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电影的节奏非常好,音乐也非常不错。
一开始只是为了打发回家火车上的无聊,从而下来这部电影。
啊哈哈,所以对电影到底要放啥子并不清楚。
所以在这里我要强调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前,从未想过战争带给人的伤害,作为一个从小看八路军打鬼子和长大了好莱坞各种特技渲染、狂拽酷炫屌炸天的美式激烈的战争片的人,几乎看见“战争”这两个字,心里第一反应就是各种飞弹,不要怂,就是干,战场上的兄弟情谊。
重来没有从战争所带给人的伤害的角度来思考过这个名词。
看完这部电影,它便使我在火车上睡不着了,尤莱克的经历或许没有那么的特别激烈,虽然是在二战时期法西斯虐杀犹太人为背景,主人翁尤莱克没有经历战争正面的枪林弹雨,却从战争背后,尤莱克一步步的逃亡的这方面来撕开,对,对我来说就是撕开,撕开我所以为战争就是国家的对立,男人的热血,将不通就打通这些表面上的理解。
也许你给我讲战争对民众的伤害太大,不能随便打动战争。
意思太广,懂是懂,然并卵,我对于国家外交所不能解决的事,还是支持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可以发动战争。
而且看了这部片子我没有深深被震撼到,然后平息之后睡一觉,就和别人说,昨晚我看了部多牛逼多牛逼的片子,它带给我所思考的东西太细太多,没有震撼,只有反思。
看完之后,我改了,我认为,战争就是一个灾难,就是一次汶川地震,战争是人为的,而地震是自然的,里面有无数无数让人痛苦的事迹,流浪的尤莱克只是其中的千分之一,万分之一。
也许流浪的尤莱克不是最苦难的,因为他给人带来了希望,活下去的希望。
但是真正儿战里更多的孩子却被虐杀了,仔细想想这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我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看部感动点的电影就能哭的不要不要的,而这部电影却没有让我流一滴眼泪。
Why?
不是我没有被打动,而是尤莱克所遇到的事和人太多了,善良的游击队家属阿姨(原谅我一生放荡不羁记不住外国仁名字,太难记了),被感动的各地农场主,疯狗一样的德国军官,卖掉尤莱克的马夫夫妇,教堂不一样的医生,还有无所不在的耶稣。
一件一件都在让我反思,假设这不是电影,他不是主人翁,没有主角光环,也许太在爸爸帮助他跑的时候军官转头看见了,剧终。
在房子里火烧死了,剧终。
手没来急治疗感染死了,剧终。
幸好!
幸好他是尤莱克,他是主角,可真正的战争开始了,会有无数的尤莱克,在半路就被人射杀,被虐死,火烧死,无人救治感染致死,饿死在冬天里。
这些也许才是某个真正的历史阶段,尤莱克一样的孩子所真正的结果吧,现在,我反对战争,我不想它带给世界太多的伤害,让许多孩子变成尤莱克式一样的人物。
这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一部非常让人深思的电影,一部带给人希望又让人深思的电影。
我仅仅是从战争给人带来的伤害来谈论的,不涉及其他方面,如种族歧视的其他方面,鄙人才疏学浅,肚子墨汁也就能写这些啦。
以色列畅销书作家尤里·奥莱夫2001年发表的长篇小说, 8岁犹太小男孩尤莱克从华沙集中营中逃出来之后的荒野求生与不同家庭间的辗转暂留,那位将十字架戴在他脖子上的太太,断臂后在农场做工的平和时光,总会渐渐抚平和冲刷掉被背叛和伤害的苦痛与悲酸,人性的温暖总会在动乱不平的荒芜年月闪光,聊以慰藉彼此靠近寻求希望的苦难中的彼此。
当战争结束,尤莱克被人带回家乡,站在被炸碎的窗前泣不成声,似乎看到了为救他负弹而亡的父亲,想起他的那句“什么都可以忘记,记住你是犹太人”,擦去眼泪,在孤儿院里他终于愿意重新做回犹太人,幼小孩子懵懂于政治风波与时代浩劫,却被迫在磨难中长大,关于种族,关于身份,关于自我的定位。
多年以后,功成名就的尤莱克再回首往事,应该会记得年幼时的苦难与伤痛,更会记得一瞬间的醒悟与重回自我,他真正做到了个人何以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与担当,即使很早,但美丽的蜕变本身并不美好,浴火重生后遂成永恒的绚烂。
整个影片看哭三次 : 和小男孩相依为命的狗狗被打死时;男孩对着镜子看见自己残缺的手臂痛哭时;最后男孩回忆他的父亲为了救他被枪打死时。
时代的漩涡下,个体特别是被针对的个体,能坚持活下来太让人敬佩了。
但除了主人公自身坚强的意志外,也离不开一个个对他伸出援助之手的人,有游击队的留守母亲、尚存最后善良的纳粹指挥官、好心的农场主及农民、善良的院长、护士、病友等等等等。
不禁自我反问,如果是我,我能像他们一样伸出援助之手吗?
社会的规则或者政治立场就是绝对正确、一定要遵从的吗?
是人性的善为大,还是国家利益为大? 年纪越大,越不能肯定的认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时代的裹挟下,也许只有时间能告诉我们答案。
挺好看的 小男孩太惨了 希望世界和平但是他亡命途中为什么要夸大事实过分卖惨说自己的手臂是希特勒砍掉的 这种做法我不是很认同还有他爸爸也比较奇怪 民族主义这么强烈 说什么可以忘了父母也不要忘记自己是犹太人 如果是我 我只会对孩子说 不要忘记我爱你 其他的都不重要最后那个孤儿院的人 普通基督徒群众帮了小男孩这么多 他竟然一把扯掉孩子脖子上的十字架说这是垃圾 看来他自己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故事起伏不大,偶尔的急促感还是有的,特效处理的很干脆,让人心都揪了一下,导演想要表达的内容都描述出来了,镜头设计的也不错。
对于情节上来说还是过于平了,个人觉得是可以看的。
男孩的情绪爆发在电影最后几分钟,期间一直是一副冷漠的姿态,很直接的告诉观众 男孩是如何在一个无情的世界里活下来的。
但很庆幸的是男孩遇见了太多太多好人
电脑坏了,画面不清楚,电脑恍恍惚惚,用都用不成了,我现在觉得这太残忍了,对于我这样一个每天都需要用电脑来写东西的人来说,实在是太残忍了。
《流浪的尤莱克》也是一部关于犹太人流浪的电影,尤莱克的父亲为了保护尤莱克,死去了,然后尤莱克一个人流浪,他到过很多的地方,这些人当中有一些好人,这些好人拯救了他的生命,收留了他;这些人当中还有一些坏人,因为交出犹太人能够转一部分钱,他一个人,尤莱克一个人,在冰天雪地里面,默默地流浪。
看到尤莱克倒在一户人家的门口,看着尤莱克被那个妇人救进了自己家的房屋里面,我真是为尤莱克高兴,看着尤莱克和女人安静地生活,也为他高兴。
但是后来,妇人家门口出现了很多很多的脚印,尤莱克需要逃出这个地方,需要被迫再次流浪。
尤莱克一个人行走在森林里面,又遇到了下一户人家,因为犹太人一生下来就会割包皮,而波兰人不会,这个特征真是他们最明显的特征了;但是我最不明白的一点,就是他们那些波兰人是怎么区分出犹太人和波兰人的,这一点真是让我惊奇,因为我不觉得他们之间的长相有什么区别。
尤莱克遇到了一只狗狗,这只狗狗陪伴了尤莱克很短很短的一点点时间,然后这条狗死去了,然后尤莱克又是孤孤单单的一个人。
犹太人并不信仰圣母玛利亚,尤莱克遇到的第一个妇人教会他如何在吃饭的时候祈祷,教会他如何介绍自己的身份,如何编出谎话蒙骗所有的人。
后来看到一句话:战争年代,活下来的犹太人,都是聪明人。
就是有一点我想吐槽一下,老年的尤莱克,一点点少年尤莱克的模样都没有,一点点都不像少年的尤莱克,少年的尤莱克那么帅气,眼睛那么大,眼睫毛那么长,所以这演员换的,太突兀了。
幸而尤莱克活了下来,幸而尤莱克最终有一个很幸福很幸福的生活,幸而战争结束,幸而皆大欢喜,祈祷,以后不要再有任何任何的战争了。
故事讲述8岁的犹太小男孩尤莱克从华沙集中营中逃了出来,他躲藏在森林里面,并假装成是波兰孤儿在农场里打零工。
尤莱克遇到了为了赏金而出卖他的人,那些伤害他的人,他也遇到了不惜一切愿意帮助他的人。
不幸地尤莱克失去了一只胳膊,很难再找到工作,但他任然没有放弃希望。
终于俄国军队来到了村庄,尤莱克甚至找到了一个愿意收留自己的家庭,然而他又一次遭到了背叛。
尤莱克被人带回了他的家乡,但他却不愿意承认自己是犹太人。
他必须在真实的身份和伪装之间做出选择
我基本上是含泪看完的。
本片从一个8岁小男孩的视角,表现了战争的残忍,尤其对于孩子来说更是残酷!
在本该快乐,无忧无虑的年纪,确要考虑怎么才能活下来,承受很多不该这个年纪就要承受的东西!
越看越心痛,越看越揪心,但同时又有一丝希望和温暖,因为这一路上还是有很多好心人愿意帮助他,哪怕有可能会被牵连,也还是愿意去给他口饭吃,给他温暖,德军来时帮他逃亡,护他周全!
什么是好的电影,什么是好的作品,就是在看的时候能带给你心灵の震撼,看过之后又能久久回味,带给自己很多思考,甚至每次看都会有新的思考!
经典就是什么年代看,都会让你有这种感觉!
战争,让经历过他的人保持一份平静,那样不易,可歌可敬。
尤雷克的逃亡随着战争的结束。
战争结束了,尤雷克经过时间的洗礼和生活的打磨,习惯了否认自己是犹太人,直到寻找犹太遗孤的那个年轻人的出现。
虽然尤雷克排斥,他还是跟年轻人走了,回到了曾经的家乡,想起了一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光,也想起了为了救他而死去的父亲。
种种,种种,往事又上心头,战争结束了,都过去了。
可是,人受到的创伤能就这样过去吗。
有太多的仇恨来自于冤冤相报,有太多的愤怒来自于曾经受过的苦难,经历过战争后,有报复的想法不足为奇,自己的同胞被杀害,所以去仇视造成这场灾难的人也是人之常情,而难能可贵的是尤雷克选择了遗忘。
他忘记战争给他带来的痛苦和失去,选择回到犹太人的国家,上学、读书、工作、娶妻、生子,过一个平凡人的一生。
他简单的叙述着,仿佛在战争中的经历就是一场梦,睁开眼,烟消云散。
选择忘记,是一种豁达,是一种智慧,是一种高贵。
战争,太容易成为一把停不下来的屠刀。
这就是战争,它让美好变得可贵,让邪恶变得丑陋,让某些人变得疯狂偏执,也让某些人变得宠辱不惊,原因只有一个,至少,我们得活着。
题记:永远记住你的名字,和流淌在血液里的不屈。
活着,一个简单的字眼,但对二战中的犹太民族来说已经成为一份奢望。
《流浪的尤莱克》讲述了一个悲痛的故事,八岁的犹太男孩尤莱克从华沙集中营逃脱,这一刻起逃亡开始了,这次逃亡没有前进的方向,漫无目的地走着,他穿过了郁郁葱葱的森林,淌过潺潺的溪流,踩着皑皑的白雪,却依旧没有找到自己的归处。
普天之下,竟没有一处尤莱克的容身之所
该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这六个字真是让人五味杂陈。
流浪的尤莱克中,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也没有血腥的屠戮场景,有的只是一个小男孩他步履不停的走过一个又一个地方,遇到一群又一群不同的人。
影片中不时穿插着郁郁葱葱的森林,恬静快活的村庄,潺潺的溪流,愉快玩耍的孩子画面,舒缓电影节奏。
而一切静谧的场景下,危机四伏,尤莱克的命运时刻牵动着观众的心。
导演用一明一暗的色调诠释尤莱克的逃亡之路,让人感触战争的残酷和个体的渺小无助
尤莱克躲过枪林弹雨,避开盖世太保的追捕,好不容易存活下来,却是以失去一条胳膊,丧失所有的爱和关怀为代价,孤零零地活着,但他明白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奢求,是许多犹太人不敢想象的自由。
许多像尤莱克一样的犹太孩子,在逃亡的途中学会各种生存技能,然而到底不如尤莱克幸运,最终倒在了黎明到来的前夜,让人揪心。
那片大地,埋葬了多少无辜孩子的尸骸我们不得而知!
战争就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人性的美与丑善与恶。
在逃亡的路途中,尤莱克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他们大都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长相,却拥有一颗善良的心。
他们竭尽所能帮助尤莱克,给他暂时提供住所,给与他吃食,和他一块玩耍,没有因为他的犹太身份而排斥他,伤害他,而是带给他细心的关怀和足够的尊重,这一刻人性的光辉穿透了黑夜,给这个幼小的心灵送来些许温暖。
尤莱克的父亲曾告诫他,你要记住你是一个犹太人,你不能将这件事告诉任何人。
但是,不论到了什么时候,即使你忘了自己的名字,忘了妈妈,忘了我,你也要在心里深深记住,你是犹太人!
犹太人,这个身份如同原罪一般,给尤莱克带来无尽的伤痛。
但是没有人可以摆脱历史的厚重和民族的印记活着,这是尤莱克的痛,却也是他的血性和信仰所在。
影片的最后,尤莱克离开家乡,顺利完成学业,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在战争中,他失去很多,却也领悟许多,所以依旧要继续活着,因为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奢求。
这份希望,是无数人用血和泪换取的,他不能不珍惜,而那份伤痛只能隐藏在心底,慢慢自我疗愈。
如此跌宕的故事竟然是真实改编,关于战争,却也涉及信仰和民族。不管遇到什么主义,永远应该坚信善良。
1.5过去对战争片滤镜太多了,德国从前的罪行,现在姓犹的各大话事人收割得够了吗?收割其他国家够了吗?立场变了,受害人摇身一变成加害人。我的立场也变了。
苦难和流离打不破的是信仰
犹太人的悲苦看多了有些视觉疲劳。二战国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德国人二战时期犯下人神共愤的滔天罪行,后来,深入讨论,全面反思。敢直面自己过错的才能更彻底改正。这个态度令人钦佩,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胸襟气度。直面历史,真实改编。推荐。
以孩童、二战为题材的战争片并不少见,此片属于中等偏下,基本没有亮点,诚意尚可。
这一路的开始源自那个桥洞下,父亲为了让孩子生,自己选择了投入死神的怀抱。这一路被识破身份了无数次,也被好心人拯救了无数次,在农场里的时光快乐,却被意外伤了手掌,因为自己犹太人的身份因此被拒绝治疗,最后虽然捡回了命却还是失去了右臂。最后来的人确实是为了拯救他而来,该死的战争最终还是走向了结束。
8-year-old Srulik flees from the Warsaw ghetto in 1942 and attempts to survive, at first alone in the forest, and then on a farm as a Christian orphan named Jurek. Throughout his ordeal, he is in danger of losing his huo87.com Jewish identity. Based on the bestseller by Uri Orlev.
宗教片吧
操,看到哭,“你要隐藏你自己的真实身份,但绝对不能忘记你是犹太人”…
不太激情
看你这电影,观众都会抢答了。
看了友邻的短评,越发觉出不好来。毫无亮点可言,视角平平。
这个社会好坏的人五五分,日本人德国人不算人类。
犹太人真聪明
3星半《二战男孩逃生记》哭成狗。德国拍的,令人敬佩。敢于面对历史。
想起了《辛德勒名单》,这种战争类型的题材总是看得让人揪心,能好好活着就是一件幸福的事了。小男孩的一路逃亡,遇见过很多好心的人,也遇到过冷漠无情,纳粹对犹太民族的赶尽杀绝真是令人发指,再怎么说那也只是一个孩子啊!失去手臂、失去狗狗、失去父亲,能坚持着活下去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豆瓣式佳片。
#标放
好的结局更令人思索。那个男人好有耐心,最后赢得了男孩的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