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子们,我真的是忍无可忍,才决定要写一篇笔记来吐槽一下我周五下班和同事去看的电影《有一点动心》,据说6.4是首映,在我们那里是这一天电影院刚上映(上海长宁来福士),所以猫眼,豆瓣什么平台上都没有评分,我是之前在抖音上看到他们的宣传,觉得冲着任素汐也要去看一看(在我心里这姐的演技没的说),以为会是惊喜,没想到开场20分钟就有想要逃跑的感觉,可是因为来福士79一张的电影票,我们坚持到了最后。
我的同事在旁边看的尬的可以用脚指头扣出三室一厅了。
先说说演员吧,主演是任素汐和言承旭,这两位的演技我就不评价了,不过言的台湾腔真的让我非常出戏,太重了,一个东北腔,一个台湾腔,真的,绝了。
最让我抓狂的是剧情,可以说没有任何细节可言,很多内容的安排可以说非常老套,现在不都21年了吗,为什么这些内容我10年前就看过了,好多地方我的同事都预判到了,最后在机场那幕,我说不会还有吻戏吧,然后3秒后两人就亲上了。。。
怎么说呢,在我心里,去电影院看电影就是欣赏一个艺术的过程,导演把他精心拍摄的作品加上演员的真情表演呈现给我们,可是我觉得这些都没有,甚至怀疑是不是随便拍的,这比一些傻白甜的国产剧剧情还要扯。
我也不懂任素汐为什么会选这样一个本子,这部电影居然还能过审,100个去看的人95个都会后悔,不说浪费钱了,真的浪费时间啊。
大龄未婚人数每年在增多,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现象。
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情感方面的幸福指数似乎并没有成正比例增加。
或许是现代的我们在经济、思想都更独立了, 越发理性的思考,有时候反而会困住手脚、关上心门,变成一种自我束缚。
《有一点动心》这首歌当初的版本,听起来有种年少时初遇爱情的青涩感,动心后有着憧憬又有点懵懂。
27年后,新版《有一点动心》,在人生的各种历练后,再遇爱情,传递出的更多的是心动后需要的勇气和坚定。
《有一点动心》电影是和《有一点动心》歌曲有着联结的,是艺术的一次跨界融合。
歌曲从男女主的“动心”开始便贯穿在影片中。
故事情节发展的推进下更能听歌曲的意境,歌曲的层层渲染下故事情节发展也更有感染力。
两者相辅相成,使得视听效果更完美,作品更丰富立体。
“军师攻略”团队的渣男形象在“良人”先入为主,影片一开始男女主的对手戏就是“冤家路窄”的感觉。
给周启文安排的两次王牌相亲,周启文两次主动“失败”,我注意到了陈然对周启文在眼神和态度上的变化。
周启文带陈然去观察他们团队其他成员的工作场景,感受真实状态下大家各有各的无奈,陈然对大家的印象有改观。
陈然目睹了周启文被前女友当场拒绝和数落时的“卑微”。
停车场陈然被前男友奚落,周启文挺身而出帮忙解围......外表的坚强,也许只是人们在社会中行走时为保护自己不得不做的伪装。
他俩都是属于外刚内柔的人,当卸下伪装,真诚坦然地相处,一起健身打拳,一起逛菜场买菜煮饭吃小龙虾喝酒聊天.....当发现彼此间的兴趣爱好、观念思想各方面有着契合度,心动的感觉很自然,作为观众,我有感觉到他们的有一点动心。
然而,曾经的感情失败的伤害,让他们再面对动心这件事,有些迟疑。
有的事情,太经过大脑的思考反而会更烦恼,越想越糊涂。
袁医生和Nikki在故事里有助推剂的作用,让男女主明白了爱需要勇气去付诸行动。
大团圆结局,就如整部电影给人的感觉,没有太大的波澜起伏和惊喜,平凡但透着温馨甜蜜。
电影里的人物设定和台词中的情感传达,我觉得有着思考意义。
就我感受和理解的有如下: 1)男女主从动心到行动最终收获幸福结局,带来的思考当然就是电影的主题意义啦。
爱需要有勇气,动心后,要敢于卸下伪装,剔除过多的理性思考,听从自己的内心,跟着心去行动。
幸福是需要主动争取的,不试过,怎么知道行不行?
(p.s.: 我觉得此处听完《有一点点动心》后可以接着听《爱就一个字》,那不就是心动到行动嘛😝)2)袁医生和Nikki, 碰到自己喜欢的人,是有勇气主动行动的,他们是勇敢的。
但不是所有动心后的行动,一定会有期待的美好结局。
爱是需要双向的也需要回应。
袁医生和Nikki的“放手”也是一种态度。
努力争取过,但对方终究没有共识的回应,就收手吧。
赞成张艺术总监说的,被拒绝不是件丢脸的事情。
周启文和陈然也是分别经历过前任的失败后,最终才在对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
我觉得缘份和timing 是有一定意义的。
(p.s.:我觉得此处可以听《在不在》如歌词所唱“或许你终于明白,等对的人来愈合伤害”😝)3)“我结婚啦~”“我晓得,你戴那么大个钻戒,我想都不敢想.......我看到你开心嘛......不是单恋......纯粹的粉丝”也许,喜欢真的可以很简单很纯粹,有时候,只是人把它想复杂了。
4)“条件不好难道就连得到幸福的权利都没有吗?
”“我们一生只有三万多天.......不冲动就不是爱情了”“如果上了飞机我就错过周启文了,我一直觉得我可以,但我真的走不动了”观影的过程,我有被这几句台词戳到。
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因为人作为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但不应该以贫富、地位等来作等级化。
对于幸福的追求,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爱与被爱的权利。
我觉得,不是什么都需要通过缜密的思考和精确的计算而得出结果。
真情本来就带有感性,被理智过分压制后,就不是最初的样子了。
情感是来自心灵的,那么就只能跟着心走。
就像《有一点动心》歌里唱的“也许应该放心,让爱一步步靠近”。
现代人的生活是快节奏的忙碌的,思考或权衡也许已成为一种日常习惯。
然而,你听到的不一定如你看到的,你看到的不一定如你想象的。
有时候,适当地放慢脚步、静下心,不听、不看、不想,在这样“放空”的状态下,就遵从自己的内心而行,也许,会有着不一样的发现。
(p.s.:此处我觉得可以听《慢慢走》😝) 愿我们都能保持一颗柔软的心,可以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有心动的机会,也有行动的勇气。
(p.s.:如果觉得有点困惑,那么就听听《就懂了》吧😝)
不散观影团中的首映票 观影在万达cbd上次来这里看电影的时候还是“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这阵仗 几场观影团+言承旭影迷会+张信哲歌迷会 离进场时黄牛票都到300 我亲眼看见两个人以每张200元的价格转给黄牛回归电影 故事发生在成都 言承旭一如既往的帅 只是多了一些成熟的标志 任素汐呢一改过去的风格 但 骨子里还是那种吊爆了印象比较深的就是戚薇跟柳岩出现的时候 还有就是两个人剧中吃小龙虾bgm想起的时候 爱张信哲 爱不散#不散观影团#
有一点动心 (2021)4.12021 / 中国大陆 / 爱情 / 陈嘉上 朱雪菲 / 言承旭 任素汐
距离《寻汉计》不到一个月,任素汐又一部电影上映了。
这就是她和言承旭一起主演的《有一点动心》。
这部《有一点动心》一看名字就知道是一部爱情剧。
这部剧其实可以认为是上一部《寻汉计》的姊妹篇——成都版的寻汉计,只不过上一部是有点主动,而这一次则是有点被动,或者说是无意。
这部爱情片,剧情上是比较俗的,所有的桥段都是俗套,没有什么新意,无非是两个曾经悲伤的心不打不相识,最后走到一起了。
如果说上一部的《寻汉计》还有些深厚外,那么这部《有一点动心》则显得很是肤浅。
如果这部电影将视角放在那几位底层的“直男”,让他们能步入婚姻,找到另一半,而不是讲一个烂俗的“才子佳人”的故事,那么就更好一些。
所以,我个人评分6分。
#电光幻影# 《有一点动心》,有多少爱,才能值得相爱。
可能2021年想过的自由自在一点,在经历了2020年的各种黑暗空洞之后,人类看向这个世界的眼睛,变成了另一种颜色。
我是一向不太挑剔电影类型的,对爱情片也没有偏爱,给什么看什么,亦没有执念。
但确实如朋友所讲,这段时间似乎这类电影看的有点多,基本上都属于非热门,有点奇奇怪怪的爱情片类型。
看看也好,这个世界不是本来就奇奇怪怪的嘛。
电影《有一点动心》,言承旭与任素汐,我坐在电影院里有点感慨,总觉得对接了某些不同的时空,看到了一种不常见的混搭。
没想到过陈嘉上导演的电影,走了一部无脑爱情片的类型,毕竟陈嘉上导演在我心里,还是另一种魔幻风的,突然来接出一种地气的爱情片来,总觉得有些违和,就好像是导演一栏挂错了人一样,但是拍都拍了,就看呗。
比预期中的还是要好一些,可能我预期太低了,所以能踏踏实实的把这个电影看完,我觉得最大的功臣应该是言承旭的脸。
虽然没看过《流星花园》,但是《流星雨》我还是听过的,虽然当年的言承旭没有帅到我的审美上,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屏幕上的那张脸应该是深深的加分项。
男演员的颜值真的是经得住时间的好东西,默默的替女演员们伤感一下。
另外一点的加分点,可能来自于我对言承旭饰演的角色的深深的不赞同,让我能够一边思考一边好好看完电影。
但是这个观念问题,讨论无益。
说回来,剧情,真的是惨不忍睹。
就这个剧情,感觉是不需要编剧和剧本的,就一条线无脑的演到底就可以了。
几乎架空感的人设和故事线,几乎架空的男女主角的意义,浑浑噩噩的活下去得了。
匪夷所思的剧情设置让我觉得这玩意我应该也能写吧。
愁。
再说一点,大多数人应该都觉得,言承旭和任素汐,这两个人里面,会演戏的那一个应该是任素汐,而言承旭是颜值加分。
我的观感完全相反。
言承旭很在状态,就算是用颜值演下去,他也因为颜值帅了很多年了,他知道该如何把控自己的这个调子和思路,当然不知道为什么导演和编剧总能认为这样的脸,可以在谈恋爱上战败得这么惨烈。
颜值换不来爱情正果,但是颜值会是生活里的好推手,这个道理,编剧们总想给做成格林童话版的噩梦,让他们在噩梦里怎么都醒不过来,这是为什么呢,我无法理解。
而任素汐,自从转战大屏幕之后,除了《驴得水》和《无名之辈》,其他作品的表现在我看来基本上都属于不及格。
非要说及格也就能擦个边吧。
她不是不用力,而是基本不会用力。
那两部相对成功的电影里,都有话剧的成分因素在,这个是不可抹杀的。
但是其他作品里,一方面可能是她自己的尝试和发挥想多变一些,能够去探索一些,以及能够选择的范围,让她选不到适合她的作品,另一方面我还是认为,演技问题。
《寻汉计》里,王子川是秒杀性的表演状态遮住了任素汐,而对王子川,我没有任何偏爱,可是他在作品里游刃自如,在一部电影里,除了角色赋予的,演员赋予角色的是什么,有时候是更耐人寻味的。
反正我要是说,《有一点动心》里面,言承旭演的比任素汐好,估计多数人都不会认可吧。
那我就是这么觉得了。
想了一箩筐的话,后来觉得这个电影记录到这里也就够了。
最后提一句《有一点动心》这首歌,真好听。
张信哲,还是美好的。
作者:小佛搞特
不知结果是悲还是喜,却有那么一点点动心一点点迟疑~害怕爱过以后还要失去~难以抗拒~人最怕动了情~却早已陷入爱里~相信任素汐或者说相信爱情看了这部电影也许感觉很微妙,实际平平无奇。
人的情感究竟是什么?
是需要不管是有情商还是孤独或者是梦想想拥有另一半的想法,一定是一种需要她一定是有一点动心,是情感/灵魂中的一种需要~悲伤是那些徘徊的回忆,彩点也是。
当看到他俩隐藏着自己心中情感对话的时候,让我想起《单身男女》里的爱,很简单那音乐响起那一刻。
这种动心的焦灼,和斗争的深刻…我只能说这部电影有一点碎片的感动,但却很平庸,并且不贴近现实也不深刻,他还不及《单身》韵脚和独到,有些转场剪辑也不流畅。
如果讲述一个爱情故事其实很简单…其实只要完全剖析一个两个三个灵魂足以~*你越好我越没无非欺骗你我更没办法欺骗我自己我在想~这部电影的定位是什么呢?
是情伤后的救赎,还是爱就需要平凡?
如果我写“动心”这样的爱情故事会怎样呢…我觉得…这些动心的理由还不够;这些动心的过程还不够纠结起伏;这些情伤的铺垫过于俗气简陋。
她一开始可能是有一点动心,但一定是一步步靠近,到豁出所有~我不是单身男女,只是有点动心也就有点,有点优秀,不是很优秀~
稍微有一点莫名其妙的就是周启文跟陈然的爱情是怎么产生的看完全片还是没理解到我是冲着戚薇的四川话来看的电影个人认为全场最佳(抖机灵,哈哈哈)想想整个故事,好像是一个情场失意的高富帅遇到了一个事业有成的大龄女青年,然后因为一些事,相处久了,就来事了!
人类迷惑行为之一?
中间还穿插一些高富帅发小,迷妹的故事,主要作用是用来给双方发现真爱是对方。
本来也是冲着言承旭看的,不过他的演技好像没进步,颜值也下降了,女主颜值也是一般,至于电影情节嘛,还是一般,主要内容就是:女主是大龄剩女,开了个婚姻介绍所,对婚姻是可有可无,事业形女性,男主是她的客户,来相亲找女朋友,中间也相了几个,其中一个是戚薇,但是男主没看上,哈哈哈,其实看到这里大概也就知道后面结局了,男主相着相着就跟女主歪打正着了,但是我感觉他们之间的感情来得有点突兀,说是缘自一夜情好像又不是,但又好像是因为这个一夜情之后,关系才有所改变,总之后面他们俩成双成对了。
在北电上课已经两个多月,幸亏幼稚,还能接受不同老师的洗脑教育。
记得第一堂课黄丹老师讲的:大家不要用「好片」「烂片」来简单评判一部电影,有时候一部「烂片」给你的收获会更大。
这句话很重要,于我,有点像开往宇宙的飞船突然回头,看看渺小而繁杂的地球。
一部电影的诞生,过程是复杂的,结果是难以预料的。
年轻导演小而精,在有限的空间里做到雕虫小技已然优秀;老牌导演大而难,管理这么一大帮人同时干一件事,能做出来就算不错,有所表达就是佼佼者,与众不同就俨然大师。
同样是观火,隔岸和玩火是两种眼光。
从历史、社会、文化、个人趣味看一部电影,大可以作出理直气壮的判断,这也是影评家的任务。
创作者的眼光是,从一部电影里看出素材来,演员、场景、道具,这些元素要怎么安排,编剧和导演是怎么想的、做到了多少 —— 如果是我,我要怎么用这些素材?
这都是有意思的地方。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这整部电影只是他生活中的两个小时,属于厨余谈资。
周末到了,昨晚去看了陈嘉上导演、言承旭主演、张信哲出品的《有一点动心》。
查了一下,陈嘉上导演之前拍过「逃学威龙」「画皮」「四大名捕」等系列电影,还拍过经典的《精武英雄》;言承旭、张信哲、任素汐不用多谈。
作为流行歌发起的电影,张信哲兼任艺术总监也不奇怪了。
这么看来,这个项目有可能是这么做成的:张信哲看了刘若英「后来」、齐秦「大约在冬季」这些电影之后,想着这条路可以做;《有一点动心》这首歌出自 1994 年的专辑、与刘嘉玲合唱,找一个成熟的香港导演来做比较合适,与陈嘉上一拍即合。
不少研究显示,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他们最喜欢的歌都是在他们十三四岁时听到的,那么这歌要做成电影,观众群体就是八零后,八零后的爱情片青春记忆非《流星花园》莫属,找到保养不错的言承旭来演三十六岁的男主角。
在中国大陆市场发展,找一个「男子气的大龄城市女青年」作女主演,任素汐当仁不让。
一般来讲,统一声音标准是电影的前提。
怎么处理口音的问题,怎么解决普通话与本地人的关系,这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哪怕很难彻底解决。
在《有一点动心》这部电影里,主创显然考虑到了两岸三地五湖四海语言有区别,甚至还考虑到了可能存在的政治风险,于是,男主角说自己是台北人,马上离开成都去香港。
任素汐的四川话是不对的,于是在影片一开始就交代:妈妈是北京人,爸爸妈妈不在北京照顾姥爷要跑到成都来帮女儿相亲。
—— 从剧情上看,这场戏可有可无,但用来解释女演员的方言问题,就很有必要。
一个台北人和一个说北京话的成都人要演一个在全中国上映的爱情电影,那其他角色最好还能说标准四川话、东北话、广东话,这些导演都做到了。
可以料想到一定有观众吐槽电影中「普通话不标准」,但我以为这部影片已经尽力了。
何况,真实中国哪儿有口音完全一致的一条街。
拍给八零后中产阶级看的浪漫爱情电影,要添加哪些类型元素和明星客串?
喜剧桥段有几个「屌丝」朋友负责、动作元素让言承旭开赛车,让迷人的戚薇来说标准四川话,老牌宅男女神柳岩扮演前女友角色;主角的豪车要漂亮,家里的洋酒要高端,下饭馆吃饭要有夸张的水烟效果。
场景中还要有「接地气」的一面,让男女主角去色彩斑斓的菜市场买小龙虾,丰富了视觉也拉近了情感关系。
这些都没问题,作为院线电影这都是基础层面。
问题在于,要怎么做这个剧本?
要编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有一点动心》这电影的「高概念」是可以的,一个纯情居家暖男 PUA 头子和一个不相信爱情的相亲网站女老板因为一场矛盾相遇经过一些故事之后相爱,这个点子在我看来是成立的。
关键是要怎么编得有意思,让人憋着一泡尿看下去。
那现在就要剧透了,我尝试梳理一下剧情:任素汐扮演的陈然是一家相亲网站的老板,但她认为在经济独立之前就不配谈恋爱;言承旭扮演的周启文是一个游戏直播公司的老板,即将去香港一边养情伤一边找出路。
周启文的几个屌丝员工私自把「军事攻略」游戏直播做成「渣渣男攻略」,被陈然的发小兼同事 Amber 截图举报,导致直播叫停,公司濒临倒闭。
周启文带着兄弟们来到相亲公司找人,登记注册,让陈然给他们介绍对象,并成功捣乱导致陈然公司被投诉。
陈然私下约上周启文请求和解,不料撞见周启文的前女友,发现他渣男头子外表下其实是个长情公子。
为证明自己兄弟们不是渣男而是可怜虫,周启文带着陈然去看兄弟们的日常,都是抬冰箱送外卖做销售的底层工人,陈然大受触动。
在回去的路上,俩人在车库碰见陈然的前男友,并被刁难。
周启文为帮陈然出头,先动手揍前男友,后拉着陈然的手愤而离开。
在日本菜馆里喝酒,周启文质疑陈然的相亲网站,说还不如自己的朋友圈靠谱。
于是,周启文开始为陈然介绍对象。
为了更了解陈然,周启文与陈然形影不离,一起健身、打拳、买菜,在家里做饭、喝酒。
不料酒后乱性,俩人关系变得尴尬。
陈然说你已经足够了解我了,要为我找男朋友;周启文找到自己的发小,并约二人见面。
这时候周启文的爱慕者到来,要跟他一起去往香港。
周启文的发小要乘私人飞机带陈然去海岛潜水,爱慕者要让周启文带她去九寨沟开单人房。
俩人突然醒悟,周启文在赶往机场的出租车上向陈然告白,却发现陈然已经向发小坦白了她喜欢周启文的事实。
结尾,俩人在机场门口拥吻。
故事框架是这样的。
那要怎么实现这个框架,要把这个故事讲得可看、可爱、可信,我认为最大的遗憾,是负责逻辑的那部分剧情,几乎全靠台词来完成。
也就是说,如果不认真听讲,看到一半故事就飞了:为什么就这样了?
毫无逻辑!
比如,周启文是怎么爱上陈然的?
在第二场赛车里的戏边,陈然和周的发小聊天时说到「他这个人对一个人好,就是对这个人很凶」,从这里倒推,那周在见前女友时对陈的那个凶,似乎就能说得通,如柳岩那句台词「你对人家女孩子那么凶干嘛?
」唯一解释就是他喜欢她,又过于牵强。
从「救猫咪」的编剧理论来套,这故事明显属于「伙伴情谊(Buddy Love)」类型。
做好这个类型,要做到三点:首先,一个「不圆满的主角」。
他有一些缺陷,可能是身体的、道德上的或是精神上的。
他需要另一个个体才能变得完整。
其次,一个「对手」。
能够帮助主角获得圆满。
或许,在「三角戏」「四角戏」里,这个对手拥有主角所需要的特质。
第三,一个「困境」。
包括误会、偏见、道德困境、宏大的历史事件、来自社会的条条框框。
不幸的是,在我看来《有一点动心》在这三点上都没有做得很好。
首先,这是一个双主角的戏,男女主角就是一个人。
一个是渣男团伙里的纯情暖男,一个是相亲公司的拖婚主义者,这都没关系。
关键是,除去他们身份上的「瑕疵」,俩人就非常完美啊,他们的「不圆满」无非是缺乏一点勇气而已,支撑不了 90 分钟的张力。
他们在肉体上的结合等于找到了自己,这一点可以理解,但因为张力不够,看着跟过家家似的。
其次,这部影片就没有对手。
你可以说俩人的对手就是自己,但表现在情节上,所有人都是爱他们的,父母理解他们、闺蜜关心她、发小理解她、员工支持她、兄弟忠心耿耿。
当然了,你也可以从另一个层面理解,港台创作人在面对内地市场时的用力不足,你可以说他们鸡贼、乏力,但我自己是看得挺高兴。
第三,影片开头把「PUA 渣男」批得那么高,十分钟之后就用简单几个镜头全消解了,被人说是洗白也不冤枉。
从那之后,这个困境越来越淡,后面想用发小和爱慕者来加矛盾,也早已来不及。
总得来说,《有一点动心》这电影对我有很大的启发价值,但回到创作层面,可以说可能是在摸不清市场口味和观众底线的情况下,没拍足。
可以说它是烂片、不好看、「厌女症」,扣上各种各样的骂名,或许它也不值得那么去骂。
但对我来讲这都无所谓,我只要能在大银幕上看到言承旭就行了。
在我无比快乐的中学时代,《篮球火》《就想赖着你》带给我无限的幸福。
我是言承旭老师的忠实迷弟。
在dy上刷到这条言承旭哭的视频决定去看的,结果这么揪我心的哭戏竟然没有半点起承转合,很失望,而且我对于酒后lx这种情节特别排斥,男女主一喝酒就醉,第二天就在一张床上起来的剧情太low,本人专业喝酒几十年,再醉都是自己衣冠整齐醒来的,不过,可能是因为我丑,没那种机会,哈哈哈哈………任素汐我觉得是很好的演员,应该对剧本很挑,结果演了个啥,剧情没有,情怀也没有,失望
二十块钱不是钱吗?一个半小时不是时间吗?剧情、情节、节奏、人物全方位的不行。。。。开头以为是要讲大龄单身女性的婚姻问题,然而并没有细说;后面一点以为是要讲男主角的兄弟们要如何捣乱,后面没了;再后面以为要给男主角找女票,后面又没有;再再后面以为是要给男主角兄弟找女票,后面又又没了;再后面俩人莫名其妙都喜欢上了,再后面俩人莫名其妙都有了爱慕者……不知道要讲什么,各种老套情节拼凑出来的非常令人尴尬的电影。言承旭顶着一张并不年轻的脸说出一堆尴尬的偶像剧台词,和任素汐的接地气生活化的表演也怪怪的。
我也想去游戏公司
这对CP真的太不搭了,任素汐最近的角色都太固化了,反倒是言承旭希望以后还有机会看到更好的作品。
尬尬尬
路演场,太差了,差到让我真心想和《你的婚礼》《我要我们在一起》说句对不起(这两片可以直接改成四星了🤣🤣),任素汐和言承旭这组cp简直太没有火花了,而且东北腔和台湾腔混在一起让人头炸,也不知道是谁脑子抽风想到把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演员凑到一起谈恋爱的
前面看两人真的不搭啊 台湾腔和北京腔真的违和 加上还时不时冒出的成都话 但看着看着怎么就越来越甜 不得不说任素汐很厉害 一直把片子抓在自己节奏里 尽最大努力把尴尬最小化了 情节的确是有点肤浅老套 而且言承旭卖车给兄弟供房是什么鬼?
剧情稀烂完全没有逻辑可讲,不知道导演想说什么。女主跟任素汐所有演过的角色都差不多,男主是20年后的道明寺老了一些演技有进步那么一丢丢但真的只有一丢丢,被任素汐碾压。奇怪的是就这俩人在一起有一种恋爱的氛围吸引我看完了全剧,看完之后一想这都讲了啥,烂片!但却想谈恋爱……
两个人意外有种CP感,沒有评论那么差吧
难以下咽
言承旭和任素汐cp不錯,演技也在線⋯畫面也輕鬆愉快,但這個故事講得不好⋯
#电影有一点动心# 想学拳击🥊觉得很顺啊男女主感觉都没有演就是他们自己本身的性格现在女生为什么不愿意结婚说着只要搞钱其实也是渣男太多了吧了解一个人太耗时间了花时间花精力 了解的也可能只是他想让你了解到的部分人心隔肚皮加上人也是会变的一个人多爽喜欢一个人太难了
任素汐让戚薇给对比的哎呀一言难尽
任素汐怎么想的接这种烂片呢?演员大陆香港台湾,语言普通话四川话台湾腔还有粤语,风格哪哪都不对,主角毫无CP感只有尴尬,配角们演的那叫一个业余。都已经不用去想剧情有多扯淡了,坐在电影院完全看演员全程尴尬到死
刚开始看海报的时候,觉得任素汐和言承旭这都是什么CP啊,看电影的过程中才体会到主创们的用意。这对非传统型的异性恋情侣,刚好配合了故事中,两个人心动胜过条件匹配的主题。任素汐和言承旭都属于偏中性气质的演员,刚好把刻板印象中异性恋情侣的模板拓展出了一些边际。用他们的故事再给传统式异性恋爱情/婚姻模式,一记响亮的反击。但是有些细节多余而成了累赘,把成都是市井气息也没营造好,全是天府新区高大上的背景。
别哭别哭,他们不要你我要你呀,什么?你问我谁?我中央6呀。
剧情太跳脱!不过男主好帅,女主演技好好
任素汐就是北方人 说成都话太出戏了 剧情有点不接地气 太假了…
三颗星给任素汐和道明寺的鱼尾纹,两个中年人能演偶像剧,还是很值得佩服的
佩服自己居然看完了。。。男女主角都是喜欢的,但情节真的太破了
确实不大好看,任素汐这次剧本选择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