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
我只是想说比利的领导就是一个令人崩溃的傻逼啊。
医生:刚刚做过手术不能这样让他想太多事情领导:不行不行,快想快想,马上马上……什么?
想不起来?
拉出去,弄死弄死!
什么?
没弄死?
还能想起来以前的事情?
快抓回来,快抓回来!
医生:他现在人格分裂,你只要答应给他钱,他肯定会帮你。
领导:好,给钱,给钱。
比利:往左走往右走,然后……领导:什么?
找到那个关键人了?
回去回去,比利怎么办?
不管,不管。
什么?
那个关键人时假的?
快把比利找回来!!!
嗯,整集就是这样。
将帅无能,累死三军。
奔着贱贱来的,看了半小时,发现被骗了,那为啥宣传要打着贱贱的噱头。
女神也是酱油党,什么福利都没发。
到是三大老戏骨很出彩,让我看完还觉得意犹未尽。
故事剧情简单明晰,卧底警察失败被杀,加里演的警察而为了破案,找到汤米演的医生,进行记忆移植,把贱贱的记忆移植到凯文演的罪犯脑中,罪犯逃跑时,被贱贱的记忆感染,最后弃恶从善,拯救了贱贱的家人,也把罪犯一并送上天。
最后海滩重逢,感觉就是盗取保罗的。
首先来说贱贱,出场没多久就挂了,看起来就像愣头青,而且还是被虐死的,心疼不已。
老戏骨的飙戏是本片的亮点,汤米演的医生一看就是非常专业,动作台词都非常好,加里演的警察为了破案的不择手段,情绪爆发的很到位,为了国家安全的激动心情给人的紧张感很强烈,最后的人性化又让人不得不佩服他,凯文确实老了,看他的电影不多,但是他也是老戏骨,年轻也是很有名的大牌,现在的颓废类似鸟人里面的基顿,造型和表演都很像,所以应该是成功的,毕竟基顿取得了成功。
凯文把人物的纠结和最后被亲情感染刻画的非常好,动作场面虽然不凌厉,但是表演取胜,三大老戏骨的集体爆发给影片增色不少。
总体还是值得赞的。
哪有那麼爛?
套路再俗的故事講的完整也是合格,更何況其中幾場戲處理的相當利落毫不拖泥帶水,不知道甩多少導演幾條街。
全片除CIA頭目愚蠢至極以外沒太多槽點。
七分左右算是更能表達該片實際水準,所以拉拉分吧。
這種都能評一星的實在是沒看過什麼吧,真正的一星電影我隨便都能提供幾百打以供觀摩。
死侍叔叔瑞安雷诺兹连续上的第二部新片,有意思的是在昨天的《幻体》中他演的是肉身的供体,而在今天的《超脑》中他演的是记忆的提供者,因此如同前一部中的本金斯利老爷子一样,他在本片中也是个酱油,本片真正主角是凯文科斯特纳饰演的杰瑞科。
故事讲述一位荷兰少年无意间发现了美国军方控制系统的一个漏洞,通过漏洞他制造了一款后台软件可以直接控制美国的每一颗核弹的发射,他在网上发表了他的发现并希望得到美国护照、钱、以及政治庇护——自然坏蛋发现了这种事是肯定不会错过的,一位西班牙无政府主义者(而且很有钱)也想要获得他的研究成果,而美国CIA的一位探员本来和荷兰少年已经谈好了一切准备带着钱去迎接他,没想到被坏蛋的人在半路截获并残忍杀死(不知道图啥)该探员是全世界唯一知道把荷兰少年安置在哪里的人,因此为了找到他,CIA高层们找到了该探员的尸体企图将他脑中的记忆移植到另一人脑中——这个人就是被关在监狱中的杰瑞科,因为他小时候头部受过重击前额叶仍未发育,符合移植记忆医生的条件。
但是,他是个超级大混蛋。
后来嘛就不剧透更多了,相较于幻体,本片少了那些冗长的家庭温情段落,而将重点放在了特工片悬疑片的部分,中文译名自作聪明加上了“48小时”,其实影片中对于48小时这个时限的体现并不够深,对于时间感的处理并不够突出,观众很难感受到那种步步紧逼的压迫感,而为了渲染气氛的核弹也终究没引爆,导致后半段本该逐步紧张的情绪并没有被很好地调动起来,而且也终究逃不过添加进一些家庭温情段落——好在只是功能性的,并不太多。
比较有意思的是最后杰瑞科大叔为了救探员的妻女一路飙车狂撞,干脆利落杀坏蛋这几场戏,有一种“我就只在乎我的妻子女儿,至于别的人I don't give a shit”的混蛋劲,而这恰好是杰瑞科原本的混蛋人格和探员为妻女着想的心理混合在一起的结果,看起来有种莫名的爽感——看啊,我们才不在意要不要政治不正确还是不能伤害平民,我们告诉你了这个大叔是个混蛋的啊!
最后嘛当然是观众满意的大团圆结局,爆米花套路怎么可能给观众喂屎。
本片大体就是如此,并不多好看,但可能稍微比幻体好那么一点点,或者说本片和幻体算是同一题材的两个发展方向(有没有想到当年一个月内沦陷两次的白宫?
)如果对这类题材感兴趣的话,本片显然比幻体更值得一看——至少有足够的动作戏,追车,爆炸,我想大概不会有人想要去这种片子里找温情吧?
虽然归于爆米花的套路还是该塞一些进去的。
本片的演员阵容也非常强大,死侍瑞安雷诺兹,戈登探长加里欧德曼,超人老爸凯文科斯特纳,神奇女侠盖尔加朵,还有很像发胖的万磁王的汤米李大叔(误!
)这么多超级英雄/超级英雄身边的人参演的作品作为一部流水线爆米花也并非完全没有可看性,至少还是能找到一些爽点的,不是吗?
打分<图片1>惯例二维码
看到开头就看得到结局的片子,某些地方真的好想吐槽,主角演技精湛也盖不住我的吐槽。
关于小女孩第一次见面就晚安吻他,但是并没有晚安吻妈妈,说明他们家没有这样的习惯。
那他的这个吻只是为了推动演员情感变化而出现。
去掉关于家庭与爱的部分,这就是一部纯粹的暴力恐怖片。
甚至在男主夜闯女主家的时候,稍加改变简直堪称完美的恐怖片。
换过脑子的无情感无理智的精神病患者,因为换脑后接收到了前主人的记忆。
于是夜闯前主人家,家中只有妻儿……恩,想想就觉得可怕。
中情局那群人的智商好像也被吃掉了,明明可以兵分几路解决的事情,非要一条道死磕到底。
看得人好着急。
男主情感上的转化总觉得好生硬。
而对于从开始到最后死伤在男主手中的人我也一直念念不忘,毕竟最后你变得有情感温暖,而那些人变得冰凉。
所以对我来说结局甚至有点虚伪,所有的一切建立在一群人的痛苦上。
有意思的是,同样是“换脑”概念的电影,《幻体:续命游戏(Self/less)》和《超脑48小时(Criminal)》在IMDb上同为6.5分。
更有意思的是,同一个演员瑞恩·雷诺兹在前一部是被植入的那个,而在后一部是植入他人的那个。
特别有意思的是,在美国这两部电影上映时间相隔有九个多月,而在中国,不临时改档的话,两部的上映日期仅差一天。
这是相爱相杀的节奏啊LOL我认为,把《超脑48小时》当作玩了点科幻元素的动作剧情片来看,快节奏高强度的动作戏还是足以让人血脉喷张的,不血腥但是够暴力,本片中爆米花电影必备的打斗、追逐、爆炸也在水准上。
老牌硬汉凯文·科斯特纳,论颜值自然是比不上瑞恩·雷诺兹(喜欢看大帅哥还是去看隔壁的《幻体》吧,这一部他下线太快),不过演技大赞,从一个冷血残暴没有情感的罪犯,被植入CIA特工记忆后多重人格的混乱,到逐渐有了正常人的情绪,以及中间的反复,可以说是把野兽、孩童、成年男性和各种组合状态中间状态过渡状态都演绎得相当到位。
而他对已故特工的妻子渐生的情感,则为这部影片的后半段注入了温情,如果能接受凯文·科斯特纳和盖尔·加朵CP而不感到尴尬的话,也能在结局时让某些观众洒一把感动的泪。
作为动作剧情片,这一部是完全合格的。
还有加里·奥德曼和汤米·李·琼斯的加盟,称得上超强卡司了。
另外,在伦敦拍摄的美式电影也让人有点新鲜感,可以顺便领略一番英式建筑和伦敦风光。
下面要说的是“科幻”的部分引发的一点思考,和电影好不好看没有太大关系。
人的主体特性,和记忆究竟有多大的关联?
《幻体:续命游戏》中被植入体最终吞噬了植入体,而《超脑48小时》被植入体越来越接近植入体的个性。
人之所以成为独一无二的个体,记忆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吗?
曾不止一次看到过这样的报道,失去记忆的人再一次对爱人一见钟情,那么是不是说明人的感情其实可以独立于记忆存在?
此外,还存在道德层面的难点。
一个杀人如麻的罪犯在被植入“好人”记忆后该作为罪犯对待还是好人对待?
如果他的行为越来越接近好人,那他过去的罪恶能就此被抹掉吗?
这部电影的科幻部分显然不够有说服力,两位编剧也都没有往更深层面去挖掘。
《超脑48小时》只能是一部打发周末下午的消遣娱乐之作,作为动作剧情片的观赏性尚可,创新和格局就谈不上了。
(于2016.5.2发的影评,5.7被通知转移到了讨论区,今天就再试一次吧。
)
记忆移植,精神错裂,保家卫国,绝处逢生。
记忆重生的概念不算新,是否经得起科学推敲也不得而知,导弹任由你拐弯发射之类的真真是让人无力吐槽。
其实,脑洞大开的科幻外衣下展现的是一个爱妻爱女爱家的大暖男形象。
第一次受移植记忆影响懵懂地回家,第二次和妻女感情升温,到最后的孤胆英雄勇闯敌场智救妻女,动作谍战戏固然吸引眼球,铁汉柔情更是抓住观者心的灵丹妙药。
剧情、桥段挺一般的,甚至好多地方不够严谨到BUG多多的程度。
男主很有戏,还有神奇女侠盖尔加朵和小萝莉加了不少分。
中文名字起得,没见超,倒是挺糙的。
影城今日有场媒体的首映。
2D影片。
从没写过影评,第一次。
过去看电影前,都会在豆瓣上找一下评分,来做为参考是否有去电影院看的必要性的很大因素。
这次写,比较单纯,不想误导,也非水军,只是简单写写观影感受。
具体剧情,我尽量不会透露太多。
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看电影的标准,是否值得去,还是自己来思考。
以下我尽量客观来写。
关于演员,大家已经看到了。
主演的话,不用说,影迷比我清楚。
实力派比较多。
针对这个片子来说,演技的话。
每个演员的表现也足够撑得起每个角色。
本人觉得OK。
这部影片,广告植入很少,也算是良心制作。
影片涉及内容也是很广:有打斗场景、有飙车场景、有枪机场景,以2d来表现的话,视觉效果的话,可以给4分(毕竟在到处充斥3d效果下,动作效果已经很难做到更震撼的程度了);有在植入另外特工记忆后迷途知返;有亲情亦有爱情。
整个故事比较饱满。
而大的逻辑性也比较强。
个人觉得,是个及格的作品。
以上为比较中立的观点。
以下为个人对该电影的评价。
如果给该电影评分,我大概会打在七分左右吧。
现在只通过预告打到8以上,我觉得,大部分是看演员来评的。
如果单纯从故事本身的话,个人觉得,也许明年回想今年的印象深刻的片子,这个基本不会出现在名单里。
很简单。
内容完整饱满,却缺少意外惊喜。
我们看电影前都会看一下简介或者预告片。
看完以后,我们大概会理一个思路出来。
好的片子是什么?
就是即使你知道它所要表达的主线内容,但是你看的时候,会发现很多意外的惊喜,他不会按照你大脑通过简介或者预告片所形成的思路来走,甚至是完全是相反的,亦或者这个思路是通过一种你想象不到的方式来表现出来。
这就是一个好的电影。
就是即使你知道讲的什么故事,依旧可以发现很多惊喜部分。
然而超脑48小时这部电影,你看完完全不会有惊喜。
就是一个原本是位行为不受控制的犯人被植入特工记忆后,因为时常会回忆起亲情爱情片段,而选择最终做个更好的人。
当然这个主线还是围绕那名特工生前的任务。
然而就是,亲情感化,迷途知返,更坏的人自作自受,犯人代替死去的特工,任务完美完成。
有点TVB那种总是大团圆的结局。
实在没有让人可以期待更多。
就是说这种片子看的太多,甚至看了开头知道了结尾,甚至过程都没什么意外的一部片子。
如果说要再看一遍,基本可能性比较小。
关于里面里面的两个细节,个人觉得实在是接的有些仓促。
第一点:是开篇导致特工死去的重要原因。
(不好意思,会有场景剧透)总部给该特工乘坐的出租车司机手机上发了要集合的位置上去,司机进行导航。
幕后boss用电脑改了导航航线,于是偏离预期要去的地方,所以总部那边在规定的地址一直等不到该特工,又定位了那位司机的位置,才发现错误,到了以后该特工已经停止呼吸………光看文字,估计大家已经发现问题了。
既然可以定位该车的GPRS,为什么没有在联系以后就一直定位?
这样司机一旦偏离轨道就可以联系上,也不至于在规定的地方等了半天没人才发现问题……这也太解释不通了,既然这么重要,怎么可能都不追踪该车辆…………第二点:总部的一名女员工,其实也算是路人甲的身份。
没什么重要的,倒是总部领导每次有任务她都会在身边。
好吧。
如果说可以有一些作用也好。
在最后她和男主一辆车,结果被拦,然后互相枪战。
如果没啥作用,直接死了,也可以默许。
只不过她中弹了以后,默默地说了句:我中弹了……然后把枪给了男主。
好吧,如果他俩一起合作冲出重围也好。
不过给完枪就死了。。
就感觉这句话说的实在是尴尬……好吧,我有时候细节看的比较多。
在我这种有些吹毛求疵的前提下,其他细节在我看都处理的还不错。
至少都很饱满。
如果有可以对上述两个细节觉得有另外解释的,或者觉得我这边有些太严谨了,大家也可以说一说总体还是标题的感受。
内容完整饱满,却缺少意外惊喜。
虽是超脑,却不烧脑。
老少皆宜,故事完整性很强,或许能有续?
以犯人前身,加入特工记忆,变成正牌特工。
获得前特工的亲情和爱情?
觉得有些牵强。
及时真是有这样的,也不会期待更多。
不明白豆瓣有些评论怎么把这部片子踩得这么不堪!
我不是水军,也记不清楚哪一个导演或演员的名字,我个人觉得这片子就是好看,给我感觉就是舒服,如此而已。
所以,自以为是的不用来跟我对话,我会觉得你是弱智的,也许,你所说的是对的,但我并不认同。
一万个人有一万个影评,大家无需太在意影评,自己去直接感受更加真实可信。
以下对话,百分之百真实,就发生在昨天。
想起来,葛格现在还是一脸懵X……时间倒推24小时,一个90后妹子中午下班时跑来闲聊,谈起近期的热门影视现象——其实葛格主要想通过妹子的视角,了解一下最流行最IN的话题,好拿来做选题参考用。
如今虽然工作繁忙,但我自诩还是可以利用每天为数不多的一点个人时间,去关注最新的流行作品,以防自己跟时代脱节的太厉害。
没想到,妹子聊起她的心头好,我却真的可以用一无所知来形容……我问:你们90后现在都最喜欢什么明星呀?
妹子:宋仲基呀。
葛格看过《太阳的后裔》吗?
我:好像……听说过。
这两天不是说正在湖南卫视录《快乐大本营》,被粉丝堵门嘛。
不过《太阳的后裔》没时间看,是古装神话片吗?
妹子:天哪!!
这都不看,葛格你OUT了!
我:……妹子:那王凯看不看?
我:不知道。
妹子:天哪!!
我:……妹子:靳东知不知道?
我:……妹子:天哪!!
我:……妹子:《琅琊榜》《伪装者》《欢乐颂》都不看??
我:唔……妹子:天哪!!
没法和你对话了。
葛格再见。
在妹子连续四个“天哪”之后,一时间我才突然明白,自己是真的老了。
<图片1>就是嘛!
我们这些人到中年的苦逼坐班党,哪有时间一集集地刷电视剧呢!
晚上,抱着一颗被森森伤害的心,我还是走进影院,满心期待百丽宫高灵敏度电椅能随着动作猛片里的撞车和枪战激情摇摆,按摩忙碌一周的身体。
就这样看了一部刚刚第一天上映的《超脑48小时》。
为啥影院里我偏偏挑中了它?
实在是,现在的主流院线,也真没啥可挑的,新片里除了它,就是《再见,在也不见》了。
电影院里摆放的内地版《超脑48小时》海报长这样:<图片2>咦,好像和我印象里看过的原版海报长得不一样:<图片3>同一个片子,但仔细想想,这里面还真有不少门道。
首先,中国版海报里突出了超豪华的“五星”阵容,还贴心地怕脸盲又附上这些明星的代表作品:演《金刚狼》也是《死侍》贱贱的瑞安·雷诺兹,演《超人》的凯文·科斯特纳,演《蝙超》的盖尔加朵,演《蝙蝠侠》的加里奥德曼和演美队的汤米·李·琼斯。
这些明星和一路数作品的组团出现,就是一种类型定位,一种宣传策略上的温馨提示:《超脑48小时》也是同样风格的动作/科幻流行大片。
其次,两版海报的区别还在于排名先后左右忠奸大不同,美版海报走的是戏份多寡和按资排辈的路,中国版却是热点突出——所以美版海报里被消失的瑞安雷诺兹又出现了。
最后,海报自身的画风也是一种风格的指认。
中国版营造的是大片气势:高科技、摩天大楼,美版相形反倒内敛沉静,看过电影就知道,它更强调“超脑”这个概念的可视化。
本文当然不是一个海报擂台赛或鉴赏贴。
此处只是想说明:从观众角度而言,影片之外的海报也参与着影片气质的形塑并进一步左右我们的选择,同时它亦可作为某地电影文化风向的参照。
至少基于海报所示,《超脑48小时》就算没有《百鸟朝凤》这些天里另辟蹊径的宣传方式,中国市场里仍旧不会卖相太惨。
因为在拍摄之初它已遵循了超稳定的商业可控预期:明星阵容,动作/科幻——都是取影院观众的最大交集;空降上映的这段时间,虽不是小长假档期,但一周内也避免了新片劲敌的厮杀。
<图片4>所以,某种情况下,《超脑48小时》不能有也不需要有艺术上剑走偏锋的新意,它只需在基本成本的预算下稳妥地走完从制作到发行的全程——固然,这在动辄就将真诚挂在嘴边的今天有些略显套路,但也着实是好莱坞工业体系稳健扎实的范例式操作。
我们来看看这部作品讲了什么。
影片中,破案心切的CIA移植意外死亡探员(瑞安·雷诺兹)的记忆与技能给凯文·科斯特纳所演的罪犯,想用这个人肉移动硬盘找出线索,从而摧毁企图攫取国家武器机密的反政府犯罪组织。
这是一个典型情节驱动的影片,有明确的线性目标,48小时记忆消失的设定应像个要炸毁的闹钟扰人心绪,同时托各位不省心的反派之福,反派的力量越来越强,才能与科斯特纳形成抗衡,维持电影悬疑的张力。
<图片5>《超脑48小时》的开头是一段节奏和情绪非常不错的都市追逐戏码,甚至一度让人联想到银河映像游乃海的那部《跟踪》(2007)来。
瑞安·雷诺兹的表现很冷静酷帅,但未曾想,影片在他身上的着墨实在不多,主线很快就转移到了凯文·科斯特纳这位老戏骨身上。
影片在主角设定上可以有偷懒的优势——科斯特纳同时拥有两种记忆,这个情绪动荡的双子男可以因自己记忆和能力的发挥不稳,走三步退一步,反倒不必费心经营恶势力的壮大就足有张力。
但《超脑48小时》把这个设定不是用在动作戏,而是全用到了感情戏上——这是影片和近年的其它犯罪电影非常不一样的地方。
大家请注意《超脑48小时》的英文原名“罪犯”,它的重心,在表现人(的变化),而非动作和事件。
<图片6>面对探员的遗孀盖尔加朵,科斯特纳原始的兽性和温暖的记忆相互绞杀,逐渐拥有自己的感情而不单是让主体记忆的感情占领自己——这简直是女文青先锋话剧《柔软》的情节嘛!
于是乎,超脑演变为感情驱动的温情大戏,英雄救美式的最后营救从开始就有迹象:捆绑PLAY都上来,竟召唤出了纯爱良知!
我看的时候,就在想,这里面也隐隐约约有点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意思吧。
但更重要的是,这种处理,让一部貌似以科幻和动作为主打的电影重回古典风范!
《超脑48小时》中有一种少见的90年代复古风——倒不只是因为它对情感的倚重促使动作设计上有意避繁就简,少有预期的狂轰滥炸,而是它在主旨上又重走到回归家庭的那一套核心价值观上去了。
在死侍流行的今天,科斯特纳不够黄暴混蛋贱格,甚至又以携带记忆的方式完成替因工作而死探员魂归家庭的任务。
估摸着,再坏的角色,遇上盖尔加朵这样的超级大美女,人性之善也会呼之欲出吧。
<图片7>从剧作完成度上看《超脑》是流畅的,几无硬伤。
只是它的桥段、动作在我看来,还是老派了些。
这也很难说这是作品本身的过错。
观众始终有对新鲜事物的渴望,而这种新鲜要恰到好处地不挑战到观众日常理解事物的经验。
所以那些能够在共通与独特、熟悉和原创中制造张力的艺术家才可以微妙地推动了类型电影的美学更迭,这说起来简单,其实真不是件容易事。
所以《超脑48小时》虽用了移植记忆的方式提出关于人的主体性问题,但它终究并没有野心成为《烧脑48小时》,像《记忆碎片》之流用强烈风格化的结构支撑结论本身。
《超脑》有自己的任务:用平稳的剧情与合乎工业水准的画面照顾好那些被工作折磨了一周苦逼的多数人,以动作释放,派明星养眼,宣扬爱的正能量。
作为一部规整的爆米花电影,《超脑》在观赏的那一瞬还是尽力满足了我们,而最终尘归尘,土归土,电影美学的更新和确立是一场艰难的大浪淘沙。
<图片8>但《超脑48小时》仍带给我了一种惊喜。
这种惊喜来自于凯文·科斯特纳——一位似乎早已远离了我们的观影生活,却又带给我们无数美好回忆的老牌巨星身上。
这让《超脑48小时》在今天超级英雄大片充斥市场的环境中,增加一点剑走偏锋的“陌生化效果”,这也正如同它的复古90年代温馨风范。
如果我记忆没错的话,中国市场引进凯文·科斯特纳主演的电影,还是得上溯到90年代中期的《未来水世界》(1995)吧。
尽管这部影片当年世界票房惨败,但科斯特纳却着实是我们那个时代,最受关注、我个人认为最英俊帅气的好莱坞男明星之一。
他曾在德·帕尔马的《铁面无私》(1987)中,饰演正义的警探。
莫里康内为这部作品撰写的配乐,至今仍是我的最爱之一。
他亲自主演、导演的《与狼共舞》(1990),是美国西部片中最伟大的反思性作品,也成就了他导演生涯的巅峰: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
<图片10>他在奥利佛·斯通的政治惊悚大戏《刺杀肯尼迪》(1991)中饰演抽丝剥茧的检察官。
这部影片前些年我在上影节斯通回顾专题中重温,斯通导演亲临现场,189分钟一气呵成,导演手法和技巧令人眼花缭乱,实在是太过瘾了。
<图片12>他和流行天后惠特尼·休斯顿合演的《保镖》(1992),休斯顿斯人已去,但《I Will Always Love You》的旋律仍在今天不断回响……<图片11>还有他最温馨感人的作品,在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电影《完美的世界》(1993)中饰演的罪犯(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形象。
1998年我通过中录德加拉VCD第一次看过此片,感动地五体投地。
如果我们对比一下的话,你其实不觉得,《超脑48小时》某种程度上也正是《完美的世界》的一种延续吗?
他即是罪犯,也是最温暖人心的家庭的一员。
我不认为这是过时的表现,这种传统的情感至今仍然可以感动人心。
只是我没有想到凯文·科斯特纳——好莱坞曾经最帅的帅哥——会以这样一种落魄的形象在《超脑48小时》中出现。
前些日子,在《超人大战蝙蝠侠》中他曾有小角色的演出,目前看起来,他仍然“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具有相当大的市场号召力。
最后,回想起昨天中午和妹子的对话。
是的,我是不太熟悉宋仲基、也不知道王凯、靳东,也没有时间观看大受追捧的《太阳的后裔》《琅琊榜》和《欢乐颂》。
但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个明星如何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用伟大的作品牢牢把握住我们的记忆,那才是永恒的。
还记得曾经风靡一时的都教授、长腿欧霸李敏镐吗?
如今,他们在哪里?
他们的狂热粉丝又转向了哪位新明星的怀抱?
所以,我为凯文·科斯特纳的老而弥坚真正叫好。
他已经足足60岁了,但仍然可以担纲主角,英雄般归来。
<图片14>
凯文·科斯特纳洗心革面记。
中规中矩
不算烂吧
什么结局,我可去你的吧!
3.5星。续记忆,无新奇。卡司多加0.5星。
还可以,作为商业片拍的还不错。可以没事儿的时候解解闷儿。比看国产垃圾剧强。
Ryan Renolds的华丽酱油/全程槽点。
合格的商业片,非高概念的科幻片。盖尔加朵真美,凯文科斯特纳演技好,可惜了加里奥德曼和汤米李琼斯,戏份太少也不需要什么演技
挺好看的,小萝莉可爱,小萝莉的中配声更可爱。
绿灯侠死后,其上司戈登警长在菲利普斯将军的帮助下将其记忆转移给了超人他爸,通过这个记忆,超人他爸找到绿灯侠妻子神奇女侠,绿了绿灯侠。
海报里的老公那么大的形象,居然就演了开头5分钟。。。而且本片跟老公的续命游戏是孪生兄弟么。。。。没意思。。
美国 英国 电影 动作 科幻 阿里尔·弗罗门凯文·科斯特纳 加里·奥德曼 汤米·李·琼斯2016
尽管有不少缺陷,也是最近很难得好故事了,如果凯文第一次见到瑞恩的老婆时再粗暴邪恶点,最后的情感转变会更精彩,不管怎么说老戏骨就是老戏骨。
神奇女侠的腿真灵活。
这部撞脸又撞题材的电影差《非我》太多了。
虽然记忆移植这个梗已经玩烂了,好在这电影拍的还算紧凑,动作戏少了点也照样精彩,凯文闯进盖尔家后面节奏有些停滞。换脑后的部分剪辑到前面估计还能加点分。电影关注度靠阵容。而雷诺兹先生就这样打了一个五分钟不到就便当还不给署名的角色真是对不起粉丝啊。更别说阿金斯了,明明身怀一身武功却只能在这种电影里演男五号。
几个老戏骨演技太好了,女主角的大长腿真美。
银兴乐天影城 2016.5.16 19:55 14.9*2
超人的地球父亲被老一代双面人哈维丹特植入了死侍的记忆以便和神奇女侠继续谈恋爱,蝙蝠侠的警察老友局长得知后表示很抓狂。这主要还是个DC故事。
集犯罪、亲情、幽默于一体的并不烧脑的剧情片