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阿辛正传

Laal Singh Chaddha,阿甘正传(印度版),拉辛正传(台),打死不离喇星梦(港),Lal Singh Chadda

主演:阿米尔·汗,卡琳娜·卡普尔,莫娜·辛格,马纳夫·维吉,那伽·柴坦尼亚·阿吉奈尼,沙鲁克·汗,艾哈迈德·伊本·奥马尔,哈夫萨·阿什拉夫,哈里·帕玛尔,卡米妮

类型:电影地区:印度语言:印地语,旁遮普语,英语年份:2022

《阿辛正传》剧照

阿辛正传 剧照 NO.1阿辛正传 剧照 NO.2阿辛正传 剧照 NO.3阿辛正传 剧照 NO.4阿辛正传 剧照 NO.5阿辛正传 剧照 NO.6阿辛正传 剧照 NO.13阿辛正传 剧照 NO.14阿辛正传 剧照 NO.15阿辛正传 剧照 NO.16阿辛正传 剧照 NO.17阿辛正传 剧照 NO.18阿辛正传 剧照 NO.19阿辛正传 剧照 NO.20

《阿辛正传》剧情介绍

阿辛正传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阿辛从小就和辛苦抚养他长大的单亲妈妈相依为命,并且从他妈妈身上学到坚定不移的正面人生价值观。故事带领观众跟阿拉辛踏上一场关于爱、纯真与命运的人生旅程,并且见证他努力克服人生各种难关的过程。他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掳获许多人的心,并且提醒了我们,每一个人,就算是最不起眼的平凡小人物,也有属于自己的伟大故事。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入侵午夜十二点寂静之夜速度与激情2伯德小姐拍卖恋习曲无心法师极速天使不眠之夜2020绝杀夏夜知君暖鱼缸加州租借女友第二季老鹰想飞然后,活下去鲨齿险滩闺蜜四人行第四季为了梦中见到的那孩子暗夜起源封魔纪之赤雷传超验骇客至高无上加罗律师第三季冰雪之行万事屋威尼斯谋杀案另一半的我和你疯狂创客天间庄的三姐妹野蛮人

《阿辛正传》长篇影评

 1 ) 本土化是这部电影最大的硬伤

汗导这次应该是栽在选题材这道坎上了。

看得出导演很努力的在做本土化(并且做得很不错),但是这一点恰恰是本片最大的硬伤。

由于印度在全球历史舞台的参与度欠奉,注定本片与原版相比先天不足,缺少以小见大、以个人经历映见现代史进程的厚重质感,于全球观众而言缺少共鸣;而片中对宗教对立的重点着墨,于印度本土观众而言也不见得讨好(但是这一点肯定不是导演的错)。

要是我们能翻拍,倒是既不缺导演也不缺素材,并且足以硬撼原版。

但是也不遗憾,毕竟他们也缺少战狼这样的优秀作品。

最后说说表演,巴铁大哥全场最佳,阿辛稍逊阿甘。

 2 ) 阿甘正传印度版:阿三正传

大家好,我是印度阿三,美国有一个《阿甘正传》,我承认了,不解释了,我坦白了,我就是抄他们的,光明正大的买版权,一毫米一毫米比着抄,怎么了?

大家且看我怎么纳米级比着抄

片头羽毛有滴

等公交车滴没有(但是我大印度特色火车是美帝没有滴) 

绑腿是有滴,被印度神医定性智商低有滴,青梅竹马也是有滴

Run,Forrest,Run--这也得做个印度适配,有滴有滴

体育特长生跑步进入大学是有滴,大学毕业那也是有滴

参军是有滴,救战友是有滴,在全国印度人民代表大会授勋也是有滴

印度版丹中尉那也是有滴

授勋完见青梅竹马也是有滴

青梅竹马回老家找自己有滴

被青梅竹马发好人卡,这也是有滴

被发好人卡,受刺激,绕着全印度跑,那也是有滴

最后青梅竹马的一声召唤,当舔狗也是有滴

 3 ) 诚心观影,请尽量忘记《阿甘正传》

阿米尔汗,真正的印度之光,我们要知道的是,宝莱坞几乎是独立于世界电影体系的一个存在,说得夸张点:印度观众,几乎不看外国影片的!

虽然近20年开始融合了,但是阿米尔汗几乎是凭借一己之力打开了印度电影的世界市场,尤其是中国。

说回电影本身,好多的大佬二佬看了几部电影就看出了优越感,尤其是看过了原版阿甘正传,就开始逐个情节进行对比了,镜头都能一对一的复刻,那又如何,翻拍电影,取其精华没有问题吧?

阳光姐妹淘 4.4分,国内上映的时候,多少人在高呼刚刚获得金扫帚奖最烂导演的包贝尔,说哪怕一模一地复刻原版也行呀。

还有同一个剧本,中韩两国同时拍摄的两部影片龙虾刑警4.8分与极限职业7.8分,看看哪怕同样的故事中国与韩国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后者为当年韩国票房年冠)。

无间道风云美版《无间道》,也几乎把关键情节一比一还原了,镜头也都在复刻,大家也说这不就是把无间道换演员重拍了一遍么?

那也没耽误马丁斯科赛斯大神首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呀?

看翻拍片究竟在看什么?

到底是在看大家所说的“低配版阿甘正传”,还是在看故事主角印度的阿辛的视角讲述印度的几十年变迁?

印度观众看过阿甘正传的,不会如豆友们人均阿甘正传这般熟悉,人家就是看自己家国宝演绎印度人自己的故事呢。

如果初衷就不对,怎么可能坐下来好好欣赏一部制作精良的好电影?

先入为主当然不可避免,但是想好好看,真的需要尽量清零过去的记忆,认真看看新的导演如何用原有的框架讲述新的主角自己的故事。

阿米尔汗另一个经典角色如今成功诞生,不需赘述。

印度的故事,印度人自己才能看得懂的时代符号,其实我在观影时候也是一脸懵,但是我知道随着剧情的推动,主角发生的故事依旧如阿甘正传一样很好地融合进了历史。

没有刻意煽情,摄影美轮美奂,哪怕歌舞也是充当了推进剧情的作用而非跳出现实一通梦幻,相比原作少了万人祝福的独立纪念碑前大团圆,但是与母亲离别的桥段依旧让人落泪,整部电影都在感情上相当克制,但也在暗涌中让人哽咽,文化背景不同表达方式也不同而已,如果像美版那样开放,反倒会显得太过突兀了吧?

对本片本不需要剧透,反正情节大家都熟,《阿甘正传》又不是什么小众电影,但是必须夸一下沙鲁克汗的梗,让我笑出声了,虽然只有几十秒的镜头,也不知道这算是致敬还是吐槽,演员表居然还能把沙鲁克汗放在第二位,哈哈哈,阿米可是和沙沙同年出生啊哈哈哈哈!

另一个神来之笔就是,电影中主角对于战争的反思,我不了解阿三观众会如何评价主角“没有信仰”这件事,其实挺为阿米捏一把汗的,毕竟我的个神啊当初因为宗教问题就被一部分印度教派联合抵制,但是电影中用母亲一套“疟疾”理论很好地避开了,另外战争中救下的美版丹中尉的身份,真的是神来之笔,让印度版的内涵小小升华了一个层次!

这些都是编剧精心设计出的桥段,不能说超越原版,但绝对对得起这部电影!

唯一的槽点可能是卡琳娜卡普,80后演员演大学生时候确实有那么一点点违和了,女明星永葆青春可是真难啊,我米43岁时候演大学生毫无违和感,居然56岁演学生依旧毫不出戏!!!

最最后吐槽一下:既然都被喷复刻喷成这样了,为啥印度版丹中尉不在最后婚礼上领一个华裔老婆出来🤣🤣🤣

 4 ) 当你经历过人生历练后,要回到单纯是非常困难的事。

1994年,由湯姆漢克(Tom Hanks)所主演的電影《阿甘正傳》(Forrest Gump),相信至今依然都是許多觀眾心中最完美的電影之一,故事講述一位純真傻氣卻心地善良、有著驚人的運動天賦的阿甘,在人生衝擊下跑遍整個美國的歷程,更定義了20世紀下半葉歷史事件的里程碑。

由於出色的演技、紮實的劇本、流暢的敘事和充滿深意的生命哲理,當年《阿甘正傳》無論在商業和口碑評價上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不僅全球票房高達6.77億美金,在第67屆奧斯卡金像獎上,還抱回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最佳視覺特效、最佳改編劇本和最佳剪輯等大獎。

如今,相同故事、相似劇情,完全是印度版本《阿甘正傳》的《拉辛正傳》(Laal Singh Chaddha)即將上映,本片由「印度的良心」阿米爾罕(Aamir Khan)主演,描述拉辛的成長過程,以及他在印度歷史的大時代洪流下,所遭遇的驟變,但他依然能用最純真的初衷,勇敢的活下去。

幾乎可以說,《拉辛正傳》是一部劇情跌宕起伏、感人肺腑的史詩級電影,導演也以全新的視角,重新敘述了榮獲多項奧斯卡獎肯定金獎名片《阿甘正傳》的故事。

故事描述頭腦簡單、心地善良的拉辛,一心一意只想為他所愛的人帶來幸福,並且以他這個看似微不足道卻堅定不移的人生使命為出發點,帶領觀眾見證了崎嶇坎坷、動盪不安的印度近代史。

湯姆漢克之於阿米爾罕,絕對是這系列電影能如此成功的關鍵之一,這兩位演員的偉大程度基本上都代表了整個國家的精神象徵。

看他們的演出是種幸福,能欣賞他們出神入化的演技更是感動,在那舉手投足的細節中,彷彿角色都活出了特別的風采,特別是社會上最微不足道小人物,也有綻放光芒的機會。

在影史上,翻拍的作品本身就不容易,除了要取得授權外,還得在基於原著的精神上所有發揮和延伸,但《拉辛正傳》就在這點上做的非常完美,你我除了能透過阿米爾罕的視野,重新感受整個故事的精髓,他還用一種堅毅、質樸、永不放棄的決心,傳遞無限的希望和想像。

《拉辛正傳》就像台時光機,透過阿米爾罕的腳步,一步步引領觀眾重溫印度歷史,更穿梭於印度各個重要景點,彷彿壯遊般引人入勝。

阿米爾罕分享,為了這個角色,他非常努力的在前期的準備功夫上,像是他必須提前蓄個大鬍子,還得設身處地的感受拉辛的心理,回到那個純真的心境中。

「我現在57歲,但是我拍攝的角色,卻是從18歲開始成長,進入角色的思想是個非常重要的任務,這樣才能讓觀眾看到拉辛在不同年齡階段的過程,但最難的是,當你經歷過這麼多人生歷練後,要重新獲得那種純真是非常困難的,這是我面臨最大的挑戰。

」因此在電影裡,他的角色從18歲一直演到50幾歲,多虧強大的特效,讓阿米爾罕在年齡的外表表現上有著非常出色的面孔,「雖然我看起來絕對不像18歲,好在技術團隊在減齡方面做得非常傑出,最難的是我要為年輕的心態做好準備。

」他補充,人會在一生中學到很多的東西,但不會一直保持純真,後來他把這個角色投射在自己兒子身上,用直覺的方式來扮演拉辛。

畢竟,飾演拉辛這個角色,對任何演員來說都是一大挑戰,除了年齡之外,還必須以極少的台詞表現出拉辛內心的各種情緒。

拉辛從小到大經歷了許多艱辛的苦難與歡樂,內心有各種不同的感受交織,但是他卻很少說話。

對印度影壇國寶級演員阿米爾罕來說,飾演這個角色是他從影以來最艱鉅的其中一個挑戰,他也為了這個角色,從爭取版權、擔任監製開始,就和角色一起共存。

阿米爾罕表示,身為演員,《阿甘正傳》這部作品從各個角度都非常令他著迷,因為他非常喜歡故事主人翁那種善良和非常強大的真摯。

「我們常在電影裡面,看到超級英雄可以以一檔百,他們見到不公不義的事情總會挺身而出。

」「對拉辛來說,他也是個英雄,不過他的力量是純真,但他從不把這個當成自己的力量,這就是一個善良的本質;當你遇到一個無辜的人時,我們常常會想幫助他,不讓他躊躇不前,讓別人也有不凡的力量,我在拉辛身上看到這種樂於助人的本質,希望印度的人民也能感受到這個感動。

」事實上,對阿米爾罕來說,《拉辛正傳》完全可以說是他的愛的結晶──他經過千辛萬苦的努力,才終於把這部電影搬上大銀幕,更花了十年的時間才取得拍攝印度版《阿甘正傳》的授權,這也足以證明他除了帶著百分之百的敬意,重新詮釋這個故事、並向這部經典名片致敬以外,也矢志要將這個故事帶向更精彩的全新方向。

而有別於傳統印度電影基本上都不可或缺的歌舞、演唱橋段,《拉辛正傳》則完全捨棄了這一點,目的是為了忠於原本的電影基礎,更在合理的劇本安排上,迸發更多想像。

阿米爾罕還分享了自己對拉辛的看法,「他是純真的、不抱怨,並且知道如何將過去都拋在腦後,如果有人說他的壞話,他會保持沉默,即便心情不好,他也會繼續生活,因為這是媽媽教他的道理。

」他表示,「關於和母親的連結,我和拉辛的看法一直是一樣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可以和這部電影這麼有共鳴,因為母親,我在生活中學到了很多人生道理。

」值得一提的是,《阿甘正傳》在劇情上,非常巧妙地將主人翁阿甘虛構的人生故事,和20世紀美國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交織在一起,比如說越戰以及水門案。

而《拉辛正傳》中,拉辛的人生則是和印度20世紀近代史發生的重大事件巧妙地交織在一起,包括印度女總理英迪拉甘地於1984年遇刺身亡以及1999年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的武裝衝突卡吉爾戰爭。

此外,《拉辛正傳》中也有和原作電影稍微不同的改變和故事設定,比如說將阿甘最有名的人生比喻──「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將嚐到哪種口味」,改成印度最受歡迎的街頭小吃酥炸球──「人生就像酥炸球,雖然會讓你吃飽,但你永遠不會感到滿足。

」酥炸球是一種圓形的酥炸餅,中間塞滿了美味的內餡,食用的時候會再倒進一些風味獨特的香料水,是一種大家可以一起分享共食的街頭小吃。

雖然《拉辛正傳》描述了一個平凡人物的人生故事,但是他的人生旅程卻是非同凡響,這部電影也以史詩般的格局刻劃他的人生。

拉辛的人生旅程帶他走遍印度各地,從德里到孟買到南印度喀拉拉邦和更多地方。

這部電影在印度各地超過100處外景地點取景拍攝。

「老實說,我們能夠獲准在一些外景地點進行拍攝工作讓我有點驚訝。

」導演阿德瓦香登說,「我們就像是要求要去月球實地取景拍攝,事先就假設這種事絕對不可能發生,所以我也只希望能夠在一半的外景地點拍攝就已經很滿足了,最後能夠在我們要求的每一個外景地點取景拍攝真的是夢想成真。

」《拉辛正傳》是一部你絕對不能錯過的作品,無論你是阿米爾罕的影迷或《阿甘正傳》的忠實觀眾,都一定要徹底感受這部電影背後扣人心弦的溫暖。

 5 ) 来一个中式的

阿中,六十年代生人,童年在文革时期度过,乱糟糟的环境里解锁了跑步的天赋,运气上了学校,毕业参加了对越作战,救了战友若干。

关系最好的一名贵州战友,家里世代白酒匠人,追随战友理想,阿中买入茅台原始股若干。

但阿中好像对财务自由没啥概念,直到通过跑步才找回兴趣,也影响了一堆地产和IT精英陪他跑步。

现在最爱做的事,是拿上一盒妈妈最爱做给他的酥饼,到处旅游,逢人就侃大山。

阿中的感情线就不提了,哪一版都差不离,备胎备得让人糟心。

 6 ) 女主角拉垮

整体平平,超越不了原版《阿甘正传》,所以6.5分封顶了。

毕竟, 相应的本土化改编对于印度国民可能好感度倍增, 但对印度近代史没有共鸣的观众来说,珠玉在前,瓦石难当。。。

想当年,1995奥斯卡,阿甘力压《肖申克的救赎》, 赢的盆满钵满, 但明眼人都知道肯定是肖申克更佳。

只不过阿甘当时被老美塑造成 “美国精神” 的代表,更符合那一时期 “美国梦” 的价值观。

可是, 如今时隔30年,这种精神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还按部就班、原封不动的翻拍,能塑造出“印度精神”吗? 答案显而易见。

本片男主角, 是和郭富城同年的57岁印度国宝级演员 阿米尔·汗,电影运用了AI减龄技术,让他在片中从18岁一直成长到中年。

另外, 还有著名的阿甘跑鞋, 本片用了印度的国民品牌鞋Walkaroo,很好的致敬了阿甘的Nike Cortez … 剧终, 女主角的设定也有点不对味,和原版相差甚远, 演成了拜金女的感觉。

在历经了被有钱男人玩弄之后, 带着男主的骨肉回归,但感觉她只是寻找一个依靠,不是所谓的真爱。

PS:片中特别惊喜, 另一位57岁印度当红男星 沙鲁克·汗 友情客串。

 7 ) 大概说一下阿辛正传的历史事件

这几天在看《阿辛正传》,和《阿甘正传》那些美国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不同,印度历史比较陌生,这里相应的梳理一下。

阿辛是锡克族,特征是用大头巾包头,国人所谓的红头阿三,大多数锡克族1、阿辛家买电视,全村人一起围观,应该是印度队在1983年夺得了板球世界杯首个冠军,大家一起欢庆2、阿辛去阿姆利则的阿姨家,全家在阳台上看着金色庙宇流泪,应该是1984年,时任印度总理的英迪拉·甘地(尼赫鲁的女儿)下令进攻锡克教圣地金庙。

3、阿姨全家搬到德里,阿辛去德里,教沙鲁克汗(印度名演员)舞步4、阿辛在德里旅游,听到枪声,应该是英迪拉·甘地被贴身的锡克族警卫枪杀,报复她对锡克族的镇压5、阿辛和妈妈坐突突车,遇到暴徒,应该是1984年的反锡克教徒暴动,为了报复英迪拉·甘地遇刺6、阿辛和鲁帕长大后第一个镜头中,遇到的政治家在宣传,是拉尔·克里希纳·阿德瓦尼,印度人民党的元老,当时人民院的反对派领导人7、鲁帕要去孟买,其实就是要去宝莱坞8、阿辛在大学期间,第一次妈妈打电话和他说外面有疟疾,别出门。

1992年12月6号印度北方邦阿约提亚巴布里清真寺被印度教极端组织强行拆毁,在全国范围引发严重的宗教流血冲突,导致数千人丧生。

9、第二次妈妈打电话和他说外面有疟疾,别出门是1993年3月12日印度孟买境内发生的连环爆炸。

10、阿辛参军去卡吉尔地区打仗,遇到的是卡吉尔冲突,是印巴两国为了争夺克什米尔地区而在1999年爆发的战争,印度方面遭受的伤亡较大,但最终以印度的胜利告终。

11、阿辛救了同伴被授勋,授勋的是时任印度总理瓦杰帕伊12、阿辛创办了工厂,胡子大叔看了新闻准备回国,新闻放的是2008年孟买恐袭,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孟买酒店这部电影13、阿辛环印度跑步时候,遇到的政治家绝食事件。

2011年4月5日,71岁的印度社会活动家安纳·哈扎尔开始了“fast unto death”(绝食抗议)对印度政府施压要求政府通过一项反腐法案,2011年4月9日政府同意通过法案,抗议获得了成功。

 8 ) 打败仗的意义

(原载于虹膜公众号)如果说翻拍影史经典注定是打一场败仗,那么,翻拍国内外都高居口碑榜单前列的《阿甘正传》,这败仗简直就是灾难级别。

在先入为主的挑剔比对下,照搬,会被说成「毫无意义」,翻新,会被说成「不得要领」。

可即便预知吃力不讨好,阿米尔·汗还是要拍《阿辛正传》。

那话又得说回来,这电影若非由他操刀,恐怕一线期待也留不住。

不仅因为在印度,甚或亚洲,这位国宝影人有跟汤姆·汉克斯齐平的影响力,而且因为他自《三傻大闹宝莱坞》后声名鹊起的这些年,愈发精通在电影中透显超乎娱乐层面的意义。

所以后冷战时代的好莱坞童话文本,被他推移到当下印度,还是会让人好奇,究竟能有什么新火花,而这火花,是否依然「可以燎原」。

事实上,《阿辛正传》仍旧实现了「阿米尔·汗化」。

虽然难免磕磕绊绊,但是最终不只在于移植,更在于输出,而这里,有跟风评不相关甚至负相关的重要作用。

先说移植。

《阿辛正传》在翻拍上,起码有八成内容是跟《阿甘正传》重叠的。

电影一开始,同款白色羽毛的出现,宣示故事的复制,马上要拐入主角通过对陌生人的倾诉,来串起一生传奇的叙述模式。

男主角阿辛,必然是跟阿甘一样,智商75,但是心善,实诚,专情,运动天赋过人,哪怕沧海桑田了,他也还是他。

女主角茹帕,也必然是跟珍妮一样,童年不幸迫使她在半生颠沛中,麻醉自我,迎向幼时渴望的名利,最终认不出自己,也不想认出自己。

定量与恒量之间的爱恋,就在始终不平衡的状态中写遍辛酸。

阿辛和茹帕的走向,就仍旧是童话对现实的一种同化。

也就是说,苦痛乃至苦难,都在阿辛恒久童真的审视、接纳中,实现了一定的粉饰。

但微妙的地方是,这种粉饰并不如常地令人讨厌。

男主相对较低的智商,谢绝了所谓「正常」的判断和较真。

他越是默默接纳、疗愈那些大于个人的困苦,越是让人被这一个个消化动作所刺痛。

于是这粉饰就有点声东击西、先抑后扬的意思,它在反差背后,实质上是悲鸣的,是批判的。

《阿辛正传》保留了这种回甘的痕迹,而且在时下的本土化上,做出了颇为用心的处理。

最为直接的观感,就是故事模式与人物设定,很顺滑地嵌入印度风土。

阿甘是坐在美国小镇开阔、干净的车站长椅上,与一两个在场的听众诉说的,此间真正抱有兴致的人,寥寥无几。

阿辛则是在绿皮火车上,周遭挤满乘客,没过多久,这自发的故事会就有了满满当当的听众,摇头晃脑地进行互动。

民众习惯,带着衣食住行的细腻区别,迅速构成电影里绝无仅有的本地风情。

而这必然不能缺少歌舞片段的点缀。

排比的MV形式,相似场景在叠加,而人物情绪在递进,特别是一些秘而不宣的情感,唱词就是宣言,动作就是畅想。

这种传情达意的幽微方式不太被国外接受,但不影响它作为印度电影的重要叙事特色。

种种浓郁的印度风情,又在百地实拍与考究摄影中,被阿辛长跑四年所经过的极致美景,推升到更具审美普适性的层面。

月光中的喜马拉雅山,日落下的科摩林角,天海一色的拉达克,满天星辉的塔尔沙漠,恢弘壮丽地把个人境遇,嵌套,甚或是擢升到更广大的层次上。

从翻拍角度来看,《阿辛正传》对《阿甘正传》的移植,是大致成功的。

只是对电影,尤其是对阿米尔·汗电影来说,这一部分的价值,显然还不够。

事实上,包括IMDb、豆瓣等重要网站在内的许多差评,一再责骂这部电影太过忠于原作,丝毫没有拍摄的必要。

在这里需要先行放下品质优劣的争论,而来厘清一个问题,那就是《阿辛正传》固然有拍给世界看的胆量,但它更重要的对象,还是印度本土观众,而他们当中的大多数,未必有国外电影的基本储备。

《阿甘正传》 阿米尔·汗的创作,并不是单纯要把一部经典推介过去,更紧迫的,是要通过这个能与当下印度困境勾连的文本,传达自身观念。

那么,时隔近三十年再现《阿甘正传》,显然不能止步于照本宣科,《阿辛正传》所做出的剧本取舍,格外值得细味。

不难发现,此中有一些「退步」存在。

第一,《阿辛正传》也嵌入了印度历史,从1971年阿辛出生时的印巴冲突,一直到2018年茹帕去世时的孟买酒店恐怖袭击,都有兼顾。

但毕竟印度历史之于世界局势的关联性与影响力,远没有美国历史大,这相对微缩的局面,对本国是奏效的,但确实很难再有打捞全球集体回忆的规格。

不过充斥的敌对、屠杀与战争,在某种程度上,也显示出历史的惊人一致,这层讽刺,是不需要熟悉印度过往也能做出的判断。

第二,历史跨度是与女主生卒密切相关的,珍妮是1945年至1982年,茹帕是1971年到2018年,后者死于四十七岁,多活了十年,虽然历史观照的范围扩大了,但从青年到中年的转变,多少减弱了命运捉弄的悲剧性。

第三,性元素被大幅隐去。

住院时,阿辛的尿布严实厚大得有了卡通的模样,而阿甘则多少有所暴露,更不用说他在浴室中会大摇大摆地走出来,甚至会在电视直播中,脱下裤子给大家看伤,后者显然更接近于不失天真的成人叙事,更荒唐也更神妙些。

女性角色的身体暴露,在印度版本中更是全方位杜绝。

大学阶段,珍妮曾在保护自己的英雄阿甘面前脱下衣服,这一举动,一半讨好,一半挑衅,不仅衔接上西方六十年代开启的性解放,还能回溯到童年时父亲反复性侵造成的巨大阴影,迅速增强批判力度。

而让茹帕童年痛苦不堪的经历,是基于常见的贫穷以及家暴,因此她渴望成为有钱人,以为就此能够摆脱生活中的绝对悲剧,直到未来疲惫地摊在面前,她才意识到金钱根本填补不了心中的空洞,唯独阿辛始终单纯地以为,自己提供了财富与爱,就能让对方斩断过往噩梦。

不像珍妮,因为更为攸关的惨痛童年,导致成长之后更为混沌的麻木感知,推动观众美好愿景的一夜坍塌。

茹帕设定上的单线条,使得人物少了层次感与感染力,于是《阿辛正传》也更是阿辛单打独斗的个人史。

还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小时候被校方以智力问题拒绝入学时,阿辛的母亲是提出帮做家务的建议,以此感化校长,但阿甘的母亲则是跟校长做成了性交易。

从底层白人女性的出卖身体到中层小康女性的出卖劳力,底层与女性的双重抗诉,显然大大削弱。

《阿甘正传》 这样当然更符合印度大众电影的规矩。

换句话说,退步,放在让本地观众更能接受故事的层面,可以说得过去,哪怕必然招致国外大众影迷的苛责。

这或许能看到,阿米尔·汗对主旨的把控,有他的侧重在。

那侧重要提到翻拍版本最好的地方——对宗教的冒犯性。

阿米尔·汗是个非常厉害的人物,这不光是因为五十多岁的他通过电脑技术复原,还能接续《三傻大闹宝莱坞》扮演大学生的表演神话,诠释毫无违和感的年轻人,更重要的是,他在多部电影以及非虚构节目里,一再毫无避忌地针砭印度社会的多种问题,以求获得现实的改变。

这种精神延续到了《阿辛正传》,除却带过《阿甘正传》的女性解放——比如为拍半裸照的茹帕正名——便是放大宗教冲突下的包容与理解,而这与《阿甘正传》通过军中密友的肤色来调和种族关系的侧重点大为不同。

阿甘在战场上拯救了本国中尉,阿辛却在印巴矛盾升级的时候,扛回了巴基斯坦的敌军,并在日后相处中,以真心实意感化了对方,让对方选择回国教育民众,放下偏见乃至仇恨。

再者,阿米尔·汗是穆斯林,但在电影中却扮演了锡克教徒,细致还原包头巾的全过程,更是有意的展览。

民族与宗教多年的隔阂、矛盾,都在共时地呈现,但电影想要抵达的,是对这些冲突的化解,至少要以象征着纯粹、人性与某种绝对真理的阿辛,来勾画一个融通和美的图景。

但很显然,国别斗争与极端宗教仇恨都不会一夜之间抹平,就像是阿辛母亲常提的疟疾那般,顽固、痛苦而又危险。

相关人士在评分网站上源源不断的恶意一星,以及对这部电影的公开抵制,都更显出阿米尔·汗翻拍的价值,反正关于宗教问题,八年前的《我的个神啊》就有辛辣的深入探讨。

《我的个神啊》 而他想要改写印度困境的决心,一如当年《芭萨提的颜色》的热血所示。

日后性别、暴力、教育等等多层次、强力度的种种问题探讨,不断被电影强势带出,引起广泛讨论,主持节目《真相访谈》更是让他在英雄路上越走越远。

此时此刻回看片中经典话语,不是人生如巧克力,不知下一块是什么,而是人生如炸脆球,饱了也还渴望更多。

从以不变应万变,转向珍惜眼前人,恰恰代表后者更侧重于情感融通,无论是亲情、爱情,抑或是不同信仰或种族。

整体上,情感上,特别是电影创作上,《阿辛正传》肯定无法超越《阿甘正传》。

但未必只是输少算赢,它对于印度,对于现下,能有更大的刺激与疗愈,那价值,早就不需要向影史或影坛索取了。

 9 ) 阿辛正传时间线和历史事件15条

正如电影《阿甘正传》侧写了美国近代史一样,这部翻拍作品也包含了不少印度历史事件和人物,

阿甘正传8.4[美] 温斯顿·葛鲁姆 温斯顿·格鲁姆 / 2002 / 人民文学出版社今天才通过白嫖渠道看完《阿辛正传》这部影片,没什么水准作影评或鉴赏的,纯属闲的外加几分个人爱好,整理出影片时间线和相关历史事件及人物,就当作观影佐料给大家伙儿劈一波吧:

阿辛正传 (2022)7.02022 / 印度 / 剧情 喜剧 爱情 / 阿德瓦·香登 / 阿米尔·汗 卡琳娜·卡普尔1.阿辛出生 祖父出征 1971年第三次印巴冲突,因克什米尔分治爆发的边界问题冲突,直至1976年印巴恢复邦交才画上句号。

其中其实也不乏与兔子部队的摩拳擦掌和被慈祥的“关爱照顾”,而本片中未涉及。

2.阿辛适应矫治护具 1977年3月全国紧急状态解除,这是由英迪拉·甘地牵头的通过政治手段铲除异己的一次全国性紧急状态,印度“铁娘子”手段可谓不一般。

3.阿辛首次求婚鲁帕 1983年6月 印度板球队夺冠 ,板球可以说是印度国球运动了,而印度板球队作为英联邦运动会万年老二 首次翻身夺冠,起码印度观众不用“日内瓦 退钱!

”,这份荣耀不亚于我国足再闯世界杯小组赛了。

4.阿辛首次探亲 1984年6月 在阿姆利则发生的蓝星行动 金庙事件,此处仍是二番登台的英迪拉·甘地 推行的强硬措施施政 致使尚武派“锡克教教众”对其执政不满也进一步断送(物理上)了自己的执政生涯。

5.阿辛教跳舞 1984年尚在大学时期的文艺青年沙鲁克·汗还未正式出道,此处联动客串年轻版自己的天王真是好新好青涩,此处还原了阿甘中现象级偶像“猫王”埃尔维斯的舞步,其中曲目是1975年阿米塔·巴强主演电影《Sholay》译作“怒焰骄阳”插曲【Mehbooba】律动很复古很宝莱坞可谓时代记忆,一代人的青春标签了。

怒焰骄阳 (1975)7.31975 / 印度 / 喜剧 动作 爱情 惊悚 歌舞 冒险 / Ramesh Sippy / Dharmendra, Sanjeev Kumar, Hema Malini6.阿辛德里探亲 去广场合个影都能见证历史,1984年10月 时任总理英迪拉·甘地遇刺身亡,了解这段历史的朋友们应该是赞成因果论的吧,由此牵扯出印度全境反锡克教大冲突,阿辛妈妈一招巷遁削发求生术的场景,点题印度宗教矛盾下求生百态现实残酷的一面。

7.阿辛德里求学 1989年夏季,关联人物:拉尔·克里希那·阿德瓦尼 印度人民党领袖,在赢得大选席位后庆祝游行。

8.阿辛首次停课 1990年8月 印度曼德尔委员会曼德尔计划激起高低种姓冲突矛盾升级,映射出当时社会动荡不仅因为政治、宗教、还有种姓问题,而这些问题在当前印度反复重演着。

9.阿辛“疟疾”停训 1992年12月 印度北方邦圣城阿约迪亚的巴布里清真寺毁寺运动及后继1993年春发生孟买暴动事件等。

这段历史事件发生都有史可考,阿辛罢训也有据可依,本段喜剧效果拉满,但是我没怎么笑,莫名其妙。

10.阿辛巡山参战 关联事件1999年5月卡吉尔印巴冲突 结果印方惨胜结束战争,战后双方仍然是剑拔弩张。

11.阿辛荣誉授勋 即1999年卡吉尔战争大量伤亡赢得战争后的一次总结表彰仪式,关联人物印度总理阿塔尔·比哈里·瓦杰帕伊 执政期间 核实验 外交等方面颇有建树。

12.阿辛办厂赚钱 家庭作坊到大企业集团,印度鲁帕集团现实中确有该企业,男士内衣领行业龙头且首屈一指,另外投资的奶制品公司指向印度奶业巨头阿牟尔乳业,即阿南德牛奶联合会有限公司(Anand Milk UnionLimited),致敬阿甘原片中无心插柳投资卖“水果”的科技公司。

13.阿辛伙伴穆罕默德顿悟 关联事件2008孟买酒店恐怖袭击事件,该事件改编电影也有巴方工具人顿悟的场景,阿甘原片仅有越战背景映射战后社会百态,此处却借阿辛的乌龙救援牵出两国本是同根源本可以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现实矛盾,这种夙愿多部印度影片都有涉及(评论区留言可作后继观赏目录)。

14.鲁帕送鞋 印度Walkaroo品牌鞋是印度国民品牌,如同我国鸿星尔克 片中还原阿甘Nike Cortez 致敬同时把自己代言的品牌推向影迷群众,阿米尔汗夹带私货有木有。

15.阿辛跑印度 印度国境南北向及东西向虽不及米国或我大中国,但是他仍然跑出了4年7个月2周3天比阿甘的3年2个月14天又6个小时多了不少,咱就是说怀疑阿三开挂了吧。

关联人物1号:新闻中的安纳·哈扎尔,印度社会活动家,印度反腐运动倡导人2011年4月进行绝食抗议活动,通过决心终使《印度反腐法案》促成。

关联人物2号:海报上的纳伦德拉·莫迪 众所周知的“莫铁钳““印度懂王”于2014年5月赢得大选成为第14任印度总理至今。

作为翻拍电影作品已然很用心了,因为对《阿甘正传》电影的热爱,本片中对不少情节处理抱有期待和幻想,没有过度改编让我倍感欣慰,同时也没有令人失望的处理,本着个人喜好历史更喜爱电影的初衷,为了舒畅地观影体验,整理出以上关联的历史事件和内容,不足或有误之处望广大网友指正补充。

 10 ) 依旧是印度良心

趁着难得的周末看完了阿米尔汗主演的《阿辛正传》,作为好莱坞电影《阿甘正传》的翻拍作品,印度本土化做得还算比较成功,其中加入了很多阿米尔汗的思想元素,对政治和宗教的结构,对战争的谴责,对家庭暴力的鞭挞。

我一直以来也都认为,政治和宗教使人割裂,两者本质上都是少数掌权阶层为了个人私欲对绝大多数普通民众进行的洗脑式煽动,比如在政治上今日“一寸山河一寸血”永远不要忘记大屠杀,明日又要“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宗教上这个可以帮你改运势,那个可以保平安,算来算去不过是让一些可怜虫心甘情愿的多交钱罢了。

但与之相对的是,文化和艺术则让人相通,两者本质上都是将潜藏于人心底共通的情感外化表现出来,所以无论肤色黑白,语言各异,甚至地域相隔万里,各个地方都会有诗歌,音乐,绘画,舞蹈等等,在这些领域里,人们才不会因为国籍相互憎恨,不会因为种族彼此敌视,不会因为信仰而流血千里,而这才应该是整个世界原本该有的样子。

《阿辛正传》短评

虽然难以避免因一比一忠实翻拍原作而显得缺乏新意,但Aamir Khan领衔的主创团队的用心仍然可见。

6分钟前
  • Maxthor
  • 推荐

印度版《阿甘正传》,因为地域不同,情节上进行了非常大的改编,不过主要的一些事件没有改掉,但表述的是印度历史,增多了女主的个人剧情,不过这有利有弊,会让原本通过一个人物看历史进程,变得恋爱元素更多,不再像原版那么存粹,不过也是很好的丰富了女主这个人物,让观众从侧面对照了解这一男一女发生的改变,同时根据女主人物的塑造,也能看出影片和原版主题上的不一样,原版更多表达的是自由,而这个版本更多是在探讨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追求,女主追寻了半辈子阔绰的生活,到最后才发现有个暖男陪在身边才是幸福的,另外影片也有很多关于宗教的表达,尤其是相关的屠杀事件,也借由男主之口表诉,真正的信仰是在心中,而不是所谓人类控制的教派或一些表面的朝拜行为,还有就是断腿哥的人物设定要更立体一点,整体来说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9分钟前
  • 空瓶子
  • 推荐

平庸的电影,偷懒的搬运,失败的翻拍。阿甘其实就两个重点,一个是泽米吉斯最拿手的在轻松的喜剧中自然展现的史诗感,再就是右派保守主义圣经。印度版前者大失败,主角和历史事件的耦合度几乎没有,被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无死角乱爆,那我来看什么,右派保守主义圣经?阿甘的女主是跨掉的一代的具象化体现,印度版女主体现啥?印度近几十年来的新兴崛起的影视产业?那男主又体现啥?锡克教徒也和清教徒一样的吗?还有阿米尔汗在我的个神啊里扮傻就……挺傻,这片加大剂量,做作得要死,真辣眼睛。这玩意能上7?连羽毛都“致敬”,搁国产早TM冲烂了。短评有个说来个中国版阿甘,中国本来就有末代皇帝、活着、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这样的史诗电影,别再来个傻屌抄这个了,阿甘美国味太重了,到哪都水土不服,谢谢侬了。

12分钟前
  • MonkeyKing
  • 较差

真的看不懂,翻拍经典,如果只是这种复刻的拍法,有什么意义?阿甘正传是从那盒巧克力开始"妈妈说,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永远不知道下一颗吃到嘴里的是什么",围绕"去尝试未知",再加上阿甘无所畏惧的坚持和不放弃,成就了一次又一次"正常人"来看完全不可能的成功。包裹在故事里面的也是一个"美国梦"的cliche。但这个印度版的"完美复刻",意义何在?难道有什么"印度梦"去打底?阿辛的每一次成功看起来更像是傻人有傻福。阿米尔汗是印度国宝级的演员,以前的电影确实深入人心,但不得不说这出电影,跟原版汤姆汉克斯的比较,真的天差地别。阿甘虽然智力低,但汤姆汉克斯的表演给人的外在感觉是迟钝,而不是阿辛那样有点"弱智",所以阿甘后面的每次成功都是可以理解的,阿辛纯粹是命好了……

15分钟前
  • 声嘶力竭
  • 还行

基本原样重拍了原版98%的内容,非常忠于原版电影传达的价值观,属于非常有潜力进入豆瓣电影250的那种电影。几处利用歌曲进行转场、抒情是不错的本土化优点。不过我不是很清楚这样和原版剧情、细节相差不大的翻拍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当然也没有拍砸,另外阿辛的黄色眼角膜实在是太晃眼了……值得称赞的是阿米尔·汗敢在电影中展现各个宗教友好交流的美好愿景,把印度历史上残酷的宗教冲突全用“疟疾”糊弄过去了,而且以穆斯林的身份演锡克教徒真的是莫大的勇气,也难怪imdb被刷到了5.0分。

19分钟前
  • 玉玉的注水阿龙
  • 还行

拍的倒也不差,也有一些动人的地方,但我实在想不到谁会需要一版印度人原模原样复刻的《阿甘正传》,看着在国内惨淡的票房,似乎印度人自己也不咋需要。

24分钟前
  • 不留痕迹
  • 还行

没法比较

26分钟前
  • Steve
  • 很差

来个中国版阿甘正传吧 49年拍到19年

28分钟前
  • 花似
  • 推荐

1小时候最喜欢的印度影人,但现在没有那么喜欢了。阿米尔汗电影戏剧逻辑强但现实逻辑太弱了很多情节不禁推敲只能当一部电影看了2印度电影动辄两个半小时越来越坐不住了,电影节奏感慢,而且一成不变,老观众全凭以前的观影经验预判电影反转点提神,但要是新观众该早就划走了吧。3傻子可以装聪明因为可以大智若愚,但聪明人难装傻子啊,而且阿米尔汗也年龄太大了,有神无韵。

30分钟前
  • 22世纪
  • 较差

活生生的把阿甘变成了憨豆...

32分钟前
  • 大叔
  • 较差

對經典如許的原作給足尊重的同時,在本土化的改編中,加入印度電影常見的宗教與種族思考,而還原(並非複製)的仍是專屬於《阿甘正傳》的感動。

37分钟前
  • 推荐

真就纯本土化啊……

40分钟前
  • 浥予
  • 较差

有《阿甘正傳》珠玉在前,《阿辛正傳》的翻拍註定失敗,最直觀的感受,是對於原作主要情節的熟悉感和对于印度近現代歷史的陌生感,於是在熟悉與陌生之間不斷跳進跳出,而更加喜劇化的改編和更加緩慢的叙事節奏之間也在不斷跳進跳出,但是在失敗中又不那么失敗的,没有一味地复刻,做了充足的本土化,拍出了印度特色,不同於原作明確的保守主義傾向,改編去掉了對嬉皮士的刻意醜化,顯得更加中立、多元、包容。阿米爾·汗長相過於機靈了,愈發顯得他刻意扮蠢的表演用力過猛,同時部分情節的改動也讓角色顯得有點狂躁症和媽寶味,對比之下,卡琳娜·卡普爾的表演準確許多。

45分钟前
  • 一條魚佔滿了河
  • 还行

男主蠢女主婊,阿米尔汗歪脖凸眼的演技也救不了,还是得回去重刷阿甘正传。

48分钟前
  • hmiljyn
  • 很差

阿三正传

50分钟前
  • hikaru
  • 很差

跳跃的剧情??莫名其妙的照搬照抄

53分钟前
  • 多一些温柔
  • 很差

整体说来是一部中规中矩之作,只是跑遍印度那里拨动了我的心弦。人最大的信仰与安宁是自己,请追随自己的内心。阿米尔汗的傻子和减肥术从来不让人失望。

54分钟前
  • 紫莹
  • 力荐

7.2.充满印度风味的翻拍,然而很多地方显得很笨拙。阿米尔汗的表演无可指摘,就是减龄特效比较拙劣。全片基本完全按照《阿甘正传》的叙事策略运行,也有很多致敬原版的彩蛋(通过摄影机位、经典台词等),奈何对印度当代史和地理的陌生还是影响我的观感。相较原版增加了更多真善美的内容,对人性、社会之恶描写较少,略显失真。

58分钟前
  • 福雷斯特冈普
  • 还行

复刻阿甘 但细节真的不行

1小时前
  • 楽、
  • 较差

拙劣敷衍的模仿,简化剧情的同时加入了宗教元素,少形而无神。看正版阿甘正传就行了,这个逻辑性和连贯性差太多,不建议看。本以为阿米尔汗是诺兰级别的存在,万没想到啊,也是普通人。和阿甘正传相比,此剧中女性在东西方文化中差异实在是大。

1小时前
  • 李大嘴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