导演是不是有回过头去看自己的作品,进行转变。
A:可能因为我老了吧。
可能我十几岁二十几岁是有叛逆心态,所以拍了蛇草莓这样的电影。
我每次拍电影都想到底要拍什么样的故事,比较头疼,但我不想拍有很好的结局的电影。
有的人说好的结局可能会救观众,但是我觉得不幸的结尾,或者让观众带着伤心回家,也是电影的魅力。
我也有时会想,我的电影是不是和以前不一样了,是不是没有以前尖锐,是不是在考虑周围人的脸色,有时候我会这样自己问自己。
我不知道以后会用什么样的方法,我觉得拍电影还是比较难的。
和电影比起来,小说不管是写得多残酷多不幸,读者还是会继续看下去。
但是电影的话,如果拍得非常残酷,对导演来说可能很过瘾,但对观众来说就受不了,看不下去。
所以怎样讲比较黑暗的内容,或者残酷的内容,表达方式是我一直在探索的。
Q:(提到了完美的日子,和美好的世界的关联,涉及剧透就不写了)A:我自己也很惊讶,这么像我的电影。
(观众笑)但是我是先拍的。
Q:电影有时无法表达文字,这个落差是怎么解决的。
A:我觉得写小说是比较自由的,但是我是在拍电影的时候感受到了这种自由。
写剧本时,这一句话就要想这个怎么拍,写每一行都要想这个要花多少钱,花多少时间,但写小说时就可以自由表达。
小说是很自由的,比如故事怎样展开,都是我可以自己定的,比如像诗一样,很短也可以,很多也可以。
小说的自由带到电影中,可能我的电影也会很丰富。
电影开场一串上场人物和城市剪影的剪辑,很是干净利落,也由一场大火拉开贯也和里子故事的序幕。
火中贯也不顾自己妻子的劝阻,甚至不顾自己的安危,想挽救这个自己和妻子经营多年的料理店,可是已无力回天;他只“救出”了一把自己最常用的料理刀。
这把刀一直陪伴贯也在食客们面前展示自己的厨技,也最终把他送进监狱。
有人说贯也和里子是始终相爱的,因为影片有意无意在透露着,比如片中贯也回家后怕里子着凉,用脚垫起里子的脚;比如结尾两人对海鸥声音的注目;然而我觉得爱不爱已经不再重要,关键是里子看透了一切,如果大家还记得片中那个里子蹲下看见老鼠的那一幕,而且还给这个小动物定格不少秒,那么也应该想到这个偷食的家伙不就象贯也么?
片中那把刀一直跟随着贯也,但当贯也在里子面前收起刀,要前去别人家借口“工作”时,这是一个转折点;也许说明贯也已经厌倦了和里子的“梦想”,而去找寻自己的梦想;当贯也骑自行车出门的路上也回了头,可是他还是决意要走,这时里子也出来挽留,却只有惆怅的望着他远去的背影。
说好了,不说结尾。
个人评分:8.0分,松隆子和阿部隆史扮演的角色在西川美和的循循“善诱“下,终于让一对貌合神离的夫妻之情归于虚无。
笑福亭鹤瓶演的侦探出来时觉得好亲切啊?
由于是现场速记+翻译不精确,部分内容需要大家自己意会。
本文内容可以转载。
——————————Q:未来您会想带来怎样的作品?A:我故意每一部都改了主题,因为我不想反复拍同样的内容。
所以虽然这次是踏入谎言的喝酒主题,但今后我的片子可能没有那么多谎言。
下一部打算拍二战结束后东京的故事,我没有拍过过去时代的电影。
因为是我不了解的时代,所以需要花很长的时间研究。
以前我不大愿意做要花很长时间做的题材,这也很花钱,但我觉得现在可以做了。
Q:您是如何考量片中的举重选手。
A:我想的是要有一个运动员,考虑了很多种适合我的角色的运动后,有三种留下来——标枪、举重、柔道。
这几种运动在传统观念里比较男性,如果在这样的项目里要得到最好的成绩,可能保持不了美丽的身材,需要很重的体重和很多肌肉,要像男人的体格。
虽然他们的外表和所谓的美丽的身材有差距,但我看这种比赛时,觉得她们很美。
但是如果他们在运动之外的普通生活中,会遇到别人说他们的坏话,哪怕是女性都会说有偏见的歧视的话,所以她们也会有自己的烦恼,也会有困惑,所以我选择这样的角色。
片中的演员为了演戏去练习,发现了自己这方面的才华。
教练说很可惜,如果她再早一点练习,是可以去奥运会的。
Q:如何突破性别的视角?
妻子知道丈夫出轨一开始很生气,后来却决定一起和他去做这件事,她是怎么转变的?
A:虽然是表面的情感,两个人如果一起工作的话,他们的感情也会抓回来,可以一起生活下去。
但是如果做了一个新的店,又回到了两个人的关系,但他们的关系未必回到原样,表面的恢复也不一定是恢复。
可能对她来说,开不开店已经无所谓了,而是保持这种游戏,至少不会分手,可能这是她最重要的意图。
Q:导演是看了鬼子来了才觉得香川照之适合哥哥的角色,想问问导演的观影习惯,比如要看多少数量,比如有没有考虑这个角色是不是适合放进自己的电影。
A:我自己想的是,要看很多的片子,老的新的都要看。
虽然我做这个工作很多年,但有很多片子还没看过,要说的话还是很尴尬的。
电影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有时看老片子会很惊讶,这个年代已经能做到这个程度了。
新电影也有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比较好的片子,也有意想不到的片子。
在北京看了杨荔钠导演的《妈妈》,其中女儿先得了老年痴呆,我不知道她是怎么想出来这样的故事。
我觉得要看很多电影,但我写剧本时看不了很多电影,因为我自己写故事时,要集中在自己的剧本里,不想受别人想法手法的影响。
所以我写剧本的时间里,有时一个月一部电影也不看。
那摄影灯光音乐这些所有的因素,我也会受影响,哪怕看烂片也会受影响——烂片是这样的,烂片是这样拍的。
有时候我会看到很好的电影,比如这个演员这个灯光好,但有时候完全都不想,我看到这样的片子是最开心的。
Q:如何处理日本传统美学与谎言之间的关系?
A:在日本也一样,就是不要骗人,传统道德里也没有说可以撒谎什么的,但是我觉得日本可能是很难表达人的本性的民族,日本人可能比较在意表面的东西,片子里的角色假装很成功做的很好,但他们不会讲出自己的心里话。
所以我电影里的人物,看不出来她们心里想的什么,也不太说话,一直忍耐,这样的人在日本传统社会中比较多。
所以在这样的文化里,很多人是不得不撒谎。
比如说在这样的Q&A环节,中国观众会很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我觉得非常直接,但日本不同的,很多人有很多问题想问,但就不说。
Q:导演拍女性为主角的电影,会强调什么特质?
导演喜欢的作家?
A:我现在准备的下一部的主角是女性,第一次拍少女角色。
听说很多人也知道太宰治,我也很喜欢。
他写了很多人的黑暗的或狡猾的部分,不能展示给别人的部分。
很多人看了会想,他写的是不是我,所以我也想这样的文章。
以后可以重复看的电影,看完的感受是看电影很久没有的了,上一次还是看李沧东的《燃烧》,两个都是导演自编自导,并且都有作家背景。
阿部贞夫气质一直都很独特,是这个角色的不二之选,最开始是冲松隆子来,看到是女导演后觉得发现宝藏。
摇摆和蛇草莓没找到资源。
叙事节奏很棒,远超日本爆米花电影平均水准,导演很真诚,不模式、不套路,不把观众当傻子,里面很多新鲜的情节设计。
配乐很安静,吉他声很逗趣,像两个人在对话。
言俞吉真是演了不少片子呢(笑)。
阳台门框上的一排信封很多,着重选了其中的5位来描写。
并且电影过半时几乎全部展开了,我就放心了,这个节奏,2小时,这片子一定很好看。
看了下里面玲子演员的简介,从美术转为学文学,并且演出大胆。
木村多江台词好少,但还是一如既往的这类角色,明明也很腹黑逗比。
Rena看着被撞洒的咖啡的扑克脸很有趣。
电影里有大量没有台词的细节推动,主要是妻子对丈夫的行动指示,妻子的观察。
阿松里面的腹黑和扭曲达到新高度,刚看完《来了》,果然女导演可以挖掘到更多的阿松不同面。
iwaii的阿松是雨里撑着红伞等爱的女孩子,这里阿松是撑着红伞,在雨里试图找回爱情的女人。
不知道是我记错还是错会,里子向贯提议开展骗局攒钱时,贯说了一句像十年前那样?
怎么感觉他们之前被火烧了的小店也是靠贯骗女人敛来的初始基金。
因为两人气场的缘故,里面的夫妻关系更像是贯附着于里子,但里子一直觉得自己背负的是贯的人生,并没有自我。
看到酒醉出轨的贯,伤心、愤怒一系列复杂的感情潜移默化,让她开始了这场婚姻的自杀式挽尊。
海鸥这个符号非常妙,本来也是掠食者、贪婪、小聪明。
西川曾经是是枝裕和的助手,但风格与是枝裕和没什么关系,内敛安静、笔触刚劲,相形下,是枝裕和台词、情节编排都比较外露,甚至老套、煽情,主题情感更走向普通价值体系下的真善美,包装一个逻辑欠佳的伪三观崩塌外壳,很牵强。
卖梦里描写的人物性格和心理变化自然而然、里面唯一的评判也就是对电视里烫伤女童的夫妻的指责。
天地不会放过这对夫妻,该发生的终究会发生。
探长说了顶多诈骗判罪十年,或者5、6年。
里子一直很坚韧,出狱的贯,两人一如既往牵绊下去。
猛然get了笑福亭鹤瓶的帅点,导演你真有两把刷子。
我去接着看亲爱医生了。
https://recochoku.jp/album/A2000180447/
因为松隆子又看了一遍《卖梦的两个人》。
或许应该改名叫《因为梦把自己卖了的两个人》。
松把逐级燃烧的心火演的好棒。
其实这是一部具有讽刺意味的励志电影。
剧本的构思很妙,各种巧合与主角的欲望交替推进着剧情。
夫妇俩遇到了人生困境,男主就与许多女性恋爱骗取钱财,被他骗的女子们也面临着各自的人生困境,反而都积极帮助他,最后女子们都踏实走出谷底,唯独主角夫妇二人双双迷失,把自己卖了进去。
正如片子里点睛的台词:如果不能用自己的双脚走出一条路,人生就会变得卑劣。
所以在这里”梦“是什么?
逃离凶暴老公的妹子,把去加拿大当作梦想,不惜从事性服务来攒钱。
却能有“我要从别人身上得到幸福吗?
我现在很幸福,虽然这副样子,但是靠自己活着,能靠自己解决一切的话,不被人称赞也无所谓。
“这样的思考。
为了梦想,她真正承担起了人生的重量。
举重的妹子,因为身材超乎常人,始终不敢奢望恋爱结婚,“一想到自己完全没有体验过普通人的人生,就觉得低人一等。
“,她可望而不可及的梦,其实就是常人唾手可得的幸福。
与他们比起来,我们这些没病没灾有工作有家庭有兴趣爱好的普通人,没有理由抱怨什么。
梦,是脚踏实地去摘得的人生奖牌,如果摘不到,那不妨好好珍惜日常。
12年的《旬报》第十,委屈了,完全可以把借东风的《希望之国》踹下去。
《卖梦的两人》,2012年的影片,在12年后的西川美和国内首次影展看到,连她自己都说恐怕有点忘记当初的一次的细节。
一对勤劳努力的开小餐厅的夫妻因为一场大火,十年努力和积累毁于一旦。
不甘心的俩人,偶然发现丈夫抚慰失落女性居然还能得到不菲“报酬”,于是俩人开始利用丈夫这方面的“特长”,开始有计划地去欺骗那些渴望被温柔细腻的男性安抚的女性,以换取重启餐厅的启动资金。
被欺骗的女性有白领、举重运动员、妓女、单亲妈妈、家庭主妇……松隆子不用说了,日剧女王,我第一次看她的表演是《四月物语》中轻灵梦幻的女大学生形象。
这一次扮演感情骗子二人组中的绝对主导的骗子妇。
十年心血毁于一旦,她很快就收拾心情投入辛劳,仿佛毫不受伤,然而当她在丈夫的自我放纵获得灵感之后的做法,让人明白,她才是真正最痛苦最绝望的人,不然一个勤劳一生的人不会走上这样一条伤害可怜同性的不堪道路。
在影片中,文艺清新女神松隆子很普很累很伤很接地气,越到后面,越感受她的复杂、黑暗和纠结。
男主角、骗子夫阿部隆史,是我第一次看他的表演,他演出了能被松隆子“控制”,也能让被骗的人感受到他的确是在真情实感地付出。
只不过,他的付出可能还是不足以获得那些信任和金钱。
何况,他看起来实在有点普。
当然 西川导演也说,也许普的看起来挺正常努力勤勉的男人,在真实的生活中行骗起来更容易也更可信吧。
不过,我倒是有一个另外的发现:越看越觉得阿部隆史非常像国内一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贵公子”角色专业户孙思翰。
只不过他比孙矮很多,除了五官像现在老了的孙思翰,气质差很多。
说起来第一位被抚慰的女性玲子,其实也是他俩餐厅火灾的“受害者”,玲子是救了他俩的社长的同事兼情妇。
躺在病房里社长委托自己的弟弟给了玲子一笔钱结束这一段情。
玲子在买醉后碰到男的,一夜风流后,被抚慰到的她决定把这笔分手费送给男的重启餐厅。
从那之后,陆续受骗的恨嫁的白领、举重运动员、妓女、单亲妈妈,其实都在与骗子夫的相处中得到了极大的情绪价值,她们绝大多数可能都没意识到自己被骗了,因此她们的付出看起来也是无怨无悔,破局的是田中丽奈扮演的那位最恨嫁的白领,她不甘心,她找私人侦探,于是,骗局被破……骗子伏法。
这部片子的女演员都很美,有着与时代同频的气息,电影音乐也很棒,总能在适当的时候烘托气氛,推进层次。
音乐的基调是丧的、惆怅,也应对人物的困境和挣扎。
片子也让我想起小津安二郎1933年拍摄讲仙人跳的《非常线之女》。
在探索人性和生活本身面貌之上,日本电影人一脉相承。
看不懂
2个多小时的剧情确实太拖沓了。松隆子的腹黑实在找不到她的用意?她做的一切就是为了把老公送进监狱吗?
豆瓣给分为什么这么低?感觉剧本非常好,人物心里刻划细腻,而且故事也新鲜,结局也没有虎头蛇尾,演员演的好,ost棒!还能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么?!周日下午和一工科萌妹子一起看的,以此结束今年的tiff~~期待10月的亚洲电影节~~
被侮辱和被损害的罪人。
后半部有点弱,拖沓了点。
三星半吧。
我好喜欢这种片子!!!!!!!好现实一点都不虚假一点都不做作。
没有什么太惊艳的一个故事~但三观是真的不正,看完都没明白女主当初为什么要起这么个头。
这样的男人也能卖这么大价钱,日本女该是有多饥渴…多有钱?!!!PS节奏还敢再慢点么?
情节的荒谬,才让故事发人深省
总觉得这个故事不成立
松隆子也老了
西川美和老师的作品中相对不那么喜欢的一部,前半部分有意思,后半部分显得拖沓和无谓。完全利用真实的信息和情感的软肋而实行的欺骗才有力度,所以前面松隆子主导的骗局都很有说服力,也是最生动的部分。但他们拿到了钱做了什么呢?居然逃跑然后继续给人打工……完全忘了初衷了嘛,也没挥霍也没享福,就是继续苦逼和欺骗,而且骗局也更拙劣更让人厌恶了嘛。松隆子的角色确实有意思,她从一个受害者而变成加害者,恨得那么彻底,报复得细水长流;阿部隆史从开始的一味从属到突然获得大笔钱以为自己可以主导了,却一不留神被松狠狠摁死从此再也没有翻身,甚至从从属变成了主动加害。看得出他对举重运动员的真情,但他太不配得到等值的真情回馈了。结尾的阴差阳错已经称得上巧妙了,但是总觉得差口气。演员魅力撑起半边天。
配角的故事反倒更吸引人。女导演西川美和属于典型想法多以致于拖拉的那种,节奏太慢。情绪一直压制,到最后也没有营造出高潮。松隆子演技疑似《告白》穿越。
底层剧给个三星
从hk回pek时看的电影,因为要回家了心里暖暖的,以为此片也是温情路线,结果.....说搞笑不想笑,说悬疑不害怕,两个多小时什么也没讲出来,夫妻情感关系混乱到不能忍了。
松隆子腹黑抖S崩坏的气场全开,真棒...阿部演成这样也是一种能力啊。然后好想吐槽说:自X完后竟然不洗手!而且用过的纸巾用来擦鼻涕,也太重口味了吧QAQ和桐岛相比可以说是完全是相反的题材呢,虽然黑色也很好,但人总是向着有光的地方前进的。
黄粱一梦什么的 别因为意外就走偏下去!另这男的长得真恶心
画面讲究一如以往的日本电影,慢节奏娓娓道来,但故事讲的不好,没悬念没张力
这么看,我也可以“色”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